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解)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小升初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1、 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 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考法:

1、考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

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法: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

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

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见关键人物的评价)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

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

①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举例:分析《穷人》中“屋外狂风大作,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和《詹

天佑》中“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这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6、“为什么”的题型:为什么说„„

方法: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7、 “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方法: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讲)

(一)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

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法: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2、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3、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四、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考法: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3、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同上。启发: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4、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五、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考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3、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结合中心谈启发。

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分别对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结合文章中心

6、文中表达了某一种情感,你能写出关于这个方面的诗句吗? 方法:明确文章中心,写出与这种情感对应的诗句。

补充:(可简单列点列条提出)

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 方法的好处。这样的阅读题答案其实就那么几个,孩子掌握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细心就能很快又准确的完成阅读任务,就不一一赘述了。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审题,继而轻松的解题。

课后小测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

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要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的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有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也下。他继往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发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

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

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

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

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什么?

3、请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一个

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曲谱。

(2)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

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4、巴赫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他走过艰苦的岁月,联系全

文,谈谈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理解。

答案:

1、巴赫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不顾哥哥的劝说,忍受艰苦的条件,每天爬上屋顶借月光学习音乐,最终成功了。

2、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对音乐的渴望。

3、(1)爬到屋顶上借月光看乐谱说明学习条件艰苦,月朗星稀和明亮温柔的月光说明当时景色很美,可以看出巴赫在学习音乐时非常快乐,并且陶醉其中,表现出巴赫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对音乐痴狂。

(2)表明哥哥被巴赫刻苦学习的行为感动,从此对弟弟有了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这道题目考核学生是否理解人物形象,孩子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特点或心理变化。

4、我的理解是:“屋顶上的月光”表面指月亮照到屋顶上的月光,实际指他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他人生的支柱。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渴望,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这是一道考查是否真正读懂文章的题目,题眼叫“屋顶上的月光”,我们既要从文章内容说,先从字面理解,再联系文章内容来说,又要结合文章中心,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小升初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1、 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 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考法:

1、考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

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法: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

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

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见关键人物的评价)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

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

①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举例:分析《穷人》中“屋外狂风大作,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和《詹

天佑》中“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这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6、“为什么”的题型:为什么说„„

方法: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7、 “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方法: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讲)

(一)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

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法: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2、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3、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四、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考法: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3、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同上。启发: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4、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五、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考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3、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结合中心谈启发。

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分别对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结合文章中心

6、文中表达了某一种情感,你能写出关于这个方面的诗句吗? 方法:明确文章中心,写出与这种情感对应的诗句。

补充:(可简单列点列条提出)

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 方法的好处。这样的阅读题答案其实就那么几个,孩子掌握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细心就能很快又准确的完成阅读任务,就不一一赘述了。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审题,继而轻松的解题。

课后小测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

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要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的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有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也下。他继往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发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

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

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

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

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什么?

3、请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一个

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曲谱。

(2)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

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4、巴赫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他走过艰苦的岁月,联系全

文,谈谈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理解。

答案:

1、巴赫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不顾哥哥的劝说,忍受艰苦的条件,每天爬上屋顶借月光学习音乐,最终成功了。

2、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对音乐的渴望。

3、(1)爬到屋顶上借月光看乐谱说明学习条件艰苦,月朗星稀和明亮温柔的月光说明当时景色很美,可以看出巴赫在学习音乐时非常快乐,并且陶醉其中,表现出巴赫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对音乐痴狂。

(2)表明哥哥被巴赫刻苦学习的行为感动,从此对弟弟有了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这道题目考核学生是否理解人物形象,孩子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特点或心理变化。

4、我的理解是:“屋顶上的月光”表面指月亮照到屋顶上的月光,实际指他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他人生的支柱。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渴望,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这是一道考查是否真正读懂文章的题目,题眼叫“屋顶上的月光”,我们既要从文章内容说,先从字面理解,再联系文章内容来说,又要结合文章中心,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探究> 红旗镇小学 王凤霞 2015年11月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探究 词语是在我们进行国语交谈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单位.它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 遗产的历史使命,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丽.所以,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 位是很重要的,所起的作用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 ...

  •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将读写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读写结合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策略研究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 ...

  •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 小学语文教学程序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怎样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目标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这对即将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通过本章节的参与学习,你不但能了解在新课程视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 ...

  •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绝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兴趣讨厌写,缺乏材料没啥写,词汇贫乏不会写.老师也觉得作文教学是个难题.如何解决这双重问题呢?现代教育技术走入作文课堂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一.情景激趣 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 ...

  •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而群文阅读是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教学即将群文阅读用于日常课内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 ...

  •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下面我本着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的经验,归纳了探究法.抓住重点讲读法.直奔主题法.培养兴趣法.课题分析法等五种阅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关键词:语 ...

  • 三好网暑假免费公开课全程课程回放
  • 新高三: 高三数学复习课 课程简介: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选择题.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答题侧重于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本期高考数学满分导师系统介绍有关函数的三要素.函数奇偶性的技巧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导数的关联.让新高三一轮复习全面深 ...

  • 小学教育资源库(学生版)
  • 2014-10-22 08:49:48 书到用时方恨少   资源需要不好找!欢迎收藏,不断更新! 小学教育资源库(教师版)       联系QQ:978890980 专题系列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基础知识精讲(附讲义.高清视频) 小学数学小升初总复习 考点归纳与方法总结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方法.技巧 ...

  • 农村小学三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之我见B
  •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应以阅读教学指导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通过读段落.复核段落.用笔写段落三步走,学生学好课文应该不是件难事. 关键词:农村:小学:三年级:阅读:看法:做法 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重视课文讲解.分析和作文教学,但对于阅读教学却视而不见,其实阅读教学和教师的讲解.分析并不矛盾,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