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芒硝玄明粉与朴硝

硝石、芒硝、玄明粉与朴硝

消石(亦为硝石),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所载。在长期的用药历史过程中,关于消石的认知存在分歧和混淆,特别是在历史上出现的品种变异现象,使我们对古方的应用和对古医家用药经验的理解出现偏差;现代各家对消石的认识也存在分歧与争议。我们根据文献资料对消石用药主流的历史沿革情况进行探讨,正确认识古今品种变异情况,以期对今天的用药实践有所裨益。

1 早期本草关于消石及相关品种的认识

《本经》云:“消石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又云:“朴消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1]两者表述文字略别,性味相同,主治功用相似,故梁代陶弘景注云,消石“疗病亦与朴消相似”[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本经》及稍后出现的《名医别录》,是所能见到的最重要的早期药物学著作,两者又都经过陶弘景整理过,因此陶氏的注文对了解其原貌具有重要意义。

陶氏引晋·皇甫谧“解散”消石大凡说云“无朴消可用消石”,在朴消产地益州等地,当地人“择取(朴消)白软者以当消石用之”。又称“消石生山之阴盐之胆”,经寻访,被告知消石所出“与朴消同山,所以朴消名消石朴”,益州山谷等地“诸山有咸土处皆有之”,而“朴消者亦生山之阴,有盐咸苦之水则朴消生于其阳”[1]由上可知,消石与朴消性味相同,疗病相似,有相互代用的用药实践且出处相近。

《名医别录》称消石“一名芒消”,并增“芒消”条,且增辛、大寒之性味。陶隐居云:“神农本经无芒消,只有消石名芒消耳,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消石正同,疑此即是消石”。芒消出自朴消,“以朴消作芒消者,但以暖汤淋朴消取汁澄清,煮之减半,出著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皆六道也”[1]这种制作方法沿袭至今。

《本经》分别收载消石、朴消。《名医别录》增载芒消,且消石别称芒消,疑为同物。陶隐居对三者进行辨析和考察,基本搞清它们的关系,但认识较粗浅,有疑似之虞,这就难以避免后世有所争议。

2 唐宋本草对消石及相关品种的认定

《唐本草》称消石“即芒消也。朴消一名消石朴,今炼粗恶朴消淋取汁煎炼作芒消,即是消石,本经一名芒消,后人更出芒消条,谬矣。”[1]作为国家编纂的本草,明确肯定消石即芒消,且由朴消煎炼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唐本草》认为《本经》即称消石一名芒消,宋·《太平御览》也认为“一名芒消”出自《本经》[2],这与《伤寒论》大承气汤等用芒消在时间上相吻合。

五代《蜀本草》称:“夫朴消一名消石朴,即炼朴消成消石明矣,故有消石条焉;又消石一名芒消,即明芒消亦是炼朴消而成也。凡药虽为一体,盖同出而异名,修炼之法既殊,主治之功遂别矣”[1]。也说消石别称芒消,由朴消炼出,三物一体异名。

宋·《本草图经》更进一步描述:“旧说三物同种,初采得苗,以水淋取汁煎炼而成,乃朴消也,一名消石朴,以消石出于其中;又炼朴消或地霜而成坚白如石者,乃消石也,一名芒消;又取朴消以暖水淋汁炼之减半,投于盆中经宿而有细芒生,乃芒消也。虽一体异名,而修炼之法既殊,则主治之功别矣”[1]肯定朴消、消石、芒消三物同种,只是炼制方法不同而有精粗、主治功效不同。又说:“但以未炼成块微青色者为朴消,炼成盆中上有芒者为芒消,其芒消底澄凝者为消石”。在功效上“朴消力紧,芒消次之,消石更缓”[1]物虽一体,性状不同而名亦不同,作用也有所差异。至于所谓英消、马牙消及玄明粉等亦均为同类。 元·《汤液本草》云:“消石者消之总名也。但不经火者谓之生消、朴消,经火者谓之盆消、芒消”[3]。经火为煎炼之谓,相互关系概括更为明确。

以上所说,应为唐宋期间关于消石的主流观点。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地霜中发现新物质,人们对消石又有了不同的认识。如宋·《开宝本草》就认为陶隐居引证多端不确切,不同意《唐本草》将芒消与消石视为同类。《本草图经》也说,有一种消石,“扫地霜煎炼而成,如解盐而味辛苦,烧之成焰都尽”,《本草衍义》也认为这种消石“唯能发烟火”[1]。这种“能发烟火”消石的发现,对后世关于消石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3 《本草纲目》(以下称《纲目》)关于消石的新观点

明·《纲目》所列朴消条目,将芒消、牙消并入,认为“朴消即是芒消、马牙消,一物有精粗尔”,将消石另列,认为“消石是火硝”,将二者加以区分。李时珍说:“消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别尔”[4]。

根据文献,宋代始从地霜中煎炼出“能发烟火”的火消,此前并未有火消的概念。李时珍提出:“神农所列朴消,即水消也,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为芒消,结出马牙者为牙消,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消,其气味皆咸寒。神农所列消石,即火消也,亦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亦名芒消,结出马牙者亦名牙消,又名生消,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消石,其气味辛苦而大温”[4]。在理论上将朴消和消石严格区分,特别作为火消的消石,其性味是辛苦而大温,与前者殊别。其后,作为我国早期的药材学专著明·《本草原始》完全秉承李氏这一观点,将朴消、消石区分,二消又皆分出芒消、牙消,也曾出现“市家混卖,医家混用”的情况[5]。自《纲目》改变了以往关于消石的认识,其后本草多以火消为消石。

当然,也有持不同观点者,如明·《雷公炮制药性解》曰:硝石“分为七种,气味相同,俱善消化驱逐,但朴硝力紧,芒硝、英硝、马牙硝力缓,风化硝、玄明粉缓而又缓也”[6]显然,没有接受《纲目》观点。清·《本草备要》云:“《本经》《别录》朴硝硝石虽分两种,而气味、主治略同。后人辩论纷然,究无定指。李时珍曰:朴硝下降属水性寒,焰硝上升属火性温。昂按:世人用硝,从未有取其上升而温者,李氏之说恐非确论”[7],对李氏观点提出否定意见。

但是,火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消石的认识。消石为火硝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4 现代关于硝石的讨论

《中国药典》1985版始在附录中收载硝石,为天然硝酸钾加工而成的结晶体[8]。《中药大辞典》称其为“斜方晶系,常呈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性味苦咸,温,有毒[9]。现代文献对硝石的化学本质、性味主治没有异议,但在古今硝石是否一致及古方中硝石究为何物,学术界存在分歧。

民国名医张锡纯说:“硝石即焰硝,俗名火硝。味辛微咸,性与朴硝相近,其寒凉之力逊于朴硝,而消化之力胜于朴硝,若与皂矾同用善治内伤黄疸,消胆中结石(即石淋)及钩虫病”,他认为《金匮要略》(以下称《金匮》)治女劳疸的硝石矾石散中硝石即火硝,并谓“硝石性寒,能解脏腑之实热,味咸入血分,又善解血分之热”。其咸寒之性味与《纲目》性温不合,而所说黄疸“得消石以软坚开结,湿热可从大便而解。而其咸寒之性,善清水腑之热,即兼能使湿热自小便解”,其治疗作用更似芒硝类[10]。

叶橘泉先生也认为,《金匮》大黄硝石汤和硝石矾石散之硝石是火硝,“以为芒硝者,实误也”[11],叶先生的观点恐怕影响了几代医药工作者。

当然不同意见也有,金寿山先生认为,硝石矾石散“硝石或用火硝或用芒硝,各地不一”[12],认为存在不同见解。

《本草经义疏》注云:根据《本经》所载硝石具有“涤去蓄结饮食”的作用,认为这是芒硝特具的作用,因而认为《本经》所载硝石是指芒硝,是硫酸钠而非硝酸钾或硝酸钠[13]。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考察,唐宋以前出自地霜的硝石虽难免有混乱情况,但其性味、主治功用与朴消、芒硝一致。在历史沿承过程出现水火、寒温之别始于宋明之间,明代在理论上肯定硝石为火硝,从用药主流看属基原变迁。实际上,作为火硝的硝石在用药实践中现很

少使用,而与《本经》同时代的《金匮》硝石矾石散所用硝石,笔者倾向应使用含硫酸钠的芒硝。

【参考文献】

[1]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85. [2]魏·吴普等(述),清·孙星衍、孙冯冀(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

[3]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74.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49.

[5]明·李中立.本草原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78.

[6]明·李中梓(编辑),明·钱允治(订正).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8:9.

[7]清·王昂.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3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附录21.

[9]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21.

[10]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中册78,上册96.

[11]叶橘泉.古方临床之运用[M].上海:千顷堂书局,1952:150.

[12]王家葵,张路贤.神农本草经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 [13]王大观.本草经义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硝石、芒硝、玄明粉与朴硝

消石(亦为硝石),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所载。在长期的用药历史过程中,关于消石的认知存在分歧和混淆,特别是在历史上出现的品种变异现象,使我们对古方的应用和对古医家用药经验的理解出现偏差;现代各家对消石的认识也存在分歧与争议。我们根据文献资料对消石用药主流的历史沿革情况进行探讨,正确认识古今品种变异情况,以期对今天的用药实践有所裨益。

1 早期本草关于消石及相关品种的认识

《本经》云:“消石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又云:“朴消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1]两者表述文字略别,性味相同,主治功用相似,故梁代陶弘景注云,消石“疗病亦与朴消相似”[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本经》及稍后出现的《名医别录》,是所能见到的最重要的早期药物学著作,两者又都经过陶弘景整理过,因此陶氏的注文对了解其原貌具有重要意义。

陶氏引晋·皇甫谧“解散”消石大凡说云“无朴消可用消石”,在朴消产地益州等地,当地人“择取(朴消)白软者以当消石用之”。又称“消石生山之阴盐之胆”,经寻访,被告知消石所出“与朴消同山,所以朴消名消石朴”,益州山谷等地“诸山有咸土处皆有之”,而“朴消者亦生山之阴,有盐咸苦之水则朴消生于其阳”[1]由上可知,消石与朴消性味相同,疗病相似,有相互代用的用药实践且出处相近。

《名医别录》称消石“一名芒消”,并增“芒消”条,且增辛、大寒之性味。陶隐居云:“神农本经无芒消,只有消石名芒消耳,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消石正同,疑此即是消石”。芒消出自朴消,“以朴消作芒消者,但以暖汤淋朴消取汁澄清,煮之减半,出著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皆六道也”[1]这种制作方法沿袭至今。

《本经》分别收载消石、朴消。《名医别录》增载芒消,且消石别称芒消,疑为同物。陶隐居对三者进行辨析和考察,基本搞清它们的关系,但认识较粗浅,有疑似之虞,这就难以避免后世有所争议。

2 唐宋本草对消石及相关品种的认定

《唐本草》称消石“即芒消也。朴消一名消石朴,今炼粗恶朴消淋取汁煎炼作芒消,即是消石,本经一名芒消,后人更出芒消条,谬矣。”[1]作为国家编纂的本草,明确肯定消石即芒消,且由朴消煎炼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唐本草》认为《本经》即称消石一名芒消,宋·《太平御览》也认为“一名芒消”出自《本经》[2],这与《伤寒论》大承气汤等用芒消在时间上相吻合。

五代《蜀本草》称:“夫朴消一名消石朴,即炼朴消成消石明矣,故有消石条焉;又消石一名芒消,即明芒消亦是炼朴消而成也。凡药虽为一体,盖同出而异名,修炼之法既殊,主治之功遂别矣”[1]。也说消石别称芒消,由朴消炼出,三物一体异名。

宋·《本草图经》更进一步描述:“旧说三物同种,初采得苗,以水淋取汁煎炼而成,乃朴消也,一名消石朴,以消石出于其中;又炼朴消或地霜而成坚白如石者,乃消石也,一名芒消;又取朴消以暖水淋汁炼之减半,投于盆中经宿而有细芒生,乃芒消也。虽一体异名,而修炼之法既殊,则主治之功别矣”[1]肯定朴消、消石、芒消三物同种,只是炼制方法不同而有精粗、主治功效不同。又说:“但以未炼成块微青色者为朴消,炼成盆中上有芒者为芒消,其芒消底澄凝者为消石”。在功效上“朴消力紧,芒消次之,消石更缓”[1]物虽一体,性状不同而名亦不同,作用也有所差异。至于所谓英消、马牙消及玄明粉等亦均为同类。 元·《汤液本草》云:“消石者消之总名也。但不经火者谓之生消、朴消,经火者谓之盆消、芒消”[3]。经火为煎炼之谓,相互关系概括更为明确。

以上所说,应为唐宋期间关于消石的主流观点。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地霜中发现新物质,人们对消石又有了不同的认识。如宋·《开宝本草》就认为陶隐居引证多端不确切,不同意《唐本草》将芒消与消石视为同类。《本草图经》也说,有一种消石,“扫地霜煎炼而成,如解盐而味辛苦,烧之成焰都尽”,《本草衍义》也认为这种消石“唯能发烟火”[1]。这种“能发烟火”消石的发现,对后世关于消石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3 《本草纲目》(以下称《纲目》)关于消石的新观点

明·《纲目》所列朴消条目,将芒消、牙消并入,认为“朴消即是芒消、马牙消,一物有精粗尔”,将消石另列,认为“消石是火硝”,将二者加以区分。李时珍说:“消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别尔”[4]。

根据文献,宋代始从地霜中煎炼出“能发烟火”的火消,此前并未有火消的概念。李时珍提出:“神农所列朴消,即水消也,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为芒消,结出马牙者为牙消,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消,其气味皆咸寒。神农所列消石,即火消也,亦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亦名芒消,结出马牙者亦名牙消,又名生消,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消石,其气味辛苦而大温”[4]。在理论上将朴消和消石严格区分,特别作为火消的消石,其性味是辛苦而大温,与前者殊别。其后,作为我国早期的药材学专著明·《本草原始》完全秉承李氏这一观点,将朴消、消石区分,二消又皆分出芒消、牙消,也曾出现“市家混卖,医家混用”的情况[5]。自《纲目》改变了以往关于消石的认识,其后本草多以火消为消石。

当然,也有持不同观点者,如明·《雷公炮制药性解》曰:硝石“分为七种,气味相同,俱善消化驱逐,但朴硝力紧,芒硝、英硝、马牙硝力缓,风化硝、玄明粉缓而又缓也”[6]显然,没有接受《纲目》观点。清·《本草备要》云:“《本经》《别录》朴硝硝石虽分两种,而气味、主治略同。后人辩论纷然,究无定指。李时珍曰:朴硝下降属水性寒,焰硝上升属火性温。昂按:世人用硝,从未有取其上升而温者,李氏之说恐非确论”[7],对李氏观点提出否定意见。

但是,火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消石的认识。消石为火硝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4 现代关于硝石的讨论

《中国药典》1985版始在附录中收载硝石,为天然硝酸钾加工而成的结晶体[8]。《中药大辞典》称其为“斜方晶系,常呈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性味苦咸,温,有毒[9]。现代文献对硝石的化学本质、性味主治没有异议,但在古今硝石是否一致及古方中硝石究为何物,学术界存在分歧。

民国名医张锡纯说:“硝石即焰硝,俗名火硝。味辛微咸,性与朴硝相近,其寒凉之力逊于朴硝,而消化之力胜于朴硝,若与皂矾同用善治内伤黄疸,消胆中结石(即石淋)及钩虫病”,他认为《金匮要略》(以下称《金匮》)治女劳疸的硝石矾石散中硝石即火硝,并谓“硝石性寒,能解脏腑之实热,味咸入血分,又善解血分之热”。其咸寒之性味与《纲目》性温不合,而所说黄疸“得消石以软坚开结,湿热可从大便而解。而其咸寒之性,善清水腑之热,即兼能使湿热自小便解”,其治疗作用更似芒硝类[10]。

叶橘泉先生也认为,《金匮》大黄硝石汤和硝石矾石散之硝石是火硝,“以为芒硝者,实误也”[11],叶先生的观点恐怕影响了几代医药工作者。

当然不同意见也有,金寿山先生认为,硝石矾石散“硝石或用火硝或用芒硝,各地不一”[12],认为存在不同见解。

《本草经义疏》注云:根据《本经》所载硝石具有“涤去蓄结饮食”的作用,认为这是芒硝特具的作用,因而认为《本经》所载硝石是指芒硝,是硫酸钠而非硝酸钾或硝酸钠[13]。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考察,唐宋以前出自地霜的硝石虽难免有混乱情况,但其性味、主治功用与朴消、芒硝一致。在历史沿承过程出现水火、寒温之别始于宋明之间,明代在理论上肯定硝石为火硝,从用药主流看属基原变迁。实际上,作为火硝的硝石在用药实践中现很

少使用,而与《本经》同时代的《金匮》硝石矾石散所用硝石,笔者倾向应使用含硫酸钠的芒硝。

【参考文献】

[1]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85. [2]魏·吴普等(述),清·孙星衍、孙冯冀(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

[3]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74.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49.

[5]明·李中立.本草原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78.

[6]明·李中梓(编辑),明·钱允治(订正).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8:9.

[7]清·王昂.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3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附录21.

[9]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21.

[10]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中册78,上册96.

[11]叶橘泉.古方临床之运用[M].上海:千顷堂书局,1952:150.

[12]王家葵,张路贤.神农本草经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 [13]王大观.本草经义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相关内容

  • 洗衣粉生产工艺流程
  • 洗衣粉生产工艺流程 原材料性能及作用 1.烷基酚醚(Tx-10):白色,粘稠液体, 是生产高档.增白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9%,主要起泡沫作用,同时可去除油性污,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质量鉴别方法:看颜色,应是白色或淡黄色:主要看浓度和泡沫浓度.购买者,用手指粘一小点,在水里反复运动几次,看 ...

  • 芒硝 Word 文档
  • 芒硝,中药名.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等病症的治疗: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治胃肠实热.大便燥结:芒硝.大黄各9g,枳实4. ...

  • 常见矿物名称及化学式
  • 海波-----Na2S2O3•5H2O 磁铁矿--Fe3O4 赤铁矿------Fe2O3 焦炭---C 铁矿石---磁铁矿+赤铁矿 金红石TiO2 电石CaC2 重晶石BaSO4 芒硝NaSO4 10H2O 石膏CaSO4 2H2O 绿矾FeSO4 7H2O 胆矾CuSO4 5H2O 明矾KAl( ...

  • 芒硝的副作用
  • 时间:2013-11-04 12:13来源:z.xiziwang.net 作者:lin695781402 下面让小编给您具体的介绍下芒硝的副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编讲的知识哦. 芒硝 宜忌: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芒硝含钠离子较多, 故水肿者慎用.毒副作用暂缺. [医家论药] 芒硝的副作用 &quo ...

  • 常见化学药品及俗称
  • 海波-----Na2S2O3·5H2O 磁铁矿--Fe3O4 赤铁矿------Fe2O3 焦炭---C 铁矿石---磁铁矿+赤铁矿 金红石TiO2 电石CaC2 重晶石BaSO4 芒硝NaSO4 10H2O 石膏CaSO4 2H2O 绿矾FeSO4 7H2O 胆矾CuSO4 5H2O 明矾KAl( ...

  • 芒硝的功效与作用,芒硝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芒硝图片 
  •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族芒硝,加工而成的结晶体,主含硫酸钠.别名:盆消.马牙消.英消.主产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和山西等地.芒硝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6方次,<金匮要略>入4方次. [药性特点]芒硝咸,寒.入胃.大肠经.功效泻下,软坚,清热.主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

  • 十八反十九畏
  • 十八反 半娄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

  • 中药饮片别名大全
  • 中药材 中药饮片 别名 异名 大全 中国药典 饮片处方应付 根据<中国药典>和<天津市饮片炮制调剂规范>总结的饮片处方应付,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根及根茎类 人参[处方应付]写人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写糖参付糖参:写野山参付生晒山参. 九节菖蒲[处方应付]写节菖蒲 ...

  • 初中常见俗名---详细
  • 让每位学员学有所获 初中常见俗名 水银 汞 Hg 白金 铂 Pt 硫磺 硫 S 金刚石.石墨.木炭 碳 C 白磷.红磷.黄磷 磷 P 盐酸.盐镪水 氢氯酸 HCl 硝镪水 硝酸 HNO3 硫镪水 硫酸 H2SO4 王水 浓硝酸.浓盐酸(1:3) HNO3,HCl 双氧水 过氧化氢 H2O2 铅丹.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