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曾孙整合业内资源,创办梅氏传媒,并联合齐白石家族,教授孩子京剧.书法和绘画

对梅玮的采访地点定在他公司,进公司之前,发现他们公司门前放了两个石狮子,并在门的右边放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小篆字体的《将进酒》。

梅氏传媒是梅兰芳曾孙梅玮联合李振昊创办的一家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集演艺、品牌(衍生品)、教育和影视于一体的公司。公司的名字由不久前故去的梅葆玖先生所取。

“玖爷爷(梅葆玖)很支持我正在做的这个事情,当时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时候,他不希望我们只局限于‘戏曲’,所以取了‘梅氏’。”梅玮说。

梅玮9岁就开始在京剧团学旦角,一直学到高中,那时的老师已经教不了他。梅玮只好在家练习,“那时候我爷爷(梅葆琛)就给我吊嗓子,有时候玖爷爷也会给我作指导,还有王志怡(京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老师。”

联合齐白石家族成立“梅兰艺苑”

尽管从小就开始学戏,但是梅玮并没有继承梅派京剧的衣钵。“梅家,包括玖爷爷,都希望我多学习文化,把学戏当做一种业务爱好。”梅玮自己也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他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又去了中央戏剧学院读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又去了北京梅兰芳纪念馆,成为梅兰芳研究中心主任。他告诉创业邦(),“发扬梅兰芳 ,继承流派,并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舞台上。”

大学时候,梅玮组建过乐队,认识了他现在的合伙人——李振昊。那时的二人就一起合作成立了一个工作室,“那时我们对公司没概念,而且那时的创业环境也没这么好,所以就先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接一些私活。”

梅氏传媒联合创始人 李振昊

李振昊本科学的是金融专业,后来大学毕业之后去了银行。但银行本身的工作似乎并不太适合他,所以他就自己玩音乐,并开了知名的音乐制作室——乐家轩,之后又成为真人秀《变形记》和《军歌嘹亮》的导演,同时他自己还做了15年的活动策划,包括演唱会之类的活动。

如今的梅氏传媒是成立于2014年,到现在也已有2年时间,但是在这2年之内,梅氏传媒并没有像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去跑马圈地,而是以一种稳健的方式向前走。

梅玮告诉创业邦(),“我们用了2年的时间来筛选和打磨团队,玖爷爷也告诉我们做这个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事缓则圆。”

但随着习大大上台,大力扶植传统文化,梅玮和李振昊也觉得现在是时候在各个布局上发力了。“而且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很多家长特别想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就是找不到地方。”

所以,在今年年初,梅氏传媒联合齐白石家族,成立了针对12岁以下孩子的“梅兰艺苑”,主要教授其书法、绘画和京剧。

梅玮告诉创业邦(),“第一批老师分别来自于齐白石家族和梅派弟子,第二批老师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齐白石家族主要负责书法和绘画,而梅派弟子主要负责教授京剧。

梅兰艺苑先在北京、南京和广州开设分校,对于国内的其他城市则采取加盟的方式。除此之外,梅兰艺苑也会和其他艺术培训学校采取课程植入的方式进行合作,也就是说梅氏传媒提供课程内容和老师的输出。目前,梅兰艺苑在北京招收已经结束。

同时,他们也会和高校合作,把传统文化带入高校,并在高校学生中寻找灵感。“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如果他们能够认同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未来会对我们的推广有很大的作用。”

缺失的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机会

随着外来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的市场份额被慢慢的挤占。加之许多传统文化,比如京剧,被视为“阳春白雪”,渐渐的与许多年轻人脱离。“

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表现形式已与年轻人脱节了,所以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把传统文化做的接地气儿。”梅玮认为,以《卷珠帘》而走红的霍尊,就是把戏曲做的很接地气儿的一个例子。

在演艺方面,梅氏传媒正在筹备舞台剧《梅兰芳》,这个作品也算是梅葆玖先生的遗作。目前,剧本已经完成,导演和主演也已经确定,预计年底会和观众见面。

另外,梅氏传媒也会推出小剧目。在演出票价方面,会尽量向低价靠拢,让人们进出剧院和电影院一样方便。

比如他们最近正在筹备一个小剧目《佳蓝寺》,它和周杰伦的《烟花易冷》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梅玮准备把它做成一个新派戏剧。“像这种小剧目的成本投入并不是很多,如果反响好,我们可以做全国巡演。”

在影视方面,梅氏传媒正在筹划以《我的父亲梅兰芳》为蓝本而改变的电视剧,并且这个剧本可能由《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亲自操刀。

对于创业创新,梅玮其实也有蛮大的压力,因为他觉得身为梅家人,自己做这件事情只有一次机会,也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面对未来可能会面临的非议,梅玮告诉创业邦(),“商业化之后,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观众,我们会对他们负责。”

在品牌(衍生品)这块,梅氏传媒主要会出售一些传统服饰,比如旗袍。

“相信有梅家背书和他们做艺术监督的话,我们最后不会做的不同不痒。”李振昊说,“而且传统文化这块的市场,其实一直是缺失的,但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将来梅氏传媒也可做成一个平台的形式。像传统的戏剧学院的学生,毕业了之后可能就去剧院,“那就是按资排辈了呗,上升通道比较窄。”梅氏传媒想模仿韩国的造型系统,挖掘这些学生中形象气质佳的学生,把他们打造为新一代的偶像。“这样我们可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对梅玮的采访地点定在他公司,进公司之前,发现他们公司门前放了两个石狮子,并在门的右边放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小篆字体的《将进酒》。

梅氏传媒是梅兰芳曾孙梅玮联合李振昊创办的一家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集演艺、品牌(衍生品)、教育和影视于一体的公司。公司的名字由不久前故去的梅葆玖先生所取。

“玖爷爷(梅葆玖)很支持我正在做的这个事情,当时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时候,他不希望我们只局限于‘戏曲’,所以取了‘梅氏’。”梅玮说。

梅玮9岁就开始在京剧团学旦角,一直学到高中,那时的老师已经教不了他。梅玮只好在家练习,“那时候我爷爷(梅葆琛)就给我吊嗓子,有时候玖爷爷也会给我作指导,还有王志怡(京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老师。”

联合齐白石家族成立“梅兰艺苑”

尽管从小就开始学戏,但是梅玮并没有继承梅派京剧的衣钵。“梅家,包括玖爷爷,都希望我多学习文化,把学戏当做一种业务爱好。”梅玮自己也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他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又去了中央戏剧学院读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又去了北京梅兰芳纪念馆,成为梅兰芳研究中心主任。他告诉创业邦(),“发扬梅兰芳 ,继承流派,并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舞台上。”

大学时候,梅玮组建过乐队,认识了他现在的合伙人——李振昊。那时的二人就一起合作成立了一个工作室,“那时我们对公司没概念,而且那时的创业环境也没这么好,所以就先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接一些私活。”

梅氏传媒联合创始人 李振昊

李振昊本科学的是金融专业,后来大学毕业之后去了银行。但银行本身的工作似乎并不太适合他,所以他就自己玩音乐,并开了知名的音乐制作室——乐家轩,之后又成为真人秀《变形记》和《军歌嘹亮》的导演,同时他自己还做了15年的活动策划,包括演唱会之类的活动。

如今的梅氏传媒是成立于2014年,到现在也已有2年时间,但是在这2年之内,梅氏传媒并没有像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去跑马圈地,而是以一种稳健的方式向前走。

梅玮告诉创业邦(),“我们用了2年的时间来筛选和打磨团队,玖爷爷也告诉我们做这个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事缓则圆。”

但随着习大大上台,大力扶植传统文化,梅玮和李振昊也觉得现在是时候在各个布局上发力了。“而且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很多家长特别想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就是找不到地方。”

所以,在今年年初,梅氏传媒联合齐白石家族,成立了针对12岁以下孩子的“梅兰艺苑”,主要教授其书法、绘画和京剧。

梅玮告诉创业邦(),“第一批老师分别来自于齐白石家族和梅派弟子,第二批老师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齐白石家族主要负责书法和绘画,而梅派弟子主要负责教授京剧。

梅兰艺苑先在北京、南京和广州开设分校,对于国内的其他城市则采取加盟的方式。除此之外,梅兰艺苑也会和其他艺术培训学校采取课程植入的方式进行合作,也就是说梅氏传媒提供课程内容和老师的输出。目前,梅兰艺苑在北京招收已经结束。

同时,他们也会和高校合作,把传统文化带入高校,并在高校学生中寻找灵感。“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如果他们能够认同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未来会对我们的推广有很大的作用。”

缺失的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机会

随着外来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的市场份额被慢慢的挤占。加之许多传统文化,比如京剧,被视为“阳春白雪”,渐渐的与许多年轻人脱离。“

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表现形式已与年轻人脱节了,所以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把传统文化做的接地气儿。”梅玮认为,以《卷珠帘》而走红的霍尊,就是把戏曲做的很接地气儿的一个例子。

在演艺方面,梅氏传媒正在筹备舞台剧《梅兰芳》,这个作品也算是梅葆玖先生的遗作。目前,剧本已经完成,导演和主演也已经确定,预计年底会和观众见面。

另外,梅氏传媒也会推出小剧目。在演出票价方面,会尽量向低价靠拢,让人们进出剧院和电影院一样方便。

比如他们最近正在筹备一个小剧目《佳蓝寺》,它和周杰伦的《烟花易冷》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梅玮准备把它做成一个新派戏剧。“像这种小剧目的成本投入并不是很多,如果反响好,我们可以做全国巡演。”

在影视方面,梅氏传媒正在筹划以《我的父亲梅兰芳》为蓝本而改变的电视剧,并且这个剧本可能由《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亲自操刀。

对于创业创新,梅玮其实也有蛮大的压力,因为他觉得身为梅家人,自己做这件事情只有一次机会,也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面对未来可能会面临的非议,梅玮告诉创业邦(),“商业化之后,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观众,我们会对他们负责。”

在品牌(衍生品)这块,梅氏传媒主要会出售一些传统服饰,比如旗袍。

“相信有梅家背书和他们做艺术监督的话,我们最后不会做的不同不痒。”李振昊说,“而且传统文化这块的市场,其实一直是缺失的,但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将来梅氏传媒也可做成一个平台的形式。像传统的戏剧学院的学生,毕业了之后可能就去剧院,“那就是按资排辈了呗,上升通道比较窄。”梅氏传媒想模仿韩国的造型系统,挖掘这些学生中形象气质佳的学生,把他们打造为新一代的偶像。“这样我们可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相关内容

  • 作者简介汇总
  • 阿老: 1920年生,又名老宪洪,广东顺德人,擅绘画.现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课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画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联合办学理事长. 爱新觉罗·毓半云: (1945-2005),满族.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红桥区政协书画联谊会会长(宗室后代,溥佐 ...

  • [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详细)
  • 梅兰芳学艺 执教:圩塘小学 戚英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梅兰芳戏剧<霸王别姬>表演,教师播放视频,学生欣赏,感受熏陶. 师:老师刚才给你们欣赏的是<霸王别姬>的片段,刚才视频中表演者就是他,谁来跟他打个招呼?(指名读) 生:梅兰芳(正音)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举起双手,跟着老师 ...

  • 中国当代书法四大名家之欧阳中石
  • 欧阳中石,山东省肥城市人,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早年拜在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门下.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馆长. 同时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山东省方志馆名誉馆长.[1] 中文名欧阳 ...

  •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
  • 梅兰芳 : ( 1894 年 10 月 22 日 -- 1961 年 8 月 8 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 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梨园世家,主攻旦行.民国初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在旦角的表演.服饰.头饰等方面作了大胆改革,形成了雍容华贵, 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 梅派.此外,在 ...

  • 五百年文化家族传承,吴欢现象震动书画界
  • 原创 2017-01-22 吴欢 北京墨缘堂 北京墨缘堂 微信号 beijingmoyuantang 功能介绍 当代艺术名家精品国画.油画.紫砂.瓷器等艺术品欣赏选登.展览展讯发布.书画名家风采.艺术品拍卖.国学文化(文学.诗词.古琴.棋艺)推广发布. 吴欢现象震动书画界 2016年最后一场拍卖在亚 ...

  • 近代四大家
  •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国画四大家作 品赏析 .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是美术史学界在20世纪的末期广泛认同的"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其特点是坚持传统绘画最基本的语言方式--笔墨方法.笔墨方法不仅包括写意画的笔法墨法,也包括工笔画的"骨法用笔&quo ...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 <梅兰芳学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教学要求] 1. 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 ...

  • 湖南旅游知识
  • 第一节 湖南旅游基础知识 二.历史常识 1.(马巢龙雀)是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它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 土的东汉时期的青铜制品. 2.中国五大淡水湖泊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中国文化四绝:(园林).(国画).(烹饪).(京剧). 4.我国的三大瓷都:( ...

  • 高二历史练3
  • 一.选择题(25*3=75分) 班级: 姓名: 1.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 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 A .初唐书法 B .秦王破阵曲 C .飞天壁画 D .唐三彩 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