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助产士培养的现状分析_吴丽萍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综述

我国助产士培养的现状分析

吴丽萍

[关键词]

赵红姜梅邓寒羽付玉惠李玉玲梁涛陈京立

助产士;教育

;综述文献

[Key words ]Nurse Midwives ;Education ;

Review Literature

产科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助产士在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助产士的教育层次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不同层次的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责任有所不同[4]。基于助产士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助产教育应基于大学教育,服从学院的学制和学位规定[5]。我国助产教育由于历史原因经历了助产高等教育、中等卫生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一系列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助产专业教育才逐渐恢复,但长期仍以大、中专教育为主,开设助产本科的院校非常有限[6]。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护理高职高专教育开展的同时,我国部分院校逐渐开设了助产大专层次的教育,截止2010年底,国内共有78所高校开设了助产专业大专教育[7]。2008年天津医科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办了本科层次的助产教育,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共同协作创办助产班,开设5年制护理学助产专业教育,为本科层次助产专业方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8]。近10年来,助产教育者、临床管理者和临床助产专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助产教育层次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加大了对助产教育的研究力度,并探索建立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的助产本科教育课程体系[9]。截至2014年底,全国开设助产本科层次教育的学校有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莆田学院、徐州医学院、台州医学院5所学校。2014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在全国8所高校(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助产全日制本科招生培养试点工作,希望能够联合8所高校的力量培养本科助产士,与国际助产教育接轨。2015年9月,全国8所高校作为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助产全日制本科招生培养试点单位,经过

2014年国际助产士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 -tion of Midwives ,ICM )发布的世界助产报告[1]显示,

调查的73个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占据了全球的92%,但是仅具有全球42%的医疗、助产和护理人力资源。根据2014年助产报告的预测,

2030年我国助产士服务必须适应每年2480万的怀孕

量,在2012~2030年,卫生体系要面对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来适应24.548亿的产前检查,3.085亿的出生量,12.34亿的产后和出生后随访的问题。目前,我国助产人员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助产服务能力较低[2]。根据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调查,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千人口的助产士人数分别为0.040名、0.028名和

0.033名,远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水平,而且助产

士的学历水平以大专为主[3]。2015年普遍二孩政策的出台对本来已经紧缺的助产人力资源提出了挑战。为支撑国家生育政策的实施,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安全,应对可能到来的“生育潮”,助产士人才培养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就我国助产士培养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助产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我国助产士教育提供依据。

11.1

我国助产士培养现状我国助产士院校教育现状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6.03.020作者单位:100144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吴丽萍,

赵红,邓寒羽,付玉惠,李玉玲,梁涛,陈京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姜梅)

吴丽萍:女,博士,副教授,E -mail :[email protected]通信作者:陈京立,E -mail :[email protected]

1年的积极筹备,开始招收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学

生,按照8所高校统一的助产本科教育标准和培养方

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233

2015-06-17收稿

综述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案,编制统一的助产教材,培养适应需求的本科学历助产士,探索我国助产高等教育的新途径,为建立规范的助产教育体系提供实践经验,推动了我国助产专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现阶段在我国教育部尚没有正式助产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设置,助产教育相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明显落后,助产专业尚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医学院校中很少有助产本科专业设置。200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16]中,将助产专业划归在护理类下,造成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助产士时仍受护理专业培养模式影响,助产学从属于护理学专业,既不是独立学科,也没有自己的专业体系[8]。助产士培养和护理专业区别不大,缺乏统一的助产教育培养模式和标准,课程体系不规范,各院校使用的助产教材也不统一[17],造成助产士毕业后专业能力不突出,在临床工作中缺乏应急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国际助产教育的经验认为助产学校是要经过认定、有资质的学校,使用尽量统一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5]。我国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养尚存在欠缺,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贯彻

1.2我国助产士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助产士的学历组成以大、中专毕业生

为主,即使有大专或本科教育,也都附属于护理学专业,甚至研究生的助产教育,仍然是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10]。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11]将助产士纳入考试对象,使助产士与护士的考核办法完全相同。为适应从业后按照护士系列管理的需要,助产学生在校教育以护理专业为主,助产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时间和内容都远未满足培养需要。助产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差、专业技能欠缺,与普通护理专业毕业生区别不大,并没有突出助产专业教育的特点[12]。

为了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部分医院在助产士继续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针对新入职助产士的工作经历和学历背景制订带教计划,由高年资助产士一对一带教[13];推出品管圈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助产士的知识技能[14];以临床路径的组织形式来指导新助产士的带教[15]。但总体看来,继续教育体系中缺少针对助产士的培训,助产士只能选择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8],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以护理理论为主,与助产领域相关性不高,缺乏技术操作培训和专科特色[6]。

为了解决助产士继续教育的难题,2015年5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国内8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通过评审,正式成为助产士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通过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加强对助产士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能胜任助产士工作的人才队伍。

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指

出:必须强化助产高等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18]。因此,应在高等院校增设助产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完成对助产士的学历培养,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以本科为培养重点。

由于受到国家助产政策的限制,目前助产专业仍从属于护理学专业,即使是2015年全国8所试点院校招收的助产全日制本科学生,也只是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必须保证完成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限制了助产专业教育的课程安排。鉴于现阶段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以及国际上对助产士地位和角色功能的进一步明晰和存在的各种推动力,现阶段是发展我国助产专业政策的最佳时期

[19]

。希望国家能够从助产专业政策方面进行大幅度

调整,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促进助产、护理、医疗3个专业的共同发展。

2.1.2缺乏助产士准入制度

ICM 规定,助产士需要经过规范助产教育,成功

完成规定的助产学习课程,获得注册资质和/或合法从业证书[20]。ICM 对助产士的职业准入、能力标准、工作范畴均有清晰的界定,而我国使用和护士同样的考核标准来检验助产士是否具备上岗执业能力

,目前尚无全国统一的助产资格认证机构和助产资格认证考核,对助产士工作范畴及相关核心能力也无统一界定[21]。助产士的录用

、选拔和管理基本由医院

22.1

我国助产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助产专业的相关政策限制其院校教育的缺乏助产本科专业设置

发展

2.1.1

234

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综述

护理管理部门负责,造成助产士院校教育无法摆脱护理教育自成体系,严重影响了助产士院校教育的发展。

助产专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教育和组织三大支柱[1]。尽快建立助产士注册准入制度是助产士培养的政策保障。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助产士具有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并拥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在我国,助产专业没有形成独立的注册体系,也没有相关的专业政策和法规体系,助产仍从属于护理学专业。助产士与护士的角色差异决定助产士应具备不同于护士的特殊技能、工作场所和服务人群。因此,制订关于助产士的法律法规,不仅仅是保障助产人员相关权利与规定相关责任的前提,更是保障母亲和新生儿安全的基础。在法律和法规里应该明确规定助产士的准入条件[2],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助产士院校教育的发展。

术、健康教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助产士。2015年5月国内8所医院助产士规范化预评审试点单位全部顺利通过评审,成为正式的助产士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

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助产士继续教育打开了新的思路,建议在临床助产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针对助产士专业特点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对助产士进行6个月至1年的规范化培养。希望今后按照评审标准扩大助产士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的范围,对助产士进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通过继续教育迅速提升助产士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培训内容进一步全面化,借鉴北京市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经验[23],针对不同学历、不同年资的助产士制订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年限。在助产士继续教育过程中,将助产士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无缝对接,在助产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助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保持助产士继续教育的持续性。

2.22.2.1

我国助产士毕业后管理体制限制其继续教育缺乏助产士专业教育途径

目前,助产士的学历水平以大专为主[3],由于从

的发展2.2.2我国助产士执业范围和晋升体制有待改进

WHO 对助产士的国际定义为助产士是有责任

心和可问责的专业人员,与女性合作,在其孕期、分娩及产后提供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根据助产士的职责接生,为新生儿和婴幼儿提供照顾,包括预防措施、促进正常分娩、监测母婴并发症、使其获得医疗或其他帮助以及采取急救措施[5]。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提倡采取助产士主导的服务模式,强调助产士是妇女孕产期的主要照顾者,助产士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照护[24]。在瑞典、芬兰等某些发达国家,助产士不仅拥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而且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分娩均由助产士全程管理,产科医生负责高危孕产妇的管理[25]。

我国助产士的执业范围和执业地点受到很大的限制,助产士工作往往被局限在产房中,从事的工作也仅限于产房正常产接生和执行医嘱,即使做了一些产前和产后的工作,也经常是以产科护士和导乐等身份呈现[25],助产士的服务范围只限于对产妇分娩阶段的片段管理,造成助产士即使在国内外接受了全面的助产教育和培训,临床工作中也没有用武之地。2011年ICM 发布的助产士的专业范围已从单纯助产操作拓展到围孕期、围生期保健,甚至扩展到围婚期及婚前领域,职责范围应该纳入产前教育和

父母角色,并且延伸到妇女健康、性健康以及儿童保健[2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妇需求的不断增

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235

业后按照护士系列管理,因此助产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培养途径,培养内容缺乏全面化和持续化。成人继续教育体系中缺少针对助产专业的相关培训,在职助产士专业上的继续深造十分困难。很多助产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是护理学专业,由于临床助产士配比不足,管理人员安排部分护士转岗承担助产士工作,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助产士是由护士转岗担任,急需助产相关培训的这部分人,却缺乏在继续教育中专业深造的机会,只能选择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8]。目前助产士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以护理理论为主,与助产领域相关性不高,缺乏技术操作培训和专科特色,也没有统一和规范[6]。

2013年5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专业专家委

员会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托[22],在全国选择具备良好临床医疗和教育培训条件的培训基地作为助产士规范化预评审试点单位,经过近2年多次专家论证,由助产专家和产科医生共同制订培训内容包括人文关怀、助产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人群针对在职助产士,培训对象在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指导下进行学习,接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培训,着重提高临床助产士的综合能力,希望培养理论、技

综述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加,产科服务模式转向建立系统、连续、全程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与管理机制,助产士的工作范围也应逐步拓宽到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建议我国从法律上扩大助产士的执业范围,开展助产士门诊,将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照护连续起来,实现助产士主导的对正常和低危孕产妇的产前、产时及产后连续性、个体化的围生期照护模式

[26]

nal nurses and midwives [EB/OL]. [2015-09-18]. http ://www.who.int/iris/handle/10665/44100]sthash.YGrAmEAc.dpuf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6][7][8][9][10]

王彦,许虹. 我国助产教育的现状及展望[J ]. 中华护理教育,

2014,11(11):876-878.

魏碧蓉.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3-14.

王春梅,赵岳. 本科助产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特约)[J ]. 天津护理,2013,21(2):145-146.

闫育敏,刘晓英. 我国助产教育的起源与发展[J ]. 护理研究,2013,

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仍然把助产士归于护士的范畴,助产专业毕业生首先必须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护士执业考试并进行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然后通过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才能从事助产工作,晋升机制也是完全按照护士职业的标准进行[24-25]。由于护士执业考试内容中较少涉及助产专业的内容,为使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偏重护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助产学生在入岗前真正的专业知识水平难以衡量,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分和职称晋升,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是以护理教育为主。助产士岗位是具有很强的领域特殊性的技能型岗位。既不是医生,也不等同于护士。因此设立助产士职称系列,不仅是提高产科服务质量需要,是公平对待助产士职业群体的需要,更是保证助产专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呼吁国家探索建立独立的助产士职称系列,畅通助产士职称晋升渠道。

综上所述,我国助产士的培养在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助产专业培训的欠缺严重制约母婴健康的发展。为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保障母婴安全,建议加强助产士高等教育,完善毕业后继续教育,同时加大对助产专业设置、助产士的准入制度、执业范围和晋升机制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2014世界助产状况报告:通用路径-妇女的健康权利》[EB/OL]. [2015-09-18]. http ://unfpa.cn/zh/publica-

27(11A ):3559-3561.

孙瑞阳,侯睿,郝玉芳,等. 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 ].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

348-352. [11][12][13][14][15][16]

卫生部.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EB/OL]. [2015-09-18]. http ://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0/content_1724812.html,2010. 孙瑞阳,侯睿,朱秀,等. 助产专业大专护生层次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研究[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373-377. 陆红梅. 产房新上岗助产士带教效果观察及体会[J ]. 中国优生优育,2013(8):658-660.

徐爱红,张艳. 品管圈活动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中的应用[J ].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2(4):35-36.

黄玲. 临床路径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2217-2218.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EB/OL]. [2015-09-18].http ://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7/201010/xxgk_110109.html. [17][18]

朱秀,陆虹,侯睿,等. 我国助产学教材的发展历程[J ].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263-266.

国家卫生计生委. 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5-09-18].http ://www.nhfpc.gov.

cn/fys/s7900/201202/cffcb29c192d4e529c6290c280507df9.shtml.[19][20]

朱秀,陆虹,侯睿,等. 中国近现代助产专业政策发展历程回顾[J ]. 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122-125.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 .International code of ethics for midwives [EB/OL]. [2015-09-18]. http ://www.interna-tionalmidwives.org/.

[21][22]

章舒琦,李丽,叶文琴. 美国助产护士的发展及现状[J ].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40-1142.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解读[EB/OL]. [2015-10-21].http ://www.nhfpc.gov.

cn/fys/s3582/201406/bbd1c82edecf4a0da2e9791eccc5eafb.shtml.[23][24][25][26]

耿笑微,王亚亚,娄方丽,等. 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J ]. 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41-144.

孙颖,张玲娟. 国内外助产专业教育与助产模式的分析及启示[J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1):35-37.

龙素琼,孙玉仙,张毅芬. 各国助产人员从事助产服务现状[J ]. 健康研究,2013,33(3):184-187.

单珊珊,吴娜,厉跃红. 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发展现状及展望[J ]. 护理学杂志,

2013,28(22):95-97.

tion/,2014. [2][3][4][5]

庞汝彦. 我国助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J ]. 中华护理教育,2010,

7(7):293-295.

李丹丹,罗树生,安琳. 全国助产技术人力资源现况研究[J ].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993-996.

任辉,常青,刘兴会,等. 助产理论与实践[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t.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Global standards for the initi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 -

(本文编辑

李晓宁)

236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综述

我国助产士培养的现状分析

吴丽萍

[关键词]

赵红姜梅邓寒羽付玉惠李玉玲梁涛陈京立

助产士;教育

;综述文献

[Key words ]Nurse Midwives ;Education ;

Review Literature

产科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助产士在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助产士的教育层次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不同层次的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责任有所不同[4]。基于助产士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助产教育应基于大学教育,服从学院的学制和学位规定[5]。我国助产教育由于历史原因经历了助产高等教育、中等卫生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一系列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助产专业教育才逐渐恢复,但长期仍以大、中专教育为主,开设助产本科的院校非常有限[6]。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护理高职高专教育开展的同时,我国部分院校逐渐开设了助产大专层次的教育,截止2010年底,国内共有78所高校开设了助产专业大专教育[7]。2008年天津医科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办了本科层次的助产教育,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共同协作创办助产班,开设5年制护理学助产专业教育,为本科层次助产专业方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8]。近10年来,助产教育者、临床管理者和临床助产专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助产教育层次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加大了对助产教育的研究力度,并探索建立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的助产本科教育课程体系[9]。截至2014年底,全国开设助产本科层次教育的学校有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莆田学院、徐州医学院、台州医学院5所学校。2014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在全国8所高校(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助产全日制本科招生培养试点工作,希望能够联合8所高校的力量培养本科助产士,与国际助产教育接轨。2015年9月,全国8所高校作为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助产全日制本科招生培养试点单位,经过

2014年国际助产士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 -tion of Midwives ,ICM )发布的世界助产报告[1]显示,

调查的73个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占据了全球的92%,但是仅具有全球42%的医疗、助产和护理人力资源。根据2014年助产报告的预测,

2030年我国助产士服务必须适应每年2480万的怀孕

量,在2012~2030年,卫生体系要面对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来适应24.548亿的产前检查,3.085亿的出生量,12.34亿的产后和出生后随访的问题。目前,我国助产人员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助产服务能力较低[2]。根据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调查,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千人口的助产士人数分别为0.040名、0.028名和

0.033名,远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水平,而且助产

士的学历水平以大专为主[3]。2015年普遍二孩政策的出台对本来已经紧缺的助产人力资源提出了挑战。为支撑国家生育政策的实施,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安全,应对可能到来的“生育潮”,助产士人才培养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就我国助产士培养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助产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我国助产士教育提供依据。

11.1

我国助产士培养现状我国助产士院校教育现状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6.03.020作者单位:100144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吴丽萍,

赵红,邓寒羽,付玉惠,李玉玲,梁涛,陈京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姜梅)

吴丽萍:女,博士,副教授,E -mail :[email protected]通信作者:陈京立,E -mail :[email protected]

1年的积极筹备,开始招收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学

生,按照8所高校统一的助产本科教育标准和培养方

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233

2015-06-17收稿

综述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案,编制统一的助产教材,培养适应需求的本科学历助产士,探索我国助产高等教育的新途径,为建立规范的助产教育体系提供实践经验,推动了我国助产专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现阶段在我国教育部尚没有正式助产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设置,助产教育相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明显落后,助产专业尚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医学院校中很少有助产本科专业设置。200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16]中,将助产专业划归在护理类下,造成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助产士时仍受护理专业培养模式影响,助产学从属于护理学专业,既不是独立学科,也没有自己的专业体系[8]。助产士培养和护理专业区别不大,缺乏统一的助产教育培养模式和标准,课程体系不规范,各院校使用的助产教材也不统一[17],造成助产士毕业后专业能力不突出,在临床工作中缺乏应急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国际助产教育的经验认为助产学校是要经过认定、有资质的学校,使用尽量统一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5]。我国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养尚存在欠缺,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贯彻

1.2我国助产士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助产士的学历组成以大、中专毕业生

为主,即使有大专或本科教育,也都附属于护理学专业,甚至研究生的助产教育,仍然是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10]。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11]将助产士纳入考试对象,使助产士与护士的考核办法完全相同。为适应从业后按照护士系列管理的需要,助产学生在校教育以护理专业为主,助产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时间和内容都远未满足培养需要。助产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差、专业技能欠缺,与普通护理专业毕业生区别不大,并没有突出助产专业教育的特点[12]。

为了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部分医院在助产士继续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针对新入职助产士的工作经历和学历背景制订带教计划,由高年资助产士一对一带教[13];推出品管圈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助产士的知识技能[14];以临床路径的组织形式来指导新助产士的带教[15]。但总体看来,继续教育体系中缺少针对助产士的培训,助产士只能选择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8],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以护理理论为主,与助产领域相关性不高,缺乏技术操作培训和专科特色[6]。

为了解决助产士继续教育的难题,2015年5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国内8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通过评审,正式成为助产士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通过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加强对助产士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能胜任助产士工作的人才队伍。

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指

出:必须强化助产高等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18]。因此,应在高等院校增设助产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完成对助产士的学历培养,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以本科为培养重点。

由于受到国家助产政策的限制,目前助产专业仍从属于护理学专业,即使是2015年全国8所试点院校招收的助产全日制本科学生,也只是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必须保证完成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限制了助产专业教育的课程安排。鉴于现阶段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以及国际上对助产士地位和角色功能的进一步明晰和存在的各种推动力,现阶段是发展我国助产专业政策的最佳时期

[19]

。希望国家能够从助产专业政策方面进行大幅度

调整,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促进助产、护理、医疗3个专业的共同发展。

2.1.2缺乏助产士准入制度

ICM 规定,助产士需要经过规范助产教育,成功

完成规定的助产学习课程,获得注册资质和/或合法从业证书[20]。ICM 对助产士的职业准入、能力标准、工作范畴均有清晰的界定,而我国使用和护士同样的考核标准来检验助产士是否具备上岗执业能力

,目前尚无全国统一的助产资格认证机构和助产资格认证考核,对助产士工作范畴及相关核心能力也无统一界定[21]。助产士的录用

、选拔和管理基本由医院

22.1

我国助产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助产专业的相关政策限制其院校教育的缺乏助产本科专业设置

发展

2.1.1

234

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综述

护理管理部门负责,造成助产士院校教育无法摆脱护理教育自成体系,严重影响了助产士院校教育的发展。

助产专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教育和组织三大支柱[1]。尽快建立助产士注册准入制度是助产士培养的政策保障。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助产士具有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并拥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在我国,助产专业没有形成独立的注册体系,也没有相关的专业政策和法规体系,助产仍从属于护理学专业。助产士与护士的角色差异决定助产士应具备不同于护士的特殊技能、工作场所和服务人群。因此,制订关于助产士的法律法规,不仅仅是保障助产人员相关权利与规定相关责任的前提,更是保障母亲和新生儿安全的基础。在法律和法规里应该明确规定助产士的准入条件[2],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助产士院校教育的发展。

术、健康教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助产士。2015年5月国内8所医院助产士规范化预评审试点单位全部顺利通过评审,成为正式的助产士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

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助产士继续教育打开了新的思路,建议在临床助产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针对助产士专业特点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对助产士进行6个月至1年的规范化培养。希望今后按照评审标准扩大助产士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的范围,对助产士进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通过继续教育迅速提升助产士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培训内容进一步全面化,借鉴北京市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经验[23],针对不同学历、不同年资的助产士制订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年限。在助产士继续教育过程中,将助产士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无缝对接,在助产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助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保持助产士继续教育的持续性。

2.22.2.1

我国助产士毕业后管理体制限制其继续教育缺乏助产士专业教育途径

目前,助产士的学历水平以大专为主[3],由于从

的发展2.2.2我国助产士执业范围和晋升体制有待改进

WHO 对助产士的国际定义为助产士是有责任

心和可问责的专业人员,与女性合作,在其孕期、分娩及产后提供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根据助产士的职责接生,为新生儿和婴幼儿提供照顾,包括预防措施、促进正常分娩、监测母婴并发症、使其获得医疗或其他帮助以及采取急救措施[5]。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提倡采取助产士主导的服务模式,强调助产士是妇女孕产期的主要照顾者,助产士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照护[24]。在瑞典、芬兰等某些发达国家,助产士不仅拥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而且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分娩均由助产士全程管理,产科医生负责高危孕产妇的管理[25]。

我国助产士的执业范围和执业地点受到很大的限制,助产士工作往往被局限在产房中,从事的工作也仅限于产房正常产接生和执行医嘱,即使做了一些产前和产后的工作,也经常是以产科护士和导乐等身份呈现[25],助产士的服务范围只限于对产妇分娩阶段的片段管理,造成助产士即使在国内外接受了全面的助产教育和培训,临床工作中也没有用武之地。2011年ICM 发布的助产士的专业范围已从单纯助产操作拓展到围孕期、围生期保健,甚至扩展到围婚期及婚前领域,职责范围应该纳入产前教育和

父母角色,并且延伸到妇女健康、性健康以及儿童保健[2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妇需求的不断增

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235

业后按照护士系列管理,因此助产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培养途径,培养内容缺乏全面化和持续化。成人继续教育体系中缺少针对助产专业的相关培训,在职助产士专业上的继续深造十分困难。很多助产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是护理学专业,由于临床助产士配比不足,管理人员安排部分护士转岗承担助产士工作,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助产士是由护士转岗担任,急需助产相关培训的这部分人,却缺乏在继续教育中专业深造的机会,只能选择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8]。目前助产士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以护理理论为主,与助产领域相关性不高,缺乏技术操作培训和专科特色,也没有统一和规范[6]。

2013年5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专业专家委

员会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托[22],在全国选择具备良好临床医疗和教育培训条件的培训基地作为助产士规范化预评审试点单位,经过近2年多次专家论证,由助产专家和产科医生共同制订培训内容包括人文关怀、助产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人群针对在职助产士,培训对象在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指导下进行学习,接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培训,着重提高临床助产士的综合能力,希望培养理论、技

综述

中华护理教育2016年3月第13卷第3期

加,产科服务模式转向建立系统、连续、全程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与管理机制,助产士的工作范围也应逐步拓宽到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建议我国从法律上扩大助产士的执业范围,开展助产士门诊,将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照护连续起来,实现助产士主导的对正常和低危孕产妇的产前、产时及产后连续性、个体化的围生期照护模式

[26]

nal nurses and midwives [EB/OL]. [2015-09-18]. http ://www.who.int/iris/handle/10665/44100]sthash.YGrAmEAc.dpuf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6][7][8][9][10]

王彦,许虹. 我国助产教育的现状及展望[J ]. 中华护理教育,

2014,11(11):876-878.

魏碧蓉.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3-14.

王春梅,赵岳. 本科助产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特约)[J ]. 天津护理,2013,21(2):145-146.

闫育敏,刘晓英. 我国助产教育的起源与发展[J ]. 护理研究,2013,

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仍然把助产士归于护士的范畴,助产专业毕业生首先必须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护士执业考试并进行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然后通过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才能从事助产工作,晋升机制也是完全按照护士职业的标准进行[24-25]。由于护士执业考试内容中较少涉及助产专业的内容,为使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偏重护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助产学生在入岗前真正的专业知识水平难以衡量,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分和职称晋升,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是以护理教育为主。助产士岗位是具有很强的领域特殊性的技能型岗位。既不是医生,也不等同于护士。因此设立助产士职称系列,不仅是提高产科服务质量需要,是公平对待助产士职业群体的需要,更是保证助产专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呼吁国家探索建立独立的助产士职称系列,畅通助产士职称晋升渠道。

综上所述,我国助产士的培养在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助产专业培训的欠缺严重制约母婴健康的发展。为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保障母婴安全,建议加强助产士高等教育,完善毕业后继续教育,同时加大对助产专业设置、助产士的准入制度、执业范围和晋升机制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2014世界助产状况报告:通用路径-妇女的健康权利》[EB/OL]. [2015-09-18]. http ://unfpa.cn/zh/publica-

27(11A ):3559-3561.

孙瑞阳,侯睿,郝玉芳,等. 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 ].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

348-352. [11][12][13][14][15][16]

卫生部.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EB/OL]. [2015-09-18]. http ://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0/content_1724812.html,2010. 孙瑞阳,侯睿,朱秀,等. 助产专业大专护生层次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研究[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373-377. 陆红梅. 产房新上岗助产士带教效果观察及体会[J ]. 中国优生优育,2013(8):658-660.

徐爱红,张艳. 品管圈活动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中的应用[J ].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2(4):35-36.

黄玲. 临床路径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2217-2218.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EB/OL]. [2015-09-18].http ://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7/201010/xxgk_110109.html. [17][18]

朱秀,陆虹,侯睿,等. 我国助产学教材的发展历程[J ].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263-266.

国家卫生计生委. 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5-09-18].http ://www.nhfpc.gov.

cn/fys/s7900/201202/cffcb29c192d4e529c6290c280507df9.shtml.[19][20]

朱秀,陆虹,侯睿,等. 中国近现代助产专业政策发展历程回顾[J ]. 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122-125.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 .International code of ethics for midwives [EB/OL]. [2015-09-18]. http ://www.interna-tionalmidwives.org/.

[21][22]

章舒琦,李丽,叶文琴. 美国助产护士的发展及现状[J ].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40-1142.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解读[EB/OL]. [2015-10-21].http ://www.nhfpc.gov.

cn/fys/s3582/201406/bbd1c82edecf4a0da2e9791eccc5eafb.shtml.[23][24][25][26]

耿笑微,王亚亚,娄方丽,等. 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J ]. 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41-144.

孙颖,张玲娟. 国内外助产专业教育与助产模式的分析及启示[J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1):35-37.

龙素琼,孙玉仙,张毅芬. 各国助产人员从事助产服务现状[J ]. 健康研究,2013,33(3):184-187.

单珊珊,吴娜,厉跃红. 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发展现状及展望[J ]. 护理学杂志,

2013,28(22):95-97.

tion/,2014. [2][3][4][5]

庞汝彦. 我国助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J ]. 中华护理教育,2010,

7(7):293-295.

李丹丹,罗树生,安琳. 全国助产技术人力资源现况研究[J ].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993-996.

任辉,常青,刘兴会,等. 助产理论与实践[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t.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Global standards for the initi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 -

(本文编辑

李晓宁)

236Chin J Nurs Educ ,March 2016,Vol 13,No.3


相关内容

  • 本科助产专业的创建与发展
  • ·教学园地· 本科助产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特约) 王春梅 赵 岳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关键词 助产:教育: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OI:10.39699143.2013.02.0350069143201302014502.issn.1006 文献标志码B D- 文章编号1--- ...

  • _中国实用护理杂志_2005年第21卷下半月版分类索引
  • ・69・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第21卷下半月版分类索引 科研之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姜小鹰 胡蓉芳 吴小南等)(1):1 门急诊输液护理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余秀颜 许美芳 蔡 凌)(2):1 始前教学策略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李春梅)(3):1非语言交 ...

  • 中外护理高等教育的文献研究
  • ・76・・文献研究・ () 中外护理高等教育的文献研究 王虹1, 郑显兰2, 沙凯辉1 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外护理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为我国护理高等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ubMed 和CN KI 检索发达国家(美国.英国) 和发展中国家(土耳其.泰国.中国) 2000年4月21日至 ...

  • 年终体会:助产士随访本
  • 年终体会:助产士随访本.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助产士随访本的建立与使用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 ...

  •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438・ 中华护理教育2011年10月第8卷第lO期ChinJNu玛Educ,October2011,V0l8,No.10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汪庆玲戴鸿英巫向前王杨蔡虹 [摘要] 目的 对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20lo年l-6月.向在全国范围内按照 ...

  • 产房新上岗助产士护理培训安全防范对策
  • [摘要]目的:论述产房助产工作性质以及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探讨新上岗助产士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方法:通过分析新上岗助产士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 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规避潜在风险,提高了产科助产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房:新助 ...

  • 经济生活文摘
  • 期刊简介: <经济生活文摘>杂志是由中国经济 报刊协会主管主办的.中英文双语半 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50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535.以 权威性.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 可读性为办刊方针:办刊宗旨:展示 国家发展成就,关注百姓生活状态. 栏目设置: & ...

  •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 [阅读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国家发展护理事业,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

  • 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的方法学评价
  • 第16卷第4期2006年8月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MedicineEdition) Vol.16No.4Aug.2006 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的方法学评价 周丽萍,姜旭淦,徐 军 1 1 2 (江苏大学1.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