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父亲词句

模块二:

初读《灰姑娘的故事》这节课,我认为是一节成功的课。同时使我深深感受到美国教育的模式,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采用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提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教学中以情感态度为主线,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怎样像美国教师一样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渗透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比如,我在教学《心中那盏灯》这篇课文时,创设多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父亲制作冰灯的辛苦,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自己的亲身感受体会父爱的伟大。从而实现课文主题的升华。

但我也认为这节课中学生读的时间少,有待于提高一下学生的朗读能力。

模块三

我不赞同“在教学中再没有选择传统教学媒体的必要”这一说法。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视听兼顾、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灵活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比如,我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远离北方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在教学《奇异的植物世界》这一课时,利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捕蝇草、水笛荷、哈哈树的奇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制作一课很适合的课件更费时, 因此,不能每课都用。但有的课不如传统教学媒体收到的效果好,比如,习作课,阅读课,传统的板书直观、明了,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媒体的选择应该应课而定,应该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模块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不被学生难住,能及时给学生解决问题,为教学服务,必须平时善于积累,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收集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我的收集原则是立足实际,日积月累。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积累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的:

1,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资源。教育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收集有用的资源。

2,利用学校的环境资源。学校的图书馆、黑板报、宣传栏,都是

我们可利用的资源。

3,立足文本资源。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研读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充分发掘教学教材,获取课堂所需资源,力争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报刊、杂志、教辅参考书等也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资源的好阵营。比如,我订阅的《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设计》等教学杂志对我平时的教学很有帮助。

4,还有信息量大的网络资源。我还利用网络下载或自制多媒体课件,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 比如,我经常登陆的网站有教师资源网,教育信息基础网等。

但在平时的积累中也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因为工作的繁忙,在农村学校上网不方便,有些课件也不能免费下载等,但我会从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写反思,跟同事交流,争取利用好每一份资源,为课堂服务。

模块五: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但我觉得案例中的三位老师他们的使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合理性:

案例一中的教师做法是不科学的。第一,他忽略了教材。学生一节课竟没有看过书上的内容,学生怎么会明白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什么,没有目标何谈教学效果。其次,他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一节让学生认识时分的数学课,不是艺术欣赏课,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观看图片而不对课堂重点进行讲解,做不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数学课重在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中的教师本希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果适得其反。其原因在于:(1)自身素质有限。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2)教师没有充分备好课。一个好的教师是可以做到能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的。这位教师在多媒体出现故障时,只是依靠别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迅速调整教学手段。

案例三中的教师教学设计出了问题。创设的情境没有达到启发性作用,反而给学生产生了误导。既然要讲的是连加、连减,你让小朋友手中的5个气球一起消失了,小朋友怎么联想到你连减的思路上去呢。多媒体是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服务的,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那还不如不用多媒体呢。

这三位教师都是重视课件,轻视教法,有些喧宾夺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制作高质量实用型的多媒体课件和恰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

课件的运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主导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更多地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掌握“适时、恰当、适度”的原则,正确制作、选择和恰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必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真正发挥其特殊功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作为老师,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掌握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度”;如何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以达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课件内容,提高课件实用性,课件的设计必须因课程和内容而异,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与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适当地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模块七:

读了案例材料《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我认为在小学作文中进行档案袋评价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下面针对这篇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优点有:(1)、档案袋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相互评价为主,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确积极性。(2)、档案袋评价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等多种形式展开,架起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心灵的桥梁,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档案袋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了他们审美情趣的能力。(4)、档案袋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比老师布置作业要求他去做更有效。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互改互评,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多数同学能很中肯地评价其他同学的日记。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少:1、有不能正确评价的,需加强指导;2、大部分家长不配合,认为这是老师的事情。3、学校应给予时间上的支持,这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采用“档案袋评价”这种形式帮助学困生。档案袋记录学困生在“一帮一结对互助组”每周、每月学习情况,有该生的自我评价,有帮扶同伴的评价,有老师的评价,对转化后进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时间长了学生渐渐失去兴趣,流于形式,出现了应付现象。为此我让各帮扶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每月评出转化学困生优秀小组进行奖励,极大地提

高了学生之间的帮扶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模块八:

在模块八阅读材料的学习中,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为此简单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广泛的知识与教育理论,善于思考教育问题并且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要有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要有爱心,淡泊名利,以培养好人才为己任。具有这些素质的老师就足以称之为是“教育家”。这正是当下教育中需要的人才,所以在“纲要”中提倡“教育家”办学,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举措。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在师德和业务水平两方面都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要师德高尚,表里如一,朴素大方。要有规范的,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在你优美的语言中受到熏陶教育。必须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理论,能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教授级”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成为一名“教授级”教师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对于阅读材料中提出的教师退出机制这个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对祖国的未来负责,为此“纲要” 基于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的判断强调要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让有能力的教师到教育一线上来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因各种原因跟不上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师应该做到妥善合理地安排,毕竟他们曾在教育一线上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如何对此进行评价得本着一切为了教育的原则,得需要科学、合理、公平的方法。

我通过对模块八的学习,深刻地知道,教师只有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好老师。我认为新时代的好老师应该是:

一、要有现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对教育有无限的爱,执着的追求,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

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都在发生着改变,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所以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才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培训学习就是改变教师时代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博览群书,精通专业,精湛技术,教师的知识渊博了,才能给学生传授,才能触类旁

通。

总之,我认为新时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工作上是务实的,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行动上有利于下一代健康与成长,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被大家公认的教师才是新时代的好老师。

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教师必然相对减少,所以一些不合格的教师可能被筛选出教师队伍,这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高素质的要求,同样要求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古人云:“长到老。学到老”这充分说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的地位也渐渐得以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的要求列入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续教育培训成为教师每年的必修课。由此看来,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1.“教育家”办学: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教育家”?我认为教育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爱教育、爱孩子;二是执著地热爱教育——一个不爱教育的人不可能成为教育家;三是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四是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五是能够提出独到的教育理念;六是出版有系统的、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述。关于教育家办学,我认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只有真正懂教育的人,才能办真正的教育。

2.“教授级”中小学教师:这样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应该具备的素养有:第一、要有规范的,诗一般的语言。只有语言素质好,课讲得精彩,学生才爱听,课堂秩序自然就会好;第二、必须较强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法等等,才能运用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有广泛的基础知识;第四、注重仪表、衣着,仪表必须干净、整齐、朴素、大方。

3.教师退出机制:随着适龄学龄人口的减少,一些不合格的教师可能要被筛选出教师队伍。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职业尚属一个比较稳定的岗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难免会有极少数教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放弃努力,不求上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退出机制的实行会增加教师的危机感,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不合格教师被筛选出教师队伍,也能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总之,我认为未来教师的培训,重点就是要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学者型”、“综合型”的教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网

络平台的“网络型”教师。选择了教师,我无悔无憾,也许教育家、教授级的目标都比较遥远,但是只要不断学习,努力追求,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

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

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父亲的爱是威严的、沉默的、忧郁的、深远的。

古老相传,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而父亲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父亲给了我一种启示,给了我教训,给了我一种暂时无法理解却收益终身的爱。而这种爱是父亲一生的付出。

.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祝福,然而却让我体会到父亲的那颗炽热的心,那背影更让我忘却了窗外的寒流,冬天似乎转瞬即逝。

父亲那瘦弱的身影,如同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踏上三尺讲台的今天,它都在提醒着我,要做知识的强者,做社会的真才……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为了子女呕心沥血的父亲,一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父亲。参加工作后,我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件事,那就是报答我的父亲。但八年来,我发现我从父亲那儿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父亲从不向我提任何要求,从不伸手向我要任何东西,而我需要的东西,父亲和母亲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我。

1.古老相传,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而父亲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父亲给了我一种启示,给了我教训,给了我一种暂时无法理解却收益终身的爱。而这种爱是父亲一生的付出。

2.无声无言,是父亲那炽热的心。

3.宽厚的肩背挡住寒流,冬天似乎已逝。

4.父亲的爱是威严、沉默、忧郁又是深远。

5.父爱如海,是深邃而难懂。西,父亲和母亲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我

父爱是一把钥匙,开启我心灵的枷锁

父爱是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父爱是 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父爱是 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

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父爱是一道光辉,让你的心灵即使濒临与黑暗也能看见光明大道;

父爱是一阵微风,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父亲的爱是威严的、沉默的、忧郁的、深远的。让你的思想即使沾上肮脏的污垢也能焕然一新。

父爱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里撑着. 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父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照亮我的行程.

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母亲给我的爱就像一阵阵轻柔的春风,温和又舒服。而父亲的对我的爱就像一棵大树,贴心又安心。

模块二:

初读《灰姑娘的故事》这节课,我认为是一节成功的课。同时使我深深感受到美国教育的模式,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采用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提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教学中以情感态度为主线,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怎样像美国教师一样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渗透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比如,我在教学《心中那盏灯》这篇课文时,创设多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父亲制作冰灯的辛苦,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自己的亲身感受体会父爱的伟大。从而实现课文主题的升华。

但我也认为这节课中学生读的时间少,有待于提高一下学生的朗读能力。

模块三

我不赞同“在教学中再没有选择传统教学媒体的必要”这一说法。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视听兼顾、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灵活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比如,我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远离北方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在教学《奇异的植物世界》这一课时,利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捕蝇草、水笛荷、哈哈树的奇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制作一课很适合的课件更费时, 因此,不能每课都用。但有的课不如传统教学媒体收到的效果好,比如,习作课,阅读课,传统的板书直观、明了,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媒体的选择应该应课而定,应该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模块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不被学生难住,能及时给学生解决问题,为教学服务,必须平时善于积累,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收集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我的收集原则是立足实际,日积月累。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积累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的:

1,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资源。教育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收集有用的资源。

2,利用学校的环境资源。学校的图书馆、黑板报、宣传栏,都是

我们可利用的资源。

3,立足文本资源。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研读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充分发掘教学教材,获取课堂所需资源,力争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报刊、杂志、教辅参考书等也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资源的好阵营。比如,我订阅的《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设计》等教学杂志对我平时的教学很有帮助。

4,还有信息量大的网络资源。我还利用网络下载或自制多媒体课件,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 比如,我经常登陆的网站有教师资源网,教育信息基础网等。

但在平时的积累中也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因为工作的繁忙,在农村学校上网不方便,有些课件也不能免费下载等,但我会从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写反思,跟同事交流,争取利用好每一份资源,为课堂服务。

模块五: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但我觉得案例中的三位老师他们的使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合理性:

案例一中的教师做法是不科学的。第一,他忽略了教材。学生一节课竟没有看过书上的内容,学生怎么会明白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什么,没有目标何谈教学效果。其次,他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一节让学生认识时分的数学课,不是艺术欣赏课,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观看图片而不对课堂重点进行讲解,做不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数学课重在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中的教师本希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果适得其反。其原因在于:(1)自身素质有限。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2)教师没有充分备好课。一个好的教师是可以做到能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的。这位教师在多媒体出现故障时,只是依靠别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迅速调整教学手段。

案例三中的教师教学设计出了问题。创设的情境没有达到启发性作用,反而给学生产生了误导。既然要讲的是连加、连减,你让小朋友手中的5个气球一起消失了,小朋友怎么联想到你连减的思路上去呢。多媒体是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服务的,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那还不如不用多媒体呢。

这三位教师都是重视课件,轻视教法,有些喧宾夺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制作高质量实用型的多媒体课件和恰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

课件的运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主导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更多地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掌握“适时、恰当、适度”的原则,正确制作、选择和恰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必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真正发挥其特殊功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作为老师,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掌握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度”;如何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以达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课件内容,提高课件实用性,课件的设计必须因课程和内容而异,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与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适当地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模块七:

读了案例材料《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我认为在小学作文中进行档案袋评价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下面针对这篇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优点有:(1)、档案袋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相互评价为主,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确积极性。(2)、档案袋评价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等多种形式展开,架起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心灵的桥梁,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档案袋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了他们审美情趣的能力。(4)、档案袋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比老师布置作业要求他去做更有效。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互改互评,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多数同学能很中肯地评价其他同学的日记。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少:1、有不能正确评价的,需加强指导;2、大部分家长不配合,认为这是老师的事情。3、学校应给予时间上的支持,这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采用“档案袋评价”这种形式帮助学困生。档案袋记录学困生在“一帮一结对互助组”每周、每月学习情况,有该生的自我评价,有帮扶同伴的评价,有老师的评价,对转化后进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时间长了学生渐渐失去兴趣,流于形式,出现了应付现象。为此我让各帮扶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每月评出转化学困生优秀小组进行奖励,极大地提

高了学生之间的帮扶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模块八:

在模块八阅读材料的学习中,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为此简单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广泛的知识与教育理论,善于思考教育问题并且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要有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要有爱心,淡泊名利,以培养好人才为己任。具有这些素质的老师就足以称之为是“教育家”。这正是当下教育中需要的人才,所以在“纲要”中提倡“教育家”办学,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举措。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在师德和业务水平两方面都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要师德高尚,表里如一,朴素大方。要有规范的,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在你优美的语言中受到熏陶教育。必须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理论,能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教授级”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成为一名“教授级”教师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对于阅读材料中提出的教师退出机制这个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对祖国的未来负责,为此“纲要” 基于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的判断强调要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让有能力的教师到教育一线上来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因各种原因跟不上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师应该做到妥善合理地安排,毕竟他们曾在教育一线上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如何对此进行评价得本着一切为了教育的原则,得需要科学、合理、公平的方法。

我通过对模块八的学习,深刻地知道,教师只有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好老师。我认为新时代的好老师应该是:

一、要有现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对教育有无限的爱,执着的追求,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

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都在发生着改变,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所以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才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培训学习就是改变教师时代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博览群书,精通专业,精湛技术,教师的知识渊博了,才能给学生传授,才能触类旁

通。

总之,我认为新时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工作上是务实的,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行动上有利于下一代健康与成长,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被大家公认的教师才是新时代的好老师。

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教师必然相对减少,所以一些不合格的教师可能被筛选出教师队伍,这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高素质的要求,同样要求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古人云:“长到老。学到老”这充分说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的地位也渐渐得以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的要求列入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续教育培训成为教师每年的必修课。由此看来,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1.“教育家”办学: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教育家”?我认为教育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爱教育、爱孩子;二是执著地热爱教育——一个不爱教育的人不可能成为教育家;三是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四是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五是能够提出独到的教育理念;六是出版有系统的、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述。关于教育家办学,我认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只有真正懂教育的人,才能办真正的教育。

2.“教授级”中小学教师:这样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应该具备的素养有:第一、要有规范的,诗一般的语言。只有语言素质好,课讲得精彩,学生才爱听,课堂秩序自然就会好;第二、必须较强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法等等,才能运用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有广泛的基础知识;第四、注重仪表、衣着,仪表必须干净、整齐、朴素、大方。

3.教师退出机制:随着适龄学龄人口的减少,一些不合格的教师可能要被筛选出教师队伍。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职业尚属一个比较稳定的岗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难免会有极少数教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放弃努力,不求上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退出机制的实行会增加教师的危机感,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不合格教师被筛选出教师队伍,也能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总之,我认为未来教师的培训,重点就是要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学者型”、“综合型”的教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网

络平台的“网络型”教师。选择了教师,我无悔无憾,也许教育家、教授级的目标都比较遥远,但是只要不断学习,努力追求,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

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

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父亲的爱是威严的、沉默的、忧郁的、深远的。

古老相传,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而父亲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父亲给了我一种启示,给了我教训,给了我一种暂时无法理解却收益终身的爱。而这种爱是父亲一生的付出。

.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祝福,然而却让我体会到父亲的那颗炽热的心,那背影更让我忘却了窗外的寒流,冬天似乎转瞬即逝。

父亲那瘦弱的身影,如同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踏上三尺讲台的今天,它都在提醒着我,要做知识的强者,做社会的真才……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为了子女呕心沥血的父亲,一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父亲。参加工作后,我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件事,那就是报答我的父亲。但八年来,我发现我从父亲那儿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父亲从不向我提任何要求,从不伸手向我要任何东西,而我需要的东西,父亲和母亲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我。

1.古老相传,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而父亲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父亲给了我一种启示,给了我教训,给了我一种暂时无法理解却收益终身的爱。而这种爱是父亲一生的付出。

2.无声无言,是父亲那炽热的心。

3.宽厚的肩背挡住寒流,冬天似乎已逝。

4.父亲的爱是威严、沉默、忧郁又是深远。

5.父爱如海,是深邃而难懂。西,父亲和母亲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我

父爱是一把钥匙,开启我心灵的枷锁

父爱是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父爱是 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父爱是 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

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父爱是一道光辉,让你的心灵即使濒临与黑暗也能看见光明大道;

父爱是一阵微风,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父亲的爱是威严的、沉默的、忧郁的、深远的。让你的思想即使沾上肮脏的污垢也能焕然一新。

父爱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里撑着. 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父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照亮我的行程.

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母亲给我的爱就像一阵阵轻柔的春风,温和又舒服。而父亲的对我的爱就像一棵大树,贴心又安心。


相关内容

  • 赞美父亲的词句
  • 想念父亲 父亲还没有走远, 点滴话语就在我的心怀. 父亲的身影总在眼前徘徊, 不是戏里戏外. 父亲的呼吸还弥漫着弥漫着, 生活的里里外外! 一山一水都凝聚了父爱深情, 一草一木尽显父亲的关怀. 想起父亲的慈爱, 我的爱也不断的涌出来. 人生有多少情怀该是父亲带出来, 有多少被爱是父亲的爱戴请你说出来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五上.常考课文(教参)
  •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 ...

  •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教案
  • 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和平友爱"这一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歌词两首>,流露出对人类大同,世界是个大家庭的美好情感.<写给异国弟弟的信>通过一封书信体现了一个中国小朋友给予身处战乱中的异国小难民无私的援助,表达了小朋友们渴望平息战争, ...

  • [迟到]教学反思
  • <迟到>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教学的收获 学习<迟到>,我直奔重点句教学"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 1.通过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 根据重点句学习作者回 ...

  • 三年级阅读写作安排
  • 课时计划简表(语文) 写人阅读 1 <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今年有40岁左右,她的个子一般,头发短短的.每当我看见妈妈的白头发时,我真想让妈妈的白头发变成黑色,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鼻子高高的,长着一张大大的嘴,妈妈经常穿一伯汪绿色的上衣,下面穿一条黑色的裤子,穿一双灰色的布鞋. ...

  • 18心中的那盏灯(2)
  • 祁东船山实验学校语文科教案 主备课人:彭幽兰 本节课题:18 心中那盏灯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课文的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 学习目标: 授课人: 课 型:精读 总第 课时 1.抓住重点语句,在多层次的感悟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并 ...

  •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

  • 访兰 教学设计
  • 19访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

  • 白杨观课报告0
  • <白杨>观课报告 张乃启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行文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树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整篇文章清新流畅,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神态刻画都突出体现人物特点,有许多句子含义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