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

案例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如何自主、互助、合作、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

知识--

①共产主义最高理想;②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③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

结合我党的奋斗历程,弄清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认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更应明确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历程,心目中升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结合我国人民生活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巨大变化,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崇高远大理想而奋斗。

课程标准依据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理想的含义是什么?

一位同学朗诵《理想》一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1、查词典明确理想的含义……

2、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也即你的个人理想是什么)?(同学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3、你向往怎样的社会生活--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同学辩论,小组代表回答)

[答: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参见课P110归纳总结。

(相关链接之后进行一个探究活动)现在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信仰共产主义的是傻子。真是这样的吗?来,让我们走向历史的深处,一起感悟吧。

(阅读课文)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人类社会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二是--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请回想几代中国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这使我们联想到了什么?请欣赏《长征组歌--六、过雪山草地》。

这诗歌说的是什么事情(答:长征)--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思考一下,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

1、是什么激励党和人民爆发出空前热情和积极性的?

(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实践活动入课堂--

1、同学列举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人为祖国独立、富强无私奉献的事迹……

2、又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的?

师生齐读保尔的名言作小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将怎样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呢?

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是一个过程,需要分阶段一步一步不懈努力,每一步就是在不同时期为实现最高理想的具体理想。那么,在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或者说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至此进一步明确,最高理想(A)与现阶段共同理想(B)之间的内在关系--

(或:邓小平“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应怎样理解?)

B是A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A是B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现阶段,我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也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至此,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今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也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学习呢?也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1、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目前我们国家已进展到什么程度?(回忆以前所学 “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 世纪末,我们国家胜利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教材P112图文材料回答:

1、这些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师引导生根据以前所学“成就说明了什么”总结)

2、今天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从国家建设和普通老百姓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可以概括出--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这一小康目标正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 (见课P109)

阅读课P113最后图表材料考虑,还存在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风气、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化生活……总之--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等方面理解)。联想--前面所学的基本国情等方面的知识(生思考回答)全面了解我国社会的现状。

3、那么,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全面小康蓝图(或你心目中的小康)是怎样的?

在本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探究活动

(讨论)美好的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1、美好的社会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2、美好的个人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案例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如何自主、互助、合作、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

知识--

①共产主义最高理想;②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③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

结合我党的奋斗历程,弄清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认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更应明确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历程,心目中升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结合我国人民生活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巨大变化,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崇高远大理想而奋斗。

课程标准依据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理想的含义是什么?

一位同学朗诵《理想》一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1、查词典明确理想的含义……

2、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也即你的个人理想是什么)?(同学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3、你向往怎样的社会生活--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同学辩论,小组代表回答)

[答: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参见课P110归纳总结。

(相关链接之后进行一个探究活动)现在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信仰共产主义的是傻子。真是这样的吗?来,让我们走向历史的深处,一起感悟吧。

(阅读课文)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人类社会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二是--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请回想几代中国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这使我们联想到了什么?请欣赏《长征组歌--六、过雪山草地》。

这诗歌说的是什么事情(答:长征)--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思考一下,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

1、是什么激励党和人民爆发出空前热情和积极性的?

(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实践活动入课堂--

1、同学列举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人为祖国独立、富强无私奉献的事迹……

2、又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的?

师生齐读保尔的名言作小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将怎样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呢?

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是一个过程,需要分阶段一步一步不懈努力,每一步就是在不同时期为实现最高理想的具体理想。那么,在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或者说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至此进一步明确,最高理想(A)与现阶段共同理想(B)之间的内在关系--

(或:邓小平“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应怎样理解?)

B是A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A是B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现阶段,我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也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至此,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今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也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学习呢?也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1、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目前我们国家已进展到什么程度?(回忆以前所学 “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 世纪末,我们国家胜利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教材P112图文材料回答:

1、这些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师引导生根据以前所学“成就说明了什么”总结)

2、今天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从国家建设和普通老百姓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可以概括出--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这一小康目标正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 (见课P109)

阅读课P113最后图表材料考虑,还存在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风气、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化生活……总之--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等方面理解)。联想--前面所学的基本国情等方面的知识(生思考回答)全面了解我国社会的现状。

3、那么,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全面小康蓝图(或你心目中的小康)是怎样的?

在本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探究活动

(讨论)美好的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1、美好的社会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2、美好的个人理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之一
  • <第6课 雪>课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幻灯片,配以音乐: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教学内容: <雪>是鲁迅<野草>中写得很精彩的抒情篇章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学习目标: 1.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重点) 2.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 理解文章的大意.(难点)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

  •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第四课4
  •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读图,表格.材料分析, ...

  • [视频课件]初中各学科教案课件大全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全套)
  •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 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 ...

  • 八年级体育课上册教案
  •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体育课上册教案(全共24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体育导学案 学校:红土学校 班级:八年级 教师:马尚祯 八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我, 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拟定了本学期的体 ...

  •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教学课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教材分析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修齐治平]教案.doc
  • <修齐治平>教案 教学目标: 一.<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大学>的主体是"三纲" ...

  • 人教版品德教案向谁学教案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向"谁"学>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 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行为目标: 懂得在学习中探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