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应用题说课稿

反比例应用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6节《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中反比例应用题的第一课时,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意义应用地进一步,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用运算术法解答的。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我觉得不能只把“反比例应用题”看作一种“个体”知识的教学,而应在通过几个例子的练习让学生较快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而掌握新知识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应用这种思路和方法。因此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活动中发现解题方法,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解答最基本的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③、渗透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

运用反比例关系解答反比例的应用题

4、教学难点

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5、教具:实物投影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说教法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利用几个与本节课学习反比例应用题有对比性的练习复习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为新知识做好辅垫。

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回忆旧知,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抓住学生思维情况。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自然进入后面的学习。

2、新知教学

①、由第4题引出新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依据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一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确定在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中不变量是谁,从而得出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等式;二设定未知数X,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三解方程;四验算并答题。在这当中教师要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学生理解问题的水

平不一,叙述表达方式不同,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②、例题教学后的练习,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第一个层次基本练习。“小华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6页,25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10页,几天可以读完?”此题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用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第二个层次发展题,“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给一个房间铺地,需要600块,如果改用边长5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此题的变化是只给了方砖的边长,练习目的一是巩固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后知道算出边长乘边长得出方砖的面积,再去乘方砖的块数,才是房间的面积。第三个层次是有难度的应用题,“一个建筑工地需要一批沙石,如果每天运送35吨,12天可以运完,实际2天就运送84吨,照这样的速度,几天可以运完?”此题变化是题中有两个不变量,一个是实际每天运送沙石的吨数不变,另一个是运送沙石总吨数不变,这说明此题即可以用正比例方法解,又可以用反比例方法解。用这样的练习题达到让学生进一步沟通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联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尾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反比例应用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6节《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中反比例应用题的第一课时,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意义应用地进一步,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用运算术法解答的。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我觉得不能只把“反比例应用题”看作一种“个体”知识的教学,而应在通过几个例子的练习让学生较快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而掌握新知识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应用这种思路和方法。因此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活动中发现解题方法,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解答最基本的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③、渗透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

运用反比例关系解答反比例的应用题

4、教学难点

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5、教具:实物投影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说教法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利用几个与本节课学习反比例应用题有对比性的练习复习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为新知识做好辅垫。

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回忆旧知,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抓住学生思维情况。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自然进入后面的学习。

2、新知教学

①、由第4题引出新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依据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一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确定在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中不变量是谁,从而得出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等式;二设定未知数X,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三解方程;四验算并答题。在这当中教师要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学生理解问题的水

平不一,叙述表达方式不同,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②、例题教学后的练习,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第一个层次基本练习。“小华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6页,25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10页,几天可以读完?”此题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用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第二个层次发展题,“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给一个房间铺地,需要600块,如果改用边长5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此题的变化是只给了方砖的边长,练习目的一是巩固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后知道算出边长乘边长得出方砖的面积,再去乘方砖的块数,才是房间的面积。第三个层次是有难度的应用题,“一个建筑工地需要一批沙石,如果每天运送35吨,12天可以运完,实际2天就运送84吨,照这样的速度,几天可以运完?”此题变化是题中有两个不变量,一个是实际每天运送沙石的吨数不变,另一个是运送沙石总吨数不变,这说明此题即可以用正比例方法解,又可以用反比例方法解。用这样的练习题达到让学生进一步沟通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联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尾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相关内容

  • 比例的应用题
  • 九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导学互动"优质教案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白 亮 淅川县实验小学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淅川县实验小学 白亮 一.教学内容: 用正反比例关系解答应用题.教科书第113页例5,练习二十三1-6题. 二.教育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并掌握 ...

  • 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稿
  • 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稿 泰安学校:郑学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 ...

  • 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稿(3)
  • 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

  •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8.59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 ...

  • 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
  •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 ...

  • 历年小升初试卷分析(数学.广州)
  • 2012年广州小升初大小联盟数学试卷分析 大联盟----数学 2012 年大联盟的数学考题,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今年的考题中,着重考查了圆柱的体积问题.经济问题.百分 数的应用.平面图形面积.以及工程问题.其中,圆柱的体积问题是结合实际生活去考查的 ...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 ...

  •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题型总汇
  • 万安联校小学数学重点知识.题型汇总 第一部分:数的意义 1.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 5,6„„叫做自然数. 2. 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a ÷b ...

  • 2012-2013第二学期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 2012-2013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 时间:xx年3月1日 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