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途径

当前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与构建

和谐民族关系的途径

马 炜

(云南大学 民族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中图分类号:G95ΠD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9)06-0107-03

  当今世界约二百个国家中拥有大约五千个民族,很少有国家和民族是完全重合的。相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尽管全球化的括政治、经济、,跨地区、前,、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的基本单元,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国内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紧密相关的。无法想象那些民族关系不和谐、民族矛盾尖锐甚至民族冲突不断的国家能够很好地发展。同样,国家内部的各个民族的各种利益保障也依赖于国家良好的有关民族关系的制度安排。

民族,就其实体而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以及民族关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民族以及民族关系的认识也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把握。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就中国而言,56个民族是在共同创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

化、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现在,。、、感情和信任不断深化,全。

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们共同体可以是多样的,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人们共同体划分为种族、族群或民族等。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得无论那一种划分都使人的群体具有这两重属性。就自然性的一面来说,可以有血缘或人种关系,但真正重要的是这些群体的社会性关系。即使是所谓种族,也是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表达。就中国而言,从历史到今天,考量人群划分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文化,不是血缘或种族,这就为民族关系平等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族群则是可以根据某一特定的目的,找出一定的共性即时加以表达,是一个很不稳定、表述意义很不明晰的概念。

必须明确的是,在中国范围内被认定为一个民族也就意味着是被国家赋予法律地位的特殊的社会次级群体,因此该群体一定的利益诉求可以得到有效的合法的表达。从建设政治文明、物

 收稿日期:2009-11-02

),男,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马 炜(1963— 

107

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者有机统一的人类文明来看,这就为国内少数群体的权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并使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能够真正得到实现。国家对各民族身份的确认使各民族人们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真正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成为现实,这就为实现将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具有人类普适性价值的和谐社会目标提供了现实的法理上的保证。各民族按照宪法及各项法规赋予的地位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行动就是合法的,也是合乎人类文明共同遵循的有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理念。尽管中国还有许多民族关系问题亟待解决,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政策为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多民族国家解决其国内民族问题,保证少数群体的权益提供了范例。

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的整体性问题,从本质上来看是权益分配的关系。中国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56个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这样几种形式。中国的民族关系的本质核心是由国家赋予法律地位的群体间的社会关系,国家所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以及调整民族关系的目标和理念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也与当前国际社会倡导的文化多元主义取向不谋而合。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中国各民族分布格局不仅体现在外部形式上,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谈论民族问题都不能不考虑中国56个民族多元共生这一基本形态。

要实现民族关系和谐的目标,就必须明确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因素是与政治、经济、文108

化、社会、生态等每一个方面紧密相关的。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问题的解决都要从是否有利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角度进行把握。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是总体问题的一个方面。

中国各民族间的政治平等已经实现,民族间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及差异不仅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在绝大多数地区,中国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的,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是56个民族的共同心愿。但民族关系中的不和谐情况也是存在的,由一般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的冲突的情况可能在一些地方发生。

,社会主义,,也是问题的突发阶段,民族之间关系的磨合正走向深入,及时解决问题,磨合之后就可能走向和谐,不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新办法,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中国民族关系正处于一个可能和谐、可能冲突的十字路口上。中国民族和谐关系的建立必须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实现。

维护国家统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必须坚持的政治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和谐民族关系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在忠诚于国家的基本原则下,建立一系列有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共识,积极探讨各民族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尊重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在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使多元的民族文化成为建设公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民族平等的各项措施必须在国家认同、公正有序的规范下进行。现在,要特别加强56个民族

都是国家主人的意识。充分理解各个民族都从属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国家整体利益是通过各个地方的具体利益体现出来的,各民族及各民族区域的利益只有在同时考虑国家整体利益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巩固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多民族共存的团体多元主义,在兼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坚持共同的价值体系和伦理规范。

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充分认识中国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地区差距、民族差距、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差距、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差距等问题,从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解决贫困问题。尊重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积极地参与市场经济建设,参与一个共同的经济体系,在资源开发、,。通过缩小地区发展程度,提高民族地区物质文明程度来化解矛盾。

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各种权利最终实现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开始体现。国家统一、富强,人民生活和谐幸福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努力建构以国家认同为基点、包容各民族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各民族人民都应该认识到只有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宝贵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人们在精神产品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应通过各种制度建设来提供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公共文化产品以满足各民族人民的文化需求。现在,正确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公民文化与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制定相应的有助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地区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充分满足各民族对精神产品日益增加的需要,而且能够使不同地区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相互间文化上的联系。

在给民族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不可避免地。保护。“二元式”的发展模式,使西部地区尽可能减少生态破坏,在当地民众付出不可避免的生态改变所带来的损失的同时,能真正获得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是中国能够实现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不论是否是民族地区、是否是民族工作部门,都应明确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责任编辑:燕 妮〕

109

当前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与构建

和谐民族关系的途径

马 炜

(云南大学 民族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中图分类号:G95ΠD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9)06-0107-03

  当今世界约二百个国家中拥有大约五千个民族,很少有国家和民族是完全重合的。相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尽管全球化的括政治、经济、,跨地区、前,、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的基本单元,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国内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紧密相关的。无法想象那些民族关系不和谐、民族矛盾尖锐甚至民族冲突不断的国家能够很好地发展。同样,国家内部的各个民族的各种利益保障也依赖于国家良好的有关民族关系的制度安排。

民族,就其实体而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以及民族关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民族以及民族关系的认识也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把握。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就中国而言,56个民族是在共同创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

化、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现在,。、、感情和信任不断深化,全。

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们共同体可以是多样的,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人们共同体划分为种族、族群或民族等。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得无论那一种划分都使人的群体具有这两重属性。就自然性的一面来说,可以有血缘或人种关系,但真正重要的是这些群体的社会性关系。即使是所谓种族,也是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表达。就中国而言,从历史到今天,考量人群划分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文化,不是血缘或种族,这就为民族关系平等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族群则是可以根据某一特定的目的,找出一定的共性即时加以表达,是一个很不稳定、表述意义很不明晰的概念。

必须明确的是,在中国范围内被认定为一个民族也就意味着是被国家赋予法律地位的特殊的社会次级群体,因此该群体一定的利益诉求可以得到有效的合法的表达。从建设政治文明、物

 收稿日期:2009-11-02

),男,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马 炜(1963— 

107

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者有机统一的人类文明来看,这就为国内少数群体的权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并使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能够真正得到实现。国家对各民族身份的确认使各民族人们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真正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成为现实,这就为实现将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具有人类普适性价值的和谐社会目标提供了现实的法理上的保证。各民族按照宪法及各项法规赋予的地位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行动就是合法的,也是合乎人类文明共同遵循的有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理念。尽管中国还有许多民族关系问题亟待解决,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政策为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多民族国家解决其国内民族问题,保证少数群体的权益提供了范例。

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的整体性问题,从本质上来看是权益分配的关系。中国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56个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这样几种形式。中国的民族关系的本质核心是由国家赋予法律地位的群体间的社会关系,国家所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以及调整民族关系的目标和理念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也与当前国际社会倡导的文化多元主义取向不谋而合。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中国各民族分布格局不仅体现在外部形式上,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谈论民族问题都不能不考虑中国56个民族多元共生这一基本形态。

要实现民族关系和谐的目标,就必须明确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因素是与政治、经济、文108

化、社会、生态等每一个方面紧密相关的。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问题的解决都要从是否有利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角度进行把握。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是总体问题的一个方面。

中国各民族间的政治平等已经实现,民族间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及差异不仅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在绝大多数地区,中国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的,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是56个民族的共同心愿。但民族关系中的不和谐情况也是存在的,由一般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的冲突的情况可能在一些地方发生。

,社会主义,,也是问题的突发阶段,民族之间关系的磨合正走向深入,及时解决问题,磨合之后就可能走向和谐,不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新办法,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中国民族关系正处于一个可能和谐、可能冲突的十字路口上。中国民族和谐关系的建立必须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实现。

维护国家统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必须坚持的政治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和谐民族关系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在忠诚于国家的基本原则下,建立一系列有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共识,积极探讨各民族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尊重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在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使多元的民族文化成为建设公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民族平等的各项措施必须在国家认同、公正有序的规范下进行。现在,要特别加强56个民族

都是国家主人的意识。充分理解各个民族都从属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国家整体利益是通过各个地方的具体利益体现出来的,各民族及各民族区域的利益只有在同时考虑国家整体利益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巩固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多民族共存的团体多元主义,在兼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坚持共同的价值体系和伦理规范。

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充分认识中国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地区差距、民族差距、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差距、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差距等问题,从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解决贫困问题。尊重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积极地参与市场经济建设,参与一个共同的经济体系,在资源开发、,。通过缩小地区发展程度,提高民族地区物质文明程度来化解矛盾。

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各种权利最终实现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开始体现。国家统一、富强,人民生活和谐幸福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努力建构以国家认同为基点、包容各民族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各民族人民都应该认识到只有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宝贵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人们在精神产品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应通过各种制度建设来提供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公共文化产品以满足各民族人民的文化需求。现在,正确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公民文化与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制定相应的有助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地区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充分满足各民族对精神产品日益增加的需要,而且能够使不同地区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相互间文化上的联系。

在给民族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不可避免地。保护。“二元式”的发展模式,使西部地区尽可能减少生态破坏,在当地民众付出不可避免的生态改变所带来的损失的同时,能真正获得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是中国能够实现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不论是否是民族地区、是否是民族工作部门,都应明确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责任编辑:燕 妮〕

109


相关内容

  • 论当前实施孝教育的意义
  • 摘要: 我国孝亲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但由于政治.经济.家庭结构及各种文化的影响,孝意识正被国人渐渐淡忘,所以重提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孝的内涵.孝教育的意义及孝教育途径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冀孝教育能够落在实处. 关键词: 孝 孝教育 意义 途径 孝,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 ...

  • 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 2006年第12期(总第186期) 教玄探圣 No.12,2006General,No.186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甘开鹏 (云南财贸学院法学院,昆明65022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他人的 ...

  •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 内容提要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

  •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殊规律研究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具有特殊性,体现出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和不稳定性.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民族意识具有浓厚性和易走向偏执.地缘关系的敏感性和民族关系的易受波动性的 ...

  • 我国民族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作者:金炳镐 中国民族报 2008年12期 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平等.团结.互助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 ...

  • 宗教慈善公益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 宗教慈善公益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洪伟李淑环 (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 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宗教界是社会公益事业不 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积极发展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是宗教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引导宗教界参与扶贫救灾.捐 ...

  • 自考公安管理论文题目总汇
  • 一.公安管理方向 1. 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效能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2. 公安机关大接访工作效果分析 3. 公安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研究 4. 试论基层公安机关走出经费保障困境的长效机制 5. 试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模式 6. 跨地区.多警种的警务协作模式研究 7. 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设想 8. ...

  • 和谐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和谐文化建设 与 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提升 柳礼泉 ,丁 蕾 ( 湖南大学 中国文化 软实力研 究 中心 ,湖 南 长沙 40 8) 10 2 摘要: 提升 国家文化软 实力是 当前我 国发展 文化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 和谐文化 的价值取向. 容 . 内 特点及功能等, 决定 了和谐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 ...

  • 大力推广普通话积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 大力推广普通话 积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郝平 在语言文字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时近年末,特地请大家拨冗前来,结合广泛开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一起总结今年的工作,研讨明年和今后工作,为2010年年度会的召开奠定基础.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今年,国家语委围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