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夏利宇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应的对能源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加。面对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拥有量少的现状,能源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综合考虑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居民消费能源量,能源转化率等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能源消费总量;GDP;第二产业;人口;人均生活消费能源;能源转化率

第二产业总产值来反映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用能源的加工转化率来反映利用能源的效率。用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来反映居民生活中对于能源的消费。因此,能源消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是能源消费总量,解释变量X1是第二产业总产值,X2是人口数,X3是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X4是能源的加工转化率。LnY、ln X1、ln X2、ln X3、ln X4分别是Y、X1、X2、X3、X4取对数的数据。所列出的多元模型反映的是弹性关系,即解释变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动的百分数。

表1

一、引言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本文的能源消费均指一次能源。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能源支柱。能源的利用水平影响一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到能源的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对能源问题进行了研究,刘凤朝、孙玉涛(2008)建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得出专利授权量增加能节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的结论。郭志军等人(2007)分析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时间序列,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短期看,三次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为正。长期看,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效应为负。李岚红(2010)认为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是影响一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陈迅、袁海蔚(2008)利用生活能源消费数据,结合需求因素分析,应用协整分析方法验证生活能源属于生活必需品,实际消费支出因素在影响生活能源需求的因素中处于支配地位。

本文将讨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定量分析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数,能源转化率,居民消费能源量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发展经济所需要消费的能源总量在逐年递增。为比较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能源消耗总量为被解释变量Y,GDP为解释变量X,lnY、lnX表示Y、X取对数的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1978年到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及GDP年度数据如表1。估计模型为:

lnY=8.2793+0.3236 lnX (61.67) (25.28)

R2=0.9566 SE=0.0984 F=639.0918 n=31

模型的拟合程度为0.99566,说明拟合程度很好。模型解释变量lnX通过t检验,说明GDP增长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有效解释变量。模型反映了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关系,表示当GDP增长1%时,相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0.32%。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GDP的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小于GDP的增长速度约为GDP增速的1/3。

三、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模型建立及分析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比重最大,选取

年份[***********][***********][***********]9119921993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1**********]

GDP(亿元)3645.24062.64545.64891.65323.45962.77208.19016.010275.212058.615042.816992.318667.821781.526923.535333.9

年份[***********][***********][***********]072008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

GDP(亿元)48197.960793.771176.678973.084402.389677.199214.6109655.2120332.7135822.8159878.3183217.4211923.5249529.9300670.0

数据来源:2010年统计年鉴

1993年到至2008年16年的年度数据如表2。

表2

年份[***********][***********][***********]0620072008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291448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16454.4322445.428679.4633834.[1**********]4.1941033.5845555.8849512.2953896.7762436.3173904.3187364.[***********]03.4

人口数(人)[***********][***********][***********][***********][***********]132802

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千克标

准煤)

130.6129.3130.8145.5133.1115.9121.4126.4130.3136.9153.9164.2179.9194.7203.3240.8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67.3265.2071.0571.5069.2369.4469.1969.0469.0369.0469.4070.7171.1671.2471.2571.55

数据来源:2010年统计年鉴

利用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回归模型如下:

lnY=1.4583+0.2147lnX1+0.3960lnX2+0.7811lnX3–0.0790 lnX4 (0.0705)(1.5786)(0.2248)(6.3394)(-0.1383)R2=0.9884 =0.9841 SE=0.0374 F=234.5778D-W=1.3669 n=16

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为0.9884,说明拟合程度很好。F值很大,检验通过,说明这四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共同解释有效。通过等级相关检验,得到的t值小于临界

值,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D-W值为1.3669,dL=0.74,dU=1.93,dL<1.3669<dU,落在不能判断的区域内,通过连贯检验,LN=6,Na=4,Nb=14,Na<6<Nb,可判定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但lnX1、lnX2、lnX4的值未通过t检验,这是多重共线性问题的症状,说明模型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通过方差扩大化因子可检测,VIF>10,可得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实施岭回归,得到如下调整后的模型:

lnY=-2.6283+0.1890 lnX1+0.7384 lnX2+0.7932 lnX3–0.0123 lnX4

调整后的模型,拟合损失为0.0647%,很小,可以接受,说明此次调整成功。模型可以说明,当第二产业产值、人口数、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有同向作用,能源加工转化率与能源消费总量有反向作用。具体来说,当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1890%;当人口数增加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7384%;当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增加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7932%;当能源加工转化率减少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0123%。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发展与能源消费具有联系,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调节能源的消费。人口数的增加,在数量方面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人均生活能源的数量,对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减少由很显著地作用。

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问题,综合以上定量分析,可以提出

(上接第88页)是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因此美国利用种种限

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就能源消费来说,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最大,为减少能源的消费,应注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适当发展耗能较少的第一产业。

第二,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人口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能源总消费量,也影响着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利用方式。

第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加工转化效率,在流通过程中提高意识与技术水平。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尺度,提倡循环经济。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方式综合利用,大大拓宽生活供能来源。同时就地取材的方式会减少能源运输费用和传输损耗。

参考文献

[1]刘凤朝,孙玉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108-113.

[2]郭志军,李飞,覃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97-101.

[3]李岚红.论我国基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调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35-139.

[4]陈迅,袁海蔚.中国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8(05):47-50.

制中国出口的手段不仅是保护本国贸易同时也是为了以此来牵制中国的发展,是美国维护其日益削弱的第一大国地位的一种战略考虑。

另外,美国的选举制度和政治运作是在各种利益集团的相互牵制下进行的,所以贸易制度的制定都会受到利益集团的深刻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大量进口,必然会使得一部分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就会使得他们要求政府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以维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轮胎特保案无疑是个最明显的案例,提出诉讼的正是奥巴马上台时的坚定盟友。因此,中美的贸易摩擦在金融危机过后的时期又掺入了许多政治因素。

三、应对建议

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经济问题暴露了出来,许多国家正被一些难题所困扰:债台高筑、政府破财、失业率高涨和政治僵局等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所以相比而言所受影响较弱,可以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是一个机遇,外贸作为拉动一国经济的重要方面,合理应对贸易摩擦对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调整出口产业结构,缓解贸易不平衡

实际上我国一直在奉行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过高的贸易顺差势必会导致与贸易伙伴的经常性贸易摩擦。调整外贸结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从提高自身竞争力做起,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同时,鼓励增加进口,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先进科技和技术。这样,既可以减缓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也有利于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对高科技的需求。

2.拉动内需,改变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局面

受长久以来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中国的保障机制亟待完善,中国居民一直对消费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带来中国的内需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国GDP的快速增长主要得力于我国的外贸发展。然而依靠外需拉动得到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不稳定的,在进入产业结构战略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发展内需型经济要求结构深化,变投资和出口为消费和投资,尤其是培育扩大包括住宅等耐用品消费、信用消费、人力投资等新内需结构,同时积极发掘我国县乡农村的消费市

场,以内需为主逐步延伸扩展到外需,并努力促进满足外需能力的不断转型升级。只有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才能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3.运用WTO条款和贸易法规解决贸易争端

我国的企业在利用WTO条款和国际贸易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面能力还比较弱,作为WTO成员国中国应该认真学习了解WTO规则和相关的贸易法规,明确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分析判断对方的做法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让WTO条款和国际贸易法成为保护自身权益的武器。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贸易摩擦时多是出于弱势的地位,而多边贸易机制正是对发展中国家最好的保护机制。因此,我国的企业应当认真学习相关条款,对于WTO反倾销协议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在面对诉讼时提前做好应诉准备,与其他WTO成员国加深沟通与交流,国内的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商会和企业应当联合起来,坚持积极应诉,企业的应诉率必然会提高,也使得我国企业在面对贸易摩擦时获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甄亚丽.试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J].商业时代,2009(32).[2]蹇彪.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原因探析[J].经济,2010,5.

[3]黄庐进,唐怡.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与经济管理,2009(1).[4]杨志龙.中美贸易摩擦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4).[5]陈骁.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6]丘杉.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夏利宇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应的对能源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加。面对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拥有量少的现状,能源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综合考虑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居民消费能源量,能源转化率等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能源消费总量;GDP;第二产业;人口;人均生活消费能源;能源转化率

第二产业总产值来反映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用能源的加工转化率来反映利用能源的效率。用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来反映居民生活中对于能源的消费。因此,能源消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是能源消费总量,解释变量X1是第二产业总产值,X2是人口数,X3是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X4是能源的加工转化率。LnY、ln X1、ln X2、ln X3、ln X4分别是Y、X1、X2、X3、X4取对数的数据。所列出的多元模型反映的是弹性关系,即解释变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动的百分数。

表1

一、引言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本文的能源消费均指一次能源。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能源支柱。能源的利用水平影响一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到能源的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对能源问题进行了研究,刘凤朝、孙玉涛(2008)建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得出专利授权量增加能节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的结论。郭志军等人(2007)分析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时间序列,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短期看,三次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为正。长期看,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效应为负。李岚红(2010)认为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是影响一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陈迅、袁海蔚(2008)利用生活能源消费数据,结合需求因素分析,应用协整分析方法验证生活能源属于生活必需品,实际消费支出因素在影响生活能源需求的因素中处于支配地位。

本文将讨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定量分析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数,能源转化率,居民消费能源量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发展经济所需要消费的能源总量在逐年递增。为比较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能源消耗总量为被解释变量Y,GDP为解释变量X,lnY、lnX表示Y、X取对数的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1978年到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及GDP年度数据如表1。估计模型为:

lnY=8.2793+0.3236 lnX (61.67) (25.28)

R2=0.9566 SE=0.0984 F=639.0918 n=31

模型的拟合程度为0.99566,说明拟合程度很好。模型解释变量lnX通过t检验,说明GDP增长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有效解释变量。模型反映了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关系,表示当GDP增长1%时,相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0.32%。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GDP的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小于GDP的增长速度约为GDP增速的1/3。

三、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模型建立及分析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比重最大,选取

年份[***********][***********][***********]9119921993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1**********]

GDP(亿元)3645.24062.64545.64891.65323.45962.77208.19016.010275.212058.615042.816992.318667.821781.526923.535333.9

年份[***********][***********][***********]072008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

GDP(亿元)48197.960793.771176.678973.084402.389677.199214.6109655.2120332.7135822.8159878.3183217.4211923.5249529.9300670.0

数据来源:2010年统计年鉴

1993年到至2008年16年的年度数据如表2。

表2

年份[***********][***********][***********]0620072008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291448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16454.4322445.428679.4633834.[1**********]4.1941033.5845555.8849512.2953896.7762436.3173904.3187364.[***********]03.4

人口数(人)[***********][***********][***********][***********][***********]132802

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千克标

准煤)

130.6129.3130.8145.5133.1115.9121.4126.4130.3136.9153.9164.2179.9194.7203.3240.8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67.3265.2071.0571.5069.2369.4469.1969.0469.0369.0469.4070.7171.1671.2471.2571.55

数据来源:2010年统计年鉴

利用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回归模型如下:

lnY=1.4583+0.2147lnX1+0.3960lnX2+0.7811lnX3–0.0790 lnX4 (0.0705)(1.5786)(0.2248)(6.3394)(-0.1383)R2=0.9884 =0.9841 SE=0.0374 F=234.5778D-W=1.3669 n=16

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为0.9884,说明拟合程度很好。F值很大,检验通过,说明这四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共同解释有效。通过等级相关检验,得到的t值小于临界

值,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D-W值为1.3669,dL=0.74,dU=1.93,dL<1.3669<dU,落在不能判断的区域内,通过连贯检验,LN=6,Na=4,Nb=14,Na<6<Nb,可判定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但lnX1、lnX2、lnX4的值未通过t检验,这是多重共线性问题的症状,说明模型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通过方差扩大化因子可检测,VIF>10,可得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实施岭回归,得到如下调整后的模型:

lnY=-2.6283+0.1890 lnX1+0.7384 lnX2+0.7932 lnX3–0.0123 lnX4

调整后的模型,拟合损失为0.0647%,很小,可以接受,说明此次调整成功。模型可以说明,当第二产业产值、人口数、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有同向作用,能源加工转化率与能源消费总量有反向作用。具体来说,当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1890%;当人口数增加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7384%;当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增加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7932%;当能源加工转化率减少1%,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0123%。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发展与能源消费具有联系,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调节能源的消费。人口数的增加,在数量方面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人均生活能源的数量,对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减少由很显著地作用。

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问题,综合以上定量分析,可以提出

(上接第88页)是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因此美国利用种种限

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就能源消费来说,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最大,为减少能源的消费,应注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适当发展耗能较少的第一产业。

第二,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人口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能源总消费量,也影响着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利用方式。

第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加工转化效率,在流通过程中提高意识与技术水平。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尺度,提倡循环经济。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方式综合利用,大大拓宽生活供能来源。同时就地取材的方式会减少能源运输费用和传输损耗。

参考文献

[1]刘凤朝,孙玉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108-113.

[2]郭志军,李飞,覃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97-101.

[3]李岚红.论我国基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调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35-139.

[4]陈迅,袁海蔚.中国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8(05):47-50.

制中国出口的手段不仅是保护本国贸易同时也是为了以此来牵制中国的发展,是美国维护其日益削弱的第一大国地位的一种战略考虑。

另外,美国的选举制度和政治运作是在各种利益集团的相互牵制下进行的,所以贸易制度的制定都会受到利益集团的深刻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大量进口,必然会使得一部分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就会使得他们要求政府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以维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轮胎特保案无疑是个最明显的案例,提出诉讼的正是奥巴马上台时的坚定盟友。因此,中美的贸易摩擦在金融危机过后的时期又掺入了许多政治因素。

三、应对建议

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经济问题暴露了出来,许多国家正被一些难题所困扰:债台高筑、政府破财、失业率高涨和政治僵局等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所以相比而言所受影响较弱,可以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是一个机遇,外贸作为拉动一国经济的重要方面,合理应对贸易摩擦对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调整出口产业结构,缓解贸易不平衡

实际上我国一直在奉行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过高的贸易顺差势必会导致与贸易伙伴的经常性贸易摩擦。调整外贸结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从提高自身竞争力做起,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同时,鼓励增加进口,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先进科技和技术。这样,既可以减缓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也有利于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对高科技的需求。

2.拉动内需,改变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局面

受长久以来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中国的保障机制亟待完善,中国居民一直对消费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带来中国的内需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国GDP的快速增长主要得力于我国的外贸发展。然而依靠外需拉动得到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不稳定的,在进入产业结构战略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发展内需型经济要求结构深化,变投资和出口为消费和投资,尤其是培育扩大包括住宅等耐用品消费、信用消费、人力投资等新内需结构,同时积极发掘我国县乡农村的消费市

场,以内需为主逐步延伸扩展到外需,并努力促进满足外需能力的不断转型升级。只有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才能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3.运用WTO条款和贸易法规解决贸易争端

我国的企业在利用WTO条款和国际贸易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面能力还比较弱,作为WTO成员国中国应该认真学习了解WTO规则和相关的贸易法规,明确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分析判断对方的做法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让WTO条款和国际贸易法成为保护自身权益的武器。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贸易摩擦时多是出于弱势的地位,而多边贸易机制正是对发展中国家最好的保护机制。因此,我国的企业应当认真学习相关条款,对于WTO反倾销协议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在面对诉讼时提前做好应诉准备,与其他WTO成员国加深沟通与交流,国内的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商会和企业应当联合起来,坚持积极应诉,企业的应诉率必然会提高,也使得我国企业在面对贸易摩擦时获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甄亚丽.试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J].商业时代,2009(32).[2]蹇彪.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原因探析[J].经济,2010,5.

[3]黄庐进,唐怡.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与经济管理,2009(1).[4]杨志龙.中美贸易摩擦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4).[5]陈骁.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6]丘杉.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相关内容

  •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
  • 摘 要:为了实现对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要针对现实问题,展开相关环节的优化,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环节的分析,保证中国石油消费环境的稳定性.石油消费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的石油消费可持续性主要包括一系列的条件,比如公平性.可持续性及其效率性.通过对 logisti ...

  •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之前相比,都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方面,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年均GDP 增长率接近10%,经济增长一方面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

  • 经济硕士论文-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
  • 在 职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姓名 导师 专业 世界经济 年级 班别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作 者 指导教师 2016年03月08日 内 容 提 要 石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工业的血液,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014年下半年 ...

  • 城市中雾霾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策研究
  • 经济/产业 <合作经济与科技> No.2s2015 城市中雾霾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策研究 □文/王雨田1李卫东2 (1.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提要]雾霾成为我国城市秋冬季中的常见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引起高度关注.本文陈述雾霾的本质.危害. ...

  • 2014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级 考试科目 管理经济学 考试时间 小组成员 所在院系 任课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 目录 1 行业介绍„„„„„„„„„„„„„„„„„„„„„„„„„„ 1.1 行业定义„„„„„„„„„„„„„„„„„„„„„„„„„ 1.2 行业地位„„„„„„„„„ ...

  •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经济贸易学院 系(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学生姓名 辛志鹏 班 级 2011 级 2 班 学 号 2011101289 指导教师 苏兆荣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五 年 五 月 二十 日 中国煤炭进出 ...

  • 基于多元回归试算分析模型的我国能源消耗研究
  • 基于多元回归试算分析模型的我国能源消耗研究 作者:王永利 史丹 韩吉琼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通过研究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未来能源消耗,合理进 ...

  •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l卷第2期 2014年2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Re鼬arch V01.3l.N0.2Feb.2014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孙欣张可蒙 内容提要:本文考虑在对外开放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结合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等三个途径研究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选择第二产业比 ...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序号 论文题目 参赛队员 参赛学校 1 笔记本电脑特征价格指数的实证研究 顾光同.王江.高丽 云南财经大学 2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徐玲.陈雪梅.游万海 湖南大学 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统计评估 梁一鸣.张钰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