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科体系_概念_分类与整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

N o. 5,2004JOURNA L  OF  S OUTH  CHI NA  NORM A L  UNI VERSITY (S OCI A L  SCIE NCE  E DITI ON ) 2004年10月Oct. , 2004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概念、分类与整合

黄 崴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是指教育管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结构化。可以分为要素体系、经验体系、板块体系、职能体系、、。概

括这些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资源管理、  关键词:;   :-058:1000-5455(2004) 05-0119-06

一、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有不同的理解。较早注意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学者是薛天祥教授。他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 认为“:经验体

[1]系是实践的、直接的、直观的反映。”“; 理论体系是在经验基础上经过理论和知识的加工而得到

[1]的, 是从客体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性方面反映客体内在的逻辑关系的概念体系。”经验体系

是对事物外在关系的反映, 是对个别事物的判断, 主要适用于经验本身; 理论体系是对事物内在关系的揭示, 是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体系, 具有广泛的实际运用范围。“一门学科是否成熟,

[1]其标志就是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否已经建立。”这种学科分类对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无疑是重

要的。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需要在经验体系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高度。

安文铸教授也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 但他进一步把学科的理论体系分为知

[2]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他认为, 从一门学科的发展、成熟的过程看, 学科体系存在着经

验体系和理论体系。经验体系是对现象和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描写、分类和叙述, 并纳入简单的概括中, 是对实践直接的、直观的反映; 理论体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经验知识进行理性思维加工而形成的, 是由概念和原理构成的, 是概念和原理体系。理论体系又分为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著作体系和学科教学体系。学科知识体系是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体系, 它应以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 突出概念间的联系, 按照辩证逻辑的思维过程, 表明教育管理学的逻辑 

 收稿日期:2004-08-15

 作者简介:黄崴(1960-) , 男, 河南信阳人,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起点、逻辑进程和逻辑终结。著作体系则应根据著作者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读者对象有所区别, 因著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学术风格而各异。学科的教学体系, 一方面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科的著作体系有密切的联系, 另一方面还同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等有关。把理论体系作进一步的分类为人们理解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及其建设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就已经出版的教育管理论著来看, 确实存在着上述几种情况, 有的是按照经验来编排的, 有些是按照著作者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的性质来安排的, 有些则试图根据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构建教育管理的知识体系, 还有的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构建的。

孙绵涛教授将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分为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和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 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又分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和作为一门学科群的著作体系。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也分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和作为一个学

[3]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 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

的著作体系有严密的逻辑范畴的理论体系。这些范畴主要有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等。根据这些范畴, 、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管理体制论、理现象学、。, 它与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的不同, 还得考虑施教者和受教者的; 教材。把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分为一门学科和一门学科群体系对建设教育管理学科都是有帮助的, 但把教育管理学科体系仅分为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是不够的。

教育管理学有其体系是勿庸置疑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教育管理学科及其学科体系。这里涉及到三个概念:科学、学科和学科体系。有人认为, 科学是指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它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是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 其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4]律, 探求客观真理, 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也有人认为“: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

[5]条理的知识, 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理性研究。”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

出, 科学是关于研究对象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科学的简称, 所以教育管理学是指关于教育管理问题的知识体系或理论体系。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4]或教学科目。教育管理学科是指教育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及其分支领域, 也指教育管理

学的教学科目。学科体系是学科和体系两个概念的组合, 体系是由若干有关事物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4]。

笔者认为,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是结构化的教育管理学科的知识或理论, 是教育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体系化。如果这样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及其学科体系, 把教育管理学科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不合适的。凡是上升为科学的或学科的知识都是概念化的或理论的知识, 而非经验的或个别的或仅适用于经验来源的事物。经验是一种知识, 但不是科学知识或理论知识。任何一门学科及其体系的存在皆是因为其构成的概念或理论都是经过检验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概念和理论的集合。所以, 我们认为经验体系是前科学或前学科体系, 只有理论体系才能称之为学科体系或科学体系。

理论体系是不是就分为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呢? 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或教材体系这三者不是同一层次的并列概念。“知识体系”、“著作体系”、“教学体系”或“教材体系”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交叉的或重叠的。知识体系或理论体系的外延实际上涵盖了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因为, 著作体系是由著作者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所构成的体系, 它不可能不是知识的或理论的。教材体系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构建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也同样是知识的。另外, 把教育管理学体系分为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也有些牵强。著作既可以作动词, 也可作名词。作为动词, 指的是撰述、著书或作文[4]; 作为名词, 指著作的成品, 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论文、专著、教材、研究报告等。教材也是一种著作。所以, 把教育管理学体系或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分为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存在着困难。

二、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管理学者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教育管理学论著, 代表性的教育管理学著作, 1. 要素体系。, 。属于此类[6]目标、原则。萧宗六、贺

也属于此类体系。该书作者认为教育行政有三大要素, 即教育行政主

[7]体、。教育行政学的体系要围绕这三大要素进行构建。把学校管

理或教育行政分成若干要素, 然后对其进行研究并构建学科体系, 这是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本做法, 符合教育管理学科的理论逻辑。但由于两书的作者对教育管理要素的理解不同, 对要素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2. 经验体系。经验体系是指对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属于此类体系的著作很多,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学校管理学和教育行政学著作大多属于此类。此类著作中最杰出的是萧宗六先生著的《学校管理学》。该书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行以来多次再版, 至今仍是教育管

[7]理专业的基本教科书。该书作者采用了总结法和比较法构建学校管理学体系。“所谓总结法,

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把建国以来管理普通学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 把我国当前研究学校管理的新成果有选择地吸收进来, 把我国当代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经验加以概括。……所谓比较法, 即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 把中外各种说法加以比较, 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读者去

[8]分辨、思考。”作者通过对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学科体系的具体内容。

3. 板块体系。板块体系是指把教育管理分为若干板块, 据此构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属于此类体系的有陈孝彬教授主编的《教育管理学》。该书认为, 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有两个维度:管理职能维(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运筹、激励等) 和教育、教学业务维(教务、思想教育、体育、生产劳动、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 ;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还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

[9]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但陈孝彬先生并没有按照这三个

层次设计其学科体系, 而是把全书分为三个“板块”: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 然后根据这三个板块来建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我们把这一体系概括为“板块体系”。属于此类

[3]体系的还有孙绵涛主编的《教育管理原理》。该书分为四编十五章。第一编为教育管理学概

论, 第二编为宏观教育管理理论即教育行政理论, 第三编为微观管教育理理论即学校管理理论, 第四编为教育领导与效能论。这一体系和陈孝彬教授主编的《教育管理学》的体系实质上是一致的, 只是在具体的内容方面有较大的差别。

4. 职能体系。职能体系是指根据教育管理的职能来构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属于此类体系的有安文铸著的《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作者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 又把理论体系分为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根据这种分类, 该书试图“从理论的层次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以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理论为线索, 把教育管理的过程和职能同教育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及其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不涉及具体的工作部门的管理, 形成由基本理论篇和职能理论

[10]篇构成的著作体系。”基本理论篇主要讨论了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史、教育管理学理论建

设的若干问题(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等等) 、教育管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教育管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教育管理学的哲学基础、教育管理学的系统科学基础; 职能理论篇主要讨论了教育管理的职能体系和过程理论、教育管理的决策和计划理论、教育管理的组织理论教育管理的激励理论和教育管理的控制理论等。

5. 工作体系。80年代《学校管理

[11]学》共分二十五章, 作, 、体育工作管理、卫生工作管理、美育管理、。刘文修先生主编的《教育管理学》也属于此类体系。,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

[12]究这些工作的科学理论和行政规律的科学。

6. 系统体系。系统体系是指运用系统论或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构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薛天祥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可归于此类。他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

[1]系。“经验体系是实践直接的、直观的反映”“; 理论体系是在经验基础上经过理论和知识的加

工而得到的, 是从客体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性方面反映客体内在的逻辑关系的概念体系。”

[1]“一门学科是否成熟其标志就是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否已经建立。”他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

体系应属于理论体系, 而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 其基本要求是思维的发展首先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的起点则是最抽象的范畴, 然后从抽象上升到中介范畴, 最后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运用。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 确定中心概念, 然后以高等教育系统作为逻辑起点, 由此上升到管理的目的、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原则等中心范畴, 最后以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作为体系的逻辑终点。根据这种思路, 薛天祥教授建立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由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管理本质、高等教育管理原则、高等教育计划、高等教育组织、高等教育领导、高等教育控制等构成。我们把这一体系称之为“系统体系”。

7. 综合体系。综合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是围绕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学著作共同关心的问题所构建的体系; 二是该体系把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个板块结合起来; 三是在关注理论构建的同时也重视对“实务”的管理。属于此类体系的著作有吴志宏教授主编的《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教授不赞成把教育管理学分成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研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事业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不能将这一整体的

各个部分截然分开的。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看, 这种两分法的研究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这等于把学校组织及其管理作为一个封闭系统, 而不是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对待。实际上, 在教育管理实

[13]践中, 政府的教育行政活动同学校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政府的教育行政的目的就是促使学

校依法办学, 而学校则需要在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下搞好学校内部的管理事务, 二者是不能分开的。根据这种思路, 作者在总结国内外13本教育管理学著作的体系内容之后, 对教育管理学的体系做了如下安排:第一篇为“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二篇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第三篇为“教育政策和法律”, 第四篇为“教育人员与教育管理对象”, 第五篇和第六篇为“教育实务”。我们把这一体系看作是“综合体系”。但该书还是没有把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真正综合为一体。

以上所概括的七种体系类型, 即要素体系、经验体系、板块体系、职能体系、工作体系、系统体系和综合体系等各有优缺点。要素体系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搞清楚教育管理中有哪些要素, 然后根据这些要素构建学科体系, 但要素体系专注于要素的分析, 却对教育管理的问题关注得不够; 经验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性, ; 板块体系是根据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种不同的教育管理事实, 理两大部分, ; 了工作的实际, , 但没有从, 但由于该体, 。

三、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整合

以上各类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依次有教育管理学概述、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组织、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人事管理、教育管理目标、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原则、教育管理过程、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规划与决策、教育财政、教学与课程管理、教育管理方法与技术、公共关系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教育管理理论发展、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管理效能、教育管理内容、总务管理、教育设施、教育控制、教育系统管理、管理规律、质量管理、激励、党对学校的管理、信息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美育管理、国外学校管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合并为若干个方面。“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国外学校管理”“、教育管理规律”“、教育管理原则”等可以合并到“教育管理学概论”中“; 教育管理目标”“、教育规划与决策”“、教育督导与评价”“、激励理论”等可以合并到“教育管理过程”中“;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总务工作管理”“、教育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等可以合并到“教育资源管理”中“; 教学与课程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体育卫生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美育管理”等可以归并到“教育活动管理”中; 教育组织机构、教育领导、教育管理人员等可以合并为“教育组织管理”“; 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教育公共关系”“、社会、家庭和学校关系”“、社会管理”等可以归并到“教育管理环境”中(见表1) 。

通过以上分析,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可以整合为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组织管理、教育资源管理、教育管理过程、教育管理环境等部分。

1. 教育管理基础。这一部分主要是讨论教育管理的理论问题, 具体内容因国别和文化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学科的知识基础、教育管理学的基本范畴等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概念是对教育管理学是什么做出界定; 概念

的确定就需要搞清楚教育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

对象的确定实质上就是确

定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表1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基本框架学科教

学学科体系的结构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组织管理学科体系的内容教育管理学的对象、方法、基础、发展等教育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人员、权力等教育管理过程决策、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容; 学科性质的研究旨在教育资源管理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揭示教育管理学的根本特教育活动管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等征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教育管理环境政策、社会、家庭、社区等和联系; 明确了研究对象

和学科性质之后, 就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范畴主要是分析教育管理等基本概念; 对研究方法的研究是解释和说明运用哪些研究方法更适合于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理论发展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趋势。

2. 教育组织管理。教育组织发展主要研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组织的类型、构、教育组织的要素、教育组织的学习与发展等问题织与其他组织的共性与区别; 区分教育组织的类型, 织模式; 统, 其要素有人员、权力、; , 就需要通过不。

。根据管理学的研究,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管理是决策、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构成的统一的过程。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的起始环节, 是教育管理的目的性的体现。广义的教育决策包括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计划、教育策略、教育决定等等, 狭义的决策主要是指具体的教育组织及其管理人员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所作出的决定。因为法律和政策不是某一组织或个人所能够作出的, 所以法律、政策属于在教育管理环境中研究的问题, 教育管理过程的决策属于狭义的决策。作出了决策, 就需要通过领导推动实施这些决策, 需要领导者运用职权、影响力来激励下属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激励作为一种管理策略是管理过程必不可少的, 组织建立后, 也招聘了人员, 但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励, 这些人可能会离开。所以, 激励是保证人员继续留在组织中并努力工作的根本措施。沟通是组织成员相互合作的前提, 为了使组织及其成员处于和谐状态, 需要通过公开化等一系列策略使组织成员彼此沟通和了解。为了使组织及其成员实现决策的目标, 就需要对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控制, 所以控制是教育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为新一轮管理过程提供了基础。

4. 教育资源管理。中外教育管理学著作很少专门提到教育资源管理, 但大都地提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实质上是对组织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的过程,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够创造价值的方面, 充分抓住时间和机遇, 这些是教育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完成的根本任务。所以, 教育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设备等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可以获得各要素的系统整合效能。通过科学的程序招聘、使用、奖励、提升优秀人员, 惩罚或辞退不称职的人员, 是教育资源管理的关键。

(下转第148页)

此例是由一项单项句组和简单句组构成

的两项句组。启首两个句子以设问形式作为

该句组的引导部分———法律难以管住小人, 第

三个句子承上启下, 属过渡句, 第四个句子是

插说句, 表明作者的看法, 第五个句子以例证

说明小人基本上不犯法, 第六、第七两个句子

以结构上的链式联系点明主题。

例16. 写和读的关系, 是一种天然吐纳关系。只

纳不吐, 不仅消化不良, 而且必然产生恶性的壅阻。

(3) 吸收了那么多东西, 总需要有所

运动、有所倾吐。谈话是一种倾吐, 而写作, 则是一种

更深入、更系统的倾吐。关系, 第三个句子提及社会上的只读不写现象, 且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若去掉该插说句, 句组仍可成立。对句组功能类型的划分, 有助于完善该问题本身的研究, 并促进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参考文献:[1] РеферовскаяЕ. А.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структуратекста[M].Наука, Ленинград. 1989. [2] 陈倩. 超句统一体划界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1) . [3] 张寿康. 文章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4] . 北京:外语教该句组主要表述读与写是一种天然吐纳

(上接第) :林利藩】

, 教育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展的。。外部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通过对这些环境的分析, 把握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特点, 为教育组织的建立、建设和发展提供现实背景情况, 从而使教育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与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外部环境是教育法制环境。以法治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等为教育组织的运行提供了法制环境。教育组织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教育组织文化, 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薛天祥. 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2] 安文铸. 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9.

[3] 孙绵涛. 教育管理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18.

[4] 辞海(缩印本)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1965.

[5] W. C. 丹皮尔. 科学史(上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9.

[6] 张济正. 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3.

[7] 萧宗六, 贺乐凡. 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8.

[8] 萧宗六. 学校管理学(第3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9] 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10] 安文铸. 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9.

[11]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 学校管理学[M].北京:海军出版社,1988.

[12] 刘文修. 教育管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

[13] 吴志宏. 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

【责任编辑:王建平】

bullying. T raditional research of relations between bullying and its peer context focuses on how bullying/victimization was con 2nected with bully or victim ’s peer status. Recently , resear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how bullying and peer are related by in 2vestigating peer groups. S tudies of the in fluence of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s on aggression and antis ocial behaviors provided s ome explanation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ullying and peer context.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es from the three as 2pects mentioned above , and reveals s ome im 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and designs of anti -bullying program.   K ey w ords :school bullying ; peer ; peer status ; peer group ;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Media and Adolescent Violence (by LI Jing -jie , NIE Y an -gang , ZH ANG Wei )   Abstract :Adolescents are the major consumers of media. Investigations in m ost countries and areas have revealed that adolescents spent m ore time on media than on any other activities besides schooling and sleeping. H owever , m odern media is full of violence , many em pirical studies have dem onstrated that media violence indirectly instigates violent and aggressive be 2havior and aggressive thoughts. Furtherm ore , the present article analyzes how media violence instigates violence , and m oderators that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media in fluence. Additionally , the als o reduce and pre 2vent the in fluence of media violence on adolescents from the view of access.

  K ey w ords :media ; adolescent violence ; G eneral AM ) ; m The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I ntegration (by H UANG Wei )   of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 can be taken as putting into a structure the concepts , theo 2ries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syste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 2lowing systems :the system of the elements which in fluences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 sys 2tem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 that the administrators have had ; the system of the portions which the educa 2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sists of ; the system of the functions or roles that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lays ; the system of the practical procedur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 system of the open system which tak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s s ocial systems and the system of the com prehensiv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By synthesizing the contents of these systems , this pa 2per advances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hich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 educational organizing ; the educational res ources management ; the process of ed 2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K ey w ords :the system of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concept ; classification ; integration

Modern T eacher ’s Education Principle and the Development T rend of H igher N orm al I nstitutes (by LEI Dan )   Abstract :M odern teacher ’s education principle means teacher ’s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 persistent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im provement of education , which set ideal requirement for teacher ’s education development m odel in terms of cultiva 2tion aim ,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ion patter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s education to the m odern one , the Chinese higher normal institutes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s education , renew the education idea , elab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s education and speed up teacher ’s specialization to make healthy , orderly and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higher normal school education.

  K ey w ords :teacher ’s education principle ; teacher ’s education m odel ; realistic problem ; trend of development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

N o. 5,2004JOURNA L  OF  S OUTH  CHI NA  NORM A L  UNI VERSITY (S OCI A L  SCIE NCE  E DITI ON ) 2004年10月Oct. , 2004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概念、分类与整合

黄 崴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是指教育管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结构化。可以分为要素体系、经验体系、板块体系、职能体系、、。概

括这些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资源管理、  关键词:;   :-058:1000-5455(2004) 05-0119-06

一、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有不同的理解。较早注意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学者是薛天祥教授。他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 认为“:经验体

[1]系是实践的、直接的、直观的反映。”“; 理论体系是在经验基础上经过理论和知识的加工而得到

[1]的, 是从客体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性方面反映客体内在的逻辑关系的概念体系。”经验体系

是对事物外在关系的反映, 是对个别事物的判断, 主要适用于经验本身; 理论体系是对事物内在关系的揭示, 是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体系, 具有广泛的实际运用范围。“一门学科是否成熟,

[1]其标志就是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否已经建立。”这种学科分类对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无疑是重

要的。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需要在经验体系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高度。

安文铸教授也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 但他进一步把学科的理论体系分为知

[2]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他认为, 从一门学科的发展、成熟的过程看, 学科体系存在着经

验体系和理论体系。经验体系是对现象和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描写、分类和叙述, 并纳入简单的概括中, 是对实践直接的、直观的反映; 理论体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经验知识进行理性思维加工而形成的, 是由概念和原理构成的, 是概念和原理体系。理论体系又分为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著作体系和学科教学体系。学科知识体系是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体系, 它应以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 突出概念间的联系, 按照辩证逻辑的思维过程, 表明教育管理学的逻辑 

 收稿日期:2004-08-15

 作者简介:黄崴(1960-) , 男, 河南信阳人,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起点、逻辑进程和逻辑终结。著作体系则应根据著作者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读者对象有所区别, 因著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学术风格而各异。学科的教学体系, 一方面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科的著作体系有密切的联系, 另一方面还同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等有关。把理论体系作进一步的分类为人们理解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及其建设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就已经出版的教育管理论著来看, 确实存在着上述几种情况, 有的是按照经验来编排的, 有些是按照著作者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的性质来安排的, 有些则试图根据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构建教育管理的知识体系, 还有的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构建的。

孙绵涛教授将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分为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和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 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又分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和作为一门学科群的著作体系。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也分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和作为一个学

[3]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 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

的著作体系有严密的逻辑范畴的理论体系。这些范畴主要有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等。根据这些范畴, 、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管理体制论、理现象学、。, 它与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的不同, 还得考虑施教者和受教者的; 教材。把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分为一门学科和一门学科群体系对建设教育管理学科都是有帮助的, 但把教育管理学科体系仅分为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是不够的。

教育管理学有其体系是勿庸置疑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教育管理学科及其学科体系。这里涉及到三个概念:科学、学科和学科体系。有人认为, 科学是指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它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是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 其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4]律, 探求客观真理, 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也有人认为“: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

[5]条理的知识, 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理性研究。”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

出, 科学是关于研究对象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科学的简称, 所以教育管理学是指关于教育管理问题的知识体系或理论体系。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4]或教学科目。教育管理学科是指教育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及其分支领域, 也指教育管理

学的教学科目。学科体系是学科和体系两个概念的组合, 体系是由若干有关事物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4]。

笔者认为,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是结构化的教育管理学科的知识或理论, 是教育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体系化。如果这样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及其学科体系, 把教育管理学科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不合适的。凡是上升为科学的或学科的知识都是概念化的或理论的知识, 而非经验的或个别的或仅适用于经验来源的事物。经验是一种知识, 但不是科学知识或理论知识。任何一门学科及其体系的存在皆是因为其构成的概念或理论都是经过检验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概念和理论的集合。所以, 我们认为经验体系是前科学或前学科体系, 只有理论体系才能称之为学科体系或科学体系。

理论体系是不是就分为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呢? 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或教材体系这三者不是同一层次的并列概念。“知识体系”、“著作体系”、“教学体系”或“教材体系”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交叉的或重叠的。知识体系或理论体系的外延实际上涵盖了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因为, 著作体系是由著作者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所构成的体系, 它不可能不是知识的或理论的。教材体系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构建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也同样是知识的。另外, 把教育管理学体系分为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也有些牵强。著作既可以作动词, 也可作名词。作为动词, 指的是撰述、著书或作文[4]; 作为名词, 指著作的成品, 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论文、专著、教材、研究报告等。教材也是一种著作。所以, 把教育管理学体系或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分为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存在着困难。

二、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管理学者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教育管理学论著, 代表性的教育管理学著作, 1. 要素体系。, 。属于此类[6]目标、原则。萧宗六、贺

也属于此类体系。该书作者认为教育行政有三大要素, 即教育行政主

[7]体、。教育行政学的体系要围绕这三大要素进行构建。把学校管

理或教育行政分成若干要素, 然后对其进行研究并构建学科体系, 这是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本做法, 符合教育管理学科的理论逻辑。但由于两书的作者对教育管理要素的理解不同, 对要素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2. 经验体系。经验体系是指对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属于此类体系的著作很多,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学校管理学和教育行政学著作大多属于此类。此类著作中最杰出的是萧宗六先生著的《学校管理学》。该书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行以来多次再版, 至今仍是教育管

[7]理专业的基本教科书。该书作者采用了总结法和比较法构建学校管理学体系。“所谓总结法,

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把建国以来管理普通学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 把我国当前研究学校管理的新成果有选择地吸收进来, 把我国当代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经验加以概括。……所谓比较法, 即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 把中外各种说法加以比较, 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读者去

[8]分辨、思考。”作者通过对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学科体系的具体内容。

3. 板块体系。板块体系是指把教育管理分为若干板块, 据此构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属于此类体系的有陈孝彬教授主编的《教育管理学》。该书认为, 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有两个维度:管理职能维(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运筹、激励等) 和教育、教学业务维(教务、思想教育、体育、生产劳动、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 ;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还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

[9]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但陈孝彬先生并没有按照这三个

层次设计其学科体系, 而是把全书分为三个“板块”: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 然后根据这三个板块来建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我们把这一体系概括为“板块体系”。属于此类

[3]体系的还有孙绵涛主编的《教育管理原理》。该书分为四编十五章。第一编为教育管理学概

论, 第二编为宏观教育管理理论即教育行政理论, 第三编为微观管教育理理论即学校管理理论, 第四编为教育领导与效能论。这一体系和陈孝彬教授主编的《教育管理学》的体系实质上是一致的, 只是在具体的内容方面有较大的差别。

4. 职能体系。职能体系是指根据教育管理的职能来构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属于此类体系的有安文铸著的《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作者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 又把理论体系分为知识体系、著作体系和教学体系。根据这种分类, 该书试图“从理论的层次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以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理论为线索, 把教育管理的过程和职能同教育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及其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不涉及具体的工作部门的管理, 形成由基本理论篇和职能理论

[10]篇构成的著作体系。”基本理论篇主要讨论了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史、教育管理学理论建

设的若干问题(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等等) 、教育管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教育管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教育管理学的哲学基础、教育管理学的系统科学基础; 职能理论篇主要讨论了教育管理的职能体系和过程理论、教育管理的决策和计划理论、教育管理的组织理论教育管理的激励理论和教育管理的控制理论等。

5. 工作体系。80年代《学校管理

[11]学》共分二十五章, 作, 、体育工作管理、卫生工作管理、美育管理、。刘文修先生主编的《教育管理学》也属于此类体系。,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

[12]究这些工作的科学理论和行政规律的科学。

6. 系统体系。系统体系是指运用系统论或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构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薛天祥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可归于此类。他把学科体系分为经验体系和理论体

[1]系。“经验体系是实践直接的、直观的反映”“; 理论体系是在经验基础上经过理论和知识的加

工而得到的, 是从客体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性方面反映客体内在的逻辑关系的概念体系。”

[1]“一门学科是否成熟其标志就是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否已经建立。”他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

体系应属于理论体系, 而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 其基本要求是思维的发展首先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的起点则是最抽象的范畴, 然后从抽象上升到中介范畴, 最后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运用。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 确定中心概念, 然后以高等教育系统作为逻辑起点, 由此上升到管理的目的、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原则等中心范畴, 最后以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作为体系的逻辑终点。根据这种思路, 薛天祥教授建立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由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管理本质、高等教育管理原则、高等教育计划、高等教育组织、高等教育领导、高等教育控制等构成。我们把这一体系称之为“系统体系”。

7. 综合体系。综合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是围绕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学著作共同关心的问题所构建的体系; 二是该体系把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个板块结合起来; 三是在关注理论构建的同时也重视对“实务”的管理。属于此类体系的著作有吴志宏教授主编的《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教授不赞成把教育管理学分成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研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事业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不能将这一整体的

各个部分截然分开的。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看, 这种两分法的研究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这等于把学校组织及其管理作为一个封闭系统, 而不是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对待。实际上, 在教育管理实

[13]践中, 政府的教育行政活动同学校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政府的教育行政的目的就是促使学

校依法办学, 而学校则需要在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下搞好学校内部的管理事务, 二者是不能分开的。根据这种思路, 作者在总结国内外13本教育管理学著作的体系内容之后, 对教育管理学的体系做了如下安排:第一篇为“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二篇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第三篇为“教育政策和法律”, 第四篇为“教育人员与教育管理对象”, 第五篇和第六篇为“教育实务”。我们把这一体系看作是“综合体系”。但该书还是没有把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真正综合为一体。

以上所概括的七种体系类型, 即要素体系、经验体系、板块体系、职能体系、工作体系、系统体系和综合体系等各有优缺点。要素体系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搞清楚教育管理中有哪些要素, 然后根据这些要素构建学科体系, 但要素体系专注于要素的分析, 却对教育管理的问题关注得不够; 经验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性, ; 板块体系是根据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种不同的教育管理事实, 理两大部分, ; 了工作的实际, , 但没有从, 但由于该体, 。

三、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整合

以上各类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依次有教育管理学概述、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组织、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人事管理、教育管理目标、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原则、教育管理过程、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规划与决策、教育财政、教学与课程管理、教育管理方法与技术、公共关系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教育管理理论发展、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管理效能、教育管理内容、总务管理、教育设施、教育控制、教育系统管理、管理规律、质量管理、激励、党对学校的管理、信息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美育管理、国外学校管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合并为若干个方面。“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国外学校管理”“、教育管理规律”“、教育管理原则”等可以合并到“教育管理学概论”中“; 教育管理目标”“、教育规划与决策”“、教育督导与评价”“、激励理论”等可以合并到“教育管理过程”中“;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总务工作管理”“、教育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等可以合并到“教育资源管理”中“; 教学与课程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体育卫生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美育管理”等可以归并到“教育活动管理”中; 教育组织机构、教育领导、教育管理人员等可以合并为“教育组织管理”“; 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教育公共关系”“、社会、家庭和学校关系”“、社会管理”等可以归并到“教育管理环境”中(见表1) 。

通过以上分析,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可以整合为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组织管理、教育资源管理、教育管理过程、教育管理环境等部分。

1. 教育管理基础。这一部分主要是讨论教育管理的理论问题, 具体内容因国别和文化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学科的知识基础、教育管理学的基本范畴等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概念是对教育管理学是什么做出界定; 概念

的确定就需要搞清楚教育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

对象的确定实质上就是确

定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表1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基本框架学科教

学学科体系的结构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组织管理学科体系的内容教育管理学的对象、方法、基础、发展等教育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人员、权力等教育管理过程决策、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容; 学科性质的研究旨在教育资源管理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揭示教育管理学的根本特教育活动管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等征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教育管理环境政策、社会、家庭、社区等和联系; 明确了研究对象

和学科性质之后, 就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范畴主要是分析教育管理等基本概念; 对研究方法的研究是解释和说明运用哪些研究方法更适合于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理论发展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趋势。

2. 教育组织管理。教育组织发展主要研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组织的类型、构、教育组织的要素、教育组织的学习与发展等问题织与其他组织的共性与区别; 区分教育组织的类型, 织模式; 统, 其要素有人员、权力、; , 就需要通过不。

。根据管理学的研究,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管理是决策、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构成的统一的过程。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的起始环节, 是教育管理的目的性的体现。广义的教育决策包括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计划、教育策略、教育决定等等, 狭义的决策主要是指具体的教育组织及其管理人员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所作出的决定。因为法律和政策不是某一组织或个人所能够作出的, 所以法律、政策属于在教育管理环境中研究的问题, 教育管理过程的决策属于狭义的决策。作出了决策, 就需要通过领导推动实施这些决策, 需要领导者运用职权、影响力来激励下属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激励作为一种管理策略是管理过程必不可少的, 组织建立后, 也招聘了人员, 但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励, 这些人可能会离开。所以, 激励是保证人员继续留在组织中并努力工作的根本措施。沟通是组织成员相互合作的前提, 为了使组织及其成员处于和谐状态, 需要通过公开化等一系列策略使组织成员彼此沟通和了解。为了使组织及其成员实现决策的目标, 就需要对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控制, 所以控制是教育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为新一轮管理过程提供了基础。

4. 教育资源管理。中外教育管理学著作很少专门提到教育资源管理, 但大都地提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实质上是对组织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的过程,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够创造价值的方面, 充分抓住时间和机遇, 这些是教育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完成的根本任务。所以, 教育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设备等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可以获得各要素的系统整合效能。通过科学的程序招聘、使用、奖励、提升优秀人员, 惩罚或辞退不称职的人员, 是教育资源管理的关键。

(下转第148页)

此例是由一项单项句组和简单句组构成

的两项句组。启首两个句子以设问形式作为

该句组的引导部分———法律难以管住小人, 第

三个句子承上启下, 属过渡句, 第四个句子是

插说句, 表明作者的看法, 第五个句子以例证

说明小人基本上不犯法, 第六、第七两个句子

以结构上的链式联系点明主题。

例16. 写和读的关系, 是一种天然吐纳关系。只

纳不吐, 不仅消化不良, 而且必然产生恶性的壅阻。

(3) 吸收了那么多东西, 总需要有所

运动、有所倾吐。谈话是一种倾吐, 而写作, 则是一种

更深入、更系统的倾吐。关系, 第三个句子提及社会上的只读不写现象, 且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若去掉该插说句, 句组仍可成立。对句组功能类型的划分, 有助于完善该问题本身的研究, 并促进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参考文献:[1] РеферовскаяЕ. А.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структуратекста[M].Наука, Ленинград. 1989. [2] 陈倩. 超句统一体划界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1) . [3] 张寿康. 文章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4] . 北京:外语教该句组主要表述读与写是一种天然吐纳

(上接第) :林利藩】

, 教育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展的。。外部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通过对这些环境的分析, 把握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特点, 为教育组织的建立、建设和发展提供现实背景情况, 从而使教育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与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外部环境是教育法制环境。以法治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等为教育组织的运行提供了法制环境。教育组织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教育组织文化, 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薛天祥. 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2] 安文铸. 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9.

[3] 孙绵涛. 教育管理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18.

[4] 辞海(缩印本)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1965.

[5] W. C. 丹皮尔. 科学史(上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9.

[6] 张济正. 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3.

[7] 萧宗六, 贺乐凡. 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8.

[8] 萧宗六. 学校管理学(第3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9] 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10] 安文铸. 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9.

[11]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 学校管理学[M].北京:海军出版社,1988.

[12] 刘文修. 教育管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

[13] 吴志宏. 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

【责任编辑:王建平】

bullying. T raditional research of relations between bullying and its peer context focuses on how bullying/victimization was con 2nected with bully or victim ’s peer status. Recently , resear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how bullying and peer are related by in 2vestigating peer groups. S tudies of the in fluence of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s on aggression and antis ocial behaviors provided s ome explanation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ullying and peer context.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es from the three as 2pects mentioned above , and reveals s ome im 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and designs of anti -bullying program.   K ey w ords :school bullying ; peer ; peer status ; peer group ;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Media and Adolescent Violence (by LI Jing -jie , NIE Y an -gang , ZH ANG Wei )   Abstract :Adolescents are the major consumers of media. Investigations in m ost countries and areas have revealed that adolescents spent m ore time on media than on any other activities besides schooling and sleeping. H owever , m odern media is full of violence , many em pirical studies have dem onstrated that media violence indirectly instigates violent and aggressive be 2havior and aggressive thoughts. Furtherm ore , the present article analyzes how media violence instigates violence , and m oderators that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media in fluence. Additionally , the als o reduce and pre 2vent the in fluence of media violence on adolescents from the view of access.

  K ey w ords :media ; adolescent violence ; G eneral AM ) ; m The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I ntegration (by H UANG Wei )   of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 can be taken as putting into a structure the concepts , theo 2ries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syste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 2lowing systems :the system of the elements which in fluences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 sys 2tem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 that the administrators have had ; the system of the portions which the educa 2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sists of ; the system of the functions or roles that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lays ; the system of the practical procedur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 system of the open system which tak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s s ocial systems and the system of the com prehensiv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By synthesizing the contents of these systems , this pa 2per advances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hich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 educational organizing ; the educational res ources management ; the process of ed 2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K ey w ords :the system of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concept ; classification ; integration

Modern T eacher ’s Education Principle and the Development T rend of H igher N orm al I nstitutes (by LEI Dan )   Abstract :M odern teacher ’s education principle means teacher ’s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 persistent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im provement of education , which set ideal requirement for teacher ’s education development m odel in terms of cultiva 2tion aim ,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ion patter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s education to the m odern one , the Chinese higher normal institutes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s education , renew the education idea , elab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s education and speed up teacher ’s specialization to make healthy , orderly and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higher normal school education.

  K ey w ords :teacher ’s education principle ; teacher ’s education m odel ; realistic problem ; trend of development


相关内容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探析
  • 作者:郑瑞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02期 中图分类号:C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6-0078-05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著名科学家对跨学科的发展前景寄予了厚望,钱三强预示,"本世纪末到下一个世纪初将是一个交叉科学 ...

  •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类解读与重新构造
  •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类解读与重新构造∗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 510642) 摘要:文章基于对学科含义的理解,通过对现行学科分类的解读,从而对"农林经济管理"的归类提出了疑问.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设 ...

  • 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思路
  • 作者:孙坦刘峥 图书与情报 2013年06期 1 导论 信息过载是网络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组织.企业(如欧盟.美国医学图书馆.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纷纷开展信息组织开放应用的研发项目,来推动信息建设基础平台的创新性实践和技术改善,如美国医学图书馆建设的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nif ...

  • 网络教育的形态真谛
  • [摘 要] 网络教学应该有别于课堂的教学形态.网络的教学应用在移植课堂教学形态的同时,应该存在自身的形态方式.这个形态方式就是网络的学习形态.知识形态和教学形态.其表现为微学习.微内容和微引导的形态表征,构成了网络学习的三个合成矢量要素,呈现出网络教育的学习景象. [关键词] 网络学习:微学习:策内 ...

  • 旅游学概论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案 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系 2005年9月 第1章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学科体系 教学目的:了解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初步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学科体系. 教学重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学科体系. 教学难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课时计划:3课时. 讲授提 ...

  • 促进IT与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主题学习模式
  • 顾小清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常熟215500) 论著选摘 [摘要]本文描述了跨学科课程的主题学习模式.根据主题扩展的深度和广度,主题学习模式又可细分为主题课程和主题单元.在这些主题学习模式中,通过主题及其专题,引导学生对主题问题进行探索,这些探索是通过跨学科的各种学习活动来完成的.文中对主题模 ...

  • 信息组织与管理
  • 结课大作业 信息组织与管理 学 学 专 生生业姓学班名 号 级 汪厚连 08580101 08信息管理1班 管理工程系 2011年6月7日 目录 1 根据第三章,分别用800字.500字.200字和120字概括第三章内容 ......................... 1 1.1 800字概括 ...

  • 组织管理学科的理论形态与创新途径
  • 组织管理学科的理论形态与创新途径 章凯 罗文豪 袁颖洁 2013-2-22 15:59:38 来源:<管理学报>2012年10期 [内容提要]在论述成熟学科理论形态的基础上,以组织行为学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组织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理论创新的途径与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一门成熟 ...

  • 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_蔡则祥
  • 中国大学教学 2007年第3期 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 蔡则祥 刘海燕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理论研究的匮乏是制约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吁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从"整体性.分层分类.比较研究"等三方面探寻了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