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

初中散文阅读 (一)、散文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二)、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三)、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四)、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五、 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

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3) 一般概括主旨可以用固定套路:借对什么事物的描绘,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赞美了什么精神,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答题思路: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3、)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 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

4)、对偶: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富有美感;②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便于传诵记忆。

5)、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6)、设问: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7)、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8)、反复:强调

4、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1、 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2、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手法,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一)《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二)《靠窗的位置》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急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光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说:“笨蛋!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练习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使用?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当?为什么?

4.试在文中画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5.在构思上,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意外,使行文曲折有致。试各找一例加以说明。

6.你认为文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是鲜艳的花簪(zān)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来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写道,“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四)《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呵,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丁丁东东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然无光的。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健上移动。也许。女几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

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地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丁东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辉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文题“光明的心曲”的含义:

2.这篇文章的线索是“眼睛”还是“歌声”?为什么?

3.在作者的笔下,盲姑娘的形象美在哪里?。

4.文中写母亲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试举例说明。

(五)《请你记得歌唱》

①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②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他孩子们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遭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③母亲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去:“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④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秩序,老师嘴巴动一下,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主动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诵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⑤努力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⑥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他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⑦第二天音乐课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第一句的话音才落,教室里的同学已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

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⑧教室里不知何时已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鼓掌。

⑨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的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已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⑩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 、尊严、 和快乐„„

1.请简要概括能表现梁小昆对生活“歌唱’’的几件事。(概括出三件即可)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第⑩段画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你认为梁小昆对生活“歌唱”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分别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我认为苦难不是好事儿,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 ——洪战辉

材料二:(2)身残志坚的奥运冠军——孙海涛

5.给文章补一个结尾,要求运用排比句式,含义隽永,能给人启迪。(50--100字)

(六)《说 荷 》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雨中如一群舞姬的荷,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清雅的荷塘边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歌颂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xí,低湿的地方)有荷华”“彼泽之陂(bei,水边):查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1.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天大旱”恶劣环境中荷的形象的语句。

2.文中第6段把雨中的荷比作弹奏古筝的舞姬,突出了荷怎样的襟怀和风采?

3.“精神的种荷者”是如何看待荷的精神的?在对荷的吟唱、赞美中,抒发了怎样的操?

4.荷塘边,作者意味深长地发问:“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句问话该如何理解?

5.本文在语言表达、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很有特色,请任选一方面谈谈自己的阅受。

初中散文阅读 (一)、散文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二)、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三)、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四)、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五、 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

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3) 一般概括主旨可以用固定套路:借对什么事物的描绘,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赞美了什么精神,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答题思路: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3、)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 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

4)、对偶: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富有美感;②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便于传诵记忆。

5)、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6)、设问: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7)、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8)、反复:强调

4、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1、 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2、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手法,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一)《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二)《靠窗的位置》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急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光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说:“笨蛋!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练习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使用?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当?为什么?

4.试在文中画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5.在构思上,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意外,使行文曲折有致。试各找一例加以说明。

6.你认为文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是鲜艳的花簪(zān)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来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写道,“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四)《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呵,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丁丁东东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然无光的。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健上移动。也许。女几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

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地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丁东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辉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文题“光明的心曲”的含义:

2.这篇文章的线索是“眼睛”还是“歌声”?为什么?

3.在作者的笔下,盲姑娘的形象美在哪里?。

4.文中写母亲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试举例说明。

(五)《请你记得歌唱》

①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②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他孩子们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遭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③母亲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去:“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④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秩序,老师嘴巴动一下,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主动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诵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⑤努力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⑥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他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⑦第二天音乐课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第一句的话音才落,教室里的同学已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

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⑧教室里不知何时已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鼓掌。

⑨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的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已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⑩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 、尊严、 和快乐„„

1.请简要概括能表现梁小昆对生活“歌唱’’的几件事。(概括出三件即可)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第⑩段画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你认为梁小昆对生活“歌唱”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分别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我认为苦难不是好事儿,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 ——洪战辉

材料二:(2)身残志坚的奥运冠军——孙海涛

5.给文章补一个结尾,要求运用排比句式,含义隽永,能给人启迪。(50--100字)

(六)《说 荷 》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雨中如一群舞姬的荷,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清雅的荷塘边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歌颂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xí,低湿的地方)有荷华”“彼泽之陂(bei,水边):查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1.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天大旱”恶劣环境中荷的形象的语句。

2.文中第6段把雨中的荷比作弹奏古筝的舞姬,突出了荷怎样的襟怀和风采?

3.“精神的种荷者”是如何看待荷的精神的?在对荷的吟唱、赞美中,抒发了怎样的操?

4.荷塘边,作者意味深长地发问:“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句问话该如何理解?

5.本文在语言表达、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很有特色,请任选一方面谈谈自己的阅受。


相关内容

  • 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书目
  • 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书目 七级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译林出版社 *<繁星·春水>冰心,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人文读本>(初中卷1) <男生贾里>,秦文君,上海少儿出版社 <老舍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

  • 初中八年级语文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师
  • 初中八年级语文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散文必备知识点 1.概念 散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文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 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一种文体. 2.特点 ①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②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③ 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

  •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和开放.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改 ...

  • 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2
  • 初中散文阅读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 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 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 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考点4艺术表现手法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

  • 中考语文︱散文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 「最受欢迎的语文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初中语文>」 满分作文 | 现代文阅读 | 诗词歌赋 | 中考作文 | 古文阅读 很多孩子都比较担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其实阅读就是一场情商和阅历的比拼,大多数人只是不知道怎么读.中考日渐临近,温州都市报邀请温州才子教育中.高考语文组组 ...

  • 小学初中语文阅读分类8种
  • 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在六年级总复习时,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可以分为八类,每类文章,学生应该以下角度去理解: 第一类:写人类文章 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 ...

  • 民办初中初一语文名著阅读推荐书目
  •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必读书目 1.席慕容诗集<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 2.<宗璞小说散文选> 3.<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4.<周国平哲理美文>吉林文史出版社 5.<绿><匆匆> 6.<老舍散文选> 7 ...

  •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 "不散"与"散":散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 以<幽径悲剧>为例 江苏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袁爱国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近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以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是引导学生往`散文里' 走, 往` ...

  • 现代汉语重难点填空题
  • 一. 填空题 1. 语文是( 书面语言 )和(口头语言 )的合称. 2. 语文课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3.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 人文性 )它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4. 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质是(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5语文必须遵循的两律一是(感 ...

  • 初中散文教学课例研修报告
  • 初中散文教学课例研修报告 [主 题]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散文 实效性 <散步><那树> [研修目的]通过简要介绍<散步>和<那树>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表现,找 到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帮助语文老师寻找散文教学的&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