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九一八"事变的应对

中国共产党对“九一八”事变的应对

郑德荣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4日   11 版)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其“大陆政策”,吞并“满蒙”,征服“支那”、称霸亚洲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严重侵略步骤。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肆意挑衅,国民党政府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一味妥协退让不抵抗;危难关头,是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殊死抗争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利益至上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危急局面,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奉行不抵抗主义,甚至电令东北军:“为免事态扩大,绝对不抵抗”,致使东北全面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于次年初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激起爱国官兵的强烈反抗,但国民党政府提出所谓“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中国守军在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得不弃守上海。随后,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本却可驻兵上海;此后《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先后签定,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蒋介石极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以“统一方能御侮”为借口欺骗群众,掩人耳目,把积极主张抗日救亡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心腹之患,对红军发动了连续大规模的“围剿”;而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视为皮毛小病,甚至借助日本的力量来防共“剿共”。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捍卫领土主权,“九一八”事变翌日,处在最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当即发表了中国抗战史上、也是二战史上受侵略国家向法西斯国家发出的第一个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第一时间揭露了事变真相,戳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随即,中共中央于9月20日、22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图谋,严厉谴责了国民党政府“高唱无抵抗主义与和平镇静的忍耐外交”的卖国辱权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体中国人民“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郑重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和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接着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每当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出卖民族利益之时,中国共产党总是大义凛然,揭露抨击其丧权辱国之行径。国民党政府签订淞沪协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刻通电向全国人民宣告:“否认反革命的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的谈判与密约,否认五月五日卖国的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停战协定”,并号召全国人民“保卫中国的领土的完整,来求得中国完全的独立与解放”。针对《塘沽协定》,1933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郑重宣告,“只有全中国民众的血的战斗,才能收复我们已失的土地,取得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与领土的完整。”

坚持独立自主,紧紧依靠民众力量,兵民是胜利之本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不是奋起抗争,而是诉诸国联,鼓吹“以公理对强权”,幻想“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国联尽管不愿日本独占东北,要求限期撤兵,但它并非为了维护国际正义,而是企图利益均沾、实行共管,这实际上纵容了日军侵华行径。日本无视国联“裁决”,一意孤行,乃至退出国联,为所欲为肆意侵略。令人痛恨的是国民党政府为避免与日本侵略者的冲突,不仅对爱国将士的抗日斗争不予支持,对波澜壮阔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也极力压制。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独立自主、紧紧依靠民众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外敌入侵的一贯主张和成功经验。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只有群众自己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求得民族的解放”。1935年8月和11月,中共连续发表宣言更加明确地指出:“一切中国人的事,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只有全国海陆空军与全体人民总动员,……中华民族才能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解放。”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中国共产党对爱国将士英勇斗争掀起的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给予了各种形式直接间接的支持和援助,同时还号召支持各界组建了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等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组织领导了“一二·九”运动等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受日本直接侵略的东北,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援助东北爱国将士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1934年7月,中共发表北上抗日宣言,郑重提出武装全国民众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等五项具体主张。“九一八”以后的14年抗日战争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推行全面抗战路线,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无力自拔,走向失败。

团结御侮,同仇敌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是利用中国“内部仍纷争不已,对满洲问题恐难作出强烈反应”的机会。而中国要战胜强大的侵略者,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尽管不尽一致,甚至临时中央曾拒绝与福建事变中十九路军的军事配合,但面对外敌入侵,加之共产国际对世界反法西斯战略策略转变的推动,中国共产党极力反对内战,力主团结御侮。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主动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障民众的自由民主权利、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愿意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同年11月中共中央又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明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供(贡)献专门技能”的口号,呼吁“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两个宣言在全国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同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正式制定了建立“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不久将“反蒋抗日”口号改为“联蒋抗日”。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各阶层的爱国人士也进行了广泛的联合,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中共中央委派周保中、杨靖宇等赴东北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并领导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冰天雪地的极端艰险的环境下顽强地坚持抗战,给侵略者以巨大打击。1933年春,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下,冯玉祥部与共产党联合组建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掀起察哈尔抗战的高潮,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和推动了华北以至全国的抗日斗争。在华北事变民族危急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变“剿共”为“联共”,结成“三位一体”的西北大联合,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团结御侮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全国各界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运动和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终于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从而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奋起抗战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胜利。“九一八”事变以来14年的抗战中,英勇的中华儿女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百折不挠、浴血奋战,最终战胜强敌,大大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团结御侮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思想保证。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中国共产党对“九一八”事变的应对

郑德荣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4日   11 版)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其“大陆政策”,吞并“满蒙”,征服“支那”、称霸亚洲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严重侵略步骤。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肆意挑衅,国民党政府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一味妥协退让不抵抗;危难关头,是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殊死抗争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利益至上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危急局面,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奉行不抵抗主义,甚至电令东北军:“为免事态扩大,绝对不抵抗”,致使东北全面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于次年初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激起爱国官兵的强烈反抗,但国民党政府提出所谓“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中国守军在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得不弃守上海。随后,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本却可驻兵上海;此后《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先后签定,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蒋介石极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以“统一方能御侮”为借口欺骗群众,掩人耳目,把积极主张抗日救亡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心腹之患,对红军发动了连续大规模的“围剿”;而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视为皮毛小病,甚至借助日本的力量来防共“剿共”。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捍卫领土主权,“九一八”事变翌日,处在最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当即发表了中国抗战史上、也是二战史上受侵略国家向法西斯国家发出的第一个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第一时间揭露了事变真相,戳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随即,中共中央于9月20日、22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图谋,严厉谴责了国民党政府“高唱无抵抗主义与和平镇静的忍耐外交”的卖国辱权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体中国人民“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郑重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和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接着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每当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出卖民族利益之时,中国共产党总是大义凛然,揭露抨击其丧权辱国之行径。国民党政府签订淞沪协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刻通电向全国人民宣告:“否认反革命的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的谈判与密约,否认五月五日卖国的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停战协定”,并号召全国人民“保卫中国的领土的完整,来求得中国完全的独立与解放”。针对《塘沽协定》,1933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郑重宣告,“只有全中国民众的血的战斗,才能收复我们已失的土地,取得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与领土的完整。”

坚持独立自主,紧紧依靠民众力量,兵民是胜利之本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不是奋起抗争,而是诉诸国联,鼓吹“以公理对强权”,幻想“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国联尽管不愿日本独占东北,要求限期撤兵,但它并非为了维护国际正义,而是企图利益均沾、实行共管,这实际上纵容了日军侵华行径。日本无视国联“裁决”,一意孤行,乃至退出国联,为所欲为肆意侵略。令人痛恨的是国民党政府为避免与日本侵略者的冲突,不仅对爱国将士的抗日斗争不予支持,对波澜壮阔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也极力压制。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独立自主、紧紧依靠民众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外敌入侵的一贯主张和成功经验。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只有群众自己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求得民族的解放”。1935年8月和11月,中共连续发表宣言更加明确地指出:“一切中国人的事,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只有全国海陆空军与全体人民总动员,……中华民族才能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解放。”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中国共产党对爱国将士英勇斗争掀起的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给予了各种形式直接间接的支持和援助,同时还号召支持各界组建了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等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组织领导了“一二·九”运动等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受日本直接侵略的东北,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援助东北爱国将士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1934年7月,中共发表北上抗日宣言,郑重提出武装全国民众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等五项具体主张。“九一八”以后的14年抗日战争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推行全面抗战路线,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无力自拔,走向失败。

团结御侮,同仇敌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是利用中国“内部仍纷争不已,对满洲问题恐难作出强烈反应”的机会。而中国要战胜强大的侵略者,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尽管不尽一致,甚至临时中央曾拒绝与福建事变中十九路军的军事配合,但面对外敌入侵,加之共产国际对世界反法西斯战略策略转变的推动,中国共产党极力反对内战,力主团结御侮。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主动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障民众的自由民主权利、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愿意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同年11月中共中央又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明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供(贡)献专门技能”的口号,呼吁“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两个宣言在全国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同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正式制定了建立“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不久将“反蒋抗日”口号改为“联蒋抗日”。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各阶层的爱国人士也进行了广泛的联合,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中共中央委派周保中、杨靖宇等赴东北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并领导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冰天雪地的极端艰险的环境下顽强地坚持抗战,给侵略者以巨大打击。1933年春,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下,冯玉祥部与共产党联合组建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掀起察哈尔抗战的高潮,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和推动了华北以至全国的抗日斗争。在华北事变民族危急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变“剿共”为“联共”,结成“三位一体”的西北大联合,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团结御侮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全国各界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运动和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终于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从而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奋起抗战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胜利。“九一八”事变以来14年的抗战中,英勇的中华儿女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百折不挠、浴血奋战,最终战胜强敌,大大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团结御侮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思想保证。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相关内容

  • 12月考历史
  • 历史12月月考试卷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 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松花江 ...

  • 抗日战争中国对日宣战问题探析
  • %((0年""期F9.""G%((0历史教学56789:;?@6AB总第'"0期CDEF9.'"0 抗日战争中国对日宣战问题探析 张大军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时机*中 ...

  • 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的一份密嘱
  • <党史文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左二起: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 ...

  • "九一八"事变高中历史教案
  • 1.3 "九一八"事变 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军民的抗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 ...

  • 高一历史1.3"九一八"事变教案
  • 1.3 "九一八"事变 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军民的抗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 ...

  • 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总结
  • [摘 要] 针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中央不论从组织上还是从高层领导个人,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与总结,这在当时对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进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新阶段,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 西安事变: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总结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 ...

  • (伟大历程)同仇敌忾御强虏--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国画<热血"一二·九"> 作者:张江舟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办公室供图) 初夏的陕北,山川披绿,杨柳青青.距离延安市区70公里的子长县二道街秀延河畔一处静谧的农家小院,访客不绝. 瓦窑堡,一个深藏在黄土高原山坳河湾的小镇,因为76年前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 ...

  • 攘外必先安内的合理性
  • "攘外必先安内"之我见 "攘外必先安内"并非蒋介石首创,最早的出处大约是宋初的赵普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但本文所要论述的是蒋介石提的"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 ...

  • 9.11事件带给我们的全球化启示
  • 9.11事件十周年的历史祭典已经落幕,但这一事件的更深层次本质仍有待于揭示.随着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持续恶化和全球大动荡阴影在世界各地的现身与徘徊,人类社会正处于重大变动的前夜.而9.11事件正是引导我们勘破历史迷雾的一个最适合的切入点. 全球化时代的三轮冲击波 行人远去,越远背影越模糊,历史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