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一.推断题解题必备知识点

1. 特殊性质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 2 ,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O 2,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 密度最小的气体 H 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 2 , 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CO 2 , 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SO 2 ,NO2 , CO , NO, O3 , 不可燃,也不助燃的气体 N2 ,CO 2,稀有气体 ,最理想燃料 H 2 ,理想的原因放热多,无污染,来

源广, ,未广泛使用原因 造价高,储存难 ;煤气成分 CO ,天然气成分 CH4 ,造成酸雨的气

体 SO 2 ,NO2 ,地球上、人体中含量最多物质是水;最常用的灭火剂是水可燃性气体 H 2 ,CO , CH 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22. 特殊颜色:

; 白色固体 Mgo , P2O 5 ;银白色固体 Mg,Fe , 淡黄色固体 S 红色固体3. 特殊的反应条件

(1) 催化剂MnO22)直流电(3) 加热 2KMnO 4

C + O 2

2CO + O 2点燃加热 点燃点燃K 2MnO 4 + MnO 2 + O 2↑ (4)点燃3Fe + 2O 2 点燃点燃 Fe 3O 4 , 4P + 5O 2 点燃点燃 2P 2O 5 CO 2(充分燃烧) , 2C + O 2 2CO 2 点燃2CO (不充分燃烧)2H 2 + O 2 点燃2H 2O , 4.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1)H 2O 2

H 2O ; CO CO 2 ;

5. 特殊状态: 常见液体常见气体2, 242

6.氧三角及化学方程式: 碳三角及化学方程式

(1)氧三角: H 2O 2 (2) 碳三角:C (O 2)

H 2O O 2 CO 2

7. 能互相转化的物质:H 20 2(H2);

8. 有水生成的反应: 点燃 9. 有CO 2生成的反应:C + O 2 2 ; 2CO + O 2 2CO 2 ;

二.空气、氧气知识点:

1.(1)空气成分: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食品中常充入氮气。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氧气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炼钢、炼铁 (均利用化学性质)

1

点燃

(4)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作电光源(利用物理性质)

(5)验证空气中氧气占1/5的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中氧气,且生成固体,使瓶中压强减小,故倒吸入水的体积即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若实验中测定氧气含量偏小,原因可能是:红磷量少;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了。若实验中测定氧气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止水夹没夹紧。能否用木炭、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木炭、硫燃烧时生成气体,使瓶中压强几乎不变。

(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要点: 先连仪器再查气密性,均匀加热,排水取气时先撤导管后撤灯(防水倒吸,试管炸裂)

(7) O 2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待测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气体为氧气。

O 2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8) 收集气体:排水法(O 2、H 2);向上排空气法(O 2、CO 2);向下排空气(H 2、CH 4); 收集纯净氧气应用排水法;用此法收集不满的原因可能是未等连续均匀冒泡就收集了

(9) (10)氧气中燃烧现象:铁:剧烈燃烧并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磷:剧烈燃烧并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和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碳:剧烈燃烧并放热,发白光,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2.描述实验现象注意的问题:

(1)不能说出生成物名称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磷燃烧不能说“雾”

(4)硫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5)碳在空气中不发白光

3.简答题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原因: (2)用双氧水制氧气时,短时间内没有气泡原因: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集气瓶底炸裂原因:

(4)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冷水倒吸试管炸裂原因:

(5)收集氧气很长时间收集不满的原因: 、

(6)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

(7)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两种制氧方法较好的是 ,原因是

(8)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氢气:

答案:

(1)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没加二氧化锰催化剂 (3)集气瓶底没放水

(4)排水法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取出导管了

(5)装置漏气或药品不够了(6)集气瓶未装满水;未等连续均匀冒泡就收集了

(7)过氧化氢,原因是装置简单,不用加热,节约能源

(8)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瓶待测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木条不变,则为空气;若木条熄灭,则为二氧化碳;若气体燃烧,则为氢气。

三、化学基本实验与探究

1、试管:固体加热略向下,液体加热45º(向上倾斜45度角)

2、药品的取用:(1)往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取用: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倾斜、两口紧挨;

3、常用仪器中:(123)

2

不能加热的:量筒、集气瓶、漏斗;

4、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液体体积的“1/3”; 酒精灯内酒精不超过“2/3”,

5、托盘天平:左物右码放纸上(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 称量数据10克药品,称量过程中指针向左偏,应取出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6最低点保持水平再读数,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实际少,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多。

因MnO 2能改变H 2O 2分解速度,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能做H 2O 2的催化剂.

四.基本概念

1.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铜汞+2铝+3;亚铁+2铁+3价;通常氧为-2价,氯在最后-1价,单质零价永不变。硫酸根 SO 4碳酸根 CO 3 -2价;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 3 -1价,铵根 NH 4 +1价。

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反应条件:催化剂、点燃、加热、高温、常温

事例:燃烧、生锈、腐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1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类型

从得氧和失氧角度看: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物理变化:如三态变化、挥发、溶解、能的转化

(2)物质性质 物理性质:如色、态、味、熔沸点、硬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

练习:

1.下列物质用途体现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稀有气体做电光源(物性);(2)氮气、稀有气体作食品保护气(化性);(3)液氮作冷冻剂(物性)

(4)氧气医疗急救(化性);(5)氧气炼钢、气焊(助燃性,化性);(6)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化性)

(7)干冰人工降雨、做制冷剂(物性) (8)天然气、氢气、酒精作燃料(可燃性,化性)

(9)铜作导线(导电性,物性); (10)铁作铁锅(导热性,物性)

3

[练习1] 过碳酸钠固体化学式为2Na 2CO 3·3H 2O 2,有关该化合物叙述如下。

①外观为白色固体②稳定性较差,100℃ 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③易溶于水,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和碳酸钠溶液,④低温下有漂白作用,可做洗涤助剂,⑤1%的过碳酸钠溶液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上述叙述中属于过碳酸钠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

主要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答案:①;②③;④⑤)

(1)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或新分子)生成;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

(2)化合反应:多变一 ; 分解反应:一变多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的物质。(探究催化剂需探究一变二不变工三个实验)如下:

【提出假设】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 带火星的带火星的实验一:步骤如下: 2

(1)操作①的现象 ;操作②现象为有气泡,木条复燃。

(2)通过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二:(3)待实验一完成后,将试管中的残留物过滤,称量干燥滤渣,发现质量仍为2g。此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实验三:(4)将实验二的滤渣重新加入到另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此步实验结论是 。

【实验结论】(5)通过以上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气泡很慢,木条不复燃(2)水泥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水泥快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4)水泥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5)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氯化铁 硫酸亚铁硫酸铁 碳酸钙 硝酸铵

硫酸铝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五氯化磷

二氧化锰 四氧化三铁 五氧化二磷 一氧化氮

水锰酸钾 MgO AgNO 3 CaCl 2 Cu (OH)2

3.下列物质的符号与名称都正确的是A . 氧化铜CuO 2 B. 氢气H C. 氯化铁FeCl 2 D. 钠Na

4.判断下列符号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2NaCO 3 氢气K 2NO 3 CuOH 2 AlSO 4HO 2 FeCl 3 氦气

5.原子序号为6, 8,12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符号是 ,名称是

4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一.推断题解题必备知识点

1. 特殊性质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 2 ,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O 2,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 密度最小的气体 H 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 2 , 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CO 2 , 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SO 2 ,NO2 , CO , NO, O3 , 不可燃,也不助燃的气体 N2 ,CO 2,稀有气体 ,最理想燃料 H 2 ,理想的原因放热多,无污染,来

源广, ,未广泛使用原因 造价高,储存难 ;煤气成分 CO ,天然气成分 CH4 ,造成酸雨的气

体 SO 2 ,NO2 ,地球上、人体中含量最多物质是水;最常用的灭火剂是水可燃性气体 H 2 ,CO , CH 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22. 特殊颜色:

; 白色固体 Mgo , P2O 5 ;银白色固体 Mg,Fe , 淡黄色固体 S 红色固体3. 特殊的反应条件

(1) 催化剂MnO22)直流电(3) 加热 2KMnO 4

C + O 2

2CO + O 2点燃加热 点燃点燃K 2MnO 4 + MnO 2 + O 2↑ (4)点燃3Fe + 2O 2 点燃点燃 Fe 3O 4 , 4P + 5O 2 点燃点燃 2P 2O 5 CO 2(充分燃烧) , 2C + O 2 2CO 2 点燃2CO (不充分燃烧)2H 2 + O 2 点燃2H 2O , 4.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1)H 2O 2

H 2O ; CO CO 2 ;

5. 特殊状态: 常见液体常见气体2, 242

6.氧三角及化学方程式: 碳三角及化学方程式

(1)氧三角: H 2O 2 (2) 碳三角:C (O 2)

H 2O O 2 CO 2

7. 能互相转化的物质:H 20 2(H2);

8. 有水生成的反应: 点燃 9. 有CO 2生成的反应:C + O 2 2 ; 2CO + O 2 2CO 2 ;

二.空气、氧气知识点:

1.(1)空气成分: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食品中常充入氮气。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氧气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炼钢、炼铁 (均利用化学性质)

1

点燃

(4)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作电光源(利用物理性质)

(5)验证空气中氧气占1/5的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中氧气,且生成固体,使瓶中压强减小,故倒吸入水的体积即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若实验中测定氧气含量偏小,原因可能是:红磷量少;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了。若实验中测定氧气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止水夹没夹紧。能否用木炭、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木炭、硫燃烧时生成气体,使瓶中压强几乎不变。

(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要点: 先连仪器再查气密性,均匀加热,排水取气时先撤导管后撤灯(防水倒吸,试管炸裂)

(7) O 2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待测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气体为氧气。

O 2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8) 收集气体:排水法(O 2、H 2);向上排空气法(O 2、CO 2);向下排空气(H 2、CH 4); 收集纯净氧气应用排水法;用此法收集不满的原因可能是未等连续均匀冒泡就收集了

(9) (10)氧气中燃烧现象:铁:剧烈燃烧并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磷:剧烈燃烧并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和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碳:剧烈燃烧并放热,发白光,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2.描述实验现象注意的问题:

(1)不能说出生成物名称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磷燃烧不能说“雾”

(4)硫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5)碳在空气中不发白光

3.简答题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原因: (2)用双氧水制氧气时,短时间内没有气泡原因: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集气瓶底炸裂原因:

(4)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冷水倒吸试管炸裂原因:

(5)收集氧气很长时间收集不满的原因: 、

(6)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

(7)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两种制氧方法较好的是 ,原因是

(8)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氢气:

答案:

(1)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没加二氧化锰催化剂 (3)集气瓶底没放水

(4)排水法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取出导管了

(5)装置漏气或药品不够了(6)集气瓶未装满水;未等连续均匀冒泡就收集了

(7)过氧化氢,原因是装置简单,不用加热,节约能源

(8)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瓶待测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木条不变,则为空气;若木条熄灭,则为二氧化碳;若气体燃烧,则为氢气。

三、化学基本实验与探究

1、试管:固体加热略向下,液体加热45º(向上倾斜45度角)

2、药品的取用:(1)往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取用: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倾斜、两口紧挨;

3、常用仪器中:(123)

2

不能加热的:量筒、集气瓶、漏斗;

4、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液体体积的“1/3”; 酒精灯内酒精不超过“2/3”,

5、托盘天平:左物右码放纸上(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 称量数据10克药品,称量过程中指针向左偏,应取出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6最低点保持水平再读数,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实际少,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多。

因MnO 2能改变H 2O 2分解速度,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能做H 2O 2的催化剂.

四.基本概念

1.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铜汞+2铝+3;亚铁+2铁+3价;通常氧为-2价,氯在最后-1价,单质零价永不变。硫酸根 SO 4碳酸根 CO 3 -2价;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 3 -1价,铵根 NH 4 +1价。

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反应条件:催化剂、点燃、加热、高温、常温

事例:燃烧、生锈、腐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1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类型

从得氧和失氧角度看: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物理变化:如三态变化、挥发、溶解、能的转化

(2)物质性质 物理性质:如色、态、味、熔沸点、硬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

练习:

1.下列物质用途体现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稀有气体做电光源(物性);(2)氮气、稀有气体作食品保护气(化性);(3)液氮作冷冻剂(物性)

(4)氧气医疗急救(化性);(5)氧气炼钢、气焊(助燃性,化性);(6)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化性)

(7)干冰人工降雨、做制冷剂(物性) (8)天然气、氢气、酒精作燃料(可燃性,化性)

(9)铜作导线(导电性,物性); (10)铁作铁锅(导热性,物性)

3

[练习1] 过碳酸钠固体化学式为2Na 2CO 3·3H 2O 2,有关该化合物叙述如下。

①外观为白色固体②稳定性较差,100℃ 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③易溶于水,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和碳酸钠溶液,④低温下有漂白作用,可做洗涤助剂,⑤1%的过碳酸钠溶液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上述叙述中属于过碳酸钠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

主要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答案:①;②③;④⑤)

(1)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或新分子)生成;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

(2)化合反应:多变一 ; 分解反应:一变多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的物质。(探究催化剂需探究一变二不变工三个实验)如下:

【提出假设】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 带火星的带火星的实验一:步骤如下: 2

(1)操作①的现象 ;操作②现象为有气泡,木条复燃。

(2)通过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二:(3)待实验一完成后,将试管中的残留物过滤,称量干燥滤渣,发现质量仍为2g。此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实验三:(4)将实验二的滤渣重新加入到另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此步实验结论是 。

【实验结论】(5)通过以上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气泡很慢,木条不复燃(2)水泥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水泥快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4)水泥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5)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氯化铁 硫酸亚铁硫酸铁 碳酸钙 硝酸铵

硫酸铝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五氯化磷

二氧化锰 四氧化三铁 五氧化二磷 一氧化氮

水锰酸钾 MgO AgNO 3 CaCl 2 Cu (OH)2

3.下列物质的符号与名称都正确的是A . 氧化铜CuO 2 B. 氢气H C. 氯化铁FeCl 2 D. 钠Na

4.判断下列符号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2NaCO 3 氢气K 2NO 3 CuOH 2 AlSO 4HO 2 FeCl 3 氦气

5.原子序号为6, 8,12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符号是 ,名称是

4


相关内容

  • 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工作思路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二、常规工作1、 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坚持每周活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 ...

  • 关于初三和新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说明
  • 关于初三和新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说明 一.衔接课程设置目的: 初三和新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设置,是利用学生在2012年暑假的空闲时间,为已经初三毕业即将升入高一的学生精心准备的课程.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减少学生在高一学习化学时的困难,预防在高一学习化学学科时因学习困难造成成绩下滑:二是避免在2012年暑 ...

  • 初三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 初三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中学 ****** 新的学年马上开始了,为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 ...

  •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上
  •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章少文 一.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只有一个班,为初三(4)班,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 ...

  •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2
  • 初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王 峰 一.本次考试试题的基本特点掌握了以下的原则: 1.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难度题.都是送分送到手,化学试卷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可以说是很基础.起点也很低.比如试题中有关化学用语的填空题,基本实验操作 ...

  • 九年级化学教师发言稿
  • 篇一:九年级化学教师发言稿 九年 级化学教师发言稿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 作总结 期我继续担任九年 级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末考试的 情况来看,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 ...

  • 初三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 初三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 ...

  • 鲁教版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第三(第1_课时)
  •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第三节(第1 课时)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1. 能描述原子的构成. 2. 理解并记住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分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的原因. [课前准备] 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水通电为什么生成氢气和氧气. 2 ...

  •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教学。初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还是很不了解,所以我需要在教学上充分的对学生重点照顾,让学生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才是我要教学的关键,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学生就可以热爱化学,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能够做的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