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反思

哈五十四中学 付广军

工作已近10年了,省市大小公开课已有四、五节了。除了校领导以及教研员董老师指导外,同时,我越来越觉得教后反思对一个青年教师越发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得是问题中看出重要问题”,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两位都说出了学习贵在有“问题意识”。“问”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维空间的程度,问得越尖锐,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越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而“问题式教学法”是最善于形成学生之间对话的一种途径。

不过“问题式教学”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的去把握还真有不小的难度,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新老师而言,一不小心问题式教学法就会“扭曲”成为“枯燥式”教学法。所以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上我们有必要多加练习,并且将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下面,我就《维新变法运动》这节课进行反思。

一、适宜的广度

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问题范围太广,每一个知识点老师似乎都有提问,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所以在进行《维新变法运动》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我尽量避免“蜻蜓点水”的方式,重点抓住四个问题:一、什么是维新思想;二、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三、维新变法的内容和实质;四、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评价。

二、合理的深度

其实说实话,学生还是很害怕被提问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在以往提问时没有注意问题的深度,导致学生形成了这种恐惧心理。那么在问题式教学中,我们除了注意广度问题外,还要注意深度问题。提问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还有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设计问题。所以在《维新变法运动》这节课的设计上,围绕对变法维新的理解,我主要还是采取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或者称之为生活化、口语化的问题方式。比如在讲解维新变法内容的实质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穿越历史时空我们该采访那些人?光绪帝是如何知道康有为第五次上书的?分析上书失败的原因。”这个问题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和,同时问题深度也充分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难度较为合理。

三、适中的密度

我个人认为,问题式教学方法确实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但切忌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不然的话就会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最终耗尽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冲动。所以,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密度,也就是时间间隔,要给学生一定的缓冲时间。在进行《维新变法运动》这一课教学时,由于按要求必须整堂课都体现问题式教学方法,所以适中的密度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渐进的梯度(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提问一定要有梯度性,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否则学生思维难

以跟上,整堂课便会很沉闷,不是学生不愿意回答,而是老师抛出的问题实在难以“接招”。这一方面的意思,也就是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那么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上,我有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提问之前,我都会先给学生出示一些资料,然后在资料基础上,先提一个较为浅层、表象的问题,之后再逐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一步步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我每次反思都能进一步地激发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反思

哈五十四中学 付广军

工作已近10年了,省市大小公开课已有四、五节了。除了校领导以及教研员董老师指导外,同时,我越来越觉得教后反思对一个青年教师越发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得是问题中看出重要问题”,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两位都说出了学习贵在有“问题意识”。“问”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维空间的程度,问得越尖锐,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越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而“问题式教学法”是最善于形成学生之间对话的一种途径。

不过“问题式教学”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的去把握还真有不小的难度,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新老师而言,一不小心问题式教学法就会“扭曲”成为“枯燥式”教学法。所以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上我们有必要多加练习,并且将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下面,我就《维新变法运动》这节课进行反思。

一、适宜的广度

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问题范围太广,每一个知识点老师似乎都有提问,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所以在进行《维新变法运动》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我尽量避免“蜻蜓点水”的方式,重点抓住四个问题:一、什么是维新思想;二、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三、维新变法的内容和实质;四、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评价。

二、合理的深度

其实说实话,学生还是很害怕被提问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在以往提问时没有注意问题的深度,导致学生形成了这种恐惧心理。那么在问题式教学中,我们除了注意广度问题外,还要注意深度问题。提问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还有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设计问题。所以在《维新变法运动》这节课的设计上,围绕对变法维新的理解,我主要还是采取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或者称之为生活化、口语化的问题方式。比如在讲解维新变法内容的实质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穿越历史时空我们该采访那些人?光绪帝是如何知道康有为第五次上书的?分析上书失败的原因。”这个问题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和,同时问题深度也充分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难度较为合理。

三、适中的密度

我个人认为,问题式教学方法确实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但切忌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不然的话就会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最终耗尽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冲动。所以,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密度,也就是时间间隔,要给学生一定的缓冲时间。在进行《维新变法运动》这一课教学时,由于按要求必须整堂课都体现问题式教学方法,所以适中的密度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渐进的梯度(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提问一定要有梯度性,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否则学生思维难

以跟上,整堂课便会很沉闷,不是学生不愿意回答,而是老师抛出的问题实在难以“接招”。这一方面的意思,也就是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那么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上,我有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提问之前,我都会先给学生出示一些资料,然后在资料基础上,先提一个较为浅层、表象的问题,之后再逐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一步步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我每次反思都能进一步地激发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相关内容

  • 6.戊戌变法教案(岳麓版八年级上)
  •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和历史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 ...

  • (九月份)八年级历史上教学案
  • 第3课 收复新疆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quo ...

  •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所属学科或领域: 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 ...

  •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i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认识戊 ...

  •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郑少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b.通过讨论"维新变 ...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 ...

  • 八师一中历史小课题结题报告 (800字)
  •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石河子149团一中 教师:黄云 2001-11-30 目 录 1) 目录―――――――――――――――――――――――――――――2 2)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 2013年秋季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课
  •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 ...

  • 八7戊戌变法导学案
  •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上课时间: 备课人:刘惠霞 时间:9月5日 课型:新授 上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