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

第23卷 第2期

2008年3月自 然 资 源 学 报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V ol 123N o 1 2M ar . , 2008

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

刘彦随, 杨子生11, 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2.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昆明650221) 摘要: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 以及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近些年来, 我国在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

地整理、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战略、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安全与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等专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学科研

究的新进展, 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学科最新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成效

和前景进行评析, 对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提出新时期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

方向和重点领域。

关 键 词:土地资源学; 学科进展; 发展趋势; 中国

中图分类号:F 06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8) 02-0353-08

1 引言

土地是一种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它作为各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1]。在农业生产中, 土地是不可缺少且难以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在工业、交通等非农产业中, 土地是基本的场地和操作空间; 在城乡人民生活中, 土地是最基本的地基和活动场所。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决定了土地资源学在整个资源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 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学、土地类型学、土地生态学等相关学科, 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从学科性质上看, 土地资源学也并非一般所讲的土地科学, 而是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密切交叉, 具有自然-社会-技术三结合特点的边缘科学, 它侧重研究土地资源的禀赋与动态变化、质量与安全状况, 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与模式,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特点。

国内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历史虽然还不很长, 但其发展较为迅速, 尤其是1978年至1990年代初期, 5中国1B 100万土地资源图6、5中国1B 100万土地利用图6和5中国1B 100万土地类型图6等全国性土地系列图件的研制, 大大推进了我国土地资源研究的系统化和专业

[3]化, 促进了土地资源学科的不断成长与发展。近些年来, 10余本土地资源学研究专著或

教材相继出版, 促使我国土地资源学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同时,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土地资源学术界及相关单位不断吸收国际学科建设新进展及其前沿

收稿日期:2007-05-30; 修订日期:2007-11-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06CB40050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53) 。第一作者简介:刘彦随(1965-), 男, 陕西绥德人,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 , 8部。E-l uys igsnrr . ac . cn

领域新成果, 努力开拓我国土地资源研究新领域和新方向, 特别是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了大量的专题性研究, 推进了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 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与主要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土地资源问题研究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土地资源学术研究及其学科发展。尤其在国内,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战略与规划、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安全等领域研究日益加强,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不仅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对推动土地资源学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包括以下7个方面。

2. 1 土地资源调查研究

1984~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资源详查, 基本摸清了土地资源家底, 出版了中国土地资源详查成果。200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启动, 涉及土地资源领域的主要是/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0。近几年已查清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规律, 形成包括图库、数据库和各类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 进而将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扩大到全国各省市。2004年, 国土资源部地籍司策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此项工作由国务院牵头于2007年7月全面启动, 计划2009年10月完成。同时, 应用遥感技术和G I S 手段坚持对84个重点城市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等单位完成了5土地变更调查现代技术集成应用示范6等多项相关课题。董玉祥等(2004) 完成了国土资源大调查试点项目51B 1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技术研究6课题, 这些成果推进了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技术与研究手段的纵深发展。该领域代表性著作有:董玉祥等5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与方法6(科学出版社, 2004), 温明炬主编5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和5中国耕地后备资源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5) 。

2. 2 土地资源评价研究

土地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领域[4]。主要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分等定级) 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等。近些年来, 土地评价研究的主要进展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土地类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发展到土地质量综合研究。已有成果重视对土地质量理论的深入探讨, 建立了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 ) 0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最有影响, 且结合典型地区的应用研究产出了系列成果; 二是土地分等定级研究从城镇土地发展到农用地的分等定级研究。20世纪90年代,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我国广泛开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逐步完善。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5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6, 在全国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试点的省(区) 中应用。2003年正式颁布5农用地分等规程6、5农用地定级规程6和5农用地估价规程6, 推进了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的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理、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全国及各省市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实证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发表的代表性著作有:邓留献著5农用土地定级估价理论与实践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 朱道林等主编5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方法#实践6(地质出版社, 2004), (, [6][5]

2. 3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

1998年8月修订通过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第41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0。2000年, 国土资源部出台5土地开发整理标准6(TD /T1011~1013) 2000), 并于当年启动了第一批土地整理示范项目。2003年, 5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 6付诸实施。此后, 国家和各省(市、区) 每年都投资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含开发和复垦项目)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展和应用研究的加强, 促进了土地整理科技的进步。近几年主要研究进展:¹关注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7], 提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生态保育型土地整理、环境伦理型土地整理、生态友好型土地整理等观点; 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及其效益、效应评价的深入开展, 逐步规范了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开展国家级、省级、市(州) 级和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使专项土地规划得到发展。代表性著作有:严金明等5土地整理6(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编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例6(地质出版社, 2001), 高向军主编5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6(地质出版社, 2003), 朱志刚等主编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杨庆媛等5西南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及模式6(商务印书馆, 2006) 和杨子生等5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6(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等。

2. 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催生的土地资源学研究新领域

[9, 10][8]。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2000年8月, 国土资源部启动重点科技项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11]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0, 该项目制定了我国/县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大纲0, 研

制了/县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空间决策信息系统0, 系统开展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2类:一是/生态) 经济) 社会0指标方案; 二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 提出的/生产性) 安全性) 保护性) 经济性) 社会性0五大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而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案。2004年7月, 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学术研讨会0上,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土地持续利用模式成为研究新热点。该领域代表性著作有:唐华俊等著5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6(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张凤荣等著5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6(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倪绍祥等5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6(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 孔祥斌著5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研究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 等。

2. 5 土地资源战略与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我国已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国家、省、市、县、乡(镇) 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2005年以来, 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展开, 2006年底已完成国家和省级规划修编的重大专题研究, 这些成果突出了土地利用战略、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优化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新理念、新方向, 使我国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向资源节约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转型。

随着土地资源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作用的日益突出, 近年来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 /

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 ) ) 基于陕西榆林典型实证研究0重点项目, 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6年7月,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南宁主办/全国土

[12]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0, 出版了大会论文集, 收录学术论文161篇, 进

一步推动了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该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有:潘文灿等5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杨子生等5中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6(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3) 、赵小敏等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技术方法研究6(新华出版社, 2004) 等。值得关注的是, 我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成果正在陆续产出, 这将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战略研究非常丰硕的新成果。

2. 6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近年来, 国内在城市土地、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13]。刘彦随基于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分析,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

[1]源利用特点, 提出了区域耕地容许转换量化模型, 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龙花楼等对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专门研

[14]究; 郑新奇探讨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方法、技术, 并进行实证研究[15]; 王华春分析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核心问题, 认为市场

[16]化配置是实现城市国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土地优化配置的现实要求, 当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涉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调控对策与措施等。近年来, 国土资源部在部分城市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试点。2006年在江苏省南通市和四川省成都市部署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该项目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工程, 旨在通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调查与评价, 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为制定城市土地管理政策、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盘活存量土地、促进低效用地挖潜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推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该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有:刘彦随著5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6(学苑出版社, 1999), 何芳著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6(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龙花楼等著5中国开发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6(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郑新奇著5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6(科学出版社, 2004) 、王华春等著5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6(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

2. 7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

土地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土地生态建设、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 深受学术界与管理界的重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和土地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 国内针对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建设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加强, 尤其在土地生态评价指标、土地资源安全理论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刘彦随在分析土地资源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和中国土地资源安全危机基础上, 认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目标导向应是优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 提出

[17]了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五大战略。王炳春等从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现状入手, 分

析了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并提出确保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的对策

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杨子生等[10][18]。探讨了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问题, 认为建立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应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0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最佳切入点之一; 构建了生态友好性土地利用分级体系, 并进行云南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的定量评价。6,

5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6(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3 土地资源学发展的前景与重点领域

3. 1 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任务与前景

3. 1. 1 土地资源学科的发展任务

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 及其对土地资源学科研成果的战略需求来分析, 今后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3个方面:一是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领域, 强化土地资源综合研究的前瞻性、技术性和创新性; 二是理论建设仍是土地资源学发展中面临的紧迫任

[19]务, 切实加强土地资源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 着力推进土地资源学科体系的完善与重点领域的深入发展; 三是重视土地资源学科的应用探索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科技创新研究, 为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20], 为土地资源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0, 以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提供及时的科学决策服务。

3. 1. 2 土地资源学科的发展前景

土地资源在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中的独特地位, 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决定了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发展前景广阔的重要学科。目前, 土地资源优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与/闸门0作用日益显现。人口高峰到来时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耕地资源变化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21]。因而土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安全与调控管理政策, 成为学科发展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推进,

城乡土地资源的一体化配置, 以及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塑造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正成为学术研究的领域前沿课题;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许多重大理论、技术与工程问题的突破, 迫切需要推进土地科技创新[23], 为此, 重视土地资源学科发展与学科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尽管土地资源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但其发展前景广阔, 其生命力非常强大。

3. 2 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

根据国内外土地资源研究现状和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建设需求, 预计今后5~10年土地资源学科发展将主要呈现出三大趋势:

3. 2. 1 传统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 使土地资源学科不断向深度发展

随着土地资源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整治、土地资源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等传统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例如, 土地资源调查中大比例尺调查的加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完善, 土地资源评价中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拓展,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措施及技术体系的发展, 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进一步实用化、可操作化和保护措施体系的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中新理念、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等等, 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土地资源学科不断向深度发展。

3. 2. 2 新兴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 使土地资源学科逐渐向广度拓宽

基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迫切需求,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宏观调控、节约与集约型土地利用、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安全与灾害预警、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等诸多新兴研究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同时,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将出现种种新情况、新问题, 特别是随着土地政策、土地立法日,

略性研究, 促使我国土地资源学科还将逐渐向广度拓宽其研究领域。

3. 2. 3 新技术和监测手段广泛应用, 使土地资源学研究与创新水平明显提高

无论是土地资源学科的传统研究领域, 还是新兴研究领域, 新技术尤其是3S 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如土地资源调查中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应用和3S 技术的系统集成等。GIS 技术将遍及大部分研究领域, 土地资源研究的信息化、系统化趋势日趋明显, 极大地提高土地资源研究的效率和水平。此外, 土地资源调查、定位监测等方法与手段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使研究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试验与监测第一手数据, 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学科研究的创新水平。

3. 3 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

进入21世纪,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耕地资源占用与保护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土地资源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 而土地资源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难以满足推进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利用战略的需要。因此, 从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目标与战略需求出发, 今后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8个方面:

(1) 加强土地资源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 尤其要深化土地资源分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及其效应, 以及创新土地资源学科体系研究。

(2) 重视宏观层面的土地资源研究, 特别是基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深入开展土地资源优化战略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3) 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理念、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侧重探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途径和措施。

(4) 深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方法与典型案例研究, 探讨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技术规范及其区域与行业用地标准。

(5) 加强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的原理、模式和示范实证研究, 为国家和地区落实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提供科学指导。

(6) 深入开展现代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的理论、方法和保障体系研究, 结合典型类型区域, 探讨提升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机理、模式与途径。

(7)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模式与政策创新研究, 深入探讨失地农民安置与保障, 以及食物安全与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8) 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侧重发挥/3S 0技术、模型模拟与专家决策系统支撑作用, 促进土地资源研究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 实现资源共享及其社会化服务。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 刘彦随. 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M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 [L I U Y an -s u. i Op ti m al R egi on al All ocati on of Land

U se . Beiji ng :Xueyuan P ress , 1999. ]

[2] 石玉林. 资源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25~335. [SH I Yu -li n . Resou rces S ci ences . Beijing :H i gher Ed -

u cati on Press , 2006. 325-335. ]

[3]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41~155. [Ch i na Soci et y of

N at uralRes ources . Report on Advan ces i n Res ou rces Science . Beiji ng :C h i na S ci ence and Technol ogy Press , 2007. 141-155. ]

[4] 倪绍祥.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60. [N I Sh ao -xiang . An I n trodu cti on to Land

C l assifi cati on and E valuati on . B eiji ng :H i gher Educati on Press , 1999. 360. ]

[5] 郭旭东, 邱扬, 连纲. 基于PSR 框架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5):479~489. Y , . y i -s t

2期刘彦随等: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

s pon se 0fra m e w ork . P rogress i n G eography , 2003, 22(5):479-489. ] 359

[6] 吴次芳, 鲍海君.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WUC -i f ang , BAO H a-i j un. Theory

and M ethod of Land Resou rces Security . Beiji ng :Ch i naM eteorological Press , 2004. ]

[7] 杨子生, 刘彥随. 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YANG Z-i sheng , LI U

Y an -s u. i E col ogica-lF ri end l y L and U s e i n M ountai n ous R egi ons of Ch i na . Beiji ng :C h i na S ci en ce and Techno l ogy Press , 2007. ]

[8] 封志明, 刘玉杰.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资源科学, 2004, 26(4):2~9. [FENG Zh-im i ng , LI U Yu-jie . A

rev i e w of l and res ou rce research . R esources S cie n ce , 2004, 26(4):2-9. ]

[9] 唐华俊, 陈佑启.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TANGH ua -j un ,

CHEN Y ou -q. i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us t ainab l e Land Use i n Ch i na . Beiji ng :Ch i na A gricu lt ural Science and T echnol ogy Press , 2000. ]

[10]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2):85~95. [S HAO X i ao -

m e, i LI U Q ing , Z HANG Yan -yu . Advances and expectati on s of i nten si ve land u s e researches . Progress i n G e og raphy , 2006, 25(2):85-95. ]

[11] 张凤荣, 王静, 陈百明.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Z HANG

Feng -rong , W ANG J i ng , CHEN B a-i m ing . Syste m andM ethodol ogy f or Sus t ai n ab l e Land U se Eva l uati on . B eiji ng :Ch inaAg -ri cu lt u ral Press , 2003. ]

[12] 刘彦随. 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L I U Yan-s u. i The S trat egy of Land

Resources and Regi on alH ar m on i ou s D evelopm ent i n Ch i na . B eiji ng :Ch i n aM et eoro l og i ca lPress , 2006. ]

[13] Liu Y ansu, i W ang J i eyong , Guo L i y i ng . G IS -based ass ess m en t of l and su i tab ility f or op ti m al all ocation i n the Q i n li ng

M oun tai ns , Ch i na[J].P edos phere , 2006, 16(5):579-586.

[14] 龙花楼, 蒙吉军. 中国开发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LONG Hu a -lou , M ENG

J-i j un . Op ti m alA llocati on of Land Res ources i n Ch i na p s Devel op m en t Zones . Changchun :J ili n Peop l e p s Pub lis h i ng H ou s e , 2004. ]

[15] 郑新奇.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Z H ENG X i n-q. i Opti m alA llocati on and

Intens i ve Use E valuati on of Urban Land U se . Beiji ng :Science Press , 2005. ]

[16] 王华春.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WANG H ua -chun . A

S t udy of Land Resources A llocati on and Con struct E cono m ical Society . Beiji ng :Ch i na E nvironm ental Sci en ce Press , 2005. ]

[17] 刘彦随. 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 21(5):379~384. [LI U Yan-su. i S trate -

g i es to gu arantee land res ources saf ety i n Ch i n a . Bu ll e ti n of t h e Chinese A c ade my of S ciences , 2006, 21(5):379-384. ]

[18] 王炳春, 黄辉玲. 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 2006, (10):17~19. [WANGB i ng -chun , HUANG

H u-i li ng . Land resources saf ety of agri cu lt u re i n Ch i n a . M ec haniza tion of F ar m ing , 2006, (10):17-19. ]

[19] 陈百明. 试论土地资源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自然资源学报, 1993, 8(1):87~94. [CHEN B a-im i ng . An approach

to the cu rren t sit u ati on and d evelopm ent trend of l and res ou rce science . Journa l of N at u ra l Resourc e s , 1993, 8(1):87-

94. ]

[20] 王静. 21世纪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s 2):35~37. [WANG

Ji ng . 21st cen t u ry . s s trat egy of sustai nable l and m an age m en t i n ch i na . Ch ina P opu lation, R esources and E nviron m en t , 2001, 11(s 2):35-37. ]

[21] 李秀彬.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329~334. [L I X i u -b i n .

Change of arab le l and area i n Ch i na du ri ng the p ast 20years and i ts poli cy i m pli cati on s . Journa l of N atura l R esources , 1999, 14(4):329-334. ]

[22] 陈百明. 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5):611~617. [CH EN Ba-im i ng . On ad j us-t

m en t t o t h em an age m en t poli cy of l and resources . Jou rnal of Na t ural Re sources , 2003, 18(5):611-617. ]

[23] 刘彦随, 吴传钧, 张建平. 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地理研究, 2003, 22(4):416~422. [LI U Y an -s u , i

WU Chu an -j un, Z HANG Ji an -p i ng . The fra m e w ork of l and sci ence -techno l ogy i nn ovati on syste m i n Ch i n a . Geog raph i ca lR e -searc h , 2001, 22(4):416-422. ]

360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3卷

N e w Progress and Its Prospects of Land R esources

Sciences R esearch in Chi na

LI U Y an -sui , YANG Z-i sheng 11, 2

(1. Instit u te ofGeograph i c Sciences and N aturalRes ources Research , CAS, B eiji ng 100101, Ch i na ;

2. Yunnan Un i versit y of Fi nance and Econo m ics , Kunm i ng 650221, C h i na )

Abst ract :Land resources science is a ne w d isc i p li n e tak i n g land resources as an i n tegrated re -search ob j e c. t M arked progressm ade in co m prehensive research covers the fo ll o w ing aspects :i n -vesti g ation and exp l o itation o f land resources ; eva l u ation of l a nd resources types and characteris -tics , quantity and quality ; land resources conso li d ation and transfor m ati o n; sustainab le land re -sources use and m anage m en; t land use genera l p lann i n g and l a nd resources strategy ; opti m al land use a ll o cation and its intensi v e use ; and land resources security and eco l o g ical friendly land use m ode. l B ased on t h e analysis o f the research prog ress in land resources sc i e nces and rev ie w i n g the m a i n achieve m en ts of Chinese land resources disc i p line in recen t years , this paper d iscusses deeply on t h e tasks and prospects of l a nd resources discipline deve l o pm ent along w ith the rapid nati o nal econo m ic and soc i a l developm en, t predicts the developm ental trend o f land resources sc-i ence on t h e basis o f analyzi n g the deve l o pm enta l goal and prospect o f land resources d isc i p li n e . Further m ore , it puts for w ard that there are e i g ht key develop m ent fie l d s and m a i n research direc -ti o ns of land resources sc ience i n Ch i n a . The key research fields and d irecti o ns of land resources science in the f u ture are as follo w s :(1) To enhance the theoretic study o f land resources discipli n e , especially land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 dri v i n g f o rces and i m pacts of L UCC , innovation of land re -sources discipli n e syste m; (2) to attach i m po rtance to m acro strateg ic st u dy of land resource , espe -cia lly the opti m al strategy of land resource and sustainab le use m ode 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 ences developm enta l v ie w s ; (3) to pro m ot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 o n of the ne w ideas , ne w pri n -ciple , ne w tec hnology and ne w m et h ods o f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i n or der to serve w ell for t h e reg ional dec ision -m ak i n g of soc i o -econo m ic har monious developm en; t (4) to study deep l y the eva l u -ation index syste m, technicalm ethods of intensive land use , probe i n to the criteri o n of opti m al land use and standard of reg iona l and industrial land use ; (5) to strengthen research o f the pri n ciple , m odel and de m onstration o f l a nd resource safe and eco l o g ical friend l y land use i n order to put for -w ar d the sciences guidance for realizi n g sustainab le land use ; (6) to study t h eory , m ethod and ensu -ring syste m o f the m odern landscape land conso lidati o n, and the m echanis m and m ode ls to upgrade i n tergraded productiv ity of land resources ; (7) to probe into the m anage m entmodel and po licy of r u -ra l land resources , especially study the science w ays for land -l o st far m er e m ploy m en, t and food secu -rity and arab le land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e w conditi o n and ne w questi o n o f reg i o nal developm ent ; and (8) to study and develop the land resource infor m ation syste m, andm ake them ost of /3S 0techno l o gy , modelm ethod and expert dec ision -m ak i n g syste m to realize the i n for m ati o nization and syste m atization i n the process of land resource research and m anage m en. t

K ey w ords :land resources science ; pr ogress i n land resources discipli n e ; deve l o p m enta l trend ;

第23卷 第2期

2008年3月自 然 资 源 学 报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V ol 123N o 1 2M ar . , 2008

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

刘彦随, 杨子生11, 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2.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昆明650221) 摘要: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 以及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近些年来, 我国在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

地整理、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战略、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安全与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等专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学科研

究的新进展, 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学科最新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成效

和前景进行评析, 对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提出新时期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

方向和重点领域。

关 键 词:土地资源学; 学科进展; 发展趋势; 中国

中图分类号:F 06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8) 02-0353-08

1 引言

土地是一种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它作为各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1]。在农业生产中, 土地是不可缺少且难以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在工业、交通等非农产业中, 土地是基本的场地和操作空间; 在城乡人民生活中, 土地是最基本的地基和活动场所。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决定了土地资源学在整个资源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 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学、土地类型学、土地生态学等相关学科, 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从学科性质上看, 土地资源学也并非一般所讲的土地科学, 而是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密切交叉, 具有自然-社会-技术三结合特点的边缘科学, 它侧重研究土地资源的禀赋与动态变化、质量与安全状况, 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与模式,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特点。

国内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历史虽然还不很长, 但其发展较为迅速, 尤其是1978年至1990年代初期, 5中国1B 100万土地资源图6、5中国1B 100万土地利用图6和5中国1B 100万土地类型图6等全国性土地系列图件的研制, 大大推进了我国土地资源研究的系统化和专业

[3]化, 促进了土地资源学科的不断成长与发展。近些年来, 10余本土地资源学研究专著或

教材相继出版, 促使我国土地资源学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同时,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土地资源学术界及相关单位不断吸收国际学科建设新进展及其前沿

收稿日期:2007-05-30; 修订日期:2007-11-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06CB40050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53) 。第一作者简介:刘彦随(1965-), 男, 陕西绥德人,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 , 8部。E-l uys igsnrr . ac . cn

领域新成果, 努力开拓我国土地资源研究新领域和新方向, 特别是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了大量的专题性研究, 推进了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 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与主要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土地资源问题研究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土地资源学术研究及其学科发展。尤其在国内,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战略与规划、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安全等领域研究日益加强,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不仅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对推动土地资源学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包括以下7个方面。

2. 1 土地资源调查研究

1984~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资源详查, 基本摸清了土地资源家底, 出版了中国土地资源详查成果。200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启动, 涉及土地资源领域的主要是/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0。近几年已查清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规律, 形成包括图库、数据库和各类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 进而将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扩大到全国各省市。2004年, 国土资源部地籍司策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此项工作由国务院牵头于2007年7月全面启动, 计划2009年10月完成。同时, 应用遥感技术和G I S 手段坚持对84个重点城市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等单位完成了5土地变更调查现代技术集成应用示范6等多项相关课题。董玉祥等(2004) 完成了国土资源大调查试点项目51B 1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技术研究6课题, 这些成果推进了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技术与研究手段的纵深发展。该领域代表性著作有:董玉祥等5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与方法6(科学出版社, 2004), 温明炬主编5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和5中国耕地后备资源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5) 。

2. 2 土地资源评价研究

土地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领域[4]。主要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分等定级) 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等。近些年来, 土地评价研究的主要进展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土地类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发展到土地质量综合研究。已有成果重视对土地质量理论的深入探讨, 建立了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 ) 0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最有影响, 且结合典型地区的应用研究产出了系列成果; 二是土地分等定级研究从城镇土地发展到农用地的分等定级研究。20世纪90年代,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我国广泛开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逐步完善。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5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6, 在全国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试点的省(区) 中应用。2003年正式颁布5农用地分等规程6、5农用地定级规程6和5农用地估价规程6, 推进了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的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理、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全国及各省市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实证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发表的代表性著作有:邓留献著5农用土地定级估价理论与实践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 朱道林等主编5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方法#实践6(地质出版社, 2004), (, [6][5]

2. 3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

1998年8月修订通过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第41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0。2000年, 国土资源部出台5土地开发整理标准6(TD /T1011~1013) 2000), 并于当年启动了第一批土地整理示范项目。2003年, 5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 6付诸实施。此后, 国家和各省(市、区) 每年都投资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含开发和复垦项目)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展和应用研究的加强, 促进了土地整理科技的进步。近几年主要研究进展:¹关注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7], 提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生态保育型土地整理、环境伦理型土地整理、生态友好型土地整理等观点; 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及其效益、效应评价的深入开展, 逐步规范了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开展国家级、省级、市(州) 级和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使专项土地规划得到发展。代表性著作有:严金明等5土地整理6(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编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例6(地质出版社, 2001), 高向军主编5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6(地质出版社, 2003), 朱志刚等主编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杨庆媛等5西南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及模式6(商务印书馆, 2006) 和杨子生等5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6(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等。

2. 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催生的土地资源学研究新领域

[9, 10][8]。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2000年8月, 国土资源部启动重点科技项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11]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0, 该项目制定了我国/县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大纲0, 研

制了/县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空间决策信息系统0, 系统开展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2类:一是/生态) 经济) 社会0指标方案; 二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 提出的/生产性) 安全性) 保护性) 经济性) 社会性0五大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而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案。2004年7月, 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学术研讨会0上,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土地持续利用模式成为研究新热点。该领域代表性著作有:唐华俊等著5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6(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张凤荣等著5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6(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倪绍祥等5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6(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 孔祥斌著5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研究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 等。

2. 5 土地资源战略与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我国已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国家、省、市、县、乡(镇) 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2005年以来, 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展开, 2006年底已完成国家和省级规划修编的重大专题研究, 这些成果突出了土地利用战略、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优化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新理念、新方向, 使我国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向资源节约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转型。

随着土地资源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作用的日益突出, 近年来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 /

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 ) ) 基于陕西榆林典型实证研究0重点项目, 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6年7月,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南宁主办/全国土

[12]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0, 出版了大会论文集, 收录学术论文161篇, 进

一步推动了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该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有:潘文灿等5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6(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杨子生等5中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6(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3) 、赵小敏等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技术方法研究6(新华出版社, 2004) 等。值得关注的是, 我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成果正在陆续产出, 这将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战略研究非常丰硕的新成果。

2. 6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近年来, 国内在城市土地、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13]。刘彦随基于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分析,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

[1]源利用特点, 提出了区域耕地容许转换量化模型, 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龙花楼等对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专门研

[14]究; 郑新奇探讨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方法、技术, 并进行实证研究[15]; 王华春分析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核心问题, 认为市场

[16]化配置是实现城市国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土地优化配置的现实要求, 当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涉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调控对策与措施等。近年来, 国土资源部在部分城市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试点。2006年在江苏省南通市和四川省成都市部署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该项目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工程, 旨在通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调查与评价, 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为制定城市土地管理政策、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盘活存量土地、促进低效用地挖潜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推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该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有:刘彦随著5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6(学苑出版社, 1999), 何芳著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6(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龙花楼等著5中国开发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6(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郑新奇著5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6(科学出版社, 2004) 、王华春等著5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6(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

2. 7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

土地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土地生态建设、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 深受学术界与管理界的重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和土地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 国内针对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建设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加强, 尤其在土地生态评价指标、土地资源安全理论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刘彦随在分析土地资源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和中国土地资源安全危机基础上, 认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目标导向应是优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 提出

[17]了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五大战略。王炳春等从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现状入手, 分

析了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并提出确保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的对策

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杨子生等[10][18]。探讨了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问题, 认为建立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应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0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最佳切入点之一; 构建了生态友好性土地利用分级体系, 并进行云南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的定量评价。6,

5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6(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3 土地资源学发展的前景与重点领域

3. 1 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任务与前景

3. 1. 1 土地资源学科的发展任务

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 及其对土地资源学科研成果的战略需求来分析, 今后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3个方面:一是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领域, 强化土地资源综合研究的前瞻性、技术性和创新性; 二是理论建设仍是土地资源学发展中面临的紧迫任

[19]务, 切实加强土地资源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 着力推进土地资源学科体系的完善与重点领域的深入发展; 三是重视土地资源学科的应用探索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科技创新研究, 为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20], 为土地资源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0, 以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提供及时的科学决策服务。

3. 1. 2 土地资源学科的发展前景

土地资源在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中的独特地位, 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决定了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发展前景广阔的重要学科。目前, 土地资源优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与/闸门0作用日益显现。人口高峰到来时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耕地资源变化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21]。因而土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安全与调控管理政策, 成为学科发展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推进,

城乡土地资源的一体化配置, 以及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塑造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正成为学术研究的领域前沿课题;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许多重大理论、技术与工程问题的突破, 迫切需要推进土地科技创新[23], 为此, 重视土地资源学科发展与学科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尽管土地资源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但其发展前景广阔, 其生命力非常强大。

3. 2 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

根据国内外土地资源研究现状和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建设需求, 预计今后5~10年土地资源学科发展将主要呈现出三大趋势:

3. 2. 1 传统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 使土地资源学科不断向深度发展

随着土地资源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整治、土地资源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等传统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例如, 土地资源调查中大比例尺调查的加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完善, 土地资源评价中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拓展,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措施及技术体系的发展, 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进一步实用化、可操作化和保护措施体系的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中新理念、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等等, 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土地资源学科不断向深度发展。

3. 2. 2 新兴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 使土地资源学科逐渐向广度拓宽

基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迫切需求,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宏观调控、节约与集约型土地利用、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安全与灾害预警、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等诸多新兴研究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同时,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将出现种种新情况、新问题, 特别是随着土地政策、土地立法日,

略性研究, 促使我国土地资源学科还将逐渐向广度拓宽其研究领域。

3. 2. 3 新技术和监测手段广泛应用, 使土地资源学研究与创新水平明显提高

无论是土地资源学科的传统研究领域, 还是新兴研究领域, 新技术尤其是3S 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如土地资源调查中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应用和3S 技术的系统集成等。GIS 技术将遍及大部分研究领域, 土地资源研究的信息化、系统化趋势日趋明显, 极大地提高土地资源研究的效率和水平。此外, 土地资源调查、定位监测等方法与手段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使研究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试验与监测第一手数据, 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学科研究的创新水平。

3. 3 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

进入21世纪,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耕地资源占用与保护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土地资源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 而土地资源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难以满足推进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利用战略的需要。因此, 从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目标与战略需求出发, 今后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8个方面:

(1) 加强土地资源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 尤其要深化土地资源分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及其效应, 以及创新土地资源学科体系研究。

(2) 重视宏观层面的土地资源研究, 特别是基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深入开展土地资源优化战略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3) 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理念、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侧重探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途径和措施。

(4) 深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方法与典型案例研究, 探讨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技术规范及其区域与行业用地标准。

(5) 加强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的原理、模式和示范实证研究, 为国家和地区落实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提供科学指导。

(6) 深入开展现代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的理论、方法和保障体系研究, 结合典型类型区域, 探讨提升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机理、模式与途径。

(7)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模式与政策创新研究, 深入探讨失地农民安置与保障, 以及食物安全与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8) 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侧重发挥/3S 0技术、模型模拟与专家决策系统支撑作用, 促进土地资源研究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 实现资源共享及其社会化服务。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 刘彦随. 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M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 [L I U Y an -s u. i Op ti m al R egi on al All ocati on of Land

U se . Beiji ng :Xueyuan P ress , 1999. ]

[2] 石玉林. 资源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25~335. [SH I Yu -li n . Resou rces S ci ences . Beijing :H i gher Ed -

u cati on Press , 2006. 325-335. ]

[3]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41~155. [Ch i na Soci et y of

N at uralRes ources . Report on Advan ces i n Res ou rces Science . Beiji ng :C h i na S ci ence and Technol ogy Press , 2007. 141-155. ]

[4] 倪绍祥.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60. [N I Sh ao -xiang . An I n trodu cti on to Land

C l assifi cati on and E valuati on . B eiji ng :H i gher Educati on Press , 1999. 360. ]

[5] 郭旭东, 邱扬, 连纲. 基于PSR 框架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5):479~489. Y , . y i -s t

2期刘彦随等: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

s pon se 0fra m e w ork . P rogress i n G eography , 2003, 22(5):479-489. ] 359

[6] 吴次芳, 鲍海君.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WUC -i f ang , BAO H a-i j un. Theory

and M ethod of Land Resou rces Security . Beiji ng :Ch i naM eteorological Press , 2004. ]

[7] 杨子生, 刘彥随. 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YANG Z-i sheng , LI U

Y an -s u. i E col ogica-lF ri end l y L and U s e i n M ountai n ous R egi ons of Ch i na . Beiji ng :C h i na S ci en ce and Techno l ogy Press , 2007. ]

[8] 封志明, 刘玉杰.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资源科学, 2004, 26(4):2~9. [FENG Zh-im i ng , LI U Yu-jie . A

rev i e w of l and res ou rce research . R esources S cie n ce , 2004, 26(4):2-9. ]

[9] 唐华俊, 陈佑启.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TANGH ua -j un ,

CHEN Y ou -q. i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us t ainab l e Land Use i n Ch i na . Beiji ng :Ch i na A gricu lt ural Science and T echnol ogy Press , 2000. ]

[10]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2):85~95. [S HAO X i ao -

m e, i LI U Q ing , Z HANG Yan -yu . Advances and expectati on s of i nten si ve land u s e researches . Progress i n G e og raphy , 2006, 25(2):85-95. ]

[11] 张凤荣, 王静, 陈百明.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Z HANG

Feng -rong , W ANG J i ng , CHEN B a-i m ing . Syste m andM ethodol ogy f or Sus t ai n ab l e Land U se Eva l uati on . B eiji ng :Ch inaAg -ri cu lt u ral Press , 2003. ]

[12] 刘彦随. 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L I U Yan-s u. i The S trat egy of Land

Resources and Regi on alH ar m on i ou s D evelopm ent i n Ch i na . B eiji ng :Ch i n aM et eoro l og i ca lPress , 2006. ]

[13] Liu Y ansu, i W ang J i eyong , Guo L i y i ng . G IS -based ass ess m en t of l and su i tab ility f or op ti m al all ocation i n the Q i n li ng

M oun tai ns , Ch i na[J].P edos phere , 2006, 16(5):579-586.

[14] 龙花楼, 蒙吉军. 中国开发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LONG Hu a -lou , M ENG

J-i j un . Op ti m alA llocati on of Land Res ources i n Ch i na p s Devel op m en t Zones . Changchun :J ili n Peop l e p s Pub lis h i ng H ou s e , 2004. ]

[15] 郑新奇.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Z H ENG X i n-q. i Opti m alA llocati on and

Intens i ve Use E valuati on of Urban Land U se . Beiji ng :Science Press , 2005. ]

[16] 王华春.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WANG H ua -chun . A

S t udy of Land Resources A llocati on and Con struct E cono m ical Society . Beiji ng :Ch i na E nvironm ental Sci en ce Press , 2005. ]

[17] 刘彦随. 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 21(5):379~384. [LI U Yan-su. i S trate -

g i es to gu arantee land res ources saf ety i n Ch i n a . Bu ll e ti n of t h e Chinese A c ade my of S ciences , 2006, 21(5):379-384. ]

[18] 王炳春, 黄辉玲. 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 2006, (10):17~19. [WANGB i ng -chun , HUANG

H u-i li ng . Land resources saf ety of agri cu lt u re i n Ch i n a . M ec haniza tion of F ar m ing , 2006, (10):17-19. ]

[19] 陈百明. 试论土地资源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自然资源学报, 1993, 8(1):87~94. [CHEN B a-im i ng . An approach

to the cu rren t sit u ati on and d evelopm ent trend of l and res ou rce science . Journa l of N at u ra l Resourc e s , 1993, 8(1):87-

94. ]

[20] 王静. 21世纪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s 2):35~37. [WANG

Ji ng . 21st cen t u ry . s s trat egy of sustai nable l and m an age m en t i n ch i na . Ch ina P opu lation, R esources and E nviron m en t , 2001, 11(s 2):35-37. ]

[21] 李秀彬.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329~334. [L I X i u -b i n .

Change of arab le l and area i n Ch i na du ri ng the p ast 20years and i ts poli cy i m pli cati on s . Journa l of N atura l R esources , 1999, 14(4):329-334. ]

[22] 陈百明. 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5):611~617. [CH EN Ba-im i ng . On ad j us-t

m en t t o t h em an age m en t poli cy of l and resources . Jou rnal of Na t ural Re sources , 2003, 18(5):611-617. ]

[23] 刘彦随, 吴传钧, 张建平. 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地理研究, 2003, 22(4):416~422. [LI U Y an -s u , i

WU Chu an -j un, Z HANG Ji an -p i ng . The fra m e w ork of l and sci ence -techno l ogy i nn ovati on syste m i n Ch i n a . Geog raph i ca lR e -searc h , 2001, 22(4):416-422. ]

360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3卷

N e w Progress and Its Prospects of Land R esources

Sciences R esearch in Chi na

LI U Y an -sui , YANG Z-i sheng 11, 2

(1. Instit u te ofGeograph i c Sciences and N aturalRes ources Research , CAS, B eiji ng 100101, Ch i na ;

2. Yunnan Un i versit y of Fi nance and Econo m ics , Kunm i ng 650221, C h i na )

Abst ract :Land resources science is a ne w d isc i p li n e tak i n g land resources as an i n tegrated re -search ob j e c. t M arked progressm ade in co m prehensive research covers the fo ll o w ing aspects :i n -vesti g ation and exp l o itation o f land resources ; eva l u ation of l a nd resources types and characteris -tics , quantity and quality ; land resources conso li d ation and transfor m ati o n; sustainab le land re -sources use and m anage m en; t land use genera l p lann i n g and l a nd resources strategy ; opti m al land use a ll o cation and its intensi v e use ; and land resources security and eco l o g ical friendly land use m ode. l B ased on t h e analysis o f the research prog ress in land resources sc i e nces and rev ie w i n g the m a i n achieve m en ts of Chinese land resources disc i p line in recen t years , this paper d iscusses deeply on t h e tasks and prospects of l a nd resources discipline deve l o pm ent along w ith the rapid nati o nal econo m ic and soc i a l developm en, t predicts the developm ental trend o f land resources sc-i ence on t h e basis o f analyzi n g the deve l o pm enta l goal and prospect o f land resources d isc i p li n e . Further m ore , it puts for w ard that there are e i g ht key develop m ent fie l d s and m a i n research direc -ti o ns of land resources sc ience i n Ch i n a . The key research fields and d irecti o ns of land resources science in the f u ture are as follo w s :(1) To enhance the theoretic study o f land resources discipli n e , especially land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 dri v i n g f o rces and i m pacts of L UCC , innovation of land re -sources discipli n e syste m; (2) to attach i m po rtance to m acro strateg ic st u dy of land resource , espe -cia lly the opti m al strategy of land resource and sustainab le use m ode 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 ences developm enta l v ie w s ; (3) to pro m ot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 o n of the ne w ideas , ne w pri n -ciple , ne w tec hnology and ne w m et h ods o f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i n or der to serve w ell for t h e reg ional dec ision -m ak i n g of soc i o -econo m ic har monious developm en; t (4) to study deep l y the eva l u -ation index syste m, technicalm ethods of intensive land use , probe i n to the criteri o n of opti m al land use and standard of reg iona l and industrial land use ; (5) to strengthen research o f the pri n ciple , m odel and de m onstration o f l a nd resource safe and eco l o g ical friend l y land use i n order to put for -w ar d the sciences guidance for realizi n g sustainab le land use ; (6) to study t h eory , m ethod and ensu -ring syste m o f the m odern landscape land conso lidati o n, and the m echanis m and m ode ls to upgrade i n tergraded productiv ity of land resources ; (7) to probe into the m anage m entmodel and po licy of r u -ra l land resources , especially study the science w ays for land -l o st far m er e m ploy m en, t and food secu -rity and arab le land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e w conditi o n and ne w questi o n o f reg i o nal developm ent ; and (8) to study and develop the land resource infor m ation syste m, andm ake them ost of /3S 0techno l o gy , modelm ethod and expert dec ision -m ak i n g syste m to realize the i n for m ati o nization and syste m atization i n the process of land resource research and m anage m en. t

K ey w ords :land resources science ; pr ogress i n land resources discipli n e ; deve l o p m enta l trend ;


相关内容

  • 中国沙漠与治理研究50年
  •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9)01-0001-07 中国沙漠与治理研究50年 吴 正 (华南师范大学地貌与第四纪环境研究所,广州 510631) 3 摘 要:2009年3月是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50周年.回顾科学院治沙队成立以来,我国沙漠与治理研究的历程,从沙漠综合考察,风沙运动,风成地 ...

  • 主题五:聚落地理学
  • 聚落地理学 帅婷婷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西宁 810008) 学号:[1**********] 摘要:聚落地理学是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人口分布的具体形式-聚落.聚落地理分为乡村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两大部分.从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当前研究热点问题:城市化.城市 ...

  • 全球变化及水之源问题
  • 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 ...

  • 重磁电勘探读书报告
  • <重磁电勘探> 结业作业 中国重力勘探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 对21世纪重力勘探的仪器.数据处理技术.解释理论与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开展卫星重力测量,综合卫星.航空.地面重力测量资料研究地球结构与构造;发展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发展复杂条件下三维重力场多参 ...

  • 中国晶质石墨深加工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晶质石墨深加工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最新目录] 第一章晶质石墨深加工行业概述 20 第一节行业界定 20 一.行业定义 20 二.行业所处产业 20 三.行业经济特性 20 四.主要产品品种/主要细分行业 21 五.产业链结构 ...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学号:10570223 姓名:王红焕 班级:10土地2班 关键词: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 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土地资源供给是有限的,珍惜,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未来土地稀缺的唯一途径.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 ...

  • 生物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题目
  • 生物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 分子生物学 1. 参考文献:遗传工程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 进展.生物学通报及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相关书籍与资料. 2. 题目: (1)酶制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2)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3)DNA 分子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4)病 ...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第32卷第5期 ・62・ 电 力建设 .,01.32,NO.5 2011年5月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 May,2011 中图分类号.-TM721.1文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229{2011)05.0062.05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胡航海,李敬如,杨卫 ...

  • 试举例说明生物制药的新进展及其未来展望
  • 试举例说明生物制药的新进展及其未来展望 摘要:简要介绍生物制药研究的进展,讨论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 关键词:生物制药:新进展:未来展望:发展趋势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 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