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2009年7月第28卷 第7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Ju. l , 2009

V o. l 28 N o . 7

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李 平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1)

摘 要: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国, 曾因争夺疆土和欧洲大陆霸权不断发生战争, 积怨很深, 给两国及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战后, 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两国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 法德两国实现了和解, 并且在法德轴心的基础上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关键词:法德关系; 法德和解;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K 56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612x(2009) 07-0095-03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 被称为欧洲联合的发动机。正因为两国在欧洲地位的重要性, 法德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从历史

上看, 两国曾多次发生战争, 长期的相互为敌使两国结下了深深的仇怨。19世纪70年代以来, 德国曾在短短的70年时间里与法国打了3次战争, 分别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两国在欧洲互相仇杀, 不仅使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苦, 而且使欧洲经常处于动荡之中, 严重影响欧洲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德国被彻底击溃, 还成为战胜国的占领区; 法国虽然是战胜国, 但也是元气大伤。特别是在经济方面, 两国都陷入到生产力极大破坏、财政拮据、物质极度匮乏的困境之中。法国的领导人戴高乐曾经说过: 由于战争、抢劫、入侵和投资绝迹造成的破坏和荒芜使法国的力量源泉枯竭了, 它比同盟国更弱, 也比被征服的集权国家衰弱。 战争使法国的国民财富损失了大约45%, 战争结束时的工业产值, 只有战争前的40%。同样, 德国的经济也遭受了重创, 战争使德国的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 整个德国在1946年的工业生产只是战前1936年的

33%, 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倒退到1938年的40%的水平。

[1]127

难怪有人这样描述: 战败的德国已经成

[2]26

为一个遍地废墟的国家, 一个缺乏粮食和原料的国家, ! ! 一个社会混乱, 前途未卜的国家。

市居民好像成天没有工作, 到处抢购囤积居奇; 工业工人营养不良, 睡眠不足∀往往是夜间在附近菜园和田地里偷盗造成的后果

[2]27

。因此在战后, 要求

复兴本国经济, 便成为战后两国的首要任务。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欧洲各国的有识之士尤其是德法两国的领导人提出了实行德法和解, 实现欧洲联合的新目标。

其实, 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的欧洲就出现了。近代欧洲史上, 以蒲鲁东为代表的一批欧洲联邦主义者提出了旨在维护欧洲持久和平的欧洲联邦计划, 建立了 欧洲统一联盟 等主张欧洲统一的组织; 一战后, 欧洲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欧洲联合的必要, 继续为欧洲的统一而努力。二战的爆发大大促进了人们对欧洲联合的探索与追求, 战后欧洲联合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时成为舆论热点。

虽然欧洲联合的想法自20世纪初以来已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 但当时西欧联合的关键问

收稿日期:2009 03 22

作者简介:李平(1984~ ), 男, 汉族,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史。

题是实现法德和解。在法国人看来, 仅自20世纪初以来, 德国对法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蹂躏, 使法国受到极大破坏, 因此对德国怀有深深的民族复仇情绪, 德国战败后, 法国仍认为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潜在的威胁, 应对其肢解, 彻底击溃。其它深受法西斯之苦的国家也主张对德国进行严厉的制裁。

但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迫使法国不得不重新审视法德之间的关系。二战后, 欧洲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输了。只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使它们一夜之间变成了通常在长期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的强国, 成为新世界的领导力量。欧洲从战前主宰国际事务的权力顶峰跌落下来, 成为美苏两国争霸世界的配角。欧洲力量的削弱、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惟美苏马首是瞻的现状, 使欧洲人深感失落, 强烈要求重振雄风, 实现欧洲复兴。欧洲人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 才能重新赢得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然而, 欧洲的联合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在联合的道路上, 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德、法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如果不能解决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 欧洲的联合就难以实现。二战后欧洲地位的衰落所引起的欧洲联合要求给德法和解以强劲的推动力, 使德法变对立为和解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选择。与此同时, 两极格局也使法德意识到, 过去争夺欧洲霸权的时代在现在看来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 外部形势明显给予两国更大的压力。法德两国虽然是欧洲大国, 但在世界范围内只是中等国家, 欧洲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世界格局中成为有份量的一局; 两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的雄心也只有通过欧洲联合才能得到体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法德都不具备单独主导欧洲事务的能力, 因此, 携手共同推进欧洲联合是两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除了国际上的形势从外部促进法德和解外, 德法两国也有和解的相互需要。首先, 两国虽然一直对立, 但两国之间经济联系早就存在。如位于法德边界的法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洛林地区, 一直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煤和焦炭; 德国重要工业基地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法国的洛林地区。可见两国的经济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紧密相连, 互补性很强。50年

代初, 依靠美国援助, 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的德法两国为复兴经济, 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更加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 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德法两国从煤钢联营着手, 开始了经济上的合作, 两国资本相互渗透, 20世纪50年代经济联系已是十分紧密了。 50年代期间, ! ! 成为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德对立, ! ! 已被成为经济强国的联邦德国和处于大国地位的法国这两者之间的经济上! ! 的合作所取代

[3]68

。德法两国经济上的相互需求程度

使两国继续以前的对立失去了现实依据, 并为打破政治上的障碍、促进德法和解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 两国政治上的相互需求也促使德法和解, 联邦德国作为战败国, 国际处境异常艰难, 要想改善其不利的外交处境, 实现争取国际上的平等地位、获取主权、重新武装、重新统一等外交目标, 没有法国的默许和配合是难以想象的。因此, 阿登纳政府把化解同法国的冤仇列为对外政策中的头等任务

[4]117

, 尽量投法国所好, 以借助法国达到自己在

政治上的目标。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 联邦德国要求与西欧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改变受美国干涉控制的局面, 在政治上有较多发言权, 这也不得不倚重法国; 通过借助法国较独立的外交行动, 在政治上获得较多发言权, 逐渐增加其政治分量, 重新回到西欧大家庭, 成为欧洲核心国之一。法国则想增强与美国对抗的势力, 摆脱对美国的屈从, 恢复其大国地位, 并充当欧洲领导者的角色。法国感到自身力量还不够, 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同盟者的支持与配合, 只有德国是最合适的合作者。而联邦德国还可以充当法国防御东方威胁的天然屏障。德法两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相互需求使两国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 因此, 打破对立僵持局面, 实现德法和解与合作, 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1950年法国提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的 舒曼计划 , 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将法德的全体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 以期通过 对煤炭和钢铁实行共管, ! ! 使一场新的法德战争成为不可能的事

[5]197

。这样

一来, 可以从不涉及主权的经济入手, 实现西欧的经济联合, 并同时解决德国问题。1951年, 西欧六国在巴黎签署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西欧经济合作开始, 这也是法德和解的开始。从此随着

西欧经济上联合的步步深入, 法德两国政治上的和解也在发展。

50年代末,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撇开西欧国家, 包办世界全局性问题的行为使西欧国家十分不满, 深感政治上紧密合作的必要, 以提高西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摆脱美国的控制。德法两国只有加强合作与和解, 才能担负起推动西欧联合的重任。1958年6月, 戴高乐重新执政后, 又将法德和解推向全面合作。戴高乐对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思路已很清晰, 同时他要使法国成为大国的思想也很明确, 他也从现实中领悟到要发挥法国的作用, 使欧洲成为 第三种力量 , 法德和解并走向合作是必由之路。他一上台, 就在第四共和国建立起的法德关系的基础上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正式会晤, 双方宣布法德合作是 建设欧洲的基础 , 从而拉开了法德友好关系的序幕, 德法关系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两国领导人开始频频接触, 从1958年秋季到1962年期间, 阿登纳与戴高乐通信达40多次, 会晤15次, 总

[6]188

计进行了一百多个小时的会谈。联邦德国在某些问题上坚决站在法国一边, 对法国的赞同与支持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 西方诸国中只有法国力主在苏联的压力面前不能让步。德法在交往中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 和解与合作不断发展。六十年代, 法德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1963年1月, 阿登纳访问巴黎, 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 两国政府必须就有关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 首先是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磋商, ! 以便尽可能达成类似的决定, ∃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 德法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上互利合作的道路, 法德和解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我想, 首先是国家的本质与国际合作的关系问题。国家本身是追求自身利益的, 是自私的。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 和谐 状态, 国家的本质并不一定限制合作的进行。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 作为理性行为体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法德两国都是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追求和坚持法国世界大国地位的 戴高乐主义 在法国可谓根深蒂固, 而德国也时时抓紧复兴的契机。当欧洲的联合计划或者美国的建议影响到两国自身利益时, 两国都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甚至抵制。美国在1950年9月举行的北约理事会上, 提出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议案时, 法国立即起而反对, 并且在北

[7]261

约接纳联邦德国的问题上断然行使了否决权。联邦德国则对1955年四国首脑会议的亲热气氛大为不满, 原因是认为 盎格鲁∀撒克逊大国正在干牺牲德国的事 。不过, 尽管存在分歧, 但法德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各自的目标, 用合作的办法可以解决利益冲突, 并同时促进共同利益。另外,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 法德两国作为相邻的两个大国, 地理上的邻近极易加剧由于力量差距变化而形成的威胁感。但是, 也正因为两国相邻, 地理上的邻近使得这两个国家推行友好政策带来的好处也倍增。

在法德关系中, 当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互有矛盾时, 两国关系就会受到阻碍; 反之, 当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互有需要时, 两国关系就得到发展。这么多年以来, 法德关系就是在既有矛盾, 又互有需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并还将会有起有伏地继续发展下去。

[7]352

为什么百年来互为仇敌、征战不休的法德能走参考文献:

[1] 卡洛#M #奇波拉. 欧洲经济史(第6卷#上)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2] [德]卡尔#迪特利希#埃尔德曼. 德意志史(第4卷#下)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3]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法国经济与社会史50年代至今[M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4] 丁建弘等主编. 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1945-1990[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5] [6]

[法]皮埃尔#热尔贝. 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法]戴高乐. 希望回忆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

[7] 方连庆等主编. 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下转第103页)

为主, 仅见于佛典的某些后缀因为时代的差异如佛教的衰落等不被接受或被忽略而渐趋消亡便成为不注释:

可避免的事实。同样, 其它后缀的消长也属于语言发展的必然。

&参许威汉∃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 书海出版社, 2000年。∋参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商务印书馆, 1994年。

参考文献:

[1] 王力. 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 周荐.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3] 王云路. 谈谈词缀在古汉语构词法中的地位[A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 [C].成都:巴蜀书社, 1998. [4] 伍宗文. 先秦复音词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 2001.

On the D erivingM echanis m of Ch i nese A ffixes and the Si m ilarities and D ifferences of the Prefi xes and Suffi xes

JI A NG X i n , JI A NG Zong xu (Schoo l o f Chinese L iterature and A r, t Southw estU niver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 ,

M ianyang , S ic huan 621010, Ch i n a)

Abst ract :There are l o ts of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 en t o f the d isy llabic w or ds i n Chinese , for i n stance , for

t h e accuracy o fm ean i n gs and t h e aesthetic feelings o f t h e pronunc iation , etc . So does t h e deri v i n g m echan is m of Chinese affixes .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 n nature bet w een t h e prefi x es and suffi x es , w hich are bo t h the attached m orphe m es to the r oo. t The prefi x es and suffixes i n Chinese are co mm on l y used orall y , for they are derived of the genera lizati o n of t h e co mm on ly-used w ords . The d ifferences of the prefi x es and suffixes are as the follo w i n g four aspects :there is no any prefi x es that can be used as adver bs ; the w ord fo r m ation o f the pre fi x es is not so co mm on as the suffixes ; the suffi x es are far m ore co m plica ted i n the w or d for m s ;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m ean i n g o f t h e prefi x es i s m ore co m plete than that o f the suffi x es .

K ey w ords :ancient Ch i n ese ; affi x es ; deri v i n g m echan is m ; si m ilarities and d ifferences (上接第97页)

An Anal ysis of French -G er m an Relati onshi p afterW orldW ar (

LI P i n g

(Schoo l ofH istory and Touris m , Guangx iN or m a lU niversity , Gu ilin , Guangx i 541001, Ch i n a)

Abst ract :A s t w o great po w ers in the Eur opean continen, t the frequent w ars bet w een France and Ger m any

brought great suffering to the people of the t w o countries asw e ll as that o fEurope . A fter theW orldW ar (, the t w o countri e s fi n ally reconc iled, because o f the changes of the situati o n o f the W orld and the co mm on politica l and eco no m ic i n terests of France and Ger m any , wh ich , on t h e other hand , g reatly pro m oted t h e un iting o f Eur ope .

K ey w ords :French-Ger m an relati o nship ; French-Ger m an reconc iliati o n ; inter national cooperation

2009年7月第28卷 第7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Ju. l , 2009

V o. l 28 N o . 7

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李 平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1)

摘 要: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国, 曾因争夺疆土和欧洲大陆霸权不断发生战争, 积怨很深, 给两国及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战后, 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两国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 法德两国实现了和解, 并且在法德轴心的基础上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关键词:法德关系; 法德和解;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K 56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612x(2009) 07-0095-03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 被称为欧洲联合的发动机。正因为两国在欧洲地位的重要性, 法德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从历史

上看, 两国曾多次发生战争, 长期的相互为敌使两国结下了深深的仇怨。19世纪70年代以来, 德国曾在短短的70年时间里与法国打了3次战争, 分别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两国在欧洲互相仇杀, 不仅使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苦, 而且使欧洲经常处于动荡之中, 严重影响欧洲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德国被彻底击溃, 还成为战胜国的占领区; 法国虽然是战胜国, 但也是元气大伤。特别是在经济方面, 两国都陷入到生产力极大破坏、财政拮据、物质极度匮乏的困境之中。法国的领导人戴高乐曾经说过: 由于战争、抢劫、入侵和投资绝迹造成的破坏和荒芜使法国的力量源泉枯竭了, 它比同盟国更弱, 也比被征服的集权国家衰弱。 战争使法国的国民财富损失了大约45%, 战争结束时的工业产值, 只有战争前的40%。同样, 德国的经济也遭受了重创, 战争使德国的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 整个德国在1946年的工业生产只是战前1936年的

33%, 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倒退到1938年的40%的水平。

[1]127

难怪有人这样描述: 战败的德国已经成

[2]26

为一个遍地废墟的国家, 一个缺乏粮食和原料的国家, ! ! 一个社会混乱, 前途未卜的国家。

市居民好像成天没有工作, 到处抢购囤积居奇; 工业工人营养不良, 睡眠不足∀往往是夜间在附近菜园和田地里偷盗造成的后果

[2]27

。因此在战后, 要求

复兴本国经济, 便成为战后两国的首要任务。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欧洲各国的有识之士尤其是德法两国的领导人提出了实行德法和解, 实现欧洲联合的新目标。

其实, 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的欧洲就出现了。近代欧洲史上, 以蒲鲁东为代表的一批欧洲联邦主义者提出了旨在维护欧洲持久和平的欧洲联邦计划, 建立了 欧洲统一联盟 等主张欧洲统一的组织; 一战后, 欧洲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欧洲联合的必要, 继续为欧洲的统一而努力。二战的爆发大大促进了人们对欧洲联合的探索与追求, 战后欧洲联合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时成为舆论热点。

虽然欧洲联合的想法自20世纪初以来已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 但当时西欧联合的关键问

收稿日期:2009 03 22

作者简介:李平(1984~ ), 男, 汉族,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史。

题是实现法德和解。在法国人看来, 仅自20世纪初以来, 德国对法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蹂躏, 使法国受到极大破坏, 因此对德国怀有深深的民族复仇情绪, 德国战败后, 法国仍认为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潜在的威胁, 应对其肢解, 彻底击溃。其它深受法西斯之苦的国家也主张对德国进行严厉的制裁。

但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迫使法国不得不重新审视法德之间的关系。二战后, 欧洲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输了。只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使它们一夜之间变成了通常在长期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的强国, 成为新世界的领导力量。欧洲从战前主宰国际事务的权力顶峰跌落下来, 成为美苏两国争霸世界的配角。欧洲力量的削弱、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惟美苏马首是瞻的现状, 使欧洲人深感失落, 强烈要求重振雄风, 实现欧洲复兴。欧洲人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 才能重新赢得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然而, 欧洲的联合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在联合的道路上, 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德、法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如果不能解决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 欧洲的联合就难以实现。二战后欧洲地位的衰落所引起的欧洲联合要求给德法和解以强劲的推动力, 使德法变对立为和解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选择。与此同时, 两极格局也使法德意识到, 过去争夺欧洲霸权的时代在现在看来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 外部形势明显给予两国更大的压力。法德两国虽然是欧洲大国, 但在世界范围内只是中等国家, 欧洲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世界格局中成为有份量的一局; 两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的雄心也只有通过欧洲联合才能得到体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法德都不具备单独主导欧洲事务的能力, 因此, 携手共同推进欧洲联合是两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除了国际上的形势从外部促进法德和解外, 德法两国也有和解的相互需要。首先, 两国虽然一直对立, 但两国之间经济联系早就存在。如位于法德边界的法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洛林地区, 一直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煤和焦炭; 德国重要工业基地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法国的洛林地区。可见两国的经济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紧密相连, 互补性很强。50年

代初, 依靠美国援助, 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的德法两国为复兴经济, 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更加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 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德法两国从煤钢联营着手, 开始了经济上的合作, 两国资本相互渗透, 20世纪50年代经济联系已是十分紧密了。 50年代期间, ! ! 成为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德对立, ! ! 已被成为经济强国的联邦德国和处于大国地位的法国这两者之间的经济上! ! 的合作所取代

[3]68

。德法两国经济上的相互需求程度

使两国继续以前的对立失去了现实依据, 并为打破政治上的障碍、促进德法和解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 两国政治上的相互需求也促使德法和解, 联邦德国作为战败国, 国际处境异常艰难, 要想改善其不利的外交处境, 实现争取国际上的平等地位、获取主权、重新武装、重新统一等外交目标, 没有法国的默许和配合是难以想象的。因此, 阿登纳政府把化解同法国的冤仇列为对外政策中的头等任务

[4]117

, 尽量投法国所好, 以借助法国达到自己在

政治上的目标。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 联邦德国要求与西欧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改变受美国干涉控制的局面, 在政治上有较多发言权, 这也不得不倚重法国; 通过借助法国较独立的外交行动, 在政治上获得较多发言权, 逐渐增加其政治分量, 重新回到西欧大家庭, 成为欧洲核心国之一。法国则想增强与美国对抗的势力, 摆脱对美国的屈从, 恢复其大国地位, 并充当欧洲领导者的角色。法国感到自身力量还不够, 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同盟者的支持与配合, 只有德国是最合适的合作者。而联邦德国还可以充当法国防御东方威胁的天然屏障。德法两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相互需求使两国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 因此, 打破对立僵持局面, 实现德法和解与合作, 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1950年法国提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的 舒曼计划 , 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将法德的全体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 以期通过 对煤炭和钢铁实行共管, ! ! 使一场新的法德战争成为不可能的事

[5]197

。这样

一来, 可以从不涉及主权的经济入手, 实现西欧的经济联合, 并同时解决德国问题。1951年, 西欧六国在巴黎签署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西欧经济合作开始, 这也是法德和解的开始。从此随着

西欧经济上联合的步步深入, 法德两国政治上的和解也在发展。

50年代末,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撇开西欧国家, 包办世界全局性问题的行为使西欧国家十分不满, 深感政治上紧密合作的必要, 以提高西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摆脱美国的控制。德法两国只有加强合作与和解, 才能担负起推动西欧联合的重任。1958年6月, 戴高乐重新执政后, 又将法德和解推向全面合作。戴高乐对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思路已很清晰, 同时他要使法国成为大国的思想也很明确, 他也从现实中领悟到要发挥法国的作用, 使欧洲成为 第三种力量 , 法德和解并走向合作是必由之路。他一上台, 就在第四共和国建立起的法德关系的基础上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正式会晤, 双方宣布法德合作是 建设欧洲的基础 , 从而拉开了法德友好关系的序幕, 德法关系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两国领导人开始频频接触, 从1958年秋季到1962年期间, 阿登纳与戴高乐通信达40多次, 会晤15次, 总

[6]188

计进行了一百多个小时的会谈。联邦德国在某些问题上坚决站在法国一边, 对法国的赞同与支持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 西方诸国中只有法国力主在苏联的压力面前不能让步。德法在交往中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 和解与合作不断发展。六十年代, 法德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1963年1月, 阿登纳访问巴黎, 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 两国政府必须就有关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 首先是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磋商, ! 以便尽可能达成类似的决定, ∃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 德法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上互利合作的道路, 法德和解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我想, 首先是国家的本质与国际合作的关系问题。国家本身是追求自身利益的, 是自私的。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 和谐 状态, 国家的本质并不一定限制合作的进行。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 作为理性行为体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法德两国都是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追求和坚持法国世界大国地位的 戴高乐主义 在法国可谓根深蒂固, 而德国也时时抓紧复兴的契机。当欧洲的联合计划或者美国的建议影响到两国自身利益时, 两国都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甚至抵制。美国在1950年9月举行的北约理事会上, 提出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议案时, 法国立即起而反对, 并且在北

[7]261

约接纳联邦德国的问题上断然行使了否决权。联邦德国则对1955年四国首脑会议的亲热气氛大为不满, 原因是认为 盎格鲁∀撒克逊大国正在干牺牲德国的事 。不过, 尽管存在分歧, 但法德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各自的目标, 用合作的办法可以解决利益冲突, 并同时促进共同利益。另外,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 法德两国作为相邻的两个大国, 地理上的邻近极易加剧由于力量差距变化而形成的威胁感。但是, 也正因为两国相邻, 地理上的邻近使得这两个国家推行友好政策带来的好处也倍增。

在法德关系中, 当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互有矛盾时, 两国关系就会受到阻碍; 反之, 当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互有需要时, 两国关系就得到发展。这么多年以来, 法德关系就是在既有矛盾, 又互有需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并还将会有起有伏地继续发展下去。

[7]352

为什么百年来互为仇敌、征战不休的法德能走参考文献:

[1] 卡洛#M #奇波拉. 欧洲经济史(第6卷#上)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2] [德]卡尔#迪特利希#埃尔德曼. 德意志史(第4卷#下)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3]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法国经济与社会史50年代至今[M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4] 丁建弘等主编. 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1945-1990[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5] [6]

[法]皮埃尔#热尔贝. 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法]戴高乐. 希望回忆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

[7] 方连庆等主编. 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下转第103页)

为主, 仅见于佛典的某些后缀因为时代的差异如佛教的衰落等不被接受或被忽略而渐趋消亡便成为不注释:

可避免的事实。同样, 其它后缀的消长也属于语言发展的必然。

&参许威汉∃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 书海出版社, 2000年。∋参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商务印书馆, 1994年。

参考文献:

[1] 王力. 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 周荐.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3] 王云路. 谈谈词缀在古汉语构词法中的地位[A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 [C].成都:巴蜀书社, 1998. [4] 伍宗文. 先秦复音词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 2001.

On the D erivingM echanis m of Ch i nese A ffixes and the Si m ilarities and D ifferences of the Prefi xes and Suffi xes

JI A NG X i n , JI A NG Zong xu (Schoo l o f Chinese L iterature and A r, t Southw estU niver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 ,

M ianyang , S ic huan 621010, Ch i n a)

Abst ract :There are l o ts of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 en t o f the d isy llabic w or ds i n Chinese , for i n stance , for

t h e accuracy o fm ean i n gs and t h e aesthetic feelings o f t h e pronunc iation , etc . So does t h e deri v i n g m echan is m of Chinese affixes .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 n nature bet w een t h e prefi x es and suffi x es , w hich are bo t h the attached m orphe m es to the r oo. t The prefi x es and suffixes i n Chinese are co mm on l y used orall y , for they are derived of the genera lizati o n of t h e co mm on ly-used w ords . The d ifferences of the prefi x es and suffixes are as the follo w i n g four aspects :there is no any prefi x es that can be used as adver bs ; the w ord fo r m ation o f the pre fi x es is not so co mm on as the suffixes ; the suffi x es are far m ore co m plica ted i n the w or d for m s ;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m ean i n g o f t h e prefi x es i s m ore co m plete than that o f the suffi x es .

K ey w ords :ancient Ch i n ese ; affi x es ; deri v i n g m echan is m ; si m ilarities and d ifferences (上接第97页)

An Anal ysis of French -G er m an Relati onshi p afterW orldW ar (

LI P i n g

(Schoo l ofH istory and Touris m , Guangx iN or m a lU niversity , Gu ilin , Guangx i 541001, Ch i n a)

Abst ract :A s t w o great po w ers in the Eur opean continen, t the frequent w ars bet w een France and Ger m any

brought great suffering to the people of the t w o countries asw e ll as that o fEurope . A fter theW orldW ar (, the t w o countri e s fi n ally reconc iled, because o f the changes of the situati o n o f the W orld and the co mm on politica l and eco no m ic i n terests of France and Ger m any , wh ich , on t h e other hand , g reatly pro m oted t h e un iting o f Eur ope .

K ey w ords :French-Ger m an relati o nship ; French-Ger m an reconc iliati o n ; inter national cooperation


相关内容

  • 高考历史易错题
  • 第十五专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6讲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强 [考点梳理] 考点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2.背景: ①.二战使欧洲丧失 的优势地位 : ②.美苏的崛起,世界日益形成 格局: ③.西欧实行社会改 ...

  • 两德统一棋局中的大国博弈
  • 两德统一棋局中的大国博弈 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共同脱胎于查理曼帝国的邻邦,在欧洲历史舞台上共同演出了无数悲喜剧.两国间的恩怨交织,剪不断,理还乱.从导致德国第一次成为统一民族国家的1870 年普法战争算起,70 多年间,法德两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交战,法国人引以为荣的"光明之城"巴黎 ...

  •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 新兴力量的崛起导学案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 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 [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 ...

  • 国际关系史思考题&名词解释
  • [思考题] 美苏冷战爆发的原因 (1)国际因素 战后初期的国际环境为美苏对抗和东西方冷战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a. 从战争到和平,和平政治取代战时政治,大国同盟纽带逐渐消失. b. 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以"两极化"为基本特点的根本性变化.(美国凭借强大军事经济实力成为战后世界霸 ...

  • 性格即是命运 地理决定外交--评波兰外交战略大转型(愚蠢可悲的波兰啊)
  • 性格即是命运 地理决定外交 --评波兰的外交战略大转型 作者:李寒秋 本文首发于传统媒体<国际展望>,有删改.互联网上转载请保留此条目,传统媒体转载请与该杂志和作者联系 在美英两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之后,波兰毫不在乎法.德.俄三个欧洲大陆大国反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紧紧跟随美英两国的节拍在全 ...

  • 看美国冷战后欧洲一体化政策的调整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8总第216期 奉刊罔址川砌仉xuebao.net 131 从国家利益看美国冷战后欧洲一体化政 策的调整 谢先泽 i [摘要]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导致美国国家利益重心发生变化,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面临 : :调整的需要.冷战后.因一体化 ...

  • 第25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1]
  • 第25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1].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第25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名题分解(一) 整理人:罗春旺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汕头市潮阳一中11月)观察右图,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 ...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 2.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1)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等多种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崛起: (2)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二.含义 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尚未定型. 2."极 ...

  •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
  • 杨思群 沈梅华 案例编号: 2014-10-16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1992年8月26日上午,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Norman Lamont)出现在财政大 楼前的阶梯上,他身着深色西服面对电视摄像镜头,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不会 使英镑贬值,不会离开欧洲货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