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的客家童谣

来自生活的客家童谣

在线收听

如果您是客家人,那么不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都会对诸如'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鹧鸪蔗蔗,挑水淋蔗’之类的客家童谣记忆犹新。因为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就是在这些世代传唱的歌谣里长大的„„不管时光过去了多久,不管日子有怎样的酸甜,客家人,即使在梦里,都会吟唱着难以忘怀的客家童谣„„

在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中,客家童谣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种,只要是在客家地区长大的人,不管他们以后走到哪里,他的记忆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有客家童谣的印记。不管是什么年纪的客家人,只要讲起客家童谣,都会记起长辈教给自己的《月光光》、《火萤虫》------

长辈抱着儿孙在闲聊、纳凉时教唱童谣,是客家人家一幅常见的画面,客家童谣也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世代相传,她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客家人的生活,这是因为童谣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对客家民间文学颇有研究的黄火兴老先生说:客家童谣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它来源于生活。

从生活中来的客家童谣带有明显的生活印记,客家人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童谣中出现的事物、景象也大都与山有关。 正如黄火兴老人所说到的,客家童谣大多是山里常见的一些景物的描述,比如这一首《火萤虫》。

“火萤虫,唧唧虫,翻呀转,吊灯笼。吊呀吊,蛇吊。蛇呀蛇,白蛇。白呀白,雪白。雪呀雪,落雪。 落呀落,长乐。长呀长,猪肠。猪呀猪,野猪。 野呀野,唱喏。唱呀唱,和尚。和呀和,割禾。割呀割,番葛。番呀番,台湾。台呀台,祝英台。祝呀祝,倒竹。倒呀倒,神仙张果老。 二万七千岁,晓食唔晓饱!”

火萤虫是常在山区、田间的夜晚出现的小动物,再如这首《禾毕子》。(出录音:《禾毕子》) “禾毕子,嘴丫丫。上桃树,啄桃花。桃花李花畀你啄,莫来啄我龙眼荔枝花。龙眼留来拐妹子,荔枝留来转外家。”这首童谣也是具有明显的客家生活特色,“禾毕子”即是麻雀,也是山中常见的一种鸟,它反映了客家的民俗风情,山区水果多,桃李比较普遍,而龙眼、荔枝则价钱比较贵,所以宁愿让禾毕子去啄桃李花,“莫来啄我龙眼、荔枝花”,这反映了客家人善良而又俭朴的一面;“龙眼留来拐妹子,荔枝留来转妹家”,则表现了客家人心疼女儿,又孝顺娘家亲人的传统美德。

客家童谣来源于客家人的生活,是一种极为质朴的口头文学,她的内容有讲天文,有说地理,吟诵者可借景抒情,也可教孩童认识虫鱼花鸟。在童谣中,有的描述客家风土人情,有的述说做童养媳之苦楚,有的教育子女要孝敬父母,有的则勉励儿童要发奋读书。每一首童谣可以说都是客家人生活的写照。

客家童谣来源于生活,大多数都是由大人创作后教孩童吟唱而流传下来的,而有一些则是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他们在娱乐游戏、追逐玩乐时,往往会在口中念念有词以配合动作,慢慢地被念成了童谣,比如这一首《点指人堂》:

“点指人堂,水浸马囊。马尾一划,划到哪只,做老大伯。点只玲珑,火烧竹筒。竹筒开口,各人好走。破东破西,破到哪里摁摸眯。”这是客家人都知道的一首游戏童谣,是小孩子“摸人子”游戏前,按字依次点人,点到最后一个字者,便当“瞎子”去摸人。

再比如这一首《羊子姆姆》。(出录音《羊子姆姆》) 羊子姆姆,两脚丫丫。“你去哪里来?”“涯去上山来。”“上山来做么个?”“上山砍竹子”、“砍了竹子做么个?”“做蒸笼。”“做了蒸笼做么个?” “蒸甜ban(板)”“蒸了甜板做么个?”“送畀阿公阿婆食。”这是问答式的游戏,可以锻炼小孩子的思维和口才,又使游戏充满乐趣。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一首客家童谣都生动地反映出客家人的生活,是充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来自于生活的客家童谣。

听众朋友:欢迎您来到本台[客家天地]节目作客。我是熊雪。

听众朋友:您是客家人,那么不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都会对诸如'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鹧鸪蔗蔗,挑水淋蔗‘之类的客家童谣记忆犹新。因为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就是在这些世代传唱的歌谣里长大的„„不管时光过去了多久,不管日子有怎样的酸甜,客家人,即使在梦里,都会吟唱着难以忘怀的客家童谣„„

在上周的这个节目时间,我们共同探寻了客家童谣诞生的根基,那就是生活。客家童谣老幼皆知,妇孺同唱,它内容丰富,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再加上词句简炼,形象生动,让人听过之后回味无穷,永不忘怀。

听众朋友,听了那么多客家童谣,但是您有没有注意过它的特点?今天的[客家天地]节目,我就来和您讲讲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

在今天节目开始前,我先为大家出一道有奖问答题。这道问题是:今天节目中介绍的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哪些?您只要答出其中的二点就可以。如果听众朋友认真听完我的介绍,相信正确地答出这道问答题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听众朋友如果在节目中得出了答案,请给我们来信或者网上留言。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565信箱或者香港铜罗湾邮政局30788信箱。也可以寄到北京市石景山路甲十六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客家话节目组收,邮政编码是:100040。我们的EMAIL地址是:fy@cri。com。cn,欢迎大家来信。每一位来信的听众朋友都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

说到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对客家民间文学颇有研究的黄火兴老先生说是这样说的:

的确,客家童谣非常讲究押韵,比如这首《溜溜琢》 “溜溜琢,苦瓜捞豆角。河唇去,近一驳。大路去,爱转角。巷角尾头摆张桌,三朋五友来赌博。赌呀输,上身剥到脚。 无衫着,着竹壳。无裤着,围裙角。无鞋着,打赤脚。转去见阿爸,阿爸巴掌就乱握。见阿姆,阿姆鞋只又乱斫(作)。见老婆,各打各。想来同她亲,畀渠一脚踢到尿缸角。 一夜无目睡,柬多山蚊又来叼脚。天光想来走,警察又上门喊绑索。紧想紧真自家差,无好赌博系罪恶!”这是一首典型的一韵到底的童谣。

还有一种童谣,不断地换韵,自然流畅,生动活泼。比如这一首《鸭嬷呱呱》。“鸭嬷呱

呱,挑水做夜。挑畀瞒人?挑畀邻舍。邻舍的啄,交畀木勺。木勺舀水,交畀酒篓。酒篓掺遭,交畀剪刀。剪刀落地,交畀皇帝。皇帝上天,交畀神仙。神仙有法,交畀腊鸭。腊鸭有油,交畀黄牛。黄牛倒草,交畀大嫂。大嫂命歪,交畀老娣。老娣命短,交畀竹管。 竹管通风,交畀觋公,觋公多喙,交畀咸菜。咸菜上白,交畀白石。白石擂鼓,交畀狗古。狗古扒沙,交畀冬瓜。冬瓜扯皮,交畀瘌痢。瘌痢涯医好,矛钱米也好。”这首《鸭嬷呱呱》就是不断换韵的客家童谣,不断换韵也更适合儿童的吟唱,可以收到自然、流畅、生动、活泼的效果。

除了押韵,客家童谣还具有形象、生动的艺术特色。童谣中都是采用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和一些自然物象为吟唱对象,如:“鸡公子”、“火萤虫”、“蟾蜍罗”、“阿鹊子”等。这些东西都是儿童可以见到的,所以吟唱起来便于记忆,比如这一首《和蝉子》: “和蝉子,叫叽叽。叫脉个?叫钥匙。叫到钥匙做脉个? 开间门。开脱间门做脉个?拿刀子。拿到刀子做脉个? 砍竹子。砍倒竹子做脉个?织簸箕。织到簸箕做脉个? 晒黄果子。晒到黄果子做脉个?染花衫子。染到花衫子做脉个? 嫁妹子。嫁到哪里去?嫁到天上去。脉个吊呀上?丝线吊呀上。 脉个坐呀下?摸栏坐呀下。”这首《和蝉子》讲到了很多客家人非常熟悉的事物,比如“和蝉子”、“簸箕”、“黄果子”、“摸栏”等。

有一首客家童谣妇孺皆知,叫做《懒疏妇道》。“懒疏妇道,讲起好笑。半昼起床,喊三四到。日高半天,冷锅死灶。水也唔挑,地也懒扫。发披髻秃,过家去嬲。讲三道四,呵呵大笑。田又懒耕,还偷谷粟。家务不管,养猪成猫。赶圩出人,一日三到。煎堆扎粽,样样都好。无钱来买,偷米去教(换)。老公打哩,开声大叫。去投妹家,目汁像尿。外家伯叔,又骂又教。爷骂无用,哀骂不肖。归不敢归,嬲不敢嬲,送回娘家,人人耻笑。假话投塘,瓜棚下嬲。当年娶她,用银用轿。早知如此,贴钱不要!”这是“懒疏妇道”的生动写照。形象生动的客家方言把一副懒疏相跃然纸上,十分生动、传神。如此妇人,真是“贴钱都不要”。

客家童谣跟客家山歌、五句板一样,还常用到“顶针”等艺术手法,非常适合儿童的记忆和吟唱。比如这一首《缺牙耙》: “耙猪屎,种冬瓜。瓜盲黄,割来尝。瓜盲大,割来卖。卖有钱,学打拳。拳棍断,学打砖。砖断节,学打铁。铁生”卤“。学犀猪,犀蚀本,学卖粉,粉臭馊。学吹萧,吹哈响。学摇桨,摇唔起,学核盐,核唔起,对路死。这种”顶针“的手法,不单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使儿童便于记忆,增加情趣,给人美妙的艺术享受。

在客家童谣中,还经常用到夸张和神话的手法,使童谣更生动、传神,听过后让人印象深刻。

”月光光“这首童谣是很多客家人都会唱的经典作品,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客家人可以张口就来,(出《月光光》) ”月光光,夜夜光。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蛤蟆拐子拜观音。观音脚下一墩禾,打倒三担过一箩。箩面上,一本书;送畀哥哥去读书。读到一条红丝线,送畀阿嫂上鞋面,上个鞋面正滴滴,送畀阿舅做生日。“童谣中讲到:”一墩禾,打倒三担过一箩“就是采用夸张手法。”蛤蟆拐子拜观音“则富于神话色彩,让人浮想联翩。

正因为客家童谣运用了押韵、顶真、夸张、形象等艺术手法,才使得它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客家大地,在客家人中世代相传!

好了,关于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就向您介绍到这里。在这一期[客家天地]节目结束之前,我再重复一下节目开头给您出的有奖问答题。这道问题是: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哪些?您只要回答出其中二点就可以。如果听众朋友认真听完我们的介绍,我相信正确地答出这道问答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听众朋友如果在节目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请给我们来信或者网上留言。我们的通讯地址

是:北京565信箱或者香港铜罗湾邮政局30788信箱。也可以寄到北京市石景山路甲十六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客家话节目组收,邮政编码是:100040。我们的EMAIL地址是:fy@cri。com。cn,欢迎大家来信。每一位来信的听众朋友都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好了,今天的[客家天地]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下周同一节目时间再会。

只有梅县人才看得懂的客家话

客家话常用文字:

ィ厓(我) 毋(不) 冇(无) 係、系(是) 佢(他) 畀(给) 汝(你) 嘅(的) 憨(傻) 愐(想)

粄、咩、咁、乜、着、吂、俾、遽、摝、坵、忒、下晡、嫒

一、成语

疲爬极蹶、糊糍麻加、喊王荐天、争天隔地、含烧火辣、蛇声鬼叫、重三到四、啦歌里唱、巴掌生毛、牙唁目皱

二、惯用语

翘舌头、百揽肚、无结煞、半烂灿、唔到家、唔紧气、么头神、大细眼、猪接勺、半担昂、麦天神、吊囊径、耶哥伯

三、俗语

支牙烂灿、阿鹊高乌鹩,高去脚跳跳、臭风咸菜自说、矮凳子梗跌人、烂泥糊唔上壁、顾得头来尾又翘、人同人坐鬼同鬼嬲、讲得三国豆腐都做撇一镬、睡目唔得望天光、死田螺唔晓过丘

四、谚语

人话蛇,胥疏蛇、鸭麻多,懒生卵;心舅多,懒洗碗、话唔好讲死,事唔好做绝、后生唔做家,老哩占知差、看山倒瞧,看菜绑饭

五、歇后语

番豆掰壳→还有翳(医)

墙头上睡目→难转身

剃头刀子→净降

猫野糍粑→难脱爪

寒天食雪枝→心滑冷

城隍庙诶放炸弹→诈神诈鬼

六、AAAA式重迭(四个字的音调分别是阳平、阳平、去声、去声)

捱捱捱捱、洋洋洋洋、牙牙牙牙、汀汀汀汀、改改盖盖

AABB式重迭

癫癫懂懂、力力历历、狼狼赖赖、迪迪突突、哩哩碌碌、岩岩胆胆、竞竞径径、挨挨磨磨、奥奥撑撑、访访顶顶

ABAC式重迭

带坏带样、唔动唔怂、唔声唔气、屙痢屙肚

A哥A绝式重迭

精郭精绝、凶郭凶绝、闲郭闲绝、扎郭扎绝、漾郭漾绝、晓郭晓绝

七、词缀

枴靓、集脆、噗臭、刮丑、入软、丢韧、甲瘦、邦老、叻滚、挖冷、没绵、纠红、浸青、贾蓝、度乌、空白

八、绕口令

白纸糊白壁,虾麻飙半壁。

九、俗语对联

山童摘栗用箩装,劈栗扑簏;

乡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十、骂人用语

昂领屎、昂麻、昂古、癫麻、癫古、大番薯、锅摸绝代、锅摸鬼、打靶鬼、烂灾鬼。

来自生活的客家童谣

在线收听

如果您是客家人,那么不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都会对诸如'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鹧鸪蔗蔗,挑水淋蔗’之类的客家童谣记忆犹新。因为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就是在这些世代传唱的歌谣里长大的„„不管时光过去了多久,不管日子有怎样的酸甜,客家人,即使在梦里,都会吟唱着难以忘怀的客家童谣„„

在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中,客家童谣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种,只要是在客家地区长大的人,不管他们以后走到哪里,他的记忆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有客家童谣的印记。不管是什么年纪的客家人,只要讲起客家童谣,都会记起长辈教给自己的《月光光》、《火萤虫》------

长辈抱着儿孙在闲聊、纳凉时教唱童谣,是客家人家一幅常见的画面,客家童谣也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世代相传,她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客家人的生活,这是因为童谣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对客家民间文学颇有研究的黄火兴老先生说:客家童谣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它来源于生活。

从生活中来的客家童谣带有明显的生活印记,客家人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童谣中出现的事物、景象也大都与山有关。 正如黄火兴老人所说到的,客家童谣大多是山里常见的一些景物的描述,比如这一首《火萤虫》。

“火萤虫,唧唧虫,翻呀转,吊灯笼。吊呀吊,蛇吊。蛇呀蛇,白蛇。白呀白,雪白。雪呀雪,落雪。 落呀落,长乐。长呀长,猪肠。猪呀猪,野猪。 野呀野,唱喏。唱呀唱,和尚。和呀和,割禾。割呀割,番葛。番呀番,台湾。台呀台,祝英台。祝呀祝,倒竹。倒呀倒,神仙张果老。 二万七千岁,晓食唔晓饱!”

火萤虫是常在山区、田间的夜晚出现的小动物,再如这首《禾毕子》。(出录音:《禾毕子》) “禾毕子,嘴丫丫。上桃树,啄桃花。桃花李花畀你啄,莫来啄我龙眼荔枝花。龙眼留来拐妹子,荔枝留来转外家。”这首童谣也是具有明显的客家生活特色,“禾毕子”即是麻雀,也是山中常见的一种鸟,它反映了客家的民俗风情,山区水果多,桃李比较普遍,而龙眼、荔枝则价钱比较贵,所以宁愿让禾毕子去啄桃李花,“莫来啄我龙眼、荔枝花”,这反映了客家人善良而又俭朴的一面;“龙眼留来拐妹子,荔枝留来转妹家”,则表现了客家人心疼女儿,又孝顺娘家亲人的传统美德。

客家童谣来源于客家人的生活,是一种极为质朴的口头文学,她的内容有讲天文,有说地理,吟诵者可借景抒情,也可教孩童认识虫鱼花鸟。在童谣中,有的描述客家风土人情,有的述说做童养媳之苦楚,有的教育子女要孝敬父母,有的则勉励儿童要发奋读书。每一首童谣可以说都是客家人生活的写照。

客家童谣来源于生活,大多数都是由大人创作后教孩童吟唱而流传下来的,而有一些则是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他们在娱乐游戏、追逐玩乐时,往往会在口中念念有词以配合动作,慢慢地被念成了童谣,比如这一首《点指人堂》:

“点指人堂,水浸马囊。马尾一划,划到哪只,做老大伯。点只玲珑,火烧竹筒。竹筒开口,各人好走。破东破西,破到哪里摁摸眯。”这是客家人都知道的一首游戏童谣,是小孩子“摸人子”游戏前,按字依次点人,点到最后一个字者,便当“瞎子”去摸人。

再比如这一首《羊子姆姆》。(出录音《羊子姆姆》) 羊子姆姆,两脚丫丫。“你去哪里来?”“涯去上山来。”“上山来做么个?”“上山砍竹子”、“砍了竹子做么个?”“做蒸笼。”“做了蒸笼做么个?” “蒸甜ban(板)”“蒸了甜板做么个?”“送畀阿公阿婆食。”这是问答式的游戏,可以锻炼小孩子的思维和口才,又使游戏充满乐趣。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一首客家童谣都生动地反映出客家人的生活,是充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来自于生活的客家童谣。

听众朋友:欢迎您来到本台[客家天地]节目作客。我是熊雪。

听众朋友:您是客家人,那么不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都会对诸如'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鹧鸪蔗蔗,挑水淋蔗‘之类的客家童谣记忆犹新。因为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就是在这些世代传唱的歌谣里长大的„„不管时光过去了多久,不管日子有怎样的酸甜,客家人,即使在梦里,都会吟唱着难以忘怀的客家童谣„„

在上周的这个节目时间,我们共同探寻了客家童谣诞生的根基,那就是生活。客家童谣老幼皆知,妇孺同唱,它内容丰富,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再加上词句简炼,形象生动,让人听过之后回味无穷,永不忘怀。

听众朋友,听了那么多客家童谣,但是您有没有注意过它的特点?今天的[客家天地]节目,我就来和您讲讲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

在今天节目开始前,我先为大家出一道有奖问答题。这道问题是:今天节目中介绍的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哪些?您只要答出其中的二点就可以。如果听众朋友认真听完我的介绍,相信正确地答出这道问答题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听众朋友如果在节目中得出了答案,请给我们来信或者网上留言。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565信箱或者香港铜罗湾邮政局30788信箱。也可以寄到北京市石景山路甲十六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客家话节目组收,邮政编码是:100040。我们的EMAIL地址是:fy@cri。com。cn,欢迎大家来信。每一位来信的听众朋友都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

说到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对客家民间文学颇有研究的黄火兴老先生说是这样说的:

的确,客家童谣非常讲究押韵,比如这首《溜溜琢》 “溜溜琢,苦瓜捞豆角。河唇去,近一驳。大路去,爱转角。巷角尾头摆张桌,三朋五友来赌博。赌呀输,上身剥到脚。 无衫着,着竹壳。无裤着,围裙角。无鞋着,打赤脚。转去见阿爸,阿爸巴掌就乱握。见阿姆,阿姆鞋只又乱斫(作)。见老婆,各打各。想来同她亲,畀渠一脚踢到尿缸角。 一夜无目睡,柬多山蚊又来叼脚。天光想来走,警察又上门喊绑索。紧想紧真自家差,无好赌博系罪恶!”这是一首典型的一韵到底的童谣。

还有一种童谣,不断地换韵,自然流畅,生动活泼。比如这一首《鸭嬷呱呱》。“鸭嬷呱

呱,挑水做夜。挑畀瞒人?挑畀邻舍。邻舍的啄,交畀木勺。木勺舀水,交畀酒篓。酒篓掺遭,交畀剪刀。剪刀落地,交畀皇帝。皇帝上天,交畀神仙。神仙有法,交畀腊鸭。腊鸭有油,交畀黄牛。黄牛倒草,交畀大嫂。大嫂命歪,交畀老娣。老娣命短,交畀竹管。 竹管通风,交畀觋公,觋公多喙,交畀咸菜。咸菜上白,交畀白石。白石擂鼓,交畀狗古。狗古扒沙,交畀冬瓜。冬瓜扯皮,交畀瘌痢。瘌痢涯医好,矛钱米也好。”这首《鸭嬷呱呱》就是不断换韵的客家童谣,不断换韵也更适合儿童的吟唱,可以收到自然、流畅、生动、活泼的效果。

除了押韵,客家童谣还具有形象、生动的艺术特色。童谣中都是采用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和一些自然物象为吟唱对象,如:“鸡公子”、“火萤虫”、“蟾蜍罗”、“阿鹊子”等。这些东西都是儿童可以见到的,所以吟唱起来便于记忆,比如这一首《和蝉子》: “和蝉子,叫叽叽。叫脉个?叫钥匙。叫到钥匙做脉个? 开间门。开脱间门做脉个?拿刀子。拿到刀子做脉个? 砍竹子。砍倒竹子做脉个?织簸箕。织到簸箕做脉个? 晒黄果子。晒到黄果子做脉个?染花衫子。染到花衫子做脉个? 嫁妹子。嫁到哪里去?嫁到天上去。脉个吊呀上?丝线吊呀上。 脉个坐呀下?摸栏坐呀下。”这首《和蝉子》讲到了很多客家人非常熟悉的事物,比如“和蝉子”、“簸箕”、“黄果子”、“摸栏”等。

有一首客家童谣妇孺皆知,叫做《懒疏妇道》。“懒疏妇道,讲起好笑。半昼起床,喊三四到。日高半天,冷锅死灶。水也唔挑,地也懒扫。发披髻秃,过家去嬲。讲三道四,呵呵大笑。田又懒耕,还偷谷粟。家务不管,养猪成猫。赶圩出人,一日三到。煎堆扎粽,样样都好。无钱来买,偷米去教(换)。老公打哩,开声大叫。去投妹家,目汁像尿。外家伯叔,又骂又教。爷骂无用,哀骂不肖。归不敢归,嬲不敢嬲,送回娘家,人人耻笑。假话投塘,瓜棚下嬲。当年娶她,用银用轿。早知如此,贴钱不要!”这是“懒疏妇道”的生动写照。形象生动的客家方言把一副懒疏相跃然纸上,十分生动、传神。如此妇人,真是“贴钱都不要”。

客家童谣跟客家山歌、五句板一样,还常用到“顶针”等艺术手法,非常适合儿童的记忆和吟唱。比如这一首《缺牙耙》: “耙猪屎,种冬瓜。瓜盲黄,割来尝。瓜盲大,割来卖。卖有钱,学打拳。拳棍断,学打砖。砖断节,学打铁。铁生”卤“。学犀猪,犀蚀本,学卖粉,粉臭馊。学吹萧,吹哈响。学摇桨,摇唔起,学核盐,核唔起,对路死。这种”顶针“的手法,不单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使儿童便于记忆,增加情趣,给人美妙的艺术享受。

在客家童谣中,还经常用到夸张和神话的手法,使童谣更生动、传神,听过后让人印象深刻。

”月光光“这首童谣是很多客家人都会唱的经典作品,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客家人可以张口就来,(出《月光光》) ”月光光,夜夜光。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蛤蟆拐子拜观音。观音脚下一墩禾,打倒三担过一箩。箩面上,一本书;送畀哥哥去读书。读到一条红丝线,送畀阿嫂上鞋面,上个鞋面正滴滴,送畀阿舅做生日。“童谣中讲到:”一墩禾,打倒三担过一箩“就是采用夸张手法。”蛤蟆拐子拜观音“则富于神话色彩,让人浮想联翩。

正因为客家童谣运用了押韵、顶真、夸张、形象等艺术手法,才使得它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客家大地,在客家人中世代相传!

好了,关于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就向您介绍到这里。在这一期[客家天地]节目结束之前,我再重复一下节目开头给您出的有奖问答题。这道问题是: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哪些?您只要回答出其中二点就可以。如果听众朋友认真听完我们的介绍,我相信正确地答出这道问答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听众朋友如果在节目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请给我们来信或者网上留言。我们的通讯地址

是:北京565信箱或者香港铜罗湾邮政局30788信箱。也可以寄到北京市石景山路甲十六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客家话节目组收,邮政编码是:100040。我们的EMAIL地址是:fy@cri。com。cn,欢迎大家来信。每一位来信的听众朋友都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好了,今天的[客家天地]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下周同一节目时间再会。

只有梅县人才看得懂的客家话

客家话常用文字:

ィ厓(我) 毋(不) 冇(无) 係、系(是) 佢(他) 畀(给) 汝(你) 嘅(的) 憨(傻) 愐(想)

粄、咩、咁、乜、着、吂、俾、遽、摝、坵、忒、下晡、嫒

一、成语

疲爬极蹶、糊糍麻加、喊王荐天、争天隔地、含烧火辣、蛇声鬼叫、重三到四、啦歌里唱、巴掌生毛、牙唁目皱

二、惯用语

翘舌头、百揽肚、无结煞、半烂灿、唔到家、唔紧气、么头神、大细眼、猪接勺、半担昂、麦天神、吊囊径、耶哥伯

三、俗语

支牙烂灿、阿鹊高乌鹩,高去脚跳跳、臭风咸菜自说、矮凳子梗跌人、烂泥糊唔上壁、顾得头来尾又翘、人同人坐鬼同鬼嬲、讲得三国豆腐都做撇一镬、睡目唔得望天光、死田螺唔晓过丘

四、谚语

人话蛇,胥疏蛇、鸭麻多,懒生卵;心舅多,懒洗碗、话唔好讲死,事唔好做绝、后生唔做家,老哩占知差、看山倒瞧,看菜绑饭

五、歇后语

番豆掰壳→还有翳(医)

墙头上睡目→难转身

剃头刀子→净降

猫野糍粑→难脱爪

寒天食雪枝→心滑冷

城隍庙诶放炸弹→诈神诈鬼

六、AAAA式重迭(四个字的音调分别是阳平、阳平、去声、去声)

捱捱捱捱、洋洋洋洋、牙牙牙牙、汀汀汀汀、改改盖盖

AABB式重迭

癫癫懂懂、力力历历、狼狼赖赖、迪迪突突、哩哩碌碌、岩岩胆胆、竞竞径径、挨挨磨磨、奥奥撑撑、访访顶顶

ABAC式重迭

带坏带样、唔动唔怂、唔声唔气、屙痢屙肚

A哥A绝式重迭

精郭精绝、凶郭凶绝、闲郭闲绝、扎郭扎绝、漾郭漾绝、晓郭晓绝

七、词缀

枴靓、集脆、噗臭、刮丑、入软、丢韧、甲瘦、邦老、叻滚、挖冷、没绵、纠红、浸青、贾蓝、度乌、空白

八、绕口令

白纸糊白壁,虾麻飙半壁。

九、俗语对联

山童摘栗用箩装,劈栗扑簏;

乡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十、骂人用语

昂领屎、昂麻、昂古、癫麻、癫古、大番薯、锅摸绝代、锅摸鬼、打靶鬼、烂灾鬼。


相关内容

  • 纵观客家文化的特点
  • 纵观客家文化的特点的独特之处 客家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是我国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公元四世纪前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灾荒频仍,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灾民大批往较平静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间,他们流移转徙,足迸遍及大半个中国: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渐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二贝州.四川及台湾等 ...

  • 旅游节目主持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观众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本期《逍遥游》的节目,我是主持人黄锋我是主持人浩生 诶,浩生;上一期我们带大家去了西-藏,这次我们要带大家去的地方也是世界有名的呢,而且还跟我们有关哦,想必大家都很期待吧。 嘿嘿,没错;今天我们逍遥游要向大家介绍的地方是粤东北的两大特色 ...

  • 花城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第一课 童谣新唱 教学内容: 1.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 2.学唱<海娃变油娃> 3.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 ...

  • 螃蟹歌教案
  • <螃蟹歌>教案 一:激趣导入: 1.律动:同学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你们去野外郊游,高兴吗? 好! 那让我们活动一下,准备出发了.(课件<郊游>音乐http://www.56.com/w81/play_album-aid-8333496_vid-NTM4NzIzNzI.h ...

  • 民歌戏曲鉴赏
  • 民歌戏曲鉴赏论文 工商1002 严兰 本学期我选修了民歌戏曲鉴赏这门课,确实让我大致了解了民歌和戏曲.虽然有好几节课停掉了,但是总的收获还是蛮大的. 先讲了民歌,让我知道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 ...

  • 九龙湖导游词
  • 九龙湖导游词 谢桂犀撰 各位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大家好! 我名某某,是福建连城冠豸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导游员.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连城俚语说:百年修得同船渡.马上我就要与各位同船共渡,那是百年修来的缘分哪,小妹导游定会尽力解说,让大家赏心悦目,忘却凡尘.你们看,青山已在点头微笑,绿水更是扬 ...

  • 丢丢铜--闽南语童谣卓依婷版
  • 丢丢铜 火车行到 伊都 阿唛伊都丢 唉唷磅空内哦 磅空的水伊都 丢丢铜阿伊都 阿唛伊都 丢阿伊都滴落来 双脚踏到 伊都 阿唛伊都丢 唉唷台北市哦 看见电火伊都 丢丢铜阿伊都 阿唛伊都 丢阿伊都写红字 人地生疏 伊都 阿唛伊都丢 唉唷来搁去哦 险给黑头伊都 丢丢铜阿伊都 阿唛伊都 丢阿伊都撞半死 借问 ...

  • 客家的起源
  • 第45卷第6期 #$%&'() $* 龙岩师专学报+$',-(' ./(01/&2 3$))/,/ :;;;年4:月 7$)8459$86 客家的起源 >美? 谢廷玉 摘要:作者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宗族4" 世纪中叶至:;世纪初期外国人士关于客家起源有五种流行说法.组 ...

  • 壮族与客家杂居的空间结构分析
  • 壮族与客家杂居的空间结构分析 --壮族与客家关系研究之一* 袁丽红 [摘要] 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移民运动,客家人不断进入壮族聚居地区,逐渐形成壮族与客家杂居的局面.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壮族的分布以桂西南.桂西最为集中,往东逐渐递减:客家的分布以桂东南最为集中,往桂西.桂西北逐渐递减,桂中地区是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