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井陉之战学案(学生版2)

《井陉之战》学案

【课题】《井陉之战》(选读)第四单元 【课型】新授课 【学案序号】27

【课时】第2课时 【使用日期】4月3日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3. 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谒、亡、益、绝、疾、师、壁、购”的意义和用

法,以及“且、而、以、与、其”等虚词的用法。

4.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韩信性格的把握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井陉之战的启示

【定标自学】

一、熟读课文,概括井陉之战的过程。

【合作探究】

二、研讨探究。

1.本文题目为《井陉之战》,前面为什么还要写韩信的其他几次战争?

2.韩信在“井陉之战”中采用了什么计策,能够以少胜多,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课外延伸】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和俗语

【胯下之辱】《史记 淮阴侯列传》: “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计小利,从此典故可见。

【一饭千金】韩信起初贫困,又不懂得经营,没有饭吃,只能在淮阴城下钓鱼。有一个漂絮的老妇人,给他吃了几十天饭,后来韩信封了楚王后,就拿千金报答她。后因称受恩而后报为‘一饭千金’。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始辅佐项羽时,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汉元年,被封汉中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之机,决计出南郑袭占关中,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从而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词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

刘邦要抓韩信,韩信为讨好刘邦,迫使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刘邦高兴时还常同他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观韩信一生,因萧何月下追而开始其辉煌生涯;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

【十面埋伏】言韩信垓下击败项羽,事后以"十面埋伏"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

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推陈出新】韩信初投刘邦,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粮仓。相传汉军为能出汉中与项羽

争夺天下屯积了大量的粮食,很多粮食因天气潮湿而霉变。韩信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

士卒在每个粮仓前后各开一扇门,并规定粮食只准从前门进、后门出,这样先运进粮仓

的粮食就会被先运出去,周而复始就不会有粮食因长期堆积而变坏,韩信称之为"推陈出 新"。后人则形容禀弃旧有的方法或观念,启用新的有效的方法叫做推陈出新。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规模很大。语出《史记 淮阴侯列传》:"平旦,信建大将之旗

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素材运用之——韩信

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同一样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评价。在我的记忆里,"能屈能伸”这个词好像就是因为韩信才创造出来的。似乎,"韩信"就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对能屈能伸的最有力的说解: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看看人家韩信,当年能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后来还不是当上了刘邦的大将,比追随汉王多年,身经百战的樊唉和周勃还厉害!

事实上,在强权面前不做任何的抵抗而采取韩信的办法,双膝跪地从别人的裤档下爬过去,只能说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耻辱,算不上什么光荣的事情。试想,如果韩信后来毫无"成就",只是一个浑浑匪熏过日子的小混子,那么,人们会不会转而评价说:"那是一个从年轻时就不知廉耻的东西。"但是,我们却把韩信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的行为夸奖成多么了不起的举动,是不是因为韩信后来有权得势了?生活中常常有"豆腐渣"变成"一朵花"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感情惹的祸。(《可耻的韩信》节选)

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

韩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所以刘邦说他:"运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随便几个战役都是经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木婴渡军"、"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遗憾的是他不知道在形式发生转折的时候改变自己,最终成了悲剧英雄。

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洞悉时势变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2003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转折》节选)

话题3:性格与命运 材料加工:

韩信之死令人扼腕叹息,探究其悲剧成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论证的焦点,或集中于对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或是对韩信反叛与否的辩驳,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韩信悲剧的构成,以刘邦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只是一个方面,最直接的原因当归为韩信自身的人格缺陷。韩信既有知恩图报的善良,也有睚眦必报的狭隘;既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才略,也有居功自傲、利令智昏的市井之气。这种英雄才气与市井气的二律背反是其人格的突出特点,也是构成其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人格缺陷与韩信之死》节选)

话题4:人格 材料加工:

人常说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将才之过,是忍辱负重,是大才不拘小过,我却怀疑其中有谬误之处。

韩信受胯下辱时正值少年,当时他并不知道将来有子牙之谋,管仲之才,将来韩信成不成大事谁也不知道,如何便说他是大才不拘小过呢7所以,韩信受胯下之辱,与他后来的纵横沙场毫无关系。倒是后人通透了韩信的一生后,才牵强附会说韩信能忍辱以成大才。

韩信受胯下之辱实则是韩信厚颜无耻之举,缺乏气节之过。中国文化重视人格自尊,讲求骨气,"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早为国人所提倡。韩信丧失人格,正是体现于胯下之辱,

即使是后来韩信成就了将才功名,建立了赫赫功勋,仍然有很多的人骂他"无耻胯夫",何也?这难道不与他的人格丧失有关吗? 故我今日读史感叹:世人误传韩信受"胯下之辱"乃忍小谋大,误导久矣! 我不提倡世人学习韩信此举,是为倡导人格之贵重也。(《评论韩信》节选) 话题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材料加工: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尺虽比寸长,但也有不够长的时候:寸虽比尺短,但也有用得上场的时候。"金无足赤,玉有微暇","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都说明了这一道理。《史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有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问:"爱卿与朕孰能耶?"韩日:"若论带兵,上不如我,信将兵多多益善。"刘又问:"卿何故为我所御?”韩曰:"上善将将,信不及。"韩信的回答实在妙得很,既维护了皇帝老儿的面子,又说出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难怪刘邦听后得意得"嘿嘿"直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节选)

话题6:利益 材料加工:

韩信与钟离昧"素善",他为了改变自已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竟然拿了朋友的头去取悦刘邦,把朋友对他的信任出卖了,叫卖得一干二净。钟离昧的头却没有为他换来安宁,到了最后,还被当初最赏识他的萧何与吕后共同谋害了,连同他的九族,当时身为丞相的萧何,原是韩信的保荐人,应该说和韩信关系不错,这时候为了保全白己,不得不屈于吕后的意旨,诱杀韩信。结果,萧何就因诛韩信有功,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往今来,在利益面前,有为了大义不动心的吗?(《韩信被诛的真正原因》节选)

话题7:用人之道 材料加工:

太史公用如椽大笔活现了淮阴侯韩信一生沉雄悲壮的历史。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能够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决定鹿死谁手者,非淮阴侯韩信莫属。然而正是这位赫赫大将军,曾几何时命运多舛,历经坎坷,险些为历史大潮淹没、吞噬。且不说“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遭受“胯下之辱,人多厌之”:即使事楚之际,归汉之初,依然未能运交华盖。名位低浅,碌碌无为乃至始而亡楚归汉,继之归而复亡„„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淮阴侯韩信亡楚归汉,不正是一面历史明镜吗?他自己也照过镜子,被重用后也重用贤人、智者,哪怕被用者原是降将。广武君即是其人。韩信问计于他,说:“——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道明了用人的症结与真谛。所以,揭去亡、归二字头上的神秘面纱,不难看到,无论亡者、归者均系于一个”用“字,不“用”则亡,“用”则归也。(《韩信亡楚归汉浅议》节选)

《井陉之战》学案

【课题】《井陉之战》(选读)第四单元 【课型】新授课 【学案序号】27

【课时】第2课时 【使用日期】4月3日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3. 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谒、亡、益、绝、疾、师、壁、购”的意义和用

法,以及“且、而、以、与、其”等虚词的用法。

4.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韩信性格的把握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井陉之战的启示

【定标自学】

一、熟读课文,概括井陉之战的过程。

【合作探究】

二、研讨探究。

1.本文题目为《井陉之战》,前面为什么还要写韩信的其他几次战争?

2.韩信在“井陉之战”中采用了什么计策,能够以少胜多,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课外延伸】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和俗语

【胯下之辱】《史记 淮阴侯列传》: “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计小利,从此典故可见。

【一饭千金】韩信起初贫困,又不懂得经营,没有饭吃,只能在淮阴城下钓鱼。有一个漂絮的老妇人,给他吃了几十天饭,后来韩信封了楚王后,就拿千金报答她。后因称受恩而后报为‘一饭千金’。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始辅佐项羽时,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汉元年,被封汉中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之机,决计出南郑袭占关中,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从而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词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

刘邦要抓韩信,韩信为讨好刘邦,迫使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刘邦高兴时还常同他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观韩信一生,因萧何月下追而开始其辉煌生涯;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

【十面埋伏】言韩信垓下击败项羽,事后以"十面埋伏"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

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推陈出新】韩信初投刘邦,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粮仓。相传汉军为能出汉中与项羽

争夺天下屯积了大量的粮食,很多粮食因天气潮湿而霉变。韩信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

士卒在每个粮仓前后各开一扇门,并规定粮食只准从前门进、后门出,这样先运进粮仓

的粮食就会被先运出去,周而复始就不会有粮食因长期堆积而变坏,韩信称之为"推陈出 新"。后人则形容禀弃旧有的方法或观念,启用新的有效的方法叫做推陈出新。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规模很大。语出《史记 淮阴侯列传》:"平旦,信建大将之旗

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素材运用之——韩信

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同一样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评价。在我的记忆里,"能屈能伸”这个词好像就是因为韩信才创造出来的。似乎,"韩信"就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对能屈能伸的最有力的说解: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看看人家韩信,当年能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后来还不是当上了刘邦的大将,比追随汉王多年,身经百战的樊唉和周勃还厉害!

事实上,在强权面前不做任何的抵抗而采取韩信的办法,双膝跪地从别人的裤档下爬过去,只能说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耻辱,算不上什么光荣的事情。试想,如果韩信后来毫无"成就",只是一个浑浑匪熏过日子的小混子,那么,人们会不会转而评价说:"那是一个从年轻时就不知廉耻的东西。"但是,我们却把韩信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的行为夸奖成多么了不起的举动,是不是因为韩信后来有权得势了?生活中常常有"豆腐渣"变成"一朵花"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感情惹的祸。(《可耻的韩信》节选)

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

韩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所以刘邦说他:"运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随便几个战役都是经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木婴渡军"、"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遗憾的是他不知道在形式发生转折的时候改变自己,最终成了悲剧英雄。

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洞悉时势变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2003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转折》节选)

话题3:性格与命运 材料加工:

韩信之死令人扼腕叹息,探究其悲剧成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论证的焦点,或集中于对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或是对韩信反叛与否的辩驳,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韩信悲剧的构成,以刘邦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只是一个方面,最直接的原因当归为韩信自身的人格缺陷。韩信既有知恩图报的善良,也有睚眦必报的狭隘;既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才略,也有居功自傲、利令智昏的市井之气。这种英雄才气与市井气的二律背反是其人格的突出特点,也是构成其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人格缺陷与韩信之死》节选)

话题4:人格 材料加工:

人常说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将才之过,是忍辱负重,是大才不拘小过,我却怀疑其中有谬误之处。

韩信受胯下辱时正值少年,当时他并不知道将来有子牙之谋,管仲之才,将来韩信成不成大事谁也不知道,如何便说他是大才不拘小过呢7所以,韩信受胯下之辱,与他后来的纵横沙场毫无关系。倒是后人通透了韩信的一生后,才牵强附会说韩信能忍辱以成大才。

韩信受胯下之辱实则是韩信厚颜无耻之举,缺乏气节之过。中国文化重视人格自尊,讲求骨气,"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早为国人所提倡。韩信丧失人格,正是体现于胯下之辱,

即使是后来韩信成就了将才功名,建立了赫赫功勋,仍然有很多的人骂他"无耻胯夫",何也?这难道不与他的人格丧失有关吗? 故我今日读史感叹:世人误传韩信受"胯下之辱"乃忍小谋大,误导久矣! 我不提倡世人学习韩信此举,是为倡导人格之贵重也。(《评论韩信》节选) 话题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材料加工: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尺虽比寸长,但也有不够长的时候:寸虽比尺短,但也有用得上场的时候。"金无足赤,玉有微暇","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都说明了这一道理。《史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有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问:"爱卿与朕孰能耶?"韩日:"若论带兵,上不如我,信将兵多多益善。"刘又问:"卿何故为我所御?”韩曰:"上善将将,信不及。"韩信的回答实在妙得很,既维护了皇帝老儿的面子,又说出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难怪刘邦听后得意得"嘿嘿"直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节选)

话题6:利益 材料加工:

韩信与钟离昧"素善",他为了改变自已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竟然拿了朋友的头去取悦刘邦,把朋友对他的信任出卖了,叫卖得一干二净。钟离昧的头却没有为他换来安宁,到了最后,还被当初最赏识他的萧何与吕后共同谋害了,连同他的九族,当时身为丞相的萧何,原是韩信的保荐人,应该说和韩信关系不错,这时候为了保全白己,不得不屈于吕后的意旨,诱杀韩信。结果,萧何就因诛韩信有功,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往今来,在利益面前,有为了大义不动心的吗?(《韩信被诛的真正原因》节选)

话题7:用人之道 材料加工:

太史公用如椽大笔活现了淮阴侯韩信一生沉雄悲壮的历史。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能够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决定鹿死谁手者,非淮阴侯韩信莫属。然而正是这位赫赫大将军,曾几何时命运多舛,历经坎坷,险些为历史大潮淹没、吞噬。且不说“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遭受“胯下之辱,人多厌之”:即使事楚之际,归汉之初,依然未能运交华盖。名位低浅,碌碌无为乃至始而亡楚归汉,继之归而复亡„„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淮阴侯韩信亡楚归汉,不正是一面历史明镜吗?他自己也照过镜子,被重用后也重用贤人、智者,哪怕被用者原是降将。广武君即是其人。韩信问计于他,说:“——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道明了用人的症结与真谛。所以,揭去亡、归二字头上的神秘面纱,不难看到,无论亡者、归者均系于一个”用“字,不“用”则亡,“用”则归也。(《韩信亡楚归汉浅议》节选)


相关内容

  • 三青团井陉分团与井陉县国民党党部的关系
  • 摘 要: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中国国民党史上,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组织.河北省井陉县三青团组织是国民党三青团组织的基层组织之一.蒋介石成立三青团有让其辅助国民党的意图.但三青团成立后,随着其组织势力的发展壮大,与国民党的矛盾越来越大,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党团之争成为国民党与三青团 ...

  • 井陉县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年度总结
  • 今年以来,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县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实施"五大战略".打造"三张名片"的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实功实做.整体推进.工作中贯穿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这条主线,突出"创建文明生态村. ...

  • 2012年县公安局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 本年来,县公安局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工作,全力维持好我县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国庆、十周年市庆等安保工作。加强公安干警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行政管理,做好民生服务。下面是我们一年来的工作总结:   一、认真履行职责,全力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稳定。   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主力军。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 ...

  • 象征性长跑启动仪式方案
  • 柳林县第二中学"心向北京,助力冬奥,不到长城非好汉" 象征性长跑活动启动仪式 开场白: 长跑属于有氧代谢,对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有很大帮助:长跑可以消除脑力疲劳,使我们情绪高昂.精力充沛:长跑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大家保持标准体重:长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磨练一个人持 ...

  • 石桥诗话丨你去过井陉的小卢沟桥吗?
  • 大石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至今已有237年历史,是当时井陉县城通往京师的京畿要道. 这个12孔的连孔平梁桥,共11墩12孔,长109米,高8米,宽6.4米,为井陉最大的古桥. 因桥身全部用大青石拱砌而成,因此人称大石桥. 大桥建成不久,清乾隆五十七年 ...

  • 东天门琐记
  • 箭括通天辟一门, 去天尺五蹑云根. 狼烽四起汹兵气, 鸟道千寻凿石痕. 曲径通幽新路辟, 丸泥塞险旧关存. 成安老将知兵者, 隘口何无劲卒屯. 这就是东天门.这首清光绪年间正定府学教授赵文濂所作的诗,将一个东天门可谓描绘得淋漓尽致,描绘得如入实境. 东天门离河北省井陉县城不足10华里,因其位于乡下通 ...

  • 背水一战的典故是什么 背水一战的主角是谁
  • 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那么背水一战的典故是什么?背水一战的主角是谁,下面就由历史网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史记·淮阴侯列传>:" ...

  •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晋察冀邻区特别党部
  • 在河北省档案馆民国时期的珍藏档案中,有这样一份档案:<中国国民党晋察冀邻区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自三十五年二月至三十六年八月),这份当时被国民党标明绝密级的档案,内容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共八部分,全面详细记载了中国国民党晋察冀邻区特别党部这个特务组织的建立.人事.各 ...

  • 河北工人报
  • 太行深处"石头村" 稿件来源:河北工人报  作者: 古石街 清凉阁 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楼 在井陉,用石料建屋的村落很多,但提起"石头村",人们首先想到的只有一个村子,那就是于家村. 于家村坐落在河北省井陉县西部的太行山深处,四面环山,平地不足一平方公里.全村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