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过中秋?

中秋节,如今是最隆重的法定节日之一。每逢中秋,吃月饼、赏明月、共团圆成为中国人的必备曲目,中秋节的文化可谓丰富多彩,但是中国古人在中秋这天会干点什么呢?

唐代中秋“拜月”

  从《周礼·春官》的“中秋夜迎寒”一说来看,“中秋”在中国古人心中已占有一定位置,但此时的“中秋”与现代的“中秋节”并非同一概念,即便到了节假日最多的唐代,八月十五都不是法定节日。

虽然八月十五不是节日,但唐代八月十五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这一天,最为活跃的是女子,特别是女孩子,后来广为流行的“女子拜月”,便是唐代女子中秋之夜最喜欢做的事情。“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拜新月》一诗,所描写的便是唐代女子拜月的情形——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诗中的“新月”,便指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刚升起的月亮。在唐代,“女子拜月”风俗颇为流行,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女子在八月十五晚上都不忘拜月。

施肩吾的《幼女词》,进一步证明了拜月风俗对唐代女性的影响,连小女孩都知道——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中秋拜月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背景。在古人看来,中秋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一样,都是女子节日。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子的太阴之神,与代表男子的“太阳神”相对应。

“嫦娥奔月”的神话诞生后,作为月神的月亮更被拟人化,嫦娥成了月亮女神的化身。嫦娥是女子的福音,能赐予女子美貌、爱情与家庭幸福,自然要祭拜她。这一观念在唐代已被广泛认同,唐代女子爱拜月,便很好理解了。

后来,唐代女子的“拜月”风俗逐渐成为中国女子共有的中秋节风俗,希望“貌似嫦娥,圆如洁月”,由此还衍生出“月亮占候”、“摸秋送瓜”等风俗。宋代中秋“玩月”

  宋代除继承了唐代女子中秋拜月的风俗外,还有更潇洒的活动“玩月”。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附近居民半夜都能听到从后宫传出的音乐声,此即所谓“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时期,“玩月”热闹得更近乎疯狂。吴自牧笔下曾详细记述了临安的中秋之夜: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这段文字不需要翻译,相信读者也能体会到当时中秋节的热闹气氛。南宋中秋之夜可谓“欢乐之夜”,当时负责京城治安的“金吾”(相当于警察的官员)也不多事,干脆取消了夜禁。

宋代这种“玩月”的时尚,亦即大家所说的“赏月”。明代中秋节“送月饼”

  到了明代,“吃月饼”已为中秋节固定风俗。中秋节所食之饼除了“月饼”叫法外,还有“团圆饼”、“团饼”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中便称,“中秋,登楼玩月,多用西瓜、团饼,亦取月圆之义。”

明代,中国古人过中秋还出现了新气象,现代必不可少的“月饼”,成为时人过中秋节之必备,现代特别流行的中秋送月饼风俗明代已开始流行。

崇祯《嘉兴县志》称,“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有相馈遗者,取团圆之义”;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也有相同说法,“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不仅南方人喜欢中秋送月饼,北方人亦然。嘉靖《威县志》记载,“中秋置酒玩月,为月饼馈之。”

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饼”更为流行,并影响到现代人的节日消费行为。一个中秋节,就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么博大精深。然而,随着人们的吃、穿、住、行越来越“全球化”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在被边缘化。也许,传统文化并不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它曾经的辉煌、博大精深的内涵却是我们的情感依赖,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事情。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让它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博雅国学总裁精修班,“以史为鉴,与圣贤为师友,纵观天下;知行合一,凝聚思想精华,决胜千里”,可助你“品传统经典智慧,筑商海基业长青”。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中秋节,如今是最隆重的法定节日之一。每逢中秋,吃月饼、赏明月、共团圆成为中国人的必备曲目,中秋节的文化可谓丰富多彩,但是中国古人在中秋这天会干点什么呢?

唐代中秋“拜月”

  从《周礼·春官》的“中秋夜迎寒”一说来看,“中秋”在中国古人心中已占有一定位置,但此时的“中秋”与现代的“中秋节”并非同一概念,即便到了节假日最多的唐代,八月十五都不是法定节日。

虽然八月十五不是节日,但唐代八月十五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这一天,最为活跃的是女子,特别是女孩子,后来广为流行的“女子拜月”,便是唐代女子中秋之夜最喜欢做的事情。“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拜新月》一诗,所描写的便是唐代女子拜月的情形——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诗中的“新月”,便指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刚升起的月亮。在唐代,“女子拜月”风俗颇为流行,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女子在八月十五晚上都不忘拜月。

施肩吾的《幼女词》,进一步证明了拜月风俗对唐代女性的影响,连小女孩都知道——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中秋拜月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背景。在古人看来,中秋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一样,都是女子节日。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子的太阴之神,与代表男子的“太阳神”相对应。

“嫦娥奔月”的神话诞生后,作为月神的月亮更被拟人化,嫦娥成了月亮女神的化身。嫦娥是女子的福音,能赐予女子美貌、爱情与家庭幸福,自然要祭拜她。这一观念在唐代已被广泛认同,唐代女子爱拜月,便很好理解了。

后来,唐代女子的“拜月”风俗逐渐成为中国女子共有的中秋节风俗,希望“貌似嫦娥,圆如洁月”,由此还衍生出“月亮占候”、“摸秋送瓜”等风俗。宋代中秋“玩月”

  宋代除继承了唐代女子中秋拜月的风俗外,还有更潇洒的活动“玩月”。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附近居民半夜都能听到从后宫传出的音乐声,此即所谓“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时期,“玩月”热闹得更近乎疯狂。吴自牧笔下曾详细记述了临安的中秋之夜: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这段文字不需要翻译,相信读者也能体会到当时中秋节的热闹气氛。南宋中秋之夜可谓“欢乐之夜”,当时负责京城治安的“金吾”(相当于警察的官员)也不多事,干脆取消了夜禁。

宋代这种“玩月”的时尚,亦即大家所说的“赏月”。明代中秋节“送月饼”

  到了明代,“吃月饼”已为中秋节固定风俗。中秋节所食之饼除了“月饼”叫法外,还有“团圆饼”、“团饼”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中便称,“中秋,登楼玩月,多用西瓜、团饼,亦取月圆之义。”

明代,中国古人过中秋还出现了新气象,现代必不可少的“月饼”,成为时人过中秋节之必备,现代特别流行的中秋送月饼风俗明代已开始流行。

崇祯《嘉兴县志》称,“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有相馈遗者,取团圆之义”;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也有相同说法,“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不仅南方人喜欢中秋送月饼,北方人亦然。嘉靖《威县志》记载,“中秋置酒玩月,为月饼馈之。”

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饼”更为流行,并影响到现代人的节日消费行为。一个中秋节,就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么博大精深。然而,随着人们的吃、穿、住、行越来越“全球化”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在被边缘化。也许,传统文化并不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它曾经的辉煌、博大精深的内涵却是我们的情感依赖,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事情。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让它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博雅国学总裁精修班,“以史为鉴,与圣贤为师友,纵观天下;知行合一,凝聚思想精华,决胜千里”,可助你“品传统经典智慧,筑商海基业长青”。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相关内容

  • 中秋节话题作文
  • 中秋节话题作文 中秋节的来历: 一.古代帝王的祭拜: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 ...

  • [黄庭禅]关于中秋的那些事
  • 关于中秋的那些事 原创2015-09-24张庆祥讲师黄庭禅 中秋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古代帝王亦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对中秋的重视可见一斑.在这个传统佳 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中秋的那些事...... 中秋为 ...

  • 中秋是怎么来的
  •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 ...

  • 童年的中秋
  • 童年,我们小小的脑瓜里有着许多奇形怪状.不为人理解的理想.不管长大以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为了什么而奔波,小时候的那个理想都是回忆中的珍藏,让 我们想起时不免会心微笑. !!!!!!!!!!!!!!!!!!!!!!!!!!!!!!!!!!! 童年的中秋 彭 匈 李白说,"古人不见今时月, ...

  • 中秋赏月(1)
  • 中秋赏月 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一轮洗尽铅华的中秋月以它惯有的沉静月月年年地向人世间波洒着充满诗意的光辉. 中秋月,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成了人,特别是文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 ...

  • 中国酒文化之陋习--写在中秋节之际
  • 中国酒文化之陋习-----写在中秋节之际 一提起中国的酒文化,国人最先想起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认为酒与附庸风雅是孪生兄弟,自觉饮酒高雅,本人先不置可否,我们先来计算一下,根据古代的容量标准来换算:1斛=10石,1石=10斗=120斤,一斗也就是12斤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

  • 关于中秋的读后感
  • 篇一:关于中秋的读后感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 ...

  • 中秋节感想
  • 中秋节感想(一) 中秋团圆节,亲人齐欢聚.儿女回探望,双亲心中喜.美味佳肴备,举杯庆佳节.宴散皆归去,父母忙辛劳.心中多感慨,提笔留记录.愿与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每个孩子过生日好像理所应当他们就是主角,他们就应该幸福的度过.快乐的享受,现在看来不光是孩子过生日劳累的是 ...

  • 2017年5月淄博市二模语文试题
  • 绝密 ★ 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淄博市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 语 文 (2017.5)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填写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