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会+乞巧日+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磊;薨第嚣型苎竺!!

塑竺曼鍪;墨萎姜茎丝些璧

鹊桥会

乞巧日

丝!!型墅型!!竺坠竺竺坚二———————二竺竺坚一

!篓垂!

爱情节

——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陈旭霞1,李雅红2

(I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燕赵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石幕庄05005l

2.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信息中心,河北石束庄050051)

[摘要]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问文化、礼仪以硬七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富含着中

国特有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农耕支化因子.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意识的重要作用,给劳动人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毗巨是的影响。

[关键词】七夕文化;价值;现代化

[中围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88(2003)05—0046一04

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间文化、札仪以及七

力少而收获多,不易感觉到人的力量.又容易产生崇拜大自然.希望来生重享人间美好生活的文化观念。我国处于温带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丘陵连绵,平原

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起源于古代的天体日月

星辰崇拜。在汉代,随着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定型化和普遍

化而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七夕文化给劳动人

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巨大的影响。可以

广阔,条件虽然适宜,但也须经过辛勤劳动才能满足生活所需。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作用体现得很充分,人们的着眼点

是现实而不是来生。困此,追求务实用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勤劳俭朴、坚忍不拔、团结互助的文化价值,向往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欲望强烈。这样的社会文化意识,在七夕文化中或隐或现地有所反映。

说,七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要建设与时俱进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

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应该对七夕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价

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一,七夕文化寓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

文化因子

马克思说,希腊的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

首先,具有中华民旗特色的为星座命名的方式和名称,

井把人间的现实生恬搬到天上的幻想.不仅向我们提供了人类祖先对自然现象和宇宙观的解释,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牛郎织女本是银河两岸各置东西的两个星座,现

它的土壤。由美丽动人的牛躲织女传说和多种多样乞巧方

式组成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劳动

代天文学上称为天鹰窿和天琴座。天鹰庄由三颗星组成。牛郎星是其中最亮的一颗,由于三星并成一线,民间称其为扁

担星.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的形象。三颗星变成了父

观、家庭观、爱情观及其变迁的七夕文化,正是在中国农耕文化特有的土壤里茁壮成长起来的。

1农耕社盒重实际、重人的作用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七夕文化的漉变走向

我国是一个重实际、重人的作用的民族,这是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适中,既不同于如希伯茉民族所处的茫茫一片沙漠环境,也没有古埃巨人极为优

子三人,有了人间家庭的味道;牛郎星东南有六颗牛宿星,^

们看作是牛郎牵的牛;天琴座也有三颗,构成三角形,被』、们想象为织女织布的梭子;织女星东方的四颗星构成四边形,被人们看作是织女用的织布机。星的名字和形象是人间生活的折光。人们企盼夫妻互敬互爱、和美恬静.充满田园情调的男耕女织生活,便将牛郎星与织女星“人化”为农耕社会中的一分子,让他们实际生活在民众之中,给他们安排了幸摇和谐美满的家庭,塑造他们为劳动人民的代表,牛郎是英俊强健、朴实憨厚,勤勉真挚的劳动者形象,织女是仪容贞

越的自然条件。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人们常常竭尽全力而

收获甚微.极易产生人的渺小、现实严酷难变、寄希望于来生的文化观念;而在天然的肥沃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由于费

[收藕日期]2{Ju3

03

17

(1#者简介]陈旭霞(1954一),女。河北平山人.河北省杜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向:燕赵文化。

万方数据 

第5期

陈旭霞,李雅红:鹊桥会乞巧日爱情节

47

静、勤劳织作、情感丰富的民间美女形象。牛郎牧牛耕地,缀女养蚕织布,正是古代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面貌。

其次,牛郎织女传说沿袭、演化的过程,以及由此而发展的七夕乞Ij习俗,深刻地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

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观念。梁・任肪《述异记》说:

走河之东有美丽士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鲭榷之衣,辛苦元欢悦.客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北,嫁与河西牵牛之夫婿.自后竞废织{壬之

功,赍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婚后贪欢废耕织,是当时的社会实际和古人的社会意识

不允许存在的现象。因而,劳动人民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将

其置于世俗化的大潮中,让它汲取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

发展着,出现了转变:牛郎织女二星在劳动中表现了对劳动

无比热爱的情感和展现了劳动神圣化的倾向。这种转变是使牛郎织女的传说最终忧于其他三大传说.而成为传统七夕

节的主要依托,并被劳动人民长期喜爱的主要原因。因贪欢废耕织而遭受天帝的惩罚,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高压统治与剥削,偏离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劳动人民不能

允许和接受的,这是由牛部织女传说沿袭、演化而来的七夕乞巧习俗严格朝着含有增加生产的内容发展的一个主要因

素。

2乞巧习俗显示的具有实用价值取向的农耕礼仪奠定了七夕文化的主旋律

七夕这一天赋予人们生活以巨大的光彩.当然不只是因

为存在着与它相关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更重要的是,与这种传说结台为一体的.在这一天举行的模式化、多样化的乞巧

民俗事象。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宫廷乞巧:

宫中以锦结成楼般,高百足,上可以胜数十人,胨以

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士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

色钟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速

旦。

宋・吴自牧《梦梁录》记民间乞巧:

七月七日,谓之七步节。其日傍晚,倾城儿童女子.不论富贵,皆著新表。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套.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棠厦酒果。遂令士邱望

月瞻共列拜,乞巧于牛、士。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盛

之,袭早观其同丝田正,名日“得巧”。

尽管各地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七夕习俗主要的祈愿目的都是…样的.是为得“巧”,得织女之“巧”。这一天年轻妇

女和站娘们祭祀织女,求其赐巧,希望使自己心灵手巧,生括

美满幸福。除r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外,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Ij配.青年男F乞智,希望自己技艺才能高人一等。在这1‘天。无论已婚的、未婚的、年轻的、年老的、贫的、富的,或乞巧、或乞美、或乞富.或乞寿、或乞子.都是在满足心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生活。正如民间一首《乞巧歌》所说:

万 

方数据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客;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乞巧是一种在农耕社会里,人们不断确认、强化自己的

身份、角色,以安其位,从而维系社会有序化和生产的正常进行的实用性选择。

构成七夕习俗的基础是农耕礼仪。七夕习俗中有“种生”、“生巧芽”的习俗。所谓“种生”,据《梦粱录》记载:将绿

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碗中,等它长出数寸的芽,再以红、蓝丝

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叉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

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以巧芽取代

针,抛在水面乞巧。七夕还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乞巧习

俗,即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

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术在上面.

做成田台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谷板”。这种模拟农家生

活和农作物的乞巧方式使七夕文化具有了农耕礼仪的性格。

七夕文化的农耕札仪性格表现最集中是在牛郎织女传

说的牛郎身上。牛郎是放牛的人,牛在古代与农作物的丰收有密切关系。我国有许多关于牛的农耕礼仪。最集中的要

数春节前后的“迎春牛”、“打春牛”习俗;牛带给世界五谷的神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依然遗存着;七夕还是牛的生日,

有换牛索、牛角桂花枝、牧牛人吃面饼等习俗。不仅如此,人

们还在宇宙中为牛郎星和织女星安排了工作,让它们的变动对人类生活、生产产生影响。这虽是风俗,也有科学,是劳动

人民世代积累的生产经验的总结。《荆楚岁时记》引《日纬

书》云:

牵牛星荆楚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七夕陈设瓜果让织女星品尝她所主宰的种植成果,是为了让她保佑来年瓜果成长更好。七夕有看天河的习俗,认为

七夕的天河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亮、星光闪耀,收成就

不好,粮价就低;天河晦暗,星少不明,收成就好,粮价就贵。

有的地医有七夕办。青苗会”祈谷活动。这些均清楚地显示了七夕习俗农耕礼仪的性质。

二、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

七夕文化最可宝贵的是来自民间大地的爱情精神。牛郎织女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到“一年一度鹊桥会,依依难舍话离别”.从“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薯暮”.是一条浪漫而健康的古人爱恋流变过程的写实。这种流变。流溢着爱的原汁原味,充满着把爱情的“七色彩虹?,还原成为“一根棱柱”的斗争精神,体现了民间“让天下有情人皆戚眷属”的价值追求。

l执着地渴望爱、忠贞爱、颂扬爱的价值追求成为七夕织女与牛郎原为天上隔银河而望的二星,在《诗.,J、雅・

七夕文化丰富了爱情永恒的主题。

文化发展的不尽源泉

48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9月

夫东》中,牛郎织女只是没有爱情关系的两颗星。随着时光

无数次地翘首天空,渴盼美好的事情突然降临。牛郎织女产的流逝,到r沮代,牛郎织女=星有了人间的感情爱慕。织

生的美好幻想装点了这些灰暗的岁月。郝含情脉脉隔河凝

女终于厦上了牛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首:

望的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不仅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和追迢迢牵牛星,坡皎河汪女;求,电道出了在长期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受到纤纤摧素手,札札弄机杼;的阻碍、破坏、以至摧残.人世间太多的不如意,就像横直在

终日不成章.汪涕零如雨。牛郎织女之间的那条不可逾越的银河一样。于是极力摆脱河汉清且浅.相击复几许;苦难、从苦难中升华出美好的渴望,使他们找到了通人情成

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人美的喜鹳。替鹊不仅在天河两端架起了津渡,还在为“天这里织女已是~个被相思之苦折磨得不能自已而终日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了津渡。天“泣涕零如雨”的女子。

上一年一度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日,也是民间真正的爱情高而民闻传说故事中的牛郎,则是一个失去父母,勤劳朴潮日。

实的孤儿。他忠实厚道,可靠勤劳,对爱情忠贞不瀹。当西牛郎织女悲剧传说演进为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具有一王母把织女捉回天官时,他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天河.西王母

种深沉有力的精神价值:对扼杀人性的两性束缚的抗争。中

把他们分隔在滔滔的天河两边时.他日日夜夜带着一双儿女

国封建社会,两性禁铜比较厉害。分处在天河两岸的织女、守在河边等候织童,终于感动了无情无义的西王母。牛郎是牵牛二星在天文学上是永远不会聚酋的。关于这一点,古人

一个痴情的男子。

认识得非常清楚。唐・杜甫《牵牛织女》诗说:

从牛郎织女是银河东西隔河相望的受农业重视的两组牵牛出河西,星,到被人格化.成为一对配偶神,从牛郎织女的爱恋到婚配织女处其东。到离别,再到一年一度的相会,其间融台大量的劳动人民的

万古永相望,思想情感以及对恋爱婚姻自由强烈追求的文化观念,终于发七夕谁见同?

展成为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但人们的情感将二者联系起来,而且二者的相会在人们一.而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成为各种体裁取之不尽的题材。认为是那样的自然和必要。男女两性的交往问题是社会时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民闻流传有多种。学术羿将它们

常面对的问题,在札法社会它所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无概括为四种类型:

论有多大的阻力.人们也要寻找到一个聚会的时机,对男女

第一种类型:牛郎织女婚后疏懒被罚在七夕相会。

关系进行调节。这就是鹊桥相会绵绵千载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类型:牛郎织女的传说与与粱山伯祝英台的传说

牛郎织女为河汉的阻隔不能成婚的传说,银河隔断情人结合。

的残酷.对我们这1、重人的作用的民族,是决不能接受的。第三种类型:牛郎织女传说与女巫型故事台流的传说。牛郎织女悲剧传说演进为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表达了民间第四种类型:与牛郎结合的织女,后又嫌恶牛郎返回天

对强权的温婉反抗。从在盈盈一水间的两颗星的平安相处,上。

发展为两个天人的相爱,再到天人与凡人的结合。这种抻与

四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不符合人们希望一切都完美无神的恋爱,到人与神的婚恋,是人们对自然有了进一步认识

瑕的价值追求,敲被民间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式的改变。第

之后的产物。劳动人民为了忠贞的爱情竞可以上天人地,连二种类型认为梁山伯、祝英台二人相爱而不能结合,死后升

西王母也不得不屈服于人间的爱情,允许他们七夕鹊桥相

天成了牵牛和织女。这一方面显示了牛郎织女传说其有可

会。因此,我们说,牛郎织女从被拆散副相会是一个爱情主塑的适应性,能够将各种爱情传说结台起来,另一方面牛郎题社会意义深化的过程。在节日文化中,有许多神话传说的

织女传说,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它在通过变化而适应时代嵌入,如介于推、屈原,他们坚守的是国家的骨气而被传扬,

的同时,继续注入顽强的生命力。第三种类型最符合人们心

搪娥保持的是中华民族的团圆心结而被流传。而牛郎织女

愿,故是七夕民间传说中占最大数量,并有多种地方剧上演。坚持的只是求得婚姻自由的一种生存状态.但电就是这种坚第四种类型显示出精晰的世俗化倾向。这四种类型清晰地持,使它具有了惊天动地的反叛意义。这种反叛,是一种包

勾画了牛郎织女传说由神化雨人化再世俗化的演变进程.是容的、平静的但坚韧的民间对强权的反抗,是融合了民阔大古代劳动人民链康的爱情观的一个全面的诠释。

地的博大和生兰不息的韧性反抗。

2牛郎织女天河隔绝到鹤桥相会的传说流变体现了七

夕文化的价值真谛

三、七夕文化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贡献

牛郎织女悲剧传说演进为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反映了七夕文化作为一种节俗文化,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臆性资劳动人民精神感情的需要。在那些寒冷.漫长的世纪里.这源之~。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那忠贞的爱情、美好的理个圆于本土、驻足家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民族.曾

想、淳朴的美德等.这些世代积淀的在民族心理机制上具有

万 

方数据

第5期

陈旭霞.李雅红:鹊桥会乞巧H爱情节

49

巨大影响的观念、行为.至今仍有它强大的生命力.涤荡着我们现蜜生活中某砦丑恶的私欲。特别是将传统的七夕节作为今天的爱情节.将使七夕节的生命力永恒。

I对节日文化的贡献

L夕足乞爱节.乞于节、乞巧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妇女的解放,乞巧的民俗事象,在民间不再是那样的有滋有味了.而且不少的习俗活动已?肖失。但建立在以七为

有吃巧巧饭的习俗.Lt要好的姑娘聚在一起集粮集菜包饺子.把铜钱、针.红枣各包在饺子里,以此乞巧,吃到针者手巧,吃到钱者有福,吃到枣者早婚等。这些习俗和传说故事丰富了七夕文化作为爱情节的内涵,使七夕文化具有,更高尚的情操和更深厚的爱情底蕴。今天,七夕节成为中国的爱情节,使七夕这个传统的节日以其特定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己位置。

2在现代文明中的意义

生命之数逮一古老的文化观念之上的七夕节,其中所含的乞爱、乞子的内涵依然为脊恋的人们保存着一片明丽的天空。

七夕节有“相连爱”的民俗,有西王母与汉武帝相爱,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唐明皇、杨贵妃七夕幽会的传说等。乞巧含有深刻的生殖意蕴:七夕乞巧出现最早且流行最广的女子月下穿针引线的习俗,是世界不少国家的民族中都有的具有系联婚配的文化功能;织女主瓜果,绵绵瓜瓞是子嗣繁盛的象征;玩赏魔合罗体现了祈求子嗣的心理;用喜蛛求巧寄托了人们喜得贵子的期盼。与传统七夕节结合、并使

现代文明把所有神话与传说的美丽斑斓的色彩部剥落了.但七夕文化像一股银河流泄的圣水无孔不入地滋润并丰

富着现实的生活。从三千年前银河两岸的一对星座.发展到一对夫妻悲欢离台的神话,并经过世代改造、充实和发展,成

为美丽的传说.曾激励鼓舞着无数的夫妻、情人,规范着中国人民的爱情婚姻观念。从乞巧、乞富、乞子到乞巧习俗的转

变,揭示了我国民族的生活价值目标:智巧的劳动.不懈的努

力照亮生活,战胜各种磨难和困苦,追求健康的爱情观、婚恋观和道德观。

总之,七夕文化给予我们丰富的文化遗存。自由神圣的

七夕节在历史上影响重大的牛郎织女传说中.织女和牛郎鹊

桥相会的情节,是现实生活中“走桥”习俗的反映,而“走桥”的原始动机就在于祈子;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于他们的

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纯正规范的道德等一系列价值观念.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的主题及其现实的意义,都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自觉不

白觉地反复出现.成为一种永恒的魅力。

结台,这是实现爱情、实现生殖愿望的前奏等。这些原始的文化功能的痕迹,今天仍在民间保留着。如在湖南新田一带有在七月七日定婚的习俗;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七夕

(责任鳊辑张特)

Magpiebridgemeeting,dayofbeggingforcIeverness,LoVefestival

——AmodernviewpointonQixlcultureanditsvalue

<】R㈣hG锄把fforYan—zh∞Cu}fU弛,№蚰P岫删一A∞出myofS砌al&州s.shi缸h叫19

2』HtPI】崛删andlnf0啪t川朗础。,HekiPr0“…1

Acad目nyof

CHENXu,xjal,LIYa—hon一

05∞5i,ChI兀di

S。cl甜Sc删es,sh0Eazhua【lg

050051,ChI呻)

Abstract:Qixicultureincludesfolkculture,mannersandvariouscus∞msandactivitiesar。undtheseventh

evening

of【11eseventhrnonth

Thiscultureisrichinthec11aracteristicfarmculture。f“nogainswithoutpains”of

exerts

an

ChinaThee。planation。floveinQixiculturei11ustratestheloveworldofgenerationsofChinese,andjmperceptlbkinfluencethatadvancedcultureawakessenses,whichproduces

cultural

greatimpact

on

thespmtualand

Iivesoftheworkingpeople,especiallyt110seofthechinesewomen

Key

words:Q㈨culture;value;modemization

万方数据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旭霞, 李雅红

陈旭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燕赵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 李雅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信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EACHERS COLLEGE2003,5(5)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刘学智.李路兵.LIU Xue-zhi.LI Lu-bing 七夕文化源流考论[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6)

2. 刘彩清 七夕节的文化透视[期刊论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

3. 杜汉华.汪碧涛.余海鹏

5. 刘贵生.LIU Gui-sheng 七夕诗歌中的民俗文化意义[期刊论文]-衡水学院学报2010,12(6)

6. 王菊娥.WANG Ju-e 从

7. 张馨心 打造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观照[会议论文]-20058. 孟琪璐 应用现代视觉表征复兴传统节庆文化——七夕节[期刊论文]-硅谷2009(4)9. 叶舒宪 符号经济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10. 李平.LI Ping

引证文献(4条)

1.侯咏梅.侯杰.李钊 解读不同版本的古籍文献洞悉中国社会性别的隐喻——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中心[期刊论文]-广东社会科学 2007(4)

2.刘彩清 七夕节的文化透视[期刊论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3.赵颖 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流变及其现实意义[期刊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4.冯和一 牛女神话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学价值[学位论文]硕士 2005

引用本文格式:陈旭霞.李雅红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期刊论文]-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5)

磊;薨第嚣型苎竺!!

塑竺曼鍪;墨萎姜茎丝些璧

鹊桥会

乞巧日

丝!!型墅型!!竺坠竺竺坚二———————二竺竺坚一

!篓垂!

爱情节

——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陈旭霞1,李雅红2

(I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燕赵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石幕庄05005l

2.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信息中心,河北石束庄050051)

[摘要]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问文化、礼仪以硬七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富含着中

国特有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农耕支化因子.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意识的重要作用,给劳动人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毗巨是的影响。

[关键词】七夕文化;价值;现代化

[中围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88(2003)05—0046一04

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间文化、札仪以及七

力少而收获多,不易感觉到人的力量.又容易产生崇拜大自然.希望来生重享人间美好生活的文化观念。我国处于温带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丘陵连绵,平原

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起源于古代的天体日月

星辰崇拜。在汉代,随着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定型化和普遍

化而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七夕文化给劳动人

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巨大的影响。可以

广阔,条件虽然适宜,但也须经过辛勤劳动才能满足生活所需。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作用体现得很充分,人们的着眼点

是现实而不是来生。困此,追求务实用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勤劳俭朴、坚忍不拔、团结互助的文化价值,向往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欲望强烈。这样的社会文化意识,在七夕文化中或隐或现地有所反映。

说,七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要建设与时俱进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

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应该对七夕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价

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一,七夕文化寓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

文化因子

马克思说,希腊的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

首先,具有中华民旗特色的为星座命名的方式和名称,

井把人间的现实生恬搬到天上的幻想.不仅向我们提供了人类祖先对自然现象和宇宙观的解释,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牛郎织女本是银河两岸各置东西的两个星座,现

它的土壤。由美丽动人的牛躲织女传说和多种多样乞巧方

式组成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劳动

代天文学上称为天鹰窿和天琴座。天鹰庄由三颗星组成。牛郎星是其中最亮的一颗,由于三星并成一线,民间称其为扁

担星.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的形象。三颗星变成了父

观、家庭观、爱情观及其变迁的七夕文化,正是在中国农耕文化特有的土壤里茁壮成长起来的。

1农耕社盒重实际、重人的作用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七夕文化的漉变走向

我国是一个重实际、重人的作用的民族,这是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适中,既不同于如希伯茉民族所处的茫茫一片沙漠环境,也没有古埃巨人极为优

子三人,有了人间家庭的味道;牛郎星东南有六颗牛宿星,^

们看作是牛郎牵的牛;天琴座也有三颗,构成三角形,被』、们想象为织女织布的梭子;织女星东方的四颗星构成四边形,被人们看作是织女用的织布机。星的名字和形象是人间生活的折光。人们企盼夫妻互敬互爱、和美恬静.充满田园情调的男耕女织生活,便将牛郎星与织女星“人化”为农耕社会中的一分子,让他们实际生活在民众之中,给他们安排了幸摇和谐美满的家庭,塑造他们为劳动人民的代表,牛郎是英俊强健、朴实憨厚,勤勉真挚的劳动者形象,织女是仪容贞

越的自然条件。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人们常常竭尽全力而

收获甚微.极易产生人的渺小、现实严酷难变、寄希望于来生的文化观念;而在天然的肥沃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由于费

[收藕日期]2{Ju3

03

17

(1#者简介]陈旭霞(1954一),女。河北平山人.河北省杜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向:燕赵文化。

万方数据 

第5期

陈旭霞,李雅红:鹊桥会乞巧日爱情节

47

静、勤劳织作、情感丰富的民间美女形象。牛郎牧牛耕地,缀女养蚕织布,正是古代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面貌。

其次,牛郎织女传说沿袭、演化的过程,以及由此而发展的七夕乞Ij习俗,深刻地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

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观念。梁・任肪《述异记》说:

走河之东有美丽士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鲭榷之衣,辛苦元欢悦.客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北,嫁与河西牵牛之夫婿.自后竞废织{壬之

功,赍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婚后贪欢废耕织,是当时的社会实际和古人的社会意识

不允许存在的现象。因而,劳动人民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将

其置于世俗化的大潮中,让它汲取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

发展着,出现了转变:牛郎织女二星在劳动中表现了对劳动

无比热爱的情感和展现了劳动神圣化的倾向。这种转变是使牛郎织女的传说最终忧于其他三大传说.而成为传统七夕

节的主要依托,并被劳动人民长期喜爱的主要原因。因贪欢废耕织而遭受天帝的惩罚,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高压统治与剥削,偏离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劳动人民不能

允许和接受的,这是由牛部织女传说沿袭、演化而来的七夕乞巧习俗严格朝着含有增加生产的内容发展的一个主要因

素。

2乞巧习俗显示的具有实用价值取向的农耕礼仪奠定了七夕文化的主旋律

七夕这一天赋予人们生活以巨大的光彩.当然不只是因

为存在着与它相关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更重要的是,与这种传说结台为一体的.在这一天举行的模式化、多样化的乞巧

民俗事象。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宫廷乞巧:

宫中以锦结成楼般,高百足,上可以胜数十人,胨以

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士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

色钟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速

旦。

宋・吴自牧《梦梁录》记民间乞巧:

七月七日,谓之七步节。其日傍晚,倾城儿童女子.不论富贵,皆著新表。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套.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棠厦酒果。遂令士邱望

月瞻共列拜,乞巧于牛、士。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盛

之,袭早观其同丝田正,名日“得巧”。

尽管各地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七夕习俗主要的祈愿目的都是…样的.是为得“巧”,得织女之“巧”。这一天年轻妇

女和站娘们祭祀织女,求其赐巧,希望使自己心灵手巧,生括

美满幸福。除r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外,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Ij配.青年男F乞智,希望自己技艺才能高人一等。在这1‘天。无论已婚的、未婚的、年轻的、年老的、贫的、富的,或乞巧、或乞美、或乞富.或乞寿、或乞子.都是在满足心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生活。正如民间一首《乞巧歌》所说:

万 

方数据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客;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乞巧是一种在农耕社会里,人们不断确认、强化自己的

身份、角色,以安其位,从而维系社会有序化和生产的正常进行的实用性选择。

构成七夕习俗的基础是农耕礼仪。七夕习俗中有“种生”、“生巧芽”的习俗。所谓“种生”,据《梦粱录》记载:将绿

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碗中,等它长出数寸的芽,再以红、蓝丝

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叉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

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以巧芽取代

针,抛在水面乞巧。七夕还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乞巧习

俗,即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

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术在上面.

做成田台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谷板”。这种模拟农家生

活和农作物的乞巧方式使七夕文化具有了农耕礼仪的性格。

七夕文化的农耕札仪性格表现最集中是在牛郎织女传

说的牛郎身上。牛郎是放牛的人,牛在古代与农作物的丰收有密切关系。我国有许多关于牛的农耕礼仪。最集中的要

数春节前后的“迎春牛”、“打春牛”习俗;牛带给世界五谷的神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依然遗存着;七夕还是牛的生日,

有换牛索、牛角桂花枝、牧牛人吃面饼等习俗。不仅如此,人

们还在宇宙中为牛郎星和织女星安排了工作,让它们的变动对人类生活、生产产生影响。这虽是风俗,也有科学,是劳动

人民世代积累的生产经验的总结。《荆楚岁时记》引《日纬

书》云:

牵牛星荆楚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七夕陈设瓜果让织女星品尝她所主宰的种植成果,是为了让她保佑来年瓜果成长更好。七夕有看天河的习俗,认为

七夕的天河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亮、星光闪耀,收成就

不好,粮价就低;天河晦暗,星少不明,收成就好,粮价就贵。

有的地医有七夕办。青苗会”祈谷活动。这些均清楚地显示了七夕习俗农耕礼仪的性质。

二、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

七夕文化最可宝贵的是来自民间大地的爱情精神。牛郎织女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到“一年一度鹊桥会,依依难舍话离别”.从“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薯暮”.是一条浪漫而健康的古人爱恋流变过程的写实。这种流变。流溢着爱的原汁原味,充满着把爱情的“七色彩虹?,还原成为“一根棱柱”的斗争精神,体现了民间“让天下有情人皆戚眷属”的价值追求。

l执着地渴望爱、忠贞爱、颂扬爱的价值追求成为七夕织女与牛郎原为天上隔银河而望的二星,在《诗.,J、雅・

七夕文化丰富了爱情永恒的主题。

文化发展的不尽源泉

48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9月

夫东》中,牛郎织女只是没有爱情关系的两颗星。随着时光

无数次地翘首天空,渴盼美好的事情突然降临。牛郎织女产的流逝,到r沮代,牛郎织女=星有了人间的感情爱慕。织

生的美好幻想装点了这些灰暗的岁月。郝含情脉脉隔河凝

女终于厦上了牛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首:

望的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不仅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和追迢迢牵牛星,坡皎河汪女;求,电道出了在长期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受到纤纤摧素手,札札弄机杼;的阻碍、破坏、以至摧残.人世间太多的不如意,就像横直在

终日不成章.汪涕零如雨。牛郎织女之间的那条不可逾越的银河一样。于是极力摆脱河汉清且浅.相击复几许;苦难、从苦难中升华出美好的渴望,使他们找到了通人情成

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人美的喜鹳。替鹊不仅在天河两端架起了津渡,还在为“天这里织女已是~个被相思之苦折磨得不能自已而终日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了津渡。天“泣涕零如雨”的女子。

上一年一度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日,也是民间真正的爱情高而民闻传说故事中的牛郎,则是一个失去父母,勤劳朴潮日。

实的孤儿。他忠实厚道,可靠勤劳,对爱情忠贞不瀹。当西牛郎织女悲剧传说演进为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具有一王母把织女捉回天官时,他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天河.西王母

种深沉有力的精神价值:对扼杀人性的两性束缚的抗争。中

把他们分隔在滔滔的天河两边时.他日日夜夜带着一双儿女

国封建社会,两性禁铜比较厉害。分处在天河两岸的织女、守在河边等候织童,终于感动了无情无义的西王母。牛郎是牵牛二星在天文学上是永远不会聚酋的。关于这一点,古人

一个痴情的男子。

认识得非常清楚。唐・杜甫《牵牛织女》诗说:

从牛郎织女是银河东西隔河相望的受农业重视的两组牵牛出河西,星,到被人格化.成为一对配偶神,从牛郎织女的爱恋到婚配织女处其东。到离别,再到一年一度的相会,其间融台大量的劳动人民的

万古永相望,思想情感以及对恋爱婚姻自由强烈追求的文化观念,终于发七夕谁见同?

展成为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但人们的情感将二者联系起来,而且二者的相会在人们一.而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成为各种体裁取之不尽的题材。认为是那样的自然和必要。男女两性的交往问题是社会时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民闻流传有多种。学术羿将它们

常面对的问题,在札法社会它所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无概括为四种类型:

论有多大的阻力.人们也要寻找到一个聚会的时机,对男女

第一种类型:牛郎织女婚后疏懒被罚在七夕相会。

关系进行调节。这就是鹊桥相会绵绵千载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类型:牛郎织女的传说与与粱山伯祝英台的传说

牛郎织女为河汉的阻隔不能成婚的传说,银河隔断情人结合。

的残酷.对我们这1、重人的作用的民族,是决不能接受的。第三种类型:牛郎织女传说与女巫型故事台流的传说。牛郎织女悲剧传说演进为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表达了民间第四种类型:与牛郎结合的织女,后又嫌恶牛郎返回天

对强权的温婉反抗。从在盈盈一水间的两颗星的平安相处,上。

发展为两个天人的相爱,再到天人与凡人的结合。这种抻与

四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不符合人们希望一切都完美无神的恋爱,到人与神的婚恋,是人们对自然有了进一步认识

瑕的价值追求,敲被民间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式的改变。第

之后的产物。劳动人民为了忠贞的爱情竞可以上天人地,连二种类型认为梁山伯、祝英台二人相爱而不能结合,死后升

西王母也不得不屈服于人间的爱情,允许他们七夕鹊桥相

天成了牵牛和织女。这一方面显示了牛郎织女传说其有可

会。因此,我们说,牛郎织女从被拆散副相会是一个爱情主塑的适应性,能够将各种爱情传说结台起来,另一方面牛郎题社会意义深化的过程。在节日文化中,有许多神话传说的

织女传说,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它在通过变化而适应时代嵌入,如介于推、屈原,他们坚守的是国家的骨气而被传扬,

的同时,继续注入顽强的生命力。第三种类型最符合人们心

搪娥保持的是中华民族的团圆心结而被流传。而牛郎织女

愿,故是七夕民间传说中占最大数量,并有多种地方剧上演。坚持的只是求得婚姻自由的一种生存状态.但电就是这种坚第四种类型显示出精晰的世俗化倾向。这四种类型清晰地持,使它具有了惊天动地的反叛意义。这种反叛,是一种包

勾画了牛郎织女传说由神化雨人化再世俗化的演变进程.是容的、平静的但坚韧的民间对强权的反抗,是融合了民阔大古代劳动人民链康的爱情观的一个全面的诠释。

地的博大和生兰不息的韧性反抗。

2牛郎织女天河隔绝到鹤桥相会的传说流变体现了七

夕文化的价值真谛

三、七夕文化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贡献

牛郎织女悲剧传说演进为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反映了七夕文化作为一种节俗文化,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臆性资劳动人民精神感情的需要。在那些寒冷.漫长的世纪里.这源之~。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那忠贞的爱情、美好的理个圆于本土、驻足家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民族.曾

想、淳朴的美德等.这些世代积淀的在民族心理机制上具有

万 

方数据

第5期

陈旭霞.李雅红:鹊桥会乞巧H爱情节

49

巨大影响的观念、行为.至今仍有它强大的生命力.涤荡着我们现蜜生活中某砦丑恶的私欲。特别是将传统的七夕节作为今天的爱情节.将使七夕节的生命力永恒。

I对节日文化的贡献

L夕足乞爱节.乞于节、乞巧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妇女的解放,乞巧的民俗事象,在民间不再是那样的有滋有味了.而且不少的习俗活动已?肖失。但建立在以七为

有吃巧巧饭的习俗.Lt要好的姑娘聚在一起集粮集菜包饺子.把铜钱、针.红枣各包在饺子里,以此乞巧,吃到针者手巧,吃到钱者有福,吃到枣者早婚等。这些习俗和传说故事丰富了七夕文化作为爱情节的内涵,使七夕文化具有,更高尚的情操和更深厚的爱情底蕴。今天,七夕节成为中国的爱情节,使七夕这个传统的节日以其特定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己位置。

2在现代文明中的意义

生命之数逮一古老的文化观念之上的七夕节,其中所含的乞爱、乞子的内涵依然为脊恋的人们保存着一片明丽的天空。

七夕节有“相连爱”的民俗,有西王母与汉武帝相爱,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唐明皇、杨贵妃七夕幽会的传说等。乞巧含有深刻的生殖意蕴:七夕乞巧出现最早且流行最广的女子月下穿针引线的习俗,是世界不少国家的民族中都有的具有系联婚配的文化功能;织女主瓜果,绵绵瓜瓞是子嗣繁盛的象征;玩赏魔合罗体现了祈求子嗣的心理;用喜蛛求巧寄托了人们喜得贵子的期盼。与传统七夕节结合、并使

现代文明把所有神话与传说的美丽斑斓的色彩部剥落了.但七夕文化像一股银河流泄的圣水无孔不入地滋润并丰

富着现实的生活。从三千年前银河两岸的一对星座.发展到一对夫妻悲欢离台的神话,并经过世代改造、充实和发展,成

为美丽的传说.曾激励鼓舞着无数的夫妻、情人,规范着中国人民的爱情婚姻观念。从乞巧、乞富、乞子到乞巧习俗的转

变,揭示了我国民族的生活价值目标:智巧的劳动.不懈的努

力照亮生活,战胜各种磨难和困苦,追求健康的爱情观、婚恋观和道德观。

总之,七夕文化给予我们丰富的文化遗存。自由神圣的

七夕节在历史上影响重大的牛郎织女传说中.织女和牛郎鹊

桥相会的情节,是现实生活中“走桥”习俗的反映,而“走桥”的原始动机就在于祈子;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于他们的

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纯正规范的道德等一系列价值观念.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的主题及其现实的意义,都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自觉不

白觉地反复出现.成为一种永恒的魅力。

结台,这是实现爱情、实现生殖愿望的前奏等。这些原始的文化功能的痕迹,今天仍在民间保留着。如在湖南新田一带有在七月七日定婚的习俗;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七夕

(责任鳊辑张特)

Magpiebridgemeeting,dayofbeggingforcIeverness,LoVefestival

——AmodernviewpointonQixlcultureanditsvalue

<】R㈣hG锄把fforYan—zh∞Cu}fU弛,№蚰P岫删一A∞出myofS砌al&州s.shi缸h叫19

2』HtPI】崛删andlnf0啪t川朗础。,HekiPr0“…1

Acad目nyof

CHENXu,xjal,LIYa—hon一

05∞5i,ChI兀di

S。cl甜Sc删es,sh0Eazhua【lg

050051,ChI呻)

Abstract:Qixicultureincludesfolkculture,mannersandvariouscus∞msandactivitiesar。undtheseventh

evening

of【11eseventhrnonth

Thiscultureisrichinthec11aracteristicfarmculture。f“nogainswithoutpains”of

exerts

an

ChinaThee。planation。floveinQixiculturei11ustratestheloveworldofgenerationsofChinese,andjmperceptlbkinfluencethatadvancedcultureawakessenses,whichproduces

cultural

greatimpact

on

thespmtualand

Iivesoftheworkingpeople,especiallyt110seofthechinesewomen

Key

words:Q㈨culture;value;modemization

万方数据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旭霞, 李雅红

陈旭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燕赵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 李雅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信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EACHERS COLLEGE2003,5(5)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刘学智.李路兵.LIU Xue-zhi.LI Lu-bing 七夕文化源流考论[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6)

2. 刘彩清 七夕节的文化透视[期刊论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

3. 杜汉华.汪碧涛.余海鹏

5. 刘贵生.LIU Gui-sheng 七夕诗歌中的民俗文化意义[期刊论文]-衡水学院学报2010,12(6)

6. 王菊娥.WANG Ju-e 从

7. 张馨心 打造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观照[会议论文]-20058. 孟琪璐 应用现代视觉表征复兴传统节庆文化——七夕节[期刊论文]-硅谷2009(4)9. 叶舒宪 符号经济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10. 李平.LI Ping

引证文献(4条)

1.侯咏梅.侯杰.李钊 解读不同版本的古籍文献洞悉中国社会性别的隐喻——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中心[期刊论文]-广东社会科学 2007(4)

2.刘彩清 七夕节的文化透视[期刊论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3.赵颖 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流变及其现实意义[期刊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4.冯和一 牛女神话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学价值[学位论文]硕士 2005

引用本文格式:陈旭霞.李雅红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期刊论文]-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5)


相关内容

  • 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 <鹊桥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 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释: 1.传说牛郎耕田,织女纺织.今以七夕良会,故工作都懒了.卢仝<月蚀>:&qu ...

  • 情感:七夕节
  • 情感:七夕节 情感:七夕节 病情描述:8月22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也有人把这一天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其实不仅仅是汉族,壮族.满族.朝 ...

  • 温馨岛酒店七夕节日策划方案
  • 策划酒店背景介绍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淳安县境内,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被称为是上海和杭州的"后花园", 是新型旅游发展城市,发展感潜力大,市场广大景区以山青,水秀.群岛风光为特色,湖光山色千变万化,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573平方公里湖面,107 ...

  • 七夕:又逢立秋 坐看织女与牵牛
  • 七夕又逢立秋 坐看织女与牵牛 2008-8-7 14:09:00     简要内容:农历七月初七(8月7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夕,巧合的是,今天同样是立秋,"立秋"对上海来说,并不代表秋天到来,真正入秋一般要等到9月"白露"过后.冯骥才认为,将七夕节称为&qu ...

  • 七夕---中国爱情节
  • 七夕---中国爱情节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民俗专家表示,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读,远不如叫"中国爱情节"来得更贴切些. 七夕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又称"乞巧节"&quo ...

  •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分析
  •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分析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节日被中国人所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如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们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二.文献综述 随着 ...

  • 2016年七夕商场活动策划方案
  • 2016年七夕商场活动策划方案(一) [活动时间]8月3--9日 [活动一].浪漫七夕 相约兴隆鹊桥会 8月3--9日,xx 商城北门设立大型鹊桥,鹊桥气势宏伟,如银河一样横贯南北,并现场为顾客准备汉服,让您盛装亲登鹊桥,去体验牛郎织女那忠贞不渝的爱情! 活动期间,顾客在商城购物满100元均可凭购物 ...

  • 最新商场七夕节活动方案参考
  • 最新商场七夕节活动方案参考 一.活动主题 相濡以沫,最爱七夕 二.活动时间 8月10日--8月20日 三.策划主旨 1.七夕节要区别情人节,从传播的口径到活动的组织,落脚于夫妻间的情份. 2.整个策划的主题围绕"情感.爱.家庭",实现活动与营销活动的融合. 四.活动内容 1.相濡 ...

  • 关于七夕的现代诗句
  •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