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模板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级 会计学院 会计 班级: 会计1205 娄杨 学号: 2120122592 2015年8月25日

2015 年 8 月

对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综述

摘要:当参与者的信息并非完全时,将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问题相关研究中,通常假定委托人较代理人占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委托人不得不把工作交由他人去做。但代理人不会无偿替委托人做事,委托人必须向其支付报酬,当然明智的委托人也必定会对自己提供的报酬提出相应的要求。此时必须求得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为激励代理人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而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这就是委托代理问题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概述、委托代理关系和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四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 代理人

一、前言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是建立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它强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不一致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核心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近四十年来中外众多学者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已经使其发展成了一个较成熟的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

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1933年,美国学者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占公司总数量44%、财产的58%的企业是由并未握有公司股权的经理人员控制的,由此他们得出,现代公司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上已经为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经理革命”。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逐步分离而产生的。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指委托人把自己的事务交给其代理人代为处理而形成的委托人与代

理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二)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关于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亚当斯密早就有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他说:“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伙员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疏忽和浪费,常为股份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窦。”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不满阿罗—德布鲁体系中的企业“黑箱理论”而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目前,被大家所公认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包括: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Mirrless)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个得主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Akerlof)、史宾斯(Spence)、斯蒂格利茨(Stiglitz)。他们的研究使经济学家们对实际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有了根本的改进。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

委托代理理论遵循的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并以下面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

1.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

2.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

张维迎(1994)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两个假设是:(1)委托人对有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2)代理人的行为不易直接地被委托人观察到。

(四)委托代理理论的两个分支——实证代理理论和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在20 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学家们提出和发展了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委托代理理论。但是, 该理论有着两种明显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种是被称为实证手法的研究, 又称为“实证代理理论”, 其特点是凭借直觉, 侧重于分析签订契约和控制社会因素, 其开创者为Alchian、Demsetz、Jensen 和Mecking 等; 另一种是规范手法的研究, 又叫“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其特点

是使用正式的数学模型, 通过阐明各种模型所需的准确的信息假定, 来探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分配机制, 其开创者是Wilson、Spence 、Ross 和Hart 等。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促进, 本质上都致力于发展一种合约理论, 旨在使受自我利益驱动的代理人能以委托人的效用目标为准则, 使代理人成本最小化。

三、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了。”按照杰森和麦克林(1976)的定义,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种契约,根据这个契约,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用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并根据其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普拉特和泽克豪瑟(1985)则更简化了委托代理关系,他们认为只要一个人依赖另一个人的行动,那么委托代理关系便产生了。采取行动的一方即为代理人,受影响的一方即为委托人。Hart(1987)认为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

四、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代理人委托人双方目标函数不一致,而且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并监督,就会出现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委托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概念,他们指出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学的假设是人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定总是相同,而且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因而使得两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容易产生一种非协作。一方面由于委托人不可能对代理人做到完全激励,另一方面委托人对代理人实行监督的成本有可能大于其收益,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肯尼思·阿罗(1985)将委托代理问题区分为两种类型,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就是指代理人借委托人观察监督困难之机而采取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逆向选择就是代理人占有委托人所观察不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私人信息进行决策。

由于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来减少代理问题,让代理人的行动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伦德纳(1981)和罗宾斯泰英(1979)建立了动态博弈模型,强调了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能够保持长期的关系,双方有足够信心,那么帕累托一阶最有风险分担和激励是可以实现的。砝码(1980)提出利用代理人的市场声誉督促代理人努力工作,他认为代理人市场会对代理人行为产生约束作用,提高其违约成本。范里安(1991)提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另一种办法是利用潜在的代理人相互竞争,从而在代理人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平狄克、鲁宾菲尔德(2009)认为可以建立委托代理框架中的激励机制,他们分析了通过设计利润分享安排和奖金支付制度适于解决所有的委托代理问题。认为当直接衡量努力结果不可能时,奖励高水平的努力结果的激励结构能够使代理人追求所有者设定的目标。

五、委托代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经济理论。戴中亮(2004)认为委托代理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和风险的观点,从委托代理理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完善的信息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促进经济效益;组织的未来命运不仅和组织成员的自身行为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从而代理难以预计的风险。刘华、孙阿妞(2006)认为企业代理理论开创对企业内权力结构的标准化分析,弥补了两权分离理论的不足;建立了标准化模型,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它不仅区分了企业内的“委托人”和“代理人”,而且还说明了他们之间的权力和激励关系,使得许多现实问题都可以纳入到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中。但是很多学者越来越发现在实践中该理论存在一些缺陷。冯根福(2004)指出,委托代理理论是一种单委托代理理论,主要针对以股权分散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构建的公司治理理论,不适合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他重新提出和构建了一种大股东与代理人、小股东与代理人的双重代理理论。任勇(2007)认为委托代理理论假设委托代理双方的目标利益是冲突的。但是实际上委托人和代理人存在着目标利益的一致性,他们都希望把企业建设好,这样他们都能从中获益。这一点是委托代理理论无法解释的。王慧红、李伟红、杨淑君(2010)提出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风险责任不对等,经济学家总是站在所有者的立场考虑如何设计运用于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但是当人力

资本被提出后,经理人出让了自己的智力使用权,同时获得了所有者资产使用权。所有者和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双向的,双方既可互为委托人,又可互为代理人。他们在双向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合作决策模型。

综上,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解决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提供了分析的框架,但是社会合作的不断深化、产权结构的日趋复杂化,该理论已经显得有些过时而老套,也难以解释越来越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委托代理理论必须找到其新的发展方向,寻求更完善、更实用的理论改进。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伯利,米恩斯.现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M].台湾:台湾银行出版社,1982

[3]科斯,阿尔钦,罗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詹森,麦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中文载陈郁所有权、控制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8.5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6] 苏玉珠. 代理理论的形成及基本观点[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0 , 1

[7] 何亚东, 胡涛.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 , 3

[8] 向荣, 贾生华. 对代理理论的综述与反思[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 , 8

[9]普拉特,泽克豪瑟.委托人和代理人[M].英文版1985

[10]肯尼斯,阿罗.代理权经济学[M].英文版1985

[11]平迪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04

[13]刘华,孙阿妞.委托代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6.6

[14]冯根福.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4.12

[15]任勇.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经济问题,2007.7

[16]王慧红,李伟红,杨淑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合作决策模型[J].河北大学学报,2010.3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级 会计学院 会计 班级: 会计1205 娄杨 学号: 2120122592 2015年8月25日

2015 年 8 月

对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综述

摘要:当参与者的信息并非完全时,将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问题相关研究中,通常假定委托人较代理人占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委托人不得不把工作交由他人去做。但代理人不会无偿替委托人做事,委托人必须向其支付报酬,当然明智的委托人也必定会对自己提供的报酬提出相应的要求。此时必须求得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为激励代理人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而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这就是委托代理问题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概述、委托代理关系和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四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 代理人

一、前言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是建立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它强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不一致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核心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近四十年来中外众多学者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已经使其发展成了一个较成熟的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

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1933年,美国学者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占公司总数量44%、财产的58%的企业是由并未握有公司股权的经理人员控制的,由此他们得出,现代公司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上已经为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经理革命”。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逐步分离而产生的。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指委托人把自己的事务交给其代理人代为处理而形成的委托人与代

理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二)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关于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亚当斯密早就有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他说:“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伙员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疏忽和浪费,常为股份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窦。”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不满阿罗—德布鲁体系中的企业“黑箱理论”而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目前,被大家所公认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包括: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Mirrless)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个得主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Akerlof)、史宾斯(Spence)、斯蒂格利茨(Stiglitz)。他们的研究使经济学家们对实际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有了根本的改进。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

委托代理理论遵循的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并以下面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

1.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

2.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

张维迎(1994)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两个假设是:(1)委托人对有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2)代理人的行为不易直接地被委托人观察到。

(四)委托代理理论的两个分支——实证代理理论和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在20 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学家们提出和发展了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委托代理理论。但是, 该理论有着两种明显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种是被称为实证手法的研究, 又称为“实证代理理论”, 其特点是凭借直觉, 侧重于分析签订契约和控制社会因素, 其开创者为Alchian、Demsetz、Jensen 和Mecking 等; 另一种是规范手法的研究, 又叫“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其特点

是使用正式的数学模型, 通过阐明各种模型所需的准确的信息假定, 来探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分配机制, 其开创者是Wilson、Spence 、Ross 和Hart 等。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促进, 本质上都致力于发展一种合约理论, 旨在使受自我利益驱动的代理人能以委托人的效用目标为准则, 使代理人成本最小化。

三、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了。”按照杰森和麦克林(1976)的定义,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种契约,根据这个契约,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用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并根据其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普拉特和泽克豪瑟(1985)则更简化了委托代理关系,他们认为只要一个人依赖另一个人的行动,那么委托代理关系便产生了。采取行动的一方即为代理人,受影响的一方即为委托人。Hart(1987)认为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

四、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代理人委托人双方目标函数不一致,而且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并监督,就会出现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委托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概念,他们指出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学的假设是人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定总是相同,而且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因而使得两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容易产生一种非协作。一方面由于委托人不可能对代理人做到完全激励,另一方面委托人对代理人实行监督的成本有可能大于其收益,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肯尼思·阿罗(1985)将委托代理问题区分为两种类型,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就是指代理人借委托人观察监督困难之机而采取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逆向选择就是代理人占有委托人所观察不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私人信息进行决策。

由于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来减少代理问题,让代理人的行动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伦德纳(1981)和罗宾斯泰英(1979)建立了动态博弈模型,强调了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能够保持长期的关系,双方有足够信心,那么帕累托一阶最有风险分担和激励是可以实现的。砝码(1980)提出利用代理人的市场声誉督促代理人努力工作,他认为代理人市场会对代理人行为产生约束作用,提高其违约成本。范里安(1991)提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另一种办法是利用潜在的代理人相互竞争,从而在代理人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平狄克、鲁宾菲尔德(2009)认为可以建立委托代理框架中的激励机制,他们分析了通过设计利润分享安排和奖金支付制度适于解决所有的委托代理问题。认为当直接衡量努力结果不可能时,奖励高水平的努力结果的激励结构能够使代理人追求所有者设定的目标。

五、委托代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经济理论。戴中亮(2004)认为委托代理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和风险的观点,从委托代理理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完善的信息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促进经济效益;组织的未来命运不仅和组织成员的自身行为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从而代理难以预计的风险。刘华、孙阿妞(2006)认为企业代理理论开创对企业内权力结构的标准化分析,弥补了两权分离理论的不足;建立了标准化模型,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它不仅区分了企业内的“委托人”和“代理人”,而且还说明了他们之间的权力和激励关系,使得许多现实问题都可以纳入到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中。但是很多学者越来越发现在实践中该理论存在一些缺陷。冯根福(2004)指出,委托代理理论是一种单委托代理理论,主要针对以股权分散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构建的公司治理理论,不适合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他重新提出和构建了一种大股东与代理人、小股东与代理人的双重代理理论。任勇(2007)认为委托代理理论假设委托代理双方的目标利益是冲突的。但是实际上委托人和代理人存在着目标利益的一致性,他们都希望把企业建设好,这样他们都能从中获益。这一点是委托代理理论无法解释的。王慧红、李伟红、杨淑君(2010)提出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风险责任不对等,经济学家总是站在所有者的立场考虑如何设计运用于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但是当人力

资本被提出后,经理人出让了自己的智力使用权,同时获得了所有者资产使用权。所有者和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双向的,双方既可互为委托人,又可互为代理人。他们在双向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合作决策模型。

综上,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解决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提供了分析的框架,但是社会合作的不断深化、产权结构的日趋复杂化,该理论已经显得有些过时而老套,也难以解释越来越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委托代理理论必须找到其新的发展方向,寻求更完善、更实用的理论改进。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伯利,米恩斯.现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M].台湾:台湾银行出版社,1982

[3]科斯,阿尔钦,罗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詹森,麦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中文载陈郁所有权、控制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8.5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6] 苏玉珠. 代理理论的形成及基本观点[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0 , 1

[7] 何亚东, 胡涛.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 , 3

[8] 向荣, 贾生华. 对代理理论的综述与反思[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 , 8

[9]普拉特,泽克豪瑟.委托人和代理人[M].英文版1985

[10]肯尼斯,阿罗.代理权经济学[M].英文版1985

[11]平迪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04

[13]刘华,孙阿妞.委托代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6.6

[14]冯根福.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4.12

[15]任勇.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经济问题,2007.7

[16]王慧红,李伟红,杨淑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合作决策模型[J].河北大学学报,2010.3


相关内容

  • 文献综述模板(论文类)
  • 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 ...

  • 文献综述模板(格式模板)
  •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为"文献综述"上下各留一空行,宋体,三号字,居中,加粗.行间距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0行,无缩进. (空一行) 文献综述 (空一行) 前□□言 (空一行) 前言之下留一空行,宋体,小三号字,居中,加粗.行间距固定值22磅,段 ...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 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 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 ...

  • 期末考试论文模板
  •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核 文 献 综 述 毕业论文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文献综述正文格式: 一.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号,标题用黑体小二居中) 1.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1)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 (除各级标题外,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行距设置为1.25倍) 应该如 ...

  • 研究生"文献综述",管理办法,登记表模板
  • 硕士生"文献综述"管理办法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每个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二学期要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合计1.0学分.为了增强实际效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加强对文献综述的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 文献综述内容 由导师指定一定数量(包括学生自己查阅)的中.英 ...

  • 博士综合考试模板2014.9.24
  • 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 试卷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生物工程学院 专 业: 综合评定成绩: 试卷评语: 考试委员会 主席(签名) 考试委员会 委员(签名) 考试委员会 委员(签名 ) 考试日期:20 年 月 日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试题 1.文献综述(模板见下,具体的将 ...

  • 宁波大学文献综述模板_法学院_本部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 献 综 述 题目保障性住房供给途径分析--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班 级 11政治班 学 号 116020241 姓 名 王荻帆 指导教师张慧芳 开题日期2014.10.25 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 ...

  • 毕业设计模板(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
  • Ⅱ.文献综述 (小初,黑体) <正文题目>文献综述(三号,黑体) 关键词:(小四,宋体:标题加黑,内容不加黑 Literature review on --(三号,Arial) Abstract: (小四,字体为Arial:标题加黑,内容不加黑) Keywords: (小四,字体为Ari ...

  • 8软件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模板
  • 文献综述 题 目 论文完整题目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软件工程(Java技术)07-01 学 号 [1**********]3 院 (系) 软件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 完成时间 ****年 3月 25日 综述题目 1 ******** 1.1 *** ************ ...

  • 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⒈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⒉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 ⒊必要性:所选课题应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⒋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