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深切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3.对名言之句深入探究,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教学难点:从生活深入思索面对人生的困境。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融课后练习于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资源和凭借功能,推动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展开。

以课后练习为一抓手,教师课前备课后练习,学生预习时思考课后练习、预习课文,为课堂上合作探究做好准备。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遵循诗歌鉴赏之路

所谓“诗言志、诗缘情”

大凡诗歌鉴赏,应入乎诗人之心,感诗人所感;进而体己细察,获普遍意义之思考。就诗歌教学而言,亦在于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最后说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三)小结诗歌创作的几点小方法。

①多读名家名篇并进行模仿(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仿写)。

②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象。

③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④锤炼语言

一、新课导入:

设计一: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设计二: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作者介绍: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

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

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

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听、读诗歌,体会感情。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4.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你”究竟指的是哪些人?

明确:这里的“你” 一指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人;

二指未遇到挫折的人,劝告他以后遇到挫折后不要颓废消沉。同时也

警告了我们。

(2)生活怎么欺骗你的?

明确:一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

二是指按照一定的经验,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后,没有收获,没有得到应有

的回报。

(3)为什么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做题目?

明确:因为作者就是一名在生活中受到过“欺骗”的人。作者希望所有的

人在面对人生之路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气馁,只要遇事沉着冷静,将来就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4)诗歌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

会到来。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怎么做?

明确:正如普希金所说不要悲伤,不要忧郁,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不管生活给你开了什么玩笑,不要放弃,你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更何况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会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你要相信,上帝只会对坚强、自信的人微笑!

(6)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

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板书)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板书)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板书)

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

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

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结果谁能料得到

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

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板书)

(7)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明确: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

(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四、小结: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

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 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

人寻味。

五、主题深化:

(1)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

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 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

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六、作业布置:

1.熟读两首诗歌。

2.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试写一首小诗。

教学反思(一)【参考】

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语文课题组,我在备课时更深入了一个思考层面——如

何化教材资源为己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常常在教学中加以实践。2010年3月11日,我在我校上了一堂关于诗歌鉴赏与创作的课题展示课。 据我所知,很少有同行将诗歌教学作为公开课的选题,因为不容易出彩。但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想在诗歌教学这个专题上作一些新的尝试。

从教学设计上看,传统的诗歌教学不外乎两个主要环节:诵读——鉴赏。我

则在此基础上多加了一个环节——创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写作能力真正落到实处。余映潮说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在“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上。为此,我在设计诵读环节时采用了“配乐花样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

师范读、学生按要求的自由读和齐读以及分角色合作读等,在悠扬的轻音乐背景下,学生的朗读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诗歌,为品读环节做好了准备。在品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品读交流,还借助德国诗人海涅的《心,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和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来打开他们的思维广度,为后面的诗歌创作环节打好基础,并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在诗歌创作环节,先是仿写练习,然后是小诗创作,由易入难,教师的细致指导以及提供的一些参考词句,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积累,又降低创作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教师的范例和诗作则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新角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信心。整一堂课下来,教学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学生或读或思或品或说或写,活动很充分,课堂积累也不少。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看,这堂课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读、品、说、写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自主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读、品、说、写等能力。他们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对挫折的看法,也写下了一些如“相信吧!晨曦终会划过天际”“坚冰定会暖化”等优美诗句。听课的同行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这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教师

与学生的撞击不够。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真正体现,教师精炼优美的语言能引导学生入胜,温婉亲切的对话能让学生信心大增,一语中的丰富多样的评价能让学生称快,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我只注意设计精炼优美的引导语和过渡语,却对课堂评价语言不够关注,导致与学生的交流撞击不够。其次,忽略了对差生的诗作的修改升格。基于对课堂进度的考虑,在学生诗作展示环节中,只对学生的优秀诗作进行展示和点评,却忽视了对差生的诗作的修改升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差生的创作热情,也浪费了手边的教学资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一直坚持认真探索、大胆试验的理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臻完善。

教后反思(二)

一、运用诵读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翻译诗,不是理想的适合朗读的诗作。但语言

平白浅显、亲切自然,内容与生活结合紧密,娓娓读来真情自现;兼具散文和诗

歌朗读之妙,亦或可以此为契机,通诗歌诵读和散文朗读之法;何乐而不为。

二、把握教学重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无具体形象的哲理诗。此诗所以选编,就在于其深

刻的哲理。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恰应和了单元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调动学习积累,相似情境导入;作者作品介绍,知人论世;诵读中体验,体

验中诵读;体验中感悟,感悟与交流;提升心灵,积累表达。

四、练习处理。

渗透课题意识,把课后练习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和凭借功能,进行课后练习的“助读求解”模式的探讨。

《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深切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3.对名言之句深入探究,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教学难点:从生活深入思索面对人生的困境。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融课后练习于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资源和凭借功能,推动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展开。

以课后练习为一抓手,教师课前备课后练习,学生预习时思考课后练习、预习课文,为课堂上合作探究做好准备。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遵循诗歌鉴赏之路

所谓“诗言志、诗缘情”

大凡诗歌鉴赏,应入乎诗人之心,感诗人所感;进而体己细察,获普遍意义之思考。就诗歌教学而言,亦在于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最后说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三)小结诗歌创作的几点小方法。

①多读名家名篇并进行模仿(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仿写)。

②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象。

③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④锤炼语言

一、新课导入:

设计一: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设计二: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作者介绍: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

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

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

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听、读诗歌,体会感情。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4.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你”究竟指的是哪些人?

明确:这里的“你” 一指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人;

二指未遇到挫折的人,劝告他以后遇到挫折后不要颓废消沉。同时也

警告了我们。

(2)生活怎么欺骗你的?

明确:一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

二是指按照一定的经验,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后,没有收获,没有得到应有

的回报。

(3)为什么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做题目?

明确:因为作者就是一名在生活中受到过“欺骗”的人。作者希望所有的

人在面对人生之路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气馁,只要遇事沉着冷静,将来就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4)诗歌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

会到来。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怎么做?

明确:正如普希金所说不要悲伤,不要忧郁,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不管生活给你开了什么玩笑,不要放弃,你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更何况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会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你要相信,上帝只会对坚强、自信的人微笑!

(6)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

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板书)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板书)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板书)

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

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

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结果谁能料得到

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

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板书)

(7)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明确: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

(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四、小结: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

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 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

人寻味。

五、主题深化:

(1)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

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 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

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六、作业布置:

1.熟读两首诗歌。

2.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试写一首小诗。

教学反思(一)【参考】

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语文课题组,我在备课时更深入了一个思考层面——如

何化教材资源为己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常常在教学中加以实践。2010年3月11日,我在我校上了一堂关于诗歌鉴赏与创作的课题展示课。 据我所知,很少有同行将诗歌教学作为公开课的选题,因为不容易出彩。但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想在诗歌教学这个专题上作一些新的尝试。

从教学设计上看,传统的诗歌教学不外乎两个主要环节:诵读——鉴赏。我

则在此基础上多加了一个环节——创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写作能力真正落到实处。余映潮说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在“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上。为此,我在设计诵读环节时采用了“配乐花样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

师范读、学生按要求的自由读和齐读以及分角色合作读等,在悠扬的轻音乐背景下,学生的朗读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诗歌,为品读环节做好了准备。在品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品读交流,还借助德国诗人海涅的《心,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和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来打开他们的思维广度,为后面的诗歌创作环节打好基础,并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在诗歌创作环节,先是仿写练习,然后是小诗创作,由易入难,教师的细致指导以及提供的一些参考词句,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积累,又降低创作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教师的范例和诗作则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新角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信心。整一堂课下来,教学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学生或读或思或品或说或写,活动很充分,课堂积累也不少。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看,这堂课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读、品、说、写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自主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读、品、说、写等能力。他们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对挫折的看法,也写下了一些如“相信吧!晨曦终会划过天际”“坚冰定会暖化”等优美诗句。听课的同行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这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教师

与学生的撞击不够。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真正体现,教师精炼优美的语言能引导学生入胜,温婉亲切的对话能让学生信心大增,一语中的丰富多样的评价能让学生称快,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我只注意设计精炼优美的引导语和过渡语,却对课堂评价语言不够关注,导致与学生的交流撞击不够。其次,忽略了对差生的诗作的修改升格。基于对课堂进度的考虑,在学生诗作展示环节中,只对学生的优秀诗作进行展示和点评,却忽视了对差生的诗作的修改升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差生的创作热情,也浪费了手边的教学资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一直坚持认真探索、大胆试验的理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臻完善。

教后反思(二)

一、运用诵读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翻译诗,不是理想的适合朗读的诗作。但语言

平白浅显、亲切自然,内容与生活结合紧密,娓娓读来真情自现;兼具散文和诗

歌朗读之妙,亦或可以此为契机,通诗歌诵读和散文朗读之法;何乐而不为。

二、把握教学重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无具体形象的哲理诗。此诗所以选编,就在于其深

刻的哲理。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恰应和了单元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调动学习积累,相似情境导入;作者作品介绍,知人论世;诵读中体验,体

验中诵读;体验中感悟,感悟与交流;提升心灵,积累表达。

四、练习处理。

渗透课题意识,把课后练习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和凭借功能,进行课后练习的“助读求解”模式的探讨。


相关内容

  • 全国艺术设计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 招生单位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0 00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1 艺术学 清华大学 080 ...

  • 全国设计院名录
  • 全国的设计院名录即设计院大全 来源: 王红娜的日志 中央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民航机场 ...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www.hainnu.edu.cn/licb 学习论坛 返回主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当前的教学设计将向三个方 ...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 ...

  • 教学设计的发展
  • 教学设计的发展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对教学设计发展轨迹的回溯和总结,可 ...

  • 德国教育法相关的资料
  • 域外 教育发展研究2009.4 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笮杜惠洁 摘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与德国教育教学理论确性原则. 逻辑衔接完整,还为一线教师的 ...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课题研究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习题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物理教育改革潮流不和谐的因素:习题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