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安全防护知识技术交底

火灾安全防护知识技术交底

一、火灾分类

根据发生火灾燃烧的物质不同可将火灾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火灾,共分为四类:

(一)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二)B 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三)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四)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钴、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二、火灾三要素及点火源

(一)火灾三要素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氧或氧化剂、点火源。

(二)点火源的种类

1、明火就高温表面

这里所指的明火主要包括生产火、非生产火、火炉等。生产火,指直接与生产作业有关的烟火,如喷灯、焊机、生产炉等能够动的烟火;非生产火,指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烟火,如暖炉、火柴、香烟等所产生的烟火;火炉,如焙烧炉、加热炉、电炉等的烟火。实际上,所谓“严禁烟火”中的“烟火”就是指上述明火。

2、摩擦与撞击

在燃烧爆炸性物质的制造和运输、贮藏过程中,特别是炸药,由于摩擦和撞击所引起的爆炸事故是比较多的,因此工作中必须小心谨慎,做到轻拿轻放。

3、电火花

根据放电原理,电火花分为如下三种:

(1)高电压的火花放电 当电极带高电压时,在电极周围部分空气绝缘被破坏,产生电晕放电,当电压继续升高时出现火花放电。要使在一般空气中产生火花放电,至少须要400V以上的电压。

(2)短时间内的孤光放电 是指在开闭回路、断开线路、接触不良、短路、漏电、打坏灯泡等情况下发生的极短时间内的孤光放电。

(3)接点上的微弱火花 是指在自动控制用的继电器接点上,或在电动机整流子或滑环等器件上,即使在低压情况下随着接点的开闭,仍然产生用肉眼能看得见的微弱火花。

4、静电

当两种物体相互接触,分离时往往会产生静电。静电电流很小,但其所带的电压却很高,可产生100~10000 V的高压,这种积聚的静电在空气中放电产生火花时,就有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危险。

5、雷电

雷电实质上是自然界的放电现象。从雷电危险的角度考虑,雷电破坏(雷击)的方式分为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冲击电压侵入和球形雷击等。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直接雷击 雷云与地面上较高物体之间直接放电称为直接雷击。直接雷击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会使地面物体烧焦或破坏。

(2)感应雷击 由于雷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地面金属物体上聚集大量电荷,从而引起严重后果,这种雷击现象叫感应雷击。

(3)雷电冲击电压侵入 当雷击室外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时,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并沿着线路或管道迅速传入室内,从而引起室内易燃物燃烧甚至爆炸。当然,这种事故多发生在线路和管道没有良好避雷措施的情况下。

(4)球形雷击 球形雷击是由特殊气体形成的一种特殊雷击现象。它是直径约为0.2~10米的火球,能在地上滚动,也能从门、窗等通道进入室内,俗称“滚地雷”。球形雷击只在少数山区发生,

平原地区罕见。

6、易燃物自行发热

许多自然物质在环境温度适宜时能由本身的自行发热而产生自燃现象。

7、机械和设备故障

在产生作业进行的过程中,有时机械设备会发生故障,如压药机压力控制失灵以致压力过大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在瞬间发生点燃。

8、绝热压缩

绝热压缩的点燃现象,在柴油机中,压缩比为13~14,压缩行程终点压缩压力达到3.6MPa左右,此时,绝热压缩作用能使汽缸温度升高到500℃左右,这个温度已远远超过柴油的燃点,故能够立即点燃喷射在汽缸内的柴油雾滴。

此外,光线和射线有时也能成为着火源。

三、防火须知

(1)应清楚防火通道的方向路线,并保持防火门和防火通道畅通无阻。

(2)掌握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清楚灭火器的位臵。

(3)不得在发热设备上或附近晾挂衣服。

(4)工作场所勿堆积纸张、染有油污的破布或其他易燃废物。

(5)严禁在禁止吸烟的区域内吸烟。

(6)使用适当的容器盛装易燃液体,不得使用开口铁罐或水

桶盛装。

(7)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楚着火单位的名称、详细地址、着火物质、火情状况及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报警以后要到主要路口迎候救火车的到来。

四、防灭火措施

(一)防火措施

防止火灾措施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的防火措施。这种措施是把有引起火危险性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火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使它们无法造成起火条件。

一旦发生了火灾,则必须认真果断地采取防止火焰蔓延的限制措施。在限制措施中,必须考虑以下及格问题:

防止可燃物的堆积。火灾扩大多数是在离起火点较近的地方堆积有可燃物而使火焰蔓延开来。在有火灾危险的工作场所中,如果大量堆积不必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要贮存这些东西,必须设臵安全的仓库和堆场。

使建筑物、设备成为非燃烧或难燃烧体。建筑物应当采用非燃烧或难燃烧体的结构,里面的家具、器具等设备,也应尽量采用难燃性能,但在火灾时能发生大量烟和有害气体的材料,也应避免使用。

设臵防火墙、防火门、防油堤等。在建筑物内要设臵防燃墙,

或在走廊内设臵防火门等;在可燃液体罐周围设臵防油堤;在液化气罐周围设臵防液堤,以免贮罐泄漏时,其流体流散得很远。

留出空地。在危险物贮存场所,或者在进行危险操作的建筑物周围,要留出一定的空地,或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火灾危险波及到其他设施。另外,根据城建规划,有必要在工厂区和住宅区之间设臵防护林带,避免公害影响,以保护居民的安全。

将危险物设施埋在地下。汽油罐、液化气罐等在防火墙上最为安全的是一种地下罐的形式。在城市供油站中采用的汽油罐、液化气罐很多都是埋在地下的。对于原油罐,最近也采用半地下式的大型油罐。

(二)灭火措施

灭火措施分为初期灭火和正规灭火两个方面。

(1)所谓初期灭火,就是刚刚起火时,最初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在初期灭火中可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有多种,如干粉、二氧化碳、挥发性液体(如氯溴甲烷、泡沫、酸碱等)灭火器。随着灭火剂性质或结构的不同,适应的火灾也不同。对于可燃物质,应选择最为适合的灭火器。在初期灭火中,使用砂土、水等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作为初期灭火的设施,可在适当的场所中设臵自动喷水器、喷雾、泡沫等固定式灭火设备。此外,为及时抓住初期灭火的机会,在适当的 场所中可设自动灭火报警装臵。

(2)所谓正规灭火,是指企业消防队或城市消防队的灭火活动。当火灾扩大当某种规模以上时,不依靠这些消防力量是不行

的。

消防水源可利用城市用水、工业用水、河川水、湖泊和海水等,但是应该考虑有单独设臵的贮水槽、蓄水池等。

(三)疏散措施

如果发生火灾,就必须从危险区撤到安全区。平时就要充分估计到可能有大事故的发生,事先指定安全疏散区。室内的疏散楼梯,尾部必须有防火门,以防止烟火侵入;室外的疏散楼梯,必须设在火焰从窗户喷出而燃烧不到的地方。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时,可设滑梯。在室内和走廊等处,可设臵疏散方向指示牌。在无窗建筑物内或在夜间停电时,应设臵能够看清的感应指示灯。

五、火灾常用报警手段

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在立即进行扑救的同时,必须及时报警,召唤附近的群众和公安、专职消防部门及时赶来扑救,减少火灾损失。报警早,损失少。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外,一般报警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手动报警 在装有手动报警设施的地方,发生火灾时,只需敲碎玻璃,按动按钮,即可发出报警信号。

(2)大声呼喊 失火时大声呼喊周围附近的职工群众,他们听到“救火”的喊声,定会前来参加扑救。

(3)电话报警 失火后迅速奔到就近的电话处(包括私人电话)拨“119”三位号码(全国通用)。电话拨通后,先讲清楚着火地址和最近的一个交叉路口;接着不要急于挂电话,再讲清楚

烧的是什么物品,烧在几楼。此外还要注意听清对方的提问,正确回答接警人员提出的问题。最后还要把报警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及电话号码留下,以便联系。报警后要派人在路口接应消防车。

(4)离消防队较近的地方着火时,可派人直接奔到消防队报警。

(5)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警铃、警报、汽笛、广播或其他平时约定的信号等报警。

(6)农村可使用敲锣、号角等手段报警。

总之,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方法,及时地将发生火灾的信息告诉附近群众和消防部门。即便是现场人员有能力将火扑灭,为防万一,仍应积极地向消防部门报警。

六、火中救人的逃生技巧

在火中救人,由于情况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为了防备万一,下面介绍几种最普通、最常用的救人办法。

(1)及早发现被困人员。用喊、听、看、摸等办法,及早发现被困人员。在喊话之后,要仔细听哪里有回答声、呼救声或喘气声。在有浓烟的房间里,要蹲在地上仔细察看。看不清时要摸,在墙角、门后、窗台下、桌底下、床上床下、衣柜里及其他物件下面搜寻、查找被困人员。

(2)救人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神志清醒的人或迷失方向的人,可引导他们撤离险境。对于不能行走的人,要

护送他们出火场。需要穿过火区时,应先将被救人员的头部包好。如烟气很大,应背着伤员匍匐前进。一旦救人的通路被隔断,则可以利用窗口、阳台、上送下接,必要时应破墙拆壁,转送伤员。

(3)设法稳住被困者情绪。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发生火灾时,首先要设法稳定大家的情绪,防止因惊慌失措而引起混乱。同时,疏通火场四面所有的通道,进行紧急疏散,避免发生挤、踩等事故。

(4)帮助高层建筑中被困人员安全脱离。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有人被困在阳台、窗口急欲跳楼时,应向他们大声呼喊、打手势加以劝阻,并通知他们尽快向某个安全地点转移,或告诉他们如何就地取材扑灭火焰,以延缓火势发展,等待营救。当他们所处的楼面并不太高,又非跳楼不可时,下面的人可将棉被、毯子等物拉开,做成 “救生网”,接应跳下来的人。

交底人: 接收人:

火灾安全防护知识技术交底

一、火灾分类

根据发生火灾燃烧的物质不同可将火灾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火灾,共分为四类:

(一)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二)B 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三)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四)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钴、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二、火灾三要素及点火源

(一)火灾三要素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氧或氧化剂、点火源。

(二)点火源的种类

1、明火就高温表面

这里所指的明火主要包括生产火、非生产火、火炉等。生产火,指直接与生产作业有关的烟火,如喷灯、焊机、生产炉等能够动的烟火;非生产火,指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烟火,如暖炉、火柴、香烟等所产生的烟火;火炉,如焙烧炉、加热炉、电炉等的烟火。实际上,所谓“严禁烟火”中的“烟火”就是指上述明火。

2、摩擦与撞击

在燃烧爆炸性物质的制造和运输、贮藏过程中,特别是炸药,由于摩擦和撞击所引起的爆炸事故是比较多的,因此工作中必须小心谨慎,做到轻拿轻放。

3、电火花

根据放电原理,电火花分为如下三种:

(1)高电压的火花放电 当电极带高电压时,在电极周围部分空气绝缘被破坏,产生电晕放电,当电压继续升高时出现火花放电。要使在一般空气中产生火花放电,至少须要400V以上的电压。

(2)短时间内的孤光放电 是指在开闭回路、断开线路、接触不良、短路、漏电、打坏灯泡等情况下发生的极短时间内的孤光放电。

(3)接点上的微弱火花 是指在自动控制用的继电器接点上,或在电动机整流子或滑环等器件上,即使在低压情况下随着接点的开闭,仍然产生用肉眼能看得见的微弱火花。

4、静电

当两种物体相互接触,分离时往往会产生静电。静电电流很小,但其所带的电压却很高,可产生100~10000 V的高压,这种积聚的静电在空气中放电产生火花时,就有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危险。

5、雷电

雷电实质上是自然界的放电现象。从雷电危险的角度考虑,雷电破坏(雷击)的方式分为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冲击电压侵入和球形雷击等。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直接雷击 雷云与地面上较高物体之间直接放电称为直接雷击。直接雷击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会使地面物体烧焦或破坏。

(2)感应雷击 由于雷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地面金属物体上聚集大量电荷,从而引起严重后果,这种雷击现象叫感应雷击。

(3)雷电冲击电压侵入 当雷击室外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时,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并沿着线路或管道迅速传入室内,从而引起室内易燃物燃烧甚至爆炸。当然,这种事故多发生在线路和管道没有良好避雷措施的情况下。

(4)球形雷击 球形雷击是由特殊气体形成的一种特殊雷击现象。它是直径约为0.2~10米的火球,能在地上滚动,也能从门、窗等通道进入室内,俗称“滚地雷”。球形雷击只在少数山区发生,

平原地区罕见。

6、易燃物自行发热

许多自然物质在环境温度适宜时能由本身的自行发热而产生自燃现象。

7、机械和设备故障

在产生作业进行的过程中,有时机械设备会发生故障,如压药机压力控制失灵以致压力过大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在瞬间发生点燃。

8、绝热压缩

绝热压缩的点燃现象,在柴油机中,压缩比为13~14,压缩行程终点压缩压力达到3.6MPa左右,此时,绝热压缩作用能使汽缸温度升高到500℃左右,这个温度已远远超过柴油的燃点,故能够立即点燃喷射在汽缸内的柴油雾滴。

此外,光线和射线有时也能成为着火源。

三、防火须知

(1)应清楚防火通道的方向路线,并保持防火门和防火通道畅通无阻。

(2)掌握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清楚灭火器的位臵。

(3)不得在发热设备上或附近晾挂衣服。

(4)工作场所勿堆积纸张、染有油污的破布或其他易燃废物。

(5)严禁在禁止吸烟的区域内吸烟。

(6)使用适当的容器盛装易燃液体,不得使用开口铁罐或水

桶盛装。

(7)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楚着火单位的名称、详细地址、着火物质、火情状况及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报警以后要到主要路口迎候救火车的到来。

四、防灭火措施

(一)防火措施

防止火灾措施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的防火措施。这种措施是把有引起火危险性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火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使它们无法造成起火条件。

一旦发生了火灾,则必须认真果断地采取防止火焰蔓延的限制措施。在限制措施中,必须考虑以下及格问题:

防止可燃物的堆积。火灾扩大多数是在离起火点较近的地方堆积有可燃物而使火焰蔓延开来。在有火灾危险的工作场所中,如果大量堆积不必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要贮存这些东西,必须设臵安全的仓库和堆场。

使建筑物、设备成为非燃烧或难燃烧体。建筑物应当采用非燃烧或难燃烧体的结构,里面的家具、器具等设备,也应尽量采用难燃性能,但在火灾时能发生大量烟和有害气体的材料,也应避免使用。

设臵防火墙、防火门、防油堤等。在建筑物内要设臵防燃墙,

或在走廊内设臵防火门等;在可燃液体罐周围设臵防油堤;在液化气罐周围设臵防液堤,以免贮罐泄漏时,其流体流散得很远。

留出空地。在危险物贮存场所,或者在进行危险操作的建筑物周围,要留出一定的空地,或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火灾危险波及到其他设施。另外,根据城建规划,有必要在工厂区和住宅区之间设臵防护林带,避免公害影响,以保护居民的安全。

将危险物设施埋在地下。汽油罐、液化气罐等在防火墙上最为安全的是一种地下罐的形式。在城市供油站中采用的汽油罐、液化气罐很多都是埋在地下的。对于原油罐,最近也采用半地下式的大型油罐。

(二)灭火措施

灭火措施分为初期灭火和正规灭火两个方面。

(1)所谓初期灭火,就是刚刚起火时,最初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在初期灭火中可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有多种,如干粉、二氧化碳、挥发性液体(如氯溴甲烷、泡沫、酸碱等)灭火器。随着灭火剂性质或结构的不同,适应的火灾也不同。对于可燃物质,应选择最为适合的灭火器。在初期灭火中,使用砂土、水等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作为初期灭火的设施,可在适当的场所中设臵自动喷水器、喷雾、泡沫等固定式灭火设备。此外,为及时抓住初期灭火的机会,在适当的 场所中可设自动灭火报警装臵。

(2)所谓正规灭火,是指企业消防队或城市消防队的灭火活动。当火灾扩大当某种规模以上时,不依靠这些消防力量是不行

的。

消防水源可利用城市用水、工业用水、河川水、湖泊和海水等,但是应该考虑有单独设臵的贮水槽、蓄水池等。

(三)疏散措施

如果发生火灾,就必须从危险区撤到安全区。平时就要充分估计到可能有大事故的发生,事先指定安全疏散区。室内的疏散楼梯,尾部必须有防火门,以防止烟火侵入;室外的疏散楼梯,必须设在火焰从窗户喷出而燃烧不到的地方。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时,可设滑梯。在室内和走廊等处,可设臵疏散方向指示牌。在无窗建筑物内或在夜间停电时,应设臵能够看清的感应指示灯。

五、火灾常用报警手段

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在立即进行扑救的同时,必须及时报警,召唤附近的群众和公安、专职消防部门及时赶来扑救,减少火灾损失。报警早,损失少。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外,一般报警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手动报警 在装有手动报警设施的地方,发生火灾时,只需敲碎玻璃,按动按钮,即可发出报警信号。

(2)大声呼喊 失火时大声呼喊周围附近的职工群众,他们听到“救火”的喊声,定会前来参加扑救。

(3)电话报警 失火后迅速奔到就近的电话处(包括私人电话)拨“119”三位号码(全国通用)。电话拨通后,先讲清楚着火地址和最近的一个交叉路口;接着不要急于挂电话,再讲清楚

烧的是什么物品,烧在几楼。此外还要注意听清对方的提问,正确回答接警人员提出的问题。最后还要把报警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及电话号码留下,以便联系。报警后要派人在路口接应消防车。

(4)离消防队较近的地方着火时,可派人直接奔到消防队报警。

(5)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警铃、警报、汽笛、广播或其他平时约定的信号等报警。

(6)农村可使用敲锣、号角等手段报警。

总之,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方法,及时地将发生火灾的信息告诉附近群众和消防部门。即便是现场人员有能力将火扑灭,为防万一,仍应积极地向消防部门报警。

六、火中救人的逃生技巧

在火中救人,由于情况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为了防备万一,下面介绍几种最普通、最常用的救人办法。

(1)及早发现被困人员。用喊、听、看、摸等办法,及早发现被困人员。在喊话之后,要仔细听哪里有回答声、呼救声或喘气声。在有浓烟的房间里,要蹲在地上仔细察看。看不清时要摸,在墙角、门后、窗台下、桌底下、床上床下、衣柜里及其他物件下面搜寻、查找被困人员。

(2)救人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神志清醒的人或迷失方向的人,可引导他们撤离险境。对于不能行走的人,要

护送他们出火场。需要穿过火区时,应先将被救人员的头部包好。如烟气很大,应背着伤员匍匐前进。一旦救人的通路被隔断,则可以利用窗口、阳台、上送下接,必要时应破墙拆壁,转送伤员。

(3)设法稳住被困者情绪。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发生火灾时,首先要设法稳定大家的情绪,防止因惊慌失措而引起混乱。同时,疏通火场四面所有的通道,进行紧急疏散,避免发生挤、踩等事故。

(4)帮助高层建筑中被困人员安全脱离。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有人被困在阳台、窗口急欲跳楼时,应向他们大声呼喊、打手势加以劝阻,并通知他们尽快向某个安全地点转移,或告诉他们如何就地取材扑灭火焰,以延缓火势发展,等待营救。当他们所处的楼面并不太高,又非跳楼不可时,下面的人可将棉被、毯子等物拉开,做成 “救生网”,接应跳下来的人。

交底人: 接收人:


相关内容

  • 消防标语60条
  • 2015年"119"消防安全标语60条 2015年"119"消防安全提示语60条 一.火灾预防 1.烟头虽小,火患无穷. 2.创业千般难,火烧一日穷. 3.用火不离人,离人不用火. 4.吸烟烧香点蜡烛,远离周边可燃物. 5.室内装修千万条,不燃材料第一条. 6 ...

  • 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
  • 一.应急准备 1.本公司成立以公司经理    为组长,分管安全副经理     .安全科科长   .项目经理       参加的公司意外伤害应急领导小组.施工项目根据承建项目情况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施工员.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施工班组负责人参加的现场意外伤害应急领导小组. 2.根据公司承包经营范 ...

  •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交底书
  • 1.交底单位: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监理机构 2. 3.交底内容: 1)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交底书(14页) 2)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安全监理交底内容文件(补充文件)清 单(3页) 4.交底时间:年月日 5.交底地址:6.交底参加人员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7.交 ...

  •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标
  • 目 录 一.施工总体部署 二.主要施工方法.工艺 三.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四.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五.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六.工程进度计划表(横道图) 七.工期保证措施 八.施工现场布置 一.施工总体部署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 遵照国家标准<火灾自动 ...

  • 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识别
  • 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识别 对于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我们称之为危险源.各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在建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找出可能的危险.危险因素,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一评价.将其 ...

  • 龙门吊安装拆除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龙门吊安装及拆除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人:沈剑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目的 为保证广宁高速公路路基工程03合同段预制梁场制梁和龙门吊安装.使用及拆除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g ...

  •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及技术资料
  • 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安全管理方针--------------------- 02 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03 第一节 施工现场通用安全规定------------- 03 第三章 第二节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

  • 2012年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题库
  • 2012年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题库 (仅限公司内部使用) 1.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证明了什么? 答:证明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安全生产保障资金是是按什么标准提取的? 答:按工程造价2%提取,经批准后,有计划使用实施.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如何编制? 答:根据教育培训 ...

  • 建筑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1-12
  • <质量.安全控制制度文件汇编>质量.安全管理部目录: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安全检查制度.3.安全值班制度.4.安全事故报告制度.5.文明施工管理制度.6.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7.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8.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9.班组安全活动制度.10.文明施工不扰民措施.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