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从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来看,屈原上承《风》《雅》诗人,下启两汉赋家,自是一个承先启后而最有创造性和最有影响的伟大的天才诗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赋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这话评价屈原及其作品颇为简括、惬当。《辨骚篇》末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就是这样首次论定了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当然,提起最初对于屈原及其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而给以很高的评价的,我们不会忘记首先为屈原作传记的司马迁。章炳麟《检论》说:“《楚辞》传本非一,然淮南王安为《离骚传》,则知定本出于淮南。”又说:“班孟坚引淮南《离骚传》,文与《屈原列传》正同,知斯传非太史自纂也。”尽管司马迁所据《楚辞》祖本及其评价或有出于淮南,他总得加工一番才能作出屈原传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见,刘勰评价屈原主要是从文学史上从文体源流上观察来的;司马迁评价屈原是从其人格和风格上观察得来的;这里不但论定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指出了它的特点,是以古见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物见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主要地发见了作者同基于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上,而从自己的特殊的遭遇里,锻炼了发展了而自成其崇高的伟大的心灵;发见了作者的生平人格和作品风格的完整、有机、诉合无间,赋予了作品以不朽的生命。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从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来看,屈原上承《风》《雅》诗人,下启两汉赋家,自是一个承先启后而最有创造性和最有影响的伟大的天才诗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赋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这话评价屈原及其作品颇为简括、惬当。《辨骚篇》末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就是这样首次论定了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当然,提起最初对于屈原及其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而给以很高的评价的,我们不会忘记首先为屈原作传记的司马迁。章炳麟《检论》说:“《楚辞》传本非一,然淮南王安为《离骚传》,则知定本出于淮南。”又说:“班孟坚引淮南《离骚传》,文与《屈原列传》正同,知斯传非太史自纂也。”尽管司马迁所据《楚辞》祖本及其评价或有出于淮南,他总得加工一番才能作出屈原传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见,刘勰评价屈原主要是从文学史上从文体源流上观察来的;司马迁评价屈原是从其人格和风格上观察得来的;这里不但论定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指出了它的特点,是以古见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物见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主要地发见了作者同基于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上,而从自己的特殊的遭遇里,锻炼了发展了而自成其崇高的伟大的心灵;发见了作者的生平人格和作品风格的完整、有机、诉合无间,赋予了作品以不朽的生命。


相关内容

  •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 ...

  • 南师大考研试题
  • 南师大考研试题.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业务课一:综合基础(150)各专业必做(60)一.名词解释(20)风骚文选杨朔模 ...

  • 袁行霈本古代文学史习题全集[1]
  •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现代汉语部分 1. 普通话儿化词的读音与意义 2. 普通话轻声词的运用问题 3. 普通话中"啊"的变读与运用 4. 词的结构方式与词义理据 5. 简论复合词的语义构成 6. 词语意义的创新与演变 7. 论词义误用的原因 8. 缩略词语与新词语 ...

  • 北师大古代文学思考题
  • 先秦文学思考题 比较<诗经>中 " 国风 " 和 " 小雅 " 诗的风格特征. 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试论<诗经> ...

  •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 [作者:孔德华][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 ] 一.课程标准 1.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绩. 2.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

  • 如何理解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
  • 如何理解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 就史学而言: (1)"不拘于史法",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创造了五种体例,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作为古代修史的范式,<史记>一直被后 ...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摘 要 本文将以鲁迅作品中对屈原以及屈原诗歌中的论述为依据,以鲁迅笔下的屈原为出发点,从情感.精神浅析他们之间的爱国精神以及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并且试图能在他们相似的爱国思想中探讨出他们的无奈和对孤独的反抗的意义,以及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关键词 鲁迅:屈原:爱国思想 鲁迅和屈原的关系以及鲁迅对屈原的评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