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古韵--旅顺博物馆藏辽金文物展

汪星燚

“吾阁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阁,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是而已……”—— 陈继儒《小窗幽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器为茶之父”,品茶方式的演变,同时伴随着茶具形制的演变。茶无论在药用、食用、饮用阶段,都和茶具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唐、宋等早期茶具以单色釉及窑变效果为主,到了明代,由于散茶的盛行、茶叶品类的多样化和冲泡方式的改变,茶具在造型、釉色等方面变得更为丰富多样,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白瓷和彩瓷茶具应运而生并得到长足发展。另外,主产于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也成为茶具发展的另一个脉络。

茶叶早在唐代开始已有了对外传播,主要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以及通过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十七世纪以后,随着航海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海上强国的船队如葡萄牙、荷兰首先绕过好望角进入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茶叶开始大规模输入欧洲,欧洲贵族对茶叶的需求推动了茶叶销售,同时也推动了陶瓷茶具的外销。据记载,瑞典东印度公司派出第一支商队从中国载回的货物,曾于翌年在哥德堡市被拍卖,共43万件,主要是青花茶具和咖啡具。据《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瓷器》一书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澳门成交的几只走私船就载有五百个中国式酒杯,七百四十个茶盘,一桶精美的小茶壶,二桶精美的茶杯及一百个茶壶,再有一万个盘,八千个碗及二千个茶盘,再有一船载九桶茶杯,一万个粗杯及五十个盘,其最后一船,载有十一桶精美的茶杯和一万个盘,八千个碗及二千个茶盘……”,可见外销茶具数量之多。

本次《以适幽趣——明清茶具珍藏展》的展品主要为明清时期外销的宜兴紫砂茶具及景德镇瓷茶具。在紫砂茶具中,也有少量如“乾隆·邵圣和制旷揽斋款梨式壶”、“道光·壶公冶父款子冶石瓢壶”等典型传统文人风格的茶壶,这些茶壶以素面为主,多刻有名款和斋号,体现了中国传统紫砂茶具朴素无华的审美情趣。此外如“清初·欧洲包镶卷云旋纹盖六方壶”、“清初·贴花佛手龙旦玲珑壶”、“清初·无款贴松鼠葡萄大宫灯壶”等,均为典型外销风格紫砂茶具,这些紫砂茶具形制或捆竹莲子,或松鼠葡萄,或梨式圆菊等,装饰手法或金银包镶,或繁缛贴花,或镂空雕刻,或泥绘印花等,纹饰题材更有松竹、佛手、蕉叶、双兔、婴戏等等,形制及题材虽多中国元素,而装饰手法则明显体现了制壶者迎合欧洲人审美情趣的倾向。瓷茶具则有“明万历· 青花釉里红喜上眉梢折沿茶碗”、“康熙·青花刀马人杯组”、“雍正乾隆·墨彩西洋人物故事图杯组”等,这些瓷茶具以用途分则有茶壶、茶杯、杯托、壶承、茶叶罐等,以釉彩分则有青花、墨彩、粉彩、素三彩、单色釉等,装饰题材尤其丰富多彩,从教子图、西厢记、放牧图、刀马人到岁寒三友、凤凰麒麟、亭台楼阁、百鸟朝凤等等,其中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金彩装饰更是体现了西方贵族的典型审美情趣,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物证。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古代茶具文物是茶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展开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项研究工作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茶文化有关的文物实物在艺术品市场中行情突飞猛进、一路高企。国有博物馆受种种客观条件制约,在艺术品征集、购藏活动中,时时发生竞争不过私人藏家的现象,这给国有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带来挑战。中国茶叶博物馆除了正常的征收渠道外,还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襄助,热情出借藏品,或慨然捐赠珍品,化私为公,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的种类。此次展览的展品由茶具收藏家刘创新先生提供,并向中国茶叶博物馆无私捐赠了“康熙·贴花镂空梅竹双清椭圆壶”、“康熙·青花仕女纹梨式壶”等十件其收藏多年的珍贵古代紫砂、瓷器茶具,这些茶具对于我们了解中华茶文化向东南亚及欧洲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而精美的工艺制作,也让我们一叹三赞,为前人出色的巧思天工倍感自豪。我们期待更多的收藏家加入到捐赠文物的行列,让更多的人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分享艺术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收藏故事!

现将刘创新先生捐赠,中国茶叶博物馆新入藏的十件茶具珍品简介如下。

1.康熙 贴花镂空万字梅竹双清椭圆壶

高10.1、宽18.7厘米

椭圆壶身,以竹节作流把,寓意“梅竹双清”。通身贴饰四片海棠形开光,每片开光镂空雕刻梅花纹,并于交接处点缀万字纹。椭圆壶盖亦镂雕梅花纹,居中托起一朵梅花作壶钮,刻画生动精细,工艺繁复,难度颇高。

2.雍正乾隆 印花锦地龙纹茶叶罐

高23.5、宽9.5厘米

紫砂烧结适度,质地坚硬。罐身为圆口高身四方形,盖佚失,圆溜肩,斜壁至底端成内圈足。整体端正规整,棱角分明,气宇轩昂。罐身四方开光,采用整片图版模印技法,作“双龙戏珠”纹样,云龙游动于回纹锦地上,线条清晰,层次丰富。整器上敛下宽,各部分比例匀称,线条张弛有力,艺精技绝,浑然天成,为土、工、火俱臻上乘之佳作。

紫砂运用模印手法来装饰始于明代中晚期,到清代早期,模印已成为最具代特征的装饰手法,模印图案愈发精美复杂,纹饰繁缛。乾隆时期模印装饰达到极盛,器表往往戳满模印装饰图案。

3.康熙 太师少师钮贴花夔龙纹大壶

壶身圆鼓呈椭圆形,折肩柔顺,壶流微弯,把手外撇环扣,壶身模印贴饰四组折枝牡丹与夔龙纹,平盖微凸上置大小二狮戏球,捏塑生动,形象逼真。此壶朱泥精炼,做工纯熟,整器祥瑞讨喜,大气磅礴。

“太师少师”纹饰以一大狮与一小狮构成,取“狮”与“师”同音,以象征官禄代代相传之意。同时狮子古称“狻猊”,被视作祥瑞之兽,也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可镇邪辟灾,安康吉祥,古人常以“镇宅”或“护佛”。此壶钮以大狮昂首,左爪下一绣球,幼狮匍匐其侧,即俗称“太师少师”。

4.雍正乾隆 无款贴花狮钮六方壶

高11.8、宽18.7厘米

此壶较之其他狮球壶,形制上略有不同。首先是壶身作长六方方形,高颈高足,壶身贴杂宝纹及狮子,平盖上塑一卧狮,狮子前方有架子滚球,球架两侧饰以彩带,延伸贴于盖面。一弯壶流及弧圆壶把皆呈方形,整体比例协调,口盖纹丝密合,明针讲究,制作工艺精湛。

清初紫砂壶中,以狮戏球为壶钮者多见,一般狮子以木模压出,再加以细部修饰,起精者能以线刻技法表现出狮毛的毛茸茸生动体态,加上狮子前方捏塑的玲珑绣球,旋之更添几分趣味。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沉没的捷达麦森号(Geldermalson)海捞物品中,便有发现此类卧狮滚球壶。

5.雍正乾隆 贴花喜上眉梢盖碗

高9.6、宽12厘米

此紫砂盖碗半圆体,圈足,碗体以浅浮雕装饰以梅枝梅花,微隆碗盖盖面装饰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盖中央似塔尖纽,提拿方便。与寻常盖碗不同之处是,此盖碗为嵌盖式,即盖沿与碗盖嵌合,整碗制作规整,工艺不俗,瀹茶赏玩两相宜。

6.康熙 青花仕女纹梨式壶

高6.8、宽10.6厘米

矮梨形,圈足,造型与同期紫砂小壶类似。瓷壶胎体雪白,釉面光润,发色翠蓝,层次丰富,整器端正,比例协调,制作工艺精湛。此壶两面画意相同,壶盖画两组花枝纹,壶身描绘仕女图,一执旗,一执扇,两人顾盼有情,画工不俗。壶底落“玉”字款,为康熙典型款识。

7.乾隆 粉彩松鹿延年八角杯连托

高4.2、宽6.9、(托)直径11.5厘米

八角形杯连托,厚胎,器型别致。以粉彩绘灵芝、松树、梅花鹿,寓意“延年益寿”。

8.乾隆 粉彩描金花蝶牡丹图八角杯连托

高3.8、宽7.1、(托)直径11.1厘米

八角形杯连托,厚胎,器型别致。以开光式绘花蝶牡丹纹,间以锦地缠枝莲纹,并饰描金点缀,纹饰繁缛,具有乾隆外销瓷特色。

9.乾隆 粉彩双清四喜图杯连托两套

高3.6、宽7.7、(托)直径11.5厘米

撇口杯连托,斜腹,圈足,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质光洁润泽。以“多喜图”为题,绘四只喜鹊与梅竹纹,寓意“双清四喜”,画中瘦石赋以蓝色与浅绛彩画面呈冷热色对比,别出心裁。

10.乾隆 酱釉杯连托

高3.2、宽6.2、(托)直径9.8厘米

撇口小杯组,杯与托盘满施酱釉,又称“紫金釉”,圈足露胎。传世全酱釉杯连托比较少见。

“酱色釉”。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达5%以上。始于宋,宣德紫金釉釉面肥厚、光洁莹润,并有桔皮纹;嘉靖紫金釉色泽较浅,釉面有的光亮,有的晦暗。清顺治、康熙、乾隆时紫金釉较为流行,康熙时釉色黄褐,多用于器物口部边沿;乾隆时在酱色地上抹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铜彩器,是当时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

汪星燚

“吾阁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阁,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是而已……”—— 陈继儒《小窗幽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器为茶之父”,品茶方式的演变,同时伴随着茶具形制的演变。茶无论在药用、食用、饮用阶段,都和茶具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唐、宋等早期茶具以单色釉及窑变效果为主,到了明代,由于散茶的盛行、茶叶品类的多样化和冲泡方式的改变,茶具在造型、釉色等方面变得更为丰富多样,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白瓷和彩瓷茶具应运而生并得到长足发展。另外,主产于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也成为茶具发展的另一个脉络。

茶叶早在唐代开始已有了对外传播,主要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以及通过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十七世纪以后,随着航海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海上强国的船队如葡萄牙、荷兰首先绕过好望角进入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茶叶开始大规模输入欧洲,欧洲贵族对茶叶的需求推动了茶叶销售,同时也推动了陶瓷茶具的外销。据记载,瑞典东印度公司派出第一支商队从中国载回的货物,曾于翌年在哥德堡市被拍卖,共43万件,主要是青花茶具和咖啡具。据《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瓷器》一书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澳门成交的几只走私船就载有五百个中国式酒杯,七百四十个茶盘,一桶精美的小茶壶,二桶精美的茶杯及一百个茶壶,再有一万个盘,八千个碗及二千个茶盘,再有一船载九桶茶杯,一万个粗杯及五十个盘,其最后一船,载有十一桶精美的茶杯和一万个盘,八千个碗及二千个茶盘……”,可见外销茶具数量之多。

本次《以适幽趣——明清茶具珍藏展》的展品主要为明清时期外销的宜兴紫砂茶具及景德镇瓷茶具。在紫砂茶具中,也有少量如“乾隆·邵圣和制旷揽斋款梨式壶”、“道光·壶公冶父款子冶石瓢壶”等典型传统文人风格的茶壶,这些茶壶以素面为主,多刻有名款和斋号,体现了中国传统紫砂茶具朴素无华的审美情趣。此外如“清初·欧洲包镶卷云旋纹盖六方壶”、“清初·贴花佛手龙旦玲珑壶”、“清初·无款贴松鼠葡萄大宫灯壶”等,均为典型外销风格紫砂茶具,这些紫砂茶具形制或捆竹莲子,或松鼠葡萄,或梨式圆菊等,装饰手法或金银包镶,或繁缛贴花,或镂空雕刻,或泥绘印花等,纹饰题材更有松竹、佛手、蕉叶、双兔、婴戏等等,形制及题材虽多中国元素,而装饰手法则明显体现了制壶者迎合欧洲人审美情趣的倾向。瓷茶具则有“明万历· 青花釉里红喜上眉梢折沿茶碗”、“康熙·青花刀马人杯组”、“雍正乾隆·墨彩西洋人物故事图杯组”等,这些瓷茶具以用途分则有茶壶、茶杯、杯托、壶承、茶叶罐等,以釉彩分则有青花、墨彩、粉彩、素三彩、单色釉等,装饰题材尤其丰富多彩,从教子图、西厢记、放牧图、刀马人到岁寒三友、凤凰麒麟、亭台楼阁、百鸟朝凤等等,其中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金彩装饰更是体现了西方贵族的典型审美情趣,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物证。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古代茶具文物是茶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展开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项研究工作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茶文化有关的文物实物在艺术品市场中行情突飞猛进、一路高企。国有博物馆受种种客观条件制约,在艺术品征集、购藏活动中,时时发生竞争不过私人藏家的现象,这给国有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带来挑战。中国茶叶博物馆除了正常的征收渠道外,还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襄助,热情出借藏品,或慨然捐赠珍品,化私为公,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的种类。此次展览的展品由茶具收藏家刘创新先生提供,并向中国茶叶博物馆无私捐赠了“康熙·贴花镂空梅竹双清椭圆壶”、“康熙·青花仕女纹梨式壶”等十件其收藏多年的珍贵古代紫砂、瓷器茶具,这些茶具对于我们了解中华茶文化向东南亚及欧洲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而精美的工艺制作,也让我们一叹三赞,为前人出色的巧思天工倍感自豪。我们期待更多的收藏家加入到捐赠文物的行列,让更多的人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分享艺术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收藏故事!

现将刘创新先生捐赠,中国茶叶博物馆新入藏的十件茶具珍品简介如下。

1.康熙 贴花镂空万字梅竹双清椭圆壶

高10.1、宽18.7厘米

椭圆壶身,以竹节作流把,寓意“梅竹双清”。通身贴饰四片海棠形开光,每片开光镂空雕刻梅花纹,并于交接处点缀万字纹。椭圆壶盖亦镂雕梅花纹,居中托起一朵梅花作壶钮,刻画生动精细,工艺繁复,难度颇高。

2.雍正乾隆 印花锦地龙纹茶叶罐

高23.5、宽9.5厘米

紫砂烧结适度,质地坚硬。罐身为圆口高身四方形,盖佚失,圆溜肩,斜壁至底端成内圈足。整体端正规整,棱角分明,气宇轩昂。罐身四方开光,采用整片图版模印技法,作“双龙戏珠”纹样,云龙游动于回纹锦地上,线条清晰,层次丰富。整器上敛下宽,各部分比例匀称,线条张弛有力,艺精技绝,浑然天成,为土、工、火俱臻上乘之佳作。

紫砂运用模印手法来装饰始于明代中晚期,到清代早期,模印已成为最具代特征的装饰手法,模印图案愈发精美复杂,纹饰繁缛。乾隆时期模印装饰达到极盛,器表往往戳满模印装饰图案。

3.康熙 太师少师钮贴花夔龙纹大壶

壶身圆鼓呈椭圆形,折肩柔顺,壶流微弯,把手外撇环扣,壶身模印贴饰四组折枝牡丹与夔龙纹,平盖微凸上置大小二狮戏球,捏塑生动,形象逼真。此壶朱泥精炼,做工纯熟,整器祥瑞讨喜,大气磅礴。

“太师少师”纹饰以一大狮与一小狮构成,取“狮”与“师”同音,以象征官禄代代相传之意。同时狮子古称“狻猊”,被视作祥瑞之兽,也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可镇邪辟灾,安康吉祥,古人常以“镇宅”或“护佛”。此壶钮以大狮昂首,左爪下一绣球,幼狮匍匐其侧,即俗称“太师少师”。

4.雍正乾隆 无款贴花狮钮六方壶

高11.8、宽18.7厘米

此壶较之其他狮球壶,形制上略有不同。首先是壶身作长六方方形,高颈高足,壶身贴杂宝纹及狮子,平盖上塑一卧狮,狮子前方有架子滚球,球架两侧饰以彩带,延伸贴于盖面。一弯壶流及弧圆壶把皆呈方形,整体比例协调,口盖纹丝密合,明针讲究,制作工艺精湛。

清初紫砂壶中,以狮戏球为壶钮者多见,一般狮子以木模压出,再加以细部修饰,起精者能以线刻技法表现出狮毛的毛茸茸生动体态,加上狮子前方捏塑的玲珑绣球,旋之更添几分趣味。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沉没的捷达麦森号(Geldermalson)海捞物品中,便有发现此类卧狮滚球壶。

5.雍正乾隆 贴花喜上眉梢盖碗

高9.6、宽12厘米

此紫砂盖碗半圆体,圈足,碗体以浅浮雕装饰以梅枝梅花,微隆碗盖盖面装饰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盖中央似塔尖纽,提拿方便。与寻常盖碗不同之处是,此盖碗为嵌盖式,即盖沿与碗盖嵌合,整碗制作规整,工艺不俗,瀹茶赏玩两相宜。

6.康熙 青花仕女纹梨式壶

高6.8、宽10.6厘米

矮梨形,圈足,造型与同期紫砂小壶类似。瓷壶胎体雪白,釉面光润,发色翠蓝,层次丰富,整器端正,比例协调,制作工艺精湛。此壶两面画意相同,壶盖画两组花枝纹,壶身描绘仕女图,一执旗,一执扇,两人顾盼有情,画工不俗。壶底落“玉”字款,为康熙典型款识。

7.乾隆 粉彩松鹿延年八角杯连托

高4.2、宽6.9、(托)直径11.5厘米

八角形杯连托,厚胎,器型别致。以粉彩绘灵芝、松树、梅花鹿,寓意“延年益寿”。

8.乾隆 粉彩描金花蝶牡丹图八角杯连托

高3.8、宽7.1、(托)直径11.1厘米

八角形杯连托,厚胎,器型别致。以开光式绘花蝶牡丹纹,间以锦地缠枝莲纹,并饰描金点缀,纹饰繁缛,具有乾隆外销瓷特色。

9.乾隆 粉彩双清四喜图杯连托两套

高3.6、宽7.7、(托)直径11.5厘米

撇口杯连托,斜腹,圈足,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质光洁润泽。以“多喜图”为题,绘四只喜鹊与梅竹纹,寓意“双清四喜”,画中瘦石赋以蓝色与浅绛彩画面呈冷热色对比,别出心裁。

10.乾隆 酱釉杯连托

高3.2、宽6.2、(托)直径9.8厘米

撇口小杯组,杯与托盘满施酱釉,又称“紫金釉”,圈足露胎。传世全酱釉杯连托比较少见。

“酱色釉”。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达5%以上。始于宋,宣德紫金釉釉面肥厚、光洁莹润,并有桔皮纹;嘉靖紫金釉色泽较浅,釉面有的光亮,有的晦暗。清顺治、康熙、乾隆时紫金釉较为流行,康熙时釉色黄褐,多用于器物口部边沿;乾隆时在酱色地上抹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铜彩器,是当时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


相关内容

  • 只有在北京 才能免费玩这么多景点!
  • 你知道吗北京有很多很棒的景点.博物馆和展览都是免费的,这些我们平时忽略了的优惠,其实攒起来有很多呢!来吧今天就和小北看看北京就有哪些免费景点.博物馆和近期展览吧? 免费景点 潘家园 不管你喜不喜欢古玩,来这里看看那些精巧的玩意儿和金发碧眼的歪果仁,总是不错滴. 地址:朝阳区潘家园路1号 菖蒲河公园 ...

  • 北京最好的34家免费博物馆,伏天去正好!凉爽养眼又长见识!
  • ? 图文/胡巍巍 目前北京的博物馆光在市文物局登记在册的就有151家,2014年底显示北京人口2151.6万人,平均下来每14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那你会不会惊讶自己居然很少去或者几乎没去过博物馆呢?Anyway,小北今儿就给你搜罗下8月北京免费的博物馆吧! 1中国科技馆 之所以把中国科技馆放在第一位 ...

  • 三门亭旁镇村民挖管道挖出45斤古钱币·台州晚报
  • 三门亭旁镇村民挖管道挖出45斤古钱币 专家鉴定为北宋年间货币 大前天下午,三门亭旁镇刘家村一村民在自家院落连接污水管道时,挖到了一个瓦罐,里面装着一堆古钱币,足足有45斤.昨天下午三门博物馆副馆长叶玲丽告诉记者,这批古钱共2900枚,都是宋代货币. 村民家挖出45斤古钱币 "老楼家挖到宝贝 ...

  • 关于李虹霖的介绍
  • 关于李虹霖的介绍 李虹霖(1970.6-),男,吉林辽源人,吉林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员. 1概述 简介 2003年7月起任吉林省博物院院长,全面推进吉林省博物院的新院建设.参与对各文博单位收藏的大量文物进行普查.鉴定定级工作.曾带领科研 ...

  • 浅析平顶山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与环保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平顶山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与环保研究 作者:常菲 来源:<大观>2015年第06期 摘要:博物馆是汇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平顶山博物馆,是平顶山历史见证的标性建筑,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 ...

  • 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
  • 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 相比于三朝古都北京,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就要逊色不少,但对于研究古城变迁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同古称平城, 或称云州.云中, 建城历史悠久,曾为北魏京师, 辽金陪都, 明清重镇,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古城位于大同市城区和南郊, 自秦汉建立城邑至明清以来, 城市的 ...

  • 辽金城垣博物馆怎么样
  • 辽金城垣博物馆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2015-06-26 18:03 养生之道网导读:想要去旅游,辽金城垣博物馆是个好地方.那么辽金城垣博物馆怎么样,辽金城垣博物馆怎么去呢?一般人提到辽金城垣博物馆,会说这是个美丽的地方,但具体辽金城垣博物馆怎么样,很多人答不出.养生之道网将为你详细介绍辽金 ...

  • 中华民族文化年
  • 庆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2008世界大会 中华民族文化年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列展示 策划草案 中国·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古老:展示五千年中华文化精髓 多元:呈现五十六民族多元风采 和谐:共建千万年中国和谐社会 目 录  活动背景„„„„„„„„„„„„„„„„„„ ...

  • 东北地区 古遗迹
  • 东北地区,历史遗迹 一.古城: 1.史前: (1). 呼兰区:据历史考证,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团山子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2).建平县:五连城遗址, 属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遗址,由后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坟城.帽头山城. 2.春秋战国时期 奈曼旗:土城子古城,城内有大量战国和秦汉时代的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