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故事:印度的未来

危机?什么危机?印度政策制定者并没有问出这样志得意满的问题。但印度的确经历了一场“有益的危机”。如今该国要做的是撤消给经济的特殊支持,并完成必要的改革,以便使经济维持迅速全面的增长。

印度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上周公布预算案时指出,一年前,印度面临双重挑战:全球危机,以及糟糕的雨季。如今,“我可以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安然度过了这些危机”。正如印度政府的《经济调查报告》中指出的:“在2008-09财年下半年、2009-2010财年中期预算中,以及3个月后的2009-2010年总预算案中,我们实施了多种刺激方案。在次季,经济显露出好转迹象;如今,在接近年底的时候,印度似乎正在迅速回归2008年前的好年景。”在2008-09财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6.7%。预计今年GDP将增长7.2%。如果说印度经济已成功通过考验,且受到的损失如此之小,那么即使是谨慎的分析师,也肯定会对未来抱有更为乐观的态度。

刺激措施要付出成本。初步测算,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从2007-08年的2.6%扩大到2008-09年的5.9%;本财年据估计将进一步增至6.5%。再加上州政府的数字,赤字占GDP的比例从2007-08年的4%,增至2008-09年的8.5%;本财年预计为9.7%。在2004-05年至2009-10年期间,印度名义GDP年均增长14%。在这种情况下,占GDP 10%的赤字是完全承受得起的。我希望英国的情况也能如此。

不过,人们不愿看到赤字继续维持在这样的水平上。首先,大部分支出(尤其是化肥、粮食和石油补贴等相关支出)针对性太差。其次,公共部门储蓄占GDP的比例,从2007-08年的5%大幅降至2008-09年的1.4%。这种局面必须加以扭转。

在危机前,印度总储蓄率达到GDP的36%(见图表)。考虑到该国对长期外资的吸引力,这能够使投资率达到接近GDP 40%的水平。而如此高的投资率,足以推动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结果甚至可能更高:印度人均产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大致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存在巨大的快速增长潜力。

上月,我在印度呆了一周,明显感受到这里洋溢着乐观气氛。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是围绕一本论文集而召开的会议。* 该书是为了向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蒙特克•辛格•阿卢瓦利亚(Montek Singh Ahluwalia)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致敬。辛格是印度二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我与他有着39年的交情)。

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尚卡尔•阿查里雅(Shankar Acharya)撰写的“2000-08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政策”一文中的乐观论调,给我留下恶劣深刻的印象。在研究印度经济的优秀分析师中,阿查里雅是最为严谨的一位。事实上,这本书让人强烈感觉到,专家型政治精英们对印度经济现状和前景充满了信心。在商界精英身上也能感觉到同样的信心。这种信心使当前的印度迥异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担任高级区域经济学家时所了解的那个印度——当时我负责印度领域的研究。任何常去印度的人都会明确感觉到,在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精英阶层已经形成了共识。步入商务部时,一幅写着“全球最大的自由市场民主国家”的标语让我深受震动。在70年代,印度商务部是公开市场反对者们的堡垒。

另一个特点,是认为印度施行的务实政策(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和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已经证明是正确的。这个庞大国家拥有如此众多易受影响的国民,国家管理者小心翼翼,不让本国经济受制于金融行业的反社会倾向,这是正确的——而这正是印度央行前副行长拉凯什•莫汉(Rakesh Mohan)的论文主题。

然而,谨慎不能成为惯性。阿查里雅列举的改革清单恰当地包括了以下各个方面:“基础设施、农业、劳动法、银行业、能源、教育和零售业”。幸运的是,即使外部环境依然不如以往有利,像印度这样的大国也能够维持快速增长。但外部环境不佳,反而会使消除内部增长障碍显得更为迫切。

外部环境也很重要,这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印度效仿中国,在贸易上变得更加开放。事实上,印度2008年商品贸易和非要素服务占GDP的比例,已相当于中国2003年的水平(见图表)。其次,印度依赖于对外国原材料的进口,尤其是能源方面。因此,能源价格冲击极其不利于印度经济稳定。最后,印度需要和平的环境。

印度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但中国作为国家自古就有着强大的正统性。而印度则是个年轻的国家。政治是一场永久的谈判。正如一些人所指出的那样,民主并非印度进步的障碍,而是印度作为国家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尽管经历了种种挫折与失败,但印度当前的政治制度是可行的。

正如《经济调查报告》中“增长的宏观基础”一章中所指出的,就连“印度让人不可谅解的庞大官僚成本也像是埋在地下的一笔宝贵资源”。如果政府摒除官僚作风,将取得多么大的成果。不难想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印度能够保持每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按照保守的预测,按市场价格计算,印度经济十年后将超过英国,二十年后将超过日本。我在“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一章中提出,印度正紧随中国成为一个“尚未成熟的超级大国”,这里指的是一个生活水平低下、但经济规模庞大的国家。

因为背负着虚荣的枷锁,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的英国,应尽早把它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拱手让给它的前殖民地。前提是,法国也应同样把席位让给欧盟(EU)。不管这两国是否会展现出这种开明的政治才能(我推测是不会的),我们都正步入“大陆性超级大国”时代。亚洲将拥有两个、而不是一个超级大国。

*尚卡尔•阿查里雅(Shankar Acharya)和拉凯什•莫汉(Rakesh Mohan),《印度经济》(India's Economy),牛津大学出版社,新德里,2010年

译者/杨远

龙象故事:印度的未来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危机?什么危机?印度政策制定者并没有问出这样志得意满的问题。但印度的确经历了一场“有益的危机”。如今该国要做的是撤消给经济的特殊支持,并完成必要的改革,以便使经济维持迅速全面的增长。

印度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上周公布预算案时指出,一年前,印度面临双重挑战:全球危机,以及糟糕的雨季。如今,“我可以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安然度过了这些危机”。正如印度政府的《经济调查报告》中指出的:“在2008-09财年下半年、2009-2010财年中期预算中,以及3个月后的2009-2010年总预算案中,我们实施了多种刺激方案。在次季,经济显露出好转迹象;如今,在接近年底的时候,印度似乎正在迅速回归2008年前的好年景。”在2008-09财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6.7%。预计今年GDP将增长7.2%。如果说印度经济已成功通过考验,且受到的损失如此之小,那么即使是谨慎的分析师,也肯定会对未来抱有更为乐观的态度。

刺激措施要付出成本。初步测算,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从2007-08年的2.6%扩大到2008-09年的5.9%;本财年据估计将进一步增至6.5%。再加上州政府的数字,赤字占GDP的比例从2007-08年的4%,增至2008-09年的8.5%;本财年预计为9.7%。在2004-05年至2009-10年期间,印度名义GDP年均增长14%。在这种情况下,占GDP 10%的赤字是完全承受得起的。我希望英国的情况也能如此。

不过,人们不愿看到赤字继续维持在这样的水平上。首先,大部分支出(尤其是化肥、粮食和石油补贴等相关支出)针对性太差。其次,公共部门储蓄占GDP的比例,从2007-08年的5%大幅降至2008-09年的1.4%。这种局面必须加以扭转。

在危机前,印度总储蓄率达到GDP的36%(见图表)。考虑到该国对长期外资的吸引力,这能够使投资率达到接近GDP 40%的水平。而如此高的投资率,足以推动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结果甚至可能更高:印度人均产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大致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存在巨大的快速增长潜力。

上月,我在印度呆了一周,明显感受到这里洋溢着乐观气氛。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是围绕一本论文集而召开的会议。* 该书是为了向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蒙特克•辛格•阿卢瓦利亚(Montek Singh Ahluwalia)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致敬。辛格是印度二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我与他有着39年的交情)。

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尚卡尔•阿查里雅(Shankar Acharya)撰写的“2000-08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政策”一文中的乐观论调,给我留下恶劣深刻的印象。在研究印度经济的优秀分析师中,阿查里雅是最为严谨的一位。事实上,这本书让人强烈感觉到,专家型政治精英们对印度经济现状和前景充满了信心。在商界精英身上也能感觉到同样的信心。这种信心使当前的印度迥异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担任高级区域经济学家时所了解的那个印度——当时我负责印度领域的研究。任何常去印度的人都会明确感觉到,在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精英阶层已经形成了共识。步入商务部时,一幅写着“全球最大的自由市场民主国家”的标语让我深受震动。在70年代,印度商务部是公开市场反对者们的堡垒。

另一个特点,是认为印度施行的务实政策(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和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已经证明是正确的。这个庞大国家拥有如此众多易受影响的国民,国家管理者小心翼翼,不让本国经济受制于金融行业的反社会倾向,这是正确的——而这正是印度央行前副行长拉凯什•莫汉(Rakesh Mohan)的论文主题。

然而,谨慎不能成为惯性。阿查里雅列举的改革清单恰当地包括了以下各个方面:“基础设施、农业、劳动法、银行业、能源、教育和零售业”。幸运的是,即使外部环境依然不如以往有利,像印度这样的大国也能够维持快速增长。但外部环境不佳,反而会使消除内部增长障碍显得更为迫切。

外部环境也很重要,这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印度效仿中国,在贸易上变得更加开放。事实上,印度2008年商品贸易和非要素服务占GDP的比例,已相当于中国2003年的水平(见图表)。其次,印度依赖于对外国原材料的进口,尤其是能源方面。因此,能源价格冲击极其不利于印度经济稳定。最后,印度需要和平的环境。

印度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但中国作为国家自古就有着强大的正统性。而印度则是个年轻的国家。政治是一场永久的谈判。正如一些人所指出的那样,民主并非印度进步的障碍,而是印度作为国家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尽管经历了种种挫折与失败,但印度当前的政治制度是可行的。

正如《经济调查报告》中“增长的宏观基础”一章中所指出的,就连“印度让人不可谅解的庞大官僚成本也像是埋在地下的一笔宝贵资源”。如果政府摒除官僚作风,将取得多么大的成果。不难想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印度能够保持每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按照保守的预测,按市场价格计算,印度经济十年后将超过英国,二十年后将超过日本。我在“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一章中提出,印度正紧随中国成为一个“尚未成熟的超级大国”,这里指的是一个生活水平低下、但经济规模庞大的国家。

因为背负着虚荣的枷锁,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的英国,应尽早把它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拱手让给它的前殖民地。前提是,法国也应同样把席位让给欧盟(EU)。不管这两国是否会展现出这种开明的政治才能(我推测是不会的),我们都正步入“大陆性超级大国”时代。亚洲将拥有两个、而不是一个超级大国。

*尚卡尔•阿查里雅(Shankar Acharya)和拉凯什•莫汉(Rakesh Mohan),《印度经济》(India's Economy),牛津大学出版社,新德里,2010年

译者/杨远

龙象故事:印度的未来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相关内容

  • 印度的"四化"
  • 自1990年代初至今,印度历届政府都全力推进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政策,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效.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称,4月14日至17日,胡锦涛主席将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金砖四国&quo ...

  • 佛祖讲宇宙世界的书+起世经白话解
  • 起世经白话解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原文)第一部分 一.阎浮洲品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是诸长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间.众生所居国土天地.云何成立.云何散坏.云何坏已而复成立.云何立已而得安住. 尔时世尊独在静室.天耳彻 ...

  •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2014年5月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逐步走出低谷,GDP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中国(2014财年增长7.3%,2015财年增长7.6%),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三,21世纪的"中国龙"与"印度象&quo ...

  • 值得印度学习的中国行政区划大学问
  • 将汉中划入陕西省之后,一旦四川再度发生叛乱,中央政府平叛军队由于已经掌握了汉中,进军成都平原平叛就会轻易许多. 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西方一些媒体一直在炒作印度的话题,认为这两个东方大国正在经历权杖的转移,中国衰落,印度崛起.他们把这个话题称之为"龙象之争". 当然,从 ...

  • 龙眼菩提的象征意义和收藏价值
  • 龙眼菩提:驱邪.镇宅.富贵.吉祥.龙眼菩提的颜色是褐黄色的,椭圆的形状,因为它的每一粒上都有三角状眯眼的像龙眼的斑点,所以人们美其名为龙眼菩提.龙眼菩提子佛珠按佛教经典上的使用方式在款式上可分为手珠.持珠与念珠三种. 龙眼菩提的象征意义 龙在我们中国就象征着繁荣强大.在佛教中,它的喻义是佛学的法力无 ...

  • 皖南八校2014第二次联考历史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013.12 12.<(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 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 A.该地祠堂文化盛行 B.家 ...

  • 金庸笔下武功名字出处,这才叫学识渊博
  • 金庸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学识渊博,文笔功底很强,写下的小说雅俗共享,深受读者喜爱,有的人称他为"中国的大仲马"(大仲马,法国通俗小说之王,代表作:基督山伯爵),虽然现在金庸慢慢被主流文学界接受认可,但是这条路对于他来说,太不容易了.为了能进入主流文学界,金庸先生四处讲学,在八 ...

  • 2016版武汉市高中前十名排行榜(金庸武侠版)
  • 近期,清华北大公布了在2016年考入本校的100所高中学校名单,湖北省共6所学校上榜,共计157人.武汉三所,分别是华师一,53人:外校,21人:二中,21人:武汉市外的有襄阳四中,26人:襄阳5中,21人:黄冈中学,15人.武汉市高中排名引发家长关注,小仟尝试从武侠的方式来做一个排行分析.江湖传闻 ...

  • 佛诞日.浴佛节的由来
  • 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诞日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与七月十五日自恣日一起历来被称为"佛欢喜日".历史上,寺院内外于此日往往举办大型的庆祝仪式,比如浴佛.行像.放生.供灯.斋戒等(详见浴佛.行像.放生诸条).明清以来,寺院于佛诞日举行佛诞仪. 相传二千多年前,在喜玛拉雅山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