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与水仙花"新材料作文讲评

“肉·竹子·水仙花·诗意栖居”新材料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苏东坡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德国十九世纪诗人荷尔德林也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选准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解读材料,审题立意

名人言论,比喻型材料

◆肉与面包: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是身体的粮食,泛指物质生活

◆竹与水仙花:心灵充实和精神富足所必需的营养,是灵魂的粮食,泛指精神生活

●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

●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我们这种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我们要以“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中实现自我而回归到人类的本真。

材料意旨的综合概括:

精神生活很重要。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呼唤精神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

二、存在问题

1.材料解读:不到位,不准确。面包指什么?水仙花、竹指什么?诗意的生活如何?阐释不清晰。

◆《与竹为友》开头:竹,因其中代外直,常被用以形容人的正直、坚定的品格。宋代苏东坡曾写道„„由此可见,与竹为友,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培养我们的人格。(主体三段关键句:与竹为友,需要我们明辨自己所处的环境。孟母三迁;与竹为友,需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思想;与竹为友,需要我们会出实际行动。)

◆《一盆茉莉花》:残疾的奶奶也许由于寂寞叫爷爷买了一盆茉莉花在房间,之后便便形成了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一次我和弟弟摘了几个花苞,奶奶发现后竟伤心地在房里哭了起来。有一次我生病了,奶奶却剪下花苞,冲花荼给我解暑,我感受到了奶奶的爱。两年前奶奶去世了,我们家还是保留着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它就好像奶奶的心一样,慢慢绽放,甘于寂寞,如此高洁,如此美丽„„

2.中心立意含糊不清,或偏离材料意旨。

◆《有竹行遍天下》首段:一个人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就有可能沦为低俗的被统治者。宋代的苏东坡曾在诗中写道(:)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竹是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正文写愚公的毅力、于谦的刚直、石油大王哈默的顽强)

◆写成了分享(要懂得分享)、修养(做有修养的人;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做

一个有思想高度的人;做人要有高雅情趣;不高雅,不低俗)、得与失、选择(人生总免不了选择。①当我们面临诚信和利益时,我们要舍弃得益取诚信。②当我们面临个人得益和国家得益的决择时,毫无疑问,我们要舍个人而取国家者也。③当我们面临金钱的诱惑与道德的呼唤时,我们显然要舍金钱而取道德。)

◆《竹》:写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林先生割舍自己的竹林给村民搭桥用的故事。

◆《竹的花》(真的写竹花及竹花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隐性美》《书——人类进步的阶梯》

◆《愿爱遍布天下》开头:“爱,是世间善之本源,世间因有爱而美好,世间因有爱而和谐,世间因有爱而精彩。”主体:大致写我们要孝顺,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关心身边每一个人。结尾:“我希望爱能遍布天下,希望社会美好,希望人人幸福。爱,让生活更美好。世间国有爱而美好,世间有爱而和谐,世间有爱而精彩。”

3.论据材料的使用:缺乏论据,或不典型,不能支撑论点。

◆梵高,一个现代艺术的殉道者,一个在他37年短暂生命旅程为艺术痴狂、沉迷的艺术者,如同一个孩童赤脚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脚,那么自由和欢乐地享受艺术带给我的美好理想。然而他却经历了接踵而至的失败和不幸,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甚至认为是怪诞之作,可怜的梵高啊!然而就是在食不饱吃不暖的日子里,他仍保持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他仍诗意地活着。看!那朵灿烂热情奔放的向日葵不正代表着他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的炽热和痴狂之情吗?(这是文章第一段)

◆大学时的毛泽东便每日旱晨在闹市里背课文,对闹市的叫卖与砍价声充耳不闻。耳目心全在快嘴书中,正是心中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他的导师更是每个冬日的清晨,以冷水浇洒自身,大声诵读诗文。这种对自身的磨炼与对自己精神的升华,向人们展现了一种高雅之气。(《追求高雅》)

4.分析说理:不准确,不充分,牵强,不能进行入情入理的阐述。

◆可实际上,有太多的人被物欲控制了身心,写字楼里那些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白领不断地对着电脑敲敲打打,还时不时地用外语跟别人做一些交流,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半夜回家,第二天早上又上班,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只为了还房贷、车贷,其实他们本可以买一个小一点的房子,在一个宁静的下午,端着一杯清香的茶,沉浸在书中,感受文化,或是对话大师,亦或是思考生命„„有所精神享受,只是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了。

三、好题借鉴:

《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蔡敏)、《别捡了物质,丢了高雅的精神》(陈镇旭)、《不止于物质》(吴童豪)、《守护精神家园》(林少仪)、《坚守精神家园》(吴楠莹)

《诗意生活,诗意人生》(吴奕洲)、《诗意人生》(郑漫涵)、《诗意地栖居》(刘贝贝、林燕)、《诗意的(地)生活》(苏湘玉)、《追求诗意的生活》(李少明)、《活出诗意的姿态》(翁遥)

其它好题参考:《将诗意进行到底》、《给生活润色》、、《丢失的诗意》、《生活,需要精神的追求》、《心若在,诗意便在》、《清风明月伴我心》、《别忘灵魂也有需求》、《心灵,也需要鸡汤》、《面包人生,雅竹情怀》、《逝去的高雅》、、《在心灵上种上一片竹林》、《为物质减肥,让心灵腾飞》

四、他山之石·范文借鉴

诗意地栖居

319 刘贝贝

更迭的时代,发展的社会,愈加浮华的城市,物欲喧嚣渐渐蒙蔽了人们的心。当置身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前,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中,你,可曾渴望过诗意地栖居?在那山中、村里、小溪旁。

“菊,花之隐逸者也。”这高洁的菊,命题晋陶渊明之独爱。在暮蔼沉沉的小村庄中,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他远离了黑暗的官场,如同农民一般日出而兴,日落而归。人烟稀少的村庄,不能带给他名利和富贵,但能带给他诗意和心灵的沉静。隐居的生活,让他回到了最简单质朴的状态。他放下了许多欲望,只为追求最本真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令人懂得了他对自然的渴望,这种渴望令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自己纯朴的世界中。

三毛曾与丈夫荷西住在沙漠中。漫天的风沙、物质的匮乏、条件的恶劣并不能阻挡他们对沙漠的向往。在居住的日子里,无疑三毛是快乐的。没有了烦心事也没有了忧伤,身边是自己最爱的人,令她领悟了人需要的东西其实是那么那么少,除了吃和住,剩余的都是欲望。她是如此具有才情的女子,对自然有着极强的敬畏。林青玄曾在《老友记》中提及三毛打算卖房子却又反悔,理由却是天台的柠檬花开了。因为花的开放而放弃卖房,三毛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她就像一朵水仙花,傲然地开放着,什么都不说,便生出许多的清香和诗情画意。

反观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繁重的工作填充着心灵,叫嚷声、喇叭声激荡着耳膜,哪还有诗意的栖身之处?“房奴”、“车奴”等悲哀的称呼被越来越多的人沉重地背负着;贪污、受贿、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屡见不鲜,甚至成为茶余饭后再平常不过的谈资。试想,拥有物质的生活真的是幸福的生活吗?心灵的宁静和愉悦被人们置于何处?难道梭罗通过住在瓦尔登湖畔来洗涤心灵,王维寄情山水的诗意的栖居将会永远成为天方夜谭吗?

城市再浮华,只要心灵宁静,万物便无法再干扰到一丝一毫,在喧闹的城市中,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吧。“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像海子一样诗意地栖居。(842字。页面至900字)

22+22+9=53

不止于物质

319 吴童豪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监狱长派人分发《圣经》以及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分发„„图书馆?)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即使在一个监狱里,都如此注重精神上的教化,着实让人惊叹!这不禁使我陷入沉思之中——人该不该止于物质?在当今这个“物质至上”“向金钱看齐”的时代,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然而,当小悦悦事件发生之时,当疯抢葡萄事件发生之际,人道德精神的缺失,始终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人不应止于物质!

遥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隐身于田园之间,享受自然带给他的精神上的享受,看今朝袁隆平不为其“超级杂交水稻”技术而大赚一把,甘愿献身农田,献身科技,献身精神的富足,我们不难看出,物质对于肉体的满足远不及精神对人思想境界的升华重要。一个物质富足的人,缺乏精神的支撑,就会力有余而心不足;一个精神富足的人,即使下地种田,生活落魄,也会(在心灵深处充满)“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满足)。而这正是精神世界带给我们的远胜于物质的不竭动力!

由此想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不应不止于物质!(双重否定,意思说反了!)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GDP的快速增长,GDP增长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可当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时,我们是该放弃物质,还是放弃精神呢?从小悦悦事件的发生的背后,从一起又一起

的的跳楼秀而旁观者却高喊“跳啊”事件的背后,我们国民的精神素质似乎正在一级一级地往下跳,而这一切,归根结底,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分不开的。想一想我们一个大城市有多少有免费图书馆,想一想我们为了成绩而参加这个补习班,再参加那个奥数班,究竟是为了什么?一个国家,把经济永远放在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忽视国民精神上的教化,终是要导致这类事件发生的!终是要导致一个民族堕落的!因此,国家更不应止于物质,国家应该为国民提供一个更良好的精神环境,这才是目前我们国家所应重视的,而不止是物质,不止是GDP!

我是多么地希望,10年后,抑或是20年后的中国,即使在监狱里,在偏僻的乡村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的图书馆矗立在眼前!

不止于物质!我们的精神才是支撑个人前进、推动国家富强的强大动力!(879字)

20+20+8=48

诗意地生活

319 苏湘玉

喜欢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芳香,鸟儿在枝头欢雀着、跳跃着,温润的大地处处蔓延着生命的气息。

喜欢夏天夜晚,月光轻柔,或皎洁,或朦胧,无不氤氲着一份诗意的浪漫,星光闪烁,或密或疏,无不婉约着一份晶莹的情怀,清风习习,夹着淡淡的花香,把凉爽轻轻吹送。

喜欢秋天的傍晚,夕阳缠绵,染红一片天,云儿笑了,披上多彩霓裳,在天边舞动着,在落落余晖的怀抱中,心情曼舞,婀娜多姿。

喜欢冬天的午间,静谧祥和,慵懒惬意,慈悲的太阳在这个季节最温柔,它懂得人间的寒冷,缱绻着缕缕暖意,挥洒怜爱。揽一怀柔情,捻一抹阳光,盈一眼素然,晕一汪清澈,静依轩窗,看风轻云抒悠闲,赏云卷云舒舞清欢。

诗意,在生活里竟拥有如此的美丽,纯粹而不失细腻。

诗意地栖居,是陶翁采菊把酒的闲情雅致,是诗仙太白游梦仙山的豪情俊逸,是庄周入梦戏蝶的悠然欢喜,是和靖先生梅妻鹤子的宁静祥和。遥想生活中诗意的人,眼眸里纵使有着狂风暴雨的痕迹,然而拥有更多的却是看到彩虹的那一抹笑意,生活给予的苦难便也不值一提。从容度日,与悠然共清欢,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懂得风起淡看花落。

捧一杯花茶,揽一袖恬影,坐一隅暖阳,放一曲《水月空禅心》抱膝而坐。有道是,世上本无菩提,一花就可是一世界,一树就可是一菩提。一切在心,禅音缭绕,禅意缱绻,怀一颗淡然的心,沐浴清风暖阳。

静心,抹去晨雾的迷朦;用心,发现朝阳的明丽;凭心,拥抱温馨的诗意,我们都可以。 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忙碌的气息,山、水、云、木,也唤不回我们匆匆的脚步。视线里没有了安详与笃定,唯见焦急的情绪继续生活不变的步履。

那么,让我们让忙碌停下速度,让灵魂得以喘息,让诗意的气息充满生活的每一道墙隅,开心,快乐,幸福,我们都有足够的权利。

安之若素,诗意生活,掬一捧水风,把一盏佳酿,醉卧春江花月夜,拾一纸词韵,酝一帘心事,闲听芭蕉夜雨声。(774字,卷面至近900)

20+20+8=48

一切景语皆情语

319 陈泽舜

不禁想起王国维大师在《人间词话》中意味深长的一段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生在世,面对着无限风景,大好河山,人心总不免因景而动情。无论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还是白云苍狗,生离死别,心动之意总如影随形。而一切风景,也不过都是情之所寄罢了。其中又以诗、词寄私情者最甚。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各有千秋。然而最是一致的应该便是所谓景语皆情语吧。

东坡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诗中之竹,决不单指景中之竹,更指情中之竹。竹的高品,竹的脱俗,竹的超凡入圣,借竹景加以表达情动,足见景语表达所何,实在情语也。

面对一样的山水,冯延巳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抒发流光易逝的感慨,晏同叔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叹故乡亲友不得见的恨,容若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相思无限的痛,景语所动,何来山水之喜?何来山水之悲?惟心动,然后景动,然后情生。

你看永叔雨横风狂三月暮,你看李后主流水落花春去也,你看稼轩云何渐渐如钩?你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景本自然万物,然而被情动所渲染后,风便也不是风,花便也不是花,云便也不成云,月更不单是月了。天地万物间,一切景语皆情语。

尝听人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倒有些反璞归真的味道了。然而人非圣贤,奈何以圣贤标榜之?若人人如得道修僧则天下何来喜乐甜苦?若人人如列子御风则天下何来爱恨情仇?那时只怕便真是所见之景都为景,所闻之声都为声了。天下无事,非不好也,真无趣也!

郑板桥先生有言: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景语,皆为心动,皆为情动。然而为情所动,又不为情所役,才是景语皆情语的真谛所在吧。固然有专做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嘺“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美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此等题词,古今人词中,也不多见。只是不以景语为载,单单以情语抒情,其情固然情真意切,却又多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少了几许凡夫俗子红尘的味道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心动,景是情动,景语是我们的心情。

18+21+7=46

点评:若与鄙夫俗客汲汲于功利利禄、不解“风情”、也无“生”趣之功利人生对接起来写,本文便是真正佳作。

往届学生范文借鉴:

撒种一片水仙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题记

面包,广而言之,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水仙花,以其意译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

(对材料交待非常清晰,值得借鉴)

人,不能只为物质而生存。若是如此,那么人只是一具躯壳,一个只有五脏六腑,只有四肢再加一个头颅的“机器人”!是的,人不可能活着就只为物质,那么,就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吧!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为得到一种精神。水仙花常开于四季,它的葱绿让它很适合作为盆景,永久收藏在心中。这便是一种精神,一种四季如春的愉快与蓬勃的精神。在你空虚之际,郁闷之时,闻一缕水仙的清香,看一片水仙的葱绿,听一曲水仙的赞歌,都可以让你精神焕发,这便是水仙精神所带来的奇异功效。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一种态度。将面包换为水仙花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贪图物质享受的态度,又是一种不沉溺物质世界的态度,一种不留恋物质生活的态度。人们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结晶,回望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在将自己的心种满水仙后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唱响了多少绝唱!李白,一位家中极其富有的贵公子,年少便不贪图物质,

人生在世,面对着无限风景,大好河山,人心总不免因景而动情。无论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还是白云苍狗,生离死别,心动之意总如影随形。而一切风景,也不过都是情之所寄罢了。其中又以诗、词寄私情者最甚。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各有千秋。然而最是一致的应该便是所谓景语皆情语吧。

东坡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诗中之竹,决不单指景中之竹,更指情中之竹。竹的高品,竹的脱俗,竹的超凡入圣,借竹景加以表达情动,足见景语表达所何,实在情语也。

面对一样的山水,冯延巳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抒发流光易逝的感慨,晏同叔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叹故乡亲友不得见的恨,容若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相思无限的痛,景语所动,何来山水之喜?何来山水之悲?惟心动,然后景动,然后情生。

你看永叔雨横风狂三月暮,你看李后主流水落花春去也,你看稼轩云何渐渐如钩?你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景本自然万物,然而被情动所渲染后,风便也不是风,花便也不是花,云便也不成云,月更不单是月了。天地万物间,一切景语皆情语。

尝听人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倒有些反璞归真的味道了。然而人非圣贤,奈何以圣贤标榜之?若人人如得道修僧则天下何来喜乐甜苦?若人人如列子御风则天下何来爱恨情仇?那时只怕便真是所见之景都为景,所闻之声都为声了。天下无事,非不好也,真无趣也!

郑板桥先生有言: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景语,皆为心动,皆为情动。然而为情所动,又不为情所役,才是景语皆情语的真谛所在吧。固然有专做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嘺“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美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此等题词,古今人词中,也不多见。只是不以景语为载,单单以情语抒情,其情固然情真意切,却又多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少了几许凡夫俗子红尘的味道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心动,景是情动,景语是我们的心情。

18+21+7=46

点评:若与鄙夫俗客汲汲于功利利禄、不解“风情”、也无“生”趣之功利人生对接起来写,本文便是真正佳作。

往届学生范文借鉴:

撒种一片水仙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题记

面包,广而言之,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水仙花,以其意译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

(对材料交待非常清晰,值得借鉴)

人,不能只为物质而生存。若是如此,那么人只是一具躯壳,一个只有五脏六腑,只有四肢再加一个头颅的“机器人”!是的,人不可能活着就只为物质,那么,就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吧!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为得到一种精神。水仙花常开于四季,它的葱绿让它很适合作为盆景,永久收藏在心中。这便是一种精神,一种四季如春的愉快与蓬勃的精神。在你空虚之际,郁闷之时,闻一缕水仙的清香,看一片水仙的葱绿,听一曲水仙的赞歌,都可以让你精神焕发,这便是水仙精神所带来的奇异功效。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一种态度。将面包换为水仙花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贪图物质享受的态度,又是一种不沉溺物质世界的态度,一种不留恋物质生活的态度。人们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结晶,回望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在将自己的心种满水仙后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唱响了多少绝唱!李白,一位家中极其富有的贵公子,年少便不贪图物质,

不爱金钱却爱文学,年纪轻轻的他便游遍了大江南北,饮遍了各地的河水。造就了他万世的美名,传下来的是他的创作,是他精神的香气与霸气。他舍弃了万众青睐的物质生活,去自己内心的水仙花地里,享受一份宁静,超越一个自己,于是李白成就了另外一个太白,靠得是他的那一种纳天地于胸怀的态度,一种超越现实的态度。他整个人,洋溢着水仙花香。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为得是一种境界。汉武帝时的汉朝是强盛的,强盛的朝代不缺乏强大的人。张骞,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一个创造“丝绸之路”的人,一种神人境界的代名词。他出使西域,却被匈奴所掳夺,与国家一别几个春秋。在匈奴地区,他虽娶妻生子,却始终牢记自己是谁的儿子,自己是谁的儿子。他虽站在匈奴的大草原上,却时刻神游于祖国之间,时刻在他内心深处的水仙林里,呼吸属于自己的气味。这些气味守住了他,守住了他内心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让他对得起“张骞”,让匈奴们惭愧得无地置容,那么大的草原,竟守不住张骞。我想他们错了,因为守不住张骞,是因为他们无法动摇张骞心中的任何一株水仙。张骞如此,境界如此„„

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吧,为了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让这些水仙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根,让我们的身体萦绕在水仙花香中吧„„

(此文角度平常,取胜于板块及语言,体现了清晰的思维路线。作者写作态度严谨,照应有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每当我读起这句诗时,不禁想起了一代文豪、东坡肉的发明者苏轼,一个如此爱吃肉的人竟宁可不吃肉,也要居于竹林中,可见精神的享受是多么重要。

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精神享受同样重要。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是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拿来教育学生的一句格言。

面包,指物质享受;当我们的物质享乐得以满足时,精神享受就犹为重要。没有物质者难以生存,而没有精神者难以快乐,精神享受会换来心灵的愉悦及精神的舒畅。(清楚交待“面包”和“水仙”的本体)

古时懂得精神享受之重要的人实属不少。陶渊明归隐于无车马喧之精神乐土,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精神的享受已达“欲辩已忘言”的境界;辛弃疾驰骋沙场,但也不忘借诗言志的精神追求,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唱响了自己的豪情壮志;醉翁欧阳修,为追求精神享受游于琅琊,醉于亭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精神追求,足以令他忘乎所以,尽情享乐。古时文人是最懂得精神享受的,他们内心的感受全寄于诗文,流芳百世,他们对水仙对竹的理解随着诗文流传千年。

回归现代,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心中的水仙败了,竹枯萎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少,大众传媒也有转向低级趣味的趋势,因此,在人们心中水仙凋亡之前,我们需要陶行知这类文人来灌溉心田;在人们心中竹树枯死之前,我们需要苏轼等文人来重建社会对精神的追求。现实中,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型人才,更需要如老舍、巴金等追求精神之文人。我们要让心灵的水仙常开,竹树常绿。

展望未来,相信人们绝不忘对精神的追求,物质的丰富,促使人们更看重对精神的追求,人类这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品质会源远流长,富泽万世。

当我们身心俱疲时,我们不妨回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永葆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规范的考场作文,可借鉴。)

绽放于心田的水仙花

当庄周垂钓于濮水之上,当他于濠梁之上与惠施玩味着“鱼之乐否”时,我们怎能不钦佩他那宁愿曳尾于涂中不为红尘的所得的仙风道骨?也许他是贫穷的,他家徒四壁,但因精神世界的充盈,一朵水仙花便于世俗尘埃中绽放,灼灼其华,雄视百代。

在现今物欲横流之时,人们似乎淡忘了“点一瓣心香”的感动,疏远了秦淮河上桨声灯影的浪漫,至于张岱夜船中的悠闲与文趣只怕也在灵性深处黯淡的落上了灰。殊不知,单翼难飞,独木难支,精神如水滋养心灵,物质若山支撑生活,山环水绕,高山流水才是和谐。 洛克菲勒早年吝啬狭隘,垄断市场后仍是抑郁难舒,物质的享受并未带来片刻的欢愉,医生断定他活不过60岁,可之后他捐款助人,借帮助他人丰富自己那早已枯竭的心,不久他开始活的饱满,充实。用一颗温暖,善感的心去味这世间的美好。谁又会忧愁满腹呢? 生活本就是一杯白水,杯子的华丽与否并不会改变水的香甜。可水若是变质了,再美的杯又有何用?

在那个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的年代,多少人不堪侮辱,选择离开。好的坏的,都淹没于尘埃中,可有那么些人坚守心中的水仙花,相信终有一天天地澄明,于是再深的伤害,再痛的打击也一笑置之,不然,胡风如何在几十年牢狱中忍受孤独,杨绛怎么挨得过牛棚中那艰难的岁月?生活中有各种痛与苦,唯有精神的力量才能帮助我们抵过风浪。

李白曾“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他的寂寞与无助像海一般深,可他寄情山水,逍遥酒中,他是失意的贫穷的,可精神上的水仙花却让他成就了一世英名。

一直很喜欢一句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是物质上那种富贵奢侈的享受,只是简单的美。可那自有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在经历了无数的挫败后,知道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浪漫。如同文君当垆,为了一个身无长物而才华横溢的才子,即使环堵萧然,也愿意度过相濡以沫的幸福,简单地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

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诋毁,寂寞孤独,自有人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也有人感慨“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时,再多的黄金也只是冰冷而无情的,它可以饱腹,但水仙花才给你安适,心灵的充盈。

二战后,日本成了一片废墟,可废墟中的一盆花却象征了日后的迅猛发展。

你心中的水仙花在何方?花在,才能诗意的栖居!

面包和水仙花

巴金曾言:“人,不能单靠吃米来活着。”温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有了物质保障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只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才更能彰显出生命的意义。在拥有一块面包之后,用另一块面包去换取一朵清香飘逸的水仙花,就好比你饱食后,用剩余的钱去买来一本书籍。你是否能感受得到书中的韵味,一如那满是弥漫的清新香气呢?六朝兴衰不过瞬间,时代变换不过一朝,如今各国纷纷制定物质保障制度,不就是为了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精神的满足与丰收吗?寻找学识的道路是遥远的,追求知识的未来是曲折的,但当你历经艰辛,通过努力到达海的那边,你能收获精神上的富裕,你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更能收获别人的尊重与敬佩!高尔基在做学徒的期间,收入虽低,但他却不忘买书求知,用有限的“面包”去换取芬芳的“水仙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仙花”的香气熏陶着他,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作家。

你所拥有的物质是有限的,但你所能追寻的收获的知识确实无限的,正是因为如此,要有不断前进的执着与毅力,要不断地换取你生命中的“水仙花”。在晴朗的午后,打开诗词集,领略“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体会“大庇天下寒士”的壮志,品尝“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泰然自若。在古韵的熏陶下,你是否觉得这个世界更加可爱,更加美丽呢?步出家门,户外阳光明媚,清风拂脸,杨柳飘扬,在大自然的宁静下,你是否感受到了心情的平静呢?还

记得那个13岁就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的洪战辉吗?他在颁奖典礼上,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可见,追求精神丰富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有追求的意识,是否有追求的毅力。有了坚持不懈地追求的信念,即使求知路途再遥远,你也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走过曲折。”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的这一番话正意味着,一个人从简单的维持生命,升华到了享受生命。是的,物质充裕能给你带来生活的无忧,却不能洗涤你日益疲惫的心灵。在你体味过物质生活的苦涩与甘甜以后,何不让你的心灵放松一下,给自己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会呢?用你手上剩余的一块面包去换来水仙花呢,相信你必定能收获满室的馨香。

李白的月亮

花与酒都谢了,诗和梦都醒着。 ——题记

如果说“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李白沉浸美酒中的物质享受,那么“欲上青天揽明月”,便是他终其一生的精神追求了。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终究是不甘心且歌且醉地放任一生,也不求有酒即醉地逍遥一时。他借着豪畅的醉意,话声召唤着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梦想?是那满地如霜月影堆积起乡情?是那青山绿水扁舟散发的惬意?是蜀道上的乱石苍松?或是灿烂满山闲听琴声的野花„„然后,醉眼朦胧,李白终于跃进了那溶着月亮的水中。“消失,是圣人最好的归宿。”

正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李白,用酒为自己带来享受,过多地用在物质上便是奢靡,多留一份给自己的精神,才能最终觅得生命真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离开后,世界仍在轰轰烈烈地变化着。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人们用手中的面包换来了更多的面包,甚至牛排,甚至山珍海味。但,谁又能听到身后传来的那阵水仙花璀灿的声音?

当楼房越来越高时,我们离李白的山花却越来越远;当蜀道上挤满游人和垃圾时,那隐在诗后的神秘与惊叹早已老去;当我们终于以人类的一大步抵达了李白的月亮时,那种同样重要的心境,是否依然稚嫩得淳朴?

虽然,物质上我们已拥有了李白不曾拥有的一切,但精神上的空虚与空白,我们谁会去为自己添补?要知道,体肤之饿,筋骨之劳,尚且可以增益人所不能,而心灵上的,精神上的以及灵魂上的苍白,却会让人如行尸走肉般悲惨。

这个世界上或许还有寻着李白的月亮的人?我们只能乐观地憧憬着,在水仙花复苏时的馨香中。

水仙依旧在,只待为我开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是陶行知先生借用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名言作的物质与精神的比喻。(交待明确)

以“面包”换“水仙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十分愚蠢的做法,他们宁愿将两块面包一同吞进肚子里,也不愿去闻一闻水仙花的温馨,赏一赏水仙花的英姿。身边不乏有朋友年纪轻轻就告别校园,每日游荡在城市之间,追求最大的物质满足,却忽略了心灵的修养,直至品味低俗,人生乏味。

相对比他们,我庆幸自己仍呵护着属于我的“水仙花”——文学。而我的零花钱大部分

是用来买书籍,白纸黑字依然有数不清的美丽。

你知道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吗?他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亦是我的一朵“水仙花”。他领我走入了“红房间”,向我揭开了社会的面纱,虚伪,欺诈、腐朽,暴露无疑。他在其中呐喊、讽刺,抨击,他为我的精神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张爱玲的文字,唯美传奇,像一朵水仙花,葱郁而热烈的开放着却有不可言说的静美洁净之态。“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这是她对人生的总结,爱恨情仇,不需要太多借口,她爱了,无悔了,足矣!

歌德说:“谁不聆听诗歌,谁就是野蛮人!”当我低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心随着泰戈尔来到了最遥远的距离,黯然伤神。当我呢喃“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似乎看到了柳三变倜傥风流的身影,在岁月中得到升华。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放开!当我浅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可否想像的到如此美好拥有希冀的海子竟是自杀而亡,你又可否了解他背后的悲凉与孤独„„

一朵朵水仙花在心中热烈绽放,花香弥漫,似要进入五脏六腑,提升我的人格,让我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面包换作水仙花,依旧实现了价值。我的梦里持续着绵长的花香,临到肩,临到眼,飞成诗句。

依然不想醒来。

(以自己的体会为主题,此种写法必须避免表达上的俗白。本文的点题意识很好。)

就像天使在人间

我们总会羡慕,羡慕那些有钱人。羡慕电影女星可以衣着光鲜娇艳迷人;羡慕王宫贵族可以登堂入室舒适安逸,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忽略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享受自己美妙人生的同时,也在追求,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用自己水仙般洁净的爱去温暖人间。

她是个美丽的女人,很多人都这么说。她是《罗马假日》里清纯可爱的公主,她是《龙凤斗》中活泼聪明的“精灵”。她太完美,以致于奥黛丽·赫本这个名字,甚至成了高雅美丽的代名词。她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和美丽的外表获得了无数鲜花与掌声,然而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她却毅然放弃了这一切。她褪去了华丽的晚礼服,束起了柔软的头发,她说她拥有了太多的爱,现在要去爱更多的人。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给非洲饥饿的孩子们送去温暖,照片中的她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却笑得无比灿烂。

我想,我能懂赫本的笑。那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笑,那是多少荣华富贵都换不来的一屡纷芳,就像在嗅一朵水仙花一样,宁静而安祥。

此刻,突然想起另一个女人,也是个美丽的女人——黛安娜王妃。她是位来自民间的王妃,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引来无数人的惊羡。她跨入了英国皇室,拥有了金钱与荣耀,然而她不顾宫庭礼教,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她在外交晚宴上翩翩起舞,舞步轻盈却留在了每一个人心上。她一生都奉献给了英国的人民,她去修道院与修女们交谈;她去孤儿院看望孤独的孩子;她在国际反地雷基地亲身实践,在呼呈反地雷的演讲上掷地有声;她在红十字会的医院中了解情况,成于英国皇室第一个拥抱艾滋病者的成员„„那一场车祸无情地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却怎么也带不走英国人民对她深深的敬仰!

家缠万贯,美丽动人,都不足以概括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们不满足物质的享受,追求着精神上的富足,她们像玫瑰一样鲜艳,像水仙一样芬芳,谁能否认,是爱,让她们更美丽,就像天使在人间?而她们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去铭记。

“肉·竹子·水仙花·诗意栖居”新材料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苏东坡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德国十九世纪诗人荷尔德林也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选准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解读材料,审题立意

名人言论,比喻型材料

◆肉与面包: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是身体的粮食,泛指物质生活

◆竹与水仙花:心灵充实和精神富足所必需的营养,是灵魂的粮食,泛指精神生活

●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

●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我们这种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我们要以“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中实现自我而回归到人类的本真。

材料意旨的综合概括:

精神生活很重要。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呼唤精神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

二、存在问题

1.材料解读:不到位,不准确。面包指什么?水仙花、竹指什么?诗意的生活如何?阐释不清晰。

◆《与竹为友》开头:竹,因其中代外直,常被用以形容人的正直、坚定的品格。宋代苏东坡曾写道„„由此可见,与竹为友,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培养我们的人格。(主体三段关键句:与竹为友,需要我们明辨自己所处的环境。孟母三迁;与竹为友,需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思想;与竹为友,需要我们会出实际行动。)

◆《一盆茉莉花》:残疾的奶奶也许由于寂寞叫爷爷买了一盆茉莉花在房间,之后便便形成了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一次我和弟弟摘了几个花苞,奶奶发现后竟伤心地在房里哭了起来。有一次我生病了,奶奶却剪下花苞,冲花荼给我解暑,我感受到了奶奶的爱。两年前奶奶去世了,我们家还是保留着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它就好像奶奶的心一样,慢慢绽放,甘于寂寞,如此高洁,如此美丽„„

2.中心立意含糊不清,或偏离材料意旨。

◆《有竹行遍天下》首段:一个人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就有可能沦为低俗的被统治者。宋代的苏东坡曾在诗中写道(:)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竹是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正文写愚公的毅力、于谦的刚直、石油大王哈默的顽强)

◆写成了分享(要懂得分享)、修养(做有修养的人;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做

一个有思想高度的人;做人要有高雅情趣;不高雅,不低俗)、得与失、选择(人生总免不了选择。①当我们面临诚信和利益时,我们要舍弃得益取诚信。②当我们面临个人得益和国家得益的决择时,毫无疑问,我们要舍个人而取国家者也。③当我们面临金钱的诱惑与道德的呼唤时,我们显然要舍金钱而取道德。)

◆《竹》:写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林先生割舍自己的竹林给村民搭桥用的故事。

◆《竹的花》(真的写竹花及竹花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隐性美》《书——人类进步的阶梯》

◆《愿爱遍布天下》开头:“爱,是世间善之本源,世间因有爱而美好,世间因有爱而和谐,世间因有爱而精彩。”主体:大致写我们要孝顺,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关心身边每一个人。结尾:“我希望爱能遍布天下,希望社会美好,希望人人幸福。爱,让生活更美好。世间国有爱而美好,世间有爱而和谐,世间有爱而精彩。”

3.论据材料的使用:缺乏论据,或不典型,不能支撑论点。

◆梵高,一个现代艺术的殉道者,一个在他37年短暂生命旅程为艺术痴狂、沉迷的艺术者,如同一个孩童赤脚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脚,那么自由和欢乐地享受艺术带给我的美好理想。然而他却经历了接踵而至的失败和不幸,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甚至认为是怪诞之作,可怜的梵高啊!然而就是在食不饱吃不暖的日子里,他仍保持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他仍诗意地活着。看!那朵灿烂热情奔放的向日葵不正代表着他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的炽热和痴狂之情吗?(这是文章第一段)

◆大学时的毛泽东便每日旱晨在闹市里背课文,对闹市的叫卖与砍价声充耳不闻。耳目心全在快嘴书中,正是心中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他的导师更是每个冬日的清晨,以冷水浇洒自身,大声诵读诗文。这种对自身的磨炼与对自己精神的升华,向人们展现了一种高雅之气。(《追求高雅》)

4.分析说理:不准确,不充分,牵强,不能进行入情入理的阐述。

◆可实际上,有太多的人被物欲控制了身心,写字楼里那些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白领不断地对着电脑敲敲打打,还时不时地用外语跟别人做一些交流,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半夜回家,第二天早上又上班,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只为了还房贷、车贷,其实他们本可以买一个小一点的房子,在一个宁静的下午,端着一杯清香的茶,沉浸在书中,感受文化,或是对话大师,亦或是思考生命„„有所精神享受,只是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了。

三、好题借鉴:

《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蔡敏)、《别捡了物质,丢了高雅的精神》(陈镇旭)、《不止于物质》(吴童豪)、《守护精神家园》(林少仪)、《坚守精神家园》(吴楠莹)

《诗意生活,诗意人生》(吴奕洲)、《诗意人生》(郑漫涵)、《诗意地栖居》(刘贝贝、林燕)、《诗意的(地)生活》(苏湘玉)、《追求诗意的生活》(李少明)、《活出诗意的姿态》(翁遥)

其它好题参考:《将诗意进行到底》、《给生活润色》、、《丢失的诗意》、《生活,需要精神的追求》、《心若在,诗意便在》、《清风明月伴我心》、《别忘灵魂也有需求》、《心灵,也需要鸡汤》、《面包人生,雅竹情怀》、《逝去的高雅》、、《在心灵上种上一片竹林》、《为物质减肥,让心灵腾飞》

四、他山之石·范文借鉴

诗意地栖居

319 刘贝贝

更迭的时代,发展的社会,愈加浮华的城市,物欲喧嚣渐渐蒙蔽了人们的心。当置身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前,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中,你,可曾渴望过诗意地栖居?在那山中、村里、小溪旁。

“菊,花之隐逸者也。”这高洁的菊,命题晋陶渊明之独爱。在暮蔼沉沉的小村庄中,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他远离了黑暗的官场,如同农民一般日出而兴,日落而归。人烟稀少的村庄,不能带给他名利和富贵,但能带给他诗意和心灵的沉静。隐居的生活,让他回到了最简单质朴的状态。他放下了许多欲望,只为追求最本真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令人懂得了他对自然的渴望,这种渴望令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自己纯朴的世界中。

三毛曾与丈夫荷西住在沙漠中。漫天的风沙、物质的匮乏、条件的恶劣并不能阻挡他们对沙漠的向往。在居住的日子里,无疑三毛是快乐的。没有了烦心事也没有了忧伤,身边是自己最爱的人,令她领悟了人需要的东西其实是那么那么少,除了吃和住,剩余的都是欲望。她是如此具有才情的女子,对自然有着极强的敬畏。林青玄曾在《老友记》中提及三毛打算卖房子却又反悔,理由却是天台的柠檬花开了。因为花的开放而放弃卖房,三毛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她就像一朵水仙花,傲然地开放着,什么都不说,便生出许多的清香和诗情画意。

反观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繁重的工作填充着心灵,叫嚷声、喇叭声激荡着耳膜,哪还有诗意的栖身之处?“房奴”、“车奴”等悲哀的称呼被越来越多的人沉重地背负着;贪污、受贿、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屡见不鲜,甚至成为茶余饭后再平常不过的谈资。试想,拥有物质的生活真的是幸福的生活吗?心灵的宁静和愉悦被人们置于何处?难道梭罗通过住在瓦尔登湖畔来洗涤心灵,王维寄情山水的诗意的栖居将会永远成为天方夜谭吗?

城市再浮华,只要心灵宁静,万物便无法再干扰到一丝一毫,在喧闹的城市中,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吧。“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像海子一样诗意地栖居。(842字。页面至900字)

22+22+9=53

不止于物质

319 吴童豪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监狱长派人分发《圣经》以及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分发„„图书馆?)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即使在一个监狱里,都如此注重精神上的教化,着实让人惊叹!这不禁使我陷入沉思之中——人该不该止于物质?在当今这个“物质至上”“向金钱看齐”的时代,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然而,当小悦悦事件发生之时,当疯抢葡萄事件发生之际,人道德精神的缺失,始终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人不应止于物质!

遥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隐身于田园之间,享受自然带给他的精神上的享受,看今朝袁隆平不为其“超级杂交水稻”技术而大赚一把,甘愿献身农田,献身科技,献身精神的富足,我们不难看出,物质对于肉体的满足远不及精神对人思想境界的升华重要。一个物质富足的人,缺乏精神的支撑,就会力有余而心不足;一个精神富足的人,即使下地种田,生活落魄,也会(在心灵深处充满)“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满足)。而这正是精神世界带给我们的远胜于物质的不竭动力!

由此想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不应不止于物质!(双重否定,意思说反了!)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GDP的快速增长,GDP增长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可当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时,我们是该放弃物质,还是放弃精神呢?从小悦悦事件的发生的背后,从一起又一起

的的跳楼秀而旁观者却高喊“跳啊”事件的背后,我们国民的精神素质似乎正在一级一级地往下跳,而这一切,归根结底,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分不开的。想一想我们一个大城市有多少有免费图书馆,想一想我们为了成绩而参加这个补习班,再参加那个奥数班,究竟是为了什么?一个国家,把经济永远放在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忽视国民精神上的教化,终是要导致这类事件发生的!终是要导致一个民族堕落的!因此,国家更不应止于物质,国家应该为国民提供一个更良好的精神环境,这才是目前我们国家所应重视的,而不止是物质,不止是GDP!

我是多么地希望,10年后,抑或是20年后的中国,即使在监狱里,在偏僻的乡村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的图书馆矗立在眼前!

不止于物质!我们的精神才是支撑个人前进、推动国家富强的强大动力!(879字)

20+20+8=48

诗意地生活

319 苏湘玉

喜欢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芳香,鸟儿在枝头欢雀着、跳跃着,温润的大地处处蔓延着生命的气息。

喜欢夏天夜晚,月光轻柔,或皎洁,或朦胧,无不氤氲着一份诗意的浪漫,星光闪烁,或密或疏,无不婉约着一份晶莹的情怀,清风习习,夹着淡淡的花香,把凉爽轻轻吹送。

喜欢秋天的傍晚,夕阳缠绵,染红一片天,云儿笑了,披上多彩霓裳,在天边舞动着,在落落余晖的怀抱中,心情曼舞,婀娜多姿。

喜欢冬天的午间,静谧祥和,慵懒惬意,慈悲的太阳在这个季节最温柔,它懂得人间的寒冷,缱绻着缕缕暖意,挥洒怜爱。揽一怀柔情,捻一抹阳光,盈一眼素然,晕一汪清澈,静依轩窗,看风轻云抒悠闲,赏云卷云舒舞清欢。

诗意,在生活里竟拥有如此的美丽,纯粹而不失细腻。

诗意地栖居,是陶翁采菊把酒的闲情雅致,是诗仙太白游梦仙山的豪情俊逸,是庄周入梦戏蝶的悠然欢喜,是和靖先生梅妻鹤子的宁静祥和。遥想生活中诗意的人,眼眸里纵使有着狂风暴雨的痕迹,然而拥有更多的却是看到彩虹的那一抹笑意,生活给予的苦难便也不值一提。从容度日,与悠然共清欢,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懂得风起淡看花落。

捧一杯花茶,揽一袖恬影,坐一隅暖阳,放一曲《水月空禅心》抱膝而坐。有道是,世上本无菩提,一花就可是一世界,一树就可是一菩提。一切在心,禅音缭绕,禅意缱绻,怀一颗淡然的心,沐浴清风暖阳。

静心,抹去晨雾的迷朦;用心,发现朝阳的明丽;凭心,拥抱温馨的诗意,我们都可以。 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忙碌的气息,山、水、云、木,也唤不回我们匆匆的脚步。视线里没有了安详与笃定,唯见焦急的情绪继续生活不变的步履。

那么,让我们让忙碌停下速度,让灵魂得以喘息,让诗意的气息充满生活的每一道墙隅,开心,快乐,幸福,我们都有足够的权利。

安之若素,诗意生活,掬一捧水风,把一盏佳酿,醉卧春江花月夜,拾一纸词韵,酝一帘心事,闲听芭蕉夜雨声。(774字,卷面至近900)

20+20+8=48

一切景语皆情语

319 陈泽舜

不禁想起王国维大师在《人间词话》中意味深长的一段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生在世,面对着无限风景,大好河山,人心总不免因景而动情。无论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还是白云苍狗,生离死别,心动之意总如影随形。而一切风景,也不过都是情之所寄罢了。其中又以诗、词寄私情者最甚。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各有千秋。然而最是一致的应该便是所谓景语皆情语吧。

东坡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诗中之竹,决不单指景中之竹,更指情中之竹。竹的高品,竹的脱俗,竹的超凡入圣,借竹景加以表达情动,足见景语表达所何,实在情语也。

面对一样的山水,冯延巳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抒发流光易逝的感慨,晏同叔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叹故乡亲友不得见的恨,容若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相思无限的痛,景语所动,何来山水之喜?何来山水之悲?惟心动,然后景动,然后情生。

你看永叔雨横风狂三月暮,你看李后主流水落花春去也,你看稼轩云何渐渐如钩?你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景本自然万物,然而被情动所渲染后,风便也不是风,花便也不是花,云便也不成云,月更不单是月了。天地万物间,一切景语皆情语。

尝听人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倒有些反璞归真的味道了。然而人非圣贤,奈何以圣贤标榜之?若人人如得道修僧则天下何来喜乐甜苦?若人人如列子御风则天下何来爱恨情仇?那时只怕便真是所见之景都为景,所闻之声都为声了。天下无事,非不好也,真无趣也!

郑板桥先生有言: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景语,皆为心动,皆为情动。然而为情所动,又不为情所役,才是景语皆情语的真谛所在吧。固然有专做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嘺“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美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此等题词,古今人词中,也不多见。只是不以景语为载,单单以情语抒情,其情固然情真意切,却又多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少了几许凡夫俗子红尘的味道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心动,景是情动,景语是我们的心情。

18+21+7=46

点评:若与鄙夫俗客汲汲于功利利禄、不解“风情”、也无“生”趣之功利人生对接起来写,本文便是真正佳作。

往届学生范文借鉴:

撒种一片水仙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题记

面包,广而言之,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水仙花,以其意译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

(对材料交待非常清晰,值得借鉴)

人,不能只为物质而生存。若是如此,那么人只是一具躯壳,一个只有五脏六腑,只有四肢再加一个头颅的“机器人”!是的,人不可能活着就只为物质,那么,就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吧!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为得到一种精神。水仙花常开于四季,它的葱绿让它很适合作为盆景,永久收藏在心中。这便是一种精神,一种四季如春的愉快与蓬勃的精神。在你空虚之际,郁闷之时,闻一缕水仙的清香,看一片水仙的葱绿,听一曲水仙的赞歌,都可以让你精神焕发,这便是水仙精神所带来的奇异功效。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一种态度。将面包换为水仙花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贪图物质享受的态度,又是一种不沉溺物质世界的态度,一种不留恋物质生活的态度。人们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结晶,回望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在将自己的心种满水仙后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唱响了多少绝唱!李白,一位家中极其富有的贵公子,年少便不贪图物质,

人生在世,面对着无限风景,大好河山,人心总不免因景而动情。无论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还是白云苍狗,生离死别,心动之意总如影随形。而一切风景,也不过都是情之所寄罢了。其中又以诗、词寄私情者最甚。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各有千秋。然而最是一致的应该便是所谓景语皆情语吧。

东坡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诗中之竹,决不单指景中之竹,更指情中之竹。竹的高品,竹的脱俗,竹的超凡入圣,借竹景加以表达情动,足见景语表达所何,实在情语也。

面对一样的山水,冯延巳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抒发流光易逝的感慨,晏同叔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叹故乡亲友不得见的恨,容若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相思无限的痛,景语所动,何来山水之喜?何来山水之悲?惟心动,然后景动,然后情生。

你看永叔雨横风狂三月暮,你看李后主流水落花春去也,你看稼轩云何渐渐如钩?你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景本自然万物,然而被情动所渲染后,风便也不是风,花便也不是花,云便也不成云,月更不单是月了。天地万物间,一切景语皆情语。

尝听人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倒有些反璞归真的味道了。然而人非圣贤,奈何以圣贤标榜之?若人人如得道修僧则天下何来喜乐甜苦?若人人如列子御风则天下何来爱恨情仇?那时只怕便真是所见之景都为景,所闻之声都为声了。天下无事,非不好也,真无趣也!

郑板桥先生有言: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景语,皆为心动,皆为情动。然而为情所动,又不为情所役,才是景语皆情语的真谛所在吧。固然有专做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嘺“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美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此等题词,古今人词中,也不多见。只是不以景语为载,单单以情语抒情,其情固然情真意切,却又多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少了几许凡夫俗子红尘的味道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心动,景是情动,景语是我们的心情。

18+21+7=46

点评:若与鄙夫俗客汲汲于功利利禄、不解“风情”、也无“生”趣之功利人生对接起来写,本文便是真正佳作。

往届学生范文借鉴:

撒种一片水仙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题记

面包,广而言之,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水仙花,以其意译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

(对材料交待非常清晰,值得借鉴)

人,不能只为物质而生存。若是如此,那么人只是一具躯壳,一个只有五脏六腑,只有四肢再加一个头颅的“机器人”!是的,人不可能活着就只为物质,那么,就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吧!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为得到一种精神。水仙花常开于四季,它的葱绿让它很适合作为盆景,永久收藏在心中。这便是一种精神,一种四季如春的愉快与蓬勃的精神。在你空虚之际,郁闷之时,闻一缕水仙的清香,看一片水仙的葱绿,听一曲水仙的赞歌,都可以让你精神焕发,这便是水仙精神所带来的奇异功效。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一种态度。将面包换为水仙花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贪图物质享受的态度,又是一种不沉溺物质世界的态度,一种不留恋物质生活的态度。人们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结晶,回望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在将自己的心种满水仙后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唱响了多少绝唱!李白,一位家中极其富有的贵公子,年少便不贪图物质,

不爱金钱却爱文学,年纪轻轻的他便游遍了大江南北,饮遍了各地的河水。造就了他万世的美名,传下来的是他的创作,是他精神的香气与霸气。他舍弃了万众青睐的物质生活,去自己内心的水仙花地里,享受一份宁静,超越一个自己,于是李白成就了另外一个太白,靠得是他的那一种纳天地于胸怀的态度,一种超越现实的态度。他整个人,洋溢着水仙花香。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为得是一种境界。汉武帝时的汉朝是强盛的,强盛的朝代不缺乏强大的人。张骞,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一个创造“丝绸之路”的人,一种神人境界的代名词。他出使西域,却被匈奴所掳夺,与国家一别几个春秋。在匈奴地区,他虽娶妻生子,却始终牢记自己是谁的儿子,自己是谁的儿子。他虽站在匈奴的大草原上,却时刻神游于祖国之间,时刻在他内心深处的水仙林里,呼吸属于自己的气味。这些气味守住了他,守住了他内心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让他对得起“张骞”,让匈奴们惭愧得无地置容,那么大的草原,竟守不住张骞。我想他们错了,因为守不住张骞,是因为他们无法动摇张骞心中的任何一株水仙。张骞如此,境界如此„„

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吧,为了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让这些水仙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根,让我们的身体萦绕在水仙花香中吧„„

(此文角度平常,取胜于板块及语言,体现了清晰的思维路线。作者写作态度严谨,照应有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每当我读起这句诗时,不禁想起了一代文豪、东坡肉的发明者苏轼,一个如此爱吃肉的人竟宁可不吃肉,也要居于竹林中,可见精神的享受是多么重要。

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精神享受同样重要。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是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拿来教育学生的一句格言。

面包,指物质享受;当我们的物质享乐得以满足时,精神享受就犹为重要。没有物质者难以生存,而没有精神者难以快乐,精神享受会换来心灵的愉悦及精神的舒畅。(清楚交待“面包”和“水仙”的本体)

古时懂得精神享受之重要的人实属不少。陶渊明归隐于无车马喧之精神乐土,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精神的享受已达“欲辩已忘言”的境界;辛弃疾驰骋沙场,但也不忘借诗言志的精神追求,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唱响了自己的豪情壮志;醉翁欧阳修,为追求精神享受游于琅琊,醉于亭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精神追求,足以令他忘乎所以,尽情享乐。古时文人是最懂得精神享受的,他们内心的感受全寄于诗文,流芳百世,他们对水仙对竹的理解随着诗文流传千年。

回归现代,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心中的水仙败了,竹枯萎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少,大众传媒也有转向低级趣味的趋势,因此,在人们心中水仙凋亡之前,我们需要陶行知这类文人来灌溉心田;在人们心中竹树枯死之前,我们需要苏轼等文人来重建社会对精神的追求。现实中,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型人才,更需要如老舍、巴金等追求精神之文人。我们要让心灵的水仙常开,竹树常绿。

展望未来,相信人们绝不忘对精神的追求,物质的丰富,促使人们更看重对精神的追求,人类这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品质会源远流长,富泽万世。

当我们身心俱疲时,我们不妨回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永葆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规范的考场作文,可借鉴。)

绽放于心田的水仙花

当庄周垂钓于濮水之上,当他于濠梁之上与惠施玩味着“鱼之乐否”时,我们怎能不钦佩他那宁愿曳尾于涂中不为红尘的所得的仙风道骨?也许他是贫穷的,他家徒四壁,但因精神世界的充盈,一朵水仙花便于世俗尘埃中绽放,灼灼其华,雄视百代。

在现今物欲横流之时,人们似乎淡忘了“点一瓣心香”的感动,疏远了秦淮河上桨声灯影的浪漫,至于张岱夜船中的悠闲与文趣只怕也在灵性深处黯淡的落上了灰。殊不知,单翼难飞,独木难支,精神如水滋养心灵,物质若山支撑生活,山环水绕,高山流水才是和谐。 洛克菲勒早年吝啬狭隘,垄断市场后仍是抑郁难舒,物质的享受并未带来片刻的欢愉,医生断定他活不过60岁,可之后他捐款助人,借帮助他人丰富自己那早已枯竭的心,不久他开始活的饱满,充实。用一颗温暖,善感的心去味这世间的美好。谁又会忧愁满腹呢? 生活本就是一杯白水,杯子的华丽与否并不会改变水的香甜。可水若是变质了,再美的杯又有何用?

在那个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的年代,多少人不堪侮辱,选择离开。好的坏的,都淹没于尘埃中,可有那么些人坚守心中的水仙花,相信终有一天天地澄明,于是再深的伤害,再痛的打击也一笑置之,不然,胡风如何在几十年牢狱中忍受孤独,杨绛怎么挨得过牛棚中那艰难的岁月?生活中有各种痛与苦,唯有精神的力量才能帮助我们抵过风浪。

李白曾“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他的寂寞与无助像海一般深,可他寄情山水,逍遥酒中,他是失意的贫穷的,可精神上的水仙花却让他成就了一世英名。

一直很喜欢一句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是物质上那种富贵奢侈的享受,只是简单的美。可那自有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在经历了无数的挫败后,知道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浪漫。如同文君当垆,为了一个身无长物而才华横溢的才子,即使环堵萧然,也愿意度过相濡以沫的幸福,简单地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

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诋毁,寂寞孤独,自有人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也有人感慨“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时,再多的黄金也只是冰冷而无情的,它可以饱腹,但水仙花才给你安适,心灵的充盈。

二战后,日本成了一片废墟,可废墟中的一盆花却象征了日后的迅猛发展。

你心中的水仙花在何方?花在,才能诗意的栖居!

面包和水仙花

巴金曾言:“人,不能单靠吃米来活着。”温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有了物质保障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只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才更能彰显出生命的意义。在拥有一块面包之后,用另一块面包去换取一朵清香飘逸的水仙花,就好比你饱食后,用剩余的钱去买来一本书籍。你是否能感受得到书中的韵味,一如那满是弥漫的清新香气呢?六朝兴衰不过瞬间,时代变换不过一朝,如今各国纷纷制定物质保障制度,不就是为了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精神的满足与丰收吗?寻找学识的道路是遥远的,追求知识的未来是曲折的,但当你历经艰辛,通过努力到达海的那边,你能收获精神上的富裕,你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更能收获别人的尊重与敬佩!高尔基在做学徒的期间,收入虽低,但他却不忘买书求知,用有限的“面包”去换取芬芳的“水仙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仙花”的香气熏陶着他,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作家。

你所拥有的物质是有限的,但你所能追寻的收获的知识确实无限的,正是因为如此,要有不断前进的执着与毅力,要不断地换取你生命中的“水仙花”。在晴朗的午后,打开诗词集,领略“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体会“大庇天下寒士”的壮志,品尝“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泰然自若。在古韵的熏陶下,你是否觉得这个世界更加可爱,更加美丽呢?步出家门,户外阳光明媚,清风拂脸,杨柳飘扬,在大自然的宁静下,你是否感受到了心情的平静呢?还

记得那个13岁就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的洪战辉吗?他在颁奖典礼上,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可见,追求精神丰富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有追求的意识,是否有追求的毅力。有了坚持不懈地追求的信念,即使求知路途再遥远,你也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走过曲折。”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的这一番话正意味着,一个人从简单的维持生命,升华到了享受生命。是的,物质充裕能给你带来生活的无忧,却不能洗涤你日益疲惫的心灵。在你体味过物质生活的苦涩与甘甜以后,何不让你的心灵放松一下,给自己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会呢?用你手上剩余的一块面包去换来水仙花呢,相信你必定能收获满室的馨香。

李白的月亮

花与酒都谢了,诗和梦都醒着。 ——题记

如果说“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李白沉浸美酒中的物质享受,那么“欲上青天揽明月”,便是他终其一生的精神追求了。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终究是不甘心且歌且醉地放任一生,也不求有酒即醉地逍遥一时。他借着豪畅的醉意,话声召唤着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梦想?是那满地如霜月影堆积起乡情?是那青山绿水扁舟散发的惬意?是蜀道上的乱石苍松?或是灿烂满山闲听琴声的野花„„然后,醉眼朦胧,李白终于跃进了那溶着月亮的水中。“消失,是圣人最好的归宿。”

正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李白,用酒为自己带来享受,过多地用在物质上便是奢靡,多留一份给自己的精神,才能最终觅得生命真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离开后,世界仍在轰轰烈烈地变化着。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人们用手中的面包换来了更多的面包,甚至牛排,甚至山珍海味。但,谁又能听到身后传来的那阵水仙花璀灿的声音?

当楼房越来越高时,我们离李白的山花却越来越远;当蜀道上挤满游人和垃圾时,那隐在诗后的神秘与惊叹早已老去;当我们终于以人类的一大步抵达了李白的月亮时,那种同样重要的心境,是否依然稚嫩得淳朴?

虽然,物质上我们已拥有了李白不曾拥有的一切,但精神上的空虚与空白,我们谁会去为自己添补?要知道,体肤之饿,筋骨之劳,尚且可以增益人所不能,而心灵上的,精神上的以及灵魂上的苍白,却会让人如行尸走肉般悲惨。

这个世界上或许还有寻着李白的月亮的人?我们只能乐观地憧憬着,在水仙花复苏时的馨香中。

水仙依旧在,只待为我开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是陶行知先生借用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名言作的物质与精神的比喻。(交待明确)

以“面包”换“水仙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十分愚蠢的做法,他们宁愿将两块面包一同吞进肚子里,也不愿去闻一闻水仙花的温馨,赏一赏水仙花的英姿。身边不乏有朋友年纪轻轻就告别校园,每日游荡在城市之间,追求最大的物质满足,却忽略了心灵的修养,直至品味低俗,人生乏味。

相对比他们,我庆幸自己仍呵护着属于我的“水仙花”——文学。而我的零花钱大部分

是用来买书籍,白纸黑字依然有数不清的美丽。

你知道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吗?他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亦是我的一朵“水仙花”。他领我走入了“红房间”,向我揭开了社会的面纱,虚伪,欺诈、腐朽,暴露无疑。他在其中呐喊、讽刺,抨击,他为我的精神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张爱玲的文字,唯美传奇,像一朵水仙花,葱郁而热烈的开放着却有不可言说的静美洁净之态。“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这是她对人生的总结,爱恨情仇,不需要太多借口,她爱了,无悔了,足矣!

歌德说:“谁不聆听诗歌,谁就是野蛮人!”当我低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心随着泰戈尔来到了最遥远的距离,黯然伤神。当我呢喃“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似乎看到了柳三变倜傥风流的身影,在岁月中得到升华。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放开!当我浅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可否想像的到如此美好拥有希冀的海子竟是自杀而亡,你又可否了解他背后的悲凉与孤独„„

一朵朵水仙花在心中热烈绽放,花香弥漫,似要进入五脏六腑,提升我的人格,让我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面包换作水仙花,依旧实现了价值。我的梦里持续着绵长的花香,临到肩,临到眼,飞成诗句。

依然不想醒来。

(以自己的体会为主题,此种写法必须避免表达上的俗白。本文的点题意识很好。)

就像天使在人间

我们总会羡慕,羡慕那些有钱人。羡慕电影女星可以衣着光鲜娇艳迷人;羡慕王宫贵族可以登堂入室舒适安逸,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忽略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享受自己美妙人生的同时,也在追求,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用自己水仙般洁净的爱去温暖人间。

她是个美丽的女人,很多人都这么说。她是《罗马假日》里清纯可爱的公主,她是《龙凤斗》中活泼聪明的“精灵”。她太完美,以致于奥黛丽·赫本这个名字,甚至成了高雅美丽的代名词。她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和美丽的外表获得了无数鲜花与掌声,然而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她却毅然放弃了这一切。她褪去了华丽的晚礼服,束起了柔软的头发,她说她拥有了太多的爱,现在要去爱更多的人。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给非洲饥饿的孩子们送去温暖,照片中的她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却笑得无比灿烂。

我想,我能懂赫本的笑。那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笑,那是多少荣华富贵都换不来的一屡纷芳,就像在嗅一朵水仙花一样,宁静而安祥。

此刻,突然想起另一个女人,也是个美丽的女人——黛安娜王妃。她是位来自民间的王妃,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引来无数人的惊羡。她跨入了英国皇室,拥有了金钱与荣耀,然而她不顾宫庭礼教,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她在外交晚宴上翩翩起舞,舞步轻盈却留在了每一个人心上。她一生都奉献给了英国的人民,她去修道院与修女们交谈;她去孤儿院看望孤独的孩子;她在国际反地雷基地亲身实践,在呼呈反地雷的演讲上掷地有声;她在红十字会的医院中了解情况,成于英国皇室第一个拥抱艾滋病者的成员„„那一场车祸无情地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却怎么也带不走英国人民对她深深的敬仰!

家缠万贯,美丽动人,都不足以概括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们不满足物质的享受,追求着精神上的富足,她们像玫瑰一样鲜艳,像水仙一样芬芳,谁能否认,是爱,让她们更美丽,就像天使在人间?而她们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去铭记。


相关内容

  • "面包与水仙花"作文例作.
  • "面包与水仙花"作文讲评例作 1.牛嚼牡丹,亦解风情秦乐 俗语道:"牛嚼牡丹,不解风情.''原意是嘲笑牛将美丽的牡丹错认为果腹的草料.但是,子非牛,焉知牛之意?也许,这头牛也有些风雅,想借牡丹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呢? 精神食粮对世界万物不可或缺.只有拥有精神食粮,一个人 ...

  •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
  •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请以&q ...

  • "面包与水仙花"话题作文
  • "面包与水仙花"话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如果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 ...

  • [如何审题立意?]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3)熟练运用审题立意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代表阐述--师生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

  • 面包与水仙花
  • 雨露报-材料作文"面包与水仙花"导写 龙城中学高二语文组 2011-9-9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 ...

  • 高中语文_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1
  •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 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 ...

  •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就其本质来说是材料作文,但从形式上又是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 ...

  • 养一株水仙在心间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一株水仙在心间 作者:张居祥 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5年第04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 ...

  • 作文审题2
  •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训练精编(作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 [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