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骨髓细胞参考值 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

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

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

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

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内容

1.低倍镜检查

(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骨穿刺液制成涂片后,先用肉眼观察,取材满意和涂片制作良好的标本,应在涂片尾部见到有散在的、约粟粒大小的、呈浅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并在显微镜下见到较多骨髓中特有的细胞如各系幼稚细胞及巨核细胞等。如骨髓小粒较少或缺如,骨髓的特有细胞成分减少,则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液稀释,为取材不良,不能反映骨髓的实际情况,对诊断有一定的影响;如脂肪滴增多,则表示红骨髓成分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减低。应挑选有骨髓小粒,涂膜均匀及厚薄适宜的涂片进行染色,染色后观察涂片着色是否良好,有无染料沉淀。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程度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估计有核细胞量的方法有多种,一般直接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比例,并结合观察骨髓小粒的结构及其内的细胞数量与成分,做出判断。骨髓增生程度通常采用五级法分级。即增生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极度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

(3)观察巨核细胞:对巨核细胞的观察需要注意其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括血小板的形态)等四个方面。

(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2.油镜观察

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在涂片的体尾交界部位作油镜检查,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

(1)有核细胞的分类计数:在油镜下连续分类200个或5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并求出百分比。累计粒细胞和幼红细胞的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 :E )。巨核细胞单独计数,根据其发育的特点,作巨核细胞的分类。

(2)观察细胞形态:在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异常的细胞和寄生虫的观察。

三、骨髓检查的临床意义

1.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例(粒/红比例、G :E )

(1)粒红比例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粒、红两系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红两系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粒红比例增高:粒红比例增高>5:l 时。见于粒细胞系增多,或由红细胞系减少所致。见于急性或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粒红比例减低:粒红比例减低<2:1。见于:①粒细胞系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②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红白血病、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粒细胞系统

(1)粒系细胞增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等。

(2)粒系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减少症。

3.红细胞系统

(1)红系细胞增多:见于各类增生性贫血,如溶血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急性红白血病等。

(2)红系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呈灶性增生时,可有红系细胞比例增多。

4.淋巴细胞系统

(1)淋巴细胞绝对性增多:见于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他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等。

(2)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粒细胞减少症。

5.单核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淋巴瘤等;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如恶性肿瘤、肝硬化、药物反应等。

6.浆细胞系统

浆细胞增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如慢性炎症及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等;再性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7.巨核细胞系统

(1)巨核细胞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 综合征;巨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脾功能亢进等。

(2)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其他骨髓浸润或破坏的疾病、急性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放射病等。

8.血涂片的观察

在检查骨髓时,需同时进行血涂片的观察。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的观察;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如发现有核红细胞,则计数在分类100个白细胞时所发现的有核红细胞数及其所属的发育阶段;估计血小板数量及注意其形态有无异常;注意有无寄生虫等。

9.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和临床意义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

反应的原理,应用血或骨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显色、复染等实验程序,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过程。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POX )、糖元染色,(PAS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AE )、特异性酯酶染色(AE )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铁染色等。

研究血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细胞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血细胞类型的鉴别,在急性白血病分型和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疗效、探讨发病机制等有重要的价值。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骨髓细胞参考值 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

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

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

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

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内容

1.低倍镜检查

(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骨穿刺液制成涂片后,先用肉眼观察,取材满意和涂片制作良好的标本,应在涂片尾部见到有散在的、约粟粒大小的、呈浅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并在显微镜下见到较多骨髓中特有的细胞如各系幼稚细胞及巨核细胞等。如骨髓小粒较少或缺如,骨髓的特有细胞成分减少,则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液稀释,为取材不良,不能反映骨髓的实际情况,对诊断有一定的影响;如脂肪滴增多,则表示红骨髓成分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减低。应挑选有骨髓小粒,涂膜均匀及厚薄适宜的涂片进行染色,染色后观察涂片着色是否良好,有无染料沉淀。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程度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估计有核细胞量的方法有多种,一般直接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比例,并结合观察骨髓小粒的结构及其内的细胞数量与成分,做出判断。骨髓增生程度通常采用五级法分级。即增生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极度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

(3)观察巨核细胞:对巨核细胞的观察需要注意其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括血小板的形态)等四个方面。

(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2.油镜观察

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在涂片的体尾交界部位作油镜检查,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

(1)有核细胞的分类计数:在油镜下连续分类200个或5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并求出百分比。累计粒细胞和幼红细胞的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 :E )。巨核细胞单独计数,根据其发育的特点,作巨核细胞的分类。

(2)观察细胞形态:在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异常的细胞和寄生虫的观察。

三、骨髓检查的临床意义

1.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例(粒/红比例、G :E )

(1)粒红比例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粒、红两系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红两系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粒红比例增高:粒红比例增高>5:l 时。见于粒细胞系增多,或由红细胞系减少所致。见于急性或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粒红比例减低:粒红比例减低<2:1。见于:①粒细胞系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②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红白血病、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粒细胞系统

(1)粒系细胞增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等。

(2)粒系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减少症。

3.红细胞系统

(1)红系细胞增多:见于各类增生性贫血,如溶血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急性红白血病等。

(2)红系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呈灶性增生时,可有红系细胞比例增多。

4.淋巴细胞系统

(1)淋巴细胞绝对性增多:见于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他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等。

(2)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粒细胞减少症。

5.单核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淋巴瘤等;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如恶性肿瘤、肝硬化、药物反应等。

6.浆细胞系统

浆细胞增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如慢性炎症及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等;再性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7.巨核细胞系统

(1)巨核细胞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 综合征;巨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脾功能亢进等。

(2)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其他骨髓浸润或破坏的疾病、急性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放射病等。

8.血涂片的观察

在检查骨髓时,需同时进行血涂片的观察。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的观察;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如发现有核红细胞,则计数在分类100个白细胞时所发现的有核红细胞数及其所属的发育阶段;估计血小板数量及注意其形态有无异常;注意有无寄生虫等。

9.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和临床意义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

反应的原理,应用血或骨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显色、复染等实验程序,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过程。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POX )、糖元染色,(PAS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AE )、特异性酯酶染色(AE )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铁染色等。

研究血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细胞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血细胞类型的鉴别,在急性白血病分型和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疗效、探讨发病机制等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内容

  •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陶朝欣1, 邢江涛1, 张玉娜1, 柳江超1, 郭丽改1, 许丽亚1, 朱 芸2 (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 ...

  •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编码:CLIM3003 学 时:120 (课外学时10) 学分:5.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六版,人 ...

  •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 第十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 ...

  • 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 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1. 全血细胞分析(24项) (1)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区间:成人4-10×10^9/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 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等.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血液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区间:男4-5. ...

  • 常规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北方生科)
  • 一.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二.常规生 ...

  • 脾肿大 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 脾肿大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脾肿大通常与肝肿大有关,一般轻度脾肿大常是急性感染.溶血性贫血.郁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风湿症:严重脾肿大与性感染.严重溶向.寄生虫感染(kala-azar)等有关.脾肿大由於淋巴细胞增生.癌细胞侵润.巨噬细胞增加.血液郁积等机制而增大. 1 病因 脾肿大通常与肝 ...

  • 诊断学教学大纲
  • [供八.七年制.五年制医学专业用] 内科教研室 二00六年三月 前  言 一.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但它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都更偏向为一门临床课.重点内容包括:问诊.物理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超声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二.诊 ...

  • 内科学教学大纲
  •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流行病学. 2.病因和发病机制: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 3.病理 4.临床表现: 1)反流症状. 2 ...

  • 采血时怎样合理使用止血带
  • 采血时怎样合理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抽血时,见到回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滞时间(也不应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 (1) 血脂项目.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 (2) 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