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学习英语的三篇文章

中式英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向中式英语说不系列之一

海岚

先说几个真事:

1遇到过N个从国内来的博士,按理说学问不是不高,受教育时间不是不长,可英语就是玩不溜。到超市里想买洗衣液不会说那是正常的。

2遇到过很多从国内来的教中学甚至大学的英语老师,其中一个是我的好朋友,她对我讲:不好意思,我说的英语老外听不懂,老外说的我也不明白。有老外问我原来在中国是做啥的,不敢说在国内是教英语的,就说是教中文的。丢人呀。

3 也遇到一位国内托福GRE均高分的才女,移民加拿大后直接在加拿大有名的电讯公司找工作,可面试遭遇滑铁卢。专业没问题面试关难过。北美招人之前一定有面试。有的在面试之前还要有个电话面试,这关过了,人家才给报销路费,花时间真正面试你。电话面试看不到对方,没有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只是纯话语的交流,比面试还难。这愁坏了她,直和我感慨,哎,对方语速,发音和表达方式完全不适应,3个问题下来就懵蹬了。国内的英语教育,简直是shame!(耻辱)。我表亲找工作,也碰到了相同问题。虽然他是在加拿大拿到的硕士文凭,第一个面试机会还是加拿大那个生产黑莓手机的公司,结果也是电话面试极不适应,没有抓住这个理想的机会,后来好几个机会都这样溜走,最后万不得已找了个在加拿大读博的老美狂轰滥炸练面试才抓住了一家美国公司。

再分析一个美国的现象,这个现象已经在美国华裔社区引发讨论,就是为什么同样作为美国高科技主力的老中(中国人)和老印(印度人),老印往往能干到管理层,老中就都只局限于工程师,也就是只去干活的角色。这里有多种原因,但老中普遍英语干不过老印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原因。在精英云集的硅谷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我家不在硅谷在华盛顿,那我老公公司的技术总监也是老印,他是在印度读完的博士,根本没有北美文凭。在北美10多年了,从来没听说有从中国来的“土”博士在北美当上技术官僚的。相反在中国国内读过书在北美拿了个博士还找不到工作的倒大有人在。刚从国内来的人会嘲笑老印的口音奇奇怪怪,但却不知道中国人的口音很多老外更难懂,只不过中国人自己感觉不到自己的口音,就好像在一间有气味的房间呆久了,自己的身上也有了这种气味却浑然不知。老印的口音在中国没有机会领略,所以很惊悚。但他们在北美已经打拼多年,而且老印在印度接受的教育是英式的,教科书都是英文的,人家的英文表达方式是正确的,所谓走调不走词儿。很多北美人都能够接受老印的英语。

举几个中式英语的例子,洗照片直译成洗(wash)+照片,而英语有一个

develop(显影)+照片。如果按照中式英语到洗照片的地方一说,立刻把人家整懵,人家搞不明白难到照片脏了还用到我们这里来洗吗?所以就不明白你来干什么。我在另一博文里讲的幽默,鸡皮疙瘩/鹅皮疙瘩的笑话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闹的。有一次午休和园长聊天说起什么事的时候,突然起反应胳膊上起了好多鸡皮疙瘩,我就根据中文直译英文,制造起 chinglish 了(老外给中国人造的英语起的名字

Chinese-English 合并而成), 和园长说你看我起了好多 chicken(鸡) pimples. 园长面露不解的样子。她是英裔,如果她不明白我就知道我又开始用英文单词以中文框架逻辑造英语了。于是就递上我的胳膊给她看,她恍然大悟的样子,“ Oh, goose(鹅) pimples.” 我连忙解释,我是根据中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在中文里这样的包包就叫鸡皮疙瘩,大概亚洲人的 size 问题罢,说完双方都觉得有趣笑了起来。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教室里发现一个长腿大蜘蛛,一个洋美眉同事尖叫着跑过来求救,我在表现“英雄”救美的同时,忙里偷闲看了一下这个洋妞,胳膊上也起了好多鸡皮疙瘩,不过在她身上真的应该叫“鹅皮”疙瘩,尺码的确比中国人的大,虽然她比我还矮一点,可人种不同,毛孔的尺码也真的不同。看来英文和中文都很精确呀。但如果按照中文的逻辑直接译成英语,人家真的就是不懂,很多时候是没有解释的机会的,比如面试,比如谈生意,比如谈判,那讲中式英语失去的就是机会。

中式英语还有一种表现方式是隐性的,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就是用中文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英文知识再转换成英语,大脑对语言的整合过程慢了很多且表达的也走样了。常听在北美的中国人感慨,怎么自己的英语就是跟不上老外的溜儿,听,说,读的速度都不如老外。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学英文的时候是以中文入手学的英文。在大脑中没有构建起英文思维。我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就有一个中国同学,每次作用都是自己先用中文打个草稿,然后再翻译成英文,在课业紧张的时候苦不堪言,经常是上课迟到去赶上一次的作业,每天恶性循环。最后强挺着毕业却找不到工作。

中式英语怎么形成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应试教育惹得祸。学英语不是为了实际应用,是为了考大学,为了考4,6级,为了考托福GRE。

还有英语教育起步的时候就打偏了,完全背离了英语的语言环境,从中文入手教英语,用教数学的方式教英语,教单词教语法,造句子,以为这样教到高级就是高级英语了,其不知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中式英语的死胡同。总算意识到中国人的英语有问题了,又弄出个疯*英语,熟不知英语不是疯出来的,你都听不懂人家说什么,靠“疯”背出来的所谓地道的N个表达方式有何用?到时候你是干着急递不上报单呀。至于怎样不再让孩子走中式英语的老路,不再上演中式英语的“悲剧”,我还会写东西和大家探讨。

用中文教孩子英语成就的是中式英语

——向中式英语说不系列之二

海岚

这个标题我再打个比方,用中文教孩子学英语,就好像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教孩子学游泳。在没有饭的情况下教孩子使用筷子。

如果您的孩子学英语就是为了考高分,为了适应中国的应试教育,不介意以后孩子说的英语在英语世界能否被听懂,不在乎孩子能否有代表公司和老外谈判等等类似的作为,那不在本篇讨论之列,到时候给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班儿就行了。

其实从我在加拿大学儿童教育的过程,从我在加拿大做了6年幼师的工作实践中我懂得这个道理很久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直到上周参加了一个华盛顿地区的啥啥教师研习会,主讲人海伦娜女士引用了全美外语教师委员会主席简妮的一句名言:

“Using English to teach a child another language is like teaching kids to swim without water.”

-----------Janine Erickson ACTFL President, 2009

这就是我文章开头的英文原版,意思是用英语(美国孩子的母语)教孩子另一种语言,就好像教孩子游泳而没有水。我深感这句名言就是一个语言教学的定理,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移民国家,在研究和实践孩子第二甚至第三语言教育方面有太深入的理论和太广泛的实践了。这是一个非常精辟简单形象的概括。同理可证,就有了我文章开头的一段话。

我工作的加拿大蒙特利尔是双语城市,这个隶属于魁北克省的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与加拿大其它城市不同的是在这里占多数的法裔顽强地推行着法裔文化,强制推行法裔文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这里的多数人都会讲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我们幼儿园是英语幼儿园,就是老师平时的教学语言是英语。我带过的孩子有母语是法语的,有母语是西班牙语的,俄语的,孟加拉土语的,中文的,韩国语,越南语的。有很多孩子到班上的时候刚刚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一句英语都不会。这第二语言英语是怎样发生的?我不可能,任何人也不可能会这么多国家的语言去交这些孩子英语。事实上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努力,因为这样就是“侮辱”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天分。

心理学上对人类大脑语言发育的研究有很多解释,其中有一种理论就是孩子在12岁

之前,在大脑主管语言的区域有多个窗户是敞开的,在这样特定的发育阶段当大脑不断接受外界的各种语言刺激的时候,就会在这个区域分别建立各个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们是平行的。更为奇妙的是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却不乱套。在蒙特利尔我见过太多的孩子自如的讲英语和法语,还有第三种语言就是父母在家讲的,比如,俄语,中文。可成人比如我,虽然在这个英法语并蓄的环境下,但法语始终不行,因为在我小时候从来没接触过法语,我大脑中的那扇窗已经关闭了。我不是说成人以后就不能学另一种语言,而是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也未必能近距离运用,成为真正的第二语言。有一个概念就是怎样判断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双语,用第二语言(比如中国人之英语)说几句话,考几个成绩,不算什么,这不叫双语。当一个人能用第二语言计算和做梦的时候梦里的话都是用第二语言表达,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双语人士。

在我在加拿大学习儿童教育的时候,第一次到幼儿园实习写儿童观察报告,我就惊奇地发现孩子的两种语言的转换是那么的自然。一日,我在观察俩个小孩的游戏,这两个孩子一个家里语言以英语为主,一个以法语为主。当一个用英语问另一个话时,本来另一个正嘟嘟嘟地说着法语的小家伙马上用英语回答他。过一会儿,当讲英语的小家伙来回答这个法语的小家伙的时候,他又很自然地跟着这个讲法语的小家伙说上法语了。这两个小家伙就这样你来我往一会儿法语一会儿英语,我在旁边好惊奇。以前在中国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后来我工作的时候,班上来了从巴黎来的小朋友,我那时正学法语,有些单词记不住,比如苹果,我就问:“How do you say apple in French?”(法语苹果咋说?),这个叫马修的小朋友就愣愣地看着我,什么也答不上来,我马上意识到,换了个问法,就指着苹果直接用法语问“Qu'est-ce que ?”( 夸似Q SEI这是什么?),他立刻高兴地回答我“Pomme”(苹果)。就是说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英语,什么是法语,但当你用不同的语言提问的时候,他会自然地分别用不同的体系去对应(类似的实验我做了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真实的例子。当你用英语为初学英语的孩子导入英语的时候,是逐步在孩子大脑中那扇为英语开启的窗户中建立相应的体系框架,这个框架不会和另一扇窗中的体系(比如母语中文)相交叉。我记得当时一位教授反复瞪着眼睛和我们讲述,‘儿童都没有系统正规地学什么语法,可他们会很自然地按这种语言的规矩行事,而不会将同时学习的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泛滥过来,这是不是很奇妙。’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母语基础没打牢就去学英语,说中文的时候会带出个别英语词,从而产生混乱,会影响母语的稳固。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从哪个角度看孩子的英语学习成就。我们要追求的是孩子在成人后中文和英语的成功,而不是把目光固定在两种语言还处于发育过程中的一点。就像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抢玩具,不代表孩子成人后还会抢玩具。本来英语可以直接植入孩子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里从而建立相应的直接输入输出的体系。但如果用中文教孩子英语,英语在孩子的大脑中生成的方式就是先进入中文系统再向左或向右拐出来,扰乱了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的建立。结果导致的就是我在另一篇《中式英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里提到的中式英语所带来的种种结果。

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小马修的妈妈就非常清楚这些道理。当我和她道歉说我不会法语(我是幼儿园老师中不是英法双语的个别),她反而说这很好,很利于马修学英语,我们很难和他用英语沟通,因为他知道我们能和他讲法语。他知道你不会法语,他就自然寻找英语方式和你沟通,就开始英语学习过程了。这很符合很多老外的观念,让孩子学游泳就把孩子扔进水里。

至于怎样用英语教孩子英语,我还会接着写。没有英语基础的家长一样可以。这篇是我在感恩节各个间隙中写成,没有大块时间,不是一气呵成,不过瘾,怎奈何要给老公儿子扛长工。

林克妈妈【爆料】——我陪女儿上英语培训班的惨痛经历

http://club.baby.sina.com.cn/thread-2702281-1-1.html

前不久,《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在博客上连续发文批判小学语文教育,让我想起了我这几年陪女儿上少儿英语辅导班的经历。其实,如果说小学语文教材是假大空,充满了伪善的谎言,那么少儿英语教育就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它的毒害堪比“毒奶粉”!

2007年,我的女儿林克念小学二年级,平时从不以考试成绩要求女儿的我和先生,在林克的期末成绩单上看到,英语成绩居然是“C”!后来我才知道,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不及格,林克就是其中之一。我和老公都是外语专业毕业,我学英语,她爸爸学日语,而我更是做了多年的英语老师,她这样的成绩实在让我觉得无地自容。虽然应试成绩不重要,但对于难度并不大的小学英语,女儿都落在绝大多数同学的最后面,那肯定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英语教育特别重要,我和先生也都不希望林克将来在英语上吃亏。一向信不过辅导班的我,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带林克开始了上课外辅导班的漫长路。

还好,我的优势就是我自己当过英语老师。所以我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暗中观察辅导班的教学质量、方法、师资还有是不是具有真正的性价比。

正应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句名言,这个看似单纯的行业背后,原来也有我从来想象不到的“黑幕”。我现在决定把它写出来,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看清这些,在选择课外英语辅导班的时候慎之又慎。

先来说说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吧!我自己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法多年,知道大学英语培训市场上种种问题(在后面也会提到),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上我同样并不放心。为此,我在07年9月—09年6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去过北京大大小小、有名无名二十余家培训机构,比如:英孚英语、新东方少儿英语、戴尔英语、英特国际、Lily英语、瑞思学科英语、盖伦英语、ABC培训学校、Erica英语等等,可谓费尽心机。 上述机构,除了英孚英语和新东方以外,其他培训机构均去整节课整节课地试听过,有的还试听过不止一次。果不其然,我在培训班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也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我把我带女儿去辅导班听课的经历一一晒出,也是想给同样为少儿

英语培训班困惑的家长们提供一点参考,或者负面教材。

林克的第一个课外英语班

2007年9月,我在北京某著名英语培训机构给林克报了个《剑桥少儿英语》一级的中教班。

这个班除了林克是三年级,其他的全是二年级的学生。中教的教学风格很活泼,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两个小时的课,又是唱又是跳,基本上没有让孩子们闲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少儿英语辅导班。中教活泼的教风,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这个班我们只学了一个多月就放弃了。原因有很多。

首先,这个班要求孩子每周背10个单词,每次上课前20分钟什么也不干,就是让孩子背单词和默写单词。林克没有自然拼音基础,死记硬背能力又差,怎么也记不住单词,这20分钟时间让我和林克颇受挫折。为了保护林克的自尊心,我只好想了一个“馊主意”:每次上课故意晚到20分钟,错过背写单词的时间。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厌学英语的林克),此时迫切需要的是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练习“听”、“说”,而孤立地记忆单词,非但毫无意义,反而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厌恶英语。这就像一个不爱吃饭的孩子,你拼命喂他几口,这一顿饭是吃上了,却有可能坏了他继续吃饭的“胃口”,得不偿失。

其次,中教上课“听”、“说”的信息量特别少。虽然整堂课听起来基本上是全英文授课,但仔细去听,就会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英语主要是课文里的那些句子,再加上几句常见课堂用语,很少向课外发散,提供更多、更生动鲜活的信息。 由于从小中文母语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中教,都不具备就课文内容随心所欲地进行扩展、提供给孩子大量“听”的信息的能力。至于练习“说”的机会就更少了,一个班20个孩子,怎么可能练习“说”呢?而“听”、“说”信息量太少,学下去就很难不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最后一点,中教发音不标准,也许是It’s a pen之类的句子说顺了,经常把It’s green. 读成It’s a green,结果全班的孩子全跟着老师说:It’s a green/black. 每当听到孩子们错误的发音,就让我觉得特别刺耳。

鉴于上面的原因,我决定给林克换个外教班,让她从最纯正的英语氛围里接受营养。但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林克的第二个课外英语班

2007年10月,在给林克报第二个课外英语班之前,我带着她去试听过四、五家培训机构的外教课,其中有一个培训机构,是由美国人办的XXX少儿英语学校,由中、外教混合授课。这所学校价格非常昂贵,周末半天,320元/次,一个月下来就是1000多元。一个班16人。

这个学校是不允许家长旁听的,但我通过软磨硬泡,最后终于以给外教当免费助教的形式,努力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旁听的机会。

这个混合授课班,中教、外教都上得不错,但有一点我很难接受:这里每周要求背40个单词。而且老师要求很严格,每周40个单词,每个孩子必须过。这下可好,这不是刚出“狼窝”,又进“虎穴”吗:上一个辅导班,林克连一周10个单词都应付不了,何况是40个?

我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热衷于让这么小的孩子,去背诵这么多毫无意义的单词?!

平心而论,给林克上课的老师我比较满意。借着“当助教”的机会,我带着录音笔,把老师上课的精华部分全部录下来,回来再给林克讲解温习,让林克反复听录音。林克的听力之所以进步很快,可以说,我的陪听、课后讲解和反复听课堂录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们来说,中国的学生缺少环境里的语言刺激,如果不以这种“人工方式”去激发她的语感,那么上课的那点“听”的信息量很快就被遗忘了。

但在这个课外班里学了三个多月之后,我们还是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首先还是由于强制规定背单词的原因。

其次,这个课外班每个班有16名学生,虽然外教授课把英语发音的问题解决了,但班里人数太多,仍然让孩子们没有上课练口语的机会。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班的上课时间严重缩水。名义上一次课是半天——四个小时,其实真正的上课时间只有2个小时,其中有效果的也就是一个小时。正是这一个小时,“听”的信息量非常大,让我如获至宝。

不过一个小时320元的昂贵学费,让我对它的评价也打了折扣。现在的许多英语班也是这样,师资、环境是提上去了,但走的却是“贵族路线”,让家庭不堪重负。我在想,一个才念小二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上升期,为了一科英语,有必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吗?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方式呢?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学校不能让我继续陪林克一起旁听。没有听课录音,林克的学习效果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想再给林克找一家更合适的英语班。这次为了让“说”英语的机会更多一些,我把目光瞄准了6人左右的外教小班。没想到,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林克的第三个课外英语班

2008年1月,我又领着林克走进了某培训学校美国外教班的教室。每个班只有6个学生,每周一次课共两小时,每次费用是130元。

英语班的人数虽然少了,但外教的水平却比之前的下降了一大截。这个外教没有上课经验,他将上课时间全部用在做练习、用英文讲解语法上。家长请外教的原因无非是希望用纯正的英语发音和原汁原味的英语对话帮孩子练习听力和口语,如果论做练习和讲语法,中教绝对比外教上得好,那就根本没有请外教的必要了。 另外,这个英语机构指定的教材有些内容很不实用,比如,教孩子们诸如

projector(投影机)、file cabinet(档案柜)、canoeing(独木舟)、kayak(皮艇)等单词。有些单词,即便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可能从来没有碰到过。 在家长们的要求下,这个英语机构给我们换了一个老师,并让我们自己选择教材。但是,这个新换的外教又很不负责任,经常发生周末我们赶过去上课,却临时被告知外教突然有事,不能来上课的状况。一个连上课时间都不能准时遵守的老师,说明他对教育是没有热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做好教育工作呢?

甚至培训机构也对这个外教失去了耐心,主动表示再给我们换个外教。四个月里,连换两个外教,再换一个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孩子对一个新老师的上课风格和方法都有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这样频繁地换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有不小的影响。在这里“混”了四个月后,只能又重新选择课外班了。

林克的第四个课外英语班

2008年10月份,我将林克送到了一家非常正规、高端的英语培训学校。

这家培训学校一周要去两次,这样孩子学英语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包括在路上花的时间都要算在学英语的帐上),但看到林克在那里玩得很开心,没有任何压力,我就把一周两次的英语课当作让林克与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所以一直坚持了半年。 但林克当时读四年级下学期,眼看就要升五年级了,还这么玩下去,心里总感觉有点不塌实。

林克经常回来反映,外教上课说的太少,光顾着玩了。比如,“掷骰子”游戏都已经玩了六、七次了,但我问林克“掷骰子”用英语怎么说,林克说外教没教过这个。这怎么行呢?玩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英语,把学习的过程变得更有趣。如果让我来备课,一定要在孩子们第一次玩这种游戏时,就把类似“掷骰子”,“我来掷”、“大家轮流掷骰子,别抢啊”、“我点数比你多,我赢你了”等英语句子安插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们练习英语对话。游戏只是手段,通过做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练习说英语,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2009年4月,我们终于下决心让林克离开了这家培训机构。课外班的上课效率和课堂信息量始终是个大问题,经过这次的“教训”,我还是决定——自己组外教班。一周一小时的外教课,既节约林克的时间,学习效率又远远超过培训机构的4、5个小时。

两年时间,我和林克试听过大小二十余家英语培训机构,正式学习过的辅导班有四个,以我自己学英语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些辅导班每一个都有不小的缺点:要么是师资力量不够,老师说一口中国式英语;要么就是教学方法不科学,动不动就是背单词学语法;活着上课效率太低,以兴趣学习的名义做游戏,消耗学时;还有价格昂贵,让普通工薪家庭望而却步;而很多外教班的老师,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和中国孩子的互动上水土不服,。

以上种种,让我最终和女儿离开了英语课外辅导班,并且决定以后再也不进辅导班。我和先生都觉得,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希望在辅导班中突飞猛进的孩子和家长,是在给辅导班出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爆料(二)

2009年8月,我给林克报了“三一口语”四级考试,由于没有同时报考辅导班,临考前一周,我从刚刚考完“三一口语”四级的一个孩子家长那里借到了一本培训资料,了解一下大概的考题。

这是海淀一所颇有名气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发给学生的关于“三一口语”考试的内部教材,据朋友说,培训机构对此教材是保密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的错误真是太多太多了,堪称“毒奶粉之最”。请大家看一下第一页的第一篇文章: 扫描件

Stores

There’re kinds of stores around us. This is a area where we can buy clothes there. We call it Clothing store. And this is place where can buy cat、dog、rabbit、turtle ect. It named Pet store. For kinds: Book store、Fruit store、Cookies store、Meat store. From size: department store、shopping mall、

supermarket、market、grocery ect. We can buy the same thing in different places.

These stores convenient our life. We can choose freely in the supermarket. It has the best quality goods in the department store. We can shopping、eating、playing in the shopping mall. It always has the cheapest things in the market. The grocery in the neighborhood cuts the time cost on the way. I like going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In the supermarket I can choose things freely from the shelf, and if I don’t want it, I can put it back before I pay for it. It has enough goods than the grocery, and it has better quality than the market. But the price is the most expensive in the three. Different store plays differe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country,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stores around us. May be some stores we never imagine are going to app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But they do intend to make our life more comfortable than before. 可以说,上面这篇文章,85%以上的句子有问题,有近十处甚至是严重的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可以说,这个内部教材,其水平只有普通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就拿

第一段的三句话作为例子,看看错得有多离谱:

This is a area where we can buy clothes there. We call it Clothing store. And this is place where can buy cat、dog、rabbit、turtle ect. It named Pet store.

(1)a area中a → the,定语从句前加the(即使是a,也应该是an)。

(2)去掉there,因为where代表in the area,已经包含there的含义。

(3)place前加the,定语从句前加the。

(4)where后加we,where是关系副词,不能作主语。

(5)cat, dog, rabbit, turtle均为可数名词,要用复数形式。另外,英语中没有顿号“、”,所以“、”应改成逗号“,”。

(6)ect → etc.

(7)It named pet store. → It’s named Pet Store.用is named表示被动语态。 三个句子里就有大小七处错误。看到这篇令人气愤的所谓“范文”,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2月份带女儿听过的一次《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情况。

我女儿去时是上第二次课,据院里其他几个家长反映,上第一次课时,老师水平很差,家长们提了意见,所以第二次课的老师是刚换的,据说新换的老师水平很不错,我心里暗自幸庆。老师是第一上课,需要逐个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基本情况,一一地问孩子们以下问题:

Can you tell me how old are you? 你能告诉我多大了吗?

Can you tell me what’s your hobby? 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爱好吗?

Please tell me what school are you from?请告诉我你来自什么学校? 因为班里一共有八个学生,每个学校都有机会回答,所以这样错误的句子一问就是几十遍!这个老师竟然连宾语从句要将疑问语序变成肯定语序都不知道!(上

面的三个例句中系动词are\is\are应放到句子末尾)

接下来,老师开始上课了,介绍who, when, where, why, how often等引导的“w-从句”,并将这些词一一写在黑板上。我心里暗暗地想:这些特殊疑问句应该叫wh-从句,怎么变成w-从句了?难道是我落伍了,现代语法术语发生了变换,有了新的叫法了?我还在心里如此嘀咕时,只见这位小老师在how often和when之间用彩笔重重地划了一道“=”号,即how often(隔多久)= when(什么时候)。此时,眼前这位老师的英语水平已经暴露无遗。

我真得无法忍受一些培训机构竟然能让这样的“老师”走上讲堂,坑害孩子们!我想像着可怜的孩子们以牺牲周末、牺牲快乐的童年为代价,去背诵那些错误百出的文章;想像着孩子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地全盘吸收着这些“有毒奶粉”;想像着家长们满怀期待地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自己则无聊地在门外翘首等待,心里真是痛心之极!

家长的这种等待是无奈但却是快乐的,个中酸甜只有家长自己能够体会。“无奈”是因为三个小时的等待实在熬人,“快乐”是感觉孩子在学习有用的知识。

林克五年级下学期,周末有6个小时要在课外辅导班度过。林克爸爸一早就送林克去上课,然后自己要么在周围漫无目的地闲逛,要么就呆在车里睡觉。中午,他们父女俩在附近餐馆随便点两个菜,匆匆吃完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另外一个上课地点。接下来她爸爸又是三个小时漫长无聊的等待。在北京,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千千万万,难怪家长集体喊出“周末比上班还累!”

家长花了金钱和精力,孩子花了宝贵的时间,只为一个目的:学知识。如果,碰到不负责任的老师,或者,碰到水平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胡说八道”,灌输“劣质奶粉”,甚至“有毒奶粉”,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和谋财害命有何区别?!希望这样的少儿培训机构,早点消失;希望所谓著名的课外辅导班,最后不要变成“臭名昭著”!

MAGGIELZC 最后登录2011-1-28 :这篇真的写得很好啊,收藏了, 不过也确实有疑问, 你和你先生已经是最好的老师了, 还有必要去课外辅导班吗?

中式英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向中式英语说不系列之一

海岚

先说几个真事:

1遇到过N个从国内来的博士,按理说学问不是不高,受教育时间不是不长,可英语就是玩不溜。到超市里想买洗衣液不会说那是正常的。

2遇到过很多从国内来的教中学甚至大学的英语老师,其中一个是我的好朋友,她对我讲:不好意思,我说的英语老外听不懂,老外说的我也不明白。有老外问我原来在中国是做啥的,不敢说在国内是教英语的,就说是教中文的。丢人呀。

3 也遇到一位国内托福GRE均高分的才女,移民加拿大后直接在加拿大有名的电讯公司找工作,可面试遭遇滑铁卢。专业没问题面试关难过。北美招人之前一定有面试。有的在面试之前还要有个电话面试,这关过了,人家才给报销路费,花时间真正面试你。电话面试看不到对方,没有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只是纯话语的交流,比面试还难。这愁坏了她,直和我感慨,哎,对方语速,发音和表达方式完全不适应,3个问题下来就懵蹬了。国内的英语教育,简直是shame!(耻辱)。我表亲找工作,也碰到了相同问题。虽然他是在加拿大拿到的硕士文凭,第一个面试机会还是加拿大那个生产黑莓手机的公司,结果也是电话面试极不适应,没有抓住这个理想的机会,后来好几个机会都这样溜走,最后万不得已找了个在加拿大读博的老美狂轰滥炸练面试才抓住了一家美国公司。

再分析一个美国的现象,这个现象已经在美国华裔社区引发讨论,就是为什么同样作为美国高科技主力的老中(中国人)和老印(印度人),老印往往能干到管理层,老中就都只局限于工程师,也就是只去干活的角色。这里有多种原因,但老中普遍英语干不过老印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原因。在精英云集的硅谷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我家不在硅谷在华盛顿,那我老公公司的技术总监也是老印,他是在印度读完的博士,根本没有北美文凭。在北美10多年了,从来没听说有从中国来的“土”博士在北美当上技术官僚的。相反在中国国内读过书在北美拿了个博士还找不到工作的倒大有人在。刚从国内来的人会嘲笑老印的口音奇奇怪怪,但却不知道中国人的口音很多老外更难懂,只不过中国人自己感觉不到自己的口音,就好像在一间有气味的房间呆久了,自己的身上也有了这种气味却浑然不知。老印的口音在中国没有机会领略,所以很惊悚。但他们在北美已经打拼多年,而且老印在印度接受的教育是英式的,教科书都是英文的,人家的英文表达方式是正确的,所谓走调不走词儿。很多北美人都能够接受老印的英语。

举几个中式英语的例子,洗照片直译成洗(wash)+照片,而英语有一个

develop(显影)+照片。如果按照中式英语到洗照片的地方一说,立刻把人家整懵,人家搞不明白难到照片脏了还用到我们这里来洗吗?所以就不明白你来干什么。我在另一博文里讲的幽默,鸡皮疙瘩/鹅皮疙瘩的笑话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闹的。有一次午休和园长聊天说起什么事的时候,突然起反应胳膊上起了好多鸡皮疙瘩,我就根据中文直译英文,制造起 chinglish 了(老外给中国人造的英语起的名字

Chinese-English 合并而成), 和园长说你看我起了好多 chicken(鸡) pimples. 园长面露不解的样子。她是英裔,如果她不明白我就知道我又开始用英文单词以中文框架逻辑造英语了。于是就递上我的胳膊给她看,她恍然大悟的样子,“ Oh, goose(鹅) pimples.” 我连忙解释,我是根据中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在中文里这样的包包就叫鸡皮疙瘩,大概亚洲人的 size 问题罢,说完双方都觉得有趣笑了起来。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教室里发现一个长腿大蜘蛛,一个洋美眉同事尖叫着跑过来求救,我在表现“英雄”救美的同时,忙里偷闲看了一下这个洋妞,胳膊上也起了好多鸡皮疙瘩,不过在她身上真的应该叫“鹅皮”疙瘩,尺码的确比中国人的大,虽然她比我还矮一点,可人种不同,毛孔的尺码也真的不同。看来英文和中文都很精确呀。但如果按照中文的逻辑直接译成英语,人家真的就是不懂,很多时候是没有解释的机会的,比如面试,比如谈生意,比如谈判,那讲中式英语失去的就是机会。

中式英语还有一种表现方式是隐性的,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就是用中文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英文知识再转换成英语,大脑对语言的整合过程慢了很多且表达的也走样了。常听在北美的中国人感慨,怎么自己的英语就是跟不上老外的溜儿,听,说,读的速度都不如老外。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学英文的时候是以中文入手学的英文。在大脑中没有构建起英文思维。我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就有一个中国同学,每次作用都是自己先用中文打个草稿,然后再翻译成英文,在课业紧张的时候苦不堪言,经常是上课迟到去赶上一次的作业,每天恶性循环。最后强挺着毕业却找不到工作。

中式英语怎么形成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应试教育惹得祸。学英语不是为了实际应用,是为了考大学,为了考4,6级,为了考托福GRE。

还有英语教育起步的时候就打偏了,完全背离了英语的语言环境,从中文入手教英语,用教数学的方式教英语,教单词教语法,造句子,以为这样教到高级就是高级英语了,其不知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中式英语的死胡同。总算意识到中国人的英语有问题了,又弄出个疯*英语,熟不知英语不是疯出来的,你都听不懂人家说什么,靠“疯”背出来的所谓地道的N个表达方式有何用?到时候你是干着急递不上报单呀。至于怎样不再让孩子走中式英语的老路,不再上演中式英语的“悲剧”,我还会写东西和大家探讨。

用中文教孩子英语成就的是中式英语

——向中式英语说不系列之二

海岚

这个标题我再打个比方,用中文教孩子学英语,就好像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教孩子学游泳。在没有饭的情况下教孩子使用筷子。

如果您的孩子学英语就是为了考高分,为了适应中国的应试教育,不介意以后孩子说的英语在英语世界能否被听懂,不在乎孩子能否有代表公司和老外谈判等等类似的作为,那不在本篇讨论之列,到时候给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班儿就行了。

其实从我在加拿大学儿童教育的过程,从我在加拿大做了6年幼师的工作实践中我懂得这个道理很久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直到上周参加了一个华盛顿地区的啥啥教师研习会,主讲人海伦娜女士引用了全美外语教师委员会主席简妮的一句名言:

“Using English to teach a child another language is like teaching kids to swim without water.”

-----------Janine Erickson ACTFL President, 2009

这就是我文章开头的英文原版,意思是用英语(美国孩子的母语)教孩子另一种语言,就好像教孩子游泳而没有水。我深感这句名言就是一个语言教学的定理,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移民国家,在研究和实践孩子第二甚至第三语言教育方面有太深入的理论和太广泛的实践了。这是一个非常精辟简单形象的概括。同理可证,就有了我文章开头的一段话。

我工作的加拿大蒙特利尔是双语城市,这个隶属于魁北克省的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与加拿大其它城市不同的是在这里占多数的法裔顽强地推行着法裔文化,强制推行法裔文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这里的多数人都会讲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我们幼儿园是英语幼儿园,就是老师平时的教学语言是英语。我带过的孩子有母语是法语的,有母语是西班牙语的,俄语的,孟加拉土语的,中文的,韩国语,越南语的。有很多孩子到班上的时候刚刚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一句英语都不会。这第二语言英语是怎样发生的?我不可能,任何人也不可能会这么多国家的语言去交这些孩子英语。事实上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努力,因为这样就是“侮辱”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天分。

心理学上对人类大脑语言发育的研究有很多解释,其中有一种理论就是孩子在12岁

之前,在大脑主管语言的区域有多个窗户是敞开的,在这样特定的发育阶段当大脑不断接受外界的各种语言刺激的时候,就会在这个区域分别建立各个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们是平行的。更为奇妙的是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却不乱套。在蒙特利尔我见过太多的孩子自如的讲英语和法语,还有第三种语言就是父母在家讲的,比如,俄语,中文。可成人比如我,虽然在这个英法语并蓄的环境下,但法语始终不行,因为在我小时候从来没接触过法语,我大脑中的那扇窗已经关闭了。我不是说成人以后就不能学另一种语言,而是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也未必能近距离运用,成为真正的第二语言。有一个概念就是怎样判断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双语,用第二语言(比如中国人之英语)说几句话,考几个成绩,不算什么,这不叫双语。当一个人能用第二语言计算和做梦的时候梦里的话都是用第二语言表达,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双语人士。

在我在加拿大学习儿童教育的时候,第一次到幼儿园实习写儿童观察报告,我就惊奇地发现孩子的两种语言的转换是那么的自然。一日,我在观察俩个小孩的游戏,这两个孩子一个家里语言以英语为主,一个以法语为主。当一个用英语问另一个话时,本来另一个正嘟嘟嘟地说着法语的小家伙马上用英语回答他。过一会儿,当讲英语的小家伙来回答这个法语的小家伙的时候,他又很自然地跟着这个讲法语的小家伙说上法语了。这两个小家伙就这样你来我往一会儿法语一会儿英语,我在旁边好惊奇。以前在中国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后来我工作的时候,班上来了从巴黎来的小朋友,我那时正学法语,有些单词记不住,比如苹果,我就问:“How do you say apple in French?”(法语苹果咋说?),这个叫马修的小朋友就愣愣地看着我,什么也答不上来,我马上意识到,换了个问法,就指着苹果直接用法语问“Qu'est-ce que ?”( 夸似Q SEI这是什么?),他立刻高兴地回答我“Pomme”(苹果)。就是说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英语,什么是法语,但当你用不同的语言提问的时候,他会自然地分别用不同的体系去对应(类似的实验我做了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真实的例子。当你用英语为初学英语的孩子导入英语的时候,是逐步在孩子大脑中那扇为英语开启的窗户中建立相应的体系框架,这个框架不会和另一扇窗中的体系(比如母语中文)相交叉。我记得当时一位教授反复瞪着眼睛和我们讲述,‘儿童都没有系统正规地学什么语法,可他们会很自然地按这种语言的规矩行事,而不会将同时学习的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泛滥过来,这是不是很奇妙。’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母语基础没打牢就去学英语,说中文的时候会带出个别英语词,从而产生混乱,会影响母语的稳固。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从哪个角度看孩子的英语学习成就。我们要追求的是孩子在成人后中文和英语的成功,而不是把目光固定在两种语言还处于发育过程中的一点。就像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抢玩具,不代表孩子成人后还会抢玩具。本来英语可以直接植入孩子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里从而建立相应的直接输入输出的体系。但如果用中文教孩子英语,英语在孩子的大脑中生成的方式就是先进入中文系统再向左或向右拐出来,扰乱了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的建立。结果导致的就是我在另一篇《中式英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里提到的中式英语所带来的种种结果。

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小马修的妈妈就非常清楚这些道理。当我和她道歉说我不会法语(我是幼儿园老师中不是英法双语的个别),她反而说这很好,很利于马修学英语,我们很难和他用英语沟通,因为他知道我们能和他讲法语。他知道你不会法语,他就自然寻找英语方式和你沟通,就开始英语学习过程了。这很符合很多老外的观念,让孩子学游泳就把孩子扔进水里。

至于怎样用英语教孩子英语,我还会接着写。没有英语基础的家长一样可以。这篇是我在感恩节各个间隙中写成,没有大块时间,不是一气呵成,不过瘾,怎奈何要给老公儿子扛长工。

林克妈妈【爆料】——我陪女儿上英语培训班的惨痛经历

http://club.baby.sina.com.cn/thread-2702281-1-1.html

前不久,《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在博客上连续发文批判小学语文教育,让我想起了我这几年陪女儿上少儿英语辅导班的经历。其实,如果说小学语文教材是假大空,充满了伪善的谎言,那么少儿英语教育就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它的毒害堪比“毒奶粉”!

2007年,我的女儿林克念小学二年级,平时从不以考试成绩要求女儿的我和先生,在林克的期末成绩单上看到,英语成绩居然是“C”!后来我才知道,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不及格,林克就是其中之一。我和老公都是外语专业毕业,我学英语,她爸爸学日语,而我更是做了多年的英语老师,她这样的成绩实在让我觉得无地自容。虽然应试成绩不重要,但对于难度并不大的小学英语,女儿都落在绝大多数同学的最后面,那肯定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英语教育特别重要,我和先生也都不希望林克将来在英语上吃亏。一向信不过辅导班的我,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带林克开始了上课外辅导班的漫长路。

还好,我的优势就是我自己当过英语老师。所以我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暗中观察辅导班的教学质量、方法、师资还有是不是具有真正的性价比。

正应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句名言,这个看似单纯的行业背后,原来也有我从来想象不到的“黑幕”。我现在决定把它写出来,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看清这些,在选择课外英语辅导班的时候慎之又慎。

先来说说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吧!我自己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法多年,知道大学英语培训市场上种种问题(在后面也会提到),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上我同样并不放心。为此,我在07年9月—09年6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去过北京大大小小、有名无名二十余家培训机构,比如:英孚英语、新东方少儿英语、戴尔英语、英特国际、Lily英语、瑞思学科英语、盖伦英语、ABC培训学校、Erica英语等等,可谓费尽心机。 上述机构,除了英孚英语和新东方以外,其他培训机构均去整节课整节课地试听过,有的还试听过不止一次。果不其然,我在培训班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也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我把我带女儿去辅导班听课的经历一一晒出,也是想给同样为少儿

英语培训班困惑的家长们提供一点参考,或者负面教材。

林克的第一个课外英语班

2007年9月,我在北京某著名英语培训机构给林克报了个《剑桥少儿英语》一级的中教班。

这个班除了林克是三年级,其他的全是二年级的学生。中教的教学风格很活泼,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两个小时的课,又是唱又是跳,基本上没有让孩子们闲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少儿英语辅导班。中教活泼的教风,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这个班我们只学了一个多月就放弃了。原因有很多。

首先,这个班要求孩子每周背10个单词,每次上课前20分钟什么也不干,就是让孩子背单词和默写单词。林克没有自然拼音基础,死记硬背能力又差,怎么也记不住单词,这20分钟时间让我和林克颇受挫折。为了保护林克的自尊心,我只好想了一个“馊主意”:每次上课故意晚到20分钟,错过背写单词的时间。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厌学英语的林克),此时迫切需要的是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练习“听”、“说”,而孤立地记忆单词,非但毫无意义,反而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厌恶英语。这就像一个不爱吃饭的孩子,你拼命喂他几口,这一顿饭是吃上了,却有可能坏了他继续吃饭的“胃口”,得不偿失。

其次,中教上课“听”、“说”的信息量特别少。虽然整堂课听起来基本上是全英文授课,但仔细去听,就会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英语主要是课文里的那些句子,再加上几句常见课堂用语,很少向课外发散,提供更多、更生动鲜活的信息。 由于从小中文母语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中教,都不具备就课文内容随心所欲地进行扩展、提供给孩子大量“听”的信息的能力。至于练习“说”的机会就更少了,一个班20个孩子,怎么可能练习“说”呢?而“听”、“说”信息量太少,学下去就很难不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最后一点,中教发音不标准,也许是It’s a pen之类的句子说顺了,经常把It’s green. 读成It’s a green,结果全班的孩子全跟着老师说:It’s a green/black. 每当听到孩子们错误的发音,就让我觉得特别刺耳。

鉴于上面的原因,我决定给林克换个外教班,让她从最纯正的英语氛围里接受营养。但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林克的第二个课外英语班

2007年10月,在给林克报第二个课外英语班之前,我带着她去试听过四、五家培训机构的外教课,其中有一个培训机构,是由美国人办的XXX少儿英语学校,由中、外教混合授课。这所学校价格非常昂贵,周末半天,320元/次,一个月下来就是1000多元。一个班16人。

这个学校是不允许家长旁听的,但我通过软磨硬泡,最后终于以给外教当免费助教的形式,努力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旁听的机会。

这个混合授课班,中教、外教都上得不错,但有一点我很难接受:这里每周要求背40个单词。而且老师要求很严格,每周40个单词,每个孩子必须过。这下可好,这不是刚出“狼窝”,又进“虎穴”吗:上一个辅导班,林克连一周10个单词都应付不了,何况是40个?

我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热衷于让这么小的孩子,去背诵这么多毫无意义的单词?!

平心而论,给林克上课的老师我比较满意。借着“当助教”的机会,我带着录音笔,把老师上课的精华部分全部录下来,回来再给林克讲解温习,让林克反复听录音。林克的听力之所以进步很快,可以说,我的陪听、课后讲解和反复听课堂录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们来说,中国的学生缺少环境里的语言刺激,如果不以这种“人工方式”去激发她的语感,那么上课的那点“听”的信息量很快就被遗忘了。

但在这个课外班里学了三个多月之后,我们还是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首先还是由于强制规定背单词的原因。

其次,这个课外班每个班有16名学生,虽然外教授课把英语发音的问题解决了,但班里人数太多,仍然让孩子们没有上课练口语的机会。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班的上课时间严重缩水。名义上一次课是半天——四个小时,其实真正的上课时间只有2个小时,其中有效果的也就是一个小时。正是这一个小时,“听”的信息量非常大,让我如获至宝。

不过一个小时320元的昂贵学费,让我对它的评价也打了折扣。现在的许多英语班也是这样,师资、环境是提上去了,但走的却是“贵族路线”,让家庭不堪重负。我在想,一个才念小二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上升期,为了一科英语,有必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吗?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方式呢?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学校不能让我继续陪林克一起旁听。没有听课录音,林克的学习效果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想再给林克找一家更合适的英语班。这次为了让“说”英语的机会更多一些,我把目光瞄准了6人左右的外教小班。没想到,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林克的第三个课外英语班

2008年1月,我又领着林克走进了某培训学校美国外教班的教室。每个班只有6个学生,每周一次课共两小时,每次费用是130元。

英语班的人数虽然少了,但外教的水平却比之前的下降了一大截。这个外教没有上课经验,他将上课时间全部用在做练习、用英文讲解语法上。家长请外教的原因无非是希望用纯正的英语发音和原汁原味的英语对话帮孩子练习听力和口语,如果论做练习和讲语法,中教绝对比外教上得好,那就根本没有请外教的必要了。 另外,这个英语机构指定的教材有些内容很不实用,比如,教孩子们诸如

projector(投影机)、file cabinet(档案柜)、canoeing(独木舟)、kayak(皮艇)等单词。有些单词,即便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可能从来没有碰到过。 在家长们的要求下,这个英语机构给我们换了一个老师,并让我们自己选择教材。但是,这个新换的外教又很不负责任,经常发生周末我们赶过去上课,却临时被告知外教突然有事,不能来上课的状况。一个连上课时间都不能准时遵守的老师,说明他对教育是没有热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做好教育工作呢?

甚至培训机构也对这个外教失去了耐心,主动表示再给我们换个外教。四个月里,连换两个外教,再换一个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孩子对一个新老师的上课风格和方法都有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这样频繁地换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有不小的影响。在这里“混”了四个月后,只能又重新选择课外班了。

林克的第四个课外英语班

2008年10月份,我将林克送到了一家非常正规、高端的英语培训学校。

这家培训学校一周要去两次,这样孩子学英语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包括在路上花的时间都要算在学英语的帐上),但看到林克在那里玩得很开心,没有任何压力,我就把一周两次的英语课当作让林克与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所以一直坚持了半年。 但林克当时读四年级下学期,眼看就要升五年级了,还这么玩下去,心里总感觉有点不塌实。

林克经常回来反映,外教上课说的太少,光顾着玩了。比如,“掷骰子”游戏都已经玩了六、七次了,但我问林克“掷骰子”用英语怎么说,林克说外教没教过这个。这怎么行呢?玩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英语,把学习的过程变得更有趣。如果让我来备课,一定要在孩子们第一次玩这种游戏时,就把类似“掷骰子”,“我来掷”、“大家轮流掷骰子,别抢啊”、“我点数比你多,我赢你了”等英语句子安插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们练习英语对话。游戏只是手段,通过做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练习说英语,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2009年4月,我们终于下决心让林克离开了这家培训机构。课外班的上课效率和课堂信息量始终是个大问题,经过这次的“教训”,我还是决定——自己组外教班。一周一小时的外教课,既节约林克的时间,学习效率又远远超过培训机构的4、5个小时。

两年时间,我和林克试听过大小二十余家英语培训机构,正式学习过的辅导班有四个,以我自己学英语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些辅导班每一个都有不小的缺点:要么是师资力量不够,老师说一口中国式英语;要么就是教学方法不科学,动不动就是背单词学语法;活着上课效率太低,以兴趣学习的名义做游戏,消耗学时;还有价格昂贵,让普通工薪家庭望而却步;而很多外教班的老师,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和中国孩子的互动上水土不服,。

以上种种,让我最终和女儿离开了英语课外辅导班,并且决定以后再也不进辅导班。我和先生都觉得,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希望在辅导班中突飞猛进的孩子和家长,是在给辅导班出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爆料(二)

2009年8月,我给林克报了“三一口语”四级考试,由于没有同时报考辅导班,临考前一周,我从刚刚考完“三一口语”四级的一个孩子家长那里借到了一本培训资料,了解一下大概的考题。

这是海淀一所颇有名气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发给学生的关于“三一口语”考试的内部教材,据朋友说,培训机构对此教材是保密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的错误真是太多太多了,堪称“毒奶粉之最”。请大家看一下第一页的第一篇文章: 扫描件

Stores

There’re kinds of stores around us. This is a area where we can buy clothes there. We call it Clothing store. And this is place where can buy cat、dog、rabbit、turtle ect. It named Pet store. For kinds: Book store、Fruit store、Cookies store、Meat store. From size: department store、shopping mall、

supermarket、market、grocery ect. We can buy the same thing in different places.

These stores convenient our life. We can choose freely in the supermarket. It has the best quality goods in the department store. We can shopping、eating、playing in the shopping mall. It always has the cheapest things in the market. The grocery in the neighborhood cuts the time cost on the way. I like going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In the supermarket I can choose things freely from the shelf, and if I don’t want it, I can put it back before I pay for it. It has enough goods than the grocery, and it has better quality than the market. But the price is the most expensive in the three. Different store plays differe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country,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stores around us. May be some stores we never imagine are going to app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But they do intend to make our life more comfortable than before. 可以说,上面这篇文章,85%以上的句子有问题,有近十处甚至是严重的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可以说,这个内部教材,其水平只有普通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就拿

第一段的三句话作为例子,看看错得有多离谱:

This is a area where we can buy clothes there. We call it Clothing store. And this is place where can buy cat、dog、rabbit、turtle ect. It named Pet store.

(1)a area中a → the,定语从句前加the(即使是a,也应该是an)。

(2)去掉there,因为where代表in the area,已经包含there的含义。

(3)place前加the,定语从句前加the。

(4)where后加we,where是关系副词,不能作主语。

(5)cat, dog, rabbit, turtle均为可数名词,要用复数形式。另外,英语中没有顿号“、”,所以“、”应改成逗号“,”。

(6)ect → etc.

(7)It named pet store. → It’s named Pet Store.用is named表示被动语态。 三个句子里就有大小七处错误。看到这篇令人气愤的所谓“范文”,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2月份带女儿听过的一次《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情况。

我女儿去时是上第二次课,据院里其他几个家长反映,上第一次课时,老师水平很差,家长们提了意见,所以第二次课的老师是刚换的,据说新换的老师水平很不错,我心里暗自幸庆。老师是第一上课,需要逐个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基本情况,一一地问孩子们以下问题:

Can you tell me how old are you? 你能告诉我多大了吗?

Can you tell me what’s your hobby? 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爱好吗?

Please tell me what school are you from?请告诉我你来自什么学校? 因为班里一共有八个学生,每个学校都有机会回答,所以这样错误的句子一问就是几十遍!这个老师竟然连宾语从句要将疑问语序变成肯定语序都不知道!(上

面的三个例句中系动词are\is\are应放到句子末尾)

接下来,老师开始上课了,介绍who, when, where, why, how often等引导的“w-从句”,并将这些词一一写在黑板上。我心里暗暗地想:这些特殊疑问句应该叫wh-从句,怎么变成w-从句了?难道是我落伍了,现代语法术语发生了变换,有了新的叫法了?我还在心里如此嘀咕时,只见这位小老师在how often和when之间用彩笔重重地划了一道“=”号,即how often(隔多久)= when(什么时候)。此时,眼前这位老师的英语水平已经暴露无遗。

我真得无法忍受一些培训机构竟然能让这样的“老师”走上讲堂,坑害孩子们!我想像着可怜的孩子们以牺牲周末、牺牲快乐的童年为代价,去背诵那些错误百出的文章;想像着孩子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地全盘吸收着这些“有毒奶粉”;想像着家长们满怀期待地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自己则无聊地在门外翘首等待,心里真是痛心之极!

家长的这种等待是无奈但却是快乐的,个中酸甜只有家长自己能够体会。“无奈”是因为三个小时的等待实在熬人,“快乐”是感觉孩子在学习有用的知识。

林克五年级下学期,周末有6个小时要在课外辅导班度过。林克爸爸一早就送林克去上课,然后自己要么在周围漫无目的地闲逛,要么就呆在车里睡觉。中午,他们父女俩在附近餐馆随便点两个菜,匆匆吃完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另外一个上课地点。接下来她爸爸又是三个小时漫长无聊的等待。在北京,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千千万万,难怪家长集体喊出“周末比上班还累!”

家长花了金钱和精力,孩子花了宝贵的时间,只为一个目的:学知识。如果,碰到不负责任的老师,或者,碰到水平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胡说八道”,灌输“劣质奶粉”,甚至“有毒奶粉”,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和谋财害命有何区别?!希望这样的少儿培训机构,早点消失;希望所谓著名的课外辅导班,最后不要变成“臭名昭著”!

MAGGIELZC 最后登录2011-1-28 :这篇真的写得很好啊,收藏了, 不过也确实有疑问, 你和你先生已经是最好的老师了, 还有必要去课外辅导班吗?


相关内容

  • 节日作文大全
  • 节日作文大全 http://www.25622.com/ 春节作文 周围等同学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   大年三十晚上   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5篇 春节新见闻   欢欢喜喜过大年   描写春节的英语作文 存压岁钱   过年作文100字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家庭春节联欢晚会   除夕之夜作文800字  ...

  • 儿童学习英语的好处
  • 儿童学习英语的好处 不想探究儿童学习英语的能力是否比成人差,只是说说,为什么从小要开始学习英语. 一年多前下定决心进行亲子英语,一方面是为了民办学校的入学考试,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了漏屋提到的,儿童的大脑发育状况更适合英语学习.当时,这个理由坚定我必须去做. 回头看看一年来的英文学习之路,回顾一下语文的 ...

  • 英语课外读物推荐
  • 推荐英语学习网站:三齐儿童网.爸妈网 无论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最重要的是原版!!! 让原版儿歌,原版童谣,原版动画片,原版课外读物来包围我们的孩子!!! 不需要多,选择一套,真正读起来就行! 推荐一<典范英语> <典范英语>(Good English),原名<牛津阅 ...

  •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作者:沈琰琰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16年03期 一.统计分析 1.报刊转载排名 201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英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51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44种.其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 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研究
  • [摘要]阅读理解策略有助于儿童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国外研究者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提出并发展了多种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以促进儿童掌握有效的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主要有交互式教学.直接解释教学和交互建构策略教学等三种.三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有区别,对"交互"的关注点不同,此外儿 ...

  • 年龄与二语习得
  • 第16卷 第1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6 No.11 2007年1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Nov . 2007 文章编号:1008-8717(2007)11-0052-04 年龄与二语习得 白 艳 (洛阳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

  • 逍遥右脑记忆_快速阅读_右脑开发_记忆力训练_思维导图_学习方法
  • 内置了28天训练计划,循序渐进的转换视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加速理解效率--[详细] 快速记忆方法右脑记忆论坛 苹果对于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大师级专家的记忆之道 认识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好的记忆对你的巨大帮助 记忆结合兴趣 记忆能力基本训练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记忆方法和窍门 最新更新20 ...

  • 儿童大世界总第2期目录
  •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丁颖丽(5)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刘业群(6) 浅谈兴趣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陈子红(7)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组团式学习的策略研究 陈天兰(8)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刘树全(10) 一年级比一比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课程设计 贾 丽(11) 浅谈小 ...

  • 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论文
  • 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浅析 摘 要: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近几年国内两种中小学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共14篇关于中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代表性文章进行归类.分析,以文献研究所获得的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