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

共 青 团 中 央 办 公 厅

教 育 部 办 公 厅

科 技 部 办 公 厅

公 安 部 办 公 厅

民 政 部 办 公 厅

司 法 部 办 公 厅

财 政 部 办 公 厅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办 公 厅

农 业 部 办 公 厅

商 务 部 办 公 厅

国 家 旅 游 局 办 公 厅

全 国 工 商 联 办 公 厅

中青办联发[2011]10号

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

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教育厅(教委),科技厅(委),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旅游局,工商联: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广大团员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加强团组织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政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党中央书记处有关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有利契机,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根据经济社会变革情况下青年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系方式变化,积极探索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努力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广泛联系和凝聚团员青年。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团的工作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本单位本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党建带动与行业推动相结合。借助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成果,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使团的建设跟上党的建设工作步伐。借助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业协会力量,积极在其管理和服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推动团的建设,并努力探索新时期行业性共青团工作运行模式。

二是坚持服务中心与服务青年相结合。要围绕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团的工作切入点,有效服务本单位本行业健康发展。要关心青年生产生活,反映青年合理诉求,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和青年职业生涯发展搭建平台。 三是坚持加强建设与提升活力相结合。要着力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规范团内基础管理,完善团的工作制度。广泛联系各行各业的团员青年,积极开展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重点建团领域

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积极争取本地区相关部门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重点领域建团工作。

1.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的建设。联合科技部门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团组织;联合公安部门重点推动保安行业内保安公司等单位建立团组织;联合农业部门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

村经济合作社等建立团组织;联合商务部门重点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产业园区)内的非公企业,以及批发零售、餐饮等商贸企业建立团组织;联合旅游部门重点推动星级饭店、旅行社等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联合工商联重点推动其会员单位企业建立团组织。

2.加强社会组织团的建设。联合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重点推进民办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团组织;联合司法部门重点推动律师事务所建立团组织;联合财政部门重点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建立团组织。

四、主要工作任务

1.健全团的基层组织。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系特点,结合其行政关系、业务工作、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灵活建立团的基层组织。凡有3名以上团员的单位应独立建立团的组织,并着力加强内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暂不具备独立建团条件的单位可以联合建立团的组织;28岁以下青年较多、团员较少而不够建团条件的单位,可以先建立青年组织或社团,再适时建立团的组织。

2.加强团员队伍建设。要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工作,注重在工作一线青年骨干中发展团

员。积极开展“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应组织吸纳单位所聘用的青年农民工、劳务工参加本单位团组织的工作和活动。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青年从业人数较多的单位,具备条件的要争取配备专职团干部,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要配齐配强兼职团干部,注重选拔单位年轻的管理骨干或业务骨干担任团的干部。要切实加强单位内部团的基层委员会建设,保持团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团的工作延续性。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考察交流、实地指导等方式,加强团干部团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团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4.开展团的各项工作。要把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内在凝聚力、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拓展沟通交流渠道、培养后备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需要和青年职工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帮助青年职工塑造健全人格、养成坚定信念、提高能力水平,促进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要着力加强团员青年思想引导,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要着力促进团员青年技能提升,通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技能比

武、导师带徒、创新创效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爱岗敬业、提升技能,为促进本单位本行业发展贡献力量。要积极丰富团员青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年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团员青年增进交流、缓解工作压力。

五、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级教育、科技、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商务、旅游部门和工商联,要结合自身业务职能制定有关措施,支持当地团的领导机关在所管理或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建团工作。条件成熟的,可探索依托民政部门建立社会组织团工委,作为同级团委的派出机构,负责指导各类社会组织的共青团工作;在本部门或行业协会成立行业性团组织,具体推动本行业共青团工作,并加强对所建团组织的管理联系。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强化主体责任,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深入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具体负责推动建团工作。

2.制定方案,深化推进。各级教育、科技、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商务、旅游部门和工商联,要积极配合当地团组织,深入开展建团调查摸底,确定工作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各级团组织要建立工作责任制,适时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靠前指导,总结经验。各地团组织要深入基层、靠前指导,帮助基层团干部推动建团工作。要及时梳理有效工作路径,宣传介绍团建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形成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新建团组织的联系和管理,要把工作资源向新建团组织倾斜,加强新上岗团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新建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要及时总结联合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进团建工作的有益经验,不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拓展。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司法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旅游局办公厅 全国工商联办公厅 2011年6月30日

共 青 团 中 央 办 公 厅

教 育 部 办 公 厅

科 技 部 办 公 厅

公 安 部 办 公 厅

民 政 部 办 公 厅

司 法 部 办 公 厅

财 政 部 办 公 厅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办 公 厅

农 业 部 办 公 厅

商 务 部 办 公 厅

国 家 旅 游 局 办 公 厅

全 国 工 商 联 办 公 厅

中青办联发[2011]10号

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

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教育厅(教委),科技厅(委),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旅游局,工商联: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广大团员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加强团组织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政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党中央书记处有关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有利契机,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根据经济社会变革情况下青年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系方式变化,积极探索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努力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广泛联系和凝聚团员青年。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团的工作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本单位本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党建带动与行业推动相结合。借助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成果,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使团的建设跟上党的建设工作步伐。借助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业协会力量,积极在其管理和服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推动团的建设,并努力探索新时期行业性共青团工作运行模式。

二是坚持服务中心与服务青年相结合。要围绕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团的工作切入点,有效服务本单位本行业健康发展。要关心青年生产生活,反映青年合理诉求,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和青年职业生涯发展搭建平台。 三是坚持加强建设与提升活力相结合。要着力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规范团内基础管理,完善团的工作制度。广泛联系各行各业的团员青年,积极开展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重点建团领域

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积极争取本地区相关部门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重点领域建团工作。

1.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的建设。联合科技部门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团组织;联合公安部门重点推动保安行业内保安公司等单位建立团组织;联合农业部门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

村经济合作社等建立团组织;联合商务部门重点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产业园区)内的非公企业,以及批发零售、餐饮等商贸企业建立团组织;联合旅游部门重点推动星级饭店、旅行社等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联合工商联重点推动其会员单位企业建立团组织。

2.加强社会组织团的建设。联合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重点推进民办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团组织;联合司法部门重点推动律师事务所建立团组织;联合财政部门重点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建立团组织。

四、主要工作任务

1.健全团的基层组织。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系特点,结合其行政关系、业务工作、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灵活建立团的基层组织。凡有3名以上团员的单位应独立建立团的组织,并着力加强内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暂不具备独立建团条件的单位可以联合建立团的组织;28岁以下青年较多、团员较少而不够建团条件的单位,可以先建立青年组织或社团,再适时建立团的组织。

2.加强团员队伍建设。要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工作,注重在工作一线青年骨干中发展团

员。积极开展“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应组织吸纳单位所聘用的青年农民工、劳务工参加本单位团组织的工作和活动。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青年从业人数较多的单位,具备条件的要争取配备专职团干部,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要配齐配强兼职团干部,注重选拔单位年轻的管理骨干或业务骨干担任团的干部。要切实加强单位内部团的基层委员会建设,保持团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团的工作延续性。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考察交流、实地指导等方式,加强团干部团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团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4.开展团的各项工作。要把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内在凝聚力、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拓展沟通交流渠道、培养后备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需要和青年职工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帮助青年职工塑造健全人格、养成坚定信念、提高能力水平,促进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要着力加强团员青年思想引导,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要着力促进团员青年技能提升,通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技能比

武、导师带徒、创新创效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爱岗敬业、提升技能,为促进本单位本行业发展贡献力量。要积极丰富团员青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年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团员青年增进交流、缓解工作压力。

五、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级教育、科技、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商务、旅游部门和工商联,要结合自身业务职能制定有关措施,支持当地团的领导机关在所管理或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建团工作。条件成熟的,可探索依托民政部门建立社会组织团工委,作为同级团委的派出机构,负责指导各类社会组织的共青团工作;在本部门或行业协会成立行业性团组织,具体推动本行业共青团工作,并加强对所建团组织的管理联系。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强化主体责任,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深入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具体负责推动建团工作。

2.制定方案,深化推进。各级教育、科技、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商务、旅游部门和工商联,要积极配合当地团组织,深入开展建团调查摸底,确定工作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各级团组织要建立工作责任制,适时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靠前指导,总结经验。各地团组织要深入基层、靠前指导,帮助基层团干部推动建团工作。要及时梳理有效工作路径,宣传介绍团建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形成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新建团组织的联系和管理,要把工作资源向新建团组织倾斜,加强新上岗团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新建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要及时总结联合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进团建工作的有益经验,不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拓展。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司法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旅游局办公厅 全国工商联办公厅 2011年6月30日


相关内容

  •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
  •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 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领导,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根椐中央和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非公有 ...

  •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区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总 ...

  • 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
  • 对工商联坚持"三性"统一的认识和思考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是工商联的基本特征,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工商联性质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特点,在实践中切实做到统战性.经济 ...

  • 县委关于加强非公党建实施意见
  • 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2年7月10日) 为了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组部<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先 ...

  • 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调研报告
  •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时代赋予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

  •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 夯实基层统战工作基础全面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深入研究和切实加强基层统战工作,适应新世纪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委统战部对县级统战工作进行调研的有关要求,近期,我部组织专门人员对所辖三县一区统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县级统战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进 ...

  • 领导在党务干部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 在全省工商系统非公有制企业 党建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送审稿) 2009年5月12日 同志们: 省局举办全省工商系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干部培训班,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专题培训,这既是省局党组贯彻落实省委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步骤.这次培 ...

  • 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的工作总结
  • 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的工作总结 按照x质监局函〔xx〕163号《xxx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x法发〔xx〕2号《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xx县发展和改革局、xx县经济局关于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局结合实际,认真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 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制结构的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马恩全集>4卷480页)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