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03--中国古代的蚊香_罗桂环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3卷第3期(2014年):326—332

No.3(2014)

Studiesin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Vol.33

中国古代的蚊香

罗桂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

基于传统的烧香和端午节的卫生习俗,以及对蚊子习性的了解,我

,或“蚊虫药”主要制作材料是艾草、雄黄和国宋代发明了蚊香。当时称“蚊烟”

产品类似线香,并出现专门的作坊。明清时期蚊香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浮萍,

展,原材料不断增多,包括阿魏、羌活、川芎、硫磺、樟脑和烟草等等。产品类型也更多种多样。19世纪中叶,我国的蚊香配方曾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

发明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蚊香

N092A

端午

宋代

文章编号1000-1224(2014)03-0326-07

蚊子是我国各地常见的一类吸血昆虫,古往今来,国人深受其害。尤其是在夏天,它

“叫”,嗡嗡乱吸血散毒,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健康。为此,古人曾煞费苦心大量繁殖,

,“蚊烟”地设法避其伤害亦即后来的蚊香是其中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前些年,笔者曾在台湾的科普杂志《科学月刊》述及我国古代的此项发明

[1]

。考虑到蚊香发明的重要

有必要详加考证、研究,故在此全面补充史料,系统阐述其发展史。性,

1古人对蚊子危害和习性的认识

蚊子形体虽小,对人的危害却很大。其中之一就是叮咬人体,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

[2]“蚊虻噆肤,古代哲人老聃所谓则通夕不寐矣”,是很多南方人都有过的切身体会。它

《汉书》繁殖迅速,能在短期内大量形成,故有“聚蚊成雷”之说。尤其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一到傍晚,蚊子就如影随形,团团围在你的身旁,伺机攻击,弄得你怒火中烧而又

无可奈何。人们厌恶这种虫子由来已久,历史上细数其吸血并破坏人类正常生活恶行的《蚊赋》:“众繁炽而无数,这样写到动群声而成雷。……乃诗文不胜枚举。晋代学者傅选

”([4],1683页)形象刻划出蚊子不但侵蚀妨农功于南亩,废女工于杼机。餐肤体以疗饥,

人畜机体,让人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进而影响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种

“罪状”。唐代诗人皮日休也曾在《蚊子》:“隐隐聚若雷,种诗中写道噆肤不知足。皇天若”不平,微物教食肉。贫士无绛纱,忍苦卧茅屋。生动地道出大量滋生的蚊虫,对缺乏蚊帐

收稿日期:2014-03-28;修回日期:2014-08-06

1956年生,作者简介:罗桂环,福建连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生物学史研究。

[3]

3期罗桂环:中国古代的蚊香327

:“飘摇挟翅的贫穷民众的残害。当时另一诗人韦楚老《江上蚊子》更是不无悲情地写道

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对蚊子的丑恶、发声的恐怖和叮咬吸血之无情和贪婪充满无奈。

蚊虫危害之严重,还在于其危害地域广且时间长,加上其行踪飘忽、隐蔽,善于攻击和《平望蚊子》潜逃,难以防范和消灭,越发让人感到郁闷。唐代吴融的写到:

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舳舻。……吾闻蛇能螫,避之则无虞。吾闻虿有毒,见之可疾驱。唯是此蚊子,逢人皆病诸。诗人在比较了各地的蚊子之后,认为平望的蚊子最凶狠,在比较了各种毒物的情形之认为蚊子是让人最无奈的毒虫。后,

:“蚤虿蜂虻罪一伦,在述及蚊子危害周期之长方面,宋代诗人秦观《冬蚊》诗指出未

”如蚊子重堪嗔。万枝黄落风如射,犹自传呼欲噬人。认为在各类害虫中,蚊之危害尤烈,:“四壁人声直到寒凉的深秋初冬仍然还要叮人。而华岳(?~1221年)的《苦蚊》诗写道[5]。绝,榻下蚊烟灭。可怜翠微翁,一夜敲打拍”它们都道出了对这种虫子危害的愤懑和无奈。

古人认识到,蚊子不仅叮人吸血,还传播疾病,致人和动物病亡。宋人的《物类相感[6]

:“鳖与蝤蛑被蚊子叮了即死。”“逐鷆①文”:“蚊,志》记载明代宋濂指出害物虫也,凡有

[7][8]

”血气者,恒病焉。有人指出“蚊蚋噆草间,人马俱病”。宋代有人记载这样一件事:[9]

“秦州西溪多蚊子,……有厅吏醉仆,为蚊子所啮而死,其可畏有如此者”。蚊子之毒,

:“昼苦青蝇夜苦让当时的人不寒而栗。在环境卫生很差的社会条件下,有人不禁哀叹

”蚊,乾坤无地着闲身。!毒”

[11]

[10]

:“虽微无奈众,著名学者欧阳修写的《憎蚊》也感叹惟小难防

②说蚊子。《东方朔传》“长由于蚊虫危害惨烈,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其形态习性

[4]。昼亡夜存,嗜肉恶烟”五代诗人杨鸾《即事》诗所谓“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喙细身,

。都说其昼伏夜出。宋代博物学者罗愿在《尔雅翼》:“蚊者,子又成团”指出恶水中孑孓

:‘长喙细身,……。’所化,噆人肌肤,其声如雷。东方朔隐语云昼亡夜存。嗜肉恶烟,其”而足有文彩,吴兴号豹脚蚊子。生草中者吻尤利,

[9]

[12]

:“蚊子初不能鸣,当时人还指出其

[13]

”注意到它们主要在水中繁殖,声乃鼓翅耳。常潜藏草丛中。此外,对蚊子喜欢在温热。明代水域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认识。南北朝时期有人指出“漠北高凉,不生蚊蚋”“后湖……夏月盛暑又多蚊蚋。兼以土地卑湿,学者指出,南京水泉污浊,监生到彼,多致

[14]”疾病而死。

明清时期的学者对蚊子的习性和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有更全面的认识。明代医家李时

[15]

:“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清代学珍指出

者恰当地用如下字词描绘这种毒虫:体若粟,吻若锥;口衔钢针、利嘴迎人,目察毫端,飞扬

①②

“蚊母”。传说中能吐蚊的一种鸟,又称

《汉书》《东方朔传》,《隋书·经籍志》《东方朔传》,这个书并非里的应该是提到的不过该书后来似乎失传了?

328自然科学史研究33卷

跋扈、飞成市、聚若雷、趁暗幸昏、投间抵隙、觅膏腴,恶毒;污水是宫;蛛网收拾、伏翼扫[16]

除。形象地综合出其形态特征,发育环境,以及其天敌有蜘蛛和蝙蝠等。其中颇为引人人们已经注意到蚊子怕烟。注意的是至迟从汉代(东方朔)开始,

2蚊香的出现和制作材料

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人们逐渐发明了蚊帐和蚊香。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代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很早就有烧香祭祀的习俗。最早记载这一习俗的是《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意思就是周人通过燔柴升烟来祭天,文王之典。肇禋”

“禋”“禋祀”。后来《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称作或记有大宗伯之职包括”:“禋之言烟。周人尚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上帝,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也。当然,那时还没有香,烧的只是一些柴草和布帛以形成烟

“甸师”“祭祀,。这里的萧是一种香草。汉代开始有真正的“烧香”,提到职责有共萧茅”。《西京杂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香炉可以证明这一点记载西汉长安巧匠丁缓不但重

[17]

“卧褥香炉”(也称“被中香炉”);而且创制“九层博山香炉”。《汉官典职》新制作出也

[18]

“执香炉烧薰”。《汉书》([3],3685页);《后汉书》这类事务提到“薰以香自烧”记有

“香薰之饰”有的说法。这些史实说明当时确有烧香习俗,但意义不仅仅限于祭祀,也包

“贾琮传”“交阯土多珍产,……异香美木之属”。表明人们已括改善起居环境。同书有

[20]

。《博物志》“香”记载,汉武帝时曾通过焚烧以“避疫气”。经注意边远地区的香料产地

“与神明沟通”“薰饰”、“避疫气”。香随材质的变化,说明烧香从到功能也在扩大。由于

蚊子危害剧烈,古人又知道它怕烟,因而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以“驱蚊”为目的的“蚊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荆楚岁时记》另外,蚊香的发明还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有关记载:端午

“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早年端午节人们除在门口插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还常浸泡雄黄酒涂在身上。这样做可能使空气清新一些,其次还有防止蚊子叮上艾草外,

咬的作用。记得笔者年幼的时候,村里的长辈常常会在端午节时,在小孩额头点雄黄酒,据说可以防止蚊子咬。当然一般家长还会给自己的孩子挂上一个香袋,再吃一些蒜头以增强防病和驱虫的效果。

蚊香出现的具体时间现在还不太清楚。欧阳修的《憎蚊》诗有“熏之苦烟埃,燎壁疲。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用烟熏的办法驱蚊。虽然欧阳修的诗中没有提到用何种材照烛”

料产生烟雾,但宋代的其他文献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欧阳修的好友梅尧臣曾在诗中提到用艾驱蚊。在《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一诗中,他

[21]:“枕底夕艾驱蚊虫”;在《次韵和永叔夜闻风声有感》,:“驱蚊爇蒿艾”。写道他写道另

《孙公谈圃》:“泰州西溪多蚊,宋代也提及用艾熏蚊。书中记载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烟外,

[22]”(禳毒气)的菊科植熏之。上述史料表明,艾这种有特殊气味、很早就被用于“辟疫”物,至迟在北宋时已经开始被用于熏蚊。当然,它被用来制作蚊香,可能与其易燃,长期以

[19]

。《名医别录》。根据宋代《本草衍义》来被中医当作灸的材料有关记载它“主灸百病”记

3期罗桂环:中国古代的蚊香329

:“艾叶干捣,”。很可能是在这种“硫磺艾炙”载筛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炙’

“蚊香”。的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使人们联想到将其制作成实用的:“端午时,据宋代冒苏轼之名编写的《格物粗谈》记载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

”([23],15页)这里说的以浮萍和雄黄制作的“纸缠香”缠香,烧之,能祛蚊虫。应是较早:“水中浮萍,其形态为有芯的棒香(古代也称棒儿香)。同书还记载干,焚烟熏蚊的蚊香,

”;“烧鳗鲡鱼骨,”([23],7、13页)。另一冒名苏轼编写的《物类相感蚊虫化为水。虫则死

:“麻叶烧烟能逼蚊子”([6],27页)。说明浮萍干、志》记载雄黄、鳗鱼骨和麻叶可能都是

。《神农人们用作蚊香的材料。其中雄黄为硫化砷矿石,也是古代用途很广泛的杀虫剂。唐代《本草拾遗》记载雄黄“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记载它“主恶疮杀本草经》

[24]

。浮萍,《神农本草经》虫”记载它主治“暴热身痒”。古人认为用之熏烟可以驱蚊,这、《绍陶录》等书的记载,当时人们二者的配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另据《东坡杂记》

,《格物粗谈》蒌蒿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提到制作蚊香时,于端午节熏蚊的植物还有苍术、

“蚊香”“禳毒”取材,不禁让人联想到的产生与这个节日的插艾草和使用雄黄酒有密切的

联系。

“蚊烟”在宋代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日用品。宋人陈藻《乐轩集》的“入寿昌县界”写下

“野店蚊烟接,。南宋浙江鲁应龙所著《闲窗括异志》:“海盐县倪生,官途松吹长”记载每用杂木碎剉炒磨为末,号曰印香。发贩货卖。一夜,烧熏蚊虫药,爆少火入印香箩内,遂起

[25]”烟焰。……奈何遍室烟迷而不能出避。须臾,人屋一火而尽。这里“熏蚊虫药”应该《武林旧事》也是一种蚊香。不仅如此,南宋时期的一书提到制作“蚊烟”的作坊和“小经

[26][27]。“蚊烟”。周密的《武林市肆纪》纪”说明早年的蚊香叫作也记有“蚊烟”作坊。这些史实都表明蚊香在我国宋代确已开始有规模的商品生产。

3蚊香制作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利用蚊香驱蚊的方法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制作蚊香的形制趋向多样化,原料也进一步增多。这种情形在明初朱橚组织编写的《普济方》中有充分的。反映

《普济方》“驱蝇蚊”:“用锯末晒干,。的方记载以硫磺多、信①少,用和作香筒烧之”

“辟蚊子”“臭樗皮(细切),显然是一种制作线香的方法。书中方记述:用阿魏、芫花、夜明;以及“苦楝花、砂(炒)、罗木(镑),右五味粗捣、筛,以慢火于房内焫之”柏子、菖蒲各一。([28],4937页)这两类则是“散香”。书中“熏蚊子”两,右为散,慢火烧,闻气自去矣”:“香附子、方记载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半两),右为细末,入雄黄樟脑

;和“五月五日取浮萍草晒和匀,重罗,打作香印,爇之。恐樟脑难打,临用时略焙令燥”。以及“驱蚊药方”“每用木干,及三月收苦楝花、夜明砂合捣为末,作香印烧,蚊子尽去”

;记述的都是印香的屑一斗,入天仙藤四两,裁断剉碎同研为末,如印香燃之,蚊蚋尽去”:“浮萍、……为末,。记述的是香篆制法。制法。另有用厚朴、羌活、芎各等分,作香篆烧”

指砒霜。

330自然科学史研究33卷

。说的是丸香的书中还记载可“用皂角、苍术、干浮萍等分为末,饭丸弹大,令干烧之”

制法。

:“苍术一斤,书中还记载有其他数种蚊香的配方。其中“驱蚊蚋壁虱”方用木鳖子、

”;“去蚊虫”:“五月取浮萍阴干,”;“治蚊虫”:“以鳗鲡鱼干者,雄黄各二两半方烧烟方有”于室中烧之,即蚊子化为水矣。又方“以浮萍、羌活捣为末,加苍术、白胶香亦得,如香焚

”;“辟蚊蚋“以送迷香合羌活,。“驱壁虱”:“用雄黄一两,之为丸散,夜烧之”方有信二‘蚊烟’。([28],4622—4626页)钱,为细末和匀木滓作烧之”《普济方》收录的都是迄于明初时制作蚊香的各种成分配方。其原料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通常是由杀虫剂构成。如上述硫磺是一种易燃、有特殊气味的杀虫剂;砒霜是古

也可用作杀虫剂;天仙藤、木鳖子也是有毒的药物。臭樗即臭椿,和阿魏、代著名的毒药,

芫花都是有特殊气味,是可用于杀虫的中药,可能因为其特殊的气味,焚烟能驱除蚊子。

苦楝花、皂角中医常用于散结杀虫。还有一类芳香或特殊气味浓烈可驱虫的药物。其中“疫气”;柏子、苍术焚烟古人认为可以辟菖蒲、香附子、樟脑气味芳香可以驱虫,尤其是樟脑,至今仍为重要的驱虫药物,故也被用于蚊香制作。羌活、川芎、厚朴也都是气味浓烈的用于烟熏蚊虫应该与艾有类似功效。还有一类是辅助性的成分,如锯末、夜明砂等。中药,

主要的着眼点在于毒杀和驱赶,还要能够燃烧。

,《普济方》为了便于人们记忆这部书中还收录了当时制作蚊香原料的歌诀三首:

夜明砂与海金沙,二味和同苦楝花。每到黄昏灯一捻,蚊虫飞到别人家。

木鳖茅香分两亭,雄黄少许也需秤。每到黄昏灯一柱,安床高枕到天明。萍朴楝活芎,天仙术最雄。捣罗为香爇,一梦见周公。

《普济方》除外,明代一些养生类和本草著作,以及动物著作,甚至农书,都有熏蚊药

[29]

《遵生八笺》物的记载。高濂的记载用肉桂和薰陆香烧烟可以辟蚊。李时珍的《本草纲“辟除诸虫(辟蚊蚋)”:“浮萍(烧熏,([15],352页)。其后目》在中也提到或加羌活)”

[30]

《农政全书》”中则提到“鳗鲡鱼干,于室中烧之,蚊虫皆化为水。同一时期的《谭子雕虫》一书记载:蚊“性恶烟,旧云,以艾熏之则溃。然艾不易得,俗乃以鳗鳝鳖等骨为药,纸

[31]。竟夕熏之”上述记载说明古人确实认识到艾是一种很好的蚊香材料,但由裹长三尺,

于有些地方不易获取,人们就设法用其他代用材料。上面的史实表明,虽然明代的医家发

掘了不少制造蚊香的新药材,但传统的艾、浮萍、鳗鱼骨等,依然是当时常用的材料。,“蚊烟”“蚊烟”明清年间仍然是一项可观的产业,售卖也是小商贩的一种谋生职业。

[32]

《可茶小传》:“可卖蚊烟凉箑遣日”。《浙江通志》著名文人归有光的中提到记载杭州府

[33]

“蚊烟”。书中记述:“万历杭州府志,”的物产有蚊,土人以艾烟裹纸熏之,辄避。结合《武林旧事》上述等著作来看,杭州制作蚊香可谓历史悠久。

清代晚期,我国的蚊香制作技术开始逐渐为西方人所知。鸦片战争后,来华采集茶种

《居住在华人之间》(AResidenceamongtheChi-的英国人福琼(RobertFortune),在其著作nese)中有这方面的记载。1849年,这个英国园艺学者在从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

中,由于气候炎热潮湿,他和随从都被蚊子叮得整夜无法合眼。后来他的随从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一种蚊香,这种蚊香对驱杀蚊虫很有效。后来他把这一信息带回欧洲后,引起西方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询问他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所合成。后来,

3期罗桂环:中国古代的蚊香331

他在浙江定海了解该蚊香的配方,发现此种蚊香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

[34]

硫磺混合而成。从中可看出,当时,制作蚊香的药物又有增加,明晚期传入的烟草也被“蚊烟”。当时的人们用来制作

。其产生可综上所述,我国发明的蚊香至迟在宋代即已出现,古代的名称是“蚊烟”能与烧香的习俗和端午节的一些卫生习俗以及传统的针灸术有关。艾草、浮萍和硫磺等

芳香、除痒的药物和杀虫剂是我国古人常用的原料。进入20世纪,与艾草同属菊科的除逐渐成为制作蚊香的主要材料。不过这已经超出本文讨论范围,这里虫菊传入我国后,就不再赘述了。

[35]

[***********][***********][***********]2

考文献

2005,(5):412.罗桂环.中国古代蚊香的发明[J].科学月刊,

M].天运第十四.北京:中国书店,1988.111.支伟成.庄子校释[

1997.619.班固.汉书[M].卷53.北京:中华书局,

M].卷97.北京:中华书局,1963.1683.欧阳询.艺文类聚[

.55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437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

M]//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935.25.苏轼.物类相感志[

M].卷45//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1920~1936.154.宋濂.宋文宪全集[

M].卷75.北京:中华书局,1977.129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933~1935.68~69.袁文.甕牗闲评[M].卷7//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M].卷10//四库全书.120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501.侯克中.艮斋诗集[

.卷3//四部丛刊.19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64.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M]

M].卷26.宋本重刊.5叶.罗愿.尔雅翼[

.卷35.北京:中华书局,1974.816.魏收.魏书[M]

M].卷1//四库全书.118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13.章懋.枫山集[

M].卷4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331.李时珍.本草纲目[

.卷59//四库全书.100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681.何焯,陈鹏年.分类字锦[M]6叶.葛洪.西京杂记[M].卷1.上海涵芬楼借印江安傅氏双鉴楼明嘉靖孔天胤刊本,M].卷25.北京:中华书局,1962.606.徐坚.初学记[

M].卷31.北京:中华书局,1965.1111.范晔.后汉书[

M].卷3//丛书集成初编,1933~1935.18.张华.博物志[上海:商务印书馆,

,182.梅尧臣.宛陵先生集[M]卷15,卷21//四部丛刊初编.189~190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1936.129,M].卷上//百川学海.北京:中国书店,1992.2叶下.刘延世.孙公谈圃[

M].卷上//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935.格物粗谈[

M].陶弘景,1986.156.名医别录[集.尚志均,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935.23.鲁应龙.闲窗括异志[

.卷6.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121,128.周密.武林旧事[M]

M],1998.2801.陶宗仪.说郛[卷60下//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M].卷30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朱橚.普济方[

.成都:巴蜀书社,1988.146.高濂.遵生八笺[M]

M].卷42.北京:中华书局,1956.871.徐光启.农政全书[

M]//任继愈.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生物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617.谭贞默.著作堂集[

1920~1936.205.归有光.震川集[M].卷26//四部备要.集部.上海:中华书局,

332

333435

自然科学史研究33卷

M].卷10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823.程之章.浙江通志[

FortuneR.AResidenceamongtheChinese:inland,ontheCoast,andatSea.London:JohnMurray.1857.109~115.湖北省企业委员会……关于汉口化工厂创制驱蚊盘征购员工粮食、营业预算及修正组织章程的指令公函(1948)[R].湖北省档案馆,2-210.全宗号45-

MosquitoRepellentIncenseinAncientChina

LUOGuihuan

(Institutefor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CAS,Beijing100190,China)

AbstractThemosquitorepellentincensewasinventedbytheChineseinSongdynasty,based

onthetraditionalhabitudeofburningjosssticksandceremonyofsanitationindragonboatfestival,aswellastheknowledgeaboutthebehaviorofmosquito.Theincensewascalled“mosquitosmoke”or“mosquitodrug”.Itwasmadeupofargywormwoodandarsenicsulphideaswellasduckweedshapelikedstick,andproducedinspecialworkshops.Theproductionofthemosquitorepel-mainly,

lentincensewasdevelopedbetweenMingandQingdynasties,moreandmorematerialswereusedtoitsproduction,includingasafetida,notopterygium,wallichligusticum,sulphur,camphor,andto-bacco.Itstypestendedtobecomemorevaried.Thecompositionofitsmaterialsarousedtheinterestofwesternscholarsinthe1850s.

Keywords

invention,mosquitorepellentincense,dragonboatfestival,Songdynasty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3卷第3期(2014年):326—332

No.3(2014)

Studiesin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Vol.33

中国古代的蚊香

罗桂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

基于传统的烧香和端午节的卫生习俗,以及对蚊子习性的了解,我

,或“蚊虫药”主要制作材料是艾草、雄黄和国宋代发明了蚊香。当时称“蚊烟”

产品类似线香,并出现专门的作坊。明清时期蚊香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浮萍,

展,原材料不断增多,包括阿魏、羌活、川芎、硫磺、樟脑和烟草等等。产品类型也更多种多样。19世纪中叶,我国的蚊香配方曾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

发明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蚊香

N092A

端午

宋代

文章编号1000-1224(2014)03-0326-07

蚊子是我国各地常见的一类吸血昆虫,古往今来,国人深受其害。尤其是在夏天,它

“叫”,嗡嗡乱吸血散毒,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健康。为此,古人曾煞费苦心大量繁殖,

,“蚊烟”地设法避其伤害亦即后来的蚊香是其中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前些年,笔者曾在台湾的科普杂志《科学月刊》述及我国古代的此项发明

[1]

。考虑到蚊香发明的重要

有必要详加考证、研究,故在此全面补充史料,系统阐述其发展史。性,

1古人对蚊子危害和习性的认识

蚊子形体虽小,对人的危害却很大。其中之一就是叮咬人体,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

[2]“蚊虻噆肤,古代哲人老聃所谓则通夕不寐矣”,是很多南方人都有过的切身体会。它

《汉书》繁殖迅速,能在短期内大量形成,故有“聚蚊成雷”之说。尤其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一到傍晚,蚊子就如影随形,团团围在你的身旁,伺机攻击,弄得你怒火中烧而又

无可奈何。人们厌恶这种虫子由来已久,历史上细数其吸血并破坏人类正常生活恶行的《蚊赋》:“众繁炽而无数,这样写到动群声而成雷。……乃诗文不胜枚举。晋代学者傅选

”([4],1683页)形象刻划出蚊子不但侵蚀妨农功于南亩,废女工于杼机。餐肤体以疗饥,

人畜机体,让人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进而影响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种

“罪状”。唐代诗人皮日休也曾在《蚊子》:“隐隐聚若雷,种诗中写道噆肤不知足。皇天若”不平,微物教食肉。贫士无绛纱,忍苦卧茅屋。生动地道出大量滋生的蚊虫,对缺乏蚊帐

收稿日期:2014-03-28;修回日期:2014-08-06

1956年生,作者简介:罗桂环,福建连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生物学史研究。

[3]

3期罗桂环:中国古代的蚊香327

:“飘摇挟翅的贫穷民众的残害。当时另一诗人韦楚老《江上蚊子》更是不无悲情地写道

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对蚊子的丑恶、发声的恐怖和叮咬吸血之无情和贪婪充满无奈。

蚊虫危害之严重,还在于其危害地域广且时间长,加上其行踪飘忽、隐蔽,善于攻击和《平望蚊子》潜逃,难以防范和消灭,越发让人感到郁闷。唐代吴融的写到:

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舳舻。……吾闻蛇能螫,避之则无虞。吾闻虿有毒,见之可疾驱。唯是此蚊子,逢人皆病诸。诗人在比较了各地的蚊子之后,认为平望的蚊子最凶狠,在比较了各种毒物的情形之认为蚊子是让人最无奈的毒虫。后,

:“蚤虿蜂虻罪一伦,在述及蚊子危害周期之长方面,宋代诗人秦观《冬蚊》诗指出未

”如蚊子重堪嗔。万枝黄落风如射,犹自传呼欲噬人。认为在各类害虫中,蚊之危害尤烈,:“四壁人声直到寒凉的深秋初冬仍然还要叮人。而华岳(?~1221年)的《苦蚊》诗写道[5]。绝,榻下蚊烟灭。可怜翠微翁,一夜敲打拍”它们都道出了对这种虫子危害的愤懑和无奈。

古人认识到,蚊子不仅叮人吸血,还传播疾病,致人和动物病亡。宋人的《物类相感[6]

:“鳖与蝤蛑被蚊子叮了即死。”“逐鷆①文”:“蚊,志》记载明代宋濂指出害物虫也,凡有

[7][8]

”血气者,恒病焉。有人指出“蚊蚋噆草间,人马俱病”。宋代有人记载这样一件事:[9]

“秦州西溪多蚊子,……有厅吏醉仆,为蚊子所啮而死,其可畏有如此者”。蚊子之毒,

:“昼苦青蝇夜苦让当时的人不寒而栗。在环境卫生很差的社会条件下,有人不禁哀叹

”蚊,乾坤无地着闲身。!毒”

[11]

[10]

:“虽微无奈众,著名学者欧阳修写的《憎蚊》也感叹惟小难防

②说蚊子。《东方朔传》“长由于蚊虫危害惨烈,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其形态习性

[4]。昼亡夜存,嗜肉恶烟”五代诗人杨鸾《即事》诗所谓“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喙细身,

。都说其昼伏夜出。宋代博物学者罗愿在《尔雅翼》:“蚊者,子又成团”指出恶水中孑孓

:‘长喙细身,……。’所化,噆人肌肤,其声如雷。东方朔隐语云昼亡夜存。嗜肉恶烟,其”而足有文彩,吴兴号豹脚蚊子。生草中者吻尤利,

[9]

[12]

:“蚊子初不能鸣,当时人还指出其

[13]

”注意到它们主要在水中繁殖,声乃鼓翅耳。常潜藏草丛中。此外,对蚊子喜欢在温热。明代水域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认识。南北朝时期有人指出“漠北高凉,不生蚊蚋”“后湖……夏月盛暑又多蚊蚋。兼以土地卑湿,学者指出,南京水泉污浊,监生到彼,多致

[14]”疾病而死。

明清时期的学者对蚊子的习性和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有更全面的认识。明代医家李时

[15]

:“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清代学珍指出

者恰当地用如下字词描绘这种毒虫:体若粟,吻若锥;口衔钢针、利嘴迎人,目察毫端,飞扬

①②

“蚊母”。传说中能吐蚊的一种鸟,又称

《汉书》《东方朔传》,《隋书·经籍志》《东方朔传》,这个书并非里的应该是提到的不过该书后来似乎失传了?

328自然科学史研究33卷

跋扈、飞成市、聚若雷、趁暗幸昏、投间抵隙、觅膏腴,恶毒;污水是宫;蛛网收拾、伏翼扫[16]

除。形象地综合出其形态特征,发育环境,以及其天敌有蜘蛛和蝙蝠等。其中颇为引人人们已经注意到蚊子怕烟。注意的是至迟从汉代(东方朔)开始,

2蚊香的出现和制作材料

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人们逐渐发明了蚊帐和蚊香。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代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很早就有烧香祭祀的习俗。最早记载这一习俗的是《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意思就是周人通过燔柴升烟来祭天,文王之典。肇禋”

“禋”“禋祀”。后来《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称作或记有大宗伯之职包括”:“禋之言烟。周人尚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上帝,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也。当然,那时还没有香,烧的只是一些柴草和布帛以形成烟

“甸师”“祭祀,。这里的萧是一种香草。汉代开始有真正的“烧香”,提到职责有共萧茅”。《西京杂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香炉可以证明这一点记载西汉长安巧匠丁缓不但重

[17]

“卧褥香炉”(也称“被中香炉”);而且创制“九层博山香炉”。《汉官典职》新制作出也

[18]

“执香炉烧薰”。《汉书》([3],3685页);《后汉书》这类事务提到“薰以香自烧”记有

“香薰之饰”有的说法。这些史实说明当时确有烧香习俗,但意义不仅仅限于祭祀,也包

“贾琮传”“交阯土多珍产,……异香美木之属”。表明人们已括改善起居环境。同书有

[20]

。《博物志》“香”记载,汉武帝时曾通过焚烧以“避疫气”。经注意边远地区的香料产地

“与神明沟通”“薰饰”、“避疫气”。香随材质的变化,说明烧香从到功能也在扩大。由于

蚊子危害剧烈,古人又知道它怕烟,因而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以“驱蚊”为目的的“蚊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荆楚岁时记》另外,蚊香的发明还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有关记载:端午

“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早年端午节人们除在门口插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还常浸泡雄黄酒涂在身上。这样做可能使空气清新一些,其次还有防止蚊子叮上艾草外,

咬的作用。记得笔者年幼的时候,村里的长辈常常会在端午节时,在小孩额头点雄黄酒,据说可以防止蚊子咬。当然一般家长还会给自己的孩子挂上一个香袋,再吃一些蒜头以增强防病和驱虫的效果。

蚊香出现的具体时间现在还不太清楚。欧阳修的《憎蚊》诗有“熏之苦烟埃,燎壁疲。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用烟熏的办法驱蚊。虽然欧阳修的诗中没有提到用何种材照烛”

料产生烟雾,但宋代的其他文献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欧阳修的好友梅尧臣曾在诗中提到用艾驱蚊。在《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一诗中,他

[21]:“枕底夕艾驱蚊虫”;在《次韵和永叔夜闻风声有感》,:“驱蚊爇蒿艾”。写道他写道另

《孙公谈圃》:“泰州西溪多蚊,宋代也提及用艾熏蚊。书中记载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烟外,

[22]”(禳毒气)的菊科植熏之。上述史料表明,艾这种有特殊气味、很早就被用于“辟疫”物,至迟在北宋时已经开始被用于熏蚊。当然,它被用来制作蚊香,可能与其易燃,长期以

[19]

。《名医别录》。根据宋代《本草衍义》来被中医当作灸的材料有关记载它“主灸百病”记

3期罗桂环:中国古代的蚊香329

:“艾叶干捣,”。很可能是在这种“硫磺艾炙”载筛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炙’

“蚊香”。的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使人们联想到将其制作成实用的:“端午时,据宋代冒苏轼之名编写的《格物粗谈》记载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

”([23],15页)这里说的以浮萍和雄黄制作的“纸缠香”缠香,烧之,能祛蚊虫。应是较早:“水中浮萍,其形态为有芯的棒香(古代也称棒儿香)。同书还记载干,焚烟熏蚊的蚊香,

”;“烧鳗鲡鱼骨,”([23],7、13页)。另一冒名苏轼编写的《物类相感蚊虫化为水。虫则死

:“麻叶烧烟能逼蚊子”([6],27页)。说明浮萍干、志》记载雄黄、鳗鱼骨和麻叶可能都是

。《神农人们用作蚊香的材料。其中雄黄为硫化砷矿石,也是古代用途很广泛的杀虫剂。唐代《本草拾遗》记载雄黄“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记载它“主恶疮杀本草经》

[24]

。浮萍,《神农本草经》虫”记载它主治“暴热身痒”。古人认为用之熏烟可以驱蚊,这、《绍陶录》等书的记载,当时人们二者的配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另据《东坡杂记》

,《格物粗谈》蒌蒿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提到制作蚊香时,于端午节熏蚊的植物还有苍术、

“蚊香”“禳毒”取材,不禁让人联想到的产生与这个节日的插艾草和使用雄黄酒有密切的

联系。

“蚊烟”在宋代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日用品。宋人陈藻《乐轩集》的“入寿昌县界”写下

“野店蚊烟接,。南宋浙江鲁应龙所著《闲窗括异志》:“海盐县倪生,官途松吹长”记载每用杂木碎剉炒磨为末,号曰印香。发贩货卖。一夜,烧熏蚊虫药,爆少火入印香箩内,遂起

[25]”烟焰。……奈何遍室烟迷而不能出避。须臾,人屋一火而尽。这里“熏蚊虫药”应该《武林旧事》也是一种蚊香。不仅如此,南宋时期的一书提到制作“蚊烟”的作坊和“小经

[26][27]。“蚊烟”。周密的《武林市肆纪》纪”说明早年的蚊香叫作也记有“蚊烟”作坊。这些史实都表明蚊香在我国宋代确已开始有规模的商品生产。

3蚊香制作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利用蚊香驱蚊的方法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制作蚊香的形制趋向多样化,原料也进一步增多。这种情形在明初朱橚组织编写的《普济方》中有充分的。反映

《普济方》“驱蝇蚊”:“用锯末晒干,。的方记载以硫磺多、信①少,用和作香筒烧之”

“辟蚊子”“臭樗皮(细切),显然是一种制作线香的方法。书中方记述:用阿魏、芫花、夜明;以及“苦楝花、砂(炒)、罗木(镑),右五味粗捣、筛,以慢火于房内焫之”柏子、菖蒲各一。([28],4937页)这两类则是“散香”。书中“熏蚊子”两,右为散,慢火烧,闻气自去矣”:“香附子、方记载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半两),右为细末,入雄黄樟脑

;和“五月五日取浮萍草晒和匀,重罗,打作香印,爇之。恐樟脑难打,临用时略焙令燥”。以及“驱蚊药方”“每用木干,及三月收苦楝花、夜明砂合捣为末,作香印烧,蚊子尽去”

;记述的都是印香的屑一斗,入天仙藤四两,裁断剉碎同研为末,如印香燃之,蚊蚋尽去”:“浮萍、……为末,。记述的是香篆制法。制法。另有用厚朴、羌活、芎各等分,作香篆烧”

指砒霜。

330自然科学史研究33卷

。说的是丸香的书中还记载可“用皂角、苍术、干浮萍等分为末,饭丸弹大,令干烧之”

制法。

:“苍术一斤,书中还记载有其他数种蚊香的配方。其中“驱蚊蚋壁虱”方用木鳖子、

”;“去蚊虫”:“五月取浮萍阴干,”;“治蚊虫”:“以鳗鲡鱼干者,雄黄各二两半方烧烟方有”于室中烧之,即蚊子化为水矣。又方“以浮萍、羌活捣为末,加苍术、白胶香亦得,如香焚

”;“辟蚊蚋“以送迷香合羌活,。“驱壁虱”:“用雄黄一两,之为丸散,夜烧之”方有信二‘蚊烟’。([28],4622—4626页)钱,为细末和匀木滓作烧之”《普济方》收录的都是迄于明初时制作蚊香的各种成分配方。其原料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通常是由杀虫剂构成。如上述硫磺是一种易燃、有特殊气味的杀虫剂;砒霜是古

也可用作杀虫剂;天仙藤、木鳖子也是有毒的药物。臭樗即臭椿,和阿魏、代著名的毒药,

芫花都是有特殊气味,是可用于杀虫的中药,可能因为其特殊的气味,焚烟能驱除蚊子。

苦楝花、皂角中医常用于散结杀虫。还有一类芳香或特殊气味浓烈可驱虫的药物。其中“疫气”;柏子、苍术焚烟古人认为可以辟菖蒲、香附子、樟脑气味芳香可以驱虫,尤其是樟脑,至今仍为重要的驱虫药物,故也被用于蚊香制作。羌活、川芎、厚朴也都是气味浓烈的用于烟熏蚊虫应该与艾有类似功效。还有一类是辅助性的成分,如锯末、夜明砂等。中药,

主要的着眼点在于毒杀和驱赶,还要能够燃烧。

,《普济方》为了便于人们记忆这部书中还收录了当时制作蚊香原料的歌诀三首:

夜明砂与海金沙,二味和同苦楝花。每到黄昏灯一捻,蚊虫飞到别人家。

木鳖茅香分两亭,雄黄少许也需秤。每到黄昏灯一柱,安床高枕到天明。萍朴楝活芎,天仙术最雄。捣罗为香爇,一梦见周公。

《普济方》除外,明代一些养生类和本草著作,以及动物著作,甚至农书,都有熏蚊药

[29]

《遵生八笺》物的记载。高濂的记载用肉桂和薰陆香烧烟可以辟蚊。李时珍的《本草纲“辟除诸虫(辟蚊蚋)”:“浮萍(烧熏,([15],352页)。其后目》在中也提到或加羌活)”

[30]

《农政全书》”中则提到“鳗鲡鱼干,于室中烧之,蚊虫皆化为水。同一时期的《谭子雕虫》一书记载:蚊“性恶烟,旧云,以艾熏之则溃。然艾不易得,俗乃以鳗鳝鳖等骨为药,纸

[31]。竟夕熏之”上述记载说明古人确实认识到艾是一种很好的蚊香材料,但由裹长三尺,

于有些地方不易获取,人们就设法用其他代用材料。上面的史实表明,虽然明代的医家发

掘了不少制造蚊香的新药材,但传统的艾、浮萍、鳗鱼骨等,依然是当时常用的材料。,“蚊烟”“蚊烟”明清年间仍然是一项可观的产业,售卖也是小商贩的一种谋生职业。

[32]

《可茶小传》:“可卖蚊烟凉箑遣日”。《浙江通志》著名文人归有光的中提到记载杭州府

[33]

“蚊烟”。书中记述:“万历杭州府志,”的物产有蚊,土人以艾烟裹纸熏之,辄避。结合《武林旧事》上述等著作来看,杭州制作蚊香可谓历史悠久。

清代晚期,我国的蚊香制作技术开始逐渐为西方人所知。鸦片战争后,来华采集茶种

《居住在华人之间》(AResidenceamongtheChi-的英国人福琼(RobertFortune),在其著作nese)中有这方面的记载。1849年,这个英国园艺学者在从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

中,由于气候炎热潮湿,他和随从都被蚊子叮得整夜无法合眼。后来他的随从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一种蚊香,这种蚊香对驱杀蚊虫很有效。后来他把这一信息带回欧洲后,引起西方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询问他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所合成。后来,

3期罗桂环:中国古代的蚊香331

他在浙江定海了解该蚊香的配方,发现此种蚊香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

[34]

硫磺混合而成。从中可看出,当时,制作蚊香的药物又有增加,明晚期传入的烟草也被“蚊烟”。当时的人们用来制作

。其产生可综上所述,我国发明的蚊香至迟在宋代即已出现,古代的名称是“蚊烟”能与烧香的习俗和端午节的一些卫生习俗以及传统的针灸术有关。艾草、浮萍和硫磺等

芳香、除痒的药物和杀虫剂是我国古人常用的原料。进入20世纪,与艾草同属菊科的除逐渐成为制作蚊香的主要材料。不过这已经超出本文讨论范围,这里虫菊传入我国后,就不再赘述了。

[35]

[***********][***********][***********]2

考文献

2005,(5):412.罗桂环.中国古代蚊香的发明[J].科学月刊,

M].天运第十四.北京:中国书店,1988.111.支伟成.庄子校释[

1997.619.班固.汉书[M].卷53.北京:中华书局,

M].卷97.北京:中华书局,1963.1683.欧阳询.艺文类聚[

.55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437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

M]//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935.25.苏轼.物类相感志[

M].卷45//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1920~1936.154.宋濂.宋文宪全集[

M].卷75.北京:中华书局,1977.129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933~1935.68~69.袁文.甕牗闲评[M].卷7//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M].卷10//四库全书.120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501.侯克中.艮斋诗集[

.卷3//四部丛刊.19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64.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M]

M].卷26.宋本重刊.5叶.罗愿.尔雅翼[

.卷35.北京:中华书局,1974.816.魏收.魏书[M]

M].卷1//四库全书.118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13.章懋.枫山集[

M].卷4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331.李时珍.本草纲目[

.卷59//四库全书.100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681.何焯,陈鹏年.分类字锦[M]6叶.葛洪.西京杂记[M].卷1.上海涵芬楼借印江安傅氏双鉴楼明嘉靖孔天胤刊本,M].卷25.北京:中华书局,1962.606.徐坚.初学记[

M].卷31.北京:中华书局,1965.1111.范晔.后汉书[

M].卷3//丛书集成初编,1933~1935.18.张华.博物志[上海:商务印书馆,

,182.梅尧臣.宛陵先生集[M]卷15,卷21//四部丛刊初编.189~190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1936.129,M].卷上//百川学海.北京:中国书店,1992.2叶下.刘延世.孙公谈圃[

M].卷上//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935.格物粗谈[

M].陶弘景,1986.156.名医别录[集.尚志均,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935.23.鲁应龙.闲窗括异志[

.卷6.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121,128.周密.武林旧事[M]

M],1998.2801.陶宗仪.说郛[卷60下//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M].卷30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朱橚.普济方[

.成都:巴蜀书社,1988.146.高濂.遵生八笺[M]

M].卷42.北京:中华书局,1956.871.徐光启.农政全书[

M]//任继愈.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生物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617.谭贞默.著作堂集[

1920~1936.205.归有光.震川集[M].卷26//四部备要.集部.上海:中华书局,

332

333435

自然科学史研究33卷

M].卷10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823.程之章.浙江通志[

FortuneR.AResidenceamongtheChinese:inland,ontheCoast,andatSea.London:JohnMurray.1857.109~115.湖北省企业委员会……关于汉口化工厂创制驱蚊盘征购员工粮食、营业预算及修正组织章程的指令公函(1948)[R].湖北省档案馆,2-210.全宗号45-

MosquitoRepellentIncenseinAncientChina

LUOGuihuan

(Institutefor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CAS,Beijing100190,China)

AbstractThemosquitorepellentincensewasinventedbytheChineseinSongdynasty,based

onthetraditionalhabitudeofburningjosssticksandceremonyofsanitationindragonboatfestival,aswellastheknowledgeaboutthebehaviorofmosquito.Theincensewascalled“mosquitosmoke”or“mosquitodrug”.Itwasmadeupofargywormwoodandarsenicsulphideaswellasduckweedshapelikedstick,andproducedinspecialworkshops.Theproductionofthemosquitorepel-mainly,

lentincensewasdevelopedbetweenMingandQingdynasties,moreandmorematerialswereusedtoitsproduction,includingasafetida,notopterygium,wallichligusticum,sulphur,camphor,andto-bacco.Itstypestendedtobecomemorevaried.Thecompositionofitsmaterialsarousedtheinterestofwesternscholarsinthe1850s.

Keywords

invention,mosquitorepellentincense,dragonboatfestival,Songdynasty


相关内容

  • 201403德育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之养成教育
  •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 ...

  • 让蚊子从此不敢靠近
  • 让蚊子从此不敢靠近 ----关于驱蚊方法的研究与创意 摘要:蚊子这个人们恨之切的小东西,从古代的时候就困扰着人们,虽然聪明的人们想出了很多灭蚊方法,但是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不能摆脱这可恶的蚊子的困扰.蚊子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它不但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而且它还能传播很多疾病.正因 ...

  • 编织人生有你更精彩201403棒针儿童篇
  • [ty]甜心--肩开扣婴儿衣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f ... 6533&fromuid=867713 (出处: 编织人生论坛) [浅浅淡淡]晨黛-----花边领公主衫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f ... 6777 ...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语201403
  • 抓安全促效益永不放松,创一流越千日再创佳绩. 抓安全保效益人人有责,重质量保安全大家受益. 警惕是安全的第一保障,安全是企业的第一效益. 安全是稳定生产的保障,稳定生产是安全的体现. 高温高压处处危机四伏,小心提防再创安全纪录. 安全帽是我们的呵护神,安全带是我们的生命线. 你的安全是全厂的安全,你 ...

  • 小学体育卫生工作计划201403
  • 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以"健康第一.育人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 ...

  • 第二章环境危机
  • 第二章 环境与生态问题 第一节 环境危机 一.环境危机表现 始于伏羲和伊甸园传说的人类文明,历经数百万年终于从蒙昧时代进入农业时代.机器时代.电子时代.然而,谁曾想到运行漫漫45亿年的地球母亲,在孕育人类文明200万年间已是满目创痍,危机四伏: 全球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 每年减少耕地面积600多 ...

  • 蚊出没,自制[驱蚊香囊]成流行
  • 制图/王晓芬 晨报记者 查睿 民间俗语有云,"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其中的香草袋就是我们常说的香囊或香包.端午过后,市面上就有不少草药香囊售卖,声称可以避邪驱虫,尤其适合幼儿.记者发现,入夏以来,网络上也掀起了一阵自制驱蚊虫香囊的风潮,有些市民依照网上的配方抓草药,甚至亲自去 ...

  • 巴西奥运啥最火?蚊帐,蚊帐的历史起源
  • 文/萌书生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 2016巴西奥运会已经开始,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寨卡"病毒在巴西肆虐.由于蚊子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故灭蚊工作至关重要 ...

  • 终于承认手术或放化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
  • 美国人终于承认手术或放化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 发表日期:2010-11-05 17:18:28 标签: ] 走进一大国隆 成就 美国人终于承认手术或放化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 2007年4月10日,<深圳特区报>A14版以标题〈专家找出刺激癌细胞扩散物质〉为题报道了为什么手术及放化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