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2—10自然段:

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

吃食:

(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

(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2)后来陶先生怎么介绍的?(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益虫。)

(3)补充知识:

(一只蜻蜓每小时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飞虫。还吃稻飞虱、浮尘子等。)

课件展示水虿、孑孓。读第6自然段。

(4)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

填表:

(5)课件欣赏:复眼。

(6)除了尾巴、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什么知识?

(7)课件出示小知识:(种类、飞行、产卵、低飞原因。)

(8)说话训练:听了、读了这些知识,用上“我知道„„还知道„„”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

(9)指导朗读6—10自然段。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课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自由读文,划出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5、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6、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陶行知肖像及个人简介、名言、伟人们的题词。

简介:

陶行知(1891-1946),中国教育家。1927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1、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题词: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三、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2.出示老师的收获: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向善的心!

四、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陶行知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2—10自然段:

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

吃食:

(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

(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2)后来陶先生怎么介绍的?(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益虫。)

(3)补充知识:

(一只蜻蜓每小时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飞虫。还吃稻飞虱、浮尘子等。)

课件展示水虿、孑孓。读第6自然段。

(4)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

填表:

(5)课件欣赏:复眼。

(6)除了尾巴、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什么知识?

(7)课件出示小知识:(种类、飞行、产卵、低飞原因。)

(8)说话训练:听了、读了这些知识,用上“我知道„„还知道„„”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

(9)指导朗读6—10自然段。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课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自由读文,划出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5、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6、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陶行知肖像及个人简介、名言、伟人们的题词。

简介:

陶行知(1891-1946),中国教育家。1927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1、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题词: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三、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2.出示老师的收获: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向善的心!

四、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陶行知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相关内容

  • 19放飞蜻蜓(2)
  • 19 放飞蜻蜓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 ...

  •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2教案苏教版
  •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 ...

  • 教案放飞蜻蜓
  • <放飞蜻蜓>教案 一.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6自然段,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蜻蜓在你们 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保护庄稼„„) 2. 看得出来大家都对蜻蜓很感兴趣,学得特别地认真.那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 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进我们的好朋 ...

  • [放飞蜻蜓]说课稿
  • 21.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语文S版三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 ...

  • 19. 放飞蜻蜓
  • 19. 放飞蜻蜓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 ...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 ...

  •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 放飞蜻蜓,放飞爱心 张雷 <放飞蜻蜓>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 ...

  • 放飞蜻蜓 教案
  •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小精灵,他们时而凝神精止,时而飞舞雀跃,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色彩. 2.谁来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4.那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谁来说一说? 5.陶行知先生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陶行 ...

  • 放飞蜻蜓1
  •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 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蜻蜓-----谈蜻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