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0日
为确保公文写作大练兵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关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施意见》(鲁工商政字[2006]65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练兵人员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
二、练兵活动内容
1.练兵活动目标:熟练掌握通知、请示、决定、公告、通报、报告、批复、函等各种规范性公文,会议纪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等非规范公文,新闻稿件以及政务信息等的起草,并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做到行文规范、条理清晰、文字流畅、格式正确。
2.练兵学习教材:《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山东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山东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公文处理办法》以及新闻写作准则、新闻语言与新闻写作手法等。
3.练兵方法:通知、决定、请示等规范性公文练兵活动主要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并通过省、市、县级局组织的比赛来检验评估练兵成效,选出各级公文写作能手。练兵和比赛主要是考察公文写作人员以纸质或微机对各类公文处理有关规定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文字写作水平。调研报告、论文等比赛,由省局成立专门的评委组,对各市局推荐的文章进行综合打分,每市局至少报1篇,10个县级局以上的市局报2篇。
三、步骤安排
练兵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6月1日前)。市、县级局制定公文写作练兵实施方案,市局练兵实施方案报省局办公室备案。6月1日至9月30日,各单位组织练兵人员针对练兵内容进行学习、培训。
第二阶段:(10月8日至10月31日)。各县级局在开展大练兵的基础上,组织全员举行公文写作比赛,选出县级公文写作能手,组队代表本局参加市局组织的公文写作比赛。
第三阶段:(11月1日至11月20日)。各市局在县级局比赛的基础上,组织各县级局的比赛,选出市级公文写作能手,组队代表本市系统参加全省系统公文写作的比赛。省局将组织人员对各市局、县级局公文写作人员学习、培训和练兵活动的成效进行抽查考试。
第四阶段:(11月21日至12月10日)。省局在各市局组织的公文写作比赛的基础上,组织各市的公文写作比赛,产生省级公文写作能手。
第五阶段:省局将对获得省级公文写作能手的个人和获得省级公文写作先进单位的市级局进行表彰。
四、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公文写作大练兵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吴仪副总理关于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六个方面能力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是省局关于开展“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兼顾,狠抓落实,确保公文写作大练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培训考试档案制度,将参加培训的情况和大练兵的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干部自觉学习的激励机制。 2.全员参与,重在基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组织开展公文写作练兵活动中,要把全员参与与业务尖子比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普遍练兵中选拔业务尖子,以业务尖子比武带动全员练兵。既要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更要注重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把练兵的重点放在县级局的公文写作人员,注重提高县级局的公文写作水平。
3.强化培训,重在练兵。各单位要根据练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组织全员开展公文写作练兵活动。要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搭建练兵舞台,在培训上下功夫,在练兵上做文章,通过宣讲辅导、网络教学、以会代训、专题研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全系统的公文写作水平。要明确练兵的指导思想,把练兵的重点放在培训上,比赛只是检验评估练兵成效和促进练兵活动的手段。同时,要把岗位大练兵活动与正常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练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及时地应用于工作中,以练兵活动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4.表彰先进,示范带动。各单位要按照练兵活动的实际情况,分别评选“公文写作练兵先进单位”、“公文写作标兵”。对获得先进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比武竞赛,发现和选拔各个岗位上的业务尖子,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利用好业务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带后进,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促进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5.加强交流,扩大宣传。各地要及时总结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经验做法,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以扩大社会影响。省局将充分发挥《每周快讯》、《山东工商》、《山东工商教育报》和“山东红盾信息网”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交流和推广全省工商系统公文写作大练兵活动的经验做法。同时,面向社会,在经济导报《齐鲁工商》专栏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006年6月20日
为确保公文写作大练兵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关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施意见》(鲁工商政字[2006]65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练兵人员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
二、练兵活动内容
1.练兵活动目标:熟练掌握通知、请示、决定、公告、通报、报告、批复、函等各种规范性公文,会议纪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等非规范公文,新闻稿件以及政务信息等的起草,并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做到行文规范、条理清晰、文字流畅、格式正确。
2.练兵学习教材:《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山东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山东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公文处理办法》以及新闻写作准则、新闻语言与新闻写作手法等。
3.练兵方法:通知、决定、请示等规范性公文练兵活动主要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并通过省、市、县级局组织的比赛来检验评估练兵成效,选出各级公文写作能手。练兵和比赛主要是考察公文写作人员以纸质或微机对各类公文处理有关规定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文字写作水平。调研报告、论文等比赛,由省局成立专门的评委组,对各市局推荐的文章进行综合打分,每市局至少报1篇,10个县级局以上的市局报2篇。
三、步骤安排
练兵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6月1日前)。市、县级局制定公文写作练兵实施方案,市局练兵实施方案报省局办公室备案。6月1日至9月30日,各单位组织练兵人员针对练兵内容进行学习、培训。
第二阶段:(10月8日至10月31日)。各县级局在开展大练兵的基础上,组织全员举行公文写作比赛,选出县级公文写作能手,组队代表本局参加市局组织的公文写作比赛。
第三阶段:(11月1日至11月20日)。各市局在县级局比赛的基础上,组织各县级局的比赛,选出市级公文写作能手,组队代表本市系统参加全省系统公文写作的比赛。省局将组织人员对各市局、县级局公文写作人员学习、培训和练兵活动的成效进行抽查考试。
第四阶段:(11月21日至12月10日)。省局在各市局组织的公文写作比赛的基础上,组织各市的公文写作比赛,产生省级公文写作能手。
第五阶段:省局将对获得省级公文写作能手的个人和获得省级公文写作先进单位的市级局进行表彰。
四、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公文写作大练兵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吴仪副总理关于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六个方面能力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是省局关于开展“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兼顾,狠抓落实,确保公文写作大练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培训考试档案制度,将参加培训的情况和大练兵的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干部自觉学习的激励机制。 2.全员参与,重在基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组织开展公文写作练兵活动中,要把全员参与与业务尖子比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普遍练兵中选拔业务尖子,以业务尖子比武带动全员练兵。既要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更要注重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把练兵的重点放在县级局的公文写作人员,注重提高县级局的公文写作水平。
3.强化培训,重在练兵。各单位要根据练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组织全员开展公文写作练兵活动。要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搭建练兵舞台,在培训上下功夫,在练兵上做文章,通过宣讲辅导、网络教学、以会代训、专题研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全系统的公文写作水平。要明确练兵的指导思想,把练兵的重点放在培训上,比赛只是检验评估练兵成效和促进练兵活动的手段。同时,要把岗位大练兵活动与正常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练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及时地应用于工作中,以练兵活动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4.表彰先进,示范带动。各单位要按照练兵活动的实际情况,分别评选“公文写作练兵先进单位”、“公文写作标兵”。对获得先进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比武竞赛,发现和选拔各个岗位上的业务尖子,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利用好业务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带后进,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促进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5.加强交流,扩大宣传。各地要及时总结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经验做法,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以扩大社会影响。省局将充分发挥《每周快讯》、《山东工商》、《山东工商教育报》和“山东红盾信息网”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交流和推广全省工商系统公文写作大练兵活动的经验做法。同时,面向社会,在经济导报《齐鲁工商》专栏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