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断魂枪]的时代性

本科学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简析《断魂枪》的时代性 文学院 2013级 汉语言文学 陶原 20133456 叶红

2015年 10月 20日

摘要

对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所要反映的时代性进行解读与分析,了解老舍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反思,以此来更为深入的认识老舍和那个时代。本文从老舍的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着眼,力图勾画出作者写作《断魂枪》的意图,探寻老舍所要反映的时代变化和社会变迁。

关键词

老舍;《断魂枪》;时代性

Abstract

Of Lao She's short story《DuanHunQiang》 to reflect the times of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Lao She of that era thinking and reflection, in order to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Lao She and the era. From the era of Lao She's background and its growth experience focus, tries to sketch out the writing of the《DuanHunQiang》intention, to explore the Lao She to reflect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change.

Key words

Lao She; 《DuanHunQiang》; Epoch characteristic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一、 民国初年与老舍的小说 ................................................................................................. 2

(一) 社会巨变 .............................................................................................................. 2

(二) 历史转折中的老舍 .............................................................................................. 3

二、 《断魂枪》所揭示的时代巨变 ..................................................................................... 4

(一) 《断魂枪》的创作 .............................................................................................. 4

(二) 同一时代下的三个人物 ...................................................................................... 6

1. 新时代的迷茫清醒者沙子龙 ............................................................................... 6

2. 新时代的坚守者孙姓老者 ................................................................................. 10

3. 新时代的旧人物王三胜 ..................................................................................... 11

(三) 老舍与沙子龙 .................................................................................................... 13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谢 ......................................................................................................................................... 16

前言

一九三五年,老舍忧虑于时局,出于“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古训,写下了《断魂枪》这部短篇小说作品。老舍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勇敢地承担起了刻画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重担。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武者——沙子龙这样一个特殊的形象,用他来描摹自晚清末年直到辛亥革命前夕的那段风云激荡岁月中的,被时代大浪冲刷下逐渐改变的中国社会的传统风貌。

老舍生活在民国——那个兼具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间隔中的特殊时代,他对那个时代的种种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批判,面对时代浪潮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世人无所适从的茫然与混乱状态,老舍最终在1935年写下了一篇短篇小说——《断魂枪》。

一、 民国初年与老舍的小说

(一)社会巨变

若是如同当今的的媒体最喜欢做的那样,评选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个年份”,也许会只选出五六个年份,但是无论如何,1911年都是不可或缺的年份——这一年所代表的的历史意义,可绝对不仅仅是改朝换代、政权轮换。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年,拉开清王朝覆灭的武昌起义虽然仓促起事,但是却点燃了一个导火索,如同只在一夜之间,一个看起来硕大无比根深蒂固的王朝就发出“轰”的一声,坍塌成一片瓦砾。

公元1911年,是中国传统农历的辛亥年,这一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的划时代的伟大革命——中国的封建时代自此终结,从此君王不早朝——因为中国进入了没有皇帝的时代„„共和新纪元拉开大幕。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由此,自满清中期而来,一直衰弱没落、顽固僵化、故步自封、被世界潮流甩得愈来愈远的中国,终于向前跨了大大的一步,希望又回到了这片长期由历史阴云长期笼罩的东方土地。

民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个短暂但是又极其特殊的时代。就像春秋和战国那个时代一样,混乱无序和动荡不安是它的本色,那时国家四分五裂,天下狼烟四起,时局可谓是瞬息万变。由于旧的规则已经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却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原本平缓流动的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涛声大作,滔天巨浪滚滚而来。而人的本性在那个时代获得了宽阔的空间得以被释放,或是被那个残酷的时代扭曲。

但是,民国又是一个新旧交融、传统意识对抗现代潮流和二者逐步融合的时代,看得见的各种斗争发生在战场、官场以及商场,而那些看不见的冲撞,则随时散布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在中国由古代和近代向现代迈进的剧烈时期,展现出了一幅斑驳凌乱、光怪陆离的社会面貌。

(二)历史转折中的老舍

1899年在北京出生的老舍,1911年时已经12岁了,那一年的辛亥革命的狂潮冲垮了满清帝国在中国的统治,还是一个12岁少儿的老舍很快就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年代——民国。一直到1924年,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为止,老舍他一直生活在北国故土:入学,毕业,工作,度过了他由少儿到壮年的那长达13年的岁月。

清末民初的那段岁月,恰好是老舍长大成人的时期,对于在那个巨变时代成长起来的,生活在底层社会的老舍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种种,铭刻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而他的这些难忘的亲身经历,最终成为了他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创作源泉,所以当他在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正式开始创作生涯时,陆续发表的三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全部都是描写民国初期市民生活的讽刺小说。

“底层市民”是老舍作品中表现的最多,也是广大读者最为熟悉的人物形象群体。老舍之所以乐于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与老舍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老舍出身平民阶层,这使得他比大多数现当代作家更加了解和更愿意关注市井平民的生活现状。

老舍以善写“市民世界”而享誉于文坛,比如他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又比如《我这一辈子》等,这些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们,无一不是随波逐流、忍辱含垢地苟且偷生的小市民的形象。老舍为什么能把这些小市民形象都写得一个个如此的鲜活感人?恰恰就是就是因为老舍他经历过,他感受过,在这些文学形象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老舍自身的影子。

二、《断魂枪》所揭示的时代巨变

(一)《断魂枪》的创作

《断魂枪》写作于1935年。1930年初,老舍在结束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教职后乘船返国,到了7月时老舍接受了济南齐鲁大学的聘书,任该校的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

35年的年初时,老舍原本想写《二拳师》这部武侠长篇小说,后由于诸多原因没有写成,于是就把《二拳师》的长篇构思进行了压缩,改为了为短篇,对《二拳师》在时间以及事件上进行了剪切和取舍,用《二拳师》里最精彩的段落,写成了《断魂枪》这部短篇小说,到后来,“二拳师”居然再没成篇。老舍的小说《断魂枪》和《微神》一样,是公认的老舍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但《断魂枪》的文字要比《微神》更加浅显易懂得多,而且意味更加深长,令人深思。

关于《断魂枪》的创作过程,在《老舍自传》里,有这样一段话:“因为索稿子的日多,而材料不那么方便了,于是把心中留着的长篇材料拿出来救急。„„《断魂枪》也是如此。” “它本是我所要写的“二拳师”中的一小块。“二拳师”是个——假如能写出来——武侠小说。我久想写它,可是谁知道写出来是什么样呢?写出来才算数,创作是不敢“预约”的。在《断魂枪》里,我表现了三个人,一桩事。这三个人与这一桩事是我由一大堆材料中选出来的,他们的一切都在我心中想过了许多回,所以他们都能立得住。那件事是我所要在长篇中表现的许多事实中之一,所以它很利落。拿这么一件小小的事,联系上三个人,所以全篇是从从容容的,不多不少正合适。这样,材料受了损失,而艺术占了便宜;五千字也许比十万字更好。文艺并非肥猪“块儿越大越好。”①“我久想写它”,由此可见,老舍原本对这篇最终只有几千字的短篇小说是寄予厚望的。《断魂枪》是老舍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也是老舍自己较为喜欢的一篇,“我相信,这个短篇,虽然那么短,或者要比一部长篇要精彩一些些小说,我以为,不怕馅大皮薄,而怕空洞无物。”②

②老舍自传[M],中外名人传记,青苹果电子书系列,125. 《老舍文选》,自序[M],开明书店,1951.

《断魂枪》的写作,还与老舍的一段经历以及对武术的爱好关系颇深。老舍出身贫苦之家,在他22岁时大病一场,差点丢了性命。病愈之后,老舍就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并习武健身。老舍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拳,有时还会练习剑术。据老舍的朋友回忆,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学时,每天早上也都要练拳。

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老舍曾结交了一位著名的拳师,老舍不仅了解这位拳师的经历,而且认真跟从拳师学习,并特意为此购置了谓十八般兵器,诸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老舍把他们摆在家里一进门很醒目的地方,就如一位真行家一般。老舍还时不时的在家人的面前演练兵器,虽然老舍并不能真正的去厮杀一阵,但是却也由此学会不少的刀枪剑戟。

老舍自己也不止一次的提到他的拳师朋友,打拳的,卖唱的,洋车夫,这些人也是他的朋友。在他的这些朋友里,有许多是职业的拳师,太极门的,形意门的,查拳门的,扑虎门的,都有。但是,他们没有一位像《断魂枪》中的那几位拳师的,而且也根本没有那么一个故事。其中的人与事是老舍自己由那些拳师朋友里淘洗出来,加工加料炮制成的。

很显然,如果不是出于对武术的热爱,老舍是不可能去结交这么多武林门派的“职业拳师”的。也只有作为一位真正了解武术精髓的作家,才可以真正写出一位突逢时代巨变的武者的心态来,塑造出一位传统武者的形象——沙子龙。可以说打拳习武的爱好,成就了老舍这篇相当独特的《断魂枪》。

(二)同一时代下的三个人物

面对时代变革的浪潮,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是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所有的国人都必须去面对的一个现实。于此同时,这也也成为现当代作家们的进行创作的主题和灵感之一。当我们分析小说作品和人物的时候,去联系自民国建立以来三十年中国的社会变迁以及历史发展状况来进行分析,就能够对他们的形象进行精确的分析。老舍在《断魂枪》里一共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沙子龙,王三胜和孙姓老者,通过对这三人的刻画,来表现近代社会那急剧变化中的中国人那浓郁而又的复杂的心态。

1. 新时代的迷茫清醒者沙子龙

你若有一身绝顶功夫,到底传不传于后世?《断魂枪》里的沙子龙在那个时代断然做出了选择:不传。

为什么呢? 因为沙子龙作为那个时代里的清醒者之一,他的那双明得像霜夜的大星的眼眼,已经看透了这个已经发生巨变世道。五虎断魂枪那璀璨的生命之花,唯有在野店长河,在大漠荒林,在马队驼铃的世界里方才能得到绽放。而这个世界已经随风而去了。他那震动江湖的武艺和名声,他行走于荒林野店里的豪放事业,从此如梦幻般一去不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让沙子龙传,又能传给谁?

于是沙子龙撤下了镖旗,把自己的镖局改成了客栈,他自己在客栈后的小院占着三间北房,把自己那条大枪立在了墙角。用了二十年的工夫,名镇西北一带的“五虎断魂枪”,未逢敌手驰骋武界的“神枪沙子龙”就此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个身体已经放了肉,有时在院子里有逗鸽子,有时又在床上躺着看《封神榜》的沙老板。

沙子龙很明白地知道,原来的求生技艺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了,于是他选择了不传,既不传绝学,也不传后人,只是独自一人在苍茫夜色中,再一轮孤月下摸一摸自己那根滑亮的长枪,“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沙子

龙改变了他自己的生存方式,抛弃了了“神枪沙子龙”的武林荣誉称号,变成了一个安安分分经营着小客栈得店老板,日子过得平淡又安宁。

哪怕是以前的徒弟们归来讨教武功招式,请他给说个“对子”, 他也只是说句笑话,和他们打马虎眼:“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有时更是直接把他们赶出去。哪怕孙姓老者几招打败弟子王三胜,被王三胜引来和他过招,他也仅仅是按照江湖规矩,先是为王三胜赔礼道歉,而后客气接待,管吃管喝。面对孙姓老者想会一会“五虎断魂枪”的要求却执意不从。孙姓老者转而要求沙子龙传授“五虎断魂枪”,沙子龙也明确的表示了拒绝,要把“五虎断魂枪”带进棺材去,不传与人,也不留后世。最后把孙姓老者气的悻悻而去。

在这个风云变化的时代,沙子龙已经看到了时代的变化,自己那“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等等,他的武艺和事业,乃至是他的人生信条和精神支柱,都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梦似的成昨夜的了”,被时代巨浪拍的如同泥沙般粉碎。

沙子龙既是那个时代里的清醒者,又是那个时代里的迷茫者,他是时代的迷茫清醒者。他清醒的地方是知道时代以已经变了,他迷茫的地方是,他不知道自己该在这个时代做些什么。鲁迅曾经感叹过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而这正是沙子龙的痛苦之处。

在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大转折时代,火枪、大炮、战舰、工厂......传统的求生技艺和社会依赖关系终于被隆隆作响的历史战车碾轧成了碎片,国人已经不再需要通过走镖来传送物品,因为有了汽车和火车;国人也同样不再需要学习武艺来防身保命,因为有了火枪和大炮„„这是一个“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沙子龙的精神世界被时代摧枯拉朽般的摧残殆尽,他看不到前途与希望,他有的只是对自己二十年来赖以为生、籍以成名的武文化信仰的茫然。

所以当沙子龙从“东方大梦”里醒来后,就已经把自己的灵魂、精神、进取心和断魂枪一起埋葬掉了。所以哪怕他明知道自己若是拒绝了孙老者的比试和传授以后,会对

自己“神枪沙子龙”的威名造成毁灭性的致命打击,甚至会让过去以他为荣的,他亲手教出的徒弟们再也不理睬他,他也明确拒绝了。

因为在沙子龙很明白,他认为自己的时代,武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自己也应该是个死人了。但沙子龙的内心却并不真的如死人般的一片平静,在沙子龙的心里还充满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向往,以及对今天这种,他可以一气刺出六十四枪,但却无法抵挡一颗哪怕是黄口小儿手中的枪口射出的一颗子弹的悲愤,他对时代的变化充满伤感和无奈。

沙子龙的职业的更换,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的转变,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后引发的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历史大变革的时代的一种反映:旧的文化式微了.但是新的文化形态又尚未成型。沙子龙的这个转换它有着时代和民族精神变迁的烙印。面对着这种变化,沙子龙无力反抗,只能握着自己的长枪,关好了小门,望着天上的群星,回想一下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岁月,以此来给与自己一点温暖,聊以慰藉。

小说中两次写到沙子龙练枪,他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只是做简要的叙述,是铺垫性的;而第二次则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结尾处沙子龙的那两个“不传”,更是把他的凄苦,他的悲哀,他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形象地写出了一种被时代变动所冲击而自我隔绝的抗争方式,揭示了虽然珍爱宝物却又不能适应时世变化的落寞者的特定心态。在这里我们看到,它像一贴精神的腐蚀剂,使沙子龙昔日的智慧机敏,蜕变为愚钝麻木;江湖上的豪侠义气,演化为狭隘自私;传世的绝技,无端地变成了时代的殉葬品。这既泯灭了个人生活的锐气,也损伤了他人的进取心。更为可怕的是,民族的历史,就在这无声无息之中,被滞留了前进的脚

步!①

沙子龙的形象,表现的是一种个体的人在面对人类现代历史进程推进时的无可奈何感,他代表的是那些在时代变革下,传统价值观、社会观在剧烈变化的社会面前遭到自我否定而无所适从迷茫困惑,但是却又固守并依赖传统的人。这是一种身为无奈醒者的纠结心理,他们知道新的时代正在摧毁旧有的一切,他们无力反抗时代带来的变化,却又不得不做出一些不触及自己传统的变化。他们对时代的变化感到恐惧和迷茫,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哪怕不变会被时代抛下。对此,老舍的态度明显是同情多于批判。沙子龙的命运不仅寓示着武术的命运,还有整个传统文化的命运。

沙子龙的无奈和悲愤,不仅仅是一个武师的无奈和悲愤,更多的则是一个民族的无奈和悲愤。在这个民族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引以为荣和自我陶醉的光荣过往,但是当面对着那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变时代的时候,那些曾经的自豪和辉煌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甚至成为是一种阻碍前进的负担,就如同沙子龙的“断魂枪”一样。但是这个民族却不能如同沙子龙那样去给“断魂枪”殉葬,它能做的只有痛苦的挣扎和适应。

老舍通过对沙子龙悲的描写以及对其悲剧精神和幻灭感进行的分析,是老舍对历史前行过程中小人物的人生处境、梦醒后的无奈和挣扎给予的意味深长的一瞥,也是老舍对当时中国固有文化的艰难发展的一种反思。

①一曲文化的挽歌——老舍《断魂枪》赏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6期,2009年11月。

2. 新时代的坚守者孙姓老者

《断魂枪》里还有一位孙姓长者,他“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象筷子那么直顺”。当他看到王三胜在开场卖艺,于是就停在西北角观看。当他听到王三胜因为“无人识货”而抱怨说“没人懂”的时候,向王三胜搭话:“有功夫!”。

而后在王三胜的邀请下,和王三胜来了场“武林大会”,凭借精湛的武艺完胜王三胜,使用三截棍把王三胜手中的红缨枪打掉两次,逼得王三胜不得不认输,最后搬出师傅“神枪沙子龙”的名号来镇场子,并邀请他去和沙子龙切磋比试。

孙姓老者慨然答应,并欣然往之。见到沙子龙后,对这位名震江湖的“神枪沙子龙”细细打量,面对沙子龙的进餐邀请婉拒后要求和沙子龙比试,遭到拒绝后又要求学得“五虎断魂枪”,并且把自己的功夫表演给沙子龙看,以此来向沙子龙表达自己学习的诚意和资格。当沙子龙明确的表示要把“五虎断魂枪”的枪法带进坟墓后,毫不理会沙子龙的共进晚餐的邀请,默然无语的离去。

从孙姓老者在卖艺场上两次打掉王三胜的枪上显露的身手,以及他给沙子龙表演的功夫来看,十分明显,他也是位武林高手。而且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隐居客栈的沙子龙更为相似。孙姓老者坚毅顽强,他在江湖上风尘仆仆地奔走,只是为了学习到传统的武林绝技。于是他找到了名镇西北的“神枪”沙子龙,可是沙子龙的婉拒和低迷消沉让他感到愤懑和失望,最后拂袖而去,接着去追寻武学的至高境界。

孙姓老者武德高尚,勇敢谦逊,把武学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甚至是他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其他的东西同武学相比都不值一提。

在某种意义上看来,孙姓老者是另一个大梦未醒的,或者是本应该醒来但是却不想醒的沙子龙。沙子龙知道时代已经变了,所以他退出了江湖不在走镖。孙姓老者却坚持着习武学武,孙姓老者在时代洪流面前进行着悲壮的努力,坚守着自己为之信仰的武道。 孙姓老者象征着那些在天翻地覆的时代巨变下,面对这种变化,仍然坚持着世代相传的传统和生活习惯的,保持着传统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在坚守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弘扬着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精神。老舍把孙姓老者塑造为一个新时代的坚守者,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使中国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结合,改造和刨除旧的思想观念中的糟粕的道路,能使民族传统事物的优秀部分得以保留和得到传承,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继续发展下去。老舍塑造孙姓老者这个形象,可能是对当时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将中国的封建文化全盘抛弃的全盘西化的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思。

3. 新时代的旧人物王三胜

王三胜是一个跟着沙子龙习武的年轻人,跟随者沙子龙走过镖。但是当镖局被沙子龙改为路店客栈后他就失业了,于是他开始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以此来得到生活所需的几吊钱。

但是他却又忘不掉过去跟随在沙子龙身边时的风光日子,又不肯去肯卖力气赚钱,只好搬出沙子龙的名头,把自己定位为沙子龙的徒弟,并且时常夸耀沙子龙的功夫有多高,什么“沙老师一拳就砸倒了个牛!”啦,“沙老师一脚把人踢到房上去,并没使多大

的劲!”啦的四处夸耀,虽然他们谁也没见过这种事,但是说着说着,他们却相信这是真的了,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甚至敢起誓!

王三胜时不时的还到沙子龙家里去要上几个钱,为的是打扮的好看点出去走会捧场不会丢了自己的面子。要么就是求沙子龙传他几招功夫,以让自己能在卖艺时多赚几个钱。直到在土地庙摆下场子,“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的拉开以武会友的架势,却被远路而来学习“五虎断魂枪”的孙姓老者几招击败后,感觉自己丢了脸面,于是就抬出了沙子龙来:“别走!” “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希望沙子龙能为自己报仇雪耻。

哪怕孙姓老者安慰他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不容易见功夫,说他那两手就不坏王三胜也没要听进去,他只是急于报仇,唯恐沙子龙不在家。见到了沙子龙后,立刻用在沙子龙心中占有最大分量的“枪”来勾动沙子龙,希望沙子龙立刻出手击败孙姓老者。

但是当沙子龙为他赔礼道歉,并且避战不出时他对此感到十分不满和愤怒,撅着大嘴被沙子龙赶出了房间。从此他不再为沙子龙吹嘘夸耀;反而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孙姓老者动手;开始夸耀那个孙姓老者,说孙姓老者能一脚能踢死个牛。为了替自己开脱和挽回面子,竟不惜编造谎话制造谣言:“不要说王三胜输给他,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呢,王三胜到底和老头子见了个高低,而沙子龙连句硬话也没敢说。”

王三胜代表的是那些新时代里的旧人物,他们是一群麻木不仁的人,既不去看新时代带来的变化,也不了解和坚守传统。这些人走在这个时代的混沌期,还没有清醒,清醒也是迷迷糊糊的状态。传统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一种混饭吃的工具罢了,对他们来说,新时代和旧时代几乎没有区别。在王三胜的身上,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三)老舍与沙子龙

《断魂枪》写于一九三五年,那是一个平年,民囯二十四年。

当一个民族面临着危险降临的时候,首先觉察的总是这个民族地精英。一九三五年日本虎视眈眈磨刀霍霍的侵华举动,已经让包括老舍在内的作家们忧虑不已,在那个时代下老舍写出《断魂枪》绝不仅仅是单单为了描述清末直到辛亥的社会变动,它和写于一九三二年的《猫城记》一样,《断魂枪》也同样在影射着内部战乱不已,外部虎视鹰瞵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时代的中国社会。

那一年距离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占东三省已经过了四年,侵吞了东北的日本还未满足,陆续制造两次察东事件,第2次张北事件,逼迫国民政府签订《秦土协定》,继而又掀起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分裂华北。日本步步紧逼的同时,国内的国共内战正愈演愈烈,双方数百万大军在中国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绞杀成一团,死伤无数。祸不单行,兵灾未灭而天灾又至,长江发生大水灾,造成了高达14.2万人的死亡。

老舍身为一个文人,面对着民族的危机和百姓的疾苦,他是无力的,他只能徒劳的有文字和文章去唤醒整个民族。面对那个时代,老舍就如同他笔下的沙子龙,最起码沙子龙在那个时代还能一口气刺出六十四枪来,而老舍只能用手中的笔。一口气写出来几篇文章了吧。在那个被称为“乱世”的时代,文人的文章终究还是无用的,对外它挡不住日本的侵略,对内也比不过那些赳赳武夫手中的枪弹,甚至不能为灾民做些什么。也许,老舍他自己感觉自己就是民国时代的沙子龙了吧,二者感同身受。

老舍在《断魂枪》中,写的仅仅是沙子龙吗?不,老舍写的是他自己;老舍写的单单只是他自己吗?不,他写的是身处那个时代中的文人的悲伤„„

结论

在民国初年,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力挑战,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传统思想和文化,在欧风美雨的吹打下的正逐渐的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而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传统文化的失落,民族精神的迷茫,让所有的中国人都陷入了困惑中: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接受西方文化?国人既感到困惑又感到无奈,以致言行以及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改变。

老舍的《断魂枪》则是对那个社会转型时期——古老传统的中国遭遇现代文明时的传统文化艰难发展的真实写照。通过作者塑造的三个拳师形象,可以看到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缩影,这是老舍对现代社会多层次的思考的体现。作品没有单纯地去描述传统文化的衰落,而是直接把那个混乱时代的人们的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在社会转型的大舞台上展现出来,用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从侧面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的表演,以此揭示出去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重建的困惑。这是老舍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的担忧和思考。

老舍在文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对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的严肃思考,并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解剖,老舍在《断魂枪》里所提出了一个的深刻问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重新建设传统文化。《断魂枪》所反映的并不只是单纯的武术传承的问题,而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忧患,从这点来看,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现在来说,它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王本朝. 老舍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1.

[2] 张爱辉. 老舍作品集研究[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4.

[3] 张风燕. 简析沙子龙形象的塑造——读老舍的《断魂枪》有感[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3卷第4期.

[4] 老舍.断魂枪[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7.

[5] 老舍.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5.

[6] 老舍.老舍短篇小说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10.

[7] 老舍.老舍小说全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11.

[8] 曾广灿.老舍研究纵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9] 王润华.老舍小说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10] 姚振生.百年老舍[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

[10]俆德明.老舍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致谢

首先要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叶红老师,感谢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中抽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老师那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丰富渊博的知识将永远激励着我。

然后感谢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

同时也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和文学工作者。如果没有各位对老舍文学著作的研究和梳理,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在此向各位致敬。

本科学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简析《断魂枪》的时代性 文学院 2013级 汉语言文学 陶原 20133456 叶红

2015年 10月 20日

摘要

对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所要反映的时代性进行解读与分析,了解老舍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反思,以此来更为深入的认识老舍和那个时代。本文从老舍的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着眼,力图勾画出作者写作《断魂枪》的意图,探寻老舍所要反映的时代变化和社会变迁。

关键词

老舍;《断魂枪》;时代性

Abstract

Of Lao She's short story《DuanHunQiang》 to reflect the times of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Lao She of that era thinking and reflection, in order to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Lao She and the era. From the era of Lao She's background and its growth experience focus, tries to sketch out the writing of the《DuanHunQiang》intention, to explore the Lao She to reflect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change.

Key words

Lao She; 《DuanHunQiang》; Epoch characteristic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一、 民国初年与老舍的小说 ................................................................................................. 2

(一) 社会巨变 .............................................................................................................. 2

(二) 历史转折中的老舍 .............................................................................................. 3

二、 《断魂枪》所揭示的时代巨变 ..................................................................................... 4

(一) 《断魂枪》的创作 .............................................................................................. 4

(二) 同一时代下的三个人物 ...................................................................................... 6

1. 新时代的迷茫清醒者沙子龙 ............................................................................... 6

2. 新时代的坚守者孙姓老者 ................................................................................. 10

3. 新时代的旧人物王三胜 ..................................................................................... 11

(三) 老舍与沙子龙 .................................................................................................... 13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谢 ......................................................................................................................................... 16

前言

一九三五年,老舍忧虑于时局,出于“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古训,写下了《断魂枪》这部短篇小说作品。老舍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勇敢地承担起了刻画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重担。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武者——沙子龙这样一个特殊的形象,用他来描摹自晚清末年直到辛亥革命前夕的那段风云激荡岁月中的,被时代大浪冲刷下逐渐改变的中国社会的传统风貌。

老舍生活在民国——那个兼具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间隔中的特殊时代,他对那个时代的种种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批判,面对时代浪潮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世人无所适从的茫然与混乱状态,老舍最终在1935年写下了一篇短篇小说——《断魂枪》。

一、 民国初年与老舍的小说

(一)社会巨变

若是如同当今的的媒体最喜欢做的那样,评选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个年份”,也许会只选出五六个年份,但是无论如何,1911年都是不可或缺的年份——这一年所代表的的历史意义,可绝对不仅仅是改朝换代、政权轮换。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年,拉开清王朝覆灭的武昌起义虽然仓促起事,但是却点燃了一个导火索,如同只在一夜之间,一个看起来硕大无比根深蒂固的王朝就发出“轰”的一声,坍塌成一片瓦砾。

公元1911年,是中国传统农历的辛亥年,这一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的划时代的伟大革命——中国的封建时代自此终结,从此君王不早朝——因为中国进入了没有皇帝的时代„„共和新纪元拉开大幕。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由此,自满清中期而来,一直衰弱没落、顽固僵化、故步自封、被世界潮流甩得愈来愈远的中国,终于向前跨了大大的一步,希望又回到了这片长期由历史阴云长期笼罩的东方土地。

民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个短暂但是又极其特殊的时代。就像春秋和战国那个时代一样,混乱无序和动荡不安是它的本色,那时国家四分五裂,天下狼烟四起,时局可谓是瞬息万变。由于旧的规则已经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却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原本平缓流动的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涛声大作,滔天巨浪滚滚而来。而人的本性在那个时代获得了宽阔的空间得以被释放,或是被那个残酷的时代扭曲。

但是,民国又是一个新旧交融、传统意识对抗现代潮流和二者逐步融合的时代,看得见的各种斗争发生在战场、官场以及商场,而那些看不见的冲撞,则随时散布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在中国由古代和近代向现代迈进的剧烈时期,展现出了一幅斑驳凌乱、光怪陆离的社会面貌。

(二)历史转折中的老舍

1899年在北京出生的老舍,1911年时已经12岁了,那一年的辛亥革命的狂潮冲垮了满清帝国在中国的统治,还是一个12岁少儿的老舍很快就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年代——民国。一直到1924年,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为止,老舍他一直生活在北国故土:入学,毕业,工作,度过了他由少儿到壮年的那长达13年的岁月。

清末民初的那段岁月,恰好是老舍长大成人的时期,对于在那个巨变时代成长起来的,生活在底层社会的老舍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种种,铭刻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而他的这些难忘的亲身经历,最终成为了他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创作源泉,所以当他在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正式开始创作生涯时,陆续发表的三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全部都是描写民国初期市民生活的讽刺小说。

“底层市民”是老舍作品中表现的最多,也是广大读者最为熟悉的人物形象群体。老舍之所以乐于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与老舍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老舍出身平民阶层,这使得他比大多数现当代作家更加了解和更愿意关注市井平民的生活现状。

老舍以善写“市民世界”而享誉于文坛,比如他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又比如《我这一辈子》等,这些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们,无一不是随波逐流、忍辱含垢地苟且偷生的小市民的形象。老舍为什么能把这些小市民形象都写得一个个如此的鲜活感人?恰恰就是就是因为老舍他经历过,他感受过,在这些文学形象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老舍自身的影子。

二、《断魂枪》所揭示的时代巨变

(一)《断魂枪》的创作

《断魂枪》写作于1935年。1930年初,老舍在结束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教职后乘船返国,到了7月时老舍接受了济南齐鲁大学的聘书,任该校的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

35年的年初时,老舍原本想写《二拳师》这部武侠长篇小说,后由于诸多原因没有写成,于是就把《二拳师》的长篇构思进行了压缩,改为了为短篇,对《二拳师》在时间以及事件上进行了剪切和取舍,用《二拳师》里最精彩的段落,写成了《断魂枪》这部短篇小说,到后来,“二拳师”居然再没成篇。老舍的小说《断魂枪》和《微神》一样,是公认的老舍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但《断魂枪》的文字要比《微神》更加浅显易懂得多,而且意味更加深长,令人深思。

关于《断魂枪》的创作过程,在《老舍自传》里,有这样一段话:“因为索稿子的日多,而材料不那么方便了,于是把心中留着的长篇材料拿出来救急。„„《断魂枪》也是如此。” “它本是我所要写的“二拳师”中的一小块。“二拳师”是个——假如能写出来——武侠小说。我久想写它,可是谁知道写出来是什么样呢?写出来才算数,创作是不敢“预约”的。在《断魂枪》里,我表现了三个人,一桩事。这三个人与这一桩事是我由一大堆材料中选出来的,他们的一切都在我心中想过了许多回,所以他们都能立得住。那件事是我所要在长篇中表现的许多事实中之一,所以它很利落。拿这么一件小小的事,联系上三个人,所以全篇是从从容容的,不多不少正合适。这样,材料受了损失,而艺术占了便宜;五千字也许比十万字更好。文艺并非肥猪“块儿越大越好。”①“我久想写它”,由此可见,老舍原本对这篇最终只有几千字的短篇小说是寄予厚望的。《断魂枪》是老舍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也是老舍自己较为喜欢的一篇,“我相信,这个短篇,虽然那么短,或者要比一部长篇要精彩一些些小说,我以为,不怕馅大皮薄,而怕空洞无物。”②

②老舍自传[M],中外名人传记,青苹果电子书系列,125. 《老舍文选》,自序[M],开明书店,1951.

《断魂枪》的写作,还与老舍的一段经历以及对武术的爱好关系颇深。老舍出身贫苦之家,在他22岁时大病一场,差点丢了性命。病愈之后,老舍就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并习武健身。老舍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拳,有时还会练习剑术。据老舍的朋友回忆,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学时,每天早上也都要练拳。

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老舍曾结交了一位著名的拳师,老舍不仅了解这位拳师的经历,而且认真跟从拳师学习,并特意为此购置了谓十八般兵器,诸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老舍把他们摆在家里一进门很醒目的地方,就如一位真行家一般。老舍还时不时的在家人的面前演练兵器,虽然老舍并不能真正的去厮杀一阵,但是却也由此学会不少的刀枪剑戟。

老舍自己也不止一次的提到他的拳师朋友,打拳的,卖唱的,洋车夫,这些人也是他的朋友。在他的这些朋友里,有许多是职业的拳师,太极门的,形意门的,查拳门的,扑虎门的,都有。但是,他们没有一位像《断魂枪》中的那几位拳师的,而且也根本没有那么一个故事。其中的人与事是老舍自己由那些拳师朋友里淘洗出来,加工加料炮制成的。

很显然,如果不是出于对武术的热爱,老舍是不可能去结交这么多武林门派的“职业拳师”的。也只有作为一位真正了解武术精髓的作家,才可以真正写出一位突逢时代巨变的武者的心态来,塑造出一位传统武者的形象——沙子龙。可以说打拳习武的爱好,成就了老舍这篇相当独特的《断魂枪》。

(二)同一时代下的三个人物

面对时代变革的浪潮,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是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所有的国人都必须去面对的一个现实。于此同时,这也也成为现当代作家们的进行创作的主题和灵感之一。当我们分析小说作品和人物的时候,去联系自民国建立以来三十年中国的社会变迁以及历史发展状况来进行分析,就能够对他们的形象进行精确的分析。老舍在《断魂枪》里一共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沙子龙,王三胜和孙姓老者,通过对这三人的刻画,来表现近代社会那急剧变化中的中国人那浓郁而又的复杂的心态。

1. 新时代的迷茫清醒者沙子龙

你若有一身绝顶功夫,到底传不传于后世?《断魂枪》里的沙子龙在那个时代断然做出了选择:不传。

为什么呢? 因为沙子龙作为那个时代里的清醒者之一,他的那双明得像霜夜的大星的眼眼,已经看透了这个已经发生巨变世道。五虎断魂枪那璀璨的生命之花,唯有在野店长河,在大漠荒林,在马队驼铃的世界里方才能得到绽放。而这个世界已经随风而去了。他那震动江湖的武艺和名声,他行走于荒林野店里的豪放事业,从此如梦幻般一去不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让沙子龙传,又能传给谁?

于是沙子龙撤下了镖旗,把自己的镖局改成了客栈,他自己在客栈后的小院占着三间北房,把自己那条大枪立在了墙角。用了二十年的工夫,名镇西北一带的“五虎断魂枪”,未逢敌手驰骋武界的“神枪沙子龙”就此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个身体已经放了肉,有时在院子里有逗鸽子,有时又在床上躺着看《封神榜》的沙老板。

沙子龙很明白地知道,原来的求生技艺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了,于是他选择了不传,既不传绝学,也不传后人,只是独自一人在苍茫夜色中,再一轮孤月下摸一摸自己那根滑亮的长枪,“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沙子

龙改变了他自己的生存方式,抛弃了了“神枪沙子龙”的武林荣誉称号,变成了一个安安分分经营着小客栈得店老板,日子过得平淡又安宁。

哪怕是以前的徒弟们归来讨教武功招式,请他给说个“对子”, 他也只是说句笑话,和他们打马虎眼:“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有时更是直接把他们赶出去。哪怕孙姓老者几招打败弟子王三胜,被王三胜引来和他过招,他也仅仅是按照江湖规矩,先是为王三胜赔礼道歉,而后客气接待,管吃管喝。面对孙姓老者想会一会“五虎断魂枪”的要求却执意不从。孙姓老者转而要求沙子龙传授“五虎断魂枪”,沙子龙也明确的表示了拒绝,要把“五虎断魂枪”带进棺材去,不传与人,也不留后世。最后把孙姓老者气的悻悻而去。

在这个风云变化的时代,沙子龙已经看到了时代的变化,自己那“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等等,他的武艺和事业,乃至是他的人生信条和精神支柱,都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梦似的成昨夜的了”,被时代巨浪拍的如同泥沙般粉碎。

沙子龙既是那个时代里的清醒者,又是那个时代里的迷茫者,他是时代的迷茫清醒者。他清醒的地方是知道时代以已经变了,他迷茫的地方是,他不知道自己该在这个时代做些什么。鲁迅曾经感叹过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而这正是沙子龙的痛苦之处。

在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大转折时代,火枪、大炮、战舰、工厂......传统的求生技艺和社会依赖关系终于被隆隆作响的历史战车碾轧成了碎片,国人已经不再需要通过走镖来传送物品,因为有了汽车和火车;国人也同样不再需要学习武艺来防身保命,因为有了火枪和大炮„„这是一个“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沙子龙的精神世界被时代摧枯拉朽般的摧残殆尽,他看不到前途与希望,他有的只是对自己二十年来赖以为生、籍以成名的武文化信仰的茫然。

所以当沙子龙从“东方大梦”里醒来后,就已经把自己的灵魂、精神、进取心和断魂枪一起埋葬掉了。所以哪怕他明知道自己若是拒绝了孙老者的比试和传授以后,会对

自己“神枪沙子龙”的威名造成毁灭性的致命打击,甚至会让过去以他为荣的,他亲手教出的徒弟们再也不理睬他,他也明确拒绝了。

因为在沙子龙很明白,他认为自己的时代,武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自己也应该是个死人了。但沙子龙的内心却并不真的如死人般的一片平静,在沙子龙的心里还充满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向往,以及对今天这种,他可以一气刺出六十四枪,但却无法抵挡一颗哪怕是黄口小儿手中的枪口射出的一颗子弹的悲愤,他对时代的变化充满伤感和无奈。

沙子龙的职业的更换,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的转变,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后引发的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历史大变革的时代的一种反映:旧的文化式微了.但是新的文化形态又尚未成型。沙子龙的这个转换它有着时代和民族精神变迁的烙印。面对着这种变化,沙子龙无力反抗,只能握着自己的长枪,关好了小门,望着天上的群星,回想一下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岁月,以此来给与自己一点温暖,聊以慰藉。

小说中两次写到沙子龙练枪,他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只是做简要的叙述,是铺垫性的;而第二次则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结尾处沙子龙的那两个“不传”,更是把他的凄苦,他的悲哀,他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形象地写出了一种被时代变动所冲击而自我隔绝的抗争方式,揭示了虽然珍爱宝物却又不能适应时世变化的落寞者的特定心态。在这里我们看到,它像一贴精神的腐蚀剂,使沙子龙昔日的智慧机敏,蜕变为愚钝麻木;江湖上的豪侠义气,演化为狭隘自私;传世的绝技,无端地变成了时代的殉葬品。这既泯灭了个人生活的锐气,也损伤了他人的进取心。更为可怕的是,民族的历史,就在这无声无息之中,被滞留了前进的脚

步!①

沙子龙的形象,表现的是一种个体的人在面对人类现代历史进程推进时的无可奈何感,他代表的是那些在时代变革下,传统价值观、社会观在剧烈变化的社会面前遭到自我否定而无所适从迷茫困惑,但是却又固守并依赖传统的人。这是一种身为无奈醒者的纠结心理,他们知道新的时代正在摧毁旧有的一切,他们无力反抗时代带来的变化,却又不得不做出一些不触及自己传统的变化。他们对时代的变化感到恐惧和迷茫,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哪怕不变会被时代抛下。对此,老舍的态度明显是同情多于批判。沙子龙的命运不仅寓示着武术的命运,还有整个传统文化的命运。

沙子龙的无奈和悲愤,不仅仅是一个武师的无奈和悲愤,更多的则是一个民族的无奈和悲愤。在这个民族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引以为荣和自我陶醉的光荣过往,但是当面对着那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变时代的时候,那些曾经的自豪和辉煌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甚至成为是一种阻碍前进的负担,就如同沙子龙的“断魂枪”一样。但是这个民族却不能如同沙子龙那样去给“断魂枪”殉葬,它能做的只有痛苦的挣扎和适应。

老舍通过对沙子龙悲的描写以及对其悲剧精神和幻灭感进行的分析,是老舍对历史前行过程中小人物的人生处境、梦醒后的无奈和挣扎给予的意味深长的一瞥,也是老舍对当时中国固有文化的艰难发展的一种反思。

①一曲文化的挽歌——老舍《断魂枪》赏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6期,2009年11月。

2. 新时代的坚守者孙姓老者

《断魂枪》里还有一位孙姓长者,他“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象筷子那么直顺”。当他看到王三胜在开场卖艺,于是就停在西北角观看。当他听到王三胜因为“无人识货”而抱怨说“没人懂”的时候,向王三胜搭话:“有功夫!”。

而后在王三胜的邀请下,和王三胜来了场“武林大会”,凭借精湛的武艺完胜王三胜,使用三截棍把王三胜手中的红缨枪打掉两次,逼得王三胜不得不认输,最后搬出师傅“神枪沙子龙”的名号来镇场子,并邀请他去和沙子龙切磋比试。

孙姓老者慨然答应,并欣然往之。见到沙子龙后,对这位名震江湖的“神枪沙子龙”细细打量,面对沙子龙的进餐邀请婉拒后要求和沙子龙比试,遭到拒绝后又要求学得“五虎断魂枪”,并且把自己的功夫表演给沙子龙看,以此来向沙子龙表达自己学习的诚意和资格。当沙子龙明确的表示要把“五虎断魂枪”的枪法带进坟墓后,毫不理会沙子龙的共进晚餐的邀请,默然无语的离去。

从孙姓老者在卖艺场上两次打掉王三胜的枪上显露的身手,以及他给沙子龙表演的功夫来看,十分明显,他也是位武林高手。而且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隐居客栈的沙子龙更为相似。孙姓老者坚毅顽强,他在江湖上风尘仆仆地奔走,只是为了学习到传统的武林绝技。于是他找到了名镇西北的“神枪”沙子龙,可是沙子龙的婉拒和低迷消沉让他感到愤懑和失望,最后拂袖而去,接着去追寻武学的至高境界。

孙姓老者武德高尚,勇敢谦逊,把武学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甚至是他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其他的东西同武学相比都不值一提。

在某种意义上看来,孙姓老者是另一个大梦未醒的,或者是本应该醒来但是却不想醒的沙子龙。沙子龙知道时代已经变了,所以他退出了江湖不在走镖。孙姓老者却坚持着习武学武,孙姓老者在时代洪流面前进行着悲壮的努力,坚守着自己为之信仰的武道。 孙姓老者象征着那些在天翻地覆的时代巨变下,面对这种变化,仍然坚持着世代相传的传统和生活习惯的,保持着传统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在坚守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弘扬着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精神。老舍把孙姓老者塑造为一个新时代的坚守者,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使中国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结合,改造和刨除旧的思想观念中的糟粕的道路,能使民族传统事物的优秀部分得以保留和得到传承,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继续发展下去。老舍塑造孙姓老者这个形象,可能是对当时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将中国的封建文化全盘抛弃的全盘西化的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思。

3. 新时代的旧人物王三胜

王三胜是一个跟着沙子龙习武的年轻人,跟随者沙子龙走过镖。但是当镖局被沙子龙改为路店客栈后他就失业了,于是他开始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以此来得到生活所需的几吊钱。

但是他却又忘不掉过去跟随在沙子龙身边时的风光日子,又不肯去肯卖力气赚钱,只好搬出沙子龙的名头,把自己定位为沙子龙的徒弟,并且时常夸耀沙子龙的功夫有多高,什么“沙老师一拳就砸倒了个牛!”啦,“沙老师一脚把人踢到房上去,并没使多大

的劲!”啦的四处夸耀,虽然他们谁也没见过这种事,但是说着说着,他们却相信这是真的了,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甚至敢起誓!

王三胜时不时的还到沙子龙家里去要上几个钱,为的是打扮的好看点出去走会捧场不会丢了自己的面子。要么就是求沙子龙传他几招功夫,以让自己能在卖艺时多赚几个钱。直到在土地庙摆下场子,“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的拉开以武会友的架势,却被远路而来学习“五虎断魂枪”的孙姓老者几招击败后,感觉自己丢了脸面,于是就抬出了沙子龙来:“别走!” “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希望沙子龙能为自己报仇雪耻。

哪怕孙姓老者安慰他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不容易见功夫,说他那两手就不坏王三胜也没要听进去,他只是急于报仇,唯恐沙子龙不在家。见到了沙子龙后,立刻用在沙子龙心中占有最大分量的“枪”来勾动沙子龙,希望沙子龙立刻出手击败孙姓老者。

但是当沙子龙为他赔礼道歉,并且避战不出时他对此感到十分不满和愤怒,撅着大嘴被沙子龙赶出了房间。从此他不再为沙子龙吹嘘夸耀;反而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孙姓老者动手;开始夸耀那个孙姓老者,说孙姓老者能一脚能踢死个牛。为了替自己开脱和挽回面子,竟不惜编造谎话制造谣言:“不要说王三胜输给他,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呢,王三胜到底和老头子见了个高低,而沙子龙连句硬话也没敢说。”

王三胜代表的是那些新时代里的旧人物,他们是一群麻木不仁的人,既不去看新时代带来的变化,也不了解和坚守传统。这些人走在这个时代的混沌期,还没有清醒,清醒也是迷迷糊糊的状态。传统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一种混饭吃的工具罢了,对他们来说,新时代和旧时代几乎没有区别。在王三胜的身上,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三)老舍与沙子龙

《断魂枪》写于一九三五年,那是一个平年,民囯二十四年。

当一个民族面临着危险降临的时候,首先觉察的总是这个民族地精英。一九三五年日本虎视眈眈磨刀霍霍的侵华举动,已经让包括老舍在内的作家们忧虑不已,在那个时代下老舍写出《断魂枪》绝不仅仅是单单为了描述清末直到辛亥的社会变动,它和写于一九三二年的《猫城记》一样,《断魂枪》也同样在影射着内部战乱不已,外部虎视鹰瞵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时代的中国社会。

那一年距离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占东三省已经过了四年,侵吞了东北的日本还未满足,陆续制造两次察东事件,第2次张北事件,逼迫国民政府签订《秦土协定》,继而又掀起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分裂华北。日本步步紧逼的同时,国内的国共内战正愈演愈烈,双方数百万大军在中国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绞杀成一团,死伤无数。祸不单行,兵灾未灭而天灾又至,长江发生大水灾,造成了高达14.2万人的死亡。

老舍身为一个文人,面对着民族的危机和百姓的疾苦,他是无力的,他只能徒劳的有文字和文章去唤醒整个民族。面对那个时代,老舍就如同他笔下的沙子龙,最起码沙子龙在那个时代还能一口气刺出六十四枪来,而老舍只能用手中的笔。一口气写出来几篇文章了吧。在那个被称为“乱世”的时代,文人的文章终究还是无用的,对外它挡不住日本的侵略,对内也比不过那些赳赳武夫手中的枪弹,甚至不能为灾民做些什么。也许,老舍他自己感觉自己就是民国时代的沙子龙了吧,二者感同身受。

老舍在《断魂枪》中,写的仅仅是沙子龙吗?不,老舍写的是他自己;老舍写的单单只是他自己吗?不,他写的是身处那个时代中的文人的悲伤„„

结论

在民国初年,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力挑战,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传统思想和文化,在欧风美雨的吹打下的正逐渐的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而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传统文化的失落,民族精神的迷茫,让所有的中国人都陷入了困惑中: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接受西方文化?国人既感到困惑又感到无奈,以致言行以及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改变。

老舍的《断魂枪》则是对那个社会转型时期——古老传统的中国遭遇现代文明时的传统文化艰难发展的真实写照。通过作者塑造的三个拳师形象,可以看到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缩影,这是老舍对现代社会多层次的思考的体现。作品没有单纯地去描述传统文化的衰落,而是直接把那个混乱时代的人们的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在社会转型的大舞台上展现出来,用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从侧面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的表演,以此揭示出去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重建的困惑。这是老舍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的担忧和思考。

老舍在文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对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的严肃思考,并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解剖,老舍在《断魂枪》里所提出了一个的深刻问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重新建设传统文化。《断魂枪》所反映的并不只是单纯的武术传承的问题,而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忧患,从这点来看,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现在来说,它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王本朝. 老舍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1.

[2] 张爱辉. 老舍作品集研究[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4.

[3] 张风燕. 简析沙子龙形象的塑造——读老舍的《断魂枪》有感[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3卷第4期.

[4] 老舍.断魂枪[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7.

[5] 老舍.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5.

[6] 老舍.老舍短篇小说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10.

[7] 老舍.老舍小说全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11.

[8] 曾广灿.老舍研究纵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9] 王润华.老舍小说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10] 姚振生.百年老舍[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

[10]俆德明.老舍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致谢

首先要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叶红老师,感谢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中抽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老师那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丰富渊博的知识将永远激励着我。

然后感谢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

同时也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和文学工作者。如果没有各位对老舍文学著作的研究和梳理,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在此向各位致敬。


相关内容

  • 2013年成考[大学语文]小说部分复习资料
  • 2013年成考<大学语文>小说部分复习资料 <断魂枪>(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老舍本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 ...

  •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素梅 王冕 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进行简要分析.(2)诗中描绘"闲花野草"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 ...

  • 老舍摘抄赏析
  • 篇一:<骆驼祥子>摘抄赏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

  • 四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 目 录 1.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 牧 2.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牧 3.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 隐 4.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5.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6. 泊船瓜 ...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解释]
  •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解说]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2.敕 ...

  • 大学语文试卷
  • 大学语文试卷 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警策之笔是 ( ) A 表里倶澄澈 B . 肝肺皆冰雪 C. 万象为宾客 D . 孤光自照 2.曾被 ...

  • 最后的诗歌鉴赏
  •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 村 宋·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1)诗歌表现了小村怎样的景象?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 ...

  •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和老舍[断魂枪]主人公形象对比
  • 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新闻班学生论文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和 老舍<断魂枪>主人公形象对比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系 2013级 王阿童 14130102 论文摘要: 鲁迅笔下文人形象在精神上和<断魂枪>主人公沙子龙最相似的是其所写的斗士形象. 从所遭遇的时代的悲剧性来看,孔乙己 ...

  • 2011年高一语文课件:2.7[断魂枪](北京版必修1)
  • 沙子龙与王三胜的师徒关系怎样?对他们学武的要求要么回避要么拒绝,对外也不承认他们的师徒关系.为什么?当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人们祈告祖先与神灵不再有任何用,长矛毒驽,花蛇斑彩的厚盾挡不住不同面色人的雷烟火炮,因为他们的"枪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