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学校教育关系紧密,因为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又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和评价,从而科学有效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它的体系即“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3、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具有科学性质p4?

科学是指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和学问,即发现事物真相、探究原理和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而教育心理学就是以科学的观点和范式探索总结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心理事实及其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

4、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p5-6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p6

一般来讲,教育心理学有两个学科的性质:一是自然科学属性;二是社会科学属性。同时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的科学性质。它的研究范式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种,即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将心理学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和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等)。

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是什么关系?p6-7

a.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他们共同关心教育与发展,相互交叉,但各有侧重点,从研究内容上看,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现象中的宏观性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而教育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比较微观性的问题。

b.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认知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主流和前沿。这些分支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联系,对其影响显著。

其任务是解释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它对教育实践的作用体现在:提供先进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和规律,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提供方法手段,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7、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什么?p9-11

(1)初创时期其标志是美国学者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1 -

么?p20

人的发展包括四个方面,即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终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2)发展时期

其标志是心理学家众多且研究成果丰硕,广泛吸收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有关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实验原理推广到教育市级部门。如杜威的“芝加哥实验”、贾德的迁移实验等。

(3)成熟、完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内容集中,学科体系稳定形成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对执发展的格局;理论观点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互相融合;重视结合教育实际,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a.从研究主题看,1994年布鲁纳曾精辟地总结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点发展趋势,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b.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范式看,认知心理学成为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和前沿。c.从研究重点看,从实验室研究到教育现场试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

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特点。 9、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p11-12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心理学引进西方,传统文化中只有心理思想而没有心理学科。新中国成立后其发展很快,各大专院校都开设心理学专业,进行心理学研究特别是1963年出版呢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度过了恢复发展时期,进入崭新的时代。国内学者近年来在认知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成果不少,目前中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空前繁荣,研究水平也登上呢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理学研究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p14-15

1.客观性原则 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来研究。2.整体性原则 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考察人的心理,把人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研究。3.发展性原则 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4.

教育性原则 研究活动尽可能地选择哪些有利于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控制哪些因素或变量?p15-16 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12、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常用的技术方法?p17-18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行动研究。 选择和确立选题、文献综述、形成假设、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p20什么是心理发展,其实质是什

友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其实质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p21-22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p22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出现在什么时间?p22 幼儿期和青春期。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点)是什么?p23 a.少年期 1.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耐性、自觉性和幼稚型的矛盾。2.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水平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辩证思维开始萌芽,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4.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行动。5.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加强。6.开始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交往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7.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控制力较弱。

b.青年初期 1.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接近成人。2.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强化,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社会高清情感深刻发展。4.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5.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但有时也会脱离现实去幻想。

4、什么是“学习准备”、“关键期”、“终身发展”?p23-25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2.关键期是指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伺候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 3.终身发展是指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连续的发展着。其发展是多维度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5、哪些因素影响着的心理发展?p25如何理解这些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p25-26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遗传和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它们在人的心理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后天环境、教育以及自身努力是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6、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p26-28

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能确保受教育者心理发展既具有社会适应性又有适宜的个性,同时提升个体心理发展速度。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要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前提,培养思想品质作为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突破口,同时重视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3.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着眼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把其成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斯

- 2 -

基提出的“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 7、主要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1.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主张“自然成熟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强调生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应遵循这种自然法则,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他认为认知、智力、思维等认识起源于主体本身的活动操作,指出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在主体不断适应客体的过程中,心理得到发展。他还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学的启示主要有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教学又可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在两者之间存在差距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教育就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4.儿童心理理论论

理论论 是对儿童正在发展的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他强调经验

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模拟论 儿童在模仿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以此来推测

他人的心理状态。

模块论 儿童心理理论起源于其先天存在的模块化机制,当这种

模块化机制在神经生理成熟时就能获得对心理状态的认识。 8、什么是个性(人格)?p37如何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p37-38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有哪些?p38-39

个性就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划为八个阶段,认为其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他认为人格的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以对冲突或者两极对立所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而这些危机恰好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

9、什么是自我意识?p3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39-40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其形成与发展要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0、什么是认知方式?p40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表现出哪些差异?pp40-42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之间表现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11、什么是智力?p42人的智力存在什么差异?

智力就是人的一般性能力,反应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因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所以个体间的智力水平也会产生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 12、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教育含义)?p43-44

学生间存在的认知差异启示我们要因材施教。首先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和双重进度方案。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提供恰当材料和教学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帮助。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如斯金纳等人提出的程序教学,使学生循序进行个别教学。

13、什么是性格?p44学生的性格存在什么样的差异?p44-45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教育含义)?p45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特征,因为其往往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所以性格有好坏之分,存在差异。性格虽然不会觉得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p46-47学习有哪些类型?p47-48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此广义的学习专指人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学校学习。学习的类型主要有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安德森又将其划分为两种,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

2、中学生学习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48-49

(1)在身体方面,要加强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2)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抽象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是重点。(3)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自我教育也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教育发展。 3、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习理论?p49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p55-56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学习理论以及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他们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上,普遍简化学习内部活动的复杂过程;在结果上简化人或动物的学习结果;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界刺激强化的作用和反复练习

4、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这种学说认为学习有哪些基本规律?p49-51

首先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过程;其次认

- 3 -

为学习联结是通过多次渐进式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再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学习定律。他还认为人与动物的学习有以下三条基本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5、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提出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是什么?p51-53

(1)他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某种情景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强化而提高呢该行为的概率。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其理论核心。(2)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增强,不学习时就下降。因此他设计出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他提出的程序教学主要原则有:a.教师应明确做什么。B.把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步子,按顺序学习。c.鼓励学生通过个别化的学习程序,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

6、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提出的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步骤?如何评价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p53-55

他将认知因素和动机情感引入行为主义从而建立了新的学习说,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观察模仿学习,因为这样做避免呢尝试错误的过程,所以加快了学习的进程。在关于学习的因素方面,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三元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个体、环境和行为这些因素交互决定的函数。

他的理论继承呢行为主义在设计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自己理论的优良传统,克服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揭示了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出呢观察的途径,强调观察学习中的认识、情感中介作用,特别强调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教育情境中的具体实验研究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完善。

7、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主要包括哪些学习理论?p56-66他们共同存在的缺陷是什么?p66

早期的认知学习观——顿悟学习理论、布鲁纳的人只发现学习理论、加涅的认知——指导学习理论、安德森的认知表征学习观。 他们共同的缺陷是虽然重新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角色,他们很少重视个体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途径;也不重视个人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意义理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一台较慢的计算机,实际上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多少区别。 8、早期的认知学习观——顿悟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p56

强调知觉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即“完形组织”观点,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学习实质上是组织一种完形。这种知识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这种观点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提出的发现学习指的是什么,与传统学习相比,发现学习有什么优势?他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p56-62

其基本观点是:(1)学习的实质即形成认知结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相关的类别做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其中概括水平较高的类别处于高层,较具体的类别则处于低层。(2)知识的表征(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个体不是直接对刺激进行反应,而是首先将环境中的食物转化为内在的心理事件,其能力随年龄而发展。(3)新知识的学习获得,布鲁纳认为,学习包含的新知识获得、只是转换和对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合理的进行,学习这就能顺利地讲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4)发现学习,他认为最佳的知识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级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5)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踏进一步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模式以及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活动应成为教学重点。

10、加涅的认知——指导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什么巨大贡献?如何理解加涅的学习休息加工模式?p62-63 (1)加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生长和学习,反复强调学习内部和外部条件要是学习有效就需要有不断的外部条件。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次来研究学生的理智技能的积累方式,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其重要特征就是学习就积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他还认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记忆和反应。(2)加涅的信息教工模式描述了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的经。在这个模式中执行控制过程尤为重要,它和预期事项对信息的加工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这正是当前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1、如何理解安德森的认知表征学习观?认知表征观对教育实践有什么重要的启示价值?p63-64

(1)他把学习看做像计算机一样的信息加工系统,该系统能用符号加以表征,把人看作积极地、建构的、有计划和有目的的主体。心理表征的实质就是知识表征,关于只是表征的模型有单一编码和多重编码两种。单一编码认为人的知识表征是单一性的“命题”组成;多重编码认为人类的只是表征有多种,最主要的是形式的命题编码和类比编码。(2)他对于我们教育实践的启示是:1.学习活动应该在表征即表达组织上下功夫。2.教师要明确试图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实质(认知、行为和情感三方面)3.了解可以达到这些结果的学习过程或活动。4.掌握可能会影响这些活动的内因和外因。5.区分学习者作为个人和小组成员的不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确定有用的策略。

1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6-72

(一)人本主义的知识观 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与教知识和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自我、人格的发展。(三)人本主义的学生观 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会学习的人。(四)人本主义的教师观 与传统教师中心论的观点不同,人本主义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 4 -

的?p83

狭义的知识指仅存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广义的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组织,既包括各种信息也包括所形成的技能和能力。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将知识划分为有关“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和有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2、什么是知识的理解?p84影响知识理解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p84-85

知识的理解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是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学习材料的形式;影响其主观因素有原有知识经验和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3、什么是知识的巩固?p86-86知识的巩固包括哪几个环节?遗忘有什么规律?保持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知识的巩固指知识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长久记忆,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何重现。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则逐渐减慢。 4、知识的应用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p87-88

朋友式的关系,需要营造聊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必须信任和认可,尊重学生。移情是以学生的角度去除按摩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态度。(五)人本主义的教学关于模式 a.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b.开放课堂模式c.自幼学习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促进了当代西方的教育改革:丰富呢学习理论的内涵;为教学活动提供很多新的理念和实践模式,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强调学习的自然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片面强调情感动机的决定作用,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作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实践中也很难进行。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72-81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意义的过程,暴扣构建意义和意义系统两部分。(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意义性、情景性和随即通达性。(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从学生认知的方面建构起知识的重要意义。(4)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教师只是辅助者和合作者以及促进者。(5)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模式 随即通达学习、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培养学习共同体。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呢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论和认知反应论。其次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当然也面临不少问题,如太重视技巧轻视科学知识;过分强调个体学习的 个性差异、知识学习的相对性、情景性以及认知灵活性,否认学习的共同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不能过高评价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知识学习

1、什么是知识?p82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是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

知识的应用主要经历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四个彼此联系有相对独立的基本环节。

5、什么是概念?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概念教学可以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88-89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包括名称、内涵和外延三个要素。概念教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1.从例子到规则(例—规法)。2.从规则到例子(规—例法)3.结合上两种,即“规—例—规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进行概念教学:首先是概念分析,明确要点。其次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再次注意正例与反例的辨别。最后是变式和比较。 6、观念转变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观念转变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p89-91

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转变观念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新观念的合理性。4.先观念的有效性。

7、什么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p91-92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他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1.它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它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8、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有哪几种方式?p9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哪几种类型?

知识的表征是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有命题表征、命题网络表征和图示表征。

9、什么是程序性知识?p95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征的?p95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安德森用产生式和产生是系统来说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指人经过学习,头脑中存储的一系列如果—则规则,即只要满足某种条件,则产生某种相应反应。产生是系统是多个产生式的联结。

10、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96 首先,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其次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物是否为真,因此是变化多端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得到的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是单调、统一的。最后,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表现为回忆的性质;程序性知识则相对是动态的,主要性质是“转换”。

1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包括哪几个阶段p97? 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自动化阶段。

12、程序性知识可以划分为哪几种?p97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两种。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条件有提供例证、练习和反馈。

13、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习策略是个人调控自己认知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

- 5 -

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与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麦卡尔等人与1900年把其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4、什么是认知策略?有哪几种认知策略?p99-100

认知主要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如对信息的编码、转换、储存等。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他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和思维、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核心作用。

15、什么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有哪几类?

元认知策略就是学生对自己认识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16、主要有哪些有效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

首先,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其次,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第三,结合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训练。第四,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如运用学习策略。最后,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

第五章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技能?技能形成的前提、途径和标志是什么?p104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获得的一种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的前提,练习是途径,掌握符合法则的动作方式是标志。

2、什么是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有什么特点?动作技能可以分为哪几类?p105

动作技能又称操作技能和运动技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顺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骑车、绘画、体操、舞蹈等都属于运动技能。它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客观性、动作技能的外显性以及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可以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等。

3、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106-107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p107-108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下面三个阶段:1.认知—定向阶段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2.动作反馈由外反馈转向内反馈。3.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强。4.建立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4、什么是练习?练习的进程具有什么特点?p108-110 练习指在反馈作用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过程的特点是: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2.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3.练习进程是不均匀的。4.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5、练习的效率受那些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何促进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1.确定练习目标。2.灵活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3.恰当安排联系时间。4.练习中必须有反馈。5影响练习成绩的心理因素(态度、自信、情绪、意志)。

6、什么是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p112

智力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中的心智操作方式,如作算数运算、组词造句等都涉及智力技能。它和运动技能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活动对象、进行活动和活动结构的不同;其共同点是都是由技能发展到技巧,由慢到快;都是有一个一个的当中去完成,逐渐完成整体动作;都是由紧张。呆板到轻松。灵活。两者的联系表现为手脑结合。 7、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13

他把智力技能划分为五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它们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关系,高级规则以简单规则为前提,规则学习以概念性学习为前提,定义性概念学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前提。任何一个智力技能的学习都依赖于过去学习的其他比较简单的技能。

8、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14-115

1.动作的定向阶段 主要向学生揭示所定向的学习内容,介绍学习对象,提出操作程序。2.物质或物质化运动阶段 借助实物或模型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操作客体的外显活动。3.出生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智力活动由外部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要求眼、口、耳、脑协调活动。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是智力活动简约化的、似乎无需意识参与就能自动进行的智力活动时期。 9、智力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是什么?p115-116

1.辨别学习 它是智力技能最低的一级技能,是获得概念和规则的先决子技能,特别在小学阶段辨别学习仍然很重要。2.概念学习 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概念学习要达到程序性知识的水平还需要大量的变式练习。3.规则练习 规则作为一种智力技能,其学习的实质是应用规则灵活解决不同情景中的问题。

10、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教学策略有哪些?p117-118 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 所谓展开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智力活动所包含的各项操作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操作从而获得智力技能。分解性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讲某类任务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最佳心智活动再将它们连贯起来。2.变式练习策略 教师提供的练习应该数量充分、难度多样、安排合理。学习初期要慢而精,然后再逐渐加大,变幻多种题型,增减难度。3.反馈策略 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应侧重对心智操作过程细节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11、什么是知识迁移?p118有哪些关于迁移的理论?

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说、认知结构论。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1、什么是问题?问题包含哪些基本成分?p121

问题就是给点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的障碍,需要克服。问题包

- 6 -

含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p122

1910年杜威提出来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1.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出在哪里;3.提出问题的各种假设;4.如有必要连续检查这些假设,重新加一堆问题的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或改正这些假设。

3、奥苏伯尔提出的问题解决模式包括哪几个阶段?

1.呈现问题情景命题 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过程4.解答之后的检验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24-125

动机状态、问题表征、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以及人体的人格、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5、什么是创造力?创造性有什么特点?p126创造力的实质是什么?p126-129

创造力主要指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创造性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创造力的实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灵感无意识说”和“理性意识说”两种。主要有无意识观点、理性意识观点、华拉斯的“四阶段”学说、福克等人的生成探索模型以及腾伯格的投资学说。 6、如何创造力进行测量?p129-130

一类是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的测验,另一类是试图了解人格特征群的测验。乔纳森对上述总结补充到心理测量从创造性过程、与创造力相关的人格和行为特征、创造性产品的特征及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属性四个特定方面对其进行测量,主要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

7、创造性人格有什么特点?p13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p131

特点:1.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社会责任心;2.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3.有冒险精神和正视问题的勇气;4.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有好奇心和幽默感;5.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6.有明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7.有相应的知识储备;8.有创造性思维能力;9.重视实践,手脑并用;10.掌握一定的创造活动的技巧和方法。

方法:一是开设创造性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通过改革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三是提倡课内结合,通过自我设计课等多样化的 发展方式提高学生创造性人格。

第七章 品德心理

1、什么是品德?品德与道德是什么关系?p132-133

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某种行为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道德紧密联系,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的具体表现,社会道德也无法离开个人品德存在。

2、品德有哪些心理成分构成?各种心理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p133-134

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

种心理成分构成。它们彼此联系,互相影响,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倾向的认识和深度,道德行为时在前三者统一作用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炼形成的。 3、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儿童得到的认知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转化的过程,道德的实质包括: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他把儿童品德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2-5)、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1-12)四个阶段。

4、格尔伯格对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他把学生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品(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习俗的水平(人及协调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5、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佛洛依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三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内部动力支配个体的行动;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他把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生理上的自制到心理上的自制。

6、班杜拉的品德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班杜拉提出了关于认知活动与社会影响促进学习方式的证据:1.观察学习2.榜样和示范3.强化的作用。

7、价值澄清理论对价值澄清的基本定义、基本原理、价值澄清策略是什么?p140-141

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澄清自身的价值观,而不是认同和传授。价值形成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思考、感受、选择、沟通、行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1价值观伦理只是策略2自传性会议策略3填写价值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4群体谈话策略 8、品德内化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141-142 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信奉三个阶段。 9、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p142-143 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班集体与同辈群体。 10、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是什么p143-147? 1.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言语说服、小组道德讨论) 2.培养道德情感(培养移情能力、有羞愧感) 3.培养道德行为(观察学习、控制赏罚、抗拒诱惑)

第八章 学习动机

1、什么是动机?动机有什么功能?动机可以分为哪几种?p148-149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四种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或称为强化功能(4)动力功能。

动机分为:(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 7 -

2、动机的实质是什么?动机的结构由哪几方面构成?p149-150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是能够帮助一个人达成某个目标的内部心理能量。动机的结构因素包括需要与驱力、期待与诱因这几方面内容。

3、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由哪些方面构成?学习动机有哪些类型?p150-153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机构的类型:(1)远景性学习动机和近景性学习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什么关系?p153-154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过程,必须要有动机的维持。

动机的功能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并使行为始终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讲,动机并不直接参与认知的具体过程,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增强学习的立即准备状态,间接地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动机推进学习活动,但动机与学习效果并非总是一致。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动机,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因此,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5、行为主义的动机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种理论?p155-156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刺激(S)-反应(R),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和中介变量,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个体之所以便显出某种反应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各种学习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连接得到巩固和加强,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高。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表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就缺乏动机。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视为有外在隐私控制的过程,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种观点会导致教学过于注重外在强化,单一的利用奖惩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免会有负面效应。因为一味的外在强化无法培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如果只是根据分数或纪律表现等实施奖惩,过度的依赖外在强化会笑若他们与生俱来的可贵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6、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56-157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等级构成的。他们是人类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需要,是激励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就越强,潜力就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升高,需要的力量相应就减弱。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级一层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在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的较晚。例如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成人以后才出现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表现为人们追求是在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提醒教师应该注意到,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应归因于某些低级需要未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正是这些因素是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7、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57-159

成就动机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个体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也是主要的学习动机。麦克兰德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人,愿意承担责任,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能持之以恒,即使失败也不怨天尤人,反而更加努力,直至成功。

阿特金森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成就动机模型。他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动机的强度取决于需要、愿望和诱因。人在追求成功是存在两种倾向: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相应人类就存在两种成就动机: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因此,成就动机的强度最终有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共同决定。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哪种更强,将产生不同的行为取向,表现在选择目标及对完成任务的期待中。若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会选择具有挑战性又有可能完成的目标,并希望自己成功的完成任务。如果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大于获得成功的倾向,则趋于保守,害怕失败,他们要么选择容易的任务要么选择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能避免失败,选择困难的任务即使没有完成,也不会引起过度的挫败感。对避免失败者而言,成功能增强自信,提高成就动机;失败则导致消极悲观,降低成就动机。他们的心理机制是避免失败,防止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及消极情绪的困扰。

成就目标理论是在成就动机理论与能力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机学说。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内隐观念,一是能力的增长观,认为能力可以因为学习而发生改变;二是能力实体观,以为能力是固定的。这两种不同的能力观念导向不同的成就目标。持能力的增长观的个体他们往往倾向于树立掌握目标,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采

- 8 -

用任务标准或自为标准来评判自己是否成功,机制要大大城活动的目标或是比自己以前做得好就是成功。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树立成绩目标,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好成绩上,采用他人标准来评价自己,即胜过他人才是成功。掌握目标模式是学校动机的良好表现,而成绩目标模式极易产生行为的失助现象。

8、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有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活动有什么功能?p159-161

自我能效感是指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劝说(4)生理和情绪状态。他在学习中的功能如下:(1)决定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并能坚持到底(2)影响个体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始终坚信困难能够被克服(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系的新行为的效率更高,也能更加自如的表现出新行为(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活动过程中通常情绪饱满,信心十足。

9、动机的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61-163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认为活动的成败受到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的影响。依据各因素的性质,将其纳入三个向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内外归因影响个体的自尊,将成功归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强化动机;把失败归于内部因素,则会减少自尊。稳定归因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待,若将成败归于稳定的因素,队相似难度的任务会与其同样的成败;若归于不稳定性归因,则会预期成败将发生变化。可控性归因影响个体的主体经验,成功归于可控因素,会产生满意;失败归于可控因素则产生愧疚和屈辱;成功归于不可控因素,会感觉幸运或感激;失败归于不可控因素则会产生愤怒。

归因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可以根据个体的归因倾向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动机。归因影响个体的自我观念,但无论归因正确与否,对个体而言都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当学生多次体验失败,总是无法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会有外部的,不稳定归因逐渐转向内部的,稳定归因,认为自己能力低下,长期如此,将导致个体动机降低,消极被动,情绪失调,由最初的烦躁转变为悲观颓丧,冷漠抑郁。 教师的回馈影响学生对成败的归因,因此教师有必要首先对学生的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将考试成功归结为学生的内在原因,增强其信心,肯定其付出;将考试的失败归结为不稳定的原因,给学生鼓励和支持,维持其学习动机。身为教师应当坚信没有“笨”学生!积极的归因是教师不会放弃学生,这种归因的态度必然影响学生对自身成败的归因。

10、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163-167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动机与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4)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它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里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际和谐,正视现实,人格完整,反应适度,特征吻龄。 2.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是: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经验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际和谐,正视现实,人格完整,反应适度,特征吻龄。 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观察法,会谈法,测验法。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与原则是什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①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发展;③能有效帮助学生矫治心理偏异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部表示“全面优化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有:①开发和提高心理能力;②改善心理调节和适应;③预防和矫治心理偏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习心理辅导;智力训练;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尊重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成功性原则。

4.心理咨询有哪些模式?如何选择咨询环境?心理咨询的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心理咨询一般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心理咨询的模式:指导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社会影响模式。

咨询环境的选择:心理咨询室的地点应选择在安静且又方便的地带。

心理咨询的程序:⑴初期阶段(建立信任、建设性的咨询关系;详细收集材料);⑵指导帮助阶段(明确咨询目标;进行指导帮助;巩固结束阶段)

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提供宣泄和疏导;探索根源和领悟;改进认知和行为;促进健康和成长。

心理咨询的一般技巧:关注和非言语行为技巧;倾听和询问的技巧;沉默和观察的技巧;深入探讨的技巧;面质和促进自我审视的技巧;行为操纵的技巧。

5.团体辅导一般有哪些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户外拓展训练;心理情景剧。

6.网络成瘾问题的预防与矫正?(论述)

- 9 -

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话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情绪问题。

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好奇心理;补偿心理;逃避心理;生理因素

网络成瘾分为五类: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信息超载;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成瘾的矫正方法:行为矫正法;认知疗法;团体心理辅导;药物治疗。

第十章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含义、特点与功能是什么?

教学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特点:指导性、统整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创新性。

教学设计的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创造功能。 2.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简答)

(1)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一种理性的头脑,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首位。

(2)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学活动室在教师的主持下的活动,教师依据自己的特点,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最优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3)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应该是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在技术支持的范围内、在教师把握的范围内、在特别限定的时间内等,能够顺利进行的。 (4)创新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是,需要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自己的教学经验与风格,结合学生的认知模式与能力基础设计教学木匾,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评估手段,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

(5) 3.教学设计的程序包括哪几个环节?(简答)

(1)确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的用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4)思考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与学习指导。

(5)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的作用,制约着课堂设计的方向。学生已有的水平是课堂教学的内在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学习者的已有水平,确定向教学目标努力的起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用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 4.心理学家是如何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的?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克拉斯伍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辛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形为、适应、创新

(2)个体学习的最基本方面: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品格结构 (3)三维结构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结构、学习态度 5.如何对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论述)

(1)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内容;规范阐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是应以课时或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2)分析教学对象。诊断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分析。

(3)容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特点的目标往往要求特定的方法去实现;要扬长避短的选用各种方法;选择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5)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评价的手段: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模式:测验、动态评价和课程本位评价;评价的形式:量的评价(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质的评价(观察、案卷分析和学生态度评价)。评价结果的报告:量的评价结果(分数和等级)、质的评价结果(个人鉴定或做定期的综合评价)。 6.简述教学目标的两种陈述技术和教学目标科学表达的要求。(论述)

(1)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目标。好的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2)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公式:一般目标+具体的行为样例(特

(判断)

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教学课程 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对教育效果进行度量,已确定学生通过教育后,在智力 创造力 知识学习 技能 品德和人格等方面变化的方向和数量,以此了解他们如何通过教育训练二发展变化的。

样本进行测量的一种系统化工具。

就是依据测量的结果判断某一事物的- 10 -

殊的学习结果)。

作为行为目标的改进,内部过程和外显形为相结合的目标既克服了传统方法陈述目标的含糊性,有强调了内在的心理过程变化。

果,不宜表述教师的教学行为;②教学目标应尽可能表述得具体,可以测量;③目标表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7.如何进行不同知识类型的设计?

(1)陈述性知识类型的设计。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技术,如先行组织者、符号标志和设计附加问题等,是教材简单易懂;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指导复习,促进对知识的巩

题;②安排应主要新旧知识之的联系;③符号标志技术;④方法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⑤媒体的设计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展现事物的结构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做好及时反馈。

(2)程序性知识类型设计。程序性知识学习主要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①要了解学习的概念和规则是什么,并能陈述所习得的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特征;②通过变式联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知道应用概念和规则的条件;③概念与规则经过在多种条件下的应

策略性知识教学组织的效果,以学生是否会学习为指标;②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渗透到程序性教学组织中;③把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现给学生,是他们能加以仿效。 8.课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有可以分为:授新知识的课、检查课、复习课。

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指导: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记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

1.评价、测量、测验、评定的含义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价值的过程。

三者关系是:测验是测量的工具,测量是评定的依据和手段,评定是测量的目的和结论。

2.测量与评定分为哪些类型?(选择)

(1)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管理性测量及评定、选拔性测量及评定、教育性测量及评定;

(2)根据测评目的可分为:安置性测验(准备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测评作为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多种功能:导向功能、鉴定选拔功能(是传统功能)、 训练发展功能、 教育改进功能、 反馈与管理功能、 强化与激励功能。 4.科学测评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科学测评最主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个或一套高质量的测验。其主要因素是组成测验的每道试题的质量和整个和试卷的质量。①难度(题目的难易程度)②区分度(试题是否将学生的水平区分开)③效度(测验能否测量出人们所要测量的东西)④ 信度(整个测验的可靠性;五 标准化。

5.教师自编测验的问题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含义、适用范围和编制要求是什么?

答:通常采用纸笔考试形式测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补充完整的试题形式。主要测量的事对知识的记忆水平,不个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作为回答的试题形式。主要测

量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水平;常是左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与一栏反应项(右侧的一栏单词和短语)相互匹配,是评价某种类型的事实性知识的可靠 客观

试题形式。可考察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

基本观点的理解水价学生的表达 组织能力,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用学习过的理论与原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师自编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包括哪些阶段和步骤?

确定测验目的;测验题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的评分;测验结果反馈

7.如何对测验分数进行解释和报告?

①相对评分就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并与常模参照评价原则相对应。一般有五个等级;②绝对评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分数与其他同学分数没有关系,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百分制,并与便准常模评价相对应。

①分数报告准确、全面②要对评分标准或含义做出适当的解释③要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分数只是反应了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一个

侧面④鼓励学生参与对分数的解释,提高学生对成绩的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接受程度⑤成绩报告单不要采取公开的形式,而应采用一对一的形式。

8.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档案评价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实施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档案评价

观察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行为进行自然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客观和详细的记录,然后根据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社会技能和情绪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方法有行为检查单和轶事记录;

有目的有计

划的从各个角度和渠道收集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努力进步和成就等的证据材料,并依据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综

学生的作品数量多且形式多样;③这些信息是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展示。

1 评价标准的制定;2 评价的反馈;3 评价制度的确定;4 学生评价技能的训练;5 教师对评价的参与程度。

9.测验和评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正确对待测验:①让学生正确认识测验,对测验保持一种正确态度;②个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③提高和锻炼学生心理承受力;(2) 正确对待分数:突出测验的实际作用,分数是可变的,但也不可对分数无所谓;(3)正确对待评价:应对学生作出中肯的评价。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劳动有什么特点?p226

和创造性。

2、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与社会地位是什么?p226-227

作为人类社会的古老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形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迁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要求与角色形象的定位也有着一定的差别。○1“崇高者形象”。在封建社会,教师队伍的主体属于上流社会的下层“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反映了教师在传统中国人心中的地位。○2“劳动者形象”。近代工业革命的洪流冲破了教师神圣的传统权威形象。要求教师也象劳动者一样具有改善自己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权利。3“专业工作者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的角度上确立教师职业是一项专门职业。

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职业角色对教师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要求?(论述) - 11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育观;在教学方式上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课程设计上要加强选择性、确保均衡性,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和评价者;在知识获得上成为信息的搜寻者和终身学习者;在教师的成长上,要成为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21世纪教师肩负着未来的希望和重托。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在心理层面积极调整,迎接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挑战。

4、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简答)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1教师的知识水平;

2

力、教学语言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

4感、教师职业的自我教学效能感)。

5、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与成熟要经历那些阶段?p240 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事业开创期。○2事业稳定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发展出对工作的高度投入感,对工作环境感到从容自在,并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3事业挑战期。教师关注新的事物,向多方面发展,并进一步承担更多的责任。○4事业停滞期。重新评价自己的工作,开始感觉到已到终点,不再向上爬或者停滞下来。○5准备退休期。 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什么?p241

当代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促使“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的特征:①具有丰富而有效地专门知识;②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的问题;③具有很强的洞察力。 7、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表现形式?p244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3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主管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4心理失衡(许多教师在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圣至形成灰暗情结)○5

- 12 -

不良的个性特性(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过于争抢好胜、个人主义、自我封闭、过于敏感等)。

8、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p244-245

答:①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对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认识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所以,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有必要首先从观念上来澄清认识。②为中小学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对其心理上进行调适和训练。③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④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⑤设立电话热线、信箱或在网上开辟虚拟资讯室。⑥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从个人、学校和社会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模式,切实有效的维护和促进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学校教育关系紧密,因为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又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和评价,从而科学有效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它的体系即“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3、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具有科学性质p4?

科学是指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和学问,即发现事物真相、探究原理和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而教育心理学就是以科学的观点和范式探索总结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心理事实及其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

4、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p5-6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p6

一般来讲,教育心理学有两个学科的性质:一是自然科学属性;二是社会科学属性。同时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的科学性质。它的研究范式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种,即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将心理学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和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等)。

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是什么关系?p6-7

a.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他们共同关心教育与发展,相互交叉,但各有侧重点,从研究内容上看,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现象中的宏观性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而教育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比较微观性的问题。

b.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认知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主流和前沿。这些分支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联系,对其影响显著。

其任务是解释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它对教育实践的作用体现在:提供先进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和规律,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提供方法手段,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7、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什么?p9-11

(1)初创时期其标志是美国学者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1 -

么?p20

人的发展包括四个方面,即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终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2)发展时期

其标志是心理学家众多且研究成果丰硕,广泛吸收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有关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实验原理推广到教育市级部门。如杜威的“芝加哥实验”、贾德的迁移实验等。

(3)成熟、完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内容集中,学科体系稳定形成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对执发展的格局;理论观点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互相融合;重视结合教育实际,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a.从研究主题看,1994年布鲁纳曾精辟地总结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点发展趋势,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b.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范式看,认知心理学成为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和前沿。c.从研究重点看,从实验室研究到教育现场试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

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特点。 9、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p11-12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心理学引进西方,传统文化中只有心理思想而没有心理学科。新中国成立后其发展很快,各大专院校都开设心理学专业,进行心理学研究特别是1963年出版呢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度过了恢复发展时期,进入崭新的时代。国内学者近年来在认知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成果不少,目前中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空前繁荣,研究水平也登上呢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理学研究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p14-15

1.客观性原则 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来研究。2.整体性原则 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考察人的心理,把人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研究。3.发展性原则 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4.

教育性原则 研究活动尽可能地选择哪些有利于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控制哪些因素或变量?p15-16 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12、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常用的技术方法?p17-18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行动研究。 选择和确立选题、文献综述、形成假设、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p20什么是心理发展,其实质是什

友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其实质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p21-22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p22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出现在什么时间?p22 幼儿期和青春期。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点)是什么?p23 a.少年期 1.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耐性、自觉性和幼稚型的矛盾。2.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水平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辩证思维开始萌芽,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4.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行动。5.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加强。6.开始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交往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7.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控制力较弱。

b.青年初期 1.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接近成人。2.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强化,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社会高清情感深刻发展。4.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5.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但有时也会脱离现实去幻想。

4、什么是“学习准备”、“关键期”、“终身发展”?p23-25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2.关键期是指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伺候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 3.终身发展是指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连续的发展着。其发展是多维度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5、哪些因素影响着的心理发展?p25如何理解这些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p25-26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遗传和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它们在人的心理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后天环境、教育以及自身努力是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6、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p26-28

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能确保受教育者心理发展既具有社会适应性又有适宜的个性,同时提升个体心理发展速度。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要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前提,培养思想品质作为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突破口,同时重视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3.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着眼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把其成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斯

- 2 -

基提出的“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 7、主要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1.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主张“自然成熟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强调生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应遵循这种自然法则,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他认为认知、智力、思维等认识起源于主体本身的活动操作,指出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在主体不断适应客体的过程中,心理得到发展。他还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学的启示主要有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教学又可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在两者之间存在差距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教育就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4.儿童心理理论论

理论论 是对儿童正在发展的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他强调经验

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模拟论 儿童在模仿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以此来推测

他人的心理状态。

模块论 儿童心理理论起源于其先天存在的模块化机制,当这种

模块化机制在神经生理成熟时就能获得对心理状态的认识。 8、什么是个性(人格)?p37如何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p37-38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有哪些?p38-39

个性就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划为八个阶段,认为其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他认为人格的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以对冲突或者两极对立所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而这些危机恰好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

9、什么是自我意识?p3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39-40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其形成与发展要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0、什么是认知方式?p40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表现出哪些差异?pp40-42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之间表现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11、什么是智力?p42人的智力存在什么差异?

智力就是人的一般性能力,反应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因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所以个体间的智力水平也会产生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 12、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教育含义)?p43-44

学生间存在的认知差异启示我们要因材施教。首先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和双重进度方案。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提供恰当材料和教学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帮助。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如斯金纳等人提出的程序教学,使学生循序进行个别教学。

13、什么是性格?p44学生的性格存在什么样的差异?p44-45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教育含义)?p45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特征,因为其往往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所以性格有好坏之分,存在差异。性格虽然不会觉得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p46-47学习有哪些类型?p47-48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此广义的学习专指人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学校学习。学习的类型主要有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安德森又将其划分为两种,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

2、中学生学习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48-49

(1)在身体方面,要加强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2)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抽象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是重点。(3)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自我教育也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教育发展。 3、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习理论?p49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p55-56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学习理论以及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他们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上,普遍简化学习内部活动的复杂过程;在结果上简化人或动物的学习结果;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界刺激强化的作用和反复练习

4、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这种学说认为学习有哪些基本规律?p49-51

首先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过程;其次认

- 3 -

为学习联结是通过多次渐进式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再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学习定律。他还认为人与动物的学习有以下三条基本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5、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提出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是什么?p51-53

(1)他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某种情景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强化而提高呢该行为的概率。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其理论核心。(2)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增强,不学习时就下降。因此他设计出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他提出的程序教学主要原则有:a.教师应明确做什么。B.把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步子,按顺序学习。c.鼓励学生通过个别化的学习程序,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

6、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提出的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步骤?如何评价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p53-55

他将认知因素和动机情感引入行为主义从而建立了新的学习说,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观察模仿学习,因为这样做避免呢尝试错误的过程,所以加快了学习的进程。在关于学习的因素方面,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三元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个体、环境和行为这些因素交互决定的函数。

他的理论继承呢行为主义在设计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自己理论的优良传统,克服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揭示了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出呢观察的途径,强调观察学习中的认识、情感中介作用,特别强调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教育情境中的具体实验研究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完善。

7、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主要包括哪些学习理论?p56-66他们共同存在的缺陷是什么?p66

早期的认知学习观——顿悟学习理论、布鲁纳的人只发现学习理论、加涅的认知——指导学习理论、安德森的认知表征学习观。 他们共同的缺陷是虽然重新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角色,他们很少重视个体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途径;也不重视个人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意义理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一台较慢的计算机,实际上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多少区别。 8、早期的认知学习观——顿悟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p56

强调知觉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即“完形组织”观点,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学习实质上是组织一种完形。这种知识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这种观点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提出的发现学习指的是什么,与传统学习相比,发现学习有什么优势?他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p56-62

其基本观点是:(1)学习的实质即形成认知结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相关的类别做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其中概括水平较高的类别处于高层,较具体的类别则处于低层。(2)知识的表征(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个体不是直接对刺激进行反应,而是首先将环境中的食物转化为内在的心理事件,其能力随年龄而发展。(3)新知识的学习获得,布鲁纳认为,学习包含的新知识获得、只是转换和对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合理的进行,学习这就能顺利地讲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4)发现学习,他认为最佳的知识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级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5)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踏进一步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模式以及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活动应成为教学重点。

10、加涅的认知——指导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什么巨大贡献?如何理解加涅的学习休息加工模式?p62-63 (1)加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生长和学习,反复强调学习内部和外部条件要是学习有效就需要有不断的外部条件。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次来研究学生的理智技能的积累方式,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其重要特征就是学习就积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他还认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记忆和反应。(2)加涅的信息教工模式描述了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的经。在这个模式中执行控制过程尤为重要,它和预期事项对信息的加工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这正是当前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1、如何理解安德森的认知表征学习观?认知表征观对教育实践有什么重要的启示价值?p63-64

(1)他把学习看做像计算机一样的信息加工系统,该系统能用符号加以表征,把人看作积极地、建构的、有计划和有目的的主体。心理表征的实质就是知识表征,关于只是表征的模型有单一编码和多重编码两种。单一编码认为人的知识表征是单一性的“命题”组成;多重编码认为人类的只是表征有多种,最主要的是形式的命题编码和类比编码。(2)他对于我们教育实践的启示是:1.学习活动应该在表征即表达组织上下功夫。2.教师要明确试图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实质(认知、行为和情感三方面)3.了解可以达到这些结果的学习过程或活动。4.掌握可能会影响这些活动的内因和外因。5.区分学习者作为个人和小组成员的不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确定有用的策略。

1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6-72

(一)人本主义的知识观 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与教知识和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自我、人格的发展。(三)人本主义的学生观 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会学习的人。(四)人本主义的教师观 与传统教师中心论的观点不同,人本主义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 4 -

的?p83

狭义的知识指仅存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广义的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组织,既包括各种信息也包括所形成的技能和能力。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将知识划分为有关“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和有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2、什么是知识的理解?p84影响知识理解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p84-85

知识的理解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是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学习材料的形式;影响其主观因素有原有知识经验和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3、什么是知识的巩固?p86-86知识的巩固包括哪几个环节?遗忘有什么规律?保持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知识的巩固指知识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长久记忆,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何重现。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则逐渐减慢。 4、知识的应用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p87-88

朋友式的关系,需要营造聊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必须信任和认可,尊重学生。移情是以学生的角度去除按摩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态度。(五)人本主义的教学关于模式 a.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b.开放课堂模式c.自幼学习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促进了当代西方的教育改革:丰富呢学习理论的内涵;为教学活动提供很多新的理念和实践模式,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强调学习的自然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片面强调情感动机的决定作用,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作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实践中也很难进行。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72-81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意义的过程,暴扣构建意义和意义系统两部分。(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意义性、情景性和随即通达性。(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从学生认知的方面建构起知识的重要意义。(4)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教师只是辅助者和合作者以及促进者。(5)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模式 随即通达学习、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培养学习共同体。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呢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论和认知反应论。其次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当然也面临不少问题,如太重视技巧轻视科学知识;过分强调个体学习的 个性差异、知识学习的相对性、情景性以及认知灵活性,否认学习的共同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不能过高评价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知识学习

1、什么是知识?p82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是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

知识的应用主要经历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四个彼此联系有相对独立的基本环节。

5、什么是概念?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概念教学可以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88-89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包括名称、内涵和外延三个要素。概念教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1.从例子到规则(例—规法)。2.从规则到例子(规—例法)3.结合上两种,即“规—例—规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进行概念教学:首先是概念分析,明确要点。其次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再次注意正例与反例的辨别。最后是变式和比较。 6、观念转变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观念转变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p89-91

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转变观念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新观念的合理性。4.先观念的有效性。

7、什么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p91-92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他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1.它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它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8、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有哪几种方式?p9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哪几种类型?

知识的表征是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有命题表征、命题网络表征和图示表征。

9、什么是程序性知识?p95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征的?p95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安德森用产生式和产生是系统来说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指人经过学习,头脑中存储的一系列如果—则规则,即只要满足某种条件,则产生某种相应反应。产生是系统是多个产生式的联结。

10、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96 首先,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其次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物是否为真,因此是变化多端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得到的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是单调、统一的。最后,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表现为回忆的性质;程序性知识则相对是动态的,主要性质是“转换”。

1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包括哪几个阶段p97? 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自动化阶段。

12、程序性知识可以划分为哪几种?p97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两种。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条件有提供例证、练习和反馈。

13、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习策略是个人调控自己认知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

- 5 -

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与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麦卡尔等人与1900年把其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4、什么是认知策略?有哪几种认知策略?p99-100

认知主要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如对信息的编码、转换、储存等。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他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和思维、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核心作用。

15、什么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有哪几类?

元认知策略就是学生对自己认识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16、主要有哪些有效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

首先,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其次,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第三,结合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训练。第四,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如运用学习策略。最后,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

第五章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技能?技能形成的前提、途径和标志是什么?p104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获得的一种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的前提,练习是途径,掌握符合法则的动作方式是标志。

2、什么是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有什么特点?动作技能可以分为哪几类?p105

动作技能又称操作技能和运动技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顺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骑车、绘画、体操、舞蹈等都属于运动技能。它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客观性、动作技能的外显性以及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可以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等。

3、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106-107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p107-108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下面三个阶段:1.认知—定向阶段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2.动作反馈由外反馈转向内反馈。3.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强。4.建立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4、什么是练习?练习的进程具有什么特点?p108-110 练习指在反馈作用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过程的特点是: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2.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3.练习进程是不均匀的。4.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5、练习的效率受那些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何促进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1.确定练习目标。2.灵活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3.恰当安排联系时间。4.练习中必须有反馈。5影响练习成绩的心理因素(态度、自信、情绪、意志)。

6、什么是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p112

智力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中的心智操作方式,如作算数运算、组词造句等都涉及智力技能。它和运动技能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活动对象、进行活动和活动结构的不同;其共同点是都是由技能发展到技巧,由慢到快;都是有一个一个的当中去完成,逐渐完成整体动作;都是由紧张。呆板到轻松。灵活。两者的联系表现为手脑结合。 7、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13

他把智力技能划分为五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它们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关系,高级规则以简单规则为前提,规则学习以概念性学习为前提,定义性概念学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前提。任何一个智力技能的学习都依赖于过去学习的其他比较简单的技能。

8、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14-115

1.动作的定向阶段 主要向学生揭示所定向的学习内容,介绍学习对象,提出操作程序。2.物质或物质化运动阶段 借助实物或模型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操作客体的外显活动。3.出生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智力活动由外部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要求眼、口、耳、脑协调活动。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是智力活动简约化的、似乎无需意识参与就能自动进行的智力活动时期。 9、智力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是什么?p115-116

1.辨别学习 它是智力技能最低的一级技能,是获得概念和规则的先决子技能,特别在小学阶段辨别学习仍然很重要。2.概念学习 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概念学习要达到程序性知识的水平还需要大量的变式练习。3.规则练习 规则作为一种智力技能,其学习的实质是应用规则灵活解决不同情景中的问题。

10、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教学策略有哪些?p117-118 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 所谓展开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智力活动所包含的各项操作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操作从而获得智力技能。分解性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讲某类任务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最佳心智活动再将它们连贯起来。2.变式练习策略 教师提供的练习应该数量充分、难度多样、安排合理。学习初期要慢而精,然后再逐渐加大,变幻多种题型,增减难度。3.反馈策略 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应侧重对心智操作过程细节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11、什么是知识迁移?p118有哪些关于迁移的理论?

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说、认知结构论。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1、什么是问题?问题包含哪些基本成分?p121

问题就是给点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的障碍,需要克服。问题包

- 6 -

含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p122

1910年杜威提出来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1.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出在哪里;3.提出问题的各种假设;4.如有必要连续检查这些假设,重新加一堆问题的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或改正这些假设。

3、奥苏伯尔提出的问题解决模式包括哪几个阶段?

1.呈现问题情景命题 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过程4.解答之后的检验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24-125

动机状态、问题表征、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以及人体的人格、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5、什么是创造力?创造性有什么特点?p126创造力的实质是什么?p126-129

创造力主要指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创造性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创造力的实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灵感无意识说”和“理性意识说”两种。主要有无意识观点、理性意识观点、华拉斯的“四阶段”学说、福克等人的生成探索模型以及腾伯格的投资学说。 6、如何创造力进行测量?p129-130

一类是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的测验,另一类是试图了解人格特征群的测验。乔纳森对上述总结补充到心理测量从创造性过程、与创造力相关的人格和行为特征、创造性产品的特征及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属性四个特定方面对其进行测量,主要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

7、创造性人格有什么特点?p13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p131

特点:1.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社会责任心;2.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3.有冒险精神和正视问题的勇气;4.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有好奇心和幽默感;5.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6.有明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7.有相应的知识储备;8.有创造性思维能力;9.重视实践,手脑并用;10.掌握一定的创造活动的技巧和方法。

方法:一是开设创造性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通过改革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三是提倡课内结合,通过自我设计课等多样化的 发展方式提高学生创造性人格。

第七章 品德心理

1、什么是品德?品德与道德是什么关系?p132-133

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某种行为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道德紧密联系,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的具体表现,社会道德也无法离开个人品德存在。

2、品德有哪些心理成分构成?各种心理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p133-134

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

种心理成分构成。它们彼此联系,互相影响,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倾向的认识和深度,道德行为时在前三者统一作用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炼形成的。 3、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儿童得到的认知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转化的过程,道德的实质包括: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他把儿童品德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2-5)、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1-12)四个阶段。

4、格尔伯格对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他把学生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品(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习俗的水平(人及协调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5、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佛洛依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三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内部动力支配个体的行动;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他把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生理上的自制到心理上的自制。

6、班杜拉的品德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班杜拉提出了关于认知活动与社会影响促进学习方式的证据:1.观察学习2.榜样和示范3.强化的作用。

7、价值澄清理论对价值澄清的基本定义、基本原理、价值澄清策略是什么?p140-141

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澄清自身的价值观,而不是认同和传授。价值形成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思考、感受、选择、沟通、行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1价值观伦理只是策略2自传性会议策略3填写价值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4群体谈话策略 8、品德内化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141-142 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信奉三个阶段。 9、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p142-143 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班集体与同辈群体。 10、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是什么p143-147? 1.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言语说服、小组道德讨论) 2.培养道德情感(培养移情能力、有羞愧感) 3.培养道德行为(观察学习、控制赏罚、抗拒诱惑)

第八章 学习动机

1、什么是动机?动机有什么功能?动机可以分为哪几种?p148-149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四种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或称为强化功能(4)动力功能。

动机分为:(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 7 -

2、动机的实质是什么?动机的结构由哪几方面构成?p149-150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是能够帮助一个人达成某个目标的内部心理能量。动机的结构因素包括需要与驱力、期待与诱因这几方面内容。

3、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由哪些方面构成?学习动机有哪些类型?p150-153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机构的类型:(1)远景性学习动机和近景性学习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什么关系?p153-154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过程,必须要有动机的维持。

动机的功能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并使行为始终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讲,动机并不直接参与认知的具体过程,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增强学习的立即准备状态,间接地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动机推进学习活动,但动机与学习效果并非总是一致。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动机,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因此,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5、行为主义的动机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种理论?p155-156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刺激(S)-反应(R),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和中介变量,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个体之所以便显出某种反应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各种学习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连接得到巩固和加强,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高。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表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就缺乏动机。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视为有外在隐私控制的过程,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种观点会导致教学过于注重外在强化,单一的利用奖惩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免会有负面效应。因为一味的外在强化无法培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如果只是根据分数或纪律表现等实施奖惩,过度的依赖外在强化会笑若他们与生俱来的可贵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6、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56-157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等级构成的。他们是人类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需要,是激励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就越强,潜力就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升高,需要的力量相应就减弱。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级一层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在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的较晚。例如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成人以后才出现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表现为人们追求是在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提醒教师应该注意到,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应归因于某些低级需要未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正是这些因素是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7、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57-159

成就动机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个体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也是主要的学习动机。麦克兰德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人,愿意承担责任,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能持之以恒,即使失败也不怨天尤人,反而更加努力,直至成功。

阿特金森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成就动机模型。他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动机的强度取决于需要、愿望和诱因。人在追求成功是存在两种倾向: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相应人类就存在两种成就动机: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因此,成就动机的强度最终有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共同决定。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哪种更强,将产生不同的行为取向,表现在选择目标及对完成任务的期待中。若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会选择具有挑战性又有可能完成的目标,并希望自己成功的完成任务。如果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大于获得成功的倾向,则趋于保守,害怕失败,他们要么选择容易的任务要么选择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能避免失败,选择困难的任务即使没有完成,也不会引起过度的挫败感。对避免失败者而言,成功能增强自信,提高成就动机;失败则导致消极悲观,降低成就动机。他们的心理机制是避免失败,防止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及消极情绪的困扰。

成就目标理论是在成就动机理论与能力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机学说。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内隐观念,一是能力的增长观,认为能力可以因为学习而发生改变;二是能力实体观,以为能力是固定的。这两种不同的能力观念导向不同的成就目标。持能力的增长观的个体他们往往倾向于树立掌握目标,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采

- 8 -

用任务标准或自为标准来评判自己是否成功,机制要大大城活动的目标或是比自己以前做得好就是成功。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树立成绩目标,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好成绩上,采用他人标准来评价自己,即胜过他人才是成功。掌握目标模式是学校动机的良好表现,而成绩目标模式极易产生行为的失助现象。

8、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有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活动有什么功能?p159-161

自我能效感是指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劝说(4)生理和情绪状态。他在学习中的功能如下:(1)决定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并能坚持到底(2)影响个体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始终坚信困难能够被克服(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系的新行为的效率更高,也能更加自如的表现出新行为(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活动过程中通常情绪饱满,信心十足。

9、动机的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61-163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认为活动的成败受到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的影响。依据各因素的性质,将其纳入三个向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内外归因影响个体的自尊,将成功归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强化动机;把失败归于内部因素,则会减少自尊。稳定归因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待,若将成败归于稳定的因素,队相似难度的任务会与其同样的成败;若归于不稳定性归因,则会预期成败将发生变化。可控性归因影响个体的主体经验,成功归于可控因素,会产生满意;失败归于可控因素则产生愧疚和屈辱;成功归于不可控因素,会感觉幸运或感激;失败归于不可控因素则会产生愤怒。

归因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可以根据个体的归因倾向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动机。归因影响个体的自我观念,但无论归因正确与否,对个体而言都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当学生多次体验失败,总是无法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会有外部的,不稳定归因逐渐转向内部的,稳定归因,认为自己能力低下,长期如此,将导致个体动机降低,消极被动,情绪失调,由最初的烦躁转变为悲观颓丧,冷漠抑郁。 教师的回馈影响学生对成败的归因,因此教师有必要首先对学生的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将考试成功归结为学生的内在原因,增强其信心,肯定其付出;将考试的失败归结为不稳定的原因,给学生鼓励和支持,维持其学习动机。身为教师应当坚信没有“笨”学生!积极的归因是教师不会放弃学生,这种归因的态度必然影响学生对自身成败的归因。

10、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163-167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动机与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4)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它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里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际和谐,正视现实,人格完整,反应适度,特征吻龄。 2.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是: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经验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际和谐,正视现实,人格完整,反应适度,特征吻龄。 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观察法,会谈法,测验法。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与原则是什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①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发展;③能有效帮助学生矫治心理偏异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部表示“全面优化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有:①开发和提高心理能力;②改善心理调节和适应;③预防和矫治心理偏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习心理辅导;智力训练;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尊重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成功性原则。

4.心理咨询有哪些模式?如何选择咨询环境?心理咨询的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心理咨询一般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心理咨询的模式:指导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社会影响模式。

咨询环境的选择:心理咨询室的地点应选择在安静且又方便的地带。

心理咨询的程序:⑴初期阶段(建立信任、建设性的咨询关系;详细收集材料);⑵指导帮助阶段(明确咨询目标;进行指导帮助;巩固结束阶段)

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提供宣泄和疏导;探索根源和领悟;改进认知和行为;促进健康和成长。

心理咨询的一般技巧:关注和非言语行为技巧;倾听和询问的技巧;沉默和观察的技巧;深入探讨的技巧;面质和促进自我审视的技巧;行为操纵的技巧。

5.团体辅导一般有哪些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户外拓展训练;心理情景剧。

6.网络成瘾问题的预防与矫正?(论述)

- 9 -

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话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情绪问题。

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好奇心理;补偿心理;逃避心理;生理因素

网络成瘾分为五类: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信息超载;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成瘾的矫正方法:行为矫正法;认知疗法;团体心理辅导;药物治疗。

第十章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含义、特点与功能是什么?

教学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特点:指导性、统整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创新性。

教学设计的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创造功能。 2.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简答)

(1)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一种理性的头脑,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首位。

(2)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学活动室在教师的主持下的活动,教师依据自己的特点,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最优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3)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应该是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在技术支持的范围内、在教师把握的范围内、在特别限定的时间内等,能够顺利进行的。 (4)创新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是,需要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自己的教学经验与风格,结合学生的认知模式与能力基础设计教学木匾,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评估手段,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

(5) 3.教学设计的程序包括哪几个环节?(简答)

(1)确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的用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4)思考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与学习指导。

(5)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的作用,制约着课堂设计的方向。学生已有的水平是课堂教学的内在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学习者的已有水平,确定向教学目标努力的起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用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 4.心理学家是如何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的?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克拉斯伍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辛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形为、适应、创新

(2)个体学习的最基本方面: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品格结构 (3)三维结构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结构、学习态度 5.如何对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论述)

(1)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内容;规范阐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是应以课时或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2)分析教学对象。诊断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分析。

(3)容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特点的目标往往要求特定的方法去实现;要扬长避短的选用各种方法;选择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5)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评价的手段: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模式:测验、动态评价和课程本位评价;评价的形式:量的评价(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质的评价(观察、案卷分析和学生态度评价)。评价结果的报告:量的评价结果(分数和等级)、质的评价结果(个人鉴定或做定期的综合评价)。 6.简述教学目标的两种陈述技术和教学目标科学表达的要求。(论述)

(1)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目标。好的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2)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公式:一般目标+具体的行为样例(特

(判断)

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教学课程 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对教育效果进行度量,已确定学生通过教育后,在智力 创造力 知识学习 技能 品德和人格等方面变化的方向和数量,以此了解他们如何通过教育训练二发展变化的。

样本进行测量的一种系统化工具。

就是依据测量的结果判断某一事物的- 10 -

殊的学习结果)。

作为行为目标的改进,内部过程和外显形为相结合的目标既克服了传统方法陈述目标的含糊性,有强调了内在的心理过程变化。

果,不宜表述教师的教学行为;②教学目标应尽可能表述得具体,可以测量;③目标表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7.如何进行不同知识类型的设计?

(1)陈述性知识类型的设计。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技术,如先行组织者、符号标志和设计附加问题等,是教材简单易懂;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指导复习,促进对知识的巩

题;②安排应主要新旧知识之的联系;③符号标志技术;④方法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⑤媒体的设计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展现事物的结构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做好及时反馈。

(2)程序性知识类型设计。程序性知识学习主要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①要了解学习的概念和规则是什么,并能陈述所习得的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特征;②通过变式联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知道应用概念和规则的条件;③概念与规则经过在多种条件下的应

策略性知识教学组织的效果,以学生是否会学习为指标;②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渗透到程序性教学组织中;③把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现给学生,是他们能加以仿效。 8.课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有可以分为:授新知识的课、检查课、复习课。

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指导: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记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

1.评价、测量、测验、评定的含义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价值的过程。

三者关系是:测验是测量的工具,测量是评定的依据和手段,评定是测量的目的和结论。

2.测量与评定分为哪些类型?(选择)

(1)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管理性测量及评定、选拔性测量及评定、教育性测量及评定;

(2)根据测评目的可分为:安置性测验(准备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测评作为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多种功能:导向功能、鉴定选拔功能(是传统功能)、 训练发展功能、 教育改进功能、 反馈与管理功能、 强化与激励功能。 4.科学测评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科学测评最主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个或一套高质量的测验。其主要因素是组成测验的每道试题的质量和整个和试卷的质量。①难度(题目的难易程度)②区分度(试题是否将学生的水平区分开)③效度(测验能否测量出人们所要测量的东西)④ 信度(整个测验的可靠性;五 标准化。

5.教师自编测验的问题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含义、适用范围和编制要求是什么?

答:通常采用纸笔考试形式测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补充完整的试题形式。主要测量的事对知识的记忆水平,不个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作为回答的试题形式。主要测

量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水平;常是左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与一栏反应项(右侧的一栏单词和短语)相互匹配,是评价某种类型的事实性知识的可靠 客观

试题形式。可考察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

基本观点的理解水价学生的表达 组织能力,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用学习过的理论与原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师自编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包括哪些阶段和步骤?

确定测验目的;测验题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的评分;测验结果反馈

7.如何对测验分数进行解释和报告?

①相对评分就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并与常模参照评价原则相对应。一般有五个等级;②绝对评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分数与其他同学分数没有关系,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百分制,并与便准常模评价相对应。

①分数报告准确、全面②要对评分标准或含义做出适当的解释③要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分数只是反应了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一个

侧面④鼓励学生参与对分数的解释,提高学生对成绩的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接受程度⑤成绩报告单不要采取公开的形式,而应采用一对一的形式。

8.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档案评价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实施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档案评价

观察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行为进行自然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客观和详细的记录,然后根据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社会技能和情绪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方法有行为检查单和轶事记录;

有目的有计

划的从各个角度和渠道收集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努力进步和成就等的证据材料,并依据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综

学生的作品数量多且形式多样;③这些信息是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展示。

1 评价标准的制定;2 评价的反馈;3 评价制度的确定;4 学生评价技能的训练;5 教师对评价的参与程度。

9.测验和评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正确对待测验:①让学生正确认识测验,对测验保持一种正确态度;②个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③提高和锻炼学生心理承受力;(2) 正确对待分数:突出测验的实际作用,分数是可变的,但也不可对分数无所谓;(3)正确对待评价:应对学生作出中肯的评价。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劳动有什么特点?p226

和创造性。

2、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与社会地位是什么?p226-227

作为人类社会的古老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形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迁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要求与角色形象的定位也有着一定的差别。○1“崇高者形象”。在封建社会,教师队伍的主体属于上流社会的下层“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反映了教师在传统中国人心中的地位。○2“劳动者形象”。近代工业革命的洪流冲破了教师神圣的传统权威形象。要求教师也象劳动者一样具有改善自己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权利。3“专业工作者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的角度上确立教师职业是一项专门职业。

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职业角色对教师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要求?(论述) - 11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育观;在教学方式上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课程设计上要加强选择性、确保均衡性,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和评价者;在知识获得上成为信息的搜寻者和终身学习者;在教师的成长上,要成为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21世纪教师肩负着未来的希望和重托。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在心理层面积极调整,迎接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挑战。

4、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简答)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1教师的知识水平;

2

力、教学语言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

4感、教师职业的自我教学效能感)。

5、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与成熟要经历那些阶段?p240 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事业开创期。○2事业稳定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发展出对工作的高度投入感,对工作环境感到从容自在,并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3事业挑战期。教师关注新的事物,向多方面发展,并进一步承担更多的责任。○4事业停滞期。重新评价自己的工作,开始感觉到已到终点,不再向上爬或者停滞下来。○5准备退休期。 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什么?p241

当代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促使“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的特征:①具有丰富而有效地专门知识;②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的问题;③具有很强的洞察力。 7、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表现形式?p244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3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主管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4心理失衡(许多教师在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圣至形成灰暗情结)○5

- 12 -

不良的个性特性(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过于争抢好胜、个人主义、自我封闭、过于敏感等)。

8、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p244-245

答:①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对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认识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所以,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有必要首先从观念上来澄清认识。②为中小学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对其心理上进行调适和训练。③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④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⑤设立电话热线、信箱或在网上开辟虚拟资讯室。⑥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从个人、学校和社会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模式,切实有效的维护和促进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关内容

  •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网址
  •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资料网址,可以注册下载 1.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评价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 2. 天津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 政治学原理2004试题资料下载 3.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 4.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医学心理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 ...

  • 比较初等教育
  • 比较初等教育-0032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美国于1992年3月成立了品格教育协作组织(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简称CEP .他认为学校也可通过无记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来评价学生品格的三个领域:认 ...

  • 学前教育史网上作业答案
  • 01任务试卷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得分: 54 1. ( ) 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A. 王守仁 B. 贾谊 C. 鲁迅 D. 康有为 满分:3 分 2.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高考命题专家解析2016年高考各科试题
  • 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详解-- 高考作文题传递怎样的教改信号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刘博智 凌馨 董鲁皖龙 "看到漫画作文题我有点傻眼""农村娃没见过VR (虚拟现实),恐怕作文不知道从哪里动笔"„„6月7日,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试题依然成为街谈巷 ...

  • 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10套
  • 来源:考试大  2012年5月31日   [考试大:你最值得信赖的考试顾问] 考试大编辑整理了以下关于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10套.供考生学习参考.更多习题>>在线模拟. 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10套 2012最新免费试题 试卷 参考答 ...

  • 单位个人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请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年11月1 日起实施,该法共七章九十七条. A.2000 B.2002 C.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是(). A.没有事故,不出危险 B.未造成人身伤 ...

  • 2015年少先队辅导员考试试题答案
  •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少先队员要珍爱自己的红领巾.为了避免淋雨或日晒( )用红领巾作为遮挡的用具. 本题得 0 分 A.由辅导员批准 B.不可以 C.可以 D.由校长批准 参考答案:不可以 试题解析: 显示 显示答案 2.全国少先队的队刊.队报是:( ). 本题 ...

  • 学业成就传统评价的特点及种类
  • 学业成就传统评价的特点及种类 余林 主编 学业成就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成果,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对学业成就的评价也就成为教育评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结果的真实情况,才能使教师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并明确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 ...

  • 教育硕士论文
  • 南京师范大学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姓 名: 班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高考化学试题难度分析 庄严 06(2) 化学 任红艳(副教授) 2010.5 论文独创性的声明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