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2012年03月31日03: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两会闭幕以来,5000多名代表委员和13亿人民带着这样的共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集中精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中求进既是工作总基调,也是工作总要求。所谓“稳”,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所谓“进”,就是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历史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过去30多年里,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积小成为大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不断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眼未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才能坚定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今年各项工作中做到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政策稳”;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使“增长稳”;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物价走势反弹,使“物价稳”;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社会稳”。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的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来之不易

的良好局面,还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在多种的思潮中,思想无定力,难以凝聚发展力量;在错杂的环境下,心若有旁骛,极易错失发展良机。只有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才能扎扎实实地稳中求进,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稳中求进,考验智慧能力,考验决心勇气。在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就能够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中央的科学决策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办好实事,更好地增进活力、促进发展、推进事业。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加快改革创新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品质

四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2012年03月23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E-mail推荐: 提交

50年前,当毛泽东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时,曾谆谆告诫:不但普通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今天,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的学雷锋热潮中,中央又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8000万共产党员面临新的时代任务。

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的深刻总结,也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自觉追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广大党员该如何继承发扬雷锋精神?身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领导干部如何成为先行者、排头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半个世纪以来,承载着崭新社会制度的道德向往,雷锋精神总能在人们心中激起最广大的共鸣。他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诗篇,树立了历久弥新的思想道德标杆。党中央一次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学习号召,就是因为雷锋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做雷锋式的优秀党员,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当前,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状况整体向好,但必须承认,也有少数干部党员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降低了“先进性纯洁性”的标准,放松了“党性修养”的要求,甘当懒官庸官昏官太平官。正因如此,尤其需要我们紧紧追随雷锋脚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用雷锋精神校正个人追求,肩负道德建设的重要责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

回望过去,从朱伯儒到郭明义,从孔繁森到杨善洲,正是不同时期涌现的无数雷锋式人物,提升了我们民族的道德境界,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审视今天,我们身处的世情、国情、党情更为复杂。置身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面对市场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热切呼唤?遭遇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实挑战,如何引导向善力量、构筑精神家园?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以雷锋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风引导民风,官德影响民德。8000多万名共产党员,倘若都能成为雷锋那样“滋润土地”的一滴水、“照亮黑暗”的一缕阳光、坚守岗位的一颗“螺丝钉”,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学雷锋活动定能够历久弥新,一个政党的先进品质方能更加彰显,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才能真正构建起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最大限度”中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本报评论员

2011年03月25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七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11年01月26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留言 1 条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分享 推荐 微博

 字号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明确要求充分认识基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第一线,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窗口。干部怎么干,群众怎么看,人民群众往往从基层干部的作风和言行来评价我们党和政府。

从总体上看,广大基层干部队伍作风是好的,近年来涌现了以沈浩、王瑛、王彦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人民群众普遍认可。但同时,也应看到,作风不正、行为不廉、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办事不公、作风粗暴、平庸懒散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和国家政策执行力,不利于社会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新期待,面对基层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面对变化交织的各种问题矛盾,迫切要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基层干部作风呈现新气象,基层干部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干部思想要有新境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题,符合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心声,需要各级干部深入一线,采取贴近基层的方式,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提高党性修养,使要求转化为自觉,理念转化为实践。

转变作风要有新突破。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作风建设的着力点。针对“庸懒散”,应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促进基层干部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怀着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强烈责任感,满腔热情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针对“办事不公、作风粗暴”的情况,既要增强群众观念,形成干事创业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

重群众意愿的自觉;又要彰显程序意识和法治意识,养成干部在政策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的习惯。

干部能力要有新提升。机遇和挑战面前,干部如何提高能力、化解矛盾,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当前形势下,干部培训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能力。

干部工作要有新思路。基层干部不容易,基层工作不好做,需要开拓创新、以人为本,使干部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完善各项制度,有效防范各种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也要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

“十二五”刚刚开局,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肩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基层干部唯有以更加廉洁的作风、更加勤勉的工作、更加扎实的业绩,身体力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忠实公仆,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坚强基石。

(责任编辑:罗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先争优是共产党员的价值理念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7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追求和行动。

从对标定位、夺旗争星,到民情流水线、承诺践诺评诺,各地各部门的鲜活探索,让创先争优植根到了每一个党员心中。开展这一活动,并非为了“先进”、“优秀”的荣誉,而是要树立保持先进、争当优秀的价值理念。

杨善洲22年染绿荒山,郭明义30余年爱心奉献„„坚守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让他们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当创先争优成为价值理念,党员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时代先锋。

社会深刻变化,党员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状态、无菌环境。改革发展成就巨大,保持先进才能防止精神懈怠;发展任务繁重艰巨,争当优秀才能应对能力不足;转型时期矛盾凸显,牢记宗旨才能避免脱离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多样,坚守信念才能远离消极腐败。如果动摇了创先争优的价值追求,难免会有了成绩不思进取、遇到困难裹足不前,甚至是面对诱惑产生动摇、触碰底线。

坚持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是要将其作为校正行动的坐标、引领工作的指南。会不会领导科学发展,能不能保障群众利益,是不是着眼大局长远,敢不敢对抗歪风邪气„„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并非空对空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选择上、每一项实在工作中。

创先争优是一种品格、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思想境界。始终坚持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

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党员才能不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党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

命。人民日报评论员:发展观嬗变的重大突破

——中国道路的十年探索之二

2012年07月16日04:48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回首10年,从经济总量快速跃升的“中国轨迹”,到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再到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故事”,伟大的实践源于理论创新的力量,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更新,推动着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的浩荡前行。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资源瓶颈和创新瓶颈进一步显现,发展的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加大„„发展起来后凸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从“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10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新发展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内容不断丰富,构想不断完善。

这不是被动的策略性选择,而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主动应对,是发展观嬗变之路上的重大突破。准确把握国情世情,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相得益彰。在“为谁发展”上高扬人本旗帜,在“怎样发展”上坚持科学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保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增加人类发展道路的丰富性,历史意义与创新意义相互辉映。科学发展观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座里程碑,呈现出当代共产党人对于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

理论的创新,往往产生推动实践的巨大力量。10年探索,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理念”,成为发展的根本遵循,引领亿万人民穿越激流险滩,在世界的东方写下令人惊叹的中国答卷。 1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7%的速度稳步增长,“发展”这个第一要义释放持续动力。农业税取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广泛覆盖,“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呈现可贵品格。以金融风暴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彰显深刻内涵。从医疗、教育到收入分配、金融体制,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发挥重要作用。回首10年,科学发展理念在中国大地上铺展成壮阔画卷,让人们感受到发展创新的理论厚度、实践深度与人性温度。

非凡10年,科学理念导引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以思想和观念的转变,确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奠定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工业化中后期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同在,群众政治参与活跃期与思想文化多元碰撞期叠加,国际地位上升期与全球化进程加速期并行„„面对三个“世所罕见”、四个“深刻变化”,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关系到我们在未来发展中能否拥有新引擎,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优势,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取得新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曙光在前。在难能可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住科学发展观这一根本指针,中国号巨轮一定能在机遇与挑战之中破浪前行,把更辉煌的历史写在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专项教育治理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3日04: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继5月14日全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视讯会议后,全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座谈会又在北京举行,这是两次事关国计民生的会议,对于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批批时代楷模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舍生取义的“最美”之花也盛开在祖国大地。但是,一些领域里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部署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就是要解决道德领域存在的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淡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侵犯知识产权、违规收费、制假造假、管理失职等屡禁不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也反映强烈。近一时期,围绕这些突出问题进

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问题,深化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

深化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需要加大诚信宣传的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让“守信得益、失信受制”规范化、制度化,在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面向生产者,要加强质量诚信教育,大力弘扬高尚的行业道德,教育引导企业切实负起主体责任。面向消费者,要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维护消费者利益,普及法律法规和质量常识,引导科学理性消费;积极组织消费者参与教育治理活动,疏通投诉、举报、维权渠道。面向监管者,要坚持“严”字当头,树立清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公仆形象。 深化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需要找准症结、明确举措,切实做到专项教育治理活动与综合治理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对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坚持严惩重处,坚决维护行业道德诚信底线;另一方面,要树立典型,强化激励,不断深化诚信为本的行业价值理念,大力宣传诚信经营模范,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需要加强道德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立法工作,从法规制度层面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道德问题,以制度的权威、法治的力量和法律的手段为专项教育治理活动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道德建设取得持久成效。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让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处罚都在阳光下进行。

总之,我们要把专项教育治理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切实抓紧抓好,决不松懈。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同促进民航业健康发展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3日04: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日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民航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个从国家战略层面指导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对促进民航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民航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发展较慢、专业人才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等制约了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民航强国、让民航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各方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形成合力。

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航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见》明确指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这深刻揭示了民航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回顾世界民航发展历史、总结我国民航发展实践,不难看出,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以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独特优势,不仅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特别是在当前

我国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民航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转型等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民航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服务。

《意见》勾勒了到2020年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十项重大任务。这体现了国家的战略和意志。实现这一系列目标,需要精心规划,精心组织。要坚持安全发展,毫不懈怠地抓好航空安全。要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要积极深化改革,加大空域管理改革力度,完善民航业管理体制机制,协调好解决好民航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民航的发展不仅涉及民航业,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涉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力争早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

人民日报评论员: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根基

——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3日04: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 字号

为谁谋利、替谁掌权,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正因此,如何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永恒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紧密结合群众的要求、时代的呼声,认真学习增强宗旨信念,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

回顾历史,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三湾改编到延安整风,从三讲教育到先进性教育,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党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注重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学习教育,注重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学习教育。正是自觉的学习和自我修正能力,让我们时刻准确把握了世情国情民情,不断打牢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铸就了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为我们赢得事业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当今中国,新的时代条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深水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实现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巩固和扩大推动事业前进的群众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征。但把党的宗旨转化为每一名党员持之以恒的自觉追求,把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并非易事。只有不断在学习中深化、在教育中强化,这些特质才会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液,成

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引领未来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价值观、历史观、执政观教育,在思想和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通过学习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怀着对人民群众的谦卑与敬意执政用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实现党的宗旨信念添砖加瓦。

加强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终目的。日益多元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使群众工作的内涵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人民为师,才能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提升政治智慧,增长执政本领。只有在加强学习中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根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人民日报:干部要怀着对民众的谦卑敬意执政用权

2012年07月13日08:11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为谁谋利、替谁掌权,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正因此,如何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永恒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紧密结合群众的要求、时代的呼声,认真学习增强宗旨信念,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

回顾历史,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三湾改编到延安整风,从三讲教育到先进性教育,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党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注重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学习教育,注重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学习教育。正是自觉的学习和自我修正能力,让我们时刻准确把握了世情国情民情,不断打牢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铸就了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为我们赢得事业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当今中国,新的时代条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深水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实现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巩固和扩大推动事业前进的群众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征。但把党的宗旨转化为每一名党员持之以恒的自觉追求,把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并非易事。只有不断在学习中深化、在教育中强化,这些特质才会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液,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引领未来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价值观、历史观、执政观教育,在思想和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通过学习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怀着对人民群众的谦卑与敬意执政用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实现党的宗旨信念添砖加瓦。

加强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终目的。日益多元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使群众工作的内涵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人民为师,才能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提升政治智慧,增长执政本领。只有在加强学习中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根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人民日报评论员:现代化历程的关键跨越

——中国道路的十年探索之一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1日04: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从党的十六大至今,时光又走过了10个年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大业中,这10年经历了怎样的奋斗探索?在时不我待的中国现代化里程表上,这10年又有着何种特殊意义?

“中国将用10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文明50年的发展道路。”新世纪之交,就有国外经济学家如此预言中国的前途。如同当时盛行的“中国崩溃论”,这样的预言同样令人将信将疑。

从2002年到2012年,谁能想到,中国经济总量会实现从世界第六到第二的跨越?谁能想到,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谁能想到,中国会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些甚至比预言更精彩的“中国故事”,绝非仅仅是机遇的恩赐。 从2002年出发,我们会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中国既有前人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也面临着发展以后的各种难题:经济增长背后的“资源约束”加大、收入水平提高伴生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发展产生的“权利诉求”增多、利益格局变化中的“民生短板”凸显„„如何解决这些发展起来的新问题?如何跨越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新难关?如何保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

10年间,在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之时,我们深入思考发展真谛,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各种利益关系变得复杂之时,我们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抓住和谐社会这个重点,构建改革发展稳定的牢固地基。在国际国内局面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我们深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抓住战略机遇期这个关键,走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10年间,不仅向发展要数量,更向发展要质量,科学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指针。发挥市场经济优势,提高效率;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

局形成;从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国际地位前所未有地提升;从尊重人民群众“四权”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性框架进一步完善。我们用社会主义现代化1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进军、用社会主义中国1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用13亿中国人民10年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完善了一条道路、一个体系、一种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10年,我们避免了“拉美陷阱”与“东亚困境”,成功实现转型,改写了世界舞台上现代化模式的既定格局。从中国现代化路径来看,十六大以来的10年,上接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势头,下启本世纪头20年的发展大局,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关键跨越。 10年探索不寻常,10年分量沉甸甸,10年成就很辉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创造伟大历史,也拥抱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学习提升我们的执政智慧

——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28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 推荐 字号

尽管绝大多数干部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的出发点或是为了拿到学位而学,或是抱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急用才学,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提高领导素养、提高执政能力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以贯之,更好地执政为民。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以先进理论武装自己,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虚心学习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过去照搬照抄别国经验的误区,在博采众长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回顾历史,每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们党始终强调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加强学习,在学习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习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学习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今天,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广泛深刻的变革。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调整,如何兼顾各方利益,推进改革发展?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面对社情民意表达方式和渠道的日益多元,如何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如何提升统筹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种种“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无不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智慧。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更应当牢牢树立起危机感与紧迫感,通过加强学习来振奋精神,提升修养,弥补能力的不足。

考验来自哪里,学习的目光就应盯紧哪里,从那里找到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学习,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增强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增强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通过学习,涵养心灵,创新理念,构筑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高地;以人民为师,在深入倾听群众呼声中把握时代课题,在总结群众经验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唯有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抓住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和考验。

(责任编辑:张

人民日报评论员:尊重知识缔造美好明天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27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备受瞩目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经过7天时间的紧张讨论,世界154个国家达成共识,会议正式缔结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这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又一新起点。

32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便以融入世界的胸怀走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之路。1980年6月3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九十个成员国。30多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国际知识产权各个重要条约,版权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版权相关产业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将保护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缔结《北京条约》过程中,中国表现出来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力度和决心,带给了世界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北京条约》的成功缔结,见证了正在崛起的中国能力,更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知识产权大国地位及近年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成绩的肯定与认同。中国,用32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之路。中国,用积极的行动践行着对国际公约、条约的承诺,承担着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负责人高度评价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更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未来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亚洲,因为,中国的发展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还要清醒地面对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对内,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不长、知识产权保护有很多不足、公民知识产权意识有待增强、侵权现象依然存在;对外,文化产品的传播力量亟待提升,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较薄弱等等,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中国进入世界竞争舞台的脚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给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版权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颂扬时代楷模,我们责无旁贷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16日05: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连日来,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时代楷模已经引发全国各行各业的学习热潮,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把他们的善行义举传向四面八方,深深感染了亿万群众。新闻媒体在传颂时代楷模感人事迹、激发群众追求高尚道德、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代楷模的事迹就是动人心弦的乐章、感人肺腑的诗篇、震撼心灵的故事,不用任何修饰,已经足以令人感动。这是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是值得关注的新闻热点。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和光荣,聚焦他们、礼赞他们,弘扬凝聚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精神,是正确引导舆论的生动实践、是坚持三贴近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走转改”的实际行动。

学习时代楷模,推进道德建设,就是要让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这就需要社会舆论的全力营造,大众传媒的深入推动。作为新闻传媒,要把颂扬时代楷模、宣传时代楷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要广泛搭建平台,丰富渠道载体,使时代楷模的事迹广泛传播,广为人知;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使学习宣传时代楷模的活动持久不断开展下去。只有形成礼敬时代楷模、关爱时代楷模的舆论环境,才能有效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整个社会更加文明祥和、更加温暖和谐。

时代楷模的事迹感人至深,人民群众对时代楷模的礼赞多姿多彩。一个个“最美”的道德典型说明,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工作者只有对真善美怀有满腔热情,对平凡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怀有感激和敬意,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暖流”,用情去书写“身边的感动”,才能将时代楷模的精神实质、人民群众的心底期盼、全社会的学习热情呈现出来。

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履行使命抓常态,增强责任感,发挥主动性;更加自觉地贯彻群众路线抓贴近,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更加自觉地适应时代要求抓创新,增强感染力,扩大覆盖面,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弘扬正义、传播善良、温暖人心,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不懈地推进石漠化防治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15日05: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6月14日发布的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石漠化防治出现重大转折,石漠化土地由过去持续扩展转为净减少,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石漠化导致土壤流失、植被衰退、岩石裸露,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丧失,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岩溶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也是当地贫困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加强石漠化防治,岩溶地区就很难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也会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岩溶地区的生态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大力开展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2008年国务院又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启动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林草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工程。2005至2011年,岩溶地区累计治理石漠化197.5万公顷,区域植

被总盖度提高4.4个百分点,石漠化土地以每年16万公顷的速度缩减。一些过去荒山秃岭的地方如今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实现了大地增绿、群众增收的双赢。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石漠化地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大,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5倍,人地矛盾突出,各种人为逆向干扰活动依然频繁;植被正处于恢复阶段,生态系统仍很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现有12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土地亟待治理,且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石漠化防治的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绝不能因为石漠化开始逆转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山区面貌有所改善而减少投入,绝不能因为石漠化防治工作持续向好而有所松懈。要正确处理石漠化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关系,解决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当前利益的矛盾,农民传统习惯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当地资源禀赋有限的矛盾。从改善当地群众的生存生活条件出发,坚持依法防治,综合防治,科学防治的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艰苦奋斗,为促进绿色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2012年03月31日03: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两会闭幕以来,5000多名代表委员和13亿人民带着这样的共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集中精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中求进既是工作总基调,也是工作总要求。所谓“稳”,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所谓“进”,就是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历史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过去30多年里,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积小成为大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不断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眼未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才能坚定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今年各项工作中做到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政策稳”;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使“增长稳”;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物价走势反弹,使“物价稳”;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社会稳”。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的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来之不易

的良好局面,还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在多种的思潮中,思想无定力,难以凝聚发展力量;在错杂的环境下,心若有旁骛,极易错失发展良机。只有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才能扎扎实实地稳中求进,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稳中求进,考验智慧能力,考验决心勇气。在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就能够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中央的科学决策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办好实事,更好地增进活力、促进发展、推进事业。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加快改革创新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品质

四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2012年03月23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E-mail推荐: 提交

50年前,当毛泽东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时,曾谆谆告诫:不但普通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今天,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的学雷锋热潮中,中央又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8000万共产党员面临新的时代任务。

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的深刻总结,也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自觉追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广大党员该如何继承发扬雷锋精神?身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领导干部如何成为先行者、排头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半个世纪以来,承载着崭新社会制度的道德向往,雷锋精神总能在人们心中激起最广大的共鸣。他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诗篇,树立了历久弥新的思想道德标杆。党中央一次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学习号召,就是因为雷锋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做雷锋式的优秀党员,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当前,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状况整体向好,但必须承认,也有少数干部党员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降低了“先进性纯洁性”的标准,放松了“党性修养”的要求,甘当懒官庸官昏官太平官。正因如此,尤其需要我们紧紧追随雷锋脚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用雷锋精神校正个人追求,肩负道德建设的重要责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

回望过去,从朱伯儒到郭明义,从孔繁森到杨善洲,正是不同时期涌现的无数雷锋式人物,提升了我们民族的道德境界,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审视今天,我们身处的世情、国情、党情更为复杂。置身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面对市场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热切呼唤?遭遇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实挑战,如何引导向善力量、构筑精神家园?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以雷锋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风引导民风,官德影响民德。8000多万名共产党员,倘若都能成为雷锋那样“滋润土地”的一滴水、“照亮黑暗”的一缕阳光、坚守岗位的一颗“螺丝钉”,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学雷锋活动定能够历久弥新,一个政党的先进品质方能更加彰显,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才能真正构建起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最大限度”中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本报评论员

2011年03月25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七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11年01月26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留言 1 条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分享 推荐 微博

 字号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明确要求充分认识基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第一线,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窗口。干部怎么干,群众怎么看,人民群众往往从基层干部的作风和言行来评价我们党和政府。

从总体上看,广大基层干部队伍作风是好的,近年来涌现了以沈浩、王瑛、王彦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人民群众普遍认可。但同时,也应看到,作风不正、行为不廉、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办事不公、作风粗暴、平庸懒散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和国家政策执行力,不利于社会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新期待,面对基层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面对变化交织的各种问题矛盾,迫切要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基层干部作风呈现新气象,基层干部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干部思想要有新境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题,符合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心声,需要各级干部深入一线,采取贴近基层的方式,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提高党性修养,使要求转化为自觉,理念转化为实践。

转变作风要有新突破。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作风建设的着力点。针对“庸懒散”,应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促进基层干部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怀着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强烈责任感,满腔热情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针对“办事不公、作风粗暴”的情况,既要增强群众观念,形成干事创业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

重群众意愿的自觉;又要彰显程序意识和法治意识,养成干部在政策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的习惯。

干部能力要有新提升。机遇和挑战面前,干部如何提高能力、化解矛盾,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当前形势下,干部培训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能力。

干部工作要有新思路。基层干部不容易,基层工作不好做,需要开拓创新、以人为本,使干部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完善各项制度,有效防范各种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也要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

“十二五”刚刚开局,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肩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基层干部唯有以更加廉洁的作风、更加勤勉的工作、更加扎实的业绩,身体力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忠实公仆,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坚强基石。

(责任编辑:罗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先争优是共产党员的价值理念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7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追求和行动。

从对标定位、夺旗争星,到民情流水线、承诺践诺评诺,各地各部门的鲜活探索,让创先争优植根到了每一个党员心中。开展这一活动,并非为了“先进”、“优秀”的荣誉,而是要树立保持先进、争当优秀的价值理念。

杨善洲22年染绿荒山,郭明义30余年爱心奉献„„坚守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让他们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当创先争优成为价值理念,党员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时代先锋。

社会深刻变化,党员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状态、无菌环境。改革发展成就巨大,保持先进才能防止精神懈怠;发展任务繁重艰巨,争当优秀才能应对能力不足;转型时期矛盾凸显,牢记宗旨才能避免脱离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多样,坚守信念才能远离消极腐败。如果动摇了创先争优的价值追求,难免会有了成绩不思进取、遇到困难裹足不前,甚至是面对诱惑产生动摇、触碰底线。

坚持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是要将其作为校正行动的坐标、引领工作的指南。会不会领导科学发展,能不能保障群众利益,是不是着眼大局长远,敢不敢对抗歪风邪气„„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并非空对空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选择上、每一项实在工作中。

创先争优是一种品格、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思想境界。始终坚持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

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党员才能不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党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

命。人民日报评论员:发展观嬗变的重大突破

——中国道路的十年探索之二

2012年07月16日04:48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回首10年,从经济总量快速跃升的“中国轨迹”,到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再到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故事”,伟大的实践源于理论创新的力量,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更新,推动着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的浩荡前行。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资源瓶颈和创新瓶颈进一步显现,发展的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加大„„发展起来后凸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从“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10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新发展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内容不断丰富,构想不断完善。

这不是被动的策略性选择,而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主动应对,是发展观嬗变之路上的重大突破。准确把握国情世情,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相得益彰。在“为谁发展”上高扬人本旗帜,在“怎样发展”上坚持科学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保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增加人类发展道路的丰富性,历史意义与创新意义相互辉映。科学发展观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座里程碑,呈现出当代共产党人对于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

理论的创新,往往产生推动实践的巨大力量。10年探索,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理念”,成为发展的根本遵循,引领亿万人民穿越激流险滩,在世界的东方写下令人惊叹的中国答卷。 1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7%的速度稳步增长,“发展”这个第一要义释放持续动力。农业税取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广泛覆盖,“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呈现可贵品格。以金融风暴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彰显深刻内涵。从医疗、教育到收入分配、金融体制,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发挥重要作用。回首10年,科学发展理念在中国大地上铺展成壮阔画卷,让人们感受到发展创新的理论厚度、实践深度与人性温度。

非凡10年,科学理念导引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以思想和观念的转变,确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奠定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工业化中后期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同在,群众政治参与活跃期与思想文化多元碰撞期叠加,国际地位上升期与全球化进程加速期并行„„面对三个“世所罕见”、四个“深刻变化”,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关系到我们在未来发展中能否拥有新引擎,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优势,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取得新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曙光在前。在难能可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住科学发展观这一根本指针,中国号巨轮一定能在机遇与挑战之中破浪前行,把更辉煌的历史写在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专项教育治理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3日04: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继5月14日全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视讯会议后,全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座谈会又在北京举行,这是两次事关国计民生的会议,对于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批批时代楷模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舍生取义的“最美”之花也盛开在祖国大地。但是,一些领域里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部署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就是要解决道德领域存在的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淡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侵犯知识产权、违规收费、制假造假、管理失职等屡禁不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也反映强烈。近一时期,围绕这些突出问题进

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问题,深化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

深化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需要加大诚信宣传的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让“守信得益、失信受制”规范化、制度化,在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面向生产者,要加强质量诚信教育,大力弘扬高尚的行业道德,教育引导企业切实负起主体责任。面向消费者,要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维护消费者利益,普及法律法规和质量常识,引导科学理性消费;积极组织消费者参与教育治理活动,疏通投诉、举报、维权渠道。面向监管者,要坚持“严”字当头,树立清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公仆形象。 深化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需要找准症结、明确举措,切实做到专项教育治理活动与综合治理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对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坚持严惩重处,坚决维护行业道德诚信底线;另一方面,要树立典型,强化激励,不断深化诚信为本的行业价值理念,大力宣传诚信经营模范,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需要加强道德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立法工作,从法规制度层面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道德问题,以制度的权威、法治的力量和法律的手段为专项教育治理活动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道德建设取得持久成效。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让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处罚都在阳光下进行。

总之,我们要把专项教育治理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切实抓紧抓好,决不松懈。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同促进民航业健康发展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3日04: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日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民航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个从国家战略层面指导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对促进民航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民航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发展较慢、专业人才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等制约了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民航强国、让民航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各方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形成合力。

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航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见》明确指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这深刻揭示了民航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回顾世界民航发展历史、总结我国民航发展实践,不难看出,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以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独特优势,不仅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特别是在当前

我国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民航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转型等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民航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服务。

《意见》勾勒了到2020年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十项重大任务。这体现了国家的战略和意志。实现这一系列目标,需要精心规划,精心组织。要坚持安全发展,毫不懈怠地抓好航空安全。要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要积极深化改革,加大空域管理改革力度,完善民航业管理体制机制,协调好解决好民航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民航的发展不仅涉及民航业,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涉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力争早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

人民日报评论员: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根基

——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3日04: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 字号

为谁谋利、替谁掌权,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正因此,如何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永恒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紧密结合群众的要求、时代的呼声,认真学习增强宗旨信念,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

回顾历史,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三湾改编到延安整风,从三讲教育到先进性教育,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党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注重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学习教育,注重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学习教育。正是自觉的学习和自我修正能力,让我们时刻准确把握了世情国情民情,不断打牢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铸就了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为我们赢得事业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当今中国,新的时代条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深水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实现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巩固和扩大推动事业前进的群众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征。但把党的宗旨转化为每一名党员持之以恒的自觉追求,把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并非易事。只有不断在学习中深化、在教育中强化,这些特质才会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液,成

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引领未来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价值观、历史观、执政观教育,在思想和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通过学习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怀着对人民群众的谦卑与敬意执政用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实现党的宗旨信念添砖加瓦。

加强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终目的。日益多元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使群众工作的内涵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人民为师,才能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提升政治智慧,增长执政本领。只有在加强学习中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根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人民日报:干部要怀着对民众的谦卑敬意执政用权

2012年07月13日08:11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为谁谋利、替谁掌权,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正因此,如何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永恒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紧密结合群众的要求、时代的呼声,认真学习增强宗旨信念,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

回顾历史,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三湾改编到延安整风,从三讲教育到先进性教育,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党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注重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学习教育,注重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学习教育。正是自觉的学习和自我修正能力,让我们时刻准确把握了世情国情民情,不断打牢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铸就了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为我们赢得事业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当今中国,新的时代条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深水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实现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巩固和扩大推动事业前进的群众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征。但把党的宗旨转化为每一名党员持之以恒的自觉追求,把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并非易事。只有不断在学习中深化、在教育中强化,这些特质才会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液,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引领未来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价值观、历史观、执政观教育,在思想和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通过学习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怀着对人民群众的谦卑与敬意执政用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实现党的宗旨信念添砖加瓦。

加强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终目的。日益多元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使群众工作的内涵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人民为师,才能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提升政治智慧,增长执政本领。只有在加强学习中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根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人民日报评论员:现代化历程的关键跨越

——中国道路的十年探索之一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7月11日04: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从党的十六大至今,时光又走过了10个年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大业中,这10年经历了怎样的奋斗探索?在时不我待的中国现代化里程表上,这10年又有着何种特殊意义?

“中国将用10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文明50年的发展道路。”新世纪之交,就有国外经济学家如此预言中国的前途。如同当时盛行的“中国崩溃论”,这样的预言同样令人将信将疑。

从2002年到2012年,谁能想到,中国经济总量会实现从世界第六到第二的跨越?谁能想到,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谁能想到,中国会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些甚至比预言更精彩的“中国故事”,绝非仅仅是机遇的恩赐。 从2002年出发,我们会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中国既有前人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也面临着发展以后的各种难题:经济增长背后的“资源约束”加大、收入水平提高伴生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发展产生的“权利诉求”增多、利益格局变化中的“民生短板”凸显„„如何解决这些发展起来的新问题?如何跨越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新难关?如何保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

10年间,在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之时,我们深入思考发展真谛,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各种利益关系变得复杂之时,我们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抓住和谐社会这个重点,构建改革发展稳定的牢固地基。在国际国内局面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我们深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抓住战略机遇期这个关键,走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10年间,不仅向发展要数量,更向发展要质量,科学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指针。发挥市场经济优势,提高效率;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

局形成;从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国际地位前所未有地提升;从尊重人民群众“四权”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性框架进一步完善。我们用社会主义现代化1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进军、用社会主义中国1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用13亿中国人民10年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完善了一条道路、一个体系、一种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10年,我们避免了“拉美陷阱”与“东亚困境”,成功实现转型,改写了世界舞台上现代化模式的既定格局。从中国现代化路径来看,十六大以来的10年,上接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势头,下启本世纪头20年的发展大局,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关键跨越。 10年探索不寻常,10年分量沉甸甸,10年成就很辉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创造伟大历史,也拥抱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学习提升我们的执政智慧

——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28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 推荐 字号

尽管绝大多数干部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的出发点或是为了拿到学位而学,或是抱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急用才学,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提高领导素养、提高执政能力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以贯之,更好地执政为民。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以先进理论武装自己,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虚心学习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过去照搬照抄别国经验的误区,在博采众长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回顾历史,每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们党始终强调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加强学习,在学习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习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学习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今天,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广泛深刻的变革。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调整,如何兼顾各方利益,推进改革发展?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面对社情民意表达方式和渠道的日益多元,如何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如何提升统筹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种种“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无不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智慧。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更应当牢牢树立起危机感与紧迫感,通过加强学习来振奋精神,提升修养,弥补能力的不足。

考验来自哪里,学习的目光就应盯紧哪里,从那里找到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学习,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增强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增强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通过学习,涵养心灵,创新理念,构筑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高地;以人民为师,在深入倾听群众呼声中把握时代课题,在总结群众经验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唯有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抓住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和考验。

(责任编辑:张

人民日报评论员:尊重知识缔造美好明天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27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备受瞩目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经过7天时间的紧张讨论,世界154个国家达成共识,会议正式缔结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这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又一新起点。

32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便以融入世界的胸怀走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之路。1980年6月3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九十个成员国。30多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国际知识产权各个重要条约,版权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版权相关产业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将保护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缔结《北京条约》过程中,中国表现出来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力度和决心,带给了世界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北京条约》的成功缔结,见证了正在崛起的中国能力,更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知识产权大国地位及近年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成绩的肯定与认同。中国,用32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之路。中国,用积极的行动践行着对国际公约、条约的承诺,承担着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负责人高度评价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更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未来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亚洲,因为,中国的发展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还要清醒地面对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对内,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不长、知识产权保护有很多不足、公民知识产权意识有待增强、侵权现象依然存在;对外,文化产品的传播力量亟待提升,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较薄弱等等,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中国进入世界竞争舞台的脚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给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版权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颂扬时代楷模,我们责无旁贷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16日05: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连日来,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时代楷模已经引发全国各行各业的学习热潮,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把他们的善行义举传向四面八方,深深感染了亿万群众。新闻媒体在传颂时代楷模感人事迹、激发群众追求高尚道德、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代楷模的事迹就是动人心弦的乐章、感人肺腑的诗篇、震撼心灵的故事,不用任何修饰,已经足以令人感动。这是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是值得关注的新闻热点。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和光荣,聚焦他们、礼赞他们,弘扬凝聚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精神,是正确引导舆论的生动实践、是坚持三贴近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走转改”的实际行动。

学习时代楷模,推进道德建设,就是要让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这就需要社会舆论的全力营造,大众传媒的深入推动。作为新闻传媒,要把颂扬时代楷模、宣传时代楷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要广泛搭建平台,丰富渠道载体,使时代楷模的事迹广泛传播,广为人知;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使学习宣传时代楷模的活动持久不断开展下去。只有形成礼敬时代楷模、关爱时代楷模的舆论环境,才能有效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整个社会更加文明祥和、更加温暖和谐。

时代楷模的事迹感人至深,人民群众对时代楷模的礼赞多姿多彩。一个个“最美”的道德典型说明,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工作者只有对真善美怀有满腔热情,对平凡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怀有感激和敬意,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暖流”,用情去书写“身边的感动”,才能将时代楷模的精神实质、人民群众的心底期盼、全社会的学习热情呈现出来。

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履行使命抓常态,增强责任感,发挥主动性;更加自觉地贯彻群众路线抓贴近,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更加自觉地适应时代要求抓创新,增强感染力,扩大覆盖面,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弘扬正义、传播善良、温暖人心,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不懈地推进石漠化防治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6月15日05: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6月14日发布的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石漠化防治出现重大转折,石漠化土地由过去持续扩展转为净减少,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石漠化导致土壤流失、植被衰退、岩石裸露,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丧失,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岩溶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也是当地贫困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加强石漠化防治,岩溶地区就很难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也会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岩溶地区的生态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大力开展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2008年国务院又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启动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林草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工程。2005至2011年,岩溶地区累计治理石漠化197.5万公顷,区域植

被总盖度提高4.4个百分点,石漠化土地以每年16万公顷的速度缩减。一些过去荒山秃岭的地方如今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实现了大地增绿、群众增收的双赢。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石漠化地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大,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5倍,人地矛盾突出,各种人为逆向干扰活动依然频繁;植被正处于恢复阶段,生态系统仍很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现有12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土地亟待治理,且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石漠化防治的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绝不能因为石漠化开始逆转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山区面貌有所改善而减少投入,绝不能因为石漠化防治工作持续向好而有所松懈。要正确处理石漠化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关系,解决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当前利益的矛盾,农民传统习惯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当地资源禀赋有限的矛盾。从改善当地群众的生存生活条件出发,坚持依法防治,综合防治,科学防治的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艰苦奋斗,为促进绿色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从评论员的文章里看文章写作是当代最新潮流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从评论员的文章里看文章写作是当代最新潮流 既不要把老百姓的看病,想得那么难那么贵,也需要清醒认识到,它是一个难啃的改革"硬骨头".(中公分析--开篇点题,点出主旨所在.) 最近,演员李冰冰海外"看病难"的经历引起网友热议.报道说,她在澳大利 ...

  • 法学期刊与网站一览表
  • 国内外主要法学网站和期刊一览表 国内网站: 1.Qseek 法律搜索引擎 (http://www.qseek.net/) 是法律专业搜索引擎,提供中.英文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全文检索,案例查询,法律翻译,律师黄页,律师事务所黄页. 2.中国法律资源网 (http://www.nanjing.gov. ...

  • 浅谈评论员文章在正面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
  • [关键词]评论员文章:引导舆论:作用 新闻评论历来被誉为媒体的灵魂与旗帜,无论足社论.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杂文,这些文章在引导舆论,营造舆论氛围方面发挥着其他新闻体裁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足评论员文章以其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权威性,越来越被各家新闻媒体所重视.近年来,经过精心打造,"本 ...

  • 多少正能量被"标题党"扼杀
  • 品海偶悟的博客 博客广场拍客广场评论广场收客广场 文章 | 播客 | 相册 | 圈子 | 收藏 | 云盘 | 好友 | 留言 | 加入链接 | 加入收藏 | [原创] 多少正能量被"标题党"扼杀 多少正能量被"标题党"扼杀 近日有媒体以<73岁老人火场救 ...

  • 南方周末 - 谢泳:关于[沁园春雪]的两则史料
  • ? 首页 博客 网摘 群组 标签 论坛 搜索 首页>>文化 谢泳:关于<沁园春·雪>的两则史料 作者: 谢泳 2008-05-07 18:39:03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聂华苓: 把毛泽东诗词译介给全世界 邓拓与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出版 毛泽东关于联合政府 ...

  • 第七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
  • 第七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其它网站首页 教育信息 学校概况 教育教学 德育教育 学生天地 下载中心 特色教育 信息技术 网友留言 |教育教学首页|课程改革|语言文字|教案汇集|教学论文|校本培训|教学科研|课堂展示|公告: 没有公告您现在的位置: 二实网络 >> ...

  • 最新2015届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 最新2015届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最新2015届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汇总(一)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3]李洪森.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张建人.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 ...

  • 日报第三季度宣传报道工作总结
  •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报道好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和各级各部门的做法、成效,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版重点搞好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主打栏目《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这个栏目重点报道了全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现代农业、关注民生等重大内容。一季度共发表《淇 ...

  • 天高海阔的首页
  • ',1)"> ',2)"> ',3)"> 他的首页 他的馆藏 他的关注 馆友反馈 关于他 天高海阔 发信 关注 281598 贡献1025 关注1606560 访问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http://tghk.360doc.com 图片  教育  ...

  • 安旗教授的学术历程和李白研究
  • 安旗教授的学术历程和李白研究 薛天纬(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著名文艺评论家.李白研究专家安旗教授,从事学术研究已逾50周年.1966年之前的10年间,安旗教授主要从事以诗歌评论为主的文艺评论,并不时涉足古典文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25年间,几乎将全部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