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微轶事

娄国忠

蔡元培少年时喜吃豆,看书时案旁放一豆罐,一面嚼豆,一面领略书中要义,并常言炒豆味香,愈嚼则读书兴趣愈浓。

蔡元培常在自己书房挂一幅自己的画像,上面题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

蔡元培发起进德会,主张不嫖、不赌、不娶妾,还主张不作官吏、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不作议员。

蔡元培1917年在赠给北京大学毕业生做纪念的铜尺上刻着一幅对联:“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罗家伦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曾长书校长蔡元培,请求和蔡的女儿订婚。蔡回信云:“婚姻自主,父母无权干预;况小女未达婚龄,你之所求,未免过分。”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一次问学生“5加5等于多少?”良久未有人答。后一位学生答曰:“等于10。”蔡说:“对!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蔡元培与黄仲玉结婚时,礼堂正中用红幛缀以“孔子”二字,改洞房为会场,改闹洞房为作学术报告。

蔡元培深信李石曾之说:动物死时,全身僵直,发生一种毒素,有害食者健康。而素食戒杀,又能因不忍杀动物之心,增进为不忍杀人之心,可消弭战争。故素食十二年,直到民国十年,因足疾受医生劝告,才又食肉。

蔡元培儿女共六人,长子无忌,次子柏林,长女威廉,皆前妻生,取名或以古人名,或以西欧地名人名。续妻生儿女三人,长女名目卒 盎,取孟子“目卒 然见于面,盎于背”之意。次子名怀新,取陶皋“良苗亦怀新”之义。三男名英多,取世说“其人磊砢而英多”之义。

蔡元培称胡适“旧学邃密”和“新知深沉”。

1931年11月,著名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蔡元培撰写挽联:“谈论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耳,不必视为畏途。”此联以“毕生行径都是诗”写志摩,再无比此语更贴切者。

蔡元培早年在商务印书馆著译图书时,曾因说“四书五经不合教育体裁”而受到清朝重臣张之洞的指责。后来出书时为免清廷干涉,蔡曾借夫人黄世振之“振”字,署名为“绍兴蔡振”。

1900年,蔡元培33岁,他的原配夫人去世了。由于他是清朝有名的翰林,不少人想通过为他说媒而讨好他,都被他一一拒绝。出人意料的是蔡先生却提出了择偶的五项条件:一、女子须不裹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合者,可离婚。

蔡元培在1903年创办了《俄事警闻》,1904年创办了《警钟日报》(由在提篮桥监狱里的邹容撰写报头)。两报头版都有时评一则,畅谈国事,多出自蔡的手笔。1904年慈禧生日,蔡写了时评《万寿无疆》,含意“每逢万寿,必定丧失土地”。

蔡元培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很风趣,他说:“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

蔡元培第一天到北大上任,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蔡元培曾骑驴游北京西郊,并口占诗一首云:“驴背安闲胜似车,远山丛树望中赊。秋容黯淡已如此,几处新开荞麦花。”

北京大学曾有一名叫张鉴的毕业生,善以指头作书。蔡元培还特意为之写了一份《介绍指头书法家张鉴启事》:“张鉴,字镜波,一字智通,江苏高邮人。善书,尤工指书。爰代为介绍,并酌定润格如下:……”

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系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地向蔡元培介绍画作的真假以及墨色、印章等等。蔡元培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他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

1927年,北伐军何应钦部克复福建,蔡元培、马叙伦代表浙江人民欢迎早日进浙。何设宴招待,并介绍俄国顾问蔡列班诺夫相见。顾问当即送上其中国式名片:“蔡列班诺夫”。蔡元培见了笑道:“原来是本家。”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岁生日这天,上海各界人士欢聚在国际饭店为他设宴祝寿。他在致答谢辞时笑着对大家说道:“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啦。”此语一出,顿时哄堂大笑,整个宴会便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北大同学会曩在京中,每逢五月四日必盛宴同学而捧蔡元培为上座,年年如此。蔡元培颇惫苦之,一次戏语邻座曰:“吾辈此日真成吃‘五四饭’矣!”当时,全座哑然。蔡元培看问题和做事情如此“到位”,吃“五四饭”一语刺中了吃纪念饭者的“软肋”。

娄国忠

蔡元培少年时喜吃豆,看书时案旁放一豆罐,一面嚼豆,一面领略书中要义,并常言炒豆味香,愈嚼则读书兴趣愈浓。

蔡元培常在自己书房挂一幅自己的画像,上面题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

蔡元培发起进德会,主张不嫖、不赌、不娶妾,还主张不作官吏、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不作议员。

蔡元培1917年在赠给北京大学毕业生做纪念的铜尺上刻着一幅对联:“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罗家伦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曾长书校长蔡元培,请求和蔡的女儿订婚。蔡回信云:“婚姻自主,父母无权干预;况小女未达婚龄,你之所求,未免过分。”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一次问学生“5加5等于多少?”良久未有人答。后一位学生答曰:“等于10。”蔡说:“对!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蔡元培与黄仲玉结婚时,礼堂正中用红幛缀以“孔子”二字,改洞房为会场,改闹洞房为作学术报告。

蔡元培深信李石曾之说:动物死时,全身僵直,发生一种毒素,有害食者健康。而素食戒杀,又能因不忍杀动物之心,增进为不忍杀人之心,可消弭战争。故素食十二年,直到民国十年,因足疾受医生劝告,才又食肉。

蔡元培儿女共六人,长子无忌,次子柏林,长女威廉,皆前妻生,取名或以古人名,或以西欧地名人名。续妻生儿女三人,长女名目卒 盎,取孟子“目卒 然见于面,盎于背”之意。次子名怀新,取陶皋“良苗亦怀新”之义。三男名英多,取世说“其人磊砢而英多”之义。

蔡元培称胡适“旧学邃密”和“新知深沉”。

1931年11月,著名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蔡元培撰写挽联:“谈论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耳,不必视为畏途。”此联以“毕生行径都是诗”写志摩,再无比此语更贴切者。

蔡元培早年在商务印书馆著译图书时,曾因说“四书五经不合教育体裁”而受到清朝重臣张之洞的指责。后来出书时为免清廷干涉,蔡曾借夫人黄世振之“振”字,署名为“绍兴蔡振”。

1900年,蔡元培33岁,他的原配夫人去世了。由于他是清朝有名的翰林,不少人想通过为他说媒而讨好他,都被他一一拒绝。出人意料的是蔡先生却提出了择偶的五项条件:一、女子须不裹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合者,可离婚。

蔡元培在1903年创办了《俄事警闻》,1904年创办了《警钟日报》(由在提篮桥监狱里的邹容撰写报头)。两报头版都有时评一则,畅谈国事,多出自蔡的手笔。1904年慈禧生日,蔡写了时评《万寿无疆》,含意“每逢万寿,必定丧失土地”。

蔡元培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很风趣,他说:“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

蔡元培第一天到北大上任,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蔡元培曾骑驴游北京西郊,并口占诗一首云:“驴背安闲胜似车,远山丛树望中赊。秋容黯淡已如此,几处新开荞麦花。”

北京大学曾有一名叫张鉴的毕业生,善以指头作书。蔡元培还特意为之写了一份《介绍指头书法家张鉴启事》:“张鉴,字镜波,一字智通,江苏高邮人。善书,尤工指书。爰代为介绍,并酌定润格如下:……”

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系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地向蔡元培介绍画作的真假以及墨色、印章等等。蔡元培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他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

1927年,北伐军何应钦部克复福建,蔡元培、马叙伦代表浙江人民欢迎早日进浙。何设宴招待,并介绍俄国顾问蔡列班诺夫相见。顾问当即送上其中国式名片:“蔡列班诺夫”。蔡元培见了笑道:“原来是本家。”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岁生日这天,上海各界人士欢聚在国际饭店为他设宴祝寿。他在致答谢辞时笑着对大家说道:“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啦。”此语一出,顿时哄堂大笑,整个宴会便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北大同学会曩在京中,每逢五月四日必盛宴同学而捧蔡元培为上座,年年如此。蔡元培颇惫苦之,一次戏语邻座曰:“吾辈此日真成吃‘五四饭’矣!”当时,全座哑然。蔡元培看问题和做事情如此“到位”,吃“五四饭”一语刺中了吃纪念饭者的“软肋”。


相关内容

  •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徐百柯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 ...

  • 学有缉熙于光明--课堂大奖赛获奖发言
  • 学有缉熙于光明 --基于本校青年教师评优课的思考 天水市第五中学 谢亚文 在座的各位,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有缉熙于光明/基于本校青年教师评优课的思考>. 时值岁末,距2011年学校青年教师评优课圆满落幕已近一个月,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除了总结与表彰之外,我以为,最重要的 ...

  • 东方饭店的故事(11.8.30)
  • 东方饭店老楼(资料图片) 今日东方饭店  彭俐摄 您到了古都嘛,当然要在最古老的饭店住一住.但北京的百年老店--饭店实在不多,不过三家而已.它们是1900年创办的北京饭店.1905年建造的六国饭店(今日华风宾馆).1918年开业的东方饭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凡有骨气的中国上流社会人士,包括政界要员 ...

  •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美的感悟力
  •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美的感悟力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站在国际政治经济全局的战略高 度,对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创新能力和综合国 力的重大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以及教育改革的方向,任务等 作了精辟的论述.要求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改 ...

  • 陈平原:我眼中的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
  • 是好是坏,只能等时间鉴定,但频频的政策驱动教育转型,必定让一代学子成为试验品 我眼中的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 文| 陈平原 一.从大学史到大学评论 为什么是香港?二十年前,也许我们会说那是一块"弹丸之地":可是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承认:对中国内地的高等教育而言,香港的大学已经既构 ...

  •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 ...

  • 巍巍钟楼,百年金陵
  • 清代,南京城北干河沿一号,一座在当时被南京人视为奇观的三层洋楼楼顶,时常传出洪亮悠扬的钟声,飘飘荡荡一直传到扬子江边.这座被时人称为"三层楼洋行"的建筑,就是建造于1889年的傅罗神学院,即钟楼,它是现在金陵中学的前身――汇文书院最早建成的建筑之一.如今,这栋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已 ...

  • 笑谈大先生--好看好玩
  • 一. 好看 笑谈大先生 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和他们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 ...

  • 中国十大文学名著
  • 一.<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