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的反思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类作为世间万物之一种,自诞生之日到繁衍生息的今天,渐趋以一种如同夸美纽斯赞之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这一姿态征服于世。从最初原始文明的屈从关系到农业文明的顺从关系再到工业文明时期奴役自然、成为自然的主宰,以“崇高、完美、美好”自居的人类开始将万物玩弄于股掌之间,无限度的开采、利用,甚至是蹂躏、践踏。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变得更加光鲜亮丽,富甲一方了,然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开始回馈人类的“暴殄天物”: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物品污染以及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面对灾难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下的利弊得失,直到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将生态环境问题列入人类发展日程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以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首先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化伦理形态来讲,教育便成为维护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

所谓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 使之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 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代内、代际间的关系,。广义上是指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狭义上是指在学校开展的教育。从总体来看,

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小学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之一,正处于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养成时期,学习知识快,可塑性强,因此在该阶段进行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切身践行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宗旨;有助于树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人才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就目前我国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通过开设课程、组织活动以及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相关报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校方积极筹办与学生、家长和教师热切参与的场景。可以说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在小学生的环保教育方面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种进步在我看来却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差异。从空间来看,由于小学生在学校中会受到校规校纪的规范和约束、教师给予的压力和必要的赏罚措施的影响,因此会表现出较强的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然而一旦走出校门社会大环境下就愈发放纵,而浪费现象是极为严重的,如生日送礼讲排场,纸张浪费等;从时间上来看,伴随这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态文明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随着身心发展的成熟和规束心理的减弱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极易放纵自己的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家庭因素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

版”。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其发展最为直接的要素,并且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习惯和观念极难改变,因此如果父母不能够以身作则,所形成的铺张浪费、任意妄为的家庭氛围必将将孩子引向错误的生态发展道路;另外离婚和家庭矛盾激化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外加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极易变得敏感和忧虑,从而也就无心关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学校因素 尽管从总体上来说学校对生态文明的教育要优于家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生态文明教育流于形式。在传统教育的阴影下,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生态文明教育相对于文化课程就显得不受重视了,在小学“占课”现象十分严重,而自然环境的课就是被占之一,以至于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而已。另外,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许多学校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重宣传,重规模,如火如荼的开始却往往草草了之,这种“注重形象,忽略学生”的活动很难起到实际的作用。

3.社会因素 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大背景,就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把学生在学校中培养起的生态意识全线击垮。由于小学生对于善恶、好坏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大人们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和媒体对于高档消费和享乐生活的宣传往往使学生走向与生态文明背道而驰的道路。

综合上述几点的分析,我认为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榜样示范,以身作则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十分强调了榜样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洛克也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的影响的是周围同伴,是他的监护人行为的模样”。因此为使小学生有效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付诸行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包括有关领导都应该为小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一种生态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

2.多方法教育引导,提高兴趣,重在自觉 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如传授知识的课堂学习法、感受生态危机的实践体验法、感悟艺术生态的艺术熏陶法(如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走进生活发现生态问题的社会调查法、交流合作监督督促的共同学习法„„多种方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培养“慎独”品质。

3.健全师资队伍,促进生态教育改革 生态学作为一种专业有其自身的专业性,因此学校在开设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时不应该为安置就业任意配备教师,必须要全面重视该课程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生态知识储备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学校必须走出“形象工程”的怪圈,我认为可以把生态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设,从模式到体系到教材,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树立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4.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社会全体的复杂性是阻碍小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难题,但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也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行,必须抛开必要的利益冲突,以主

流媒体为中心从内容和形式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加强社会各界互相监督的体系,辅之以必要的法制手段,营造一种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教育的正确引导却刻不容缓,下代人的希望诉诸于这代人的营造,未来的明天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类作为世间万物之一种,自诞生之日到繁衍生息的今天,渐趋以一种如同夸美纽斯赞之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这一姿态征服于世。从最初原始文明的屈从关系到农业文明的顺从关系再到工业文明时期奴役自然、成为自然的主宰,以“崇高、完美、美好”自居的人类开始将万物玩弄于股掌之间,无限度的开采、利用,甚至是蹂躏、践踏。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变得更加光鲜亮丽,富甲一方了,然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开始回馈人类的“暴殄天物”: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物品污染以及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面对灾难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下的利弊得失,直到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将生态环境问题列入人类发展日程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以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首先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化伦理形态来讲,教育便成为维护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

所谓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 使之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 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代内、代际间的关系,。广义上是指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狭义上是指在学校开展的教育。从总体来看,

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小学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之一,正处于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养成时期,学习知识快,可塑性强,因此在该阶段进行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切身践行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宗旨;有助于树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人才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就目前我国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通过开设课程、组织活动以及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相关报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校方积极筹办与学生、家长和教师热切参与的场景。可以说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在小学生的环保教育方面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种进步在我看来却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差异。从空间来看,由于小学生在学校中会受到校规校纪的规范和约束、教师给予的压力和必要的赏罚措施的影响,因此会表现出较强的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然而一旦走出校门社会大环境下就愈发放纵,而浪费现象是极为严重的,如生日送礼讲排场,纸张浪费等;从时间上来看,伴随这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态文明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随着身心发展的成熟和规束心理的减弱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极易放纵自己的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家庭因素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

版”。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其发展最为直接的要素,并且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习惯和观念极难改变,因此如果父母不能够以身作则,所形成的铺张浪费、任意妄为的家庭氛围必将将孩子引向错误的生态发展道路;另外离婚和家庭矛盾激化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外加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极易变得敏感和忧虑,从而也就无心关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学校因素 尽管从总体上来说学校对生态文明的教育要优于家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生态文明教育流于形式。在传统教育的阴影下,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生态文明教育相对于文化课程就显得不受重视了,在小学“占课”现象十分严重,而自然环境的课就是被占之一,以至于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而已。另外,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许多学校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重宣传,重规模,如火如荼的开始却往往草草了之,这种“注重形象,忽略学生”的活动很难起到实际的作用。

3.社会因素 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大背景,就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把学生在学校中培养起的生态意识全线击垮。由于小学生对于善恶、好坏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大人们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和媒体对于高档消费和享乐生活的宣传往往使学生走向与生态文明背道而驰的道路。

综合上述几点的分析,我认为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榜样示范,以身作则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十分强调了榜样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洛克也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的影响的是周围同伴,是他的监护人行为的模样”。因此为使小学生有效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付诸行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包括有关领导都应该为小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一种生态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

2.多方法教育引导,提高兴趣,重在自觉 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如传授知识的课堂学习法、感受生态危机的实践体验法、感悟艺术生态的艺术熏陶法(如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走进生活发现生态问题的社会调查法、交流合作监督督促的共同学习法„„多种方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培养“慎独”品质。

3.健全师资队伍,促进生态教育改革 生态学作为一种专业有其自身的专业性,因此学校在开设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时不应该为安置就业任意配备教师,必须要全面重视该课程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生态知识储备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学校必须走出“形象工程”的怪圈,我认为可以把生态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设,从模式到体系到教材,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树立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4.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社会全体的复杂性是阻碍小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难题,但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也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行,必须抛开必要的利益冲突,以主

流媒体为中心从内容和形式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加强社会各界互相监督的体系,辅之以必要的法制手段,营造一种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教育的正确引导却刻不容缓,下代人的希望诉诸于这代人的营造,未来的明天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下生态文明教案
  • 1.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 ...

  •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
  •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它是对应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时代性扬弃,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历史逻辑,同时也是当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类最终走出"人类自我中心主义&qu ...

  • 初中语文教科书生态道德观探析
  • 摘 要:在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的今天,教育的责任重大,而对可能即将参与社会生活的初中生的生态教育尤其重要.通过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蕴涵的生态道德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难以触及深层生态道德层面,难以适应未来的人类社会,难以深入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不够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了提升初中生的生态素养,初中语 ...

  • 关于生态文明的作文
  • 篇一: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在我们周围环绕,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丽的环境,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护这篇大自然,而在无畏地浪费. 人类的发展史越来越快,而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却几乎没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坏它的本质.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大自然的绿色又在哪儿呢? 我们 ...

  • 环境教育实施方案
  • 补郎苗族乡中心学校(本部) 环 境 教 育 实 施 方 案 补郎中心学校(本部) 2016.3 补郎中心学校(本部) 环境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是 ...

  • 绿色化学与生态文明
  • 绿色化学与生态文明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广泛借鉴诸如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从我国目前社会出发,谈谈对社会中我们化学工业应该怎么样做,并在借鉴西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启示的基础上,中国化学工业应该怎么做. 关 键 词:化学工业:绿色化学:可持续发 ...

  • 三生教育②生存教育
  • 云南省初中学生<三生教育>系列之(二) 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 ...

  •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
  •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全学年教学目标 ...

  • 生态自然观几个概念
  • 1 人类中心主义 概念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核心观点 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q ...