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中的"站桩功"

拳术中的“站桩功” ---- 马国兴 Post By:2005-4-1 12:47:36

拳术中的“站桩功” ---- 马国兴 [99 年 7 期 ] 马步桩,源于冷兵时代的马战。现时习拳之人,大多不习此功,其原因各异。有不知练法的,有怕苦 的,而这些都可原谅,唯有认为站马步桩是“双重”而不练习,实在是不通拳理的外行人。站马步桩,正功出现是“双沉”功夫 ( “双沉”与“双重”之区别,将专文另述 ) ,进而是“双轻”的功夫,加上手法招式训练,可得上下相随的功夫艺境。 ‟马步桩 ( 北方叫站马架、南方叫地盆、北派 [ 少林叫四平马 ] , I 有宽、高、低 [ 之别。这里以低 I 窄马架的马步桩 I 练法为例论述 I( 此桩较高宽马 I 架为难,而拳术修炼若从难入手,可易达功夫精纯,亦是“大练小使”的具体体现。顺便一提,我在北京几十年来,只在万寿西宫公园见到“祁家通背拳门”程德昆前辈常以低矮马步架行拳练招,功夫已达脱骨艺境。程师为先父艺友,二人在五十年代受李尧臣前辈多次邀请到文化宫、陶然亭公园公开献艺,是以为友 ) 。低窄正马步桩功:双脚平拉开,稍比肩宽 ( 是为窄 ) ;两脚平行,两足尖微内含有抓地之意;平心,身体松清,气沉丹田,静气;下坐,·臀部坐 。稳,提肛( 意提 ) ;膝至胯要求上平 ( 是为低 ) ,双膝前顶,·不过足尖,有内扣之意;裆内“外撑”,·两胯向后拉,使胯与膝内有“对拉拔长”之势,同时塌腰,腰上起拔背之势,虚领顶劲,神贯百会穴,上身竖直,虚胸实小腹,两臂盘肘交叉双手搭大臂,两 肘尖与两膝尖上下垂直,宽胸背圆、自然舒展,神意内敛,宁心静气。亦有双手合十式、初练为“静站式”,以使上身松沉,筋劲骨力自然挺拔舒展而转轻·灵,是名“摧僵去拙”。以“形虚气运”为准则,内气自然向丹田气海内聚集而至柔,此即内功强化的开始。此桩进阶的不同阶段以站桩时不同的内景象而区分,有易气、易形、易筋、易骨、易髓的功夫效用。从初站时的僵、疼、酸、累、软、乏等现象的逐渐消失,一站即觉全身之气聚向丹田内,是易气功夫;久站而身轻乃易形功夫;由顶至足全身各部位松静自然,继而会出现形体松沉觉有筋肉·双足自觉铺平,是为根灵。一股内劲由足根似圆柱上升至膝胯、腹胸、脊柱骨节间,以腰为准,腰上节节松开上拔之势直贯头顶百会穴,腰下下拉之势直至会阴穴上翻贯人丹田。又通过夹脊部位分布两胛双肩双臂直贯肘手部位,是为易骨。此时则一气贯穿,周身一家功夫基础定矣。至内气聚丹田而自达皮毛,由皮毛意敛入骨,自觉气爽神清,一旦入骨,浑身清静爽快若空无,乃易髓功夫的开始,则内感通灵的艺境基础成矣。在整个修练马步站桩功夫过程中,由出现“腹响雷鸣”到“虚气恭” ( 即放屁 ) 现象止住,乃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脏腑各自自然归位的过程 ( 行话名“入槽” ) ,脏腑归位是能够适应技击攻防要求的内在功夫。以上为站马步桩静练功夫成熟的火候,即前贤所说的“换劲,弱转强,拙化灵,以求技 ] 击妙用” o 在练功过程中,“形虚气 I 运,凝神气固,勿忘勿助”是法贝 L 1 马步桩功练到一定程度时,要 I 加入拳法训练,即加入训练手法功· I夫,如使用马步直拳和马步正、侧炮 I 拳,以及向两腿侧“阳峻泉”穴位置 I 高度的上崩下砸拳法的训练、金鸡 I 抖翎肘的训练等多种方式。既可减少练桩功时的单调和寂寞,又是“静中能动,动中求静”的训练,可增加练功的综合效果。以上就是站马步桩功的“内筑丹田气之根,外筑形体足之根”,由此可明桩功修炼内外功夫而为拳术攻防之道各种功夫总根始的道理。 , 低窄马步桩属于下盘式,高宽马步四平桩属于中盘式。由正马架演变而来的有:弓箭步桩;偏马架桩;一字马,可演变为搿脚叠步桩,扣脚叠步桩,又名踩畦埂、叠龙步;熊步桩,乃不丁不八疾步型,有高桩、中桩、矮桩之分。中盘可演变为“折叠一字顺肩桩”,再加双手平开上托,名为“逆转阴阳桩”; 如以正马步高桩则可为“正步析叠一字顺肩桩”。下盘式有“坐盘”,亦名“古树盘根”桩;仆步桩,乃熊步式或丁字步演变而来;卧鱼桩,此桩多以动练者多见,然能静练则更佳。单腿的站桩可有:十字蹬脚桩、披身踢脚桩、鹤翔点脚桩、金鸡独立桩、倒点鹤翔十字平衡桩、

侧身摆莲腿高置桩等等。尚有以手带腿的“倒立桩”,行走动势乃称“蝎子爬”;以头和手支撑的“三角倒立桩”,如将手提起只以头倒立,则为“朝天一炷香”;还有平空而躺的“铁板桥桩”等等。以上所阐述之桩法,皆是练形 I 体,自然出功夫的方法,意念练法不 1 虽然内外齐练,但多以 I 形体功夫求之为特点,·唯能负苦而 I 得功。 ●以下再阐述以意念练功为主的桩法。此类桩法特点是高桩为主,亦有部分中盘桩式,·我只列举几个与技击有直接效用的桩法以明其义,如以“修真”功夫而练功夫的亦可由此入门。中华拳术攻防之道内含修技和修真这两个内容。将修技和修真统 + 而修者,谓之以武人道,有成者必有真人之艺境 ( 关于贤人、圣人、真人、至人这四种艺境,笔者将有专文论述 ) 用必打犯而不伤人;行于修身,即达自身内“精气神”修炼的“真人之身内现”亦即所谓的“影子人” o 真人之身不散是谓真人功夫成,以此艺境与人较技,方能达到用必打犯而不伤人的无形无象的全真之拳术。 无极站桩.收视返观丹田,气沉丹田。平, b 腿脚直至涌泉穴三,遍;再由百会穴有水流向脑后,经背腰、腿足根直至涌泉穴三遍;再由百会穴有水流分两侧经脸外侧,肩肋腿外侧、足外侧流到涌泉穴三遍;再由百会穴有水由中脉下行至会阴穴再流向两腿骨中下行至涌泉穴三遍。意感涌泉穴渐渐内热弥漫双足,再将热感收至两踝。然后以意念吸提使之上升直至百会穴,至百会即以意念“呼放”,再使之下降至此乃“天一生水·沐浴法” o 继而再以·“中脉” ( 即“太极一是中”之中轴 ) 为中心,将内劲做向皮毛扩展的“涨”想的意念,内劲达皮毛后再做内劲向中轴收缩的“渺”想的意念,此法与上法合为.内劲的“升降、,涨渺”法,是将来内劲与形体配合使用的基础功夫 o · 两仪阴阳劲道开发8 字桩:无极桩站式,将两臂两侧平伸,手心向前,再将手与臂前移与后背形成半圆形,松肩,垂肘。初期闭目返视,气沉丹田,意想内劲由丹田向命门沿脊柱上行至三焦输穴,·再向左肩胛运行左臂外 ( 手三阳经 ) 向手五指运行,至指尖达指肚再沿手心、小大臂内侧 ( 手三阴经 ) ·至中腑穴,人胸腔向右后三焦输穴,再向右肩胛运行右臂外 ( 手三阳经 ) 向手五指运行,至指尖达指肚再沿手心、小大臂内侧 ( 手三阴经 ) 至中腑穴,人胸腔向左·再向左肩胛运行●●●●●●,·这样周而复始做 8 字阳出阴收的运行,此即是“通背”的功夫。如欲下行时,由右侧中腑穴内行至中脉 下行至会阴穴,由会阴穴再向左腿外侧环跳穴运行,由环跳穴沿足三阳经下行经脚外侧至涌泉穴,再从 涌泉穴由足内侧沿足三阴经运行上至会阴穴,再由会阴穴向右腿外侧环跳穴运行,再由环跳穴沿足三阳.复由涌泉穴至足内侧沿足三阴经上行至会阴穴,再至左环跳穴,周而复始曲字运行。如欲上行,由会阴穴后行至尾·闾骨沿腰脊柱上行即是。此功法皆以走皮内即可,运行初由线迹而能达到面迹,阴阳界面十分清楚,功夫久者,可形成内劲球状运行,此功法乃“劲道”开发方法,为将来运用招法攻防的劲势收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以劲势运行配合形体动势,则是周身一家、一气贯穿的基础功夫 o “临‟皮静‟‟的听劲功夫亦由此而生成。 混元一气桩:无极站式,气沉丹田,炼精化气,即是“德润身”的内劲生成过程。内„劲生成达到一定功德时,„便可达到“心想事成”的内功艺.境。这时可想丹田内气形成一球的内景。转动球体,渐至小腹腔内大小,进行前后或左右球体旋转。亦有大腹内旋转或胸腔内旋转,做到随心所欲便是功夫。直至球体膨涨渐大,自身可有随球体膨涨渐大的“象天法地”之艺境,或有球体无限膨涨的“十方圆融”的“浑圆”艺境,这便是“混元一气桩”至“浑圆桩‟‟功夫艺境的方法之一种。如果球体膨涨到 距自身一米到二米的半径止住,可做网状想,或做琉璃想,便是人在气中、网中的艺境。如果以此功法将身内之球从劳宫穴而出,,如果两球合一,双手运行一球,以演攻防,便是武当“内功”的边球功夫。如以一球假想在自身体表滚动,便可得到“听劲”的浑身无处不通灵的功夫。这需要形体运动的配合。可想而知练功夫“内景象”的重要性、意念练法的多样性随 ·意性. · · 太极八线球桩:无极站式,闭目返

视,内观丹田,气沉丹田,意想内劲形成一球,直径十二厘米。将球降至会阴,由左胁上升至喉下由右胁降至会阴,行八周;再向左后上行至喉下右前乳线降至会阴,行八周;再沿脊柱内上行至喉下,前胸椎内下行至会阴,行八周;行八周,此乃乾卦“阳生·阴降”四圈。继由会阴穴沿右胁上行升至喉下,由左胁降至会阴,行八周;再由右前乳头线上升至喉下,由左后降至会阴,行八周;再由任脉内上行至喉头下沿脊柱内降至会阴穴,行八周;由左前乳头上行至喉头下,再右后下降至会阴穴,行八周。‟此四圈为坤卦“阴升阳降” o 收功时将球归丹田浓缩秘藏。要掌握招法八势 ( 闪展腾挪拿打踢摔 ) 之内劲演变及·控制,需习·此功 法。此外,还有云门桩 ( 是内功八桩”龙、虎、乌、蛇”之一 ) 、无极桩地二生火法 ( 从河图中可明白天一生水,练功起 - 于“百会穴”;地二生火,练功起于双足下的涌泉穴,然五行中“心属火”,故“地二生火法”之火起于心脏,再置于两足下入托塔拎锤法 ( 修炼手法松沉 ) 等等,都有很实在的效用和彳艮具体的操作方法,因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详述了。 总之,练形体的桩功较“吃功夫”,练起来比较痛苦,但功夫成熟可获明显的效果;意念的桩功练起 采看似轻松,但要真正达到高艺境并·不容易,其功夫成熟的标准,必须是由“心想事成”开始,最后达到“以形鉴真”舍此则会滑于“表面的练法”而无功夫可言。为什么有些人虽然练了多年的意念桩功,但动手较技时,仍使用蛮、横\僵、硬的拙力于攻防招法之中,就是此种原 因造成的 o ·以意念练功夫的桩法,须注意意念的·轻灵,不可执著,执著则易、出偏。还应知道,意念训练功夫及前面所述练形体的桩功,都是运用拳术攻防“闪展腾挪、拿打踢摔”/\法的基础功夫,故应有八法的具体训练,才能获得/\法运用的效果。那种以为桩功练好了就能技击,‟就能达到拳术攻防之道的上乘功夫艺境的认识是片面的。本文通过对一些站桩功:法的介绍,再述了“桩功”在拳术攻防之道修炼中的位置、目的、作用、意义,希望对习拳者在“如何认识站桩”这个 问题上能有所启发。

拳术中的“站桩功” ---- 马国兴 Post By:2005-4-1 12:47:36

拳术中的“站桩功” ---- 马国兴 [99 年 7 期 ] 马步桩,源于冷兵时代的马战。现时习拳之人,大多不习此功,其原因各异。有不知练法的,有怕苦 的,而这些都可原谅,唯有认为站马步桩是“双重”而不练习,实在是不通拳理的外行人。站马步桩,正功出现是“双沉”功夫 ( “双沉”与“双重”之区别,将专文另述 ) ,进而是“双轻”的功夫,加上手法招式训练,可得上下相随的功夫艺境。 ‟马步桩 ( 北方叫站马架、南方叫地盆、北派 [ 少林叫四平马 ] , I 有宽、高、低 [ 之别。这里以低 I 窄马架的马步桩 I 练法为例论述 I( 此桩较高宽马 I 架为难,而拳术修炼若从难入手,可易达功夫精纯,亦是“大练小使”的具体体现。顺便一提,我在北京几十年来,只在万寿西宫公园见到“祁家通背拳门”程德昆前辈常以低矮马步架行拳练招,功夫已达脱骨艺境。程师为先父艺友,二人在五十年代受李尧臣前辈多次邀请到文化宫、陶然亭公园公开献艺,是以为友 ) 。低窄正马步桩功:双脚平拉开,稍比肩宽 ( 是为窄 ) ;两脚平行,两足尖微内含有抓地之意;平心,身体松清,气沉丹田,静气;下坐,·臀部坐 。稳,提肛( 意提 ) ;膝至胯要求上平 ( 是为低 ) ,双膝前顶,·不过足尖,有内扣之意;裆内“外撑”,·两胯向后拉,使胯与膝内有“对拉拔长”之势,同时塌腰,腰上起拔背之势,虚领顶劲,神贯百会穴,上身竖直,虚胸实小腹,两臂盘肘交叉双手搭大臂,两 肘尖与两膝尖上下垂直,宽胸背圆、自然舒展,神意内敛,宁心静气。亦有双手合十式、初练为“静站式”,以使上身松沉,筋劲骨力自然挺拔舒展而转轻·灵,是名“摧僵去拙”。以“形虚气运”为准则,内气自然向丹田气海内聚集而至柔,此即内功强化的开始。此桩进阶的不同阶段以站桩时不同的内景象而区分,有易气、易形、易筋、易骨、易髓的功夫效用。从初站时的僵、疼、酸、累、软、乏等现象的逐渐消失,一站即觉全身之气聚向丹田内,是易气功夫;久站而身轻乃易形功夫;由顶至足全身各部位松静自然,继而会出现形体松沉觉有筋肉·双足自觉铺平,是为根灵。一股内劲由足根似圆柱上升至膝胯、腹胸、脊柱骨节间,以腰为准,腰上节节松开上拔之势直贯头顶百会穴,腰下下拉之势直至会阴穴上翻贯人丹田。又通过夹脊部位分布两胛双肩双臂直贯肘手部位,是为易骨。此时则一气贯穿,周身一家功夫基础定矣。至内气聚丹田而自达皮毛,由皮毛意敛入骨,自觉气爽神清,一旦入骨,浑身清静爽快若空无,乃易髓功夫的开始,则内感通灵的艺境基础成矣。在整个修练马步站桩功夫过程中,由出现“腹响雷鸣”到“虚气恭” ( 即放屁 ) 现象止住,乃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脏腑各自自然归位的过程 ( 行话名“入槽” ) ,脏腑归位是能够适应技击攻防要求的内在功夫。以上为站马步桩静练功夫成熟的火候,即前贤所说的“换劲,弱转强,拙化灵,以求技 ] 击妙用” o 在练功过程中,“形虚气 I 运,凝神气固,勿忘勿助”是法贝 L 1 马步桩功练到一定程度时,要 I 加入拳法训练,即加入训练手法功· I夫,如使用马步直拳和马步正、侧炮 I 拳,以及向两腿侧“阳峻泉”穴位置 I 高度的上崩下砸拳法的训练、金鸡 I 抖翎肘的训练等多种方式。既可减少练桩功时的单调和寂寞,又是“静中能动,动中求静”的训练,可增加练功的综合效果。以上就是站马步桩功的“内筑丹田气之根,外筑形体足之根”,由此可明桩功修炼内外功夫而为拳术攻防之道各种功夫总根始的道理。 , 低窄马步桩属于下盘式,高宽马步四平桩属于中盘式。由正马架演变而来的有:弓箭步桩;偏马架桩;一字马,可演变为搿脚叠步桩,扣脚叠步桩,又名踩畦埂、叠龙步;熊步桩,乃不丁不八疾步型,有高桩、中桩、矮桩之分。中盘可演变为“折叠一字顺肩桩”,再加双手平开上托,名为“逆转阴阳桩”; 如以正马步高桩则可为“正步析叠一字顺肩桩”。下盘式有“坐盘”,亦名“古树盘根”桩;仆步桩,乃熊步式或丁字步演变而来;卧鱼桩,此桩多以动练者多见,然能静练则更佳。单腿的站桩可有:十字蹬脚桩、披身踢脚桩、鹤翔点脚桩、金鸡独立桩、倒点鹤翔十字平衡桩、

侧身摆莲腿高置桩等等。尚有以手带腿的“倒立桩”,行走动势乃称“蝎子爬”;以头和手支撑的“三角倒立桩”,如将手提起只以头倒立,则为“朝天一炷香”;还有平空而躺的“铁板桥桩”等等。以上所阐述之桩法,皆是练形 I 体,自然出功夫的方法,意念练法不 1 虽然内外齐练,但多以 I 形体功夫求之为特点,·唯能负苦而 I 得功。 ●以下再阐述以意念练功为主的桩法。此类桩法特点是高桩为主,亦有部分中盘桩式,·我只列举几个与技击有直接效用的桩法以明其义,如以“修真”功夫而练功夫的亦可由此入门。中华拳术攻防之道内含修技和修真这两个内容。将修技和修真统 + 而修者,谓之以武人道,有成者必有真人之艺境 ( 关于贤人、圣人、真人、至人这四种艺境,笔者将有专文论述 ) 用必打犯而不伤人;行于修身,即达自身内“精气神”修炼的“真人之身内现”亦即所谓的“影子人” o 真人之身不散是谓真人功夫成,以此艺境与人较技,方能达到用必打犯而不伤人的无形无象的全真之拳术。 无极站桩.收视返观丹田,气沉丹田。平, b 腿脚直至涌泉穴三,遍;再由百会穴有水流向脑后,经背腰、腿足根直至涌泉穴三遍;再由百会穴有水流分两侧经脸外侧,肩肋腿外侧、足外侧流到涌泉穴三遍;再由百会穴有水由中脉下行至会阴穴再流向两腿骨中下行至涌泉穴三遍。意感涌泉穴渐渐内热弥漫双足,再将热感收至两踝。然后以意念吸提使之上升直至百会穴,至百会即以意念“呼放”,再使之下降至此乃“天一生水·沐浴法” o 继而再以·“中脉” ( 即“太极一是中”之中轴 ) 为中心,将内劲做向皮毛扩展的“涨”想的意念,内劲达皮毛后再做内劲向中轴收缩的“渺”想的意念,此法与上法合为.内劲的“升降、,涨渺”法,是将来内劲与形体配合使用的基础功夫 o · 两仪阴阳劲道开发8 字桩:无极桩站式,将两臂两侧平伸,手心向前,再将手与臂前移与后背形成半圆形,松肩,垂肘。初期闭目返视,气沉丹田,意想内劲由丹田向命门沿脊柱上行至三焦输穴,·再向左肩胛运行左臂外 ( 手三阳经 ) 向手五指运行,至指尖达指肚再沿手心、小大臂内侧 ( 手三阴经 ) ·至中腑穴,人胸腔向右后三焦输穴,再向右肩胛运行右臂外 ( 手三阳经 ) 向手五指运行,至指尖达指肚再沿手心、小大臂内侧 ( 手三阴经 ) 至中腑穴,人胸腔向左·再向左肩胛运行●●●●●●,·这样周而复始做 8 字阳出阴收的运行,此即是“通背”的功夫。如欲下行时,由右侧中腑穴内行至中脉 下行至会阴穴,由会阴穴再向左腿外侧环跳穴运行,由环跳穴沿足三阳经下行经脚外侧至涌泉穴,再从 涌泉穴由足内侧沿足三阴经运行上至会阴穴,再由会阴穴向右腿外侧环跳穴运行,再由环跳穴沿足三阳.复由涌泉穴至足内侧沿足三阴经上行至会阴穴,再至左环跳穴,周而复始曲字运行。如欲上行,由会阴穴后行至尾·闾骨沿腰脊柱上行即是。此功法皆以走皮内即可,运行初由线迹而能达到面迹,阴阳界面十分清楚,功夫久者,可形成内劲球状运行,此功法乃“劲道”开发方法,为将来运用招法攻防的劲势收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以劲势运行配合形体动势,则是周身一家、一气贯穿的基础功夫 o “临‟皮静‟‟的听劲功夫亦由此而生成。 混元一气桩:无极站式,气沉丹田,炼精化气,即是“德润身”的内劲生成过程。内„劲生成达到一定功德时,„便可达到“心想事成”的内功艺.境。这时可想丹田内气形成一球的内景。转动球体,渐至小腹腔内大小,进行前后或左右球体旋转。亦有大腹内旋转或胸腔内旋转,做到随心所欲便是功夫。直至球体膨涨渐大,自身可有随球体膨涨渐大的“象天法地”之艺境,或有球体无限膨涨的“十方圆融”的“浑圆”艺境,这便是“混元一气桩”至“浑圆桩‟‟功夫艺境的方法之一种。如果球体膨涨到 距自身一米到二米的半径止住,可做网状想,或做琉璃想,便是人在气中、网中的艺境。如果以此功法将身内之球从劳宫穴而出,,如果两球合一,双手运行一球,以演攻防,便是武当“内功”的边球功夫。如以一球假想在自身体表滚动,便可得到“听劲”的浑身无处不通灵的功夫。这需要形体运动的配合。可想而知练功夫“内景象”的重要性、意念练法的多样性随 ·意性. · · 太极八线球桩:无极站式,闭目返

视,内观丹田,气沉丹田,意想内劲形成一球,直径十二厘米。将球降至会阴,由左胁上升至喉下由右胁降至会阴,行八周;再向左后上行至喉下右前乳线降至会阴,行八周;再沿脊柱内上行至喉下,前胸椎内下行至会阴,行八周;行八周,此乃乾卦“阳生·阴降”四圈。继由会阴穴沿右胁上行升至喉下,由左胁降至会阴,行八周;再由右前乳头线上升至喉下,由左后降至会阴,行八周;再由任脉内上行至喉头下沿脊柱内降至会阴穴,行八周;由左前乳头上行至喉头下,再右后下降至会阴穴,行八周。‟此四圈为坤卦“阴升阳降” o 收功时将球归丹田浓缩秘藏。要掌握招法八势 ( 闪展腾挪拿打踢摔 ) 之内劲演变及·控制,需习·此功 法。此外,还有云门桩 ( 是内功八桩”龙、虎、乌、蛇”之一 ) 、无极桩地二生火法 ( 从河图中可明白天一生水,练功起 - 于“百会穴”;地二生火,练功起于双足下的涌泉穴,然五行中“心属火”,故“地二生火法”之火起于心脏,再置于两足下入托塔拎锤法 ( 修炼手法松沉 ) 等等,都有很实在的效用和彳艮具体的操作方法,因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详述了。 总之,练形体的桩功较“吃功夫”,练起来比较痛苦,但功夫成熟可获明显的效果;意念的桩功练起 采看似轻松,但要真正达到高艺境并·不容易,其功夫成熟的标准,必须是由“心想事成”开始,最后达到“以形鉴真”舍此则会滑于“表面的练法”而无功夫可言。为什么有些人虽然练了多年的意念桩功,但动手较技时,仍使用蛮、横\僵、硬的拙力于攻防招法之中,就是此种原 因造成的 o ·以意念练功夫的桩法,须注意意念的·轻灵,不可执著,执著则易、出偏。还应知道,意念训练功夫及前面所述练形体的桩功,都是运用拳术攻防“闪展腾挪、拿打踢摔”/\法的基础功夫,故应有八法的具体训练,才能获得/\法运用的效果。那种以为桩功练好了就能技击,‟就能达到拳术攻防之道的上乘功夫艺境的认识是片面的。本文通过对一些站桩功:法的介绍,再述了“桩功”在拳术攻防之道修炼中的位置、目的、作用、意义,希望对习拳者在“如何认识站桩”这个 问题上能有所启发。


相关内容

  • 王宗岳太极拳论详解
  • 王宗岳<太极拳论>全文注解·阐释 来源: 舒旭浩的日志 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①,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 ...

  • 太极拳名字的由来
  • 太极拳本名考 有关太极拳的流传和历史,经近人唐豪.徐哲东.顾留馨等前辈的深入考查.研究,基本已经清楚.尽管如此,仍有不少问题悬而未决,吸引着后人去继续探求.多年以来,我对此颇有兴趣,校读各种不同版本的太极拳著作,发现有些问题是可以根据现存的资料,得出结论的.太极拳的本名,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太极拳本名 ...

  • 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上)
  • 古代体育活动,既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为现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历史的基础.中国古代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体育项目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后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秦汉和唐宋时期还形成了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上的两个高潮.中国古代体育在数 ...

  • 武术班教学计划
  • 武术是体育专业课程里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增进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健康.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 ...

  • 于永年老先生回忆王芗斋拳学生活
  • 于永年老先生回忆王芗斋拳学生活 (2006-11-14 15:54:58) 载▼ 大成拳(意拳)-拳师轶闻于永年口述 王和新整理 一.往事堪怀 我和王芗斋老师相处近二十年,每每聆听他那诲人不倦的教导和那刻苦的治学精神 , 无不钦佩之至.萝斋老人那和蔼的面容.从容的神态.纯笃的功夫至今还一直回荡在我脑 ...

  • 少林传统武术普及教材 第2册 少林武术基本功
  • 基本资料 少林传统武术普及教材 第2册 少林武术基本功 作者: 徐勤燕 出版社: 出版年: 2005年7月 页数: 定价: 9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部分,介绍了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技术.器械基本技法.散手基本技术与训练等.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第一章 武术基本功 第一 ...

  • 徐尚田谈咏春拳小念头的隐藏力量
  • 徐尚田谈咏春拳小念头的隐藏力量 叶问宗师在饭店工会传授咏春拳术,而我是饭店工会秘书,因此终日与 叶宗师相叙一起,很多时间都在聆听宗师滔滔不绝的向众弟子讲解咏春拳理,偏偏我有喜欢研究用力方法的个性,便经常将讲解咏春拳术的结构与用力的技艺作深入的钻研,发觉咏春拳术的结构与用力技艺已达无懈可击的境界,便决 ...

  •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
  • 太极拳术十要-杨澄甫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之意,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 ...

  • 高一年级武术教材的意义
  • 高一年级武术教材的意义: 高一年级武术教材主要由武术基础知识.养生知识和"形神拳"等内容构成.其内容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 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形神拳"是长拳类的基础套路,是在初中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编写的.特点是动作规范.舒展大方.刚劲有力.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