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驴不能备马鞍,媳妇也能当女看

毛驴不能备马鞍,媳妇也能当女看

在我的家乡流传这样一句话:“毛驴不能备马鞍,媳妇不能当女看”!

二十多年来,嫂子的行为完全颠覆了这句流传已久且似乎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十多年前,在外地当教师的哥哥将未婚妻(嫂子)领回老家,那时嫂子可能是害羞,不善言谈,回来了十多天,从来没有叫我母亲一声妈或姨,但是干活却毫不含糊,喂猪、喂鸡、做饭、下田里干农活……

有一天,母亲拿出几百元塞给嫂子,让她和哥哥去城里逛逛,(哥哥和嫂子所在的那个边陲小镇远没有包头城里繁华)他们早晨走了,晚上回来后,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毕竟是年轻姑娘,买几件时髦的衣服是正常的。可哥嫂只拎了一只红塑料桶回来,嫂子说看着母亲每天端着那个大瓦盆给猪喂食太费劲了,不如用塑料桶提着轻巧(那时村里几乎没有人用新的塑料桶喂猪,都是用着已经用坏的大瓦盆),随后,又将那几百元一分不少地硬塞给了母亲,说弟弟妹妹们上学废钱。

娶嫂子过门,我家只用了两床新被子,这在村里是个大新闻。本来,母亲按当时村里的行情,给嫂子送去了东西。那时,结婚时女方要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时称“三大件”。手表时兴梅花表,但不容易买到,正巧有个亲戚从外地带回来几只,母亲便拿了一只送给嫂子,嫂子没要,她说戴手表是为看时间,她的那只旧手表还能用,不必花钱买新的。此后,她什么也没向我家要过。母亲临走时,给哥嫂留下一些钱,母亲回来后,哥嫂又将钱一分不少的寄回来,说给我们姐弟几个上学用。母亲给他们做好的四套被褥,他们只带走两套,回去自己借钱置办了一些结婚用品。

婚后,艰苦朴素的美德在嫂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在娘家的生活很富裕)。其实他们的收入在当时已算是高的了,可是他们要还债,还要给我家寄钱,所以他们对自己很“抠门”,几年不买新衣服,嫂子把破衣服从里面补上继续穿,像她那样的衣服不挣钱的人也不愿穿。

后来,嫂子又主动资助父母开了一家烟酒日杂门市,这样父母就可以少干些农活,可以生活的舒服些。

早些年,嫂子几次提出要给父母盖新房,父母不同意,毕竟盖新房需要不小的一笔钱哪。。

后来村子里新修的路比父母的住房地基高出许多,因为房子就在路边,若是下大雨,雨水就会流进家里。这可急坏了哥嫂,嫂子果断地提出,必须马上盖房子!在哥嫂的努力劝说下,父母总算同意了,钱,全部是哥嫂出的。一幢占地一百多平米、宽敞明亮的新房拔地而起。一对六、七十岁的农村老人又住进了新房!十里八村的村民们都在传着这事,人们羡慕啊!但羡慕的并不是房子本身,而是羡慕这房子是儿子、儿媳主动为父母盖的,这可是个新鲜事啊!

父母亲身体不好,他们都曾几次住医院治疗,期间,若嫂子和哥哥能回来,他们除了负担父母的医药费外,还寸步不离伺候父母亲。若不能回来亲自伺候,就寄钱回来,嘱咐我们好好伺候老人,不要我们分担任何费用。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父亲病重。开始主要由大姐、姐夫和弟弟伺候,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寒假期间,哥嫂和二姐回来了,从此,嫂子几乎寸步不离地伺候着卧床不起的父亲,为父亲擦屎擦尿,喂水喂饭。有段时间,父亲需导尿,这全是嫂子亲自操作。晚上,嫂子担心父亲不小心拔掉导尿管,就抱着父亲的胳膊睡觉,自己还开玩笑说:“来吧,媳妇抱着公公的胳膊睡觉吧。”这是儿媳妇吗?最孝顺的女儿也不过如此啊!

那时我们兄妹几个每天都要为父亲擦洗身子,为父亲臀部上药。有一次,我们把父亲扶着侧卧,嫂子为父亲上药,父亲“砰﹍”一个长长的响屁,直喷到嫂子鼻子、嘴部,我有些难堪地说:“哎呀,偏在这时候放屁。”没想到嫂子没有丝毫的嫌弃和不快,还对我们说:“能放出屁来是好事,说明气通着呢!”

就这样,一个多月后,父亲带着不舍和满足离开了我们。

此后,我们村里以及别的村子的人们经常说起父亲,都掩不住的羡慕:“看人家,儿子、闺女伺候倒不说了,是应该的嘛,人家的女婿(大姐夫)也伺候,尤其是媳妇,比咱们的闺女都强啊,人家咋修来的福气呀!”

嫂子性子直且急,从不会说动听的话,但她朴实的言行始终感动并温暖着我们。她曾多次说过:“孝敬老人要趁他们活着的时候,人要是没了说啥做啥都没什么意义了。”

是啊,我们不能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嫂子对我们姐弟四个也如同亲姐妹一样!我们谁若有困难,她总是二话不说及时帮助,出钱出力,毫不吝啬。

那年,我生完孩子后回到母亲家,正好嫂子和哥哥放暑假也回去了,从此,给我女儿煮牛奶和洗尿布的活都被嫂子抢去了,尤其不许我洗尿布,直到她离开母亲家的那一天。

二十多年来嫂子始终没间断过对我们全家的关心和照顾,那句似乎亘古不变的俗语在这儿就改为:毛驴不能备马鞍,媳妇也能当女看!

我那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_xyz

毛驴不能备马鞍,媳妇也能当女看

在我的家乡流传这样一句话:“毛驴不能备马鞍,媳妇不能当女看”!

二十多年来,嫂子的行为完全颠覆了这句流传已久且似乎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十多年前,在外地当教师的哥哥将未婚妻(嫂子)领回老家,那时嫂子可能是害羞,不善言谈,回来了十多天,从来没有叫我母亲一声妈或姨,但是干活却毫不含糊,喂猪、喂鸡、做饭、下田里干农活……

有一天,母亲拿出几百元塞给嫂子,让她和哥哥去城里逛逛,(哥哥和嫂子所在的那个边陲小镇远没有包头城里繁华)他们早晨走了,晚上回来后,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毕竟是年轻姑娘,买几件时髦的衣服是正常的。可哥嫂只拎了一只红塑料桶回来,嫂子说看着母亲每天端着那个大瓦盆给猪喂食太费劲了,不如用塑料桶提着轻巧(那时村里几乎没有人用新的塑料桶喂猪,都是用着已经用坏的大瓦盆),随后,又将那几百元一分不少地硬塞给了母亲,说弟弟妹妹们上学废钱。

娶嫂子过门,我家只用了两床新被子,这在村里是个大新闻。本来,母亲按当时村里的行情,给嫂子送去了东西。那时,结婚时女方要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时称“三大件”。手表时兴梅花表,但不容易买到,正巧有个亲戚从外地带回来几只,母亲便拿了一只送给嫂子,嫂子没要,她说戴手表是为看时间,她的那只旧手表还能用,不必花钱买新的。此后,她什么也没向我家要过。母亲临走时,给哥嫂留下一些钱,母亲回来后,哥嫂又将钱一分不少的寄回来,说给我们姐弟几个上学用。母亲给他们做好的四套被褥,他们只带走两套,回去自己借钱置办了一些结婚用品。

婚后,艰苦朴素的美德在嫂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在娘家的生活很富裕)。其实他们的收入在当时已算是高的了,可是他们要还债,还要给我家寄钱,所以他们对自己很“抠门”,几年不买新衣服,嫂子把破衣服从里面补上继续穿,像她那样的衣服不挣钱的人也不愿穿。

后来,嫂子又主动资助父母开了一家烟酒日杂门市,这样父母就可以少干些农活,可以生活的舒服些。

早些年,嫂子几次提出要给父母盖新房,父母不同意,毕竟盖新房需要不小的一笔钱哪。。

后来村子里新修的路比父母的住房地基高出许多,因为房子就在路边,若是下大雨,雨水就会流进家里。这可急坏了哥嫂,嫂子果断地提出,必须马上盖房子!在哥嫂的努力劝说下,父母总算同意了,钱,全部是哥嫂出的。一幢占地一百多平米、宽敞明亮的新房拔地而起。一对六、七十岁的农村老人又住进了新房!十里八村的村民们都在传着这事,人们羡慕啊!但羡慕的并不是房子本身,而是羡慕这房子是儿子、儿媳主动为父母盖的,这可是个新鲜事啊!

父母亲身体不好,他们都曾几次住医院治疗,期间,若嫂子和哥哥能回来,他们除了负担父母的医药费外,还寸步不离伺候父母亲。若不能回来亲自伺候,就寄钱回来,嘱咐我们好好伺候老人,不要我们分担任何费用。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父亲病重。开始主要由大姐、姐夫和弟弟伺候,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寒假期间,哥嫂和二姐回来了,从此,嫂子几乎寸步不离地伺候着卧床不起的父亲,为父亲擦屎擦尿,喂水喂饭。有段时间,父亲需导尿,这全是嫂子亲自操作。晚上,嫂子担心父亲不小心拔掉导尿管,就抱着父亲的胳膊睡觉,自己还开玩笑说:“来吧,媳妇抱着公公的胳膊睡觉吧。”这是儿媳妇吗?最孝顺的女儿也不过如此啊!

那时我们兄妹几个每天都要为父亲擦洗身子,为父亲臀部上药。有一次,我们把父亲扶着侧卧,嫂子为父亲上药,父亲“砰﹍”一个长长的响屁,直喷到嫂子鼻子、嘴部,我有些难堪地说:“哎呀,偏在这时候放屁。”没想到嫂子没有丝毫的嫌弃和不快,还对我们说:“能放出屁来是好事,说明气通着呢!”

就这样,一个多月后,父亲带着不舍和满足离开了我们。

此后,我们村里以及别的村子的人们经常说起父亲,都掩不住的羡慕:“看人家,儿子、闺女伺候倒不说了,是应该的嘛,人家的女婿(大姐夫)也伺候,尤其是媳妇,比咱们的闺女都强啊,人家咋修来的福气呀!”

嫂子性子直且急,从不会说动听的话,但她朴实的言行始终感动并温暖着我们。她曾多次说过:“孝敬老人要趁他们活着的时候,人要是没了说啥做啥都没什么意义了。”

是啊,我们不能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嫂子对我们姐弟四个也如同亲姐妹一样!我们谁若有困难,她总是二话不说及时帮助,出钱出力,毫不吝啬。

那年,我生完孩子后回到母亲家,正好嫂子和哥哥放暑假也回去了,从此,给我女儿煮牛奶和洗尿布的活都被嫂子抢去了,尤其不许我洗尿布,直到她离开母亲家的那一天。

二十多年来嫂子始终没间断过对我们全家的关心和照顾,那句似乎亘古不变的俗语在这儿就改为:毛驴不能备马鞍,媳妇也能当女看!

我那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_xyz


相关内容

  • 以拼音首字母Q开头的歇后语
  • 秋后的黄瓜 - 蔫了(比喻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秋后的扇子 - 无人过间(比喻用不着了,没人答理) ·秋凤招落叶 - 一吹一大片(比喻面广,或涉及的人多) ·秋天的柿子 - 越老越红(比喻年纪很大了,但干劲不小) ·青石扳上炒豆子 - 熟一个,蹦一个(比喻熟悉一个人,不几天又走了) ·青蛙吃黄蜂 ...

  • 神医故事及其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神医故事及其他 作者:叶延滨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2年第12期 最近,回忆起插队生活,我想起两个神医的故事. 头一个"神医"叫曹明.当年在我插队的曹坪村,他远近闻名.曹明在部队里当过卫生员,从陕北入 ...

  • 走进塔里木
  • 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明显地觉得发紧.车上的司机告诉说,地表温度最高时是七十摄氏度,那才叫个烤呀!公路未修的时候 ...

  • 仁义礼智信故事
  • 仁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贞观初 年,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 因此他先后将 3,000 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 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又对大臣们 说: "水旱不调, 都是国君的罪过. 我德行不好, ...

  • 那一年,我五岁
  • 1951年春天,我刚过了五周岁,妈带着我从孝义来到太原,住在她的姨姨家. 这是一座四合院,高台阶,黑大门,我和妈睡的那间角屋紧傍大门.屋里有盘炕,墙角蹲着一口破水瓮改做的火炉.脚地很窄,只能站一个人.那天吃晚饭,就听见妈对老姨说,明天一大早她坐火车回乡下,说着看了我一眼,半天没作声.收拾完碗筷,娘儿 ...

  •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 ...

  • 烂城旧事2012年第12期
  • 烂城位于和硕县城东,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驻地十公里处.南北长250米,东西长265米.面积46254平方米.城墙大部分尚存,由夯土筑城.曾出土过人面土陶.石雕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此城为唐朝张三守捉城.清末年间,回汉民族迁居到此地,见城又烂又破,便叫它烂城. 马 ...

  • 中国歇后语大全
  • 中国歇后语大全 Q-Z 七个钱放两处--不三不四 七根扁担丢一旁--横三竖四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七月的生柿子--难啃;啃不动 漆匠师傅调颜色--花样多 棋逢对手--不相上下 旗杆上吹号角--高明(鸣) 骑兵打胜仗--马到成功 骑兵掉河里--人仰马翻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骑马不带鞭--拍马屁 ...

  • 扶风口嘙大全
  • 扶风口嘙大全 口嘙是村子里代代相传的童谣,诙谐风趣,朗朗上口,小时候听大人说的不少,记得也不少,但是现在已经慢慢的淡忘了,大家都来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曾经的童谣....... 这些童谣,相信总有那么几首,在你的生命里深深在扎下了根.在我们生命开始的阶段,那纯真年代里.或由大人们吟着,在星光闪闪的夜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