电影[李双双]诞生记'

1958年初,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的到来,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跃进”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创作热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家李准来到河南林县山区龙头村体验生活。当时,他住在一个妇女队长家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李准却很少见到这个早出晚归忙于生产的妇女队长。令李准感到新鲜的是,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墙上和窗子上发现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话:

水库的库字,就是裤子的裤去掉一边的衣字。

谁聪明?谁憨?见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聪明!锁在家里不见人就憨!

如今兴握手,真好,用右手握。

…………

尽管这些文字朴实无华,但李准却从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新时期农村妇女身上发生的变化,并由此萌发了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妇女新生活的小说的想法。从此,李准便一头扎进了妇女堆里,在劳动之余与这些“李双双们”聊天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记下她们身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经过两年的积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时期农村妇女生活的小说《李双双小传》便告完成。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写了喜旺管不好村里食堂,双双接手后将食堂办得有声有色,成了模范炊事员。小说着重刻画了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形象。

小说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导演鲁韧看了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个拍电影的好材料。他马上找到李准,要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给剧本重新起了个名字《喜旺嫂子》(后来又改回《李双双》)。李准爽快地答应了,没多久,他便拿出了拍电影的本子。与小说相比,改编后剧本人物性格基调虽然没有变,但却更加丰富多彩,大大加强了电影的可看性。此外,改编后的剧本对小说的某些内容也根据当时形势作了相应调整,如小说里故事情节原本是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在改编成电影剧本时,由于农村办食堂政策已经破产,李准便将中心事件由办食堂改成了农村如何发挥妇女劳动积极性,正确开展评工记分。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演员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李双双是全剧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泼辣。当时有人推荐张瑞芳来出演这个角色。剧组意见也不一致,李准担心他泼辣劲不够,谨慎的鲁韧却又担心她太泼辣,担心演起来不小心会丑化了劳动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确定了张瑞芳。当时张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话剧《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张玉兰),接到李准和鲁韧的“调令”后便赶到河南林县外景地剧组。

孙喜旺虽是剧中的配角,但这个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的作用却相当重要。他憨厚朴实、胆小怕事,但同时又有点大男子主义色彩。当初赵丹看了剧本,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尽管赵丹此时已是名声在外,但李准和鲁韧觉得赵丹是属于演“大人物”之类的演员,演农村题材的戏不合适,赵丹当时对此颇不以为然。

其实鲁韧心里早有了孙喜旺的人选,他就是此前在鲁韧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个小民警的仲星火。赵丹后来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很是佩服,说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

正是由于张瑞芳能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李双双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这就更有力地衬托出李双双的性格色彩,并且将这个角色演得毫无雕琢之嫌。这也是张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处。

凡是看过影片《李双双》的人,对影片中李双双的“农家活”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双双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擀面、切面,这一系列动作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令人啧啧称赞。其实对于张瑞芳来说,这些动作也是从无数次“试验”中得到的。她后来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时管道具的交给我两大团面,让我先揉着,然后现场开始调整灯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后擀面、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导演说,好,然后把面团重新揉在一起,让我重新来,于是我又重新做一遍。

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李双双这么熟练的动作,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黄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后深有感触地说:“在同辈的知识分子出身的电影女演员中,还没有人能像她那样自如可信的去扮演农民。一切的农家动作,在她已不是累赘的负担,而是体现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双双的成功还在于喜旺这一配角形象创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诙谐表演,塑造了一个淳朴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还有自私狭隘的大男子主义意识的生动形象。如果李双双没有仲星火演的喜旺来衬,那就会逊色不少。李双双和喜旺来来回回拉锯式的冲突,最后总是落在喜旺身上。

喜旺的自私映衬着双双的无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衬着双双的快人快语;喜旺就像绿叶,映衬着双双这朵暖洋洋的大红花。这也是《李双双》耐看的地方。当时观众里面就流行着这么一个口头语,说是“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

仲星火由于在《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一举夺得最佳配角奖。

影片《李双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塑造出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银幕形象,而且创造了一种农村喜剧片的新风格,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经典之作。

1958年初,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的到来,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跃进”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创作热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家李准来到河南林县山区龙头村体验生活。当时,他住在一个妇女队长家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李准却很少见到这个早出晚归忙于生产的妇女队长。令李准感到新鲜的是,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墙上和窗子上发现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话:

水库的库字,就是裤子的裤去掉一边的衣字。

谁聪明?谁憨?见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聪明!锁在家里不见人就憨!

如今兴握手,真好,用右手握。

…………

尽管这些文字朴实无华,但李准却从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新时期农村妇女身上发生的变化,并由此萌发了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妇女新生活的小说的想法。从此,李准便一头扎进了妇女堆里,在劳动之余与这些“李双双们”聊天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记下她们身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经过两年的积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时期农村妇女生活的小说《李双双小传》便告完成。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写了喜旺管不好村里食堂,双双接手后将食堂办得有声有色,成了模范炊事员。小说着重刻画了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形象。

小说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导演鲁韧看了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个拍电影的好材料。他马上找到李准,要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给剧本重新起了个名字《喜旺嫂子》(后来又改回《李双双》)。李准爽快地答应了,没多久,他便拿出了拍电影的本子。与小说相比,改编后剧本人物性格基调虽然没有变,但却更加丰富多彩,大大加强了电影的可看性。此外,改编后的剧本对小说的某些内容也根据当时形势作了相应调整,如小说里故事情节原本是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在改编成电影剧本时,由于农村办食堂政策已经破产,李准便将中心事件由办食堂改成了农村如何发挥妇女劳动积极性,正确开展评工记分。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演员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李双双是全剧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泼辣。当时有人推荐张瑞芳来出演这个角色。剧组意见也不一致,李准担心他泼辣劲不够,谨慎的鲁韧却又担心她太泼辣,担心演起来不小心会丑化了劳动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确定了张瑞芳。当时张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话剧《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张玉兰),接到李准和鲁韧的“调令”后便赶到河南林县外景地剧组。

孙喜旺虽是剧中的配角,但这个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的作用却相当重要。他憨厚朴实、胆小怕事,但同时又有点大男子主义色彩。当初赵丹看了剧本,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尽管赵丹此时已是名声在外,但李准和鲁韧觉得赵丹是属于演“大人物”之类的演员,演农村题材的戏不合适,赵丹当时对此颇不以为然。

其实鲁韧心里早有了孙喜旺的人选,他就是此前在鲁韧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个小民警的仲星火。赵丹后来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很是佩服,说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

正是由于张瑞芳能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李双双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这就更有力地衬托出李双双的性格色彩,并且将这个角色演得毫无雕琢之嫌。这也是张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处。

凡是看过影片《李双双》的人,对影片中李双双的“农家活”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双双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擀面、切面,这一系列动作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令人啧啧称赞。其实对于张瑞芳来说,这些动作也是从无数次“试验”中得到的。她后来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时管道具的交给我两大团面,让我先揉着,然后现场开始调整灯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后擀面、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导演说,好,然后把面团重新揉在一起,让我重新来,于是我又重新做一遍。

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李双双这么熟练的动作,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黄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后深有感触地说:“在同辈的知识分子出身的电影女演员中,还没有人能像她那样自如可信的去扮演农民。一切的农家动作,在她已不是累赘的负担,而是体现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双双的成功还在于喜旺这一配角形象创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诙谐表演,塑造了一个淳朴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还有自私狭隘的大男子主义意识的生动形象。如果李双双没有仲星火演的喜旺来衬,那就会逊色不少。李双双和喜旺来来回回拉锯式的冲突,最后总是落在喜旺身上。

喜旺的自私映衬着双双的无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衬着双双的快人快语;喜旺就像绿叶,映衬着双双这朵暖洋洋的大红花。这也是《李双双》耐看的地方。当时观众里面就流行着这么一个口头语,说是“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

仲星火由于在《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一举夺得最佳配角奖。

影片《李双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塑造出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银幕形象,而且创造了一种农村喜剧片的新风格,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经典之作。


相关内容

  • 广播电视编导必背文艺常识
  • 文艺常识 一.电影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影片<火车进站>.以及后来的<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片是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 ...

  • "十七年"中国农村电影题材特征研究
  • "十七年"中国农村电影题材特征研究 [摘要]"十七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建国初"写工农兵","写给工农兵看"思想的指导下,农村题材电影大量涌现,从内容到类型都表现出与时 ...

  • 百花奖获奖名单
  • 百花奖获奖名单 历届百花奖获奖名单(1962年-2008年)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62年) 最佳故事片:<红色娘子军> 最佳编剧:夏衍 水华< 革命家庭> 最佳导演:谢晋 <红色娘子军> 最佳女演员: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最佳男演员:崔嵬< ...

  • 电影的诞生
  • 第一讲 电影的诞生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对整个二十世纪人类的认知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而这种影响将延续到新的世纪.我们可以比较人类史上几次重大的技术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印刷术的发明对书写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使知识平民 ...

  • 新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演进与变革发展
  • 作者:周斌 文艺争鸣 2010年05期 一.批评传统的形成和延续 当我们论及新中国的电影批评时,首先应该看到它是中国现代进步电影批评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两者是无法割裂开来的. 由于电影之于中国是一种"舶来品",因而关注在中国放映之外国影片的电影批评,就先于中国民族电影的创作而诞生. ...

  • 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
  • 作者:李启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年04期 张艺谋创出2.5亿元票房纪录的大制作<英雄>带给我们的兴奋还未消散,何平又奉献给了我们他的大手笔<天地英雄>,且在2003年上半年华语影片普遍票房惨淡的情况下大捞了一票.眼下,人们还在谈论着新世纪中国电影从<卧虎藏龙&g ...

  • 伴随我们快乐成长的电影插曲
  • *回首往事 伴随我们快乐成长的电影插曲 大概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极少到电影院看电影.就是在电视屏幕上,我也很少点播影视频道,说白了,就是近些年的电影我不喜欢看!尽管一部新影片上映总是伴随着一片"喝彩声",其中不乏自吹自擂,但是丝毫引不起我的兴趣! 说不常看电影,并不是说完 ...

  • 台湾流行音乐史(1970-1987)
  • 提及国语音乐对台湾的影响,我们不得不从30年代的旧上海说起.当时,百代等唱片公司纷纷在上海成立,最初仅是以制作戏剧唱片为主.但随著十里洋场的繁荣,应酝而生了像周璇.蝴蝶.吴莺音.李香兰.白光等一批早期国语流行歌手.<四季歌>.<花好月圆>.<春天里>.<明月 ...

  • 李小龙简介
  •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乳名细凤,为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身高173厘米,体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著名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学的创立人.李小龙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永不磨灭,他在香港的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