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由男变女

观音为何由男变女?(一)

1.观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是男性打扮,初传入中国时也是男性打扮。如敦煌佛画中的许多观音像都具有男性特征,有的还有两撇胡子。《华严经》则直接描绘了观音作为男性的威武的形象。有童子到普陀山拜见观音,“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经”。当然,佛教中的菩萨虽为男性打扮,其实都是既无生死,也无性别的。为了说法的需要,菩萨可以变换性别,尤其是为了方便对女信徒说法,则可以变为女性。观世音有三十六种变化,变为女性就是其变化之一。《楞严经》说:“观世音尊者白佛言:‘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我于彼前见比丘尼身,女王身,国王夫人身,命妇身,大家童女身,而为说法。’”观音能以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来向不同的人说法,是因为她能作多种变化。佛经上说,她能作三十六种变化,有六观音、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又有千手千眼观音之变相。观音的变化多端,使得她能及时“普救众生”,当人们遇到麻烦,一念到她的名号,她便能立即变化成合适的身份降临。观音是可变的,这就为她进入中国后变化为地地道道的女性提供了前提条件。

2.观音变为女相是从南北朝时开始的。要让观音彻底变为女相,必然改变她的身世,为她重新编造一个出身。观世音的身世原本说法不一。据《悲华经》载,观音原为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长子,名不煦。不煦还有一个弟弟叫呢摩。父子三人供养出现于世的宝藏如来,并出家入佛门修道,后来都成了正觉。佛将转轮圣王的名字改为:

“无量清净”,授记于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号“无量寿”。长子不煦向佛请求,愿行菩萨道,救助受苦受难的众生,若众生受难时,念其名字,即为不煦天耳所闻,天眼所见,即前往救护。宝藏如来答应了他的请求,为其取名观世音,意即时时刻刻观视人世,只要听到人世遇难念诵“菩萨”之名,便立即前往解救。《妙法莲华经》“说:“观世音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二太子尼摩被如来取名大势至。父子三人一道在西方极乐世界,负责接引众生,成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号为“西方三圣”。观世音实践诺言,一心为解救众生,成为一个大慈大悲的救世主。“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据说为避唐朝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3.还有一种说法,说观世音和大势至是莲花化身。《观世音得大势至受记经》说:“昔金 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得大势。”得大势亦即大势至。

观世音在日本则另有一种身世:观世音和大势至是兄弟俩,称早离和即离。父母双亡,家财被人夺走,兄弟俩被抛弃在一荒岛上,即将饿死。临死前,兄弟俩悲叹:在短短的一生中,就遭受了人间大悲大若,深感处于深重灾难的人,迫切需要人援助。如能有来生,当尽一切力量,授救遭受灾厄的人。两人心怀神圣的信念,平静地死去。二人转世后,一人成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一人成为大势至。

4.在以上几种有关观世音身世的说法中,观世音都是男性。中国人为将观世音变为女性,为其编造了新的身世。大约在唐朝,出现了马郎观音、鱼篮观音的传说。

1> 鱼篮观音因手持鱼篮,所以得名。据《法华持验经》、《释氏稽古略》引《观世音菩萨传略》说,唐朝陕右人好骑射,不知有三宝。元和十二年,有一位妙龄美女提着鱼篮卖鱼,众人为她的美色所倾倒,争相向她求婚。卖鱼女子面对众多的求婚者,提出了条件,若有哪位能一夜之间将《普门品经》读得能够背诵下来,就嫁给他。第二天,有二十余人能够背诵。则又提出新的条件,若哪位能一夜之间将《金刚般若经》背诵下来,就嫁给他。第二天仍有十人能够背诵,只好再行淘汰,提出:三日内能将《法华经》背诵出来者,就嫁给他。届时,只有马氏子一人能做到,卖鱼女遂嫁给他。洞房花烛夜,卖鱼女称有疾,移居别室,参加婚礼的人还未散尽,她就死了。结果,婚礼变成了葬礼。卖鱼女被葬后几天,来了一位穿紫衣的和尚,他径直走到卖鱼女子的葬所,挖坟开棺,棺材中并不见卖鱼女尸体,只有黄金锁子骨。和尚对众人说,这是观世音燕萨怜悯你们罪孽深重,特化身前来开导。说毕,即用拐杖挑起黄金锁子骨腾空而去。从此以后,陕右多有诵经者。

2> 另一则观世音传说见于宋朝叶延(王圭)《海录碎事》:从前有贤女马郎妇于金沙滩上与一切人淫交,但凡是与她性交过的人,都永绝其淫。后来,马郎妇死而葬,一僧人来掘墓,棺中只有金锁子骨,

僧人以杖挑起金锁子骨,升云而去。这马郎妇观音也是来拯救罪孽之人的,不过这拯救的方式很有些特别。

上两则传说虽未真正起到说明观音出身的作用,但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其女性的形象。

5.宋元之际,观世音的身世有了比较圆满的中国式的说法。北宋年间有传说说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择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自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施之以家法,妙善宁死不从。楚庄王盛怒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碎片。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下地狱。管地狱的阎罗王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妙善在普陀山修佛道,终成菩萨。

后来,楚庄王病重,生命垂危。妙善不念旧恶,化为一老僧前来献治病药方,药方要求

用亲的的手和眼入药。老僧指示可到南海普陀山得山寺去取这种药引子。派去香山寺取亲人的手和眼的人竟然获得了菩萨施给的手和眼。这种药果然灵验,楚庄王终于获得救治。楚庄王病愈后,亲自到普陀山香山寺谢恩,才知道献出手和眼的菩萨正是三女儿妙善,内心十分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表达对儿女的怀念,竟令天下最好的能工巧匠为女儿塑造一尊“全眼全手观音像”。可是工匠们听成了“千

眼千手观音像”,竟雕塑出了一座千眼千手观音像,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那种观音塑像。关于千眼千手观音像,还有一种说法:观世音在过去“无量亿劫”从千光王静住如来受“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发大慈大悲,普度天下众生于水火之中,超脱世人于尘世之外,于是长出多眼多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各配所谓二十五“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六欲天等),而成千手千眼。

由观世音来历的传说,遂产生了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我国不少寺庙都有千手观音塑像。如承德市普宁寺中,有一尊我国最大的木雕千手观音。这尊观世音塑像高达22.28米,腰围15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料雕成,重约120吨。菩萨头戴佛冠,佛冠上镶嵌一尊坐佛;头顶还顶一尊高14米的佛像,这两座佛像都是无量寿佛像,代表观世音对西方极乐世界主尊佛阿弥陀佛的尊敬。身上四十二只手臂成扇形排列,中间两只手合掌,其他手各执轮、螺、伞、盖、花、罐、鱼、刀、枪、剑、戟、日、月等各种法器,象征佛法无边、吉祥如意。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内还有一尊最大的铜铸千手观音。据说,隆兴寺的大悲阁及阁中的铜千手观音是宋太祖下令制造的。上面说的千手观音都只是以西十二只手来象征千只手。有的寺庙也有名副其实的千只手的观音。如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大佛湾观音殿,就供奉着一尊这样的千手观音,观音的手如扇面

排列成几层,犹如孔雀开屏,布满了观音殿的崖面,十分壮观。据统计,千姿百态的手,竟超过了千只,有一千零七只。

观音形态很多,但也有标准像,即所谓“圣观音”、“正观音”,这是一温柔、端庄、面带微笑的妇女形象。这类标准像也有一些差异,或双手合掌;或手持杨柳枝和净瓶;或怀抱一个孩子;或足踏莲花等等。观音塑像中有不少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

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但民间崇拜她,却主要不是由于她那些众多的虚幻的法力,而是在于她能送子。至近现代,人们赋予了观音送子的职能,世音所传她的灵验,则少

有救苦救难,而多为送子。所以老百姓到观音庙里去烧香或家中供奉观音神像,主要是为了祈子。观音送子的观念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观音为何由男变女?(二)

观世音是印度古梵文的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西汉时,观世音随同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僧人一起来到中国安家落户。根据译经家竺法护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能以耳代目,以视代听,当世间众生遇难呼求观世音时,菩萨可即时“观”其音而来救助,故名“观世音”。后来为辟唐太宗李世明的名讳而简称“观音”,并沿用至今。 观音菩萨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观音头戴宝冠,颈挂璎珞,锦衣秀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莲台,是一位法相端庄、亭亭玉立的中国维纳斯!

观音菩萨初来中国时本为男身,敦煌壁画中的观音还有两撮小胡子。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代绢本《引路菩萨图》中的观音就是男身,嘴上蓄着胡子。有的佛经说,观音本是古代天竺国(今印度)转轮王的大王子,善男身。佛教的《楞严经》上说观音菩萨能现32种应化之身,这32种应化身是站、卧、坐皆有,或动或静,可谓形态各异。至于是男是女,观音菩萨则是根据需要而显示的。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要普度众生、超脱世人,于是长出千手千眼,寻声救苦,做到千处有求千处应。观音菩萨既然能救难送子,造福众生,仁慈可亲,那人们理想中的观音菩萨就应当是母亲、是女性,所以后来的观音菩萨就以女神的化身出现了。

除了有佛经为证,我国观音菩萨由男“变”女的这一过程还反映在观音造像和观音文学艺术上。

我国古代的观音造像艺术蔚为大观。从时间看,早在西汉末年就有了观音造像,以后各代更是逐渐增多,直到今日,观音造像艺术依然繁荣。大约在东晋以前,观音像多为男性。东晋以后,开始出现女像观音。《胡应麟笔丛》记载:“女像观音的造像始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的“杨枝观音”像,为中国古代女像观音的代表作。到唐代,观世音像为女像基本定型,而且,还定型为贵族妇女相。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垂肩的长发,丰润的圆脸,长而弯的秀眉,挺直端庄的小鼻子,小而好看的朱唇,上身横批天衣饰,下身着锦绣罗裙,仪态华贵大方。

而以观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则从一开始就是把观音当女性来描述的。以小说来说,以妙善公主为观音原型的作品极为丰富。宋末元初,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所编的《观世音菩萨传略》,使妙善公主得道成观音的故事趋于完整。其后北宋天竺普明禅师编集的《香山宝卷》、明代西大午辰老人著撰的《南海观音全传》等小说、俗讲等,广为宣传妙善公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同时,以妙善观音为题材的种种传说故事,也广泛流行于民间。我国古代观音文学最繁盛的还有戏曲,拥有一大批剧目,如《观音救父记》、《慈悲菩萨惜龙南海记》、《观音修行香山记》、《观音菩萨鱼篮记》等等,其中多有传世佳作。这些戏曲作品深受民众欢迎,也使观音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描写,更使观音菩萨作

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作为具有无比神通而又兼具母性温柔的菩萨形象大放异彩。印度的观音菩萨完全中国化为汉家公主,男性观音彻底变为女性观音。

观音形象演变(三)

文锦堂居士在家传古籍堪舆书的基础上多方考究得出:观世音菩萨的雏形,最初载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当中,据载,当时有一对孪生小马驹,其天性慈悲,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象征着慈悲与善,被世人尊奉为双马童神。至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双马神童被佛教接纳,成了一位慈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其形象是匹可爱的小马驹,这是最早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后来佛教发扬光大,佛教徒把观音形象人格化,变成一位威武的伟丈夫,并创造了观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据《悲华经》的说法,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佛祖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而佛教传至中国后,中国本土文化吸纳了观世音这一救苦救难的神灵形象,结合道仙儒等教义,缔造了中华本土的观音传说:相传,古代妙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女儿名妙善,自幼聪慧过人,与众不同。至出嫁之时,执意出家为尼,妙庄王为此大怒,将她逐出王宫。后来,

妙庄王身染顽疾,危在旦夕,一得道僧人指点需要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为药引方可治愈,大女儿和二女儿听闻坚决不允,僧人告知妙庄王香山有位道法高深的仙人,兴许能救治。妙庄王遣人相请,香山仙人应邀前来,妙庄王才发现香山仙人竟然是三女儿妙善,妙善奉上手和眼,为父亲做药引,妙庄王因此痊愈,佛祖感其孝心,赐了妙善千手千眼,世人由此奉她为“观音”。

观音的神像如关公的相似,也是有很多不同的造型的。 观X音的性别

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X音,多是女相。但其实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如《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表明观音是男相。那为何今日,在我们的心中,观音是作为女性形象出现的呢?文锦堂居士运用家传风水秘笈对此作出了以下破解:首先,观音以多苦的众生为救济对象,而在古时,在芸芸众生中,又以女众的痛苦为最。因此观音多示现女身,与受苦女子站在同一阵线上,用女性的角度去倾听她们的苦难,从而引导帮助她们走上解脱大道。其次,女性向来给人一种温柔慈善的感觉,并且多了男性无法比拟的母爱。观X音深知世间母爱的伟大,所以处处以女身渡世,感化世间的女人,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而扩大,去慈爱一切众生,成就正等正觉。但女相只是观X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其真正的性别应如上面的《悲华经》所描述的,是一位男性。

观音性别演变(四)

在根本方面,我们应说观音菩萨是个男子。且在我国唐朝以前,所有观音菩萨的塑像或画像,都属男人的相貌。观音菩萨为男人相,有没有根据?有。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经中称为勇猛丈夫,证明观音本地是属男子。不过,从观音的示现方面说,那就难以决定他是男是女。因大菩萨的示现,不是为了好玩的,而是为了度生的。众生需要菩萨示现怎样的身相,菩萨就为众生示现怎样的身相。如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男相来化度的,菩萨就为其示现男相。另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女相来化度的,菩萨就为其示现女相,很难决定是怎样的身相。因这不是菩萨本身的问题,而是随诸众生的要求所示现的,自己并不怎样能做得主。至于观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

观音菩萨所以时时示现女身教化众生,推究起来,约有两个原因,现在略说如下:

一、专以多苦的众生为救济的对象;人类众生痛苦最多的,在过去重男轻女的时代,女人的痛苦确比男众多。因在那时代,女人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未嫁前在娘家里,定要听从父母的命令;出嫁以后在丈夫家,定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到年老时有儿女的,还要听从儿女的话。在世间做人,女子的痛苦,确实是多些。观音菩萨既以救苦众生为目的,当然要先救度苦痛多的女子,所以特多示现女身,期与女子打成一片,然后从女子本身所有的各种痛苦,逐渐引导她们走上

修学佛法的大道,以解除所有痛苦,而获得身心解脱。

二、女众痛苦虽说比较多,但内心中的柔和慈爱,却又的确胜过男子。如世间的父母,疼爱自己子女,固然是一样的,但若比较起来,母亲爱护子女,更为深刻亲切。我常常说:有时父母同坐一处,假定小儿女们走来,向父母要钱买花生或糖吃,做父亲的总是说,你们常要钱做什么?今天没有钱给你们,说了也就算了,真的一钱不给;做母亲的不然,一方面呵责儿女不应常常要钱,一方面却从腰包中掏出钱来给他们,并且很慈爱的抚摸著儿女说,乖乖的去吧,以后不要再来讨钱。说虽这样说,等到再度来要时,如法炮制的,仍是那一套。所以母亲对子女的慈爱,是超过父亲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所以示现女身,不过是把世间的母爱,予以净化扩大而成大悲。

世间的母爱,虽说是很真挚的,但范围非常狭小,只知爱护自己的子女,不知爱护别人的子女,而且其中还含有染污的成分。普通虽说父母慈爱子女是无条件的,其实于无条件中有其条件在,如中国人说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不是条件是什么?所以菩萨所有的慈悲与父母所有的慈爰,有两点的实质不同:一是不广大,二非无条件。观音菩萨的慈悲,能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与扩大。慈悲一切众生,不是慈悲一分众生。是以菩萨的慈悲是伟大的,世间的母爱不能与之相比。观音菩萨深知世间母爱的难得,所以处处示现女身,希望以女人的身分,感化世间一般的女人,不要专门陷在狭小的母爱中,而应以母爱的精神,来慈爱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了生脱死,都能成等正觉。

如上所说,就是观音菩萨示现女身的两大原因。不过在此我仍请诸位牢牢记住的,即这仅是菩萨的示现,绝对不可认为菩萨原来就是女身。

观音为何由男变女?(一)

1.观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是男性打扮,初传入中国时也是男性打扮。如敦煌佛画中的许多观音像都具有男性特征,有的还有两撇胡子。《华严经》则直接描绘了观音作为男性的威武的形象。有童子到普陀山拜见观音,“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经”。当然,佛教中的菩萨虽为男性打扮,其实都是既无生死,也无性别的。为了说法的需要,菩萨可以变换性别,尤其是为了方便对女信徒说法,则可以变为女性。观世音有三十六种变化,变为女性就是其变化之一。《楞严经》说:“观世音尊者白佛言:‘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我于彼前见比丘尼身,女王身,国王夫人身,命妇身,大家童女身,而为说法。’”观音能以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来向不同的人说法,是因为她能作多种变化。佛经上说,她能作三十六种变化,有六观音、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又有千手千眼观音之变相。观音的变化多端,使得她能及时“普救众生”,当人们遇到麻烦,一念到她的名号,她便能立即变化成合适的身份降临。观音是可变的,这就为她进入中国后变化为地地道道的女性提供了前提条件。

2.观音变为女相是从南北朝时开始的。要让观音彻底变为女相,必然改变她的身世,为她重新编造一个出身。观世音的身世原本说法不一。据《悲华经》载,观音原为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长子,名不煦。不煦还有一个弟弟叫呢摩。父子三人供养出现于世的宝藏如来,并出家入佛门修道,后来都成了正觉。佛将转轮圣王的名字改为:

“无量清净”,授记于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号“无量寿”。长子不煦向佛请求,愿行菩萨道,救助受苦受难的众生,若众生受难时,念其名字,即为不煦天耳所闻,天眼所见,即前往救护。宝藏如来答应了他的请求,为其取名观世音,意即时时刻刻观视人世,只要听到人世遇难念诵“菩萨”之名,便立即前往解救。《妙法莲华经》“说:“观世音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二太子尼摩被如来取名大势至。父子三人一道在西方极乐世界,负责接引众生,成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号为“西方三圣”。观世音实践诺言,一心为解救众生,成为一个大慈大悲的救世主。“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据说为避唐朝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3.还有一种说法,说观世音和大势至是莲花化身。《观世音得大势至受记经》说:“昔金 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得大势。”得大势亦即大势至。

观世音在日本则另有一种身世:观世音和大势至是兄弟俩,称早离和即离。父母双亡,家财被人夺走,兄弟俩被抛弃在一荒岛上,即将饿死。临死前,兄弟俩悲叹:在短短的一生中,就遭受了人间大悲大若,深感处于深重灾难的人,迫切需要人援助。如能有来生,当尽一切力量,授救遭受灾厄的人。两人心怀神圣的信念,平静地死去。二人转世后,一人成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一人成为大势至。

4.在以上几种有关观世音身世的说法中,观世音都是男性。中国人为将观世音变为女性,为其编造了新的身世。大约在唐朝,出现了马郎观音、鱼篮观音的传说。

1> 鱼篮观音因手持鱼篮,所以得名。据《法华持验经》、《释氏稽古略》引《观世音菩萨传略》说,唐朝陕右人好骑射,不知有三宝。元和十二年,有一位妙龄美女提着鱼篮卖鱼,众人为她的美色所倾倒,争相向她求婚。卖鱼女子面对众多的求婚者,提出了条件,若有哪位能一夜之间将《普门品经》读得能够背诵下来,就嫁给他。第二天,有二十余人能够背诵。则又提出新的条件,若哪位能一夜之间将《金刚般若经》背诵下来,就嫁给他。第二天仍有十人能够背诵,只好再行淘汰,提出:三日内能将《法华经》背诵出来者,就嫁给他。届时,只有马氏子一人能做到,卖鱼女遂嫁给他。洞房花烛夜,卖鱼女称有疾,移居别室,参加婚礼的人还未散尽,她就死了。结果,婚礼变成了葬礼。卖鱼女被葬后几天,来了一位穿紫衣的和尚,他径直走到卖鱼女子的葬所,挖坟开棺,棺材中并不见卖鱼女尸体,只有黄金锁子骨。和尚对众人说,这是观世音燕萨怜悯你们罪孽深重,特化身前来开导。说毕,即用拐杖挑起黄金锁子骨腾空而去。从此以后,陕右多有诵经者。

2> 另一则观世音传说见于宋朝叶延(王圭)《海录碎事》:从前有贤女马郎妇于金沙滩上与一切人淫交,但凡是与她性交过的人,都永绝其淫。后来,马郎妇死而葬,一僧人来掘墓,棺中只有金锁子骨,

僧人以杖挑起金锁子骨,升云而去。这马郎妇观音也是来拯救罪孽之人的,不过这拯救的方式很有些特别。

上两则传说虽未真正起到说明观音出身的作用,但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其女性的形象。

5.宋元之际,观世音的身世有了比较圆满的中国式的说法。北宋年间有传说说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择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自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施之以家法,妙善宁死不从。楚庄王盛怒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碎片。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下地狱。管地狱的阎罗王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妙善在普陀山修佛道,终成菩萨。

后来,楚庄王病重,生命垂危。妙善不念旧恶,化为一老僧前来献治病药方,药方要求

用亲的的手和眼入药。老僧指示可到南海普陀山得山寺去取这种药引子。派去香山寺取亲人的手和眼的人竟然获得了菩萨施给的手和眼。这种药果然灵验,楚庄王终于获得救治。楚庄王病愈后,亲自到普陀山香山寺谢恩,才知道献出手和眼的菩萨正是三女儿妙善,内心十分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表达对儿女的怀念,竟令天下最好的能工巧匠为女儿塑造一尊“全眼全手观音像”。可是工匠们听成了“千

眼千手观音像”,竟雕塑出了一座千眼千手观音像,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那种观音塑像。关于千眼千手观音像,还有一种说法:观世音在过去“无量亿劫”从千光王静住如来受“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发大慈大悲,普度天下众生于水火之中,超脱世人于尘世之外,于是长出多眼多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各配所谓二十五“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六欲天等),而成千手千眼。

由观世音来历的传说,遂产生了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我国不少寺庙都有千手观音塑像。如承德市普宁寺中,有一尊我国最大的木雕千手观音。这尊观世音塑像高达22.28米,腰围15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料雕成,重约120吨。菩萨头戴佛冠,佛冠上镶嵌一尊坐佛;头顶还顶一尊高14米的佛像,这两座佛像都是无量寿佛像,代表观世音对西方极乐世界主尊佛阿弥陀佛的尊敬。身上四十二只手臂成扇形排列,中间两只手合掌,其他手各执轮、螺、伞、盖、花、罐、鱼、刀、枪、剑、戟、日、月等各种法器,象征佛法无边、吉祥如意。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内还有一尊最大的铜铸千手观音。据说,隆兴寺的大悲阁及阁中的铜千手观音是宋太祖下令制造的。上面说的千手观音都只是以西十二只手来象征千只手。有的寺庙也有名副其实的千只手的观音。如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大佛湾观音殿,就供奉着一尊这样的千手观音,观音的手如扇面

排列成几层,犹如孔雀开屏,布满了观音殿的崖面,十分壮观。据统计,千姿百态的手,竟超过了千只,有一千零七只。

观音形态很多,但也有标准像,即所谓“圣观音”、“正观音”,这是一温柔、端庄、面带微笑的妇女形象。这类标准像也有一些差异,或双手合掌;或手持杨柳枝和净瓶;或怀抱一个孩子;或足踏莲花等等。观音塑像中有不少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

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但民间崇拜她,却主要不是由于她那些众多的虚幻的法力,而是在于她能送子。至近现代,人们赋予了观音送子的职能,世音所传她的灵验,则少

有救苦救难,而多为送子。所以老百姓到观音庙里去烧香或家中供奉观音神像,主要是为了祈子。观音送子的观念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观音为何由男变女?(二)

观世音是印度古梵文的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西汉时,观世音随同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僧人一起来到中国安家落户。根据译经家竺法护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能以耳代目,以视代听,当世间众生遇难呼求观世音时,菩萨可即时“观”其音而来救助,故名“观世音”。后来为辟唐太宗李世明的名讳而简称“观音”,并沿用至今。 观音菩萨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观音头戴宝冠,颈挂璎珞,锦衣秀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莲台,是一位法相端庄、亭亭玉立的中国维纳斯!

观音菩萨初来中国时本为男身,敦煌壁画中的观音还有两撮小胡子。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代绢本《引路菩萨图》中的观音就是男身,嘴上蓄着胡子。有的佛经说,观音本是古代天竺国(今印度)转轮王的大王子,善男身。佛教的《楞严经》上说观音菩萨能现32种应化之身,这32种应化身是站、卧、坐皆有,或动或静,可谓形态各异。至于是男是女,观音菩萨则是根据需要而显示的。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要普度众生、超脱世人,于是长出千手千眼,寻声救苦,做到千处有求千处应。观音菩萨既然能救难送子,造福众生,仁慈可亲,那人们理想中的观音菩萨就应当是母亲、是女性,所以后来的观音菩萨就以女神的化身出现了。

除了有佛经为证,我国观音菩萨由男“变”女的这一过程还反映在观音造像和观音文学艺术上。

我国古代的观音造像艺术蔚为大观。从时间看,早在西汉末年就有了观音造像,以后各代更是逐渐增多,直到今日,观音造像艺术依然繁荣。大约在东晋以前,观音像多为男性。东晋以后,开始出现女像观音。《胡应麟笔丛》记载:“女像观音的造像始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的“杨枝观音”像,为中国古代女像观音的代表作。到唐代,观世音像为女像基本定型,而且,还定型为贵族妇女相。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垂肩的长发,丰润的圆脸,长而弯的秀眉,挺直端庄的小鼻子,小而好看的朱唇,上身横批天衣饰,下身着锦绣罗裙,仪态华贵大方。

而以观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则从一开始就是把观音当女性来描述的。以小说来说,以妙善公主为观音原型的作品极为丰富。宋末元初,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所编的《观世音菩萨传略》,使妙善公主得道成观音的故事趋于完整。其后北宋天竺普明禅师编集的《香山宝卷》、明代西大午辰老人著撰的《南海观音全传》等小说、俗讲等,广为宣传妙善公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同时,以妙善观音为题材的种种传说故事,也广泛流行于民间。我国古代观音文学最繁盛的还有戏曲,拥有一大批剧目,如《观音救父记》、《慈悲菩萨惜龙南海记》、《观音修行香山记》、《观音菩萨鱼篮记》等等,其中多有传世佳作。这些戏曲作品深受民众欢迎,也使观音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描写,更使观音菩萨作

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作为具有无比神通而又兼具母性温柔的菩萨形象大放异彩。印度的观音菩萨完全中国化为汉家公主,男性观音彻底变为女性观音。

观音形象演变(三)

文锦堂居士在家传古籍堪舆书的基础上多方考究得出:观世音菩萨的雏形,最初载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当中,据载,当时有一对孪生小马驹,其天性慈悲,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象征着慈悲与善,被世人尊奉为双马童神。至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双马神童被佛教接纳,成了一位慈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其形象是匹可爱的小马驹,这是最早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后来佛教发扬光大,佛教徒把观音形象人格化,变成一位威武的伟丈夫,并创造了观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据《悲华经》的说法,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佛祖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而佛教传至中国后,中国本土文化吸纳了观世音这一救苦救难的神灵形象,结合道仙儒等教义,缔造了中华本土的观音传说:相传,古代妙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女儿名妙善,自幼聪慧过人,与众不同。至出嫁之时,执意出家为尼,妙庄王为此大怒,将她逐出王宫。后来,

妙庄王身染顽疾,危在旦夕,一得道僧人指点需要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为药引方可治愈,大女儿和二女儿听闻坚决不允,僧人告知妙庄王香山有位道法高深的仙人,兴许能救治。妙庄王遣人相请,香山仙人应邀前来,妙庄王才发现香山仙人竟然是三女儿妙善,妙善奉上手和眼,为父亲做药引,妙庄王因此痊愈,佛祖感其孝心,赐了妙善千手千眼,世人由此奉她为“观音”。

观音的神像如关公的相似,也是有很多不同的造型的。 观X音的性别

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X音,多是女相。但其实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如《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表明观音是男相。那为何今日,在我们的心中,观音是作为女性形象出现的呢?文锦堂居士运用家传风水秘笈对此作出了以下破解:首先,观音以多苦的众生为救济对象,而在古时,在芸芸众生中,又以女众的痛苦为最。因此观音多示现女身,与受苦女子站在同一阵线上,用女性的角度去倾听她们的苦难,从而引导帮助她们走上解脱大道。其次,女性向来给人一种温柔慈善的感觉,并且多了男性无法比拟的母爱。观X音深知世间母爱的伟大,所以处处以女身渡世,感化世间的女人,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而扩大,去慈爱一切众生,成就正等正觉。但女相只是观X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其真正的性别应如上面的《悲华经》所描述的,是一位男性。

观音性别演变(四)

在根本方面,我们应说观音菩萨是个男子。且在我国唐朝以前,所有观音菩萨的塑像或画像,都属男人的相貌。观音菩萨为男人相,有没有根据?有。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经中称为勇猛丈夫,证明观音本地是属男子。不过,从观音的示现方面说,那就难以决定他是男是女。因大菩萨的示现,不是为了好玩的,而是为了度生的。众生需要菩萨示现怎样的身相,菩萨就为众生示现怎样的身相。如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男相来化度的,菩萨就为其示现男相。另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女相来化度的,菩萨就为其示现女相,很难决定是怎样的身相。因这不是菩萨本身的问题,而是随诸众生的要求所示现的,自己并不怎样能做得主。至于观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

观音菩萨所以时时示现女身教化众生,推究起来,约有两个原因,现在略说如下:

一、专以多苦的众生为救济的对象;人类众生痛苦最多的,在过去重男轻女的时代,女人的痛苦确比男众多。因在那时代,女人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未嫁前在娘家里,定要听从父母的命令;出嫁以后在丈夫家,定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到年老时有儿女的,还要听从儿女的话。在世间做人,女子的痛苦,确实是多些。观音菩萨既以救苦众生为目的,当然要先救度苦痛多的女子,所以特多示现女身,期与女子打成一片,然后从女子本身所有的各种痛苦,逐渐引导她们走上

修学佛法的大道,以解除所有痛苦,而获得身心解脱。

二、女众痛苦虽说比较多,但内心中的柔和慈爱,却又的确胜过男子。如世间的父母,疼爱自己子女,固然是一样的,但若比较起来,母亲爱护子女,更为深刻亲切。我常常说:有时父母同坐一处,假定小儿女们走来,向父母要钱买花生或糖吃,做父亲的总是说,你们常要钱做什么?今天没有钱给你们,说了也就算了,真的一钱不给;做母亲的不然,一方面呵责儿女不应常常要钱,一方面却从腰包中掏出钱来给他们,并且很慈爱的抚摸著儿女说,乖乖的去吧,以后不要再来讨钱。说虽这样说,等到再度来要时,如法炮制的,仍是那一套。所以母亲对子女的慈爱,是超过父亲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所以示现女身,不过是把世间的母爱,予以净化扩大而成大悲。

世间的母爱,虽说是很真挚的,但范围非常狭小,只知爱护自己的子女,不知爱护别人的子女,而且其中还含有染污的成分。普通虽说父母慈爱子女是无条件的,其实于无条件中有其条件在,如中国人说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不是条件是什么?所以菩萨所有的慈悲与父母所有的慈爰,有两点的实质不同:一是不广大,二非无条件。观音菩萨的慈悲,能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与扩大。慈悲一切众生,不是慈悲一分众生。是以菩萨的慈悲是伟大的,世间的母爱不能与之相比。观音菩萨深知世间母爱的难得,所以处处示现女身,希望以女人的身分,感化世间一般的女人,不要专门陷在狭小的母爱中,而应以母爱的精神,来慈爱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了生脱死,都能成等正觉。

如上所说,就是观音菩萨示现女身的两大原因。不过在此我仍请诸位牢牢记住的,即这仅是菩萨的示现,绝对不可认为菩萨原来就是女身。


相关内容

  • 二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
  • 2014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 观音菩萨,本名观世音,梵语音译为"阿那婆娄吉低输"或"阿婆卢吉低舍伐罗",与我国汉族寺庙中的文殊.普贤和地藏菩萨一起,并称为四大菩萨.在佛经中,称观音为大慈大悲的菩萨,受苦受难的众生,只要诚心诚意地念 ...

  • 观世音菩萨佛经
  •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 ...

  • [生字注音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生字注音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an3)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quo ...

  •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2
  •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 ...

  • 十方观世音菩萨心咒
  • 十方观世音菩萨心咒 --『净除业障百咒』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下面是<观音根本续莲花网>等续中所说的十方观世音不同名号与身相十地的心咒. 1.东方--狮子吼观世音菩萨心咒 嗡阿舍桑哈那达吽啪达 这是东方狮子吼观世音菩萨的心咒,也是阿弥陀佛等九十九俱胝佛陀所说的心咒,念诵一 ...

  • 北周观世音菩萨石造像
  • [摘要]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藏有一件北周建德二年(573)观世音菩萨石造像.该造像慈眉善目.刻画精细.形态肃穆,是女像圣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本为男性,传入中国后转变为女像,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北周佛教造像;观世音菩萨;女像 [中图分类号]K87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法事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制作:觉远居士)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昔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的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

  • 观世音菩萨灵感故事
  • 念观世音菩萨解除前生冤结的故事 (2013-10-10 13:46)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有求必应 南无观世音菩萨! 阅读(2268) ┆ 评论(3) ┆ 转载(8) ┆ 收藏(0) 查看全文>> 全家念观音  吉祥福满门 (2013-09-06 09:11) 转载▼ 标签: ...

  • 认识观世音菩萨1
  • 认识观世音菩萨 一.认识观世音菩萨 1.名称: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菩萨 观音菩萨 观音老母 观音娘娘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2.道场:虚无之身 无刹不现身 极乐世界 补怛洛伽山 浙江普陀山 布达拉宫 3.性别:唐以前多男相,后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