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14 思想政治教育 14100027 孙艳)

【摘要】本文简单扼要的分别介绍了杜伟和赫尔巴特各自的教学思想,介绍了杜威的“教学五步法”和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训育教育”,对二者各自的特点也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杜威教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关键字】杜威赫尔巴特无目的教学教学五步法训育 一、 杜威与赫尔巴特生平介绍: 1、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在耶拿大学学习哲学,毕业后前往瑞士在当地一个贵族家当家庭教师,期间所获得的经验为之后的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802年在哥廷根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担当讲师并发表了被称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Pädagogik,1806),1809年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

和教育学教席,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赫尔巴特是

康德哲学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首次主张把心理学和哲学以及生理学分开,并提出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学和哲学,主张把教育心理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

杜威

杜威(J.Dewey ,1859—1952)出生于新英格兰殖民区伯林顿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1879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1930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期间杜威的教学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不仅在欧洲,在非洲亚洲北美都进行了思想上的演说和讲学,胡适民主与科学的先进思想就来源于杜威。胡适说道“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11952年因肺炎与世长辞。杜威提出

1

《杜威先生在中国》胡适,1921.7月,刊登于《民国日报觉悟》

的最著名理论是实用主义教育学,其基础就是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宣扬“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的众多著作都是由反驳哲学上的“经典传统”的文章构成的,如《哲学的重构》(1920)和《批判的理论学理论》,深刻批判旧教育时代形式主义,强调教育实用性,其思想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界有重大影响,但其严重忽视了教师与学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儿童中心论”。

二、 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

1、教学目的

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目的即未来目的,对于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面的有力影响,必要目的也就是每个人必须有道德,其首要教育任务是培养符合五种道德观念要求的人,他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地,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2

2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论》张焕庭主编,250页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认为赫尔巴特为首的旧教育桎梏了儿童的兴趣,妨碍了儿童生长,杜威明确提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他就是他自己的目的”3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虽然杜威充分发展了儿童的兴趣释放了天性,但否认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对儿童的正确引导,脱离了社会条件而空谈儿童的自主性,所以杜威的无目的教学本质上是错误的。 2、 教学方式,教师地位

正因教学目的不同所以教学的方式也不同,赫尔巴特坚持传统师传生听,认为一切教育的前提都是管理,为了保持学生守秩序的精神,支持管理方法严格化专横化,避免儿童“盲目冲动的种子”发芽影响正常教学发展,认为学生没有自主性必须要接受老师的引导,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与赫尔巴特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教学重点不同,杜威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专项技术的培养,杜威在早期思想中认为教育始于儿童终于儿童,反对传统课程和教材,认为当时学校所采用的教材不符合教育的目的,不能很好的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而学生知识的获得通常

3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

都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而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生活和生产的能力,这显然在书中不能体现,所以支持学校应以“活动作业”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兴趣发展中只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专门技术,杜威在后期随着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其教育思想也逐渐进步,认为更加系统的“分科教学”应该占主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也更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转变了对教材以及教师的看法,提出修改教材以适应各种学科教学,而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认为教师从事教授时应精通教材并运用自然,这显示出杜威晚期对学校和教师的作用有了显著提高。

3、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与杜威教学五步法之比较 (1) 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

赫尔巴特吸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洛克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将新表象像旧表象吸收的过程成为“统觉”,由此主张教育是教师按照心理学的统觉过程向学生进行传授,统绝过程分为感官刺激、新旧观念融合、形成统觉团三个环节,由此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四步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学生通过专心得到明了和联合,通过深思得到系统和方法,他的四步教学法就是凌驾于

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总结得出的,是根据人们的普遍思维规律得出的,首先明了指的是教师运用所知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达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所讲内容有了一定的印象,在这一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处于静止的注意活动,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概念。联合是指老师运用分析教学法和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知的概念联系起来,由于处于获取新知识初期,所以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期待,但这时新旧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就有了第三阶段系统,这段时期心理学上表现为探究审思状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不断对比得出了结论,最后进入最后一阶段方法,是系统的进一步延伸,这段时期是不断验证结论,在实践上表现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复习新获取的知识概念。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就是这样不断延续,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使知识不断的系统化。他的四步法教学直至21世纪仍能看到其影子。 (2) 杜威“教学五步法”具体内容

杜威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理性主义,坚信永恒的真理,认为智能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由此杜威更加专注研究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赫尔巴特一样从心理学和哲学

出发来研究教育学,从儿童的思维过程规律组织教学,根据思维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确定假设”“验证假设”提出教学五步法,即“情景”“问题”“观察”“解决”“验证”。首先教师要提供一个情景给学生来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该情景提出疑问,这期间老师起着很大的责任,可见杜威后期思想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紧接着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大量资料作为参考,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选取,并结合以往经验和知识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若干假设结论,这个阶段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力了,在提出假设后就进入第四步解决问题也就是确定一个假设,最后对该假设进行反复验证。“五步法”对于知识的获得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难逃唯心主义的诟病,它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客观世界,因而从总体上并不是科学的方法论。 (3)杜威“五步法”与赫尔巴特“四步法”比较

二者理论基础不一样,对学生获得知识的关注点也不一样,赫尔巴特注重从已获得的知识基础来联系新知识的获得关注的是学生的“统觉团”,而杜威则注重经验的积累,认为知识是通过学生不断地实践获得的,通过分科教学,对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进行

专项发展,在杜威看来学生有能力从教师提供的情境中提出疑问,赫尔巴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将“四步法”的重点放在了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不能选择知识的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自主性灵活性。

三、 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

1、 都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是杜威还是赫尔巴特都一致认为要想教育好学生,对其的道德教育必不可少,赫尔巴特将性格寓于意志之中,为了限制学生天生的叛逆就要强化他们的意志,而道德教育就是通往强大意志的桥梁,赫尔巴特将训育定义为“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的进行的培养,就是训育”4它一方面帮助教学,使学生在未来形成良好的性格,另一方面是防止儿童时期表现出的不可驾驭的性格在未来不显著出来,二者同等重要。杜威认为“道德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由好变坏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即道德的过程和教育的过程完全一致”5他更加有机的把知

4《赫尔巴特文集3——教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46

5

J. 杜威《哲学的改造》,波士顿,1948年,第183、177页

识与道德结合起来,比赫尔巴特进步的是德育不在于训化而是使儿童在道德教育中有一定地位,使儿童自身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去从经验中学习,从自主解决问题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专项学习中获取道德。赫尔巴特和杜威重新估价了道德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都十分强调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上文提到的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杜威“五步教学发”并不是截然对立,二者都是在探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如何组织教学,但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的,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主体,杜威把学生作为主体。二者都是从学生思维的过程来组织教学。

四、赫尔巴特教学论和杜威教学论对后世的影响(结论)

一味吸取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不足以发展新时期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味吸取杜威的实用主义也不能合理发展学生的能力,杜威忽视儿童天生的盲目性和对兴趣的多变性,过分依赖学生能自我教育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教学思想都是为了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而提出的,所以在当今世界单纯支持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一边倒于赫尔巴特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兴

趣应该有一定培养,结合杜威“从做中学”的原则从实践中发展兴趣获得经验,但又不能过分依赖学生主动性,要强调教师的必要性;对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应二者融合,不能完全是主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使学生和老师都作为教育主体,在此杜威后期思想对于教师的地位有了正确认识;两个人值得肯定的是对于德育的强调。综上所述我国教育要想持续不断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将二者的精髓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社会需求探讨新的教学法理论。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赫尔巴特文集3——教育学卷》,浙江教

育出版社 2、(美)杜威著,冯克诚总主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人民武警出版社 3、(美)杜威著,《明日之学校》,1915年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3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5、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6、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1806年 7、杜威著,李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14 思想政治教育 14100027 孙艳)

【摘要】本文简单扼要的分别介绍了杜伟和赫尔巴特各自的教学思想,介绍了杜威的“教学五步法”和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训育教育”,对二者各自的特点也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杜威教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关键字】杜威赫尔巴特无目的教学教学五步法训育 一、 杜威与赫尔巴特生平介绍: 1、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在耶拿大学学习哲学,毕业后前往瑞士在当地一个贵族家当家庭教师,期间所获得的经验为之后的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802年在哥廷根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担当讲师并发表了被称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Pädagogik,1806),1809年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

和教育学教席,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赫尔巴特是

康德哲学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首次主张把心理学和哲学以及生理学分开,并提出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学和哲学,主张把教育心理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

杜威

杜威(J.Dewey ,1859—1952)出生于新英格兰殖民区伯林顿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1879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1930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期间杜威的教学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不仅在欧洲,在非洲亚洲北美都进行了思想上的演说和讲学,胡适民主与科学的先进思想就来源于杜威。胡适说道“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11952年因肺炎与世长辞。杜威提出

1

《杜威先生在中国》胡适,1921.7月,刊登于《民国日报觉悟》

的最著名理论是实用主义教育学,其基础就是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宣扬“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的众多著作都是由反驳哲学上的“经典传统”的文章构成的,如《哲学的重构》(1920)和《批判的理论学理论》,深刻批判旧教育时代形式主义,强调教育实用性,其思想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界有重大影响,但其严重忽视了教师与学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儿童中心论”。

二、 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

1、教学目的

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目的即未来目的,对于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面的有力影响,必要目的也就是每个人必须有道德,其首要教育任务是培养符合五种道德观念要求的人,他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地,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2

2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论》张焕庭主编,250页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认为赫尔巴特为首的旧教育桎梏了儿童的兴趣,妨碍了儿童生长,杜威明确提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他就是他自己的目的”3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虽然杜威充分发展了儿童的兴趣释放了天性,但否认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对儿童的正确引导,脱离了社会条件而空谈儿童的自主性,所以杜威的无目的教学本质上是错误的。 2、 教学方式,教师地位

正因教学目的不同所以教学的方式也不同,赫尔巴特坚持传统师传生听,认为一切教育的前提都是管理,为了保持学生守秩序的精神,支持管理方法严格化专横化,避免儿童“盲目冲动的种子”发芽影响正常教学发展,认为学生没有自主性必须要接受老师的引导,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与赫尔巴特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教学重点不同,杜威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专项技术的培养,杜威在早期思想中认为教育始于儿童终于儿童,反对传统课程和教材,认为当时学校所采用的教材不符合教育的目的,不能很好的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而学生知识的获得通常

3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

都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而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生活和生产的能力,这显然在书中不能体现,所以支持学校应以“活动作业”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兴趣发展中只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专门技术,杜威在后期随着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其教育思想也逐渐进步,认为更加系统的“分科教学”应该占主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也更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转变了对教材以及教师的看法,提出修改教材以适应各种学科教学,而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认为教师从事教授时应精通教材并运用自然,这显示出杜威晚期对学校和教师的作用有了显著提高。

3、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与杜威教学五步法之比较 (1) 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

赫尔巴特吸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洛克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将新表象像旧表象吸收的过程成为“统觉”,由此主张教育是教师按照心理学的统觉过程向学生进行传授,统绝过程分为感官刺激、新旧观念融合、形成统觉团三个环节,由此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四步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学生通过专心得到明了和联合,通过深思得到系统和方法,他的四步教学法就是凌驾于

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总结得出的,是根据人们的普遍思维规律得出的,首先明了指的是教师运用所知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达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所讲内容有了一定的印象,在这一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处于静止的注意活动,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概念。联合是指老师运用分析教学法和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知的概念联系起来,由于处于获取新知识初期,所以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期待,但这时新旧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就有了第三阶段系统,这段时期心理学上表现为探究审思状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不断对比得出了结论,最后进入最后一阶段方法,是系统的进一步延伸,这段时期是不断验证结论,在实践上表现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复习新获取的知识概念。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就是这样不断延续,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使知识不断的系统化。他的四步法教学直至21世纪仍能看到其影子。 (2) 杜威“教学五步法”具体内容

杜威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理性主义,坚信永恒的真理,认为智能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由此杜威更加专注研究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赫尔巴特一样从心理学和哲学

出发来研究教育学,从儿童的思维过程规律组织教学,根据思维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确定假设”“验证假设”提出教学五步法,即“情景”“问题”“观察”“解决”“验证”。首先教师要提供一个情景给学生来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该情景提出疑问,这期间老师起着很大的责任,可见杜威后期思想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紧接着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大量资料作为参考,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选取,并结合以往经验和知识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若干假设结论,这个阶段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力了,在提出假设后就进入第四步解决问题也就是确定一个假设,最后对该假设进行反复验证。“五步法”对于知识的获得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难逃唯心主义的诟病,它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客观世界,因而从总体上并不是科学的方法论。 (3)杜威“五步法”与赫尔巴特“四步法”比较

二者理论基础不一样,对学生获得知识的关注点也不一样,赫尔巴特注重从已获得的知识基础来联系新知识的获得关注的是学生的“统觉团”,而杜威则注重经验的积累,认为知识是通过学生不断地实践获得的,通过分科教学,对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进行

专项发展,在杜威看来学生有能力从教师提供的情境中提出疑问,赫尔巴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将“四步法”的重点放在了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不能选择知识的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自主性灵活性。

三、 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

1、 都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是杜威还是赫尔巴特都一致认为要想教育好学生,对其的道德教育必不可少,赫尔巴特将性格寓于意志之中,为了限制学生天生的叛逆就要强化他们的意志,而道德教育就是通往强大意志的桥梁,赫尔巴特将训育定义为“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的进行的培养,就是训育”4它一方面帮助教学,使学生在未来形成良好的性格,另一方面是防止儿童时期表现出的不可驾驭的性格在未来不显著出来,二者同等重要。杜威认为“道德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由好变坏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即道德的过程和教育的过程完全一致”5他更加有机的把知

4《赫尔巴特文集3——教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46

5

J. 杜威《哲学的改造》,波士顿,1948年,第183、177页

识与道德结合起来,比赫尔巴特进步的是德育不在于训化而是使儿童在道德教育中有一定地位,使儿童自身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去从经验中学习,从自主解决问题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专项学习中获取道德。赫尔巴特和杜威重新估价了道德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都十分强调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上文提到的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杜威“五步教学发”并不是截然对立,二者都是在探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如何组织教学,但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的,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主体,杜威把学生作为主体。二者都是从学生思维的过程来组织教学。

四、赫尔巴特教学论和杜威教学论对后世的影响(结论)

一味吸取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不足以发展新时期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味吸取杜威的实用主义也不能合理发展学生的能力,杜威忽视儿童天生的盲目性和对兴趣的多变性,过分依赖学生能自我教育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教学思想都是为了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而提出的,所以在当今世界单纯支持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一边倒于赫尔巴特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兴

趣应该有一定培养,结合杜威“从做中学”的原则从实践中发展兴趣获得经验,但又不能过分依赖学生主动性,要强调教师的必要性;对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应二者融合,不能完全是主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使学生和老师都作为教育主体,在此杜威后期思想对于教师的地位有了正确认识;两个人值得肯定的是对于德育的强调。综上所述我国教育要想持续不断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将二者的精髓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社会需求探讨新的教学法理论。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赫尔巴特文集3——教育学卷》,浙江教

育出版社 2、(美)杜威著,冯克诚总主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人民武警出版社 3、(美)杜威著,《明日之学校》,1915年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3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5、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6、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1806年 7、杜威著,李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相关内容

  • 简述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理论的异同
  • 摘要:作为教育学界的两座丰碑――杜威和赫尔巴特称得上是继往开来的人物,前者代表了传统教育理论学派,而后者开创了现代教育理论学派.要深入了解并研究教育学理论,就必须对两位教育学家进行学习讨论.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教育学家理论中的异同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教 ...

  •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法" 也称"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对话教学方法.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即连续的诘 ...

  • 简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摘 要: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使多数教育者对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顾.究其原因,是受到了时代背景.传播途径和传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的影响,阻碍了对赫尔巴特思想更有效的利用.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赫尔巴特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以期能够对其思想 ...

  •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在17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B.17 ...

  • 教师资格证习题集
  • 第一章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 A. 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 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 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 B. 科技进步 C. ...

  • 2015年小学教师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 A .自然形态的教育 B .自我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 .初等教育 B .普通中小学教育 C ...

  •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 ...

  • 教师招聘考编试题集(一)
  • 2013年教师招聘考编试题集(一) 芜湖家教网之前已公布2012年芜湖教师考编报名时间及考试流程,2013年来临,教师考编及教师招聘又出现新的动态,芜湖五一家教特搜集2013年教师招聘考编试题集(一),希望对广大考编的教师及参加招聘的教师有所帮助: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 ...

  •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选择题汇总
  •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