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研究_陈乐一

2013年第5期(总第214期)学习与探索Study&Exploration2013No.5,Serial.No.21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研究

陈乐一,粟壬波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

摘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准确把握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对于及时调整政策取向、力度

和重点,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紧密相关,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调控宏观经济的结果,中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态势并未发生改变。

关键词:经济周期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价格指数

中图分类号:F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3)05-0098-06

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逐步下滑到7.8%。此次

中国经济周期阶段将相应发国际金融危机过后,

生变化。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准确判

断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将有助于政府部门

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

度地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确保中国宏观

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增长。本文试图从潜在经济增

长率、总需求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层面对

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以求对当前经济形

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引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紧密相关,某种意义上,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就是指经济周“谷—谷”按照期位于哪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①受法划分,中国经济已经历了五个完整的周期。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更是下降至9.2%,加速下滑态势,跌至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经济陷入短暂的衰退中,这也意味着第五轮经济周期的结束。随后,在

2010年中国政府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的刺激下,

经济强劲复苏,增速达到10.4%。但这一轮强势

2011年物价快速上复苏的局面并没有持续下去,

涨,上涨幅度达到5.4%,社会总需求各项指标均

经济增速回落到9.2%,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①一、潜在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比较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来分析和判断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通过计算1978—2011年以2005年为基年的实际产出,并运用平滑参数为

6.25的HP滤波器测算得到相应的潜在产出,据

此得到每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

率。由于篇幅所限,文后表只列举了2006—2011

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对最近两轮经济周期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

到经济周期阶段的变迁过程。1999年为中国改

革开放以来第四轮经济周期的波谷,实际经济增

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2000年中国经

济开始逐步走出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实际经

济增长率开始逐步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五个完整的经济周期,1982—1986年、1987—1990年、分别为1977—1981年、1991—1999年、2000—2009年,目前正位于改革以来的第六轮经济周期。收稿日期:2013-01-11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1-01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Y12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励项目(09JL03);湖南省软科学项目(2010ZK3081)作者简介:陈乐一(196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粟壬波(1987—),男,博士研究生,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

·98·

入第五轮周期的复苏阶段。2001年中国实际经

济增长率又有所下降,表明经济复苏还不稳定。

2002年经济真正走上稳步增长与回升之路。

2003年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台阶,实际经济增长

率为10.1%,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此后几年,

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缺

表明2003年以来经济一直处于口也在不断扩大,

繁荣阶段[1],尤其是2007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上

升至14.2%,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2.6个百分

点,表明经济持续处于繁荣阶段且繁荣局面得到

进一步稳定和巩固。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走

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到

9.6%,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3个百分点,出现

负向缺口。2009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速进一步下

滑,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依然

存在负向缺口,表明中国经济步入衰退阶段。经

2010年中国实际经济历了2009年短暂的衰退,

增长率反弹至10.4%,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0.9

个百分点,经济步入第六轮周期的复苏阶段。

2011年中国实际增长率为9.2%,仍高于8.8%

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但两者的正向缺口较上年缩

小0.5个百分点,表明经济步入复苏阶段后的基

2009年第一季度础还不稳固。从季度数据来看,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经济增速一度下降

2010年第一季度增速恢到6.6%,之后逐季回升,

复到12.1%,经济实现危机后的强劲复苏。但季

度增速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逐季回落,尤其是

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2012

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更是下滑至7.6%。需要提

此轮复苏还要考虑中国经济结构调及的一点是,

不能单纯因当整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

前季度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而判定经济周期步入收

缩阶段,还要看到未来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

的趋势,政府和学术界在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如

袁富华(2010)[2]、余斌(供给(AD—AS)模型来加以说明。AD—AS模型离不开潜在产出的概念,两者一脉相承。图1中的ASS表示短期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ASL与潜在产出线重合。ASL不同于ASS的垂直部ASS的垂直部分位于ASL的右边。ASL与ASS分,的垂直部分和陡峭部分之间的区域,表示繁荣,ASS的完全平坦和相当平坦部分表示萧条,繁荣与萧条之间的过渡阶段是中间区域,表示衰退或复苏[4]。判断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潜在产出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ASL。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曲线的右边,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左边,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推动经济在ASL曲线左右两边移动的力量是总需求,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西方经济学》注:本图参考了吴易风、刘凤良、吴汉洪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82页图。)2011)[3]。因此,当前经2003—2008年上半年,中国总需求持续稳定增加,经济增速也相应保持高位增长态势,经济周

且繁荣的局面进一步稳定和巩期位于繁荣阶段,

固。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

总需求下降,尤其是出口需求急剧萎缩。2009年

经济增速下降到9.2%,较2007年回落5个百分

点,经济进入衰退阶段,表现为AD曲线迅速往左

下方移动,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

位于ASL左边,但并未远离ASL曲线,经济由繁荣

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具体体现为2009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较2008年下

降6.1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6%。但此济增速平稳下降并不影响我们对当前经济处于复2012年上半年7.8%的经济增速苏阶段的判断,中国经济增速依仍然高于年初7.5%的目标值,然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以上分析表明,2000—2009年中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目前正位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二、总需求分析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还可以通过总需求—总

·99·

轮经济下滑并未陷入深度衰退,主要得益于政府

在危机后迅速采取的一揽子刺激计划,表现为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0.1%,投资需求

的大幅度扩张对防止总需求大幅下降起到了很重

要的作用。这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在2010

2010年经济增速反弹年的中国进一步凸显出来,

至10.4%,总需求稳步增加,消费品零售总额同

比增速为18.4%,投资需求小幅回落到23.8%,

增幅依然较高,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3%,进口

总额增长38.7%,经济系统内各个主要指标扭转

了危机阶段大幅下滑的态势,经济开始步入复苏

AD曲线逐步右移,阶段,经济位于ASL曲线右

前文关于2010年实际增速快于潜在经济增速边,

的分析也支持这一判断。

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

步入复苏阶段后的基础仍不稳固,表现为AS-

AD模型中AD曲线右移的幅度和可持续性依然

存在不确定性。2011年总需求的各项指标均不

同程度地出现回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3

个百分点,投资回落0.2个百分点,出口下降11

个百分点,同期进口也相应降低13.8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总需求

放缓的基本格局仍未发生改变:第一,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降2.4

个百分点,较2012年第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自点。第二,

2011年5月以来逐月高位趋缓,2012年上半年同

比增长20.4%,比上一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

2012点,较第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

年以来中国出口波动幅度较大,这是近年来少见

1月份出口负增长,2的现象。从单月数据来看,

4月份下滑至4.9%,5月份月份反弹至18.4%,

7月份又再一次回落到1%,反弹至15.3%,较6

月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与2012年第一季度相

比,第二季度的出口增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进

表明2012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口增速基本持平,

①尽管2012年上形势呈现出温和反弹的态势。这种波动以经济中许多成分平和总就业的波动,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扩张阶段伴随的是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增大、国民总产出增速加快、总就业水平提高,收缩阶段对应的是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的可能性加大,国民总产出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逐步萎缩、失业率提高。因此,分失业率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析价格指数、趋势有利于在国民总产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地研判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1.价格指数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物价2000周期波动和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数据表明,2000—2009年以后两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年两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0.68。中国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经济周期处于收缩阶段时,物价一般低位运行。因此,我进一步佐证宏们可以通过分析物价运行的走势,观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一般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物价总水2000年以来物价运行和经济运行的关系可以平,2003年下半年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中国结束了长达6年的通货紧缩,物价开始持2008年2月份更是高达8.7%的涨幅,续上涨,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这段时间,中国正位于新一2003—2007年连续5年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位于繁荣阶段,并且繁荣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稳定和巩固。第二个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和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被全球金融危机所打断。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下降到9.6%,较2007年下降4.6个百分点,2009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至9.2%,2008年下经济步入衰退阶段。与此同时,全年CPI同比上涨半年物价涨幅开始逐月回落,5.9%。这一轮的物价回落态势并没有终止,2009年CPI呈现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个阶段,危机爆发后政府果断采取积极的财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政与货币政策保增长,

增速为10.4%,物价快速上涨,经济步入复苏阶

段。总需求的恢复性增加以及海量的信贷投放加

大了物价上行的压力,数据显示自2009年年底以

2010年CPI同比增幅较上来CPI开始稳步回升,

年上涨4个百分点。进入2011年以来,物价上涨半年各项总需求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的环比增速均为正数。以上对总需求分析的结果为本文对目前中国经济周期处于复苏阶段、但复苏基础并不稳固的基本判断

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分析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需求、物价总水2012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①

·100·

7月份CPI同比上涨6.5%,的压力持续增大,创

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稳定物价总水平一度成

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第四个阶段,中国

经济增速平稳放缓已成趋势,物价快速上涨压力

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2011年物价总水减弱,

8月份居民消费价平也表现为前高后低的走势,

格指数开始逐月回落。2012年7月居民消费价

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7格指数同比上涨1.8%,

1—7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3.1%,个百分点,较

上一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

2012年7月生指数自2011年7月以来大幅回落,

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2.9%,比上年同期

且自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5下降10.4个百分点,

个月负增长。这轮物价走势一方面受经济增速逐

总需求放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前季回落、

期积极调控物价的缘故。结合前面的分析,自

2010年经济步入复苏阶段以来,物价开始快速上

涨,但伴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自2011年8月

以来物价又逐步回落,这也说明此轮经济复苏的

基础并不稳固。

2.失业率

现代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奥肯定律阐明经济

增长与失业两者间的关系是:当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速度超过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时,失业率将会下降;相反的情况下,失业率将会

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失业率降上升。换言之,

低,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失业率提高。因此,从

理论上讲,失业率能够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

情况,进而作为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一个重要

指标。

中国现阶段主要以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衡量失

业率的变化,这里主要对最近两轮经济周期阶段

与失业率之间的变动关系作简要的回顾。经验事

实表明,第四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为1991—

1992年,失业率由1990年的2.5%下降到2.3%,

但扩张的这两年并没有进一步下降。1993—1999

年为收缩阶段,失业率与经济周期阶段恢复反向

变动的关系。第五轮周期为2000—2009年,此轮

周期扩张的持续性很强,但其间失业率基本稳定

在4.2%左右。2008—2009年的收缩期内失业率

从4.2%上升到4.3%,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

击、经济增速下降的缘故。以上分析表明,中国失

业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大体是吻合的。但

也要注意到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

得并不是很明显,相反收缩阶段两者的反向变动

关系更加显著。这种变动特征背后反映出中国经表明失业济增长过程中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失业问题固然有中国的特殊性,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也使得中国失业率的变动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能够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实况,也难以灵敏地反映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失业率的高低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或者经济周期阶段。自2004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出现好转,近年就业基本保持稳定,这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虽然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实体经济尤2009年其是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在政府采取失业率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摆脱的调控措施的作用下,轻微衰退,逐步进入复苏阶段,同年失业率又回落到4.1%。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就业总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体形势向好的局面,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2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6的相关数据显示,月份城镇新增就业6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77%;第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第一季度持平。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2012年第二季度岗位空缺与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比上季度下降0.03,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5,比上一年同期下降0.02,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依然呈现需求略大于供给的局面,这对于提高就业水平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也需要关注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可能产生的滞后影响。在全稳定就业对中国而言仍旧球经济艰难复苏之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前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也表明中国经济周期已经步入复苏阶段。3.宏观金融形势分析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金融形势的变化同样能够反映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本文对宏观金融形势的分析主要借助于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三个指标,这三者的变动与货币政策的调整紧密相关。货币政策在保证市场流动性供应的同时还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征,货币政策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一般来说,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总需求增加,投入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会相应增加,即社会融资规模相应扩大,市场交易的规模也会不断增大,交易速度加快,央行会相应增加对市场的货币供应,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过

·101·

热,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央行便开始紧缩银根。相

反,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尤其是衰退阶段时,经济

系统中个体对未来经济景气缺乏信心,整个社会

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速将放缓,此时央行一般

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因此,我们可以通

过分析金融危机以来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和社

会融资规模三个指标的变动把握货币政策的走

对当前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作出判断。向,

结合央行2009年以来公布的各项金融统计

数据,货币政策的调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

央行采取适度宽松的货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明显,

币政策在短期内为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回升起到

年了关键作用。2009年货币信贷总量较快增长,

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

分别为1996和1993年别增长27.7%和32.4%,

以来的最高增速,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

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增速为31.7%,为

1985年以来最高。虽然这轮宽松货币政策的调

整在促进经济摆脱衰退步入复苏阶段起到积极作

用,但是也直接导致了随后物价的快速上涨。第

二个阶段,伴随着经济逐步进入复苏阶段,通货膨

胀压力日益加大,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

货币总量向常态回归,通过创造有利于稳定物价

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平稳运总水平的货币条件,

行的势头。前一阶段海量的货币投放对2010年

到2011年7月物价的持续上涨形成了滞后影响,

稳定物价总水平一度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宏观调控

的首要任务。2011年货币信贷增速在2010年的

2011年年末M2和M1基础上进一步向常态回归,

分别增长13.6%和7.9%,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

15.8%。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

比上年少1.11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稳

①此轮央行采取的稳健性货币政策,步上行。一比上年同期多5023亿元。规模为1.04万亿元,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行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频繁调整了货币政策的导向,反映宏观金融形势的主要指标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波动,这些典型事实也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4.生产领域指标分析在再生产理论中,生产是首要因素,处于决定性地位。生产领域主要指标真实反映了实体经济经验数据也表明中国重工业增速与国运行实况,内生产总值增速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分析经济周期阶段或宏观经济形势,还有必要分析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实物量环比增速、工业增速等生产领域指标。PMI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之一。2008年下半年PMI一度连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步入衰退续5个月低于50%的景气线,PMI一直维阶段。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持在50%的临界水平以上,经济开始走向复苏,但复苏的进程并不顺利,其间PMI出现反复的波动,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不稳固。2012年7月PMI为50.1%,较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回落。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待这一数值,一方面7月份PMI依然高于50%的临界值,表明制造业经济仍然位于扩张阶段;另一方面,从分类指数来看,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比6月份收窄2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降幅缩小0.4个百经济适度增长分点。这些都表明需求降中趋稳,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改变。日均实物量环比指标的变化既消除了季节的影响,也消除了价格变化的影响,能够比较好地反映经济变化的趋势。2010年经济步入复苏以来,2011主要产品的日均实物量基本保持平稳增长,

年下半年部分产品出现小幅下滑。2012年1—7

月份,中国日均发电量、粗钢、钢材、天然原油以及

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的日均产量同比增速均高于

本年度上半年,并且部分产品7月份的同比增速

出现小幅反弹。以上分析表明中国主要工业产品

增幅虽然出现小幅波动,但是依然维持稳定增长

的态势,经济仍处于复苏进程中。

进一步分析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运行情况。2011年8月以来物方面有利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价整体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减弱;另一方面也对经济平稳复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第三阶段,面央行在继续实施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细看2011年货币信贷的月度数据,发现第

四季度贷款投放增多,当季贷款增加1.8万亿元,

同比多增2077亿元。信贷扩张的压力增大,

2012年上半年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7月末社会融资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数据均来自《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①

·102·

2010年作为此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年份,2010年1

月至2012年3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

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

总值增幅,经济逐渐步入复苏阶段。但复苏的基

2012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础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较上一年同期降低

3.8个百分点。此外,2012年1—7月份,与国内

生产总值增速相关性较强的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

长9.9%,较上一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尽管

2012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放

但是依然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仍位于合理区缓,

间。上述对生产领域主要指标的分析进一步表明

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正位于复苏阶段,不过复苏的

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础还不稳固,表现为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虽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但两者的缺口较上年缩小;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逐季下滑;2011—2012年上半年,各项主要需求指标同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外需和内需依然呈现弱势增长的格局。此外,物价的回落,货当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币政策的频繁调整,速的放缓等也为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还未稳固提供了佐证。为了进一步巩固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政府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一方面通过刺激消费需求以提振内需,同时政策,要积极稳定出口和投资需求,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内平稳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抵御国际大宗商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冲击的能力,品价格波动、

创造有利于物价平稳运行的货币环境,稳定物价

总水平。在全球经济复苏坎坷的大环境下,如何

进一步扩大消费和稳定投资,是巩固中国经济复

苏基础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乐一.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J].财经问题

2007,(3):10-17.研究,

[2]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

[J].经济研究,2010,(8):79-89.

[3]余斌.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N].中国经

2011-11-29.济时报,

[4]陈乐一.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持续繁荣[M].北

2007:77-80.京:人民出版社,结论本文主要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2010年实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出现轻微的衰退,际经济增长率反弹至10.4%,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出现强势复苏;2010年以来社会总需求稳步增加,经济系统内各个主要指标扭转了危机阶段大幅下滑的态势。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9.2%,仍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当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然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这些都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复苏阶段。但经济步入复苏阶段后的基

2006—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器测算得到。实际产出(亿元)(2005年为基年)184937.41208381.02237892.76260812.94284844.76314579.89343524.74实际经济增长率(1)-12.7%14.2%9.6%9.2%10.4%9.2%潜在产出(亿元)(2005年为基年)187901.26210094.18234413.71259994.58286528.[1**********]473.91潜在经济增长率(2)-11.8%11.6%10.9%10.2%9.5%8.8%缺口(1)—(2)-0.9%2.6%-1.3%-1.0%0.9%0.4%数据来源:2005-2011年实际产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到,潜在产出根据选取平滑参数为6.25的HP滤波

[责任编辑:房宏琳]

·103·

2013年第5期(总第214期)学习与探索Study&Exploration2013No.5,Serial.No.21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研究

陈乐一,粟壬波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

摘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准确把握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对于及时调整政策取向、力度

和重点,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紧密相关,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调控宏观经济的结果,中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态势并未发生改变。

关键词:经济周期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价格指数

中图分类号:F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3)05-0098-06

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逐步下滑到7.8%。此次

中国经济周期阶段将相应发国际金融危机过后,

生变化。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准确判

断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将有助于政府部门

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

度地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确保中国宏观

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增长。本文试图从潜在经济增

长率、总需求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层面对

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以求对当前经济形

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引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紧密相关,某种意义上,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就是指经济周“谷—谷”按照期位于哪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①受法划分,中国经济已经历了五个完整的周期。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更是下降至9.2%,加速下滑态势,跌至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经济陷入短暂的衰退中,这也意味着第五轮经济周期的结束。随后,在

2010年中国政府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的刺激下,

经济强劲复苏,增速达到10.4%。但这一轮强势

2011年物价快速上复苏的局面并没有持续下去,

涨,上涨幅度达到5.4%,社会总需求各项指标均

经济增速回落到9.2%,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①一、潜在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比较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来分析和判断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通过计算1978—2011年以2005年为基年的实际产出,并运用平滑参数为

6.25的HP滤波器测算得到相应的潜在产出,据

此得到每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

率。由于篇幅所限,文后表只列举了2006—2011

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对最近两轮经济周期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

到经济周期阶段的变迁过程。1999年为中国改

革开放以来第四轮经济周期的波谷,实际经济增

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2000年中国经

济开始逐步走出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实际经

济增长率开始逐步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五个完整的经济周期,1982—1986年、1987—1990年、分别为1977—1981年、1991—1999年、2000—2009年,目前正位于改革以来的第六轮经济周期。收稿日期:2013-01-11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1-01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Y12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励项目(09JL03);湖南省软科学项目(2010ZK3081)作者简介:陈乐一(196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粟壬波(1987—),男,博士研究生,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

·98·

入第五轮周期的复苏阶段。2001年中国实际经

济增长率又有所下降,表明经济复苏还不稳定。

2002年经济真正走上稳步增长与回升之路。

2003年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台阶,实际经济增长

率为10.1%,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此后几年,

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缺

表明2003年以来经济一直处于口也在不断扩大,

繁荣阶段[1],尤其是2007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上

升至14.2%,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2.6个百分

点,表明经济持续处于繁荣阶段且繁荣局面得到

进一步稳定和巩固。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走

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到

9.6%,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3个百分点,出现

负向缺口。2009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速进一步下

滑,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依然

存在负向缺口,表明中国经济步入衰退阶段。经

2010年中国实际经济历了2009年短暂的衰退,

增长率反弹至10.4%,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0.9

个百分点,经济步入第六轮周期的复苏阶段。

2011年中国实际增长率为9.2%,仍高于8.8%

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但两者的正向缺口较上年缩

小0.5个百分点,表明经济步入复苏阶段后的基

2009年第一季度础还不稳固。从季度数据来看,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经济增速一度下降

2010年第一季度增速恢到6.6%,之后逐季回升,

复到12.1%,经济实现危机后的强劲复苏。但季

度增速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逐季回落,尤其是

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2012

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更是下滑至7.6%。需要提

此轮复苏还要考虑中国经济结构调及的一点是,

不能单纯因当整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

前季度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而判定经济周期步入收

缩阶段,还要看到未来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

的趋势,政府和学术界在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如

袁富华(2010)[2]、余斌(供给(AD—AS)模型来加以说明。AD—AS模型离不开潜在产出的概念,两者一脉相承。图1中的ASS表示短期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ASL与潜在产出线重合。ASL不同于ASS的垂直部ASS的垂直部分位于ASL的右边。ASL与ASS分,的垂直部分和陡峭部分之间的区域,表示繁荣,ASS的完全平坦和相当平坦部分表示萧条,繁荣与萧条之间的过渡阶段是中间区域,表示衰退或复苏[4]。判断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潜在产出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ASL。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曲线的右边,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左边,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推动经济在ASL曲线左右两边移动的力量是总需求,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西方经济学》注:本图参考了吴易风、刘凤良、吴汉洪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82页图。)2011)[3]。因此,当前经2003—2008年上半年,中国总需求持续稳定增加,经济增速也相应保持高位增长态势,经济周

且繁荣的局面进一步稳定和巩期位于繁荣阶段,

固。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

总需求下降,尤其是出口需求急剧萎缩。2009年

经济增速下降到9.2%,较2007年回落5个百分

点,经济进入衰退阶段,表现为AD曲线迅速往左

下方移动,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

位于ASL左边,但并未远离ASL曲线,经济由繁荣

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具体体现为2009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较2008年下

降6.1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6%。但此济增速平稳下降并不影响我们对当前经济处于复2012年上半年7.8%的经济增速苏阶段的判断,中国经济增速依仍然高于年初7.5%的目标值,然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以上分析表明,2000—2009年中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目前正位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二、总需求分析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还可以通过总需求—总

·99·

轮经济下滑并未陷入深度衰退,主要得益于政府

在危机后迅速采取的一揽子刺激计划,表现为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0.1%,投资需求

的大幅度扩张对防止总需求大幅下降起到了很重

要的作用。这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在2010

2010年经济增速反弹年的中国进一步凸显出来,

至10.4%,总需求稳步增加,消费品零售总额同

比增速为18.4%,投资需求小幅回落到23.8%,

增幅依然较高,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3%,进口

总额增长38.7%,经济系统内各个主要指标扭转

了危机阶段大幅下滑的态势,经济开始步入复苏

AD曲线逐步右移,阶段,经济位于ASL曲线右

前文关于2010年实际增速快于潜在经济增速边,

的分析也支持这一判断。

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

步入复苏阶段后的基础仍不稳固,表现为AS-

AD模型中AD曲线右移的幅度和可持续性依然

存在不确定性。2011年总需求的各项指标均不

同程度地出现回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3

个百分点,投资回落0.2个百分点,出口下降11

个百分点,同期进口也相应降低13.8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总需求

放缓的基本格局仍未发生改变:第一,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降2.4

个百分点,较2012年第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自点。第二,

2011年5月以来逐月高位趋缓,2012年上半年同

比增长20.4%,比上一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

2012点,较第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

年以来中国出口波动幅度较大,这是近年来少见

1月份出口负增长,2的现象。从单月数据来看,

4月份下滑至4.9%,5月份月份反弹至18.4%,

7月份又再一次回落到1%,反弹至15.3%,较6

月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与2012年第一季度相

比,第二季度的出口增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进

表明2012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口增速基本持平,

①尽管2012年上形势呈现出温和反弹的态势。这种波动以经济中许多成分平和总就业的波动,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扩张阶段伴随的是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增大、国民总产出增速加快、总就业水平提高,收缩阶段对应的是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的可能性加大,国民总产出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逐步萎缩、失业率提高。因此,分失业率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析价格指数、趋势有利于在国民总产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地研判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1.价格指数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物价2000周期波动和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数据表明,2000—2009年以后两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年两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0.68。中国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经济周期处于收缩阶段时,物价一般低位运行。因此,我进一步佐证宏们可以通过分析物价运行的走势,观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一般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物价总水2000年以来物价运行和经济运行的关系可以平,2003年下半年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中国结束了长达6年的通货紧缩,物价开始持2008年2月份更是高达8.7%的涨幅,续上涨,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这段时间,中国正位于新一2003—2007年连续5年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位于繁荣阶段,并且繁荣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稳定和巩固。第二个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和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被全球金融危机所打断。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下降到9.6%,较2007年下降4.6个百分点,2009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至9.2%,2008年下经济步入衰退阶段。与此同时,全年CPI同比上涨半年物价涨幅开始逐月回落,5.9%。这一轮的物价回落态势并没有终止,2009年CPI呈现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个阶段,危机爆发后政府果断采取积极的财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政与货币政策保增长,

增速为10.4%,物价快速上涨,经济步入复苏阶

段。总需求的恢复性增加以及海量的信贷投放加

大了物价上行的压力,数据显示自2009年年底以

2010年CPI同比增幅较上来CPI开始稳步回升,

年上涨4个百分点。进入2011年以来,物价上涨半年各项总需求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的环比增速均为正数。以上对总需求分析的结果为本文对目前中国经济周期处于复苏阶段、但复苏基础并不稳固的基本判断

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分析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需求、物价总水2012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①

·100·

7月份CPI同比上涨6.5%,的压力持续增大,创

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稳定物价总水平一度成

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第四个阶段,中国

经济增速平稳放缓已成趋势,物价快速上涨压力

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2011年物价总水减弱,

8月份居民消费价平也表现为前高后低的走势,

格指数开始逐月回落。2012年7月居民消费价

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7格指数同比上涨1.8%,

1—7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3.1%,个百分点,较

上一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

2012年7月生指数自2011年7月以来大幅回落,

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2.9%,比上年同期

且自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5下降10.4个百分点,

个月负增长。这轮物价走势一方面受经济增速逐

总需求放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前季回落、

期积极调控物价的缘故。结合前面的分析,自

2010年经济步入复苏阶段以来,物价开始快速上

涨,但伴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自2011年8月

以来物价又逐步回落,这也说明此轮经济复苏的

基础并不稳固。

2.失业率

现代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奥肯定律阐明经济

增长与失业两者间的关系是:当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速度超过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时,失业率将会下降;相反的情况下,失业率将会

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失业率降上升。换言之,

低,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失业率提高。因此,从

理论上讲,失业率能够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

情况,进而作为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一个重要

指标。

中国现阶段主要以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衡量失

业率的变化,这里主要对最近两轮经济周期阶段

与失业率之间的变动关系作简要的回顾。经验事

实表明,第四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为1991—

1992年,失业率由1990年的2.5%下降到2.3%,

但扩张的这两年并没有进一步下降。1993—1999

年为收缩阶段,失业率与经济周期阶段恢复反向

变动的关系。第五轮周期为2000—2009年,此轮

周期扩张的持续性很强,但其间失业率基本稳定

在4.2%左右。2008—2009年的收缩期内失业率

从4.2%上升到4.3%,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

击、经济增速下降的缘故。以上分析表明,中国失

业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大体是吻合的。但

也要注意到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

得并不是很明显,相反收缩阶段两者的反向变动

关系更加显著。这种变动特征背后反映出中国经表明失业济增长过程中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失业问题固然有中国的特殊性,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也使得中国失业率的变动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能够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实况,也难以灵敏地反映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失业率的高低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或者经济周期阶段。自2004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出现好转,近年就业基本保持稳定,这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虽然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实体经济尤2009年其是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在政府采取失业率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摆脱的调控措施的作用下,轻微衰退,逐步进入复苏阶段,同年失业率又回落到4.1%。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就业总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体形势向好的局面,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2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6的相关数据显示,月份城镇新增就业6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77%;第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第一季度持平。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2012年第二季度岗位空缺与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比上季度下降0.03,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5,比上一年同期下降0.02,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依然呈现需求略大于供给的局面,这对于提高就业水平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也需要关注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可能产生的滞后影响。在全稳定就业对中国而言仍旧球经济艰难复苏之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前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也表明中国经济周期已经步入复苏阶段。3.宏观金融形势分析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金融形势的变化同样能够反映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本文对宏观金融形势的分析主要借助于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三个指标,这三者的变动与货币政策的调整紧密相关。货币政策在保证市场流动性供应的同时还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征,货币政策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一般来说,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总需求增加,投入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会相应增加,即社会融资规模相应扩大,市场交易的规模也会不断增大,交易速度加快,央行会相应增加对市场的货币供应,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过

·101·

热,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央行便开始紧缩银根。相

反,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尤其是衰退阶段时,经济

系统中个体对未来经济景气缺乏信心,整个社会

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速将放缓,此时央行一般

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因此,我们可以通

过分析金融危机以来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和社

会融资规模三个指标的变动把握货币政策的走

对当前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作出判断。向,

结合央行2009年以来公布的各项金融统计

数据,货币政策的调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

央行采取适度宽松的货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明显,

币政策在短期内为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回升起到

年了关键作用。2009年货币信贷总量较快增长,

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

分别为1996和1993年别增长27.7%和32.4%,

以来的最高增速,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

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增速为31.7%,为

1985年以来最高。虽然这轮宽松货币政策的调

整在促进经济摆脱衰退步入复苏阶段起到积极作

用,但是也直接导致了随后物价的快速上涨。第

二个阶段,伴随着经济逐步进入复苏阶段,通货膨

胀压力日益加大,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

货币总量向常态回归,通过创造有利于稳定物价

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平稳运总水平的货币条件,

行的势头。前一阶段海量的货币投放对2010年

到2011年7月物价的持续上涨形成了滞后影响,

稳定物价总水平一度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宏观调控

的首要任务。2011年货币信贷增速在2010年的

2011年年末M2和M1基础上进一步向常态回归,

分别增长13.6%和7.9%,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

15.8%。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

比上年少1.11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稳

①此轮央行采取的稳健性货币政策,步上行。一比上年同期多5023亿元。规模为1.04万亿元,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行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频繁调整了货币政策的导向,反映宏观金融形势的主要指标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波动,这些典型事实也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4.生产领域指标分析在再生产理论中,生产是首要因素,处于决定性地位。生产领域主要指标真实反映了实体经济经验数据也表明中国重工业增速与国运行实况,内生产总值增速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分析经济周期阶段或宏观经济形势,还有必要分析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实物量环比增速、工业增速等生产领域指标。PMI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之一。2008年下半年PMI一度连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步入衰退续5个月低于50%的景气线,PMI一直维阶段。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持在50%的临界水平以上,经济开始走向复苏,但复苏的进程并不顺利,其间PMI出现反复的波动,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不稳固。2012年7月PMI为50.1%,较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回落。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待这一数值,一方面7月份PMI依然高于50%的临界值,表明制造业经济仍然位于扩张阶段;另一方面,从分类指数来看,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比6月份收窄2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降幅缩小0.4个百经济适度增长分点。这些都表明需求降中趋稳,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改变。日均实物量环比指标的变化既消除了季节的影响,也消除了价格变化的影响,能够比较好地反映经济变化的趋势。2010年经济步入复苏以来,2011主要产品的日均实物量基本保持平稳增长,

年下半年部分产品出现小幅下滑。2012年1—7

月份,中国日均发电量、粗钢、钢材、天然原油以及

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的日均产量同比增速均高于

本年度上半年,并且部分产品7月份的同比增速

出现小幅反弹。以上分析表明中国主要工业产品

增幅虽然出现小幅波动,但是依然维持稳定增长

的态势,经济仍处于复苏进程中。

进一步分析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运行情况。2011年8月以来物方面有利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价整体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减弱;另一方面也对经济平稳复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第三阶段,面央行在继续实施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细看2011年货币信贷的月度数据,发现第

四季度贷款投放增多,当季贷款增加1.8万亿元,

同比多增2077亿元。信贷扩张的压力增大,

2012年上半年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7月末社会融资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数据均来自《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①

·102·

2010年作为此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年份,2010年1

月至2012年3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

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

总值增幅,经济逐渐步入复苏阶段。但复苏的基

2012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础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较上一年同期降低

3.8个百分点。此外,2012年1—7月份,与国内

生产总值增速相关性较强的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

长9.9%,较上一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尽管

2012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放

但是依然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仍位于合理区缓,

间。上述对生产领域主要指标的分析进一步表明

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正位于复苏阶段,不过复苏的

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础还不稳固,表现为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虽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但两者的缺口较上年缩小;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逐季下滑;2011—2012年上半年,各项主要需求指标同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外需和内需依然呈现弱势增长的格局。此外,物价的回落,货当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币政策的频繁调整,速的放缓等也为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还未稳固提供了佐证。为了进一步巩固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政府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一方面通过刺激消费需求以提振内需,同时政策,要积极稳定出口和投资需求,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内平稳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抵御国际大宗商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冲击的能力,品价格波动、

创造有利于物价平稳运行的货币环境,稳定物价

总水平。在全球经济复苏坎坷的大环境下,如何

进一步扩大消费和稳定投资,是巩固中国经济复

苏基础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乐一.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J].财经问题

2007,(3):10-17.研究,

[2]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

[J].经济研究,2010,(8):79-89.

[3]余斌.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N].中国经

2011-11-29.济时报,

[4]陈乐一.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持续繁荣[M].北

2007:77-80.京:人民出版社,结论本文主要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2010年实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出现轻微的衰退,际经济增长率反弹至10.4%,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出现强势复苏;2010年以来社会总需求稳步增加,经济系统内各个主要指标扭转了危机阶段大幅下滑的态势。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9.2%,仍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当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然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这些都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复苏阶段。但经济步入复苏阶段后的基

2006—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器测算得到。实际产出(亿元)(2005年为基年)184937.41208381.02237892.76260812.94284844.76314579.89343524.74实际经济增长率(1)-12.7%14.2%9.6%9.2%10.4%9.2%潜在产出(亿元)(2005年为基年)187901.26210094.18234413.71259994.58286528.[1**********]473.91潜在经济增长率(2)-11.8%11.6%10.9%10.2%9.5%8.8%缺口(1)—(2)-0.9%2.6%-1.3%-1.0%0.9%0.4%数据来源:2005-2011年实际产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到,潜在产出根据选取平滑参数为6.25的HP滤波

[责任编辑:房宏琳]

·103·


相关内容

  •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_兼论现阶段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 第5期(总第210期) Researchon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财经问题研究Number5(GeneralSerialNo1210)・理论研究・ 当前中国宏观济---(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9) 摘 要: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其实就是判断中国 ...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 作者:倪世雄许嘉 欧洲 1998年01期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则始于80年代初.在起步晚.研究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我国学者奋起直追,努力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我们有必要对10余年来中国国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做一番回 ...

  •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 2004年第l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IssuesdContemporaryWorldSocialismMar.2004AQuiterly,No.1(总第79期)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主义]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张骥闰磊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00) [摘薹1目 ...

  • 歌咏比赛活动方案
  • 一、活动宗旨: 为活跃高二年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展现当代高中生的风采,迎接五四青年节,特举办高二年级歌咏比赛。 二、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歌咏比赛,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使同学们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刻苦学习。 三、活动主题:歌颂祖国 ...

  •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作用(二)
  •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作用(二) (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7-20题.(14分) 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惊讶极了.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 ...

  • 基于TRIZ理论工业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的研究
  • 1 前言 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是当今制造业的显著特点.每个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由于市场的复杂多变和不可预期,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迅速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如果技术进化本身是离散随机的,那么预测是十分困难的 ...

  • 饥饿亲历记
  • 她们说,过去可以逃荒要饭,那时连要饭都没处去,因为千村万户都一样,没有一户是有存粮的. 比起当年农村的万户萧瑟,我的"记饿"真好像有点无病呻吟了. 记饿--"大跃进"余波亲历记 资中筠 1956-1959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 ...

  • 关于"中学生应不应该买手机"调查报告
  • 参与人员:何旭艳.郑璐丹.白洪凯.陈乐夫.詹新静.叶惠敏.杜怡衡 指导老师:徐丹阳 课题研究方案 一.首先进入手机报价表,让我们获取许多的信息: (1)你有手机吗? A.有 B. 没有 (有的回答偶数问题,没有的回答奇数问题) (2) 你经常用手机做什么? A.玩游戏 B.发短信 C.与家长联系 D ...

  • 土地经济学课程论文
  • 当前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三次较大起伏,随之经历了三次时间集中.规模和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本文以当前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为基础,剖析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而从投资.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给出对我国房地产业宏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