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 “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便秘通、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5.津亏血少证

治法: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多选用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肠道实热可加针刺合谷、曲池;肠道气滞可加刺中脘、行间;脾气虚弱加针脾俞、胃俞;脾肾阳虚可艾灸神阙、气海。

2.耳针疗法:常用胃、大肠、小肠、直肠、交感、皮质下、三焦等穴位,一次取 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2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10次,每次3min。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摩、揉法等。

(四)外治法

1.灌肠疗法:常用药物:番泻叶30g 水煎成150~200mL,或大黄10g加沸水 150~200mL,浸泡10min 后,加玄明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去渣,药液温度控制在40℃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肛管插入 10~15cm后徐徐注入药液,保留20min后,排出大便,如无效,间隔3~4h重复灌肠,适用于腹痛、腹胀等便秘急症,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的患者。

2.敷贴疗法:辨证选用药物敷贴。如实证多用大黄粉、甘遂末、芒硝等,虚寒证多用附子、丁香、胡椒等。

3.生物反馈疗法:在模拟排便的情况下将气囊塞入直肠并充气,再试图将其排出,同时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压力和肌电活动,让患者了解哪些指标不正常,然后通过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运动等训练,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断调整 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收缩的障碍 肛门矛盾收缩或肛门不恰当的松弛,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治疗、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

(六)护理调摄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消失。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无症状。

轻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中医证候评价: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临床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3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评价方法

1.门诊当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2.门诊2~7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3.门诊8~14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4.门诊15~21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5.门诊22~28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 “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便秘通、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5.津亏血少证

治法: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多选用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肠道实热可加针刺合谷、曲池;肠道气滞可加刺中脘、行间;脾气虚弱加针脾俞、胃俞;脾肾阳虚可艾灸神阙、气海。

2.耳针疗法:常用胃、大肠、小肠、直肠、交感、皮质下、三焦等穴位,一次取 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2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10次,每次3min。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摩、揉法等。

(四)外治法

1.灌肠疗法:常用药物:番泻叶30g 水煎成150~200mL,或大黄10g加沸水 150~200mL,浸泡10min 后,加玄明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去渣,药液温度控制在40℃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肛管插入 10~15cm后徐徐注入药液,保留20min后,排出大便,如无效,间隔3~4h重复灌肠,适用于腹痛、腹胀等便秘急症,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的患者。

2.敷贴疗法:辨证选用药物敷贴。如实证多用大黄粉、甘遂末、芒硝等,虚寒证多用附子、丁香、胡椒等。

3.生物反馈疗法:在模拟排便的情况下将气囊塞入直肠并充气,再试图将其排出,同时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压力和肌电活动,让患者了解哪些指标不正常,然后通过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运动等训练,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断调整 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收缩的障碍 肛门矛盾收缩或肛门不恰当的松弛,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治疗、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

(六)护理调摄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消失。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无症状。

轻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中医证候评价: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临床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3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评价方法

1.门诊当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2.门诊2~7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3.门诊8~14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4.门诊15~21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5.门诊22~28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相关内容

  • 2012老年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老 年 病 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 录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73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77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 ...

  • 肿瘤科 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 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NCCN 胰腺癌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推荐细胞学/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 胰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 剖腹探查.腹腔镜探查.胰腺穿刺采得胰腺活检组织标本,大网膜.肝等部位转移灶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胰腺癌者. 淋巴结.腹壁或 ...

  •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 ...

  • 2017 开工利是
  • 新 年 新 气 象 科  室 特色针灸 肌肉.骨关节疼痛 孕前产后调理 女性经络美容美体 儿童体质调理 乳腺调理 医疗级别到家服务 特色针灸 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几千年的历史,是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古老医学. 在现代西方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

  • 2010年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 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7 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14 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 ...

  • 中医门诊诊疗常规
  • 中医门诊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1绝经前后诸证(中医病证分类编码:BFY220)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 ...

  • 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 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引导中医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中医药工作总体部署,-继续开 ...

  • 骨伤科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明显外伤史. (2)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或皮下瘀斑. (3)膝关节内侧压痛,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完全断裂时膝 ...

  • 河南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试行)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推进我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委<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