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就其本质来说是材料作文,但从形式上又是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优点----讲究审题,有又继承了话题作文的长处----体现开放,从而弥补了两种作文的缺陷,更有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新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单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它提供条件性和情境性,规定内容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全面理解材料”,就是看材料着眼于整体意义;二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时任选一个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是“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就是写作时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三、探究学习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都是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必须先审题,立意与审题紧密相连。审题立意看起来头绪纷繁,其实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审题立意的步骤:

首先阅读材料,

其次领会含义,

再次找准角度,

然后明确立意。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可行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

(二)审题的方法与方法

A、审题的方法

1、抓关键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时在一些关键语句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一个突破口,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例:《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

“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好奇心让他怎 1

样做;“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好奇心最终有什么结果;两个方面围绕标题《鞋匠的好奇》来说。

抓住了关键词语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联想起类似的故事,比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为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样就可以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小结:议论性文字里的中心句、叙述性的文字里的议论句或抒情句(点睛句)都很关键。只有把准脉,才能审准题。

2、查原因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所以,阅读分析材料,由结果入手,顺藤摸瓜,由本溯源,从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乌鸦抓小羊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客观原因是乌鸦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翅膀不强大有力,爪子不如老鹰锋利。 表明乌鸦行为性质的词语是“模仿”,这是主观原因。模仿不现实,不可能,就是盲目模仿,这样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想起中国古代有两则寓言,主人公是一男一女,模仿别人都失败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难免遭致失败。

(2)小孩为什么说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呢?有。因为它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自我,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古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乌鸦也是失败的英雄啊!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明关系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正常的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例:引狼逐鹿的故事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2

(1) 从材料中看,狼、鹿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灭狼保鹿正常吗?不正常,链条断裂,此消彼长,恶性循环。要想保持正常,怎么办?只有引狼逐鹿,让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这让人想起一些名言,比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结: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当然事物的关系很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再比方说过程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实践与认知、感性与理性、对立与统一、、质变与量变、真理与谬误、辩论与诡辩等等。

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联实际

——材料大多源于生活,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现实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言论、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一: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表面上对你亲热,实际上吸你的血,夺你的健康;表面上对你好,实际上暗下毒手。我们会想起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一些成语,如口蜜腹剑、佛口蛇心笑里藏刀、两面三刀等等;俗语如“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当面笑哈哈,背后使绊子”、“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义府、《红楼梦》里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等等。这些组合组合起来,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例二:连环漫画

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怎么没来接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他感到意外非

常惊诧。再从体态语言可以看出他在校门口徘徊,不知道怎么回家。

想起有些同学,在校时不洗衣服,把脏衣服积起来,一到放假全带回家。在家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生活却不能自理,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两个原因:

一是家长的溺爱与包办一切,二是孩子只管读书不求自立。

小结:生活是万花筒,材料总可以从中得到映照。对应起来理解,构思行文,就

有现实针对性,有思想意义。

5、看倾向

3

——材料中有时或明或暗地表达出褒贬爱憎的感情,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辨明材料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的审题立意是否正确。 比如乌鸦抓小羊中有两句表明感情色彩: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话里含着讽刺的意味;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呀”,话中却有赞美的成分。

这两个方面,就是两个很好的审题立意的角度。

例:蚂蚁爬墙的故事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1)从可敬的角度分析,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想起神话,失败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成功的如愚公移山、唐僧取经;想起历史人物,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心之向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想起成语,

如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等。从这点可以写执着坚守。

(2)从愚蠢的角度来分析,此路不通,另找他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树挪死,人挪活。所以要变一条路,换一种方法,就可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从这

点可以写机变圆通。

(3)从可悲的角度来分析,钻牛角尖是死路一条,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如同守株待兔,缘木求鱼,要达到目的,条条大路通北京,既要

坚持,又要变通,从这个方面来写也能出采。

B、审题的原则:

方法很多,关键在于灵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不管哪一种审题方法,都要符合

作文的要求与新的特点,即三个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的原则。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枝末节,否则有可

能出现偏题离题现象。

其次是多元性的原则。一般说来,新材料作文意蕴丰富,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

度解读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再次是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道理或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要进行适

当的取舍。筛选时把握两点:一是观点独到新颖,二是自己有话可说。

(三)立意的方法与原则

悟道理之后,就是立意。审题与立意水乳交融,但立意也要讲究方法。

A、立意的方法

1、顺向立意

也叫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

考虑。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还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名言,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居必择邻,

交必良友”的古语。据此可以立意为外因或环境对人的影响。

2. 逆向立意

也叫假设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 4

的反过来想,反的正过来想,进行恰当的引伸、推理。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正着想,而是反过来想,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有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有时是内因,即人的主观意志。比方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还有名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千磨万击更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冰霜雪压心犹壮,战

胜寒冬骨更坚”等等。

3.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以外的其他内容

(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例:少年学剑术的故事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

“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少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学成剑术,可是世外高人告诉他不可能。由此想起中国寓言《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伊索寓言》里的老妇人,想母鸡多下蛋就多喂食,结果长成胖子反而不下蛋;想起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胖子”;想起成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联系现实,才发现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现在许多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费尽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

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一类比,立意轻而易举。

4.辨正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联系,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这样,辨正地立意也就最

能显出文章的深度、广度、力度。

例:教授和青蛙的故事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1)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事物有两面性,井底之蛙传统认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但这时也有一隅之见。由此可提炼出话题 5

“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2)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

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

(3)从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来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

(4)由青蛙对待教授的态度,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5)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辨证立意,需要我们多懂得一些哲学知识。

B、立意的原则:

准确——紧扣材料,合乎真理

鲜明——爱憎分明,是非明确

集中——强化中心,突出重点

———(这三个是基本要求)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独到——标新立异,人所未言

———(这两个是较高要求)

四、归纳总结:

对材料的思考解读,审题立意,这好比是“磨刀”,而动笔行文就是“砍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立意很重要,马虎不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开动脑筋,开发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练习,

才能审好题,立好意。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或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下文例题中将不再赘述这一基本要求)。

目前,学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问题是: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对两则及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题。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及 6

各地模拟测试卷,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实践证明还是有针对性的,其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一、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例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 7

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二、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例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例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 8

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三、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2.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由此归纳出每则材料的内涵:材料一的观点是靠勤劳能致富;材料二的观点是靠科技才能致富。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甲、乙两方的观点,都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综合起来才全面,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

例六: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 9

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

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可以观照生活,发表议论;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可以讲述故事,畅谈体验、感受等。写成议论文,论述思考方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状态。人们常常习惯于惯性思维,其实换个角度思维,世界就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

四、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七: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2.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如果能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入手则更高一筹。

五、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10

例八: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本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第1、3、4则材料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第5则材料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第6则材料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1、3、4则材料也有联系;而第2则材料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其中,第1、3、5则材料构成相同关系,又与第6则材料形成对比关系,正反角度皆可切入。而第2则材料为干扰项,需排除。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文章标题可拟定为:《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等。

例九: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审题时,应首先该排除干扰内容“林语堂先生”,因为第3则材料讲的其实是苏东坡是

个“通才”。接下来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多种关系。从池莉的角度,可提炼出“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雷杜德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一件事”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苏东坡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很多事”的观点,这也是正面立意;而再从池莉的角度,还可提炼出“没有一件事做得好”的观点,这是反面立意。“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层内涵其实是“专”与“通”的关系。而从“专”与“通”的关系角度入手,又可归纳出以下多个观点:做好一件事,才可能做好很多事;做好很多事,为的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企业讲求团队合作精神,更需要专精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通并举”,等等。

总之,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材料,审题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要提高自己的审题立意能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方法,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整合与系列训练,更需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文综合素养。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

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

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

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

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

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 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 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 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 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 A、商纣王、魏征 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 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与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一篇作文。不要脱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角度

1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第一观点)

2.逆境出人材(第二观点)

3.细节决定成败(错误观点)

命题

(跑题)创造 一念之间 选择

(偏题)学会追随

(合题)态度决定命运

(切题)环境与命运 逆风飞翔(形象,有诗意)

(好题)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写作提纲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第一部分:提出文章观点

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部分:论证

正面论证:

越王勾践身受国耻,在简陋的屋舍中奋发苦读病书,在艰难的条件下蒙受耻辱,环境可谓差矣,但他却能够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在困苦中实现他灭吴复国之霸业。

反面论证:

西汉文学家贾谊先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但他在逆境中不善于“处穷”,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终忧愤成疾,33岁英年早逝。

第三部分:得出文章结论

环境是客观的,它只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而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是我们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1、磨炼出美丽(切题)

学会帮助(偏题)

人要有爱心(跑题)

2、好题目

《铁不炼不成钢 》

《玉不琢,不成器》

《艰辛的磨难是美丽的开始》

《出蛹的艰辛换来飞翔的自由

《磨炼出美丽》提纲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观点:磨炼出美丽

第二部分:建立分论点

1、磨炼需要勇气 举例(香菱学诗、爱迪生电灯丝的试用过程)

2、磨炼练就勇敢 举例(小鹰的飞翔练习、王献之练书法)

3、磨炼铸就成功 举例(蝴蝶的化蛹成蝶、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意志磨炼)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

磨炼出美丽 (在磨炼中拥有勇气,拥有意志,有勇气就会勇敢的向人生的既定目标前进,铸就成功的人生,在磨炼中彰显美丽的人格)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

(合题)

树立自信 战胜自我,

成就辉煌 赶走内心魔鬼

(偏题)

成功路上的“假想敌”

敢闯敢拼方为真英雄

(跑题)

主观臆断定生死

正确面对困难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

第一部分:

人首先是先被自己打倒,然后才被别人打败。先打倒自己的是我们内心。我们的内心先把困难、危险或者敌手想像得不可战胜,然后让自己胆怯、懦弱、退缩、放弃。猎人正是这样让自己趴在冰上不再前进的。

第二部分:

1、反面事例

人的心灵如果胆怯了,倒下了,那么人就真的倒下了。

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对胜利失去了信心。在乌江渡口,他完全可以返回江东,卷土重来。可他却自刎于乌江,因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战斗的勇气。

2、正面事例

人的内心如果充满了力量,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崛起。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打倒却不可以被战胜。”正道出了这样的人生真谛。

3、正面深化

一个民族的心灵力量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一个产生了孔子、李白、苏轼、鲁迅的民族,给这个民族留下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我们走过了百年坎坷,从衰弱走向了强大。

鸦片战争 抗日战争 两弹一星 神舟七号

第三部分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让我们不断地丰富、充实我们的心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青年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令我讨厌。”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一位青年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青年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有一切……”老人便说:“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什么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任何环境都蕴含着独具个性的美,能不能发现它,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是啊,两个年青人之所以对自己家乡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心态,请你以“心态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心态”指心理状态,也包括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性格等方面;“环境”在话题材料中侧重于自然环境,作文过程中也可以写社会环境。“心态与环境”是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关系型话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①“心态”创造“环境”。

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往往有迥异的差别,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态造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心态创造环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优化人文环境。

②“心态”左右“环境”。

环境改变,往往能改变人的心态。如果心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我们应该积极的促成;如果心态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则应该拿出点“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用心态左右环境。 ③“心态”适应“环境”。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心态”适应“环境”,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不断的进步,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其实,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

(合题)双赢的智慧 善于合作

(偏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

(跑题)要正确面对困难

写作提纲

大海因为浪花而澎湃,浪花因为大海而美丽;天空因为星星而深邃,星星因为天空而闪耀;无论是大海、浪花,还是天空、星星,它们都是在互助中得到了双赢,在帮助对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点题)

世界需要合作,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分论一)

战国时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向使六国各爱其人,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倘与秦相较,彧未易量。

合作需要智慧,需要宽阔的胸怀。(分论二)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发难,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他的宽容使廉颇嶓然醒悟,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也使蔺相如文、廉颇的武相得益彰。 宙间的万物,其实都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分论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所以,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深化主旨)

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埋没确会造就、迸发神奇,比如经受亿万年埋没的煤;有些埋没也确会创造价值,比如倔强的根;有些埋没也确会萌生崛起的动力,比如希望的种子——

要求:请你根据材料,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切题)

埋没的价值(切题)

学会战胜埋没(偏题)

面对挫折、正视困难(跑题)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 提出中心观点: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

第二部分:建立分论点:

1、埋没造就神奇 举例(勾践卧薪尝胆,在埋没的十年中养精蓄锐,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

2、埋没创造价值 举例(李白成名前三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等,最终以《蜀道难》等声名鹊起,在中国诗坛上怒放异彩,创造价值)

3、埋没萌生崛起的动力 举例(司马迁在宫刑后,隐忍苟活、忍辱负重,在埋没中感悟生命的价值,萌生动力,完成《史记》)

第三部分:结论: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在埋没中造就神奇、创造价值、获得成功,造就灿烂人生)

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乞丐总是想:我能有两万元就好了。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条跑丢了的很可爱的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有人,便把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拴了起来。这只狗的主人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富翁。这位富翁丢了狗后,很为着急,这是条纯种的进口名犬。于是,他在利用电视等方式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送还,酬金是二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乞讨时,看见了这个启事,便迫不急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二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小狗又路过贴着启事的地方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提高到了三万元。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停下了。他想了又想,转身又把小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

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已涨到让乞丐吃惊时,乞丐才

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条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

乞丐还是乞丐。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切题)

学会满足 (偏题)

人要有爱心 (跑题)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观点: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第二部分: 建立分论点

1、目标是干成一件事的前提

举例(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2、目标要适合自己,要使自己跳起来能够摸得着等。

举例(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引材料)

3、新时代青年当志存高远 为目标不懈奋斗。

举例(司马迁写作《史记》、引材料)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第三部分:总结:

爱默生曾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目标是干成一件事的前提。人无目标不行,没有目标,就没有了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了行动,也自然找不到奋斗的动力。然而,人生在世,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是我们得不到,而是因为我们开始的期望可能太高了。刚快接近一个目标时,可能又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所以,为自己订一个合适的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题目:

离题: 1、钓鱼 2、阳光

偏题:3、小议代价

切题:4、拒绝诱惑 张显毅力

写作提纲

拒绝诱惑 张显毅力

1、用一组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式的阐述什么是诱惑,引出论点:我们要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2、引用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名言、英雄等正面论述论点;用一些反面事例反面论述论点。

3、用一组排比再次强调要拥有毅力,要拒绝诱惑。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提示:

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参考命题: 《可贵的执著精神》 《成功者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拮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

8.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1.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结合语段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材料还是侧重第二层意思—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写作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落到“面包”即“物质生活” “水仙花”即“精神生活”上。

16.珍 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20.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微博)。

1、要有商品意识(没有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2、要不知足(没有领悟材料的情感意向。)

3、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从材料本身出发,而是从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出发。)

4、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符合材料要求,为最佳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就其本质来说是材料作文,但从形式上又是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优点----讲究审题,有又继承了话题作文的长处----体现开放,从而弥补了两种作文的缺陷,更有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新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单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它提供条件性和情境性,规定内容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全面理解材料”,就是看材料着眼于整体意义;二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时任选一个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是“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就是写作时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三、探究学习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都是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必须先审题,立意与审题紧密相连。审题立意看起来头绪纷繁,其实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审题立意的步骤:

首先阅读材料,

其次领会含义,

再次找准角度,

然后明确立意。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可行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

(二)审题的方法与方法

A、审题的方法

1、抓关键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时在一些关键语句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一个突破口,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例:《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

“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好奇心让他怎 1

样做;“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好奇心最终有什么结果;两个方面围绕标题《鞋匠的好奇》来说。

抓住了关键词语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联想起类似的故事,比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为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样就可以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小结:议论性文字里的中心句、叙述性的文字里的议论句或抒情句(点睛句)都很关键。只有把准脉,才能审准题。

2、查原因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所以,阅读分析材料,由结果入手,顺藤摸瓜,由本溯源,从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乌鸦抓小羊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客观原因是乌鸦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翅膀不强大有力,爪子不如老鹰锋利。 表明乌鸦行为性质的词语是“模仿”,这是主观原因。模仿不现实,不可能,就是盲目模仿,这样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想起中国古代有两则寓言,主人公是一男一女,模仿别人都失败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难免遭致失败。

(2)小孩为什么说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呢?有。因为它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自我,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古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乌鸦也是失败的英雄啊!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明关系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正常的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例:引狼逐鹿的故事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2

(1) 从材料中看,狼、鹿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灭狼保鹿正常吗?不正常,链条断裂,此消彼长,恶性循环。要想保持正常,怎么办?只有引狼逐鹿,让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这让人想起一些名言,比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结: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当然事物的关系很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再比方说过程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实践与认知、感性与理性、对立与统一、、质变与量变、真理与谬误、辩论与诡辩等等。

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联实际

——材料大多源于生活,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现实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言论、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一: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表面上对你亲热,实际上吸你的血,夺你的健康;表面上对你好,实际上暗下毒手。我们会想起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一些成语,如口蜜腹剑、佛口蛇心笑里藏刀、两面三刀等等;俗语如“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当面笑哈哈,背后使绊子”、“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义府、《红楼梦》里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等等。这些组合组合起来,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例二:连环漫画

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怎么没来接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他感到意外非

常惊诧。再从体态语言可以看出他在校门口徘徊,不知道怎么回家。

想起有些同学,在校时不洗衣服,把脏衣服积起来,一到放假全带回家。在家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生活却不能自理,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两个原因:

一是家长的溺爱与包办一切,二是孩子只管读书不求自立。

小结:生活是万花筒,材料总可以从中得到映照。对应起来理解,构思行文,就

有现实针对性,有思想意义。

5、看倾向

3

——材料中有时或明或暗地表达出褒贬爱憎的感情,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辨明材料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的审题立意是否正确。 比如乌鸦抓小羊中有两句表明感情色彩: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话里含着讽刺的意味;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呀”,话中却有赞美的成分。

这两个方面,就是两个很好的审题立意的角度。

例:蚂蚁爬墙的故事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1)从可敬的角度分析,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想起神话,失败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成功的如愚公移山、唐僧取经;想起历史人物,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心之向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想起成语,

如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等。从这点可以写执着坚守。

(2)从愚蠢的角度来分析,此路不通,另找他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树挪死,人挪活。所以要变一条路,换一种方法,就可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从这

点可以写机变圆通。

(3)从可悲的角度来分析,钻牛角尖是死路一条,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如同守株待兔,缘木求鱼,要达到目的,条条大路通北京,既要

坚持,又要变通,从这个方面来写也能出采。

B、审题的原则:

方法很多,关键在于灵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不管哪一种审题方法,都要符合

作文的要求与新的特点,即三个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的原则。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枝末节,否则有可

能出现偏题离题现象。

其次是多元性的原则。一般说来,新材料作文意蕴丰富,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

度解读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再次是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道理或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要进行适

当的取舍。筛选时把握两点:一是观点独到新颖,二是自己有话可说。

(三)立意的方法与原则

悟道理之后,就是立意。审题与立意水乳交融,但立意也要讲究方法。

A、立意的方法

1、顺向立意

也叫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

考虑。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还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名言,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居必择邻,

交必良友”的古语。据此可以立意为外因或环境对人的影响。

2. 逆向立意

也叫假设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 4

的反过来想,反的正过来想,进行恰当的引伸、推理。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正着想,而是反过来想,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有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有时是内因,即人的主观意志。比方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还有名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千磨万击更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冰霜雪压心犹壮,战

胜寒冬骨更坚”等等。

3.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以外的其他内容

(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例:少年学剑术的故事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

“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少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学成剑术,可是世外高人告诉他不可能。由此想起中国寓言《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伊索寓言》里的老妇人,想母鸡多下蛋就多喂食,结果长成胖子反而不下蛋;想起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胖子”;想起成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联系现实,才发现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现在许多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费尽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

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一类比,立意轻而易举。

4.辨正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联系,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这样,辨正地立意也就最

能显出文章的深度、广度、力度。

例:教授和青蛙的故事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1)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事物有两面性,井底之蛙传统认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但这时也有一隅之见。由此可提炼出话题 5

“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2)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

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

(3)从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来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

(4)由青蛙对待教授的态度,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5)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辨证立意,需要我们多懂得一些哲学知识。

B、立意的原则:

准确——紧扣材料,合乎真理

鲜明——爱憎分明,是非明确

集中——强化中心,突出重点

———(这三个是基本要求)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独到——标新立异,人所未言

———(这两个是较高要求)

四、归纳总结:

对材料的思考解读,审题立意,这好比是“磨刀”,而动笔行文就是“砍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立意很重要,马虎不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开动脑筋,开发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练习,

才能审好题,立好意。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或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下文例题中将不再赘述这一基本要求)。

目前,学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问题是: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对两则及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题。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及 6

各地模拟测试卷,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实践证明还是有针对性的,其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一、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例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 7

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二、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例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例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 8

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三、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2.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由此归纳出每则材料的内涵:材料一的观点是靠勤劳能致富;材料二的观点是靠科技才能致富。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甲、乙两方的观点,都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综合起来才全面,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

例六: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 9

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

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可以观照生活,发表议论;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可以讲述故事,畅谈体验、感受等。写成议论文,论述思考方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状态。人们常常习惯于惯性思维,其实换个角度思维,世界就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

四、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七: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2.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如果能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入手则更高一筹。

五、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10

例八: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本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第1、3、4则材料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第5则材料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第6则材料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1、3、4则材料也有联系;而第2则材料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其中,第1、3、5则材料构成相同关系,又与第6则材料形成对比关系,正反角度皆可切入。而第2则材料为干扰项,需排除。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文章标题可拟定为:《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等。

例九: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审题时,应首先该排除干扰内容“林语堂先生”,因为第3则材料讲的其实是苏东坡是

个“通才”。接下来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多种关系。从池莉的角度,可提炼出“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雷杜德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一件事”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苏东坡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很多事”的观点,这也是正面立意;而再从池莉的角度,还可提炼出“没有一件事做得好”的观点,这是反面立意。“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层内涵其实是“专”与“通”的关系。而从“专”与“通”的关系角度入手,又可归纳出以下多个观点:做好一件事,才可能做好很多事;做好很多事,为的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企业讲求团队合作精神,更需要专精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通并举”,等等。

总之,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材料,审题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要提高自己的审题立意能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方法,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整合与系列训练,更需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文综合素养。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

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

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

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

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

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 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 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 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 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 A、商纣王、魏征 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 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与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一篇作文。不要脱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角度

1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第一观点)

2.逆境出人材(第二观点)

3.细节决定成败(错误观点)

命题

(跑题)创造 一念之间 选择

(偏题)学会追随

(合题)态度决定命运

(切题)环境与命运 逆风飞翔(形象,有诗意)

(好题)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写作提纲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第一部分:提出文章观点

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部分:论证

正面论证:

越王勾践身受国耻,在简陋的屋舍中奋发苦读病书,在艰难的条件下蒙受耻辱,环境可谓差矣,但他却能够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在困苦中实现他灭吴复国之霸业。

反面论证:

西汉文学家贾谊先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但他在逆境中不善于“处穷”,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终忧愤成疾,33岁英年早逝。

第三部分:得出文章结论

环境是客观的,它只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而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是我们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1、磨炼出美丽(切题)

学会帮助(偏题)

人要有爱心(跑题)

2、好题目

《铁不炼不成钢 》

《玉不琢,不成器》

《艰辛的磨难是美丽的开始》

《出蛹的艰辛换来飞翔的自由

《磨炼出美丽》提纲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观点:磨炼出美丽

第二部分:建立分论点

1、磨炼需要勇气 举例(香菱学诗、爱迪生电灯丝的试用过程)

2、磨炼练就勇敢 举例(小鹰的飞翔练习、王献之练书法)

3、磨炼铸就成功 举例(蝴蝶的化蛹成蝶、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意志磨炼)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

磨炼出美丽 (在磨炼中拥有勇气,拥有意志,有勇气就会勇敢的向人生的既定目标前进,铸就成功的人生,在磨炼中彰显美丽的人格)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

(合题)

树立自信 战胜自我,

成就辉煌 赶走内心魔鬼

(偏题)

成功路上的“假想敌”

敢闯敢拼方为真英雄

(跑题)

主观臆断定生死

正确面对困难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

第一部分:

人首先是先被自己打倒,然后才被别人打败。先打倒自己的是我们内心。我们的内心先把困难、危险或者敌手想像得不可战胜,然后让自己胆怯、懦弱、退缩、放弃。猎人正是这样让自己趴在冰上不再前进的。

第二部分:

1、反面事例

人的心灵如果胆怯了,倒下了,那么人就真的倒下了。

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对胜利失去了信心。在乌江渡口,他完全可以返回江东,卷土重来。可他却自刎于乌江,因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战斗的勇气。

2、正面事例

人的内心如果充满了力量,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崛起。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打倒却不可以被战胜。”正道出了这样的人生真谛。

3、正面深化

一个民族的心灵力量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一个产生了孔子、李白、苏轼、鲁迅的民族,给这个民族留下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我们走过了百年坎坷,从衰弱走向了强大。

鸦片战争 抗日战争 两弹一星 神舟七号

第三部分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让我们不断地丰富、充实我们的心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青年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令我讨厌。”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一位青年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青年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有一切……”老人便说:“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什么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任何环境都蕴含着独具个性的美,能不能发现它,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是啊,两个年青人之所以对自己家乡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心态,请你以“心态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心态”指心理状态,也包括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性格等方面;“环境”在话题材料中侧重于自然环境,作文过程中也可以写社会环境。“心态与环境”是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关系型话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①“心态”创造“环境”。

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往往有迥异的差别,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态造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心态创造环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优化人文环境。

②“心态”左右“环境”。

环境改变,往往能改变人的心态。如果心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我们应该积极的促成;如果心态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则应该拿出点“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用心态左右环境。 ③“心态”适应“环境”。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心态”适应“环境”,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不断的进步,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其实,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

(合题)双赢的智慧 善于合作

(偏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

(跑题)要正确面对困难

写作提纲

大海因为浪花而澎湃,浪花因为大海而美丽;天空因为星星而深邃,星星因为天空而闪耀;无论是大海、浪花,还是天空、星星,它们都是在互助中得到了双赢,在帮助对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点题)

世界需要合作,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分论一)

战国时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向使六国各爱其人,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倘与秦相较,彧未易量。

合作需要智慧,需要宽阔的胸怀。(分论二)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发难,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他的宽容使廉颇嶓然醒悟,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也使蔺相如文、廉颇的武相得益彰。 宙间的万物,其实都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分论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所以,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深化主旨)

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埋没确会造就、迸发神奇,比如经受亿万年埋没的煤;有些埋没也确会创造价值,比如倔强的根;有些埋没也确会萌生崛起的动力,比如希望的种子——

要求:请你根据材料,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切题)

埋没的价值(切题)

学会战胜埋没(偏题)

面对挫折、正视困难(跑题)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 提出中心观点: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

第二部分:建立分论点:

1、埋没造就神奇 举例(勾践卧薪尝胆,在埋没的十年中养精蓄锐,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

2、埋没创造价值 举例(李白成名前三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等,最终以《蜀道难》等声名鹊起,在中国诗坛上怒放异彩,创造价值)

3、埋没萌生崛起的动力 举例(司马迁在宫刑后,隐忍苟活、忍辱负重,在埋没中感悟生命的价值,萌生动力,完成《史记》)

第三部分:结论: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在埋没中造就神奇、创造价值、获得成功,造就灿烂人生)

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乞丐总是想:我能有两万元就好了。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条跑丢了的很可爱的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有人,便把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拴了起来。这只狗的主人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富翁。这位富翁丢了狗后,很为着急,这是条纯种的进口名犬。于是,他在利用电视等方式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送还,酬金是二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乞讨时,看见了这个启事,便迫不急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二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小狗又路过贴着启事的地方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提高到了三万元。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停下了。他想了又想,转身又把小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

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已涨到让乞丐吃惊时,乞丐才

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条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

乞丐还是乞丐。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切题)

学会满足 (偏题)

人要有爱心 (跑题)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观点: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第二部分: 建立分论点

1、目标是干成一件事的前提

举例(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2、目标要适合自己,要使自己跳起来能够摸得着等。

举例(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引材料)

3、新时代青年当志存高远 为目标不懈奋斗。

举例(司马迁写作《史记》、引材料)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第三部分:总结:

爱默生曾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目标是干成一件事的前提。人无目标不行,没有目标,就没有了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了行动,也自然找不到奋斗的动力。然而,人生在世,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是我们得不到,而是因为我们开始的期望可能太高了。刚快接近一个目标时,可能又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所以,为自己订一个合适的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题目:

离题: 1、钓鱼 2、阳光

偏题:3、小议代价

切题:4、拒绝诱惑 张显毅力

写作提纲

拒绝诱惑 张显毅力

1、用一组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式的阐述什么是诱惑,引出论点:我们要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2、引用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名言、英雄等正面论述论点;用一些反面事例反面论述论点。

3、用一组排比再次强调要拥有毅力,要拒绝诱惑。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提示:

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参考命题: 《可贵的执著精神》 《成功者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拮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

8.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1.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结合语段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材料还是侧重第二层意思—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写作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落到“面包”即“物质生活” “水仙花”即“精神生活”上。

16.珍 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20.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微博)。

1、要有商品意识(没有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2、要不知足(没有领悟材料的情感意向。)

3、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从材料本身出发,而是从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出发。)

4、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符合材料要求,为最佳立意。)


相关内容

  • 作文辅导经验介绍(1)
  •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青岛市教研室的领导给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 步.在妇女节到来之际,借此机会,向女同胞祝贺节日快乐,永远年轻美丽!今 天,我交流的题目是 爱心凝聚力量,团结创出佳绩 -- 一轮复习作文指导 胶南一中高三语文组 薛琪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 ...

  • 谈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谈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日期:2009-08-11] 来源: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 作者:郑喜利 [字体:大 中 小]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讲究审题),有严格的限制性,"三不" ...

  • 材料作文题的发展思路分析
  • 材料作文题的发展思路分析 向志国,顺德一中高中部(广东 顺德 528300). 2012年语文高考一结束,语文老师傻了眼:全国19套语文高考试卷,竟然有15套试卷的作文题是材料作文题!老师们犯疑惑:材料作文题怎么又回来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么多省市采用材料作文题,是巧合,还是 ...

  • 2011高考语文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素材
  • 2011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请仔细审读下列四道材料作文题,把握材料的内涵,分别写出各材料的立意.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 ...

  • 关于高考作文的思辨性的探究
  • [摘 要]高考作文需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我们复习备考,要关注思辨能力训练.注重审题立意时的思辨性,在语言表述方面的思辨性,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思辨思想,积极进行思辨训练. [关键词]作文;思辨;能力;提升 高考语文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 ...

  • 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教学系列的思路和安排
  • 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教学系列的思路和安排 一.目前现状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学校尤其突出.这些问题是: (1)文体意识欠缺,议论性不强. ( ...

  •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2009-10-18 随着时间的推移,备战高考,迎接2010年期中期末的模拟考试,许多同 学越来越意识到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 勒如是说,而我们参加高考的考生却实实在在的还有七个多月的时间,那 就让我们在这七个月里,"用一只眼看更广阔的世界, ...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要求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方法. 2.帮助学生学会提炼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 考点及学情分析 2009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中,全国卷﹑上海卷等共8套试题都使用了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势头强劲,已成为作文类型的热点,必须认真对待. 有时隐 ...

  • 高考多角度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 高考多角度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谁动了我的奶酪 阅读下面故事,从中引出一个话题,按要求作文.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两个老鼠,"嗅嗅"和"匆匆":另外两个是和老鼠一样大的小矮人,"哼哼"和"唧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