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单元

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皮影戏的历史: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

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戏的特点:

演出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为兽皮或纸板制作而成。制作皮影需要有高超的手工技艺。如今,国外不少工艺美术爱好者把皮影作为壁饰的橱窗装饰的欣赏品。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皮影戏的内容,多为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虽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风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练,装饰纹样夸张,具有艺术韵味,却是共同的。

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顺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此外,皮影人制品,不只是可以用于演出,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因为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韵味浓厚。

皮影戏还有一个艺术特点,那就是它的人物、景物造型与制作,属于中国的民间艺术的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想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作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脸谱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细腻而浪漫。

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尤其近年来,皮影成为收藏市场的一个热点。

皮影戏的流传与风格:

皮影戏流传的地域极为广阔,最北到黑龙江省,最南到广东省,西部到青海省都有皮影戏,中原地区陕西有牛皮娃娃影,江浙有羊皮影和山西有纸窗影。有的省区还有不同流派,如河北省就有西派和东派之分,西派为北京影,又称蒲团影,东派为滦州影,也叫乐亭影或唐山影。

有的省区,在皮影造型上有共同特点外因唱腔和音乐,表演方法的不同又分别有不同的流派和流行地区,如陕西的皮影,按声腔和流行的地区的不同就有“阿宫腔”、“八步景”、“碗碗腔”、“弦板腔”、“拍板皮影”、“商洛道情”、“关中道情”、“安康道情”、“陕北碗碗腔”、“安康越调”等的区别。皮影戏在陕西一省内就有多种唱腔,多种流派的表演艺术,它的音乐吸收曲艺、戏曲,又滋补

了戏曲与音乐的不足,流传地域极为广阔,各地的皮影戏都有独特风格,实在是中国皮影戏独具的特色,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皮影戏的价值与贡献:

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还于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由皮影艺术构成的文化氛围,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国。皮影戏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它自13世纪先后传入亚欧各国到现在,都一直受到外国人的喜爱。早在1781年,德国文豪哥德就用皮影戏来庆贺他的生日,使得宾客惊喜不已。在土尔其,至今还盛行着皮影戏的传统文娱活动。我国的皮影剧团每到国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赞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代发明电影的先行。

在国内,有《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有唐剧、华剧、陇剧、黄龙戏等十余个地方戏,都是在当地皮

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制作之生动精美,可引无数国内外人士、博物馆垂涎。在人民大会堂里也有以皮影画为装饰的大型屏风,展示了我国民间皮影的艺术价值。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来,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

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奔赴前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在抗日战争和土改时期,不少皮影艺人配合时局编演新戏,成为宣传革命的轻骑。

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

皮影戏还是最早传入西方的表演艺术。波斯的历史学家雷士丹丁的记载,只是成吉斯汗大帝的军队在波斯演出影戏的情况。1767年法国一位名叫居阿罗德的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的全部形式和制作过程带回法国,成为一种时髦的外来艺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法国的影戏,到1776年又间接传入英国。

1774年,德国大诗人歌德(公元1749–1832年)曾在展览会上向德国观众介绍中国皮影戏。他本人极为喜欢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1781年8月28日,在他32岁生日的时候,他以举办中国影戏演出来庆祝自己的生日,并以此招待来自王宫的贵宾。

十八世纪的外国传教士带走的是唐山和北京的皮影,他们开始是喜欢皮影戏的镂刻艺术,做为中国民间的工艺美术品带回去的,他们观摩了皮影戏演出的独特形式,更感兴趣,于是就把皮影戏的整个操作方法介绍到本国去。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皮影戏的历史: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

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戏的特点:

演出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为兽皮或纸板制作而成。制作皮影需要有高超的手工技艺。如今,国外不少工艺美术爱好者把皮影作为壁饰的橱窗装饰的欣赏品。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皮影戏的内容,多为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虽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风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练,装饰纹样夸张,具有艺术韵味,却是共同的。

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顺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此外,皮影人制品,不只是可以用于演出,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因为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韵味浓厚。

皮影戏还有一个艺术特点,那就是它的人物、景物造型与制作,属于中国的民间艺术的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想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作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脸谱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细腻而浪漫。

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尤其近年来,皮影成为收藏市场的一个热点。

皮影戏的流传与风格:

皮影戏流传的地域极为广阔,最北到黑龙江省,最南到广东省,西部到青海省都有皮影戏,中原地区陕西有牛皮娃娃影,江浙有羊皮影和山西有纸窗影。有的省区还有不同流派,如河北省就有西派和东派之分,西派为北京影,又称蒲团影,东派为滦州影,也叫乐亭影或唐山影。

有的省区,在皮影造型上有共同特点外因唱腔和音乐,表演方法的不同又分别有不同的流派和流行地区,如陕西的皮影,按声腔和流行的地区的不同就有“阿宫腔”、“八步景”、“碗碗腔”、“弦板腔”、“拍板皮影”、“商洛道情”、“关中道情”、“安康道情”、“陕北碗碗腔”、“安康越调”等的区别。皮影戏在陕西一省内就有多种唱腔,多种流派的表演艺术,它的音乐吸收曲艺、戏曲,又滋补

了戏曲与音乐的不足,流传地域极为广阔,各地的皮影戏都有独特风格,实在是中国皮影戏独具的特色,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皮影戏的价值与贡献:

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还于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由皮影艺术构成的文化氛围,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国。皮影戏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它自13世纪先后传入亚欧各国到现在,都一直受到外国人的喜爱。早在1781年,德国文豪哥德就用皮影戏来庆贺他的生日,使得宾客惊喜不已。在土尔其,至今还盛行着皮影戏的传统文娱活动。我国的皮影剧团每到国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赞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代发明电影的先行。

在国内,有《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有唐剧、华剧、陇剧、黄龙戏等十余个地方戏,都是在当地皮

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制作之生动精美,可引无数国内外人士、博物馆垂涎。在人民大会堂里也有以皮影画为装饰的大型屏风,展示了我国民间皮影的艺术价值。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来,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

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奔赴前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在抗日战争和土改时期,不少皮影艺人配合时局编演新戏,成为宣传革命的轻骑。

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

皮影戏还是最早传入西方的表演艺术。波斯的历史学家雷士丹丁的记载,只是成吉斯汗大帝的军队在波斯演出影戏的情况。1767年法国一位名叫居阿罗德的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的全部形式和制作过程带回法国,成为一种时髦的外来艺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法国的影戏,到1776年又间接传入英国。

1774年,德国大诗人歌德(公元1749–1832年)曾在展览会上向德国观众介绍中国皮影戏。他本人极为喜欢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1781年8月28日,在他32岁生日的时候,他以举办中国影戏演出来庆祝自己的生日,并以此招待来自王宫的贵宾。

十八世纪的外国传教士带走的是唐山和北京的皮影,他们开始是喜欢皮影戏的镂刻艺术,做为中国民间的工艺美术品带回去的,他们观摩了皮影戏演出的独特形式,更感兴趣,于是就把皮影戏的整个操作方法介绍到本国去。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暑假的一次外出
  •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暑假的一次外出 过关试题 1. 答案:行人 解析:为保障交通的安全,交通法规定:行人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这是法律的规定,行人都应该遵守. 题型:填空题 难易程度:容易 掌握程度:理解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类型:精品类型 试题级别:二年级 试题地 ...

  • 一年级上册音乐导学案
  • 第一册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册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年级上册音乐导学案 第一册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年级上册音乐导学案 第一册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一年级上册音乐导学案 第一册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一年级上册音乐导学案 第一册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 ...

  • 2012苏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数10以内的数>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塔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 ...

  • 人教版初中单元同步作文
  •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2011-07-06)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所了 ...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 <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 <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 &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册目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视频目录: 0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语教学视频教师辅导 0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视频特级教师辅导 0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金色的草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 0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

  • 七年级暑假作业布置
  • 七年级暑假作业布置 语文 7.25--7.31:复习七年级语文下册1--2单元字词.<快乐暑假>1--10页.七篇小练笔. 8.1--8.8复习七年级语文下册3--4单元字词.<快乐暑假>10--20页,七篇小练笔. 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8.9--8.15复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