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欣赏论文

一、图兰朵简介

二、作者介绍

三、歌剧信息

四、歌剧解说

五、相关歌曲 《图兰朵》观后感

六、观后感及歌剧的意义

图兰朵简介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图兰朵》,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哥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的图兰朵是其名作。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是由普契尼在1924年创作,但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于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

作者介绍

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图兰朵》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他选择了戈齐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图兰朵》是普契尼笔下的咏叹调,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总体精神特征和作者个人艺术趣味的“合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人艺术风格。受真实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普契尼在其歌剧中刻画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角色性格多样,反映到咏叹调中均有精当的音乐形态学标志。文章以《图兰朵》中公主的演唱作为例证,力图全面把握普契尼作品的时代精神、艺术风格和角色性格。 歌剧信息

剧本:阿米尼和西莫尼根据戈奇的寓言剧而作

作曲:〔意〕普契尼 首演: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

出场人物: 图兰朵(中国公主,女高音)

阿尔图姆(中国皇帝,男高音)

帖木儿(流亡的鞑靼国王,男低音)

卡拉夫(铁木尔的儿子,鞑靼王子,男高音)

柳儿(鞑靼国王的侍女,女高音)

平(中国大臣,男中音)

庞(中国大臣,男高音)

彭(中国大臣,男高音)

此外还有中国官员、百姓、卫兵、小和尚等人

歌剧解说

在剧中,图兰朵是一个重要角色,作为一位公主,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藐视一切,为所欲为,达到她想要达到的一切目的。其次,其祖母娄铃公主的受辱而死在她的心中埋下了刻骨铭心的仇恨,她要复仇,因此她冷酷残忍,全无美德,为了复仇可以牺牲所有人的生命。再者,图兰朵美艳惊人,众多男性的追求正好成为她达到复仇目的的最好理由。在剧中,公主性格是从多方面加以描绘的。《茉莉花》曲调代表国王的女儿,“官气十足”。第二主题代表公主所体现的邪恶势力。第二幕中,大咏叹调《在皇宫中》活生生地描绘了一个傲慢、残酷的公主形象。在这里,普契尼插入合唱与卡拉夫的唱段来加强它的戏剧效果。相反,在第三幕中图兰朵与卡拉夫的爱情二重唱中,她的第二个咏叹调《第一次流泪》描绘了她作为一个女人被真正征服。作为一个女人,在人性的最深层,她仍然具有向往爱情的潜意识。因此,在勇敢、睿智、火热、真挚,敢于为爱而牺牲生命的人们面前,图兰朵的良知得以复苏,爱情的火花最终被点燃。这一角色性格深刻、复杂,反差极大,在其所唱的咏叹调——《宫殿里传出》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宫殿里传出》是图兰朵在第二幕唱的咏叹调,面对为了赢得爱情而执意要去猜谜的卡拉夫王子,图兰朵向他讲明猜谜只是一个幌子,复仇才是真实目的。这段咏叹调充满了东方情调,其中的民族调式与西方大、小调式体系混合使用,和声功能相当模糊,恰似复杂、难以捉摸的角色性格。

第一部分为前18小节,用极慢的速度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力度变化为p—f—p。前8小节大体上以半音方式下行,旋律接近宣叙调,这里是痛苦的回忆。第9小节突然在高音区上行四度开始,旋律跳动大,强调单音的力度和保持,描写主人公的愤恨之情。第13—18小节,旋律再次回归平和,表现出刻骨铭心的痛楚。演唱时,歌者应充分把握情绪的变化、速度的准确和力度的对比,控制好气息和音量,突出第9—12小节的戏剧效果,用胸声和头声混合的音色,强有力地唱出,以正确表达主人公的愤怒与怨恨。

第19—45小节为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第19—32小节)为慢(Lento),描述图兰朵充满深情地回忆祖母娄铃公主的贤德、美丽和善良,旋律在中声区平和连贯地自由延伸。这一段落的演唱关键在于气息的连贯、音量的控制、腔体的通畅以及深情的表达。“第33小节音乐渐渐紧张起来,似乎要将往事重现。祖母所经历的苦难,那尸横遍野和国土被夺都深深地刺激着图兰朵。旋律以小字二组的d2和e2音为核心,环绕、重复而后落在低音区,沉重而悲痛。”这里是女高音戏剧性声音的最好表达,浓重、深沉而激动;情绪与旋律反向进

行,愤恨之情渐次高涨,而旋律走向则越来越低,这是图兰朵心灵的颤抖之声。

第三部分的前半部(第48—57小节)是女主人公对一个个前来求爱而倒在刀下的王子们的嘲讽,音域逐渐向高音区推进,自达小字二组的b2,这里的声音要谐谑,着重表达她的自鸣得意和肆无忌惮。后半部(第58—68小节)则是图兰朵久埋在心里的誓言。演唱时,气息应饱满,语气要坚定,充分演绎出强烈的复仇心理。

曲目的最后部分重复着相同的剧词——“谜语猜不中,性命难保存”,唱出全曲的最高音小字三组的c3,并以两个斩钉截铁的降A音(小字二组)结束全曲,以表现她复仇的信念决不改变。由此看来,普契尼笔下的角色性格十分鲜明、复杂、细腻。他谱写的咏叹调恰切角色性格,对角色性格和乐谱标志的准确把握,是普契尼咏叹调演唱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换句话说,只有准确把握普契尼作品中的角色性格和乐谱标志,才能充分发挥演唱的技术水平,才能准确再现其作品,展示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关歌曲

《图兰朵》

《今夜无人入睡》

《茉莉花》

观后感及歌剧的意义

看了《图兰朵》之后,深深被其剧情所感染了。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使人更加自觉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每一部著名歌剧作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歌剧作品以其丰富的艺术语言,用情感让人感知和体验世界。歌剧是一门很有品位的艺术,观看者要能看懂,听懂歌剧的精髓,体会到其精华,是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的。

在首次接触《图兰朵》这部歌剧后,深深的被歌剧的情节和歌曲所打动。

一、图兰朵简介

二、作者介绍

三、歌剧信息

四、歌剧解说

五、相关歌曲 《图兰朵》观后感

六、观后感及歌剧的意义

图兰朵简介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图兰朵》,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哥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的图兰朵是其名作。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是由普契尼在1924年创作,但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于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

作者介绍

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图兰朵》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他选择了戈齐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图兰朵》是普契尼笔下的咏叹调,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总体精神特征和作者个人艺术趣味的“合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人艺术风格。受真实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普契尼在其歌剧中刻画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角色性格多样,反映到咏叹调中均有精当的音乐形态学标志。文章以《图兰朵》中公主的演唱作为例证,力图全面把握普契尼作品的时代精神、艺术风格和角色性格。 歌剧信息

剧本:阿米尼和西莫尼根据戈奇的寓言剧而作

作曲:〔意〕普契尼 首演: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

出场人物: 图兰朵(中国公主,女高音)

阿尔图姆(中国皇帝,男高音)

帖木儿(流亡的鞑靼国王,男低音)

卡拉夫(铁木尔的儿子,鞑靼王子,男高音)

柳儿(鞑靼国王的侍女,女高音)

平(中国大臣,男中音)

庞(中国大臣,男高音)

彭(中国大臣,男高音)

此外还有中国官员、百姓、卫兵、小和尚等人

歌剧解说

在剧中,图兰朵是一个重要角色,作为一位公主,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藐视一切,为所欲为,达到她想要达到的一切目的。其次,其祖母娄铃公主的受辱而死在她的心中埋下了刻骨铭心的仇恨,她要复仇,因此她冷酷残忍,全无美德,为了复仇可以牺牲所有人的生命。再者,图兰朵美艳惊人,众多男性的追求正好成为她达到复仇目的的最好理由。在剧中,公主性格是从多方面加以描绘的。《茉莉花》曲调代表国王的女儿,“官气十足”。第二主题代表公主所体现的邪恶势力。第二幕中,大咏叹调《在皇宫中》活生生地描绘了一个傲慢、残酷的公主形象。在这里,普契尼插入合唱与卡拉夫的唱段来加强它的戏剧效果。相反,在第三幕中图兰朵与卡拉夫的爱情二重唱中,她的第二个咏叹调《第一次流泪》描绘了她作为一个女人被真正征服。作为一个女人,在人性的最深层,她仍然具有向往爱情的潜意识。因此,在勇敢、睿智、火热、真挚,敢于为爱而牺牲生命的人们面前,图兰朵的良知得以复苏,爱情的火花最终被点燃。这一角色性格深刻、复杂,反差极大,在其所唱的咏叹调——《宫殿里传出》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宫殿里传出》是图兰朵在第二幕唱的咏叹调,面对为了赢得爱情而执意要去猜谜的卡拉夫王子,图兰朵向他讲明猜谜只是一个幌子,复仇才是真实目的。这段咏叹调充满了东方情调,其中的民族调式与西方大、小调式体系混合使用,和声功能相当模糊,恰似复杂、难以捉摸的角色性格。

第一部分为前18小节,用极慢的速度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力度变化为p—f—p。前8小节大体上以半音方式下行,旋律接近宣叙调,这里是痛苦的回忆。第9小节突然在高音区上行四度开始,旋律跳动大,强调单音的力度和保持,描写主人公的愤恨之情。第13—18小节,旋律再次回归平和,表现出刻骨铭心的痛楚。演唱时,歌者应充分把握情绪的变化、速度的准确和力度的对比,控制好气息和音量,突出第9—12小节的戏剧效果,用胸声和头声混合的音色,强有力地唱出,以正确表达主人公的愤怒与怨恨。

第19—45小节为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第19—32小节)为慢(Lento),描述图兰朵充满深情地回忆祖母娄铃公主的贤德、美丽和善良,旋律在中声区平和连贯地自由延伸。这一段落的演唱关键在于气息的连贯、音量的控制、腔体的通畅以及深情的表达。“第33小节音乐渐渐紧张起来,似乎要将往事重现。祖母所经历的苦难,那尸横遍野和国土被夺都深深地刺激着图兰朵。旋律以小字二组的d2和e2音为核心,环绕、重复而后落在低音区,沉重而悲痛。”这里是女高音戏剧性声音的最好表达,浓重、深沉而激动;情绪与旋律反向进

行,愤恨之情渐次高涨,而旋律走向则越来越低,这是图兰朵心灵的颤抖之声。

第三部分的前半部(第48—57小节)是女主人公对一个个前来求爱而倒在刀下的王子们的嘲讽,音域逐渐向高音区推进,自达小字二组的b2,这里的声音要谐谑,着重表达她的自鸣得意和肆无忌惮。后半部(第58—68小节)则是图兰朵久埋在心里的誓言。演唱时,气息应饱满,语气要坚定,充分演绎出强烈的复仇心理。

曲目的最后部分重复着相同的剧词——“谜语猜不中,性命难保存”,唱出全曲的最高音小字三组的c3,并以两个斩钉截铁的降A音(小字二组)结束全曲,以表现她复仇的信念决不改变。由此看来,普契尼笔下的角色性格十分鲜明、复杂、细腻。他谱写的咏叹调恰切角色性格,对角色性格和乐谱标志的准确把握,是普契尼咏叹调演唱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换句话说,只有准确把握普契尼作品中的角色性格和乐谱标志,才能充分发挥演唱的技术水平,才能准确再现其作品,展示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关歌曲

《图兰朵》

《今夜无人入睡》

《茉莉花》

观后感及歌剧的意义

看了《图兰朵》之后,深深被其剧情所感染了。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使人更加自觉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每一部著名歌剧作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歌剧作品以其丰富的艺术语言,用情感让人感知和体验世界。歌剧是一门很有品位的艺术,观看者要能看懂,听懂歌剧的精髓,体会到其精华,是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的。

在首次接触《图兰朵》这部歌剧后,深深的被歌剧的情节和歌曲所打动。


相关内容

  • [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中男低音巴西里奥的人物性格分析]
  • <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中男低音巴西里奥的人物性格分 析> 姓名:xxx 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 学号:xxxxxxxx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中男低音巴西里奥 (二)研究目的 说起十九世纪的歌剧,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罗西尼,他的<塞尔维亚理发 ...

  • 音乐书籍目录
  • 20世纪世界小提琴大师精粹.pdf 50位伟大的作曲家和他们的1000部作品.pdf BBC音乐导读1 巴赫管风琴音乐.pdf BBC音乐导读10 布鲁克纳 交响曲.pdf BBC音乐导读11 库普兰.pdf BBC音乐导读12 德彪西 管弦乐.pdf BBC音乐导读13 德沃夏克 交响曲与协奏曲. ...

  • 中外国著名音乐家
  • 外国著名音乐家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 ...

  •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 浅谈对于古典音乐的认识 摘要: 关键字:古典音乐 巴罗克 巴赫 古典主义 贝多芬 浪漫主义 柴可夫斯基 很多人对于音乐的热爱首先是从流行音乐开始的,我也不例外.我觉得不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很正式的交响乐,要得到人们的好评,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都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在作品中,当人们接触这样的音 ...

  •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 东京文学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常磊.赵颖慧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郑州451150) [摘要]<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杰作,也是他后期创作的几部经典剧作之一.在这部歌剧 中,音乐语言具有了新的通俗性与个性化的特点,以音乐对人物进行了惟妙惟肖的 ...

  • 天津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 敢爱敢恨的奇女子 ---观歌剧<卡门>有感 一个学期的经典音乐赏析课即将落下帷幕,然而每周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给我带来的收获不可谓不大.这种收获不仅仅源于耳朵上的享受,而是在李老师详细为我们剖析每首音乐背后的那些或哀伤,或激情的动人的故事后,心中带着不同的感情再来欣赏贝多芬,海顿,舒伯特这样 ...

  •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与鉴赏论文
  • 浅谈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与鉴赏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   发展    认识 正文: 在我大一的时候曾经连续花了两天看了为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周年而制作的<莫扎特传>和为Beethoven专门制作的<永远的爱人>,又同时喜欢上了日剧<交响情人梦>,再加上从小学习钢琴和声 ...

  •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 专家讲座节录 --发轫于2015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史上是一个拐点,不仅是命题形式的变化,更是写作风气的变化――由欣赏抒情.文采转而注重理性.思辨,引导学生进行不偏激.不盲从.有理有据的逻辑推理和深层次思考.它让考场写作从"条条大路通罗马"变成了"一 ...

  • 歌剧欣赏[白毛女]选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 歌剧欣赏<白毛女>选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湖南省慈利县一完小 朱彩云 教材版本:湘版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教学内容:歌剧欣赏<白毛女>选曲 教学目标:1.掌握音乐知识--------歌剧,了解我国歌剧的发展史. 2.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剧情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