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需要管理创新。我们必须改变学校管理中诸多因循守旧的现象,尽早终结学校管理当中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一贯制”的做法,否则,我们的学校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 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环境“老死不相往来”。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人、财、事、物和信息等,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同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换、互动,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所说的 “熵”。从组织学的观点看,最早的学校管理只有 “校长+教师”,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再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而现在还得加上社区成员等。随着人们教育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更重要的是要推倒办学者心理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

效机制。

2.单主体。我们的学校管理只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由于许多校长把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把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框架之中。首先,学校管理要确立“教师第一”的观念,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只有把教师们的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他们才能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办学思路。其次,学校管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其他乐于接受的方式管理。第三,学校管理尤其要重视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有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而不是放任家长干扰学校管理工作。

3.单向度。许多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校长们非常喜欢这种管理方式,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和权威,但教师们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仅是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有组织的师生活动和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民主决策。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

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浪费现象严重。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899年就在《教育中的浪费》一文中指出:“因为一切浪费都是缺乏组织的结果,而组织背后的动机是促进节约,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大课题。亚太经合组织(OECD)曾于 1983年开展了教育系统国际指标项目(INES)研究,力图从多个方面来研究学校效能问题,最终结论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高效能,取决于教学的组织性、有效的学习时间、学校氛围、评估、激励、学校领导能力和家长的参与等十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学校物质特征或硬件设施。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弊端,我们应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和改善工作。

1.站稳立场。学校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诸如,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人世贸组织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影响……这些绘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目前,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的巨大需求。那么,学校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呢? 学校能够和如何提供哪类优质学位呢? 从现实的角度看,优质教育和优质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内外都存在“择校”的现象,家长寻求优质学位同样表现出一种疯狂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积极寻找办法和措施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和生源的变化,

来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

2.跳出“圈子”。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思维规律来说,即俗话说的“当局者谜,旁观者清”。前者说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后者要求我们跳出“圈子”来看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思维定势。就个人而言,非常容易看到他人的优缺点,但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批评他人很容易,自我批评则困难重重;学校管理工作,我们往往对身边的问题熟视无睹。二是从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新任校长任职一定时间后,必需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根据校长成长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校长从新任到成熟一般需要经历适应期

(1--2年) 、爬坡期(2—5年) 、高原期(5年左右) 、跃升期(或者是成熟期) 四个时期。其中,高原期最为关键。这个时期,校长具有了一定学校管理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技巧,这对于他管理一所学校来说,简直是绰绰有余;但也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造成思维僵化。因此,校长必需跳出圈子,静心反思,认真总结。最后就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一是产生“高原反应”,高处不胜寒,维持原来的水平;另一则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3.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改善心智模式。

首先要确定三种改革观念。

一是整合观。当前的教育改革是一场“绿色”教育革命。它是对以往改革的继承与扬弃,要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建立新旧改革的有机联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融合观。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学校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下进行,其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和社区文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磨合观。当前有关学校管理及其改革的理念、学说、观点非常之多,既可能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也可能造成混乱局面。因此,需要正本清源、理智对待、避免追风,谨慎处理好学校管理改革的“路” 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提供教育服务。二是质量意识。校长和教师要保证学生这一“产品”质量。三是市场意识。校长和教师眼中要有市场,这包括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其他教育资源市场。四是竞争意识。学校要确立一流目标,参与教育市场竞争。五是规则意识。遵循约定的学校竞争规则,认真履行承诺。六是风险意识。学校会遇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生存问题。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1.注重学校品牌管理。

品牌是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一般来说,品牌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独创性是学校品牌的活力源泉;稳定性是学校品牌的信誉保证;持续性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思路。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人们就会对学校品牌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如果得到实现,就会增

加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度。反之,则有可能降低人们对学校品牌的信任感。

学校品牌管理的具体程序包括:

(1)树立品牌经营观念。

(2)制订品牌承诺。品牌承诺可以在《学校章程》和学校办学方案中具体描述出来,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形象设计(CI 和 VI)的做法。

(3)传播最佳品牌信息。学校通过媒体、咨询会、家长会、开放课堂、考察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介绍、描述学校品牌特征与特色所在。

(4)履行品牌承诺。这就要求认真落实办学方案和对家长的承诺,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夸大其辞,也不谨小慎微。

(5)提升学校品牌资产,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2.订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作的安排。它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发展规划属于学校中期计划或三至五年的远景规划,属于学校层面的微观计划,而不同于国家或地区宏观教育规划,其内容主要涉及学校整体及与整体相关工作方面的规划,学校发

展规划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划结果 (pIan),而且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 (pIanning)。

学校发展规划的宗旨一是就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综合与协调的措施;

二是为学校的长期发展设计短期的管理目标;

三是可以提高教师的信心和士气;

四是提高教职员工的发展质量;

五是发展规划关注教育目的,特别是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就。 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步骤如下:(1)广泛征求社区和学校教师的意见;(2)归纳并明确学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草拟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4)讨论确定和报批学校发展规划;(5)成立学校发展委员会,实施学校发展规划;(6)监督与评估学校发展规划。

3.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首先要求做好教师需求分析,建设“教育人才蓄水池”。让新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校长的性格、思路和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

其次要作好教师资源的动态分析。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的问题上,需要注意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一定是最好的;格外注意人品与工作作风;最理想的人选是没有被“污染”过的人;注意考察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防止他们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学会要有一

定的代价意识。

第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

目前,教师培训逐渐得到加强,培训模式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从“外部培训”逐渐转向学校内部进行的“校本培训”模式,从“学科中心”模式转向“主题中心模式”和“问题中心模式”。

4.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需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第一,现代化学校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思想在办学行为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其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最为重要,它包括校长对教育思想的认知程度、办学目标的归纳和确定、办学基本思路、采取的策略、手段和措施等。

其次,全体学校人员的办学理念要求一致。英国学校效能研究表明,全校人员对办学目标和看法是否一致是学校效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学校办学目标的认同和实现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往往是校长唱改革高调,教师们依然自我行事,不能与校长们的办学理念保持一致。因此,要求校长和教师的目标一致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要素。

第二,现代化学校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

一是组织框架。按照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以此为原则来设臵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学校可以设计成三类机构,即教学实施机构、教学服务机构和教学发展机构。二是基本制度。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理清原有的学校制度,建立、

健全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学校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束缚和制约各种发展。三是运行模式与手段。要区分法治与人治。有效的机构设臵和学校制度应保证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四是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

第三,现代化学校具有丰富有效的人力资源。现代化学校要建立和有效使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首先要确立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标准。其次要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参与管理的三个误区,即浪漫主义式参与、思赐式参与和情感式参与。再次,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措施有: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实施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等。

第四,现代化学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办学方案的载体。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目前,存在三种课程观:课程即上课用的教材;课程即学习活动;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一点讲,课程资源非常宽泛。新课程改革的内核是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具有选择性的弹性课程和无年级班级教育实验,试图建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第五,现代化学校具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学校建筑要求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和教育理想相融合,目的是通过学校建筑的设

计,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平缓舒适的学校环境。就此,学校管理创新与发展应以构建绿色学校、发展性学校、学习型学校,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等为目标。 《教育科学研究》2003.6.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需要管理创新。我们必须改变学校管理中诸多因循守旧的现象,尽早终结学校管理当中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一贯制”的做法,否则,我们的学校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 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环境“老死不相往来”。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人、财、事、物和信息等,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同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换、互动,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所说的 “熵”。从组织学的观点看,最早的学校管理只有 “校长+教师”,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再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而现在还得加上社区成员等。随着人们教育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更重要的是要推倒办学者心理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

效机制。

2.单主体。我们的学校管理只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由于许多校长把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把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框架之中。首先,学校管理要确立“教师第一”的观念,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只有把教师们的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他们才能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办学思路。其次,学校管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其他乐于接受的方式管理。第三,学校管理尤其要重视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有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而不是放任家长干扰学校管理工作。

3.单向度。许多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校长们非常喜欢这种管理方式,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和权威,但教师们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仅是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有组织的师生活动和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民主决策。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

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浪费现象严重。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899年就在《教育中的浪费》一文中指出:“因为一切浪费都是缺乏组织的结果,而组织背后的动机是促进节约,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大课题。亚太经合组织(OECD)曾于 1983年开展了教育系统国际指标项目(INES)研究,力图从多个方面来研究学校效能问题,最终结论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高效能,取决于教学的组织性、有效的学习时间、学校氛围、评估、激励、学校领导能力和家长的参与等十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学校物质特征或硬件设施。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弊端,我们应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和改善工作。

1.站稳立场。学校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诸如,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人世贸组织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影响……这些绘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目前,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的巨大需求。那么,学校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呢? 学校能够和如何提供哪类优质学位呢? 从现实的角度看,优质教育和优质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内外都存在“择校”的现象,家长寻求优质学位同样表现出一种疯狂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积极寻找办法和措施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和生源的变化,

来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

2.跳出“圈子”。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思维规律来说,即俗话说的“当局者谜,旁观者清”。前者说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后者要求我们跳出“圈子”来看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思维定势。就个人而言,非常容易看到他人的优缺点,但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批评他人很容易,自我批评则困难重重;学校管理工作,我们往往对身边的问题熟视无睹。二是从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新任校长任职一定时间后,必需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根据校长成长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校长从新任到成熟一般需要经历适应期

(1--2年) 、爬坡期(2—5年) 、高原期(5年左右) 、跃升期(或者是成熟期) 四个时期。其中,高原期最为关键。这个时期,校长具有了一定学校管理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技巧,这对于他管理一所学校来说,简直是绰绰有余;但也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造成思维僵化。因此,校长必需跳出圈子,静心反思,认真总结。最后就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一是产生“高原反应”,高处不胜寒,维持原来的水平;另一则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3.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改善心智模式。

首先要确定三种改革观念。

一是整合观。当前的教育改革是一场“绿色”教育革命。它是对以往改革的继承与扬弃,要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建立新旧改革的有机联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融合观。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学校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下进行,其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和社区文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磨合观。当前有关学校管理及其改革的理念、学说、观点非常之多,既可能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也可能造成混乱局面。因此,需要正本清源、理智对待、避免追风,谨慎处理好学校管理改革的“路” 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提供教育服务。二是质量意识。校长和教师要保证学生这一“产品”质量。三是市场意识。校长和教师眼中要有市场,这包括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其他教育资源市场。四是竞争意识。学校要确立一流目标,参与教育市场竞争。五是规则意识。遵循约定的学校竞争规则,认真履行承诺。六是风险意识。学校会遇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生存问题。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1.注重学校品牌管理。

品牌是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一般来说,品牌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独创性是学校品牌的活力源泉;稳定性是学校品牌的信誉保证;持续性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思路。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人们就会对学校品牌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如果得到实现,就会增

加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度。反之,则有可能降低人们对学校品牌的信任感。

学校品牌管理的具体程序包括:

(1)树立品牌经营观念。

(2)制订品牌承诺。品牌承诺可以在《学校章程》和学校办学方案中具体描述出来,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形象设计(CI 和 VI)的做法。

(3)传播最佳品牌信息。学校通过媒体、咨询会、家长会、开放课堂、考察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介绍、描述学校品牌特征与特色所在。

(4)履行品牌承诺。这就要求认真落实办学方案和对家长的承诺,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夸大其辞,也不谨小慎微。

(5)提升学校品牌资产,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2.订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作的安排。它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发展规划属于学校中期计划或三至五年的远景规划,属于学校层面的微观计划,而不同于国家或地区宏观教育规划,其内容主要涉及学校整体及与整体相关工作方面的规划,学校发

展规划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划结果 (pIan),而且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 (pIanning)。

学校发展规划的宗旨一是就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综合与协调的措施;

二是为学校的长期发展设计短期的管理目标;

三是可以提高教师的信心和士气;

四是提高教职员工的发展质量;

五是发展规划关注教育目的,特别是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就。 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步骤如下:(1)广泛征求社区和学校教师的意见;(2)归纳并明确学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草拟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4)讨论确定和报批学校发展规划;(5)成立学校发展委员会,实施学校发展规划;(6)监督与评估学校发展规划。

3.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首先要求做好教师需求分析,建设“教育人才蓄水池”。让新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校长的性格、思路和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

其次要作好教师资源的动态分析。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的问题上,需要注意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一定是最好的;格外注意人品与工作作风;最理想的人选是没有被“污染”过的人;注意考察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防止他们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学会要有一

定的代价意识。

第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

目前,教师培训逐渐得到加强,培训模式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从“外部培训”逐渐转向学校内部进行的“校本培训”模式,从“学科中心”模式转向“主题中心模式”和“问题中心模式”。

4.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需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第一,现代化学校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思想在办学行为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其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最为重要,它包括校长对教育思想的认知程度、办学目标的归纳和确定、办学基本思路、采取的策略、手段和措施等。

其次,全体学校人员的办学理念要求一致。英国学校效能研究表明,全校人员对办学目标和看法是否一致是学校效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学校办学目标的认同和实现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往往是校长唱改革高调,教师们依然自我行事,不能与校长们的办学理念保持一致。因此,要求校长和教师的目标一致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要素。

第二,现代化学校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

一是组织框架。按照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以此为原则来设臵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学校可以设计成三类机构,即教学实施机构、教学服务机构和教学发展机构。二是基本制度。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理清原有的学校制度,建立、

健全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学校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束缚和制约各种发展。三是运行模式与手段。要区分法治与人治。有效的机构设臵和学校制度应保证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四是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

第三,现代化学校具有丰富有效的人力资源。现代化学校要建立和有效使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首先要确立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标准。其次要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参与管理的三个误区,即浪漫主义式参与、思赐式参与和情感式参与。再次,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措施有: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实施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等。

第四,现代化学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办学方案的载体。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目前,存在三种课程观:课程即上课用的教材;课程即学习活动;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一点讲,课程资源非常宽泛。新课程改革的内核是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具有选择性的弹性课程和无年级班级教育实验,试图建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第五,现代化学校具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学校建筑要求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和教育理想相融合,目的是通过学校建筑的设

计,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平缓舒适的学校环境。就此,学校管理创新与发展应以构建绿色学校、发展性学校、学习型学校,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等为目标。 《教育科学研究》2003.6.


相关内容

  • 关于全面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 关于全面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打造宁化品牌教育.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现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深刻理解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管理的 ...

  • 五莲县松柏镇初级中学学校发展规划
  • 五莲县松柏镇初级中学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松柏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59年,学校占地面积32222平方米,有标准平房216间,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7531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383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44人,是一所以寄宿制为主 ...

  • 为什么说学校是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 为什么说学校是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答:1.因为学校是联系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天然纽带,学生是家长的希望.是家长关心,爱护的对象,同时学生也是学校的希望,学校关心爱护的对象,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学校是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2.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活动场地和家长进行沟通教育,所以学校是组织指导家 ...

  • 学校发展与管理创新论文
  • 试论学校发展与管理创新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目前,我 ...

  •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 朱怡华 李伟涛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政策研究室 基础教育领域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改造工作,由于这一改革的深刻性.系统性.复杂性及独特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基础教育管理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 ●深刻性:"现代学校 ...

  • 现代学校制度助推现代学校建设 --访校长李素香
  • 作为青岛市首批现代化学校,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实验初中)在现代化学校管理过程中,勇于创新,提出了"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优化学校组织结构,并探索建立了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民主监督为主体框架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推行了扁平管理.目标管理.项目 ...

  • 学校三年规划方案
  • 先练真功夫,抓住各项改革,搞好三年规划再图大发展,创建一流名校,奠基百年梦想 XXXX 学校三年规划方案(草案) XXXX 学校 2016-07-17 目录 发展背景 .................................................................. ...

  •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应对措施
  • 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应对措施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义务教育公用经费逐年上涨,如何合理的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成为当前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我 ...

  • 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
  •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无形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为此,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文化管理,必须提炼.继承.发扬.创新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