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终版)

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

第六标段民和段

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定人:

编制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

涩宁兰复线项目部

编制日期:2009年5月5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 3 四、施工准备 ................................................ 6 五、施工方法 ................................................ 6 六、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 9 七、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 10

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2006) 1.2《油气管道管理与维护规程》(Q/SY GD 0008-2008) 1.3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线路施工技术要求(线-L893/H) 1.4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穿越地下管道通用图(线-L973/H) 1.5《穿越地下电(光)缆通用图》(线-L974) 1.6《管沟断面通用图》(线-L975)

二、工程概况

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第六标段民和段起始于老鸦峡坟滩弯处,终点是红古城,在该处穿越新庄湟水河到达甘肃段,线路水平长度约为42.5km。管道所用钢管规格为Φ660,设计压力位6.3MPa,输送介质为天然气,全线管材采用三层PE高温型加强级防腐,热煨弯管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本段管线主要依托G109国道和涩宁兰一线进行敷设,本标段共交叉穿越一线管道16次,且大部分位于湿陷性黄土地段,为切实保证在役道及伴行光缆运行的安全,特制订交叉穿越施工方案。

我单位根据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第六标段民和段设计图纸和用雷迪探测仪进行的实际探测确认该标段新建管道穿越地下管道的具体位置,详细可参见《在役管道交叉穿越定位成果表》

在役管道交叉穿越定位成果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组织机构

现场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保证穿越在役管道的安全。 组 长:陈贺增 现场应急指挥:甄文选

工程施工组: 曹树文、吴兵、李鹏

抢 救 组: 杨震、王宁、刘东、李连成、刘相如 通信联络组: 宗晓雷、张伟

交通运输组: 赵亮、李克伟、王玉柱 警 卫 组: 周继兵 医 务 组: 王瑞、蒋威 后 勤 组: 岳鹏程、贾梦林 善后处理组: 蒋学程、周杨、郭志英 3.2 人员职责

1) 组长:

a. 负责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突发灾害或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员工生活,尽快恢复施工,保持稳定。

b. 为应急计划配备足够的人、财、物等资源。 c. 召集、指挥应急小组成员开展应急工作。 2) 现场应急指挥

a.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保证应急计划的实施;

b. 负责现场的人员、物资的组织、调配,控制险情的发展;

c. 负责时刻向应急中心指挥汇报现场情况,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按照应急中心指挥的指令组织现场应急工作。

d. 第一时间通知在役管道运营方采取必要措施。 e. 处理紧急事宜和临时任务。 f. 参与善后工作和事故调查。 3) 工程施工组

a. 对工程施工的全程进行监控,落实方案执行情况。

b. 处理现场施工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方案的调整,并保证其可行性。 c. 对工程施工中的人员、设备进行配置,保证穿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 抢救组:

a. 紧急赶到事故现场,协助指挥组处理处理事故,组织进行人员、设备、物资的抢救工作。

b. 接受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如实把调查结果上报主管领导。 5) 通信联络组:

a. 负责应急中心和现场、医院、公安消防部门等外部救援部门的通信,保证联络畅通。

b. 负责事故现场各组与现场指挥的通讯联络;

c. 保证指挥组与相关方(运行方、业主、监理、EPC等)的联系; 6) 交通运输组:负责保证各类应急物资、人员的运送工作。 7) 警卫组:负责现场周边的警戒保卫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8) 医务组:

a. 负责应急过程中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治和处理,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并及时拨打救护电话,对重伤员送医院抢救。

b. 对现场救援人员进行医院监护,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

9) 后勤组:负责现场的后勤服务,如救援物资、设施等,保证现场应急人员的后勤供应。

10)善后处理组:

a. 负责对死难、受伤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 b. 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 c. 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若应急组长不在事故现场,有HSE负责人或在现场的行政职务最高的管理人员,暂时担任现场指挥,或项目经理授权人员担任指挥。 3.3 人员电话号码表

四、施工准备

4.1工程开工前,对参建员工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原有在役管线运行及伴行光缆的重要性。开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HSE培训。

4.2认真审查施工设计图、阅读相关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了解在役管道和地下光缆的交叉点情况,熟悉穿越地下管道和光缆的施工要求。

4.3在施工前对设计确定的地下障碍物派专人复核,采取调研、走访、调查、探测等手段确认无误后,对实际位置做好标记,将障碍物的类型、深度、走向详细记录。

4.4施工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将地下障碍物暴露出来,专人看护,特殊情况如地下管道、光缆等重要设施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现场监护。暴露出来的障碍物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5穿越段的预制,在主体管道组装焊接的同时将穿地下管道、光缆等设施的管段预制出来,一般情况下预制管段长度比电缆与新建管道走向交叉段长20m。其施工方法与检验标准均与主体管道相同。

五、施工方法

5.1 一般技术要求

5.1.1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在新管道交叉点上下游各10~15m处做出标记。并标记清楚已建管道在作业带内的具体位置。

5.1.2准备好交叉段对已建管道保护需要的施工临时设施,如钢制过桥等。

4.1.3在交叉穿越点施工前,在穿越点设置警戒区及警戒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 5.1.4交叉穿越时距离在役管道净间距5m 内必须人工开挖管沟,新建管道须从一线管道下方通过,穿越时保证新建管道与一线管道交叉处垂直距离不小于0.6m,并保证两条管道的交角不小于60°。

5.1.5 在两条管道的交叉点处放置一个长2m、宽2m的绝缘板,以加强两条管道间的绝缘。在交叉点处不允许有焊口,新建管道的焊口距在役管道边缘的最小距离应大于2m。 5.1.6交叉段施工作业时,应采用连续施工的作业方式,同时应及时回填,减小对已建管线的影响。

5.1.7交叉段新建管道焊接前,必须先对作业场地进行可燃气体检测,且焊接点与原管道中心距离不得小于3米。 5.2 施工工艺流程

5.3 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5.3.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用全站仪放出穿越中心轴线,并定穿越中心桩,施工带边线桩,撒上白灰线。放出管沟开挖的边线。 5.3.2穿越管段的预制

穿越管段在沟上组装焊接,焊接方法同主管线焊接方法相同。 管道补口、补伤等工序的施工和线路施工要求相同。 穿越管段的清管、试压等各工序的施工和主线路一并进行。 5.3.3管沟开挖

首先根据管道探测仪测出在役管道和光缆的大致位置,由人工沿垂直于在役管道走向挖条形探坑,找到管道和光缆的准确位置。条形探坑宽约1m,长度及深度直至挖到管线和光缆为止。操作时用铁锨采取平铲法挖土,边挖边清理散土,挖沟人员要时刻注意土层的变化,如果在坚硬的土层中出现软土或沙土层,很可能就是管道及光缆周围的软土层,挖土时就要格外的小心,将管道及光缆周围5m之内的管沟全部挖出。

5.3.4在役管道的保护

在役管道被挖出后,如果露空段长度大于3m时,需要对露空管道采取临时支撑保护。如有管道伴行光缆可临时将光缆与在役管道绑在一起,回填时再将其恢复原位。穿越管道伴行光缆按《穿越地下电(光)缆通用图》。见示意图。

5.3.5管道穿越

用2台设备将预制管段放入在役管道一侧的管沟内,向前移动,让管段首端从在役管道下方通过;穿越一段距离后,因吊点的影响,会使钢管与电缆或管道的距离较近,需要移动吊点位置,最后将穿越管段按要求吊装到位。新建管道距原有管道间距不小于0.6m。

按要求吊装到位后立即进行管线连头。

在穿越过程中施工设备在在役管道上通过时,为保护在役管道的安全,在其管道上方修建临时通道(宽5m,长12m,高0.5m,见临时通道示意图),确保施工设备通过时地下管道不受伤害。

5.3.6管道交叉桩的埋设

10mm厚钢板

在役管道、光缆防护示意图

临时通道示意图

测试桩位于管道的正上方,基础距地面0.7m,电缆与新建管道连接采用铜焊,焊接前应将管子绝缘层除去,用刮刀或锉使预焊处有足够大小的金属光亮表面,电缆应除去绝缘层,芯线应伸出50mm,电缆必须清洁,干燥,无由和无油脂,焊点至少离管道焊缝大于100mm。

电缆与电缆的连接采用铜管钳接,电缆端应除去绝缘层,芯线应伸出50mm,两端电缆各深入铜管25mm进行压接,绕后涂上热熔胶,再用电缆专用热收缩套进行加热、收缩密封防腐。 5.3.6补口补伤

对于在役管道开挖裸露段在回填前,用电火花检漏仪(15kv)进行检漏,发现漏点,按照管道补口补伤技术要求进行修补,确认无漏点后,即可进行回填。 5.3.7竣工测量

测量穿越段管线及在役管道交叉点处的管顶标高、坐标以及数字化管道要求需要采集的数据。 5.3.8管沟回填

首先回填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交叉段的管沟。用人工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交叉周围2m范围内用2:8水泥土进行回填,并进行人工夯实。回填土不得正对管道砸击,要从侧面用人工推入,并且夯实,等管道下方回填并夯实后,再回填管道两侧的管沟。恢复地貌,在交叉点处安装标志桩或警示牌。

六、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6.1 施工人员配备

6.2

七、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7.1 质量保证措施

7.1.1主管焊接要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 7.1.2接受现场监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1.3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7.1.4防腐补口每一道口,每一道工序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详细的施工数据,施工记录,并搞好防腐检漏工作,把缺陷全部消除。

7.1.5严格按照EPC、监理及输气公司的要求进行交叉穿越施工。

7.1. 6认真贯彻三检制度,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并做好各项检查记录。 7.2 安全保证措施

7.2.1对于与在役管道交叉段开挖作业,按照《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动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在进行动土作业5天之前,向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申请动土作业许可证(动土作业许可证见附表一),由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对安全作业条件进行审查,在动土作业许可证

得到审批,各项要求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进行动土作业,作业许可证张贴在作业现场或由现场监护人随身携带。

7.2.2在申请作业许可证前施工单位许可证申请人以及现场监护人,就许可证中的内容以及《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动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和本方案规定中的要求与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进行充分的沟通。

7.2.3在作业开始之前,现场监护人组织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召开班前会,以确保其了解作业许可证中的内容以及本方案规定中的要求。

7.2.4现场监护人应当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符合作业许可证以及本安全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7.2.5穿越施工前应组织参建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将急救电话等标示设置于明处。

7.2.6宣传贯彻HSE管理体系,要求做到“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防止沟下施工意外情况的发生。

7.2.7强调被穿越或一线管道和光(电)缆正常运行的重要性,施工中应指派HSE监督员全程对被穿越物体的监察巡视工作。

7.2.8沟下作业时先对管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有塌方隐患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打桩、砌筑、垒土袋子或其它方式,施工时非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在沟内滞留。

7.2.9沟下焊接作业时必须放置逃生梯(30米内不少于2个梯子)或设置安全通道(间隔不大于8米一处),对焊接的管道进行固定,防止管道滚动挤压员工,可采取50米打一道土墙或土袋子掩护等。

7.2.10交叉段焊接前,先对作业场地进行可燃气体检测,保证焊接点与原管道中心距离不小于3米,并采用连续作业方式,减少对已建管线的影响。 7.2.11如非工作需要,任何人都不得在沟槽内滞留。

7.2.12防腐作业前先对管沟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塌方隐患时下沟。

7.2.13穿越场地周围用警戒带及警示标示围护,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7.2.14管道下沟应由起重工、机械手、测量工、质量员、HSE监督员、警戒人员、清理人员、防腐工共同配合完成,且应由专人统一指挥。严禁单机作业。下沟前应对吊管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7.2.15吊具宜使用尼龙吊管带,严禁直接使用钢丝绳。使用前,应对吊具进行吊装安全测试。管道下沟时,应注意避免与沟壁刮碰,必要时应在沟壁垫上木板或草袋,以防擦伤防

腐层。起吊点距管道环焊缝距离不应小于2m,起吊高度以1m为宜。 7.2.16起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特殊工种培训,并取得岗位资质方可上岗。

7.2.17工作前要认真检查,并维护好工具设备,不合格的起重工具设备,严禁使用。 7.2.18各种设备在工作中必须有专人指挥,明确规定,并熟悉指挥信号,严禁多人指挥和无人指挥。

7.2.19起吊前,必须检查周围环境,如有障碍物要及时清除。起吊中,工作物上、吊臂下,不许站人,也不许有人通过或停留。

7.2.20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实行定机定人,不准擅自换岗。 7.2.21酒后不准驾驶和操作机械设备。 7.2.22应急物资清单及HSE保障设施

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

第六标段民和段

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定人:

编制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

涩宁兰复线项目部

编制日期:2009年5月5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 3 四、施工准备 ................................................ 6 五、施工方法 ................................................ 6 六、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 9 七、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 10

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2006) 1.2《油气管道管理与维护规程》(Q/SY GD 0008-2008) 1.3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线路施工技术要求(线-L893/H) 1.4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穿越地下管道通用图(线-L973/H) 1.5《穿越地下电(光)缆通用图》(线-L974) 1.6《管沟断面通用图》(线-L975)

二、工程概况

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第六标段民和段起始于老鸦峡坟滩弯处,终点是红古城,在该处穿越新庄湟水河到达甘肃段,线路水平长度约为42.5km。管道所用钢管规格为Φ660,设计压力位6.3MPa,输送介质为天然气,全线管材采用三层PE高温型加强级防腐,热煨弯管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本段管线主要依托G109国道和涩宁兰一线进行敷设,本标段共交叉穿越一线管道16次,且大部分位于湿陷性黄土地段,为切实保证在役道及伴行光缆运行的安全,特制订交叉穿越施工方案。

我单位根据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第六标段民和段设计图纸和用雷迪探测仪进行的实际探测确认该标段新建管道穿越地下管道的具体位置,详细可参见《在役管道交叉穿越定位成果表》

在役管道交叉穿越定位成果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组织机构

现场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保证穿越在役管道的安全。 组 长:陈贺增 现场应急指挥:甄文选

工程施工组: 曹树文、吴兵、李鹏

抢 救 组: 杨震、王宁、刘东、李连成、刘相如 通信联络组: 宗晓雷、张伟

交通运输组: 赵亮、李克伟、王玉柱 警 卫 组: 周继兵 医 务 组: 王瑞、蒋威 后 勤 组: 岳鹏程、贾梦林 善后处理组: 蒋学程、周杨、郭志英 3.2 人员职责

1) 组长:

a. 负责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突发灾害或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员工生活,尽快恢复施工,保持稳定。

b. 为应急计划配备足够的人、财、物等资源。 c. 召集、指挥应急小组成员开展应急工作。 2) 现场应急指挥

a.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保证应急计划的实施;

b. 负责现场的人员、物资的组织、调配,控制险情的发展;

c. 负责时刻向应急中心指挥汇报现场情况,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按照应急中心指挥的指令组织现场应急工作。

d. 第一时间通知在役管道运营方采取必要措施。 e. 处理紧急事宜和临时任务。 f. 参与善后工作和事故调查。 3) 工程施工组

a. 对工程施工的全程进行监控,落实方案执行情况。

b. 处理现场施工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方案的调整,并保证其可行性。 c. 对工程施工中的人员、设备进行配置,保证穿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 抢救组:

a. 紧急赶到事故现场,协助指挥组处理处理事故,组织进行人员、设备、物资的抢救工作。

b. 接受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如实把调查结果上报主管领导。 5) 通信联络组:

a. 负责应急中心和现场、医院、公安消防部门等外部救援部门的通信,保证联络畅通。

b. 负责事故现场各组与现场指挥的通讯联络;

c. 保证指挥组与相关方(运行方、业主、监理、EPC等)的联系; 6) 交通运输组:负责保证各类应急物资、人员的运送工作。 7) 警卫组:负责现场周边的警戒保卫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8) 医务组:

a. 负责应急过程中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治和处理,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并及时拨打救护电话,对重伤员送医院抢救。

b. 对现场救援人员进行医院监护,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

9) 后勤组:负责现场的后勤服务,如救援物资、设施等,保证现场应急人员的后勤供应。

10)善后处理组:

a. 负责对死难、受伤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 b. 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 c. 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若应急组长不在事故现场,有HSE负责人或在现场的行政职务最高的管理人员,暂时担任现场指挥,或项目经理授权人员担任指挥。 3.3 人员电话号码表

四、施工准备

4.1工程开工前,对参建员工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原有在役管线运行及伴行光缆的重要性。开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HSE培训。

4.2认真审查施工设计图、阅读相关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了解在役管道和地下光缆的交叉点情况,熟悉穿越地下管道和光缆的施工要求。

4.3在施工前对设计确定的地下障碍物派专人复核,采取调研、走访、调查、探测等手段确认无误后,对实际位置做好标记,将障碍物的类型、深度、走向详细记录。

4.4施工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将地下障碍物暴露出来,专人看护,特殊情况如地下管道、光缆等重要设施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现场监护。暴露出来的障碍物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5穿越段的预制,在主体管道组装焊接的同时将穿地下管道、光缆等设施的管段预制出来,一般情况下预制管段长度比电缆与新建管道走向交叉段长20m。其施工方法与检验标准均与主体管道相同。

五、施工方法

5.1 一般技术要求

5.1.1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在新管道交叉点上下游各10~15m处做出标记。并标记清楚已建管道在作业带内的具体位置。

5.1.2准备好交叉段对已建管道保护需要的施工临时设施,如钢制过桥等。

4.1.3在交叉穿越点施工前,在穿越点设置警戒区及警戒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 5.1.4交叉穿越时距离在役管道净间距5m 内必须人工开挖管沟,新建管道须从一线管道下方通过,穿越时保证新建管道与一线管道交叉处垂直距离不小于0.6m,并保证两条管道的交角不小于60°。

5.1.5 在两条管道的交叉点处放置一个长2m、宽2m的绝缘板,以加强两条管道间的绝缘。在交叉点处不允许有焊口,新建管道的焊口距在役管道边缘的最小距离应大于2m。 5.1.6交叉段施工作业时,应采用连续施工的作业方式,同时应及时回填,减小对已建管线的影响。

5.1.7交叉段新建管道焊接前,必须先对作业场地进行可燃气体检测,且焊接点与原管道中心距离不得小于3米。 5.2 施工工艺流程

5.3 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5.3.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用全站仪放出穿越中心轴线,并定穿越中心桩,施工带边线桩,撒上白灰线。放出管沟开挖的边线。 5.3.2穿越管段的预制

穿越管段在沟上组装焊接,焊接方法同主管线焊接方法相同。 管道补口、补伤等工序的施工和线路施工要求相同。 穿越管段的清管、试压等各工序的施工和主线路一并进行。 5.3.3管沟开挖

首先根据管道探测仪测出在役管道和光缆的大致位置,由人工沿垂直于在役管道走向挖条形探坑,找到管道和光缆的准确位置。条形探坑宽约1m,长度及深度直至挖到管线和光缆为止。操作时用铁锨采取平铲法挖土,边挖边清理散土,挖沟人员要时刻注意土层的变化,如果在坚硬的土层中出现软土或沙土层,很可能就是管道及光缆周围的软土层,挖土时就要格外的小心,将管道及光缆周围5m之内的管沟全部挖出。

5.3.4在役管道的保护

在役管道被挖出后,如果露空段长度大于3m时,需要对露空管道采取临时支撑保护。如有管道伴行光缆可临时将光缆与在役管道绑在一起,回填时再将其恢复原位。穿越管道伴行光缆按《穿越地下电(光)缆通用图》。见示意图。

5.3.5管道穿越

用2台设备将预制管段放入在役管道一侧的管沟内,向前移动,让管段首端从在役管道下方通过;穿越一段距离后,因吊点的影响,会使钢管与电缆或管道的距离较近,需要移动吊点位置,最后将穿越管段按要求吊装到位。新建管道距原有管道间距不小于0.6m。

按要求吊装到位后立即进行管线连头。

在穿越过程中施工设备在在役管道上通过时,为保护在役管道的安全,在其管道上方修建临时通道(宽5m,长12m,高0.5m,见临时通道示意图),确保施工设备通过时地下管道不受伤害。

5.3.6管道交叉桩的埋设

10mm厚钢板

在役管道、光缆防护示意图

临时通道示意图

测试桩位于管道的正上方,基础距地面0.7m,电缆与新建管道连接采用铜焊,焊接前应将管子绝缘层除去,用刮刀或锉使预焊处有足够大小的金属光亮表面,电缆应除去绝缘层,芯线应伸出50mm,电缆必须清洁,干燥,无由和无油脂,焊点至少离管道焊缝大于100mm。

电缆与电缆的连接采用铜管钳接,电缆端应除去绝缘层,芯线应伸出50mm,两端电缆各深入铜管25mm进行压接,绕后涂上热熔胶,再用电缆专用热收缩套进行加热、收缩密封防腐。 5.3.6补口补伤

对于在役管道开挖裸露段在回填前,用电火花检漏仪(15kv)进行检漏,发现漏点,按照管道补口补伤技术要求进行修补,确认无漏点后,即可进行回填。 5.3.7竣工测量

测量穿越段管线及在役管道交叉点处的管顶标高、坐标以及数字化管道要求需要采集的数据。 5.3.8管沟回填

首先回填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交叉段的管沟。用人工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交叉周围2m范围内用2:8水泥土进行回填,并进行人工夯实。回填土不得正对管道砸击,要从侧面用人工推入,并且夯实,等管道下方回填并夯实后,再回填管道两侧的管沟。恢复地貌,在交叉点处安装标志桩或警示牌。

六、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6.1 施工人员配备

6.2

七、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7.1 质量保证措施

7.1.1主管焊接要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 7.1.2接受现场监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1.3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7.1.4防腐补口每一道口,每一道工序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详细的施工数据,施工记录,并搞好防腐检漏工作,把缺陷全部消除。

7.1.5严格按照EPC、监理及输气公司的要求进行交叉穿越施工。

7.1. 6认真贯彻三检制度,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并做好各项检查记录。 7.2 安全保证措施

7.2.1对于与在役管道交叉段开挖作业,按照《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动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在进行动土作业5天之前,向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申请动土作业许可证(动土作业许可证见附表一),由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对安全作业条件进行审查,在动土作业许可证

得到审批,各项要求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进行动土作业,作业许可证张贴在作业现场或由现场监护人随身携带。

7.2.2在申请作业许可证前施工单位许可证申请人以及现场监护人,就许可证中的内容以及《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动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和本方案规定中的要求与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进行充分的沟通。

7.2.3在作业开始之前,现场监护人组织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召开班前会,以确保其了解作业许可证中的内容以及本方案规定中的要求。

7.2.4现场监护人应当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符合作业许可证以及本安全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7.2.5穿越施工前应组织参建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将急救电话等标示设置于明处。

7.2.6宣传贯彻HSE管理体系,要求做到“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防止沟下施工意外情况的发生。

7.2.7强调被穿越或一线管道和光(电)缆正常运行的重要性,施工中应指派HSE监督员全程对被穿越物体的监察巡视工作。

7.2.8沟下作业时先对管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有塌方隐患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打桩、砌筑、垒土袋子或其它方式,施工时非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在沟内滞留。

7.2.9沟下焊接作业时必须放置逃生梯(30米内不少于2个梯子)或设置安全通道(间隔不大于8米一处),对焊接的管道进行固定,防止管道滚动挤压员工,可采取50米打一道土墙或土袋子掩护等。

7.2.10交叉段焊接前,先对作业场地进行可燃气体检测,保证焊接点与原管道中心距离不小于3米,并采用连续作业方式,减少对已建管线的影响。 7.2.11如非工作需要,任何人都不得在沟槽内滞留。

7.2.12防腐作业前先对管沟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塌方隐患时下沟。

7.2.13穿越场地周围用警戒带及警示标示围护,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7.2.14管道下沟应由起重工、机械手、测量工、质量员、HSE监督员、警戒人员、清理人员、防腐工共同配合完成,且应由专人统一指挥。严禁单机作业。下沟前应对吊管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7.2.15吊具宜使用尼龙吊管带,严禁直接使用钢丝绳。使用前,应对吊具进行吊装安全测试。管道下沟时,应注意避免与沟壁刮碰,必要时应在沟壁垫上木板或草袋,以防擦伤防

腐层。起吊点距管道环焊缝距离不应小于2m,起吊高度以1m为宜。 7.2.16起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特殊工种培训,并取得岗位资质方可上岗。

7.2.17工作前要认真检查,并维护好工具设备,不合格的起重工具设备,严禁使用。 7.2.18各种设备在工作中必须有专人指挥,明确规定,并熟悉指挥信号,严禁多人指挥和无人指挥。

7.2.19起吊前,必须检查周围环境,如有障碍物要及时清除。起吊中,工作物上、吊臂下,不许站人,也不许有人通过或停留。

7.2.20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实行定机定人,不准擅自换岗。 7.2.21酒后不准驾驶和操作机械设备。 7.2.22应急物资清单及HSE保障设施


相关内容

  • 穿越地下管线.电缆施工方案
  • 西气东输淮武支线管道工程第三标段线路工程 地下管线.光(电)穿越施工方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西气东输淮武支线第三标段项目部 编制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一.编制依据 1.1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Q/SY XQ2001-2001: 1 ...

  • 传输线路工程勘察细则
  • 传输线路工程勘察细则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吕 军 前 言 针对目前的工程设计,并结合以往的通信线路工程设计,一般的工程基本要经过可研(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一阶段)设计三个阶段.对于可研.初步设计阶段,重点应在方案的勘察及多方案的比较,本文基本按勘察的任务.准备工作.需收集的资料.现场勘察 ...

  • 铁路顶管施工方案
  • 拖拉管穿越新长铁路 专项施工方案 2014年5月 批准: 审核: 编写: 一. 编制依据 本次施工方案编写是依据<10kv电缆线路验收标准>.<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进行.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定向钻拖拉管工程,我公司积极的组织人员 进行了工程现场踏勘.测 ...

  • 天然气管道河流穿越工程的设计
  • 天然气管道河流穿越工程的设计 摘要:主要介绍了燃气管道河流穿越工程的几种方式并提出设计 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穿越河流:应力: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gas pipeline river crossing engine ...

  • 定向穿越施工方案
  • 吴起县城区燃气管网工程 定向穿越工程 施 工 方 案 编制:王娜玲 审核:崔锁安 吴起宝泽天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城网管道工程项目部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吴起宝泽天然气管线非开挖穿越工程 2.工程地点:吴起县县 3.工 期:80天 4.工程内容: 穿越Φ110mm PE 管13段: 二.编制依 ...

  • 管道保护方案
  • 长兴工业园滚子河东路市政工程 武 信 石 油 管 道 保 护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

  • 关于燃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的设计要点探讨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燃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提出了工程测量和地质钻探在燃气管道水平定向钻设计中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燃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的设计要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依据和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燃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要点 燃气管道的敷 ...

  • 中压燃气管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平度市人民路天然气管道工程 安全文明施工组织方案 建设单位:青岛泰能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青岛泰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平度市人民路中压天然气管道工程,为市区部分居民置换天然气供气而设.工程全长约1.58km ,西起扬州路西侧人民医院(0+000), ...

  • 非开挖水平定向钻牵引管专项施工方案
  • 目 录 一.工程概述 . ....................................................................................... 1 1.1工程概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